高黎贡白眉长臂猿属于()重点保护野生,白眉长臂猿国家几级保护动物

天蒙蒙亮,“哦吼、哦吼”的叫声,敲破了梨树村的宁静。曹兴贵知道,这是“黑猴”的提醒——天要下雨了。

在这个位于云南盈江边境的小村寨,许多人并不了解“黑猴”的价值,但他们相信这是一种有灵性的动物,“黑猴”不像别的猴子糟蹋庄稼,欺负家畜,它们常年活动在树上,几乎从不落地。它们的叫声是农民们的天气预报,捕杀它们“会带来不吉利”。

盈江县林业局野保办主任金明芬说,部分村寨甚至奉“黑猴”为神。

一些光秃秃的山头,隔断了长臂猿栖息地的连贯性。本文图片均由 澎湃新闻记者 赵孟 摄

早在上世纪70年代,《野生动物保护法》尚未出台,“黑猴”的保护级别尚未确定之际,梨树村老社长就定了规矩,任何人不得捕杀“黑猴”,违者罚款猪肉60斤,人民币500元。在当时,这相当于一笔巨额罚款。

2017年1月,这种“黑猴”被认定为一种新物种,正式命名为高黎贡白眉长臂猿,这也是中国科学家命名的唯一一种类人猿。高黎贡白眉长臂猿原来隶属于东白眉长臂猿,研究工作者经过分类学研究后,将它从东白眉长臂猿中独立出来。

高黎贡白眉长臂猿属于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主要分布于怒江与伊洛瓦底江之间的中缅交界地区。今年初发布的一份研究称,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仅保存有白眉长臂猿不到20群,数量60-70只,其他种群分布在盈江县苏典乡、支那乡和中缅边境的腾冲县猴桥镇。

近些年,随着动物保护意识的提升,为让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的栖息地不被打扰,林子周边大片土地被撂荒,用于生活的采伐也被限制。

“我们这就相当于一个‘民间保护区’。”曹兴贵说,保护工作也将人们的生产生活,挤到了艰难的一角。他是梨树村小组组长,寨子里的领头人。

可喜的是,随着高黎贡白眉长臂猿新命名的确立,保护工作的力度也在加大。金明芬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该办今年初已经制定了针对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的五年期保护方案,目前已经报给盈江县委常委会。

金明芬说,如果方案得以实施,不管对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的保护,还是对于附近村寨人们的生活改善,都将具有重要意义。

余生虎介绍,不远处就是“黑猴”的栖息地,这些区域正在缩小。

“黑猴”升级为新物种

虽然头一天还艳阳高照,但曹兴贵知道“黑猴”“哦吼、哦吼”的提醒会兑现,他让妻子晚上收了晾晒的衣服,第二天早上,梨树村果然迎来了一场小雨。

梨树村位于盈江县苏典乡勐嘎村委会,距离盈江县城60余公里,沿着石头铺就的乡村路,大约两个小时可以抵达这个深藏原始森林的村寨,这里往西40余公里便是缅甸。

“黑猴”的标准名字叫高黎贡白眉长臂猿,这个名字的诞生尚不到一年时间。

2017年1月12日,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山大学、云南省林业厅等单位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科研人员认为中国高黎贡山地区分布的东部白眉长臂猿是一个长臂猿新种,并将其命名为高黎贡白眉长臂猿。这也是中国科学家命名的唯一一种类人猿。

盈江县林业局野保办主任金明芬介绍,高黎贡白眉长臂猿主要分布于怒江与伊洛瓦底江之间的中缅交界地区,即东部以怒江为界,西部以伊洛瓦底江及其上游恩梅开江为界。在中国,仅分布于怒江以西的高黎贡山南段保山市隆阳区、腾冲县和德宏州盈江县。

盈江县分布着20-22群高黎贡白眉长臂猿,占据了目前中国境内白眉长臂猿种群总数的一半甚至到2/3,盈江县对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的保护,对该物种的延续至关重要。

梨树村位于高黎贡白眉长臂猿活动的腹地。寨里的人们对这种“黑猴”再熟悉不过,它们一般五六十公分长,雄性为褐黑色或暗褐色,眼眉则有一簇白色毛发,十分显眼;雌性大部灰白或灰黄色,眼眉相对浅淡。“黑猴”们从一棵树上一跃而起,落在另一棵树上,几乎从不落地。

长臂猿栖息地,古木参天。

当地流传着一句谚语,“鼹鼠不见日,黑猴不下树”。传说鼹鼠和“黑猴”曾经对赌,如果鼹鼠跑到地上来,或者“黑猴”落到地上,都将被诅咒。即便是饮水,据说“黑猴”也是将一只尾巴挂在树上,身子悬于空中,再垂头到泉眼。

寨子据说是从隔壁福贡县迁徙过来的,已有数百年历史,那里的人们也多是傈僳族。傈僳族经济相对落后,对一些动物有着朴素的信仰。傈僳人的不少寨子藏于深山,“黑猴”年复一年的叫声,仿若一个熟悉的邻居,给寨子注入了生气。

曹兴贵记得,很小的时候老人们就告诉他,这种动物是有灵性的,伤害不得。寨子里很早就约定了口头协议,如有人猎杀一只“黑猴”,罚款猪肉20拽(当地民间计量单位,1拽为3斤),酒水一坛(60斤)、大米100斤。

上世纪70年代,《野生动物保护法》尚未出台,“黑猴”的保护级别尚未确定之际,梨树寨老社长余世才就制定新的管理制度,任何人不得捕杀“黑猴”,违者罚款猪肉60斤,人民币500元。在当时,这相当于一笔巨额罚款。

与别的“泼猴”不同,这种“黑猴”几乎从不破坏庄稼,更不会伤害家畜。它们以野果子为生,总是远远地在寨子附近的林间叫喊。对当地人来说,这些叫喊意味着要么天将下雨,或者要放晴,抑或村里可能有其他事情发生。

曹兴贵的家位于寨子斜坡上端,对面约莫两公里外的山林里常有“黑猴”出没。经年累月的生活经验告诉他,如果“哦吼”的叫声在日出前来自山脚,预示着降雨可能不久到来;如果日出后,叫声来自山顶,说明晴朗的天气将一直持续下去。

梨树村属于高寒山区,缺乏人工灌溉设施,农业生产停留在“靠天吃饭”的阶段,“黑猴”的声声叫喊,也是附近寨子安排生计的“天气预报”。曹兴贵当了近60年的农民,这个经验屡试不爽。

去年秋天的一个早上,未见日出,“哦吼”的叫声在对面山脚久久不散。曹兴贵赶紧提醒临近孟岗村的朋友,天气将大变,抓紧时间收割稻谷。不久,当地连续下了一个星期的雨。

曹兴贵家对面,常有长臂猿出没,它的叫声是村民的天气预报。

栖息地破坏的威胁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盗猎活动猖獗,许多家庭都藏有枪支。猴头据说是一种药物,对于治疗头痛有奇效,被捕杀的情况时有发生。这时,寨规起到了一定约束作用。

1979年前后,一位外地人盗猎一只“黑猴”,被村民抓住,罚款了150元,这相当于现在的近万元。1994年,又一只“黑猴”被隔壁寨子的人捕杀,村民们商定罚款250元、啤酒六箱、米酒十斤。但此人拒绝缴纳。

后来,梨树村小组长曹兴华带着十余人,上门追讨,最终迫使对方缴纳了罚款。

实际上,保护与发展的冲突,也长期困扰着梨树村的人们。除了盗猎行为,最大的威胁来自于人类活动对其栖息地的破坏。中缅边境一带森林面积大,随着经济的发展,森林砍伐的规模越来越大。

盈江县林业局法规股股长余生虎告诉澎湃新闻,高黎贡白眉长臂猿一般三五成群,占据一块领地。幼崽性成熟后,便会从原来的群体中分离出去,到新领地繁衍。由于森林遭大量砍伐,导致栖息地面积减少,生存走廊带断裂,直接危及到了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种群的数量。

一些光秃秃的山头,隔断了长臂猿栖息地的连贯性。

梨树村的不少人记得,小时候,附近的孔家湾、王家寨、龙朵寨和马栗坝,都有一群“黑猴”活动的痕迹。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如今其他几个寨子,早已听不见“黑猴”的叫声。

余生虎说,近些年政府推行林改政策,一些林地被划为国有集体林地,禁止任何采伐,这对于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的保护有利。此外,林子周边的土地,许多纳入退耕还林政策,或被立项发展经济林种植,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类活动对“黑猴”领地的影响。

对于这些保护方案,并非所有人都支持。前些年寨子里提议,为了保护“黑猴”的栖息地免受打扰,先将山林周围一些耕地停掉,再争取一些政府项目或补偿,但当时就有人反对,“不种地吃什么”。

村民曹忠才家有20多亩地停止耕种,占全家耕地的一半,之前这里种植玉米和油菜,停耕后骤减的粮食收成,很长一段时间让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窘。曹忠才的两个孩子,一个读高中,一个读职校,他只能种些草果,又在外打些零工,维持一家人的开始。

而一些没有被划为公益林的片区,商业采伐和薪炭用途的采伐,依然是合法的。由于这些片区跟公益林相连,这可能导致“黑猴”活动区域的阻断。

梨树村附近的“黑猴”核心领地,是一片数百亩的原始森林,这里已被划为公益林。11月初,澎湃新闻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从山脚循着溪流爬至山顶,这里古木参天,林荫遮蔽天日,一些不知名的野果,随处可见。

大约一个小时爬到山顶一侧后,呈现眼前的则是另一番景象:光秃秃的山地上,只稀稀落落地分布着一些低矮的树木,不远处,还可以听见伐木机工作的声音。余生虎说,这些空白的林地,隔断了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的活动领地。

公益林的生态补偿,逐年递增。现在,梨树村每年的公益林补偿46000元左右。一些村民抱怨,公益林的补偿太低;此外,有些没有薪炭林的老百姓,日常生活烧柴,甚至需要到外地购买,这让他们十分为难。

一些长臂猿栖息地被划入公益林,周围已被圈起来。

五年保护“方案”已上报

目前,中国有两个针对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的保护区,即国家级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和云南省级的盈江铜壁关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的总面积为15.8万公顷。但从数量上看,目前高黎贡白眉长臂猿仅有一半甚至不到一半生活于保护区内。

另一半的种群如何保护?

盈江县林业局野保办主任金明芬介绍,为了减少人们采伐森林,尽最大限度保护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的栖息地,2015年,在动保组织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FFI)和云南省绿色发展基金会的支持下,德宏州和盈江县林业局在梨树村邻近的香柏村实施了支持白眉长臂猿周边社区发展计划,共投入资金30.22万元,为香柏村配套节柴灶83户、新建设太阳能热水器83台,种植方竹82亩,增配森林管护员2名。

金明芬承认,这些保护工作的覆盖范围有限。可喜的是,“黑猴”被确定为新种并命名为高黎贡白眉长臂猿后,相应的保护力度也在加大。

盈江县作为全国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种群最多的地域,于2017年初制定了一个为期五年的保护实施方案,即《盈江县境内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种群保护实施方案(2018年—2022年)》(下称“方案”)。

如果该方案能够落实,有望改变目前栖息地破碎、老百姓支持乏力的局面。

澎湃新闻注意到,根据“方案”的规划,未来五年全面保护高黎贡白眉长臂猿栖息地将成为重要工作。“方案”要求设计生态补偿,将分布在保护区外的村寨集体林、商品林内的长臂猿种群进行就地保护,防止破坏白眉长臂猿栖息地连贯,保证种群交流,促进物种种群数量增加。

村民拍摄的长臂猿照片。

“方案”显示,高黎贡白眉长臂猿分布区涉及2个乡镇,6个村民委员会20个自然村组。除去部分人工林及海拔较高没有长臂猿活动信息及被破碎的森林,将植被较为原始,并与有白眉长臂猿种群分布的9个区域链接的天然林,列入盈江白眉长臂猿物种活动的栖息地。

栖息地包括国有林、集体林和村组商品林,共计总面积有156949亩。除去已经享有国家补偿的国家级公益林和集体公益林外,属于长臂猿活动区但未列入补偿的有34231亩。

从规划图上看,梨树村的大片林地包含在高黎贡白眉长臂猿活动栖息地内。这意味着,曹兴贵家对面那些光秃秃的山头,有望与“黑猴”的核心活动区连成片,重新恢复生机。

金明芬告诉澎湃新闻,周边分布有白眉长臂猿物种信息的大部分村寨,一直就有自发保护的传统,有些还奉为神,现在村寨自身也想通过保护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物种来获取收益,促进村寨的发展。

她说,一些社区普遍认为,如果将属于村集体的林子纳入生态补偿,对于减少人类活动的作用较大;同时,这部分公共补偿可以用于村寨成立保护长臂猿的活动室、增加和配置活动室设备、帮助建立社区活动场地及修缮维护社区的公共基础设施。

金明芬说,该“方案”已经上报到了盈江县委常委会,待通过之后,将尽快向上级单位争取经费的支持。

高黎贡白眉长臂猿属于()重点保护野生,白眉长臂猿国家几级保护动物

高黎贡白眉长臂猿属于几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高黎贡白眉长臂猿属于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眉长臂猿为灵长目、长臂猿科哺乳动物。该属仅有二种,分西部种和东部种。无尾,前肢明显长于后肢。雌雄异色,雄性褐黑色或暗褐色,具白色眼眉;雌性大部灰白或灰黄色,眼眉更为浅淡。白眉长臂猿是长臂猿中体型较大的一类,头很小,面部短而扁。

白眉长臂猿栖息于热带或亚热带的高山密林之中。不筑巢,觅食、睡觉、休息都在树上进行,很少下地活动。以多种野果、鲜枝嫩叶、花芽等为主要食物,亦食昆虫和小型鸟类。春末夏初产仔,平均每3年产1胎,怀孕期为7-7.5个月,每胎1仔,7-9年性成熟。分布于孟加拉、中国、印度、缅甸。全球种群处于下降趋势。

白眉长臂猿主要栖于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在云南西部,多栖于海拔2000-2500米之间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冬季常向下作垂直迁移。

高黎贡白眉长臂猿属于()重点保护野生,白眉长臂猿国家几级保护动物

去年发现这6个新物种,你知道几个呢?

小飞象章鱼,2014年,生物学家在大西洋海底中部山脊发现了这种神奇的八足动物,因为长相呆萌,有一对超级巨大的耳朵,所以以迪士尼著名动画电影主角“小飞象”命名。小飞象章鱼在遇到危险的时候还会发光,试图吓走不速之客。

白颊猕猴,2015年3月27日,西藏墨脱县地区发现这种猕猴新种,因该种猕猴成年后脸颊部具有稳定的灰白色毛发,故而命名为白面猕猴,要抵达白颊猕猴的模式产地,仍要穿越蚂蝗与蜱虫遍布的丛林,攀爬一些危险的悬崖,考察过程异常艰辛。也正是这样,白颊猕猴与其所生存的原始森林才得以保存下来,这种猴子几乎不会在人类村庄附近的次生林里生存。

天行白眉长臂猿,2017年发现于云南省高黎贡山地区,这也是中国科学家命名的唯一一种类人猿,同其它长臂猿一样,高黎贡白眉长臂猿也是典型的树栖性灵长类动物,栖息于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山地雨林。其栖息地海拔跨度很大,从海拔500米左右至海拔2000多米都有分布。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甚至栖息于海拔2700米的森林中,作为一种热带性质的物种,高海拔的冬天对它们来说是一严酷的考验。

吸盘古宿虫,2017年8月28日云南大学宣布发现世界上最早的、距今大约5.2亿年前的共生蠕形动物——吸盘古宿虫,并首次发现了共生关系中宿主特异性和宿主转移两个重要生态特性的最早化石记录,进一步揭开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时期生物相互依存关系的起源之谜。

达尔文吠蛛,这种蜘蛛被发现于2008年的马达加斯加岛,据了解,这种蜘蛛能织出的网是用世界上已知强度最大的生物材料织。为了生存,达尔文吠蛛在进化过程中变成了色彩斑驳、锯齿状的外形,这种外形令其可以与树融为一体,达尔文吠蛛即由此得名。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股市行情网 » 高黎贡白眉长臂猿属于()重点保护野生,白眉长臂猿国家几级保护动物

相关文章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