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 军工,中信建投买入军工股

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之年,板块中企业的股权激励推进明显提速;在行业高景气下,资本市场对国企改革的进程关注度提升。我们注意到交易所新规进一步加强对股权激励考核期的要求,同时央企上市公司对股权激励限售期要求更为严格,新规对军工央企决策未产生影响。结合股权激励新规和行业基本面趋势,推荐1)国企改革类标的;2)军用集成电路;3)航空发动机;4)沈飞产业链。

▍行业高景气下,国企改革加速将提振板块情绪。

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之年,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秘书长彭华岗表示“确保2021年年底前完成三年改革任务的70%以上、2022年‘七一’前基本完成”,而2022年5月27日国资委印发《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明确各企业集团公司需于2022年8月底将工作方案报送国资委,2024年底全面验收评价。2021年起军工行业资产证券化运作趋于活跃,航空工业和电科集团资本运作提速,同时板块中企业的股权激励推进也明显提速。2016年至今,板块内上市公司推动的股权激励84次,其中2020年以来占一半以上。各央企已进入改革快车道,板块情绪有望得到进一步催化。

▍交易所新规加强股权激励考核期要求。

上交所主板于2007年1月起便对股权激励计划考核期提出明确要求,深交所主板及创业板于2022年1月新增规定,对股权激励计划考核期加强要求。《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公告格式第四十二号——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相关公告》规定,“公司当年第三季度报告披露后推出股权激励方案的,不得以当年作为考核期”,《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南第 1 号——业务办理》及《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南第 1 号——业务办理》中亦对深交所上市公司提出类似要求,但科创板暂无明确要求。结合上述规定,非科创板上市公司若在激励方案中以2022年作为第一个业绩考核期,则需于在三季报公告前披露股权激励方案。

▍央企上市公司对股权激励限售期要求更为严格。

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规定,“股票期权授权日与获授股票期权首次可行权日之间的间隔不得少于12个月”。据此规定,通常情况下民营上市公司股权激励限售期为1年。但是根据国资委2020年4月发布的《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工作指引》,央企限售期为2年,以进一步推动央企建立健全长效约束机制,充分调动上市公司核心骨干人才积极性,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

▍由于限售期为2年,股权激励新规对军工央企决策未产生影响。

我们统计了近几年军工企业实施的股权激励方案,民营企业有自主调整空间,限售期多数为1年;相比之下央企限售期基本为2年,即军工央企首个解锁日期为授予日48个月后的次日,由于首个考核期为首个解锁日期前一个财务年度,因此不受上述规定影响。即若军工央企在2022年三季报以前发布股权激励草案,并在2022财务年度内完成授予,限售期2年,首个解锁日期在2024财务年度,可以以2021年财务数据为基数,但仍然不能以2022年作为考核期。

▍风险因素:

军队武器装备建设节奏低于预期;军民融合政策支持低于预期;军工领域国企改革进度慢于预期等。

▍投资建议:

军工行业在“十四五”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期,板块热度除受基本面向好的带动外,也受到国企改革提速的较大影响。特别是在2022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之年,资本市场在行业高景气下对国企改革的进程有了更大关注度。结合股权激励新规和行业基本面趋势,推荐:1)国企改革类;2)军用集成电路;3)航空发动机;4)沈飞产业链。

本文源自金融界

中信证券 军工,中信建投买入军工股

中信证券:2021年资本市场十大展望

过去的2020年极不平凡,即将到来的2021年扑朔迷离,在这个跨年的时刻,中信证券(港股06030)研究部根据全面客观的研究成果,重磅推出2021年资本市场十大展望,希望能为您带来一些思考和启示。

展望一:中国权益投资的黄金十年已经开启,预计2030年A股上市公司超过6200家,总市值规模达到210万亿。

未来十年将是中国资本市场波澜壮阔、蓬勃发展的黄金时间窗口,原因有三:

第一,中国经济持续 健康 增长,将不断催生出大量优质企业,推动A股基本面不断改善。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提速,高质量发展的特征日益凸显,新兴行业的占比提升将全面改善市场估值体系。

第二,资本市场改革加速推进,将夯实直接融资体系的制度基石,显著提升投融资效率。全面注册制打通一二级市场,退市制度推出加速优胜劣汰,金融开放不断迈向更高水平。上市门槛外升内降,加上“新经济”的中概股集中回归,优质的成长标的将在中国资本市场集聚。

第三,国内外增量资金将趋势性增配中国权益资产。中国经济的全球占比不断提升,核心资产表现优异,全球增配A股的趋势将持续增强。资管新规约束下,理财等类固收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不断下行;“房住不炒”政策定调下,房地产的投资属性显著下降,权益资产的相对吸引力将显著增强。国内居民部门的资产配置中,权益资产的占比将趋势性提升。

在不断涌现的优质企业、更有效率的资本市场、持续入市的增量资金三大因素共同作用下,中国权益投资的黄金十年已经开启,预计2030年末A股上市公司将超过6200家,总市值规模达到210万亿。

展望二:预计2021年中国GDP增速为8.9%,将依然是增速最高的主要经济体。2030年中国名义GDP规模将达200万亿,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

预计2021年中国GDP增速为8.9%,发达经济体8国集团GDP增速为4%,中国将依然是全球增速最高的主要经济体。基数效应下,各季增速“前高后低”,主要动力来自于消费和制造业投资。宽松政策将温和回归常态,预计2021年社融同比增速缓慢回落至11%~12%,财政赤字率适度下调到3.2~3.3%。

全球经济错位复苏,中国领先欧美,而欧美领先其它经济体。预计2021年全球新冠疫苗供应量50~55亿剂,可满足约26亿人接种,发达经济体接种进度快于新兴经济体。海外政策依然宽松,预计2021年美日欧三大央行净扩表规模2.2万亿美元,欧美财政刺激计划规模约合1.8万亿美元。

未来十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引擎。预计中国在2021年的 社会 消费品零售规模将超过美国,2025~2030年间GDP将超越美国,2030年中国名义GDP规模将达到200万亿,全球占比约为22%,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

展望三:预计2021年全面注册制和退市新规落地,A股IPO上市650家,融资规模5500亿,退市40家。预计2022年起A股退市率将维持在2%左右,优胜劣汰将明显提速。

主板注册制改革条件已经成熟,预计2021年上半年正式落地,三季度首批主板注册制公司发行。预计2021年全市场IPO上市约650家,从各板块排队公司数量判断,增量IPO仍主要由创业板和科创板贡献。预计全市场IPO募资规模约5500亿,其中主板800亿,创业板2400亿,科创板2300亿。在宏观政策温和回归常态、增量资金持续流入A股、发行主体选择上市时机的背景下,预计IPO融资对市场流动性的冲击有限。

退市制度改革已经开始征求意见,或将于2021年初正式推出。预计2021年A股被动退市公司约40家,过渡期后,预计A股退市率将从2022年起维持在2%左右,优胜劣汰将明显提速。

展望四:预计2021年A股净流入资金7500亿,机构化趋势将加速。未来5年,外资和公募持股市值将分别达到8.3万亿和9.1万亿,是增量机构资金的最大来源,专业机构的持股占比将超过30%。

预计2021年A股净流入资金7500亿。其中,净流入资金主要包括:权益类公募9500亿,北上资金2000亿,保险权益2000亿,理财子权益1000亿,私募及两融等1500亿。净流出资金主要包括:IPO资金分流5500亿,产业资本减持净流出3000亿。

未来5年,国内居民和海外资金将趋势性增配A股,国内居民增配机构产品的占比将持续提升。专业机构在A股流通市值的持股占比将明显上升,散户持股占比将快速下降。

预计A股2025年末的自由流通市值将达到105万亿,其中,专业机构的持股占比将从当前的21.5%提升至30.5%,产业资本的持股占比将从50%下降至47.5%,而散户的持股占比将从28.5%下降至22%。

未来5年,外资和公募是增量机构资金的最大来源。到2025年末,预计公募的持股市值将从当前的4.1万亿提升到9.1万亿,占比提升至8.7%;随着A股纳入国际指数的因子权重进一步提高,外资持股市值将从当前的2.8万亿提升到8.3万亿,占比提升至8%;私募的持股市值将从当前的2.1万亿提升到4.5万亿,占比提升至4.1%;保险的持股市值将从当前的1.6万亿提升至3.7万亿;银行理财子的持股市值将从当前的0.3万亿提升至1.8万亿。

展望五:预计2021年资管新规不会再全面延期,居民资产再配置将提速,权益资产依然是最重要的配置方向,超万亿资金将借道机构产品流入A股。

资管新规的过渡期2021年结束,预计不会再全面延期。现金管理类理财新规落地后,发展方向将基本对标货币基金,预计会影响约5.4万亿的存量产品,这些产品的资产端将转向短久期、高评级的品种,预期收益率将快速下行。其它受资管新规到期约束的产品,也将经历类似的收益率下行和规模压缩的过程。

在固收类产品收益率下行和“房住不炒”的定调下,2021年国内居民资产再配置的选择中,权益资产依然是最重要的配置方向。预计2021年将有超过万亿的居民资金通过公募、保险和银行理财子等机构产品渠道流入A股。

展望六:预计2021年上半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涨速较快,未来3年中枢价格依然将持续上行。按照年度均价,预计价格涨幅由高到低依次为:农产品、原油、基本金属、贵金属、动力煤。

在全球流动性宽松、经济逐渐恢复的背景下,需求回暖与供给瓶颈叠加,预计未来3年内大宗商品中枢价格将持续上行。需求端回暖是大宗商品市场2021年最重要的变量,但产能周期造成的供给瓶颈和长周期的低库存会支持大宗商品价格在中期持续上行。叠加流动性和通胀预期因素,2021年上半年大宗商品价格整体将表现更好。

按照年度均价,预计2021年大宗商品价格涨幅由高到低依次为:农产品、原油、基本金属、贵金属、动力煤。首先,天气影响产量,农产品价格向好,尤其是供需缺口较大的玉米和大豆。其次,需求持续恢复,布伦特原油价格中枢2021年预计将回升至55美元/桶。再次,铜矿供给相对刚性,低库存放大需求恢复带来的价格弹性,铜价周期性上行。第四,美国通胀回升成为推升2021年金价的核心动力,预计金价将重回前期高点。最后,供需基本平衡,煤价中枢有望保持平稳。

展望七:预计2021年三季度美元指数将跌破85,人民币兑美元将升至6.2,美元进入中长期贬值阶段,外资将趋势性增配中国资产。

预计美国经济的全球占比自2020年起持续趋势性下降,美元进入中长期贬值阶段。未来美联储的货币宽松政策相对欧央行力度会更大,且持续时间更长。耶伦担任美国财长后,“财政货币化”取向将更明确,美元供给充裕,欧美利差因素导致美元相对欧元走弱。

随着疫苗广泛接种,预计2021年二三季度病毒传染系数下降,全球风险偏好回升,推动资金趋势性回流非美货币等风险资产。预计跨年后美元指数继续下行,在三季度跌破85,其后随着联储扩表减速,美国经济恢复和长期国债收益率上行,四季度美元指数有望企稳回升。

出色的疫情防控,较高的中美利差,领先的经济增长,仍将继续支撑人民币升值,预计本轮在岸汇率升值的高点在2021年三季度,将达到6.2左右。

预计2021年外资将继续增配中国,通过陆股通渠道净流入A股将超过2000亿,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直投和债券通渠道净流入中国债券市场规模将超过1.5万亿。

展望八:预计2021年香港恒生指数盈利增速将达15%。未来3年香港市场将迎来40家左右中概股龙头的集中回归,迈入快速发展阶段,新经济龙头将成为新主角。

预计2021年恒生指数盈利增速将从2020年的-6.5%上升至15%,港股将迎来估值和盈利的双重修复,吸引南向资金净流入超过5000亿港币。

未来3年,香港市场将集中收获中概股回归的红利。美国《外国公司担责法案》已正式生效,根据法案内容,我们判断财务报告无法审计的美股中概股将在2024年二季度左右被禁止交易。预计香港市场将成为中概股回归的首选,代表“新经济”的美股中概股龙头将加速回归,预计未来3年回归数量分别为15、15、10家左右。二次上市公司允许纳入恒生指数和港股通,“新经济”龙头将替代传统板块,成为未来港股的新主角。

中概股回归激发市场热情,陆港两地互联互通机制逐步完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香港再添动能,香港资本市场的境内外枢纽作用将愈发突出,迈入快速发展阶段。

预计2021年中证800盈利增速将从2020年的-2.8%上升至14.7%。其中,非金融板块盈利增速更是从2020年的1.3%大幅上升至24.9%。

2021年国内利率中枢先稳后降,预计10年期国债收益率运行区间为2.6%~3.2%,其中一季度高位震荡,二三季度趋势性下行,四季度有上行压力。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底线思维下,国家总体安全观大图景下的投资主线有更持久的政策支持,其中的优质赛道值得中长期布局,重点集中在 科技 、能源、粮食、国防、资源五个安全领域。

第二,能源安全领域,我国将逐步建立清洁低碳的能源体系来推动可持续发展,其中开发潜力大、安全性高的光伏和风电,以及全球 汽车 电动智能浪潮中的中国电动化供应链最具发展潜力。

第三,粮食安全领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强调种子,重提粮食安全,预计转基因玉米的商业化进程有望加快,种植产业链整体将迎来价格向上、技术变革、政策支持的三重利好。

第四,国防安全领域,“十四五”是我军在实现机械化后加速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阶段,军工行业将在“十四五”的开篇之年延续高景气度并保持快速增长。

本文源自中信证券

中信证券 军工,中信建投买入军工股

中信证券:悲观预期顶点已现 基本面将替代流动性成为破局因素

文|裘翔 秦培景 杨灵修 杨帆 李世豪

节后投资者谨慎情绪逐级递增,当前悲观预期顶点已现,市场底部确认,4月投资者情绪和行为将趋于平静,但市场形成新一轮持续上涨需要时间,基本面将替代流动性成为破局因素,中国稳健增长的正面因素不断积累,海外强复苏的预期向下修正,配置上应继续向新主线转移。首先,节后投资者情绪面的担忧和实际情况出现了三重背离:对基金赎回和负反馈高度焦虑,但渠道调研显示日均净赎回率不到0.2%;对美债利率高度敏感,但实际上海外市场动荡远弱于国内;对美元周期逆转、资金流出高度紧张,但实际上外资依旧保持持续流入。其次,随着过度悲观预期得到修正,预计4月国内投资者对内外部宏观流动性因素反应钝化,不过市场流动性改善还需要时间,短期难以刺激投资者情绪和行为迅速逆转。最后,国内经济延续稳步复苏,服务业恢复加快成为亮点,预计上市公司一季报延续高景气,工业板块盈利实现翻倍以上增长,国内基本面正面因素将在4月不断累积,而海外复苏预期过于超前,后续进一步催化有限,强复苏预期将逐步修正。从配置上来看,在机构重仓股估值实现均值回归前,继续积极调仓,增配四条新主线,一是本轮市场调整后性价比较高的成长板块如半导体设备和军工等,二是疫情受损板块如 旅游 酒店和航空等,三是受益于海外需求复苏的品种如 汽车 零部件和家电等,四是一季报预期延续高景气的品种,如有色和化工。

节后投资者谨慎情绪逐级递增

悲观预期顶点已现,市场底部确认

1)对基金赎回和负反馈高度焦虑,但渠道调研显示日均净赎回率不到0.2%。投资者在春节后把公募基金赎回和抛售当作导致市场持续下跌的主因,但我们的渠道统计数据显示,在整个下跌期间,顶峰时的单日净赎回率也仅有0.7%左右,远远达不到迫使基金被动抛售股票的程度,上周(3月22-26日)甚至有2个交易日出现了净申购,存量基金赎回压力最大的时刻已经过去,公募机构的资金流已经恢复稳态。市场的下跌更多源于其他投资者因担忧机构抛售而提前主动抛售的行为,从机构重仓股的调整幅度来看,春节后一个半月的回撤达到-28.1%,已经超过了2018年全年最大累计回撤(-26.4%)。

3)对美元周期逆转、资金流出新兴市场高度紧张,但实际外资持续流入。美国疫苗接种提速叠加财政刺激法案,经济强复苏的预期快速形成,美元指数持续反弹。在这个过程中,部分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市场动荡以及美联储“偏鹰”的表态,叠加中欧、中美等政经层面的个别事件,引发了投资者对美元周期逆转、资金持续流出新兴市场的担忧。但实际上,过去5周北上配置型外资逆势净流入,单周净流入规模分别达到27亿、102亿、159亿和112亿。根据Refinitiv统计数据,尽管3月全球资金确实开始回流美国国债基金,但是并没有流出人民币债基,2021年1-3月(截至3月24日)净流入美债基金的资金规模分别为-12.3/-2.2/+19.6亿美元,人民币债基金为+47.1/+18.8/+23.0亿美元,流入人民币债基的资金规模依旧超过美债基金。

投资者情绪和行为将趋于平静

市场形成新一轮持续上涨需要时间

1)国内投资者对内外部宏观流动性因素反应钝化。投资者对于国内宏观流动性政策的边际变化预期已经较为充分,一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中对经济和政策正常化的表态变化并没有导致市场下跌。基金赎回导致抛售等因素担忧证伪后,预计投资者也不会再将此作为抛售动机。随着外资持续流入人民币股、债资产,投资者对于跨境资金持续流出,美元“收割”全球的担忧也会缓解。我们预计进入4月投资者对内部资金行为、外部美债/美元等因素的反应逐步钝化,情绪和行为都将趋于平静。

2)市场流动性改善还需要时间,短期难以刺激投资者情绪和行为迅速逆转。通常公募基金的赎回会在快速下跌后的上涨阶段明显加大,制约反弹的力度和高度。新发基金的降温相较于春节前也非常明显,渠道调研显示当下销售机构向客户推荐权益类产品依旧遇冷,我们预计4月新发基金规模与3月持平,大致在1600-1700亿元左右,在考虑存量赎回因素后市场流动性依旧维持紧平衡。其他市场参与者也可能反弹减仓,部分外资在过去两年远超考核目标收益率的情况下有可能择机获利了结,新增配置型资金流入预计也将保持平稳,不会成为推动市场上涨的持续动力,短期抄底的资金也可能在反弹后重新减仓。

基本面将替代流动性成为破局因素

中国增长依旧稳健,海外复苏道阻且长

1)国内经济延续稳步复苏,服务业恢复加快成亮点。中信证券研究部宏观组认为国内经济大体呈现“生产偏强、内需略弱”的格局,2021年一季度整体有望实现19%左右的GDP增长,处于市场一致预期区间上沿。预计3月消费将重拾复苏动力向上修复,二三季度在疫苗不断扩大接种范围以及社交距离管制明显解除的情况下消费尤其是服务性消费的复苏力度会加强,消费将重拾先前的复苏态势。从民航运行情况来看,以深圳机场为例,3月1日~21日,日均进出港客流超过13万人次,其中3月19日单日客流突破15万人次,达到15.14万人次,已恢复至疫情前深圳机场单日客流高峰水平。

2)预计上市公司一季报延续高景气,工业板块盈利实现翻倍以上增长。站在当前时点,我们依然维持中证800和中证800非金融在2021Q1单季度净利润增速25.2%和99.7%的预测。结构上看,工业、消费、TMT和医药单季度净利润增速预计达到200%、47.1%、54.7%和34.1%,其中工业将成为一季度盈利弹性最大的板块。尽管二季度因为基数原因各板块同比盈利增速会有下滑,但我们预计三季度开始非金融板块同比盈利增速会重回升势,其中TMT和医药板块盈利增速逐季回升,在2021Q4达到45.5%和27.9%,接近一季报的水平。

3)海外复苏预期过于超前,后续进一步催化有限。首先,欧美的疫情控制未来并未一帆风顺,欧洲各国出现了新一轮社交隔离,美国的意愿接种率仅有66%左右,以当前的接种速度预计很快将达到瓶颈,加之各地持续出现的强力变种病毒,欧美实现群体免疫道阻且长。其次,美国经济恢复高度依赖财政和货币刺激,但财政刺激全年预期最高的阶段已经过去,而美联储对于货币政策的指引也出现一定改变,政策力度预期的边际上收缩可能更直接的对后续经济复苏的动力产生负面影响。以住房市场为例,MBA公布的30年固定抵押利率已经由去年底的低点2.86%快速回升至3.36%,利率快速的上行反过来也可能抑制复苏,2月份美国新屋营建许可季调环比下降8.8%,是2010年以来单月环比第三大降幅。

4月进入平静期内企稳修复阶段

配置继续向新主线转移

1)情绪趋于平静,逐步回归基本面。当前市场悲观预期顶点已现,二次探底后底部确认,预计投资者对国内外宏观扰动因素反应将逐渐钝化,情绪和行为回归平静。不过市场流动性的显著改善仍然需要至少1~2个季度时间,短期内市场难以形成全局性的上涨。平静期内,基本面将成为4月最重要的破局因素,国内宏微观层面的持续验证将缓解投资者对国内资本市场的谨慎预期,形成新的投资主线,同时海外强复苏的阶段性受挫也将给当前全球流动性提前收紧的预期降温。

2)在机构重仓股估值实现均值回归前,继续积极调仓,增配新主线。我们认为四条主线具备持续的调仓增配价值:一是本轮市场调整后,性价比较高的成长主线,如消费电子、半导体设备、信息安全、军工等,这些行业的一季报表现预计也会十分亮眼;二是去年因疫情受损板块的复苏行情,如 旅游 酒店、航空等;三是受益于海外需求复苏的品种,包括出口链中的 汽车 零部件、家电、家居、机械、建材等;四是业绩密集披露期,预计年报和一季报延续高景气的品种,如有色、化工等。

风险因素

全球疫情反复、疫苗接种不及预期;中美 科技 贸易领域摩擦加剧;国内经济复苏进度不及预期;海内外宏观流动性超预期收紧。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股市行情网 » 中信证券 军工,中信建投买入军工股

相关文章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