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its相关a股,reits 万亿级

公募REITs概念股能否成为新的主线?

REITs即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简单理解就是固定资产证券化的重要手段,把房地产、公路铁路等等固定资产,直接转化为可在市场交易的证券资产。

2021年前国内是没有真正的REITs只有类REITs。

为何2021年开始要开始试点呢?

经济上的事情最好用放大镜去看,才能深究出,其中的根本。

19世纪80年代日本GDP快速增长到了美国的70%,大有超越美国的势头,1美国为了遏制日本的经济增长,发起了进攻。

美国遏制日本发展的手段是什么?

1985年通过胁迫日本签订“广场协定”,要求日元快速升值。从此日本踏上了日元极速升值的道路。有多恐怖,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日元汇率从1美元兑250日元,快速升值到1美元兑200日元附近,升幅20%。1986年底,1美元兑152日元,1987年最高达到1美元兑120日元。

从签订协议开始十年时间日元汇率每年平均升值5%。有人说升值不是挺好的,钱都流入了日本有利于日本国内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

也没错,从签订协议开始,全球的热钱都开始往日本涌入,房地产、珠宝、古玩、艺术品价格暴涨,日本人发现家里的水泥钢筋一下子都变成了宝贝,只要买入转手一卖就赚得盆满钵满,根本就不用再去工作,直接躺赢就行,一时间日本国民可以说过上了世界上最好的生活。

然而,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日本经济的繁荣假象很快就要被吹破了。

1989年,面对国内经济的疯狂态势,日本政府终于坐不住了,开始采取紧缩措施,着手针对泡沫采取强力的措施,种种压力下,资本的各种炒家的获利空间急剧缩减,于是,他们很快做出了“理性”的选择——获利了结,撤出日本。

1991年开始这种势头日本政府根本遏制不住,房地产倒塌,牵涉到房地产的企业纷纷倒闭,导致全国新增了6000多亿美元的坏账,最后直接影响到日本全国的财政危机,进而造成了最可悲的是日本陷入了30年的经济倒退,历史上也称之为“日本失去的三十年”。

1991年后日本经济基本不再增长

为什么要讲日本这段历史呢?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日本消失的三十年是美国直接造成的,实则无论是1994年巴西财政危机,还是后来的墨西哥、东南亚、俄罗斯经济危机都出自同个国家的手段,是为金融狙击。

全球自经贸协定成立以来,形成了完整的国际贸易产业链,低级—次低级—次高级—高级。

这个组织的老大有也仅有一个牢牢把控着高级这个阶段,次高级的日本、欧洲想要往上升级没门,老大不会同意,日本想通过强日元、欧洲想通过建立欧元经济区都是为了跟美元抗衡,但后来都行不通老大把他们都干趴了。

所以这个国际贸易链,你乖乖的老大就不会找你麻烦,你想升级了,那就会被按着打。

回到我们,无日本85年的“广场协定”,大家也就不难发现三十年后这个伎俩美国已经开始再次采取,用在谁的身上了,这个你我都知道。05年开始的热钱流入—房价快速升值—资本获利流出—地产风波—经济恶性螺旋下行可以一起意会。

那么要如何避免陷入日本、欧洲当时的困局呢?

不可能三角中,资本自由流动、货币政策独立性、固定汇率方面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拥有独立自主的政策才能防止把经济命脉交给了别人,所以呢,要做的事情得围绕这三个项目。

日本就是把汇率自主、资本流动、货币政策独立性三项完完全全交给了美国,丧失了主动性,沦为了“附属品”。也可以说是现代版的半殖民地了。

这里我们就讲资本流动的可控性,我们外汇储备,跟外汇政策的主动权还是把握在自己手中的,但跟2010年前比较其实也已经开放了不少,2021年以来的股市一定程度受到了这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也是为何政策要成立“金融稳定基金”的原因了。

回到我方,当看清了日本“失去的三十年”,就知道为何去年要进行房地产管控,设置三道红线,限制资本流入;就知道为何要对平台经济进行管控。一切都是为了放眼未来,当前的痛苦是为了未来的光明大道。

这里面涉及的东西太多我们也不能一篇文章全部展开来说,这里说一下固定资产投资这块,说起固定资产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房地产,除此之外更多的是基建。

今年房地产会不会继续发力?

明确的说不会,为何?日本就是教训,不可能继续走老路子。想想就知道这是非常明确的事情,泡沫不可能挤掉了又把他吹大,所以在A股市场房地产个人强调只是反弹不是反转,做做月级别的行情是没问题的。

而今年经济要实现5.5%左右的增长,独立自主可控的的最明确方向还得依靠基建,基建也不能走老路子。要在负债率不会持续提高的情况下进行,最好的方式是证券化,或者民间资本一起进来证券化,然后让资金赚取项目增值的钱(基建项目收益稳定但要被资金爆炒可能性并不大)。

这里再延伸出来的就是基建类REITs了。回到了我们开篇的话题,REITs就是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中开始试点的,美国REITs是10万亿美元级别的,我们现在还是零头。未来肯定会大举发力,而今年在玩实现经济目标的情况下,REITs的想象空间不小。

再到A股市场发一下其他投资者整理的一些个股

最正宗:光大嘉宝,非它莫属,周五一字定乾坤,带动整个地产基建回流。唯一以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

最低价:华远地产,周五涨停价2.90元,破净资产(净资产3.54元),北京老牌地产国企,探索REITs之路的先行者。

最小盘:渤海股份,REITs里最小盘,流通市值为24.14亿。

一字先锋:南京公用,周五顶一字涨停加强了光大嘉宝的REITs炒作预期。

先于龙:南山控股,REITs里的4连板。

总结来说:公募REITS是天时地利,前景广阔,A股市场今年也必然会对这个方向关注度持续上升,相关个股值得投资者期待。

温馨提示:以上建议仅供参考,欢迎朋友们点赞转发关注交流。

reits相关a股,reits 万亿级

深度 | 段国圣:从机构投资人视角看REITs产品及其发展

导语

一、REITs基本情况介绍

第一,海外REITs的发展历程。 REITs起源于美国。1960年,美国国会出台《房地产税收投资草案》和《国内税收法典》,对符合条件的房地产信托投资产品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并建立上市流通交易制度,自此现代REITs架构正式创立。1986年《税收改革法案》允许设立公司对REITs作内部管理,激发了机构活力,美国REITs由此迎来了黄金发展期。2019年末,美国REITs市场规模高达1.3万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六成以上。相较美国而言,亚洲REITs市场整体起步较晚。以新加坡为例,1999年,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颁布了《财产信托指引》,S-REITs正式发行。但受益于完善的市场框架以及灵活的交易机制,新加坡REITs市场在起步后得以迅速发展,2019年底时规模达到约600亿美元,成为全球范围内最活跃的REITs交易市场之一。

第二,海外REITs的基本特征。 海外REITs产品普遍具备以下几个特征。首先,底层资产涉及的行业主要聚焦不动产和基础设施领域,涉及零售、办公、酒店、工业地产、基础设施等诸多细分领域。其次,底层资产收入来源相对单一,主要源自租金等稳定收入。再次,具有强制分红的机制安排,大部分(多为90%)可分配收入按照政策要求需要在当期分配给投资者。最后,具备税收中性的优势。在满足强制分红比例的前提下,不会对受托管理机构和投资者就REITs收入做双重征税。

第三,海外REITs的基本架构。 REITs有两种主流组织形式:以美国为代表的公司制和以新加坡为代表的契约式信托制。前者由REITs公司直接持有资产或资产所属的项目公司股权,公司同时也是资产的管理方;后者由信托机构代表信托计划持有资产或资产所属的项目公司股权,同时聘请外部的专业管理机构做资产管理。

第四,我国公募REITs简要特点。 从架构上看,国内REITs试点采用新加坡的架构,即由公募基金管理公司代表上市封闭式基金进行REITs的产品管理,同时聘请外部的专业管理机构做底层资产的运营管理。为适应现有法律法规和产品架构,公募基金不直接持有底层资产,而是投向券商或基金子公司管理的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再由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持有资产或资产所属的项目公司股权。从政策要求的投向领域看,国内REITs主要聚焦重点区域的优质基础设施,优先支持基础设施补短板行业,包括仓储物流、收费公路等交通设施,水电气热等市政工程,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固废危废处理等污染治理项目,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工业园区等,未将商业地产纳入现行试点。除此之外,针对项目的强制分红安排、税收优惠方面均做出相应的安排。

二、海外REITs产品收益特征分析

REITs的收益主要来源于底层资产贡献的现金流,同时也分享底层资产的增值收益,对应产品层面就是股息分红和股价上涨收益,其兼有股性和债性的特征,是一种具有固定收益特征的权益类资产。从境外REITs产品来看,其风险收益具备以下特征:

一是股息率较高且稳定。 根据美国全美房地产投资信托协会(Nareit)统计,美国REITs产品1990—2010年6月平均股息率达6.1%,显著高于标普500指数股息率(2.3%),对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溢价中枢约170个基点。2010年以来,美国REITs产品股息率稳定在4%附近,对10年期美债收益率的溢价中枢约230个基点。亚太地区整体股息率相对无风险收益率溢价水平更高,以新加坡为例,2010年以来新加坡REITs指数(S-REITs)平均股息回报率5.88%,对10年期国债收益率溢价中枢高达374个基点,高于新加坡股指平均股息率283个基点。

二是总回报呈现权益类资产特征。 美国和新加坡市场REITs产品的多年总回报中枢在10% 11%。美国REITs1988—2020年6月年化总回报9.7%,与同期标普500指数回报(10.6%)相近,而新加坡市场REITs在2010—2019年年化总回报达10.7%,显著好于同期股指回报(4.2%)。各国REITs产品总回报体现出较强的权益属性,呈现一定的波动性,因此不同阶段可以创造不同的建仓机会。以美国市场为例,1988—2020年6月美国REITs产品波动率为18.1%,高于同期标普500指数波动率(14.4%),在面临市场整体冲击时,REITs指数可以立刻反馈资本市场的情绪,在市场出现利好因素时,REITs指数亦会快速反弹。

三是REITs与股票及债券等大类资产的相关性适中,可以成为介于股票及债券之间的大类配置资产。 从美国REITs长周期 历史 来看,1988—2020年的33年间,REITs与股票及固收产品的相关系数在0.4 0.6,体现了较好的分散化投资价值。从新加坡2012—2020年统计数据来看,S-REITs与全球各市场股票和债券资产的相关系数在0.6 0.8之间,S-REITs也属于介于股票和债券之间的一类资产。

四是REITs产品股息率与总回报在不同行业间呈现显著差异,产品收益特征与资产特征高度相关。 美国长周期(1994—2019年)各行业平均股息收益占总回报比率在40% 60%之间,其中自用仓储类和工业类REITs提供了相对较好的资产回报,长期总回报位列第一、第二位。近5年来(2015—2019年),工业、基础设施、数据中心类REITs收益排名前三;酒店和零售行业相对表现较弱,年化总回报仅2.0%和1.3%。同时,在面对严峻的市场环境挑战之下,底层的不同行业的收益分化明显。如在2020年本次疫情的冲击影响之下,在几乎全部资产板块总体估值大幅下降,总收益为负的情况下,只有基础设施、仓储、数据中心和工业板块表现坚挺。因此,REITs产品收益率受到底层资产所处行业的大周期变动和市场环境变化的影响显著。

五是不同市场流动性差异显著,取决于不同市场的成熟度。 美国REITs整体流动性较好。我们选取FTSE Nareit Equity REITs Index中2019年底市值大于等于100亿美元的成份REITs,共计28只,占比指数市值的69%进行统计:2012—2019年样本US Equity REITs的平均年换手率为171%,与标普500指数的185%较为接近。新加坡作为亚太地区REITs发展相对较成熟的市场,整体流动性也相对较好,从过去5年的成交统计来看,REITs日均换手率与新加坡富时海峡指数(STI)相近,且近期成交活跃度进一步提升。但新加坡REITs成交相对集中,知名品牌方发行的REITs,如凯德、丰树、腾飞等,在新加坡市场更受欢迎。

总之,从海外REITs市场情况看,REITs产品较高的股息回报为产品总收益提供了一定的支撑,长期总回报中枢则在10% 11%,但总回报呈现的较大波动性仍显示出其较强的权益属性特征。长期来看,REITs产品收益与股、债相关性居中,REITs产品可作为投资组合中重要的资产配置之一。

三、REITs产品的估值逻辑及收益来源分析

由于REITs是投资人通过购买公开市场的产品参与到不动产及基础设施大类资产领域投资的方式,因此REITs产品本身同时具备不动产大类资产的属性以及公开市场权益类产品的属性。机构投资人需要从底层资产端和二级市场产品端两个方面分析国内REITs产品未来的估值逻辑和收益来源。

>>> REITs产品未来的估值逻辑分析

REITs产品的隐含价值直接取决于一级市场底层资产的估值水平,因此机构投资人应先站在理解资产端估值逻辑的基础之上,综合考虑二级市场对于产品端估值可能带来的影响。

底层资产估值分析方面,对于已经可以产生稳定现金流的成熟资产而言,投资人往往运用收益法进行估值。收益法的核心因素主要有两点:准确预测持有期间的经营性现金流以及选择公允的折现率。但是由于基础设施类资产的细分种类很多,每种子行业底层产生现金流的逻辑和核心假设均不相同,并且一旦需要预测未来20 30年的现金流水平,对于投资者的产业理解能力和行业长期发展趋势判断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除现金流模拟存在难度之外,折现率的确定亦存在一定困难。折现率的选择应与无风险收益率及市场对该类资产的风险溢价收益率相关。但是由于传统的基础设施类资产的交易不活跃,因此风险溢价水平无法形成可供参考的市场化体系。在现实估值过程中,折价率的选择往往取决于投资人自身的期望回报水平,难以评判其公允性。当然,并非所有的基础设施类资产均采用收益法进行估值。对于物流仓储和工业园区来说,估值逻辑则相对清晰。市场上通用的对该类资产的估值往往借鉴“净资本化率”这一核心估值指标。净资本化率(Cap rate)指不动产未来12个月净营运收入(NOI)与收购总价的比率。净营运收入因应物业所在市场、位置、管理水平而变化。由于此类资产交易市场相对活跃,并且成熟物业的租金水平较易获取和估计,因此锚定拟收购标的的资本化率水平后,相应资产的估值亦可相应得出。

REITs产品估值分析方面,REITs作为二级市场的可交易品种,其估值除了考虑底层资产估值之外,还需要考虑其他多重因素的影响。首先,二级市场作为公开市场产品,成交活跃度较高,其估值较一级市场更为及时、客观,并且更反映投资者对这类资产预期的变化。也正因为如此,REITs价格波动可能高于底层资产价值波动,起到放大器作用。其次,REITs作为资产运营平台,其估值反映了资产组合的价值,而非单一资产的价值,二级市场估值首先须基于资产本身质量,同时结合平台本身运行条件形成REITs产品的估值,不同REITs经营管理人管理能力差异可能带来“平台溢价”,使得REITs估值高于或低于资产本身价值。最后,REITs作为资本市场的投资品种,其价格不仅反映了底层资产的供需状况,还受资本市场投资者对此类资产需求的影响,也即其估值受到不动产市场周期和资本市场周期的双重影响。REITs的价格波动自然也受到证券市场整体走势的影响。

从具体估值指标来看,美国REITs市场实际使用的估值指标与常用的Cap Rate以及市盈率(P/E)倍数等指标有一定的相似性。Nareit在1991年提出营运资金(FFO)的估值方法。FFO即不动产经营产生的现金流,等于净收入加上资产折旧和摊销再减去非经常性损益。股价对FFO的倍数(P/FFO)是最常用的估值指标,从本质上和一般公司的市盈率概念并无差别。美国近年来P/FFO在15 20倍之间,不同行业间FFO倍数绝对水平与变动趋势均呈现较大差异。随着中国REITs市场的逐渐成熟,也必将形成可以统一的估值指标,可以有效地反映底层资产的估值基础和产品市场的多重影响因素。

>>> REITs产品的收益来源分析

REITs作为一种二级市场产品,其价格变动来源于股息、业绩成长和估值的变动。其中,股息和业绩成长带来的股价增长高度依赖于底层资产的基础收益和运营情况。而REITs产品的估值变动收益在资产端行业发展带来的估值变动的基础之上,同时还受到机构投资人对于市场情绪以及全周期、多品种比价的角度对REITs产品风险回报要求进行考量的影响。所以,REITs产品估值的波动性必然显著高于一级市场资产端的估值变动。机构投资人在分析REITs产品估值变动收益时,不仅需要考虑底层资产所处的行业大周期带来的估值变动趋势的影响,也要综合考虑产品波动下择时的波段收益。底层资产的持有期间基础收益和运营成长收益方面,机构投资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资产端现有的收益率水平、资产成长带来的收益率提升。

第一,资产端现有的收益率水平,也就是资产端根据行业商业模式创造收益的能力。我国核心基础设施资产的子行业,如高速公路以及公共事业,期间整体平均现金收益率在4% 6%不等。物流地产资产本身的收益水平会受到不同区域对应的估值影响而有较大差别。北上广深的物流地产资本化率在4.5%左右,核心的二线城市在5% 6%之间。因此物流地产的现金分红率在4% 5%之间。综合美国REITs市场的股息率来看,2011—2019年期间,商业零售类REITs的股息率相对较高,达到4% 6%区间。排名相对居后的基础设施REITs及自用仓储、数据中心的公募REITs的股息率则相对较低,为2.6% 4%。因此,目前国内基础设施REITs的基础收益水平具备一定的吸引力。

第二,资产成长带来的收益的提升。资产本身的成长空间主要来自量的增长、单价的提升以及成本的降低。一般而言,传统的基础设施类资产,往往由于建造成本本身过高,并且收费的原则是将项目持有至到期的全投资收益率控制在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而进行的监管拟定,因此整体资产提升和成长带来的收益率提升空间并不大。如对于污水处理厂而言,资产的商业模式一般为政府和 社会 资本合作(PPP)类项目,即与政府通过签署长期运营合同的方式获取期间收益。在最初竞标时,政府根据持有至到期的全投资收益率保持在6% 8%的水平下,确认保底处理量的增长速度和频率,并在合同中进行明确的约定,因此总体的成长空间较小。但是对于像数据中心、物流仓储等资产而言,尚处于行业的成长扩张期,有一定的成长空间。以物流仓储为例,受益于电商的持续发展,物流仓储的需求持续上升,市场参与热情高涨,一线及核心二线物流节点城市仍存在供不应求的情况,近些年其年化租金增长率可以保持在4% 5%的水平,空置率也稳定在低位。总结来看,基础设施底层细分子行业品类繁多,核心通过总量、单价、成本的分析可以基本得出资产的成长空间,并以此指引机构投资人的投资选择。

第三,资产管理人的运营能力也与资产可获得的收益水平息息相关。在这方面,国内基础设施类的管理人的成熟度及精细化运营能力与国外成熟市场资产管理人相比仍有较大的欠缺。

总体而言,REITs作为投资人通过公开市场参与广义不动产投资的重要方式,收益主要来源于底层资产的现金流回报和资产增值收益,但作为公开市场品种,其估值和收益受到资本市场波动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需要投资人综合对资本市场周期和不动产市场周期的判断形成对REITs的估值。短期来看,由于国内投资人对REITs熟悉度较低、缺乏相关投资经验、对底层资产认识有差异,在估值逻辑上可能呈现明显的认知差异。长期来看,随着投资者对REITs底层行业和个体资产理解的提升,对REITs产品本身特性理解的深入,投资人结构的改善,国内REITs的估值中枢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估值逻辑趋于成熟。

第一,如何激活REITs的经营活力,培育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市场。 REITs作为具备稳定分红特征的权益类资产,其收益核心来源于底层资产的分红和资产估值的提升,这两者本质上都取决于底层资产的经营效益。如何激活REITs的经营活力,实现资产的价值最大化,成为REITs市场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笔者认为,关键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原始权益人是否有动力转让优质资产予REITs。基础设施类资产的持有方大多为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基于做大做强的考虑,未必有出售资产的动机,尤其是出让优质资产。如何建立机制鼓励其拿出优质资产发行REITs是REITs市场做大规模的前提。二是专业的运营管理。仓储物流、产业园区、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类资产专业性较强,运营管理团队的管理赋能对于资产本身的增值至关重要。公募基金由于过去专注公开市场投资,普遍缺乏基础设施类资产的运营管理经验。海外市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演变,已经培育出了大量优秀的市场化管理人,如博枫、麦格理等,并且市场上优质的大型资产管理机构亦会覆盖到基础设施领域,如贝莱德、黑石、摩根大通等。但国内的基础设施资产主要由原始资产持有人进行管理,缺乏市场化、高效率的管理者。随着REITs市场的发展,需要培育越来越多的市场化管理人参与基础设施的管理,贡献专业力量,提升资产运营效率与收益率水平。三是基础资产的高效循环,打通REITs和一级市场交易和流转体系。目前REITs封闭式运作,收购新资产需要扩募,但扩募需要较大比例受益人表决通过,实践中操作难度较大,较难实现资产的良性循环,给REITs持续的优异业绩表现带来一定难度。因此需要完善基金扩募机制,持续收购优质资产,构建基础设施类资产的一二级市场的良性循环。

第二,资产管理人的管理能力和其利益与REITs产品的一致性至关重要。 美国REITs架构为公司制,各类管理职能实现内部化,本质上和一般公司的管理并无差异,REITs是资产+管理人的结合,管理人的管理与产品本身的利益高度一致。按照国内REITs的架构,公募基金作为基金管理人,本身并不具备资产运营管理的能力,一般情况下要委托原始权益人或者第三方开展资产管理,即为外部管理的模式,此种情况下,外部管理人本身激励是否到位、其利益能否与REITs产品保持一致,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第三,基础设施类资产易受行业政策影响,收益率有一定波动。 基础设施资产由于与国计民生相关度较高,易受到行业政策影响,国内基础设施的政策性尤为明显。以高速公路为例,节假日免费通行政策,以及因为疫情影响,所有高速公路2020年上半年取消收费半年,同时出于降低全 社会 物流成本的考虑,高速公路收费标准多年未上涨且存在下调可能性,这些都对高速公路企业的估值造成较大影响。政策的不可期性会给投资人对此类资产的估值带来一定困扰。另外,基础设施的调价机制不能完全按照市场化的方式制定,水电气等基础设施类资产估值一般都受到政策管制,导致其收益受到影响。

第五,发改委和证监会发布的试点规定为REITs奠定了总体框架,然而为了推进该业务持续发展,相关政策尚须完善: 一是税收政策的厘清。税收中性是REITs的基本特征,基础设施REITs架构复杂,需要财政部和国税总局出台专项政策,确保在REITs的各个环节不重复征税。二是杠杆率。目前试点政策要求,REITs直接或间接借款的比例不能超过基金净资产的40%,折合成杠杆率(借款限额/总资产)上限为28.57%,且借款用途限于基础设施项目维修改造等,对项目收购设置了更低的比例上限。笔者认为,该项规定相对偏严,显著低于海外市场水平,严重影响利用财务杠杆提升REITs产品收益率的能力,也限制了REITs税盾功能的发挥。事实上,REITs所投项目底层均为有稳定现金流的资产,适度提高杠杆水平并不会影响其偿债能力。

五、保险资金参与REITs市场可行性探析

第一,REITs契合保险资金的投资需求,对险资构建投资组合有正面意义。 REITs的风险收益特征与保险资金的需求非常吻合。安全性、流动性和一定的收益率要求是保险机构投资的重要特征,以优质基础设施为底层资产的公募REITs能够提供长期、稳定、可靠的底层现金流,实现较为可观的回报,匹配保险机构的投资特性。尽管REITs在二级市场上有着与权益产品类似的估值波动,然而其与股票、债券的相关度较低,能有效分散投资组合的风险。在全球经验来看,REITs非常匹配保险机构等长期机构投资者的需求。以美国为例,从REITs投资者构成来看,养老保险等保险机构占比34%,占比最高。

第二,保险资金投资REITs相关政策仍待明确。 按照现行监管政策,保险资金投资资产分为五大类:流动性资产、固定收益类、不动产类、其他金融资产和权益类。对于不同类别的资产,保险公司要求的回报率不同。REITs底层为具有稳定收益的基础设施类资产,同时又属于二级市场交易的权益资产。在保险资金的五大类资产中,究竟归属于哪一类,直接影响保险资金对于REITs产品的收益要求。建议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将其划分为不动产类,而无须占用权益类指标。另外,保险资金投资受到偿付能力充足率的约束。现行偿付能力监管规则将公募证券投资基金分四类:货币基金、债券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基金,基础风险因子分别为0.01、0.06、0.23、0.28,对应不同的风险资本消耗。REITs的风险收益特征与上述四类均不相同,其属性介于股票基金与债券基金之间。建议在偿付能力监管规则中对REITs产品予以单独归类,并参考国际市场REITs与股票60%相关度的指标,将REITs的基础风险因子设置为股票基金的50% 60%,即0.14 0.17,以鼓励保险资金投资REITs产品,并以其长线投资的逻辑成为REITs市场的“稳定器”。

第三, 探索 推进保险资金以多种方式参与REITs市场。 按照目前的架构设计,保险机构仅是REITs产品的投资者,不具备产品发行、财务顾问、管理人的相应资质。事实上,保险机构和保险资管公司在经过多年的 探索 后,已经在基础设施领域落地实施了大量的项目,拥有在各行业投资和投后管理的宝贵经验。以泰康资产管理公司为例,公司目前存量的基础设施类投资管理规模三四百亿元,涉及仓储物流、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天然气管网、核电等多个领域,投资收益情况良好。建议相关主管部门出台政策,允许保险公司或保险资管公司担任发行人、管理人或财务顾问等角色,在资产获取、尽职调查、询价估值,乃至存续期管理等环节参与进来,发挥保险机构既有的经验优势,深度参与REITs市场。同时,保险机构也可提前介入优质的、具备发行REITs潜力的基础资产,形成Pre-REITs,待培育成熟后,以原始权益人的身份,通过REITs发行退出,获取合理收益。当然,这一投资需要保险机构强有力的研究能力作为支撑。

第四,推进商业地产纳入REITs范畴,拓展REITs市场空间。 我国商业地产市场规模巨大,目前存量已高达约50万亿元,年度交易金额在3000亿元以上,交易活跃度远高于基础设施类资产。从收益角度看,根据美国REITs的股利收益表现可以看出,商业地产明显高于基础设施类资产。而且商业地产与传统的基础设施资产不同,既有租金增长空间,也有资产增值潜力,没有收费年限限制问题,成长性好且理论上永续,更契合REITs的权益属性。因此,将商业地产纳入REITs范围,能有效扩大基础资产的范围,提升REITs市场的吸引力和交易活跃程度。另外,商业地产业态包括零售百货、购物中心、主题乐园、 旅游 休闲等多种业态。在当前经济内循环为主的格局下,商业地产是拉动消费、促进经济良性循环的重要载体,将其纳入REITs投资范围还有利于引导不动产投资进入价值投资的时代通道,增加居民对不动产的长期投资渠道,降低商品住宅的投资属性,有利于住宅市场价格的稳定。

reits相关a股,reits 万亿级

什么是reits基金

1.REITs全名: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s,翻译过来房地产投资信托。从字面来看就可以理解它来自于房地产(Real Estate)领域。它是通过发行证券的方式募集投资者的资金,并由专门管理机构进行不动产的投资与管理,并将资产的基础收益和资产升值收益按照协议比例分配给投资者的一种契约型或公司型的基金。2.从定义来说,REITs是基于资产经营的收益和资产升值的收益,通俗来讲是将资产收益的享有权通过信托基金的方式转让给投资者,因此最核心的部分就是资产。REITs涵盖的资产对象包括购物中心、写字楼、酒店、长租公寓(以上均为上市房企的主要持有资产构成要素),以及交通运输、工业物业、环境和公共设施等基础资产(图1)。而此次证监会下发的通知和指引,针对的对象主要就是基础资产或者叫基础设施领域的REITs。3. REITs的底层资产类型说起来简单,但操作层面上,公募REITs的落地,不仅涉及到寻找优质的标的物,还有架构设置、税收政策、退出条件等许多内容需要具体敲定,其中牵扯的专业面比较广,我认为这也是此次以相对非市场化的基础设施来作为试点的一个重要原因。拓展资料1.REITs诞生于美国,兴盛于欧美和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到今天全球已有41个国家或地区推出了REITs制度。根据NAREIT统计数据,截止2018年底,美国REITs市值11,236万亿美元,是全球最大的市场;欧洲REITs市值2291万亿美元,亚洲RETIs市值2178万亿美元,大洋洲1615万亿美元。REITs相关的海内外发展历程在网上比比皆是,在此暂时不花大的笔墨去描述,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翻看一下。当然如果有人感兴趣我会专门梳理。而相比海外,中国大陆的REITs推动进程相对缓慢,从2002年诞生至今,走过了18年的探索历程,才终于迎来公募REITs的试点性文件,过程当中虽然类REITs产品发展态势积极,但始终没能踏上公募的领域。此次以基础设施领域作为探脚石,其实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2.因为“新冠”疫情的影响,长达1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趋势被打破,而全球疫情继续猛烈冲击着出口、外贸,对经济的影响是长期的。今年是十三五收官年,保住经济增长必然是当前要务;3.消费不景气,利率下行压力较大,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消费)损失其二,不得不通过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提振经济,而政府财政压力和降杠杆的压力同时存在,必须扩大资金来源;4.19年城镇化率已达60%以上,随着城镇化进程进入后半段,房地产市场进入存量时代,资产运营发展壮大。地产企业面临疫情和经济下行冲击下,也急需盘活存量资产,减少资金占压,因此业内对公募REITs的呼声早已铺天盖地。以上几点虽然看起来像是阶段性需求,但其实也是结构性改善的重要需求。一方面政府资金来源结构得到改善,另一方面房地产企业的资金及经营、资产结构得到优化。这才是真正的发展REITs动机,也是张弓拉弦的“手”,前面三点,无非是帮着搭了把箭。相信公募REITs借助此次的试点工作,一定会在近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股市行情网 » reits相关a股,reits 万亿级

相关文章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