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流动性周观察(202211211125)台湾加权指数涨幅最高北上净流入减少|长城策略

A股市场流动性周观察(202211211125)台湾加权指数涨幅最高北上净流入减少|长城策略

国君策略2021年度政策展望:潮落之后 期待兼容并包的春天

2021年,作为“十四五”规划元年,随着经济的修复,货币与财政政策将回归常态,关键看点在于资本市场改革开放,以及产业、区域和人口领域的政策红利。

摘要

货币政策稳健中性,财政政策回归常态。 货币政策最宽松时点已过,宏观流动性收紧预期提升,货币政策将逐步回归疫情前的“稳健中性”。伴随国内经济修复,疫情期间的宽松政策将陆续退出,货币政策将发挥“跨周期调节”功能,预测2021年社融、信贷规模分别下降至34万亿和18.6万亿,M2增速回落至8.6%左右。财政政策亦将回归常态化,2021年财政支出将明显收缩,赤字率或回归3%~3.5%左右,专项债规模适当调减至3.6万亿。

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循序渐进。一方面,继续落实对内改革:1)加快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 首批转板的精选层公司有望于2021下半年登陆科创板或创业板,有望实现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深交所主板与中小板合并事宜稳步推进,或形成“上交所主板+科创板,深交所主板+创业板”的“有限差异”市场结构。 2)注册制有望全面推进。 多元化上市条件日益丰富,IPO将保持相对平稳偏快的节奏。 3)优化退市,护航高质量发展。 随着监管体系不断健全,包括“面值退市”在内的市场化退市方式,将逐渐取代过往以盈利为主要标准的退市机制成为主流。 4)交易制度推陈出新。 “T+0”交易或从上证50开始试点,推动提升价格发现效率;衍生品市场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 另一方面,扩大对外开放,重点包括推动RCEP协议的早日生效实施,加快海南自贸区建设;继续推进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开放,扩大境外投资者直接入市渠道,提高全行业开放水平。

调结构、扩内需,“双循环”下的区域和人口政策。 1)为落实要素市场改革与城镇化建设,户籍、土地、 社会 保障等领域制度将不断突破。2)为破解人口红利困局,将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三孩及多孩政策有望全面放开;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给予多孩家庭减税的政策;加强多支柱的养老保障;提高人口质量,加速“人口大国”向“人才强国”转变。

目录

1. 货币与财政:大潮将退的2021年

1.1. 货币政策:稳健中性

1.2. 财政政策:回归常态

2. 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循序渐进

2.1. 对内改革:开启新征程

2.1.1. 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

2.1.2. 注册制有望全面推进

2.1.3. 优化退市护航“高质量发展”

2.1.4. 交易制度推陈出新

2.2. 对外开放:资本全球化的新篇章

2.2.1. 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

2.2.2. 更加包容的资本制度

3. 产业政策升级:创新驱动,安全先行

3.1. 国防安全:军工改革助力高景气

3.2. 能源安全:供需两端优化消费结构

3.3. 科技 安全:国产替代新格局

3.3.1. 半导体:技术与需求共同催化

3.3.2. 网络安全:信息长城保驾护航

4. 调结构、扩内需,“双循环”下的区域和人口政策

4.1. 要素市场改革,打造新型城镇化

4.2. 生育携手养老,破解人口红利困局

1 货币与财政:大潮将退的2021年

1.1. 货币政策:稳健中性

2020年货币政策回顾:跨周期调节,稳增长与防风险两手抓。 近年来,央行建立起以“M2和社融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为核心的货币政策导向。为应对疫情冲击,2020年央行先后推出包括3次降准、增加1.8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出台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实施中小微企业贷款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等在内的一系列“跨周期调节”政策措施。从实施节奏与效果来看:1)2020年2-4月是疫情冲击阶段,央行以保就业为首要目标,通过净投放和小幅降息等操作,推动M2与社融增速大幅上行;2)5月之后为经济修复阶段,央行通过MLF、TMLF等工具对冲投放过多的再贷款再贴现,社融、M2增速处于高位。

从政策基调来看,货币政策最宽松时点已过,宏观流动性收紧预期提升。 不同于疫情爆发后政治局会议连续4个月提及货币政策,7月政治局会议对货币政策重新定调为“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10月易纲行长在2020金融街论坛讲话上提到“把好货币供应总闸门”。 总体上,货币政策将逐步回归疫情前的“稳健中性”。

2021年货币政策展望:随着经济指标出现边际改善,货币政策将为经济持续修复预留空 间。 我们认为,2021年货币政策趋于边际收紧,在经济增速因低基数而走高的阶段进行预调。具体来看,我们预测2021年社融规模将在34万亿左右,增速放缓至12%;信贷亦边际放缓,同比下降至18.6万亿;预测M2增速将回落至8.6%左右。将M2、社融信贷增速下压至与2021下半年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的水平,从而货币政策重新回到中长期趋于中性的导向。同时,考虑到2021年货币政策基调回归中性,政策工具将逐步退出,不会进行降准、降息等宽松操作。

1.2. 财政政策:回归常态

2020年财政政策回顾:应对外生 性冲击下的非常规扩张。 尽管受到疫情冲击,经济增长显著承压,财政支出仍较好做到了“合理扩张但不过度”,充分考量了短期稳增长与中长期债务风险相匹配。总体上,2020年财政政策有三点核心增量:一是中央财政赤字占GDP的比率由2019年的2.8%提高到不低于3.6%;二是1万亿的抗疫特别国债;三是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从2019年的2.15万亿上升到2020年的3.75万亿。

展望2021年,伴随国内经济修复,疫情期间的宽松政策将陆续退出,财政政策亦将回归常态化。 具体地,财政支出将明显收缩,赤字率或回归3%~3.5%左右,专项债规模适当调减至3.6万亿。此外,继续落实减税降费,巩固脱贫成果及内生发展能力,确保“六保”、“六稳”的落实。

2 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循序渐进

2020年回顾:国内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进一步深化改革。 1)科创板坚守战略定位, IPO节奏稳步提升。其中,科创板年内新增上市公司125家,较2019年新增55家。2)创业板实施注册制,放开借壳上市与再融资限制。3)新三板精选层落地,首批32家公司于7月挂牌交易。 总体上,创业板、科创板和新三板精选层的板块定位明晰,在发行、上市、信披、交易以及退市等制度上均有差异化安排,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内涵不断丰富。

2021年,资本市场结构进1程展望:)精选层转板,2)深市主板与中小板合并。

第一,精选层公司登陆。 根据《关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转板上市的指导意见》,新三板精选层公司挂牌一年以上,符合上市条件的,可申请转板至上交所科创板或深交所创业板。我们认为,精选层公司有望于2021年下半年登陆,首批转板的公司数量或达30家。随着转板机制的落实,将打通中小企业成长壮大的市场渠道,充分发挥新三板市场承上启下的作用,实现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

第二,深交所主板与中小板合并事宜稳步开展。 2020年10月,监管层披露筹划基础制度改革,拟合并深交所主板与中小板,并重启深交所主板市场的IPO。事实上,深交所主板长期缺乏发行融资功能,主板和中小板的上市和监管要求亦逐渐趋同。我们认为,随着合并事宜的推动,届时或形成“上交所主板+科创板,深交所主板+创业板”的“有限差异”市场结构。

2.1.2. 注册制有望全面推进

展望2021年,注册制有望全面推进。 10月9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简称“国七条”),要求全面推行、分步实施证券发行注册制。从海外经验来看,部分IPO时亏损或微利的公司通过发行上市审核并在日后成为资本巨擘,注册制为美国及中国香港资本市场的蓬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我们认为,2021年,随着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试点推进,全市场推行注册制条件日趋成熟。从发行端来看,整体将保持相对平稳偏快的节奏。我们预估,2021年IPO数量维持在每周6-10家,平均一年300-400家之间,累计发行规模在3000-4000亿附近。

2.1.3. 优化退市护航“高质量发展”

2020年,资本市场监管力度加强,退市节奏显著提速。 年初以来,A股市场已经先后有包括神州长城、华业资本等在内的15家公司被摘牌。不过,横向比较来看,A股退市力度仍有提升空间。以港股为例,截至11月18日累计上市公司数量达2935家,退市数量395家,占比达13.5%;而A股公司退市比例仅3.1%。究其原因,在于A股的审批/核准制度下,IPO行政审批制不仅门槛高、程序冗长,而且排队等待时间一般需要2~3年甚至更长,IPO成本高企,“保壳”意愿与动力极强。

我们认为,2021年A股退市机制将进一步优化,高质量发展迎来转型升级契机。 监管方面,“国七条”要求完善退市标准,简化退市程序,严厉打击恶意规避退市行为,加大对违法违规主体的责任追究力度。具体来看,一方面,严格退市监管,通过行政力量出清违法违规公司;另一方面,完善并购重组和破产重整等制度,拓宽多元化退出渠道。伴随监管体系的不断重塑,有望提升优质龙头的示范效应,推动形成“有进有出”的市场化、常态化退市机制,促进资本市场 健康 稳定发展。在新证券法+注册制的市场环境下,包括“面值退市”在内的市场化退市方式,有望逐渐取代过往以盈利为主要标准的退市机制成为主流。

2.1.4. 交易制度推陈出新

2020年,A股交易机制不断突破。1)创业板竞价交易实行20%的涨跌幅限制。具体来看,创业板注册制下,新上市企业上市前5日不设涨跌幅,之后涨跌幅限制从之前的10%放宽为20%;存量公司日涨跌幅同步扩至20%。我们认为,涨跌幅限制的放宽,可以提升创业板交易流动性。2)创业板股票上市首日即可纳入两融标的。 涨跌幅与融券机制的改革,能够高效驱动市场价格发现,丰富机构的多元交易策略,引导长线资金入市,推动交易机制与国际接轨。

2020年,我国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开放格局,由点到面,海南就是先驱者。2020年6月1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致力于实现贸易、投资、跨境资金流动、人员进出、运输来往、数据安全有序流动等六大领域自由便利。我们认为,下一步将逐步推动制定《海南自由贸易港法》、建设全岛封关运作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实行“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的税收安排、分阶段开放资本项目等。除此之外,国际贸易合作正逐步推进。11月15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落地。RCEP的签署意味着全球贸易三足鼎立格局大幕开启,东盟十国携手中、日、韩、澳、新五国推动区域内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削减,进而建立统一市场。值得注意的是,中日首次达成贸易协定,双边贸易自由度将显著提升。下一步,我国将在RCEP的基础上,推动协议的早日生效实施,深入更加实质的服务贸易与投资领域,并加快中日韩自贸区协议的签订。

2.2.2. 更加包容的资本制度

2020年以来,监管层着力落实金融开放11条,推出进一步扩大资本市场对外开放9项举措,形成更全方位、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局面。尤其是,在外资机构设立与资金引入方面,开放的力度正逐步提升。

第一,外资机构加快布局中国金融业务。 1)2020年新增金元统一、瑞信方正、高盛高华、星展证券、大和证券、意才证券等6家外资控股券商。2)首家外资全资控股公募基金贝莱德获批设立;另外,范达基金、联博基金等已递交外资公募牌照申请。3)首家外资全资控股期货公司摩根大通期货获批设立;4)惠誉获准进入中国评级市场。 随着外资机构持续扩容,“鲶鱼效应”逐步显现,长期来看将推动提升境内金融机构竞争力,促进我国由金融大国向金融强国转变。

第二,外资资金加快进入中国资本市场。 1)证监会、央行和外管局联合发布QFII/RQFII新规,旨在降低准入门槛,便利投资运作,稳步有序扩大投资范围。新规的出炉,将进一步加大A股对外资的吸引力,推动外资参与中国资本市场的产品及渠道多元化。2)富时罗素指数进一步扩容A股,分别于3月20日、6月19日将A股纳入因子累计提升至25%。外资入市广度与深度的提高,既能引入多样化的流动性支持,又能重塑价值投资的市场风格。

展望未来,扩大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对于打通我国金融体系、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来看,2021年主要将在以下领域有所突破。 一是继续推进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开放, 如:1)在与港交所、伦交所等市场联通的基础上,拓展与更多境外主要资本市场建立互联互通机制;2)解决国际投资者的顾虑,完善风险管理、结算周期、交易机制等制度安排,提高A股在MSCI、FTSE Russell等国际指数中的纳入比例;3)拓展交易所债券市场,扩大境外机构投资者直接入市渠道;4)扩大期货品种对外开放范围。 二是提高证券基金期货行业开放水平, 继续推动外资控股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的落地,完善内外资证券基金机构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支持优质机构与客户一起走出去,提升跨境服务的专业能力,更好满足企业跨境投融资需求。

3 产业政策升级:创新驱动,安全先行

3.1. 国防安全 :军工改革助力高景气

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报告更新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三步走”战略,指出要适应世界新军事革命发展趋势和国家安全需求,提高建设质量和效益,确保到202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五中全会公报指出,未来“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防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于国防安全而言,核心方向为国产替代与自主可控,重点政策与改革路径主要是提高国防支出、股权激励、资产证券化。 作为大国博弈的落脚点,国防安全要求国产化能力提升,预计产业政策亦将向航空航天、国防信息化等领域倾斜。具体政策方面:1)稳步提升国防支出。我国军费规模占GDP比重不到1.4%,低于世界平均的2.2%,仍处于补偿式刚性增长期。2)落实股权激励。《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首次激励计划授予的股票从总股本1%提升至3%,董高人员授予价值放宽至薪酬40%水平。伴随股权激励的实施,企业经营活力将得到释放,降费增效与民品发展将显著加快。3)加快资产证券化。配套院所转企后将自负盈亏,面对市场化竞争,院所转制核心将重点落在配套单位市场化改革。

3.2. 能源安全 :供需两端优化消费结构

我国油气能源海外依存度高,叠加全球气候环境危机,能源安全面临新的挑战。 一方面,我国油气能源面临较高的供给风险、通道风险与价格风险。据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中国油气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报告蓝皮书(2019-2020)》,2019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70.8%,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达43%。另一方面,碳排放过量导致的极端气候现象对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冲击。为此,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能够有效解决能源安全问题。

政策支持力度加强,新能源行业迎来春天。 2020年9月,领导人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表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10月五中全会公报指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 社会 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重点涉及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 这意味着,“十四五”期间我国将继续深入推动以清洁能源为核心的能源革命,新能源行业将加速发展。

2021年,新能源供需结构双向推进将成政策改革重点领域,光伏、风电与新能源车产业链景气度有望继续提升。 1)从供给端来看,光伏、风电成为新增电力重要来源。其中,光伏已经脱离补贴,逐步进入市场化阶段;风电则因并网严格导致行业抢装,高速增长将延续。2)从需求端来看,新能源 汽车 成为调节能源消费结构的最佳手段之一。事实上,为在疫情期间重振经济并且减少碳排放,欧洲各国已陆续推出新能源 汽车 的扶持政策,甚至优厚于2019年的扶持政策。除此之外,英国还在疫情期间将燃油车禁售令的时间提早5年至2035年。

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下,发展储能势在必行。储能的应用场景包括发电端、电网端以及用户端。 我们看到,2020年以来“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电力’十四五’规划”、“能源技术创新’十四五’规划”、“可再生能源’十四五’规划”等均将储能列入其中,“十四五”时期储能产业有望迎来新的契机。

3.3. 科技 安全 :国产替代新格局

2018年以来,美国相继对中兴、华为、海康威视等企业实施制裁,本质上反映出我国当前 科技 安全和部分关键领域的 科技 创新依然受到西方发达国家的制约与挑战。面对海外国家技术封锁,“十四五”期间发展软硬核心技术、实现 科技 安全的迫切性显著提升。

3.3.1. 半导体 :技术与需求共同催化

近五年来,国内企业在半导体产业链环节上的竞争力逐步增强。 从国内半导体行业结构来看,产业链以芯片设计、芯片制造的市场空间最大,属于技术和资本密集行业,过去主要被海外龙头企业所掌握,国内企业以劳力密集的芯片封测为主;2017年后,中国半导体产业环境向高技术环节转型,IC设计企业数量大幅增长,国内本地品牌华为、联想、小米等,和本地芯片设计商海思、紫光展讯、汇顶 科技 等发展为中国IC制造提供大量需求。此外,根据SEMI数据,2020年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投资额达到173亿美元,半导体设备的投入支持,显著提升国内晶圆制造的产能。总体上,国内半导体产业链开始加速向高技术、高价值环节发展的正向循环;同时,为了维持未来稳定发展,对于半导体设备、材料的自主可控将成为重要趋势。

政策暖风频吹,半导体产业支持力度加大。 《国家中长期 科技 发展规划(2021-2035)》即将发布,将重点推动集成电路等关键领域攻坚突破。此外,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国家研究拟把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写进正在制定的“十四五”规划中,计划在2021年至2025年,在科研、教育、融资、应用等方面大力支持第三代半导体产业。与第一代和第二代半导体材料相比,第三代半导体具备宽禁带、高击穿电场、高导热率特性,更适合制作高温、高频、抗辐射及大功率器件。伴随5G通信和新能源 汽车 渗透率的提升,下游需求将持续催化半导体市场规模。

3.3.1. 网络安全 :信息长城保驾护航

当前世界地缘政治格局日趋复杂化,针对关键性基础设施的网络攻击一直是国家安全的潜在威胁,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日渐凸显。 从海外来看,2020年,美国发布《5G 安全国家战略》等一系列网络安全政策,并推出188亿美元的网络安全领域财政预算;欧盟在《欧盟5G 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等政策文件的基础上,致力于捍卫网络安全领跑地位。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动网络安全及相关政策出台,为促进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 1)网络安全法律出台。2020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正式施行,为我国商用密码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开放平台。2020年4月,《网络安全审查办法》推出,进一步强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此外,《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已纳入立法计划。2)产业配套政策密集落地。2019年12月,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相关国家标准正式实施,为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落地提供了标准支撑。

“十四五”规划期间,网络安全将进一步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事实上,等保2.0、关保新政等全面推进,为“十四五”期间大安全战略的全面铺开打下基石。展望2021年,我国将在网络安全领域重点突破:1)推动《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制度落地;2)加快建立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识别认定机制;3)加快建设个人和法人基础信息服务支撑平台。我们认为,随着网络安全领域政策制度的施行,叠加信息技术的提升,将有力保障国家安全能力的提升。

4 调结构、扩内需,“双循环”下的区域和人口政策

2020年5月14日,政治局常委会首次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为推动“双循环”的形成,打破要素市场流通障碍、加快人口政策改革尤为重要。

4.1. 要素市场改革,打造新型城镇化

2020年4月9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提出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引导劳动力要素合理畅通有序流动、推进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加快发展技术要素市场、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同日,发改委发布《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从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优化城镇化空间格局、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提出了28项重点任务。 我们认为,上述二者指明城镇化建设的方向,有助于提升城镇化水平、释放内需、提高发展质量。

为落实要素市场改革与城镇化建设,户籍、土地、 社会 保障等领域制度有望突破。 具体来看:(1)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宽落户限制;(2)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3)建立城镇教育、就业创业、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与常住人口挂钩机制。

4.2. 生育携手养老,破解人口红利困局

中国人口红利逐步消失,老龄化问题突出。 上世纪50年代至今,我国生育政策经历了3个阶段:1)1950s~1977,提倡节制生育;2)1978~2001,严格执行计划生育;3)2002至今,逐步放开计划生育。由于计划生育国策的长期推广执行,人口结构亦发生深刻变化。1987年以来,我国14岁及以下人口比重逐年下降;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近年来增幅逐渐加快;15至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也于2010年达到顶点,抚养率开始提升,人口老龄化现象加剧。为解决人口结构矛盾,“十三五”期间,二孩政策全面放开。这一阶段,二孩生育率从2015年的12.3‰显著提升至2018年的21.97‰。

展望未来,“十四五”期间人口政策将优化调整。 具体来看:1)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三孩及多孩政策有望全面放开。2)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实行普惠价格制度的学龄前教育,给予多孩家庭减税的政策。3)加强多支柱的养老保障,鼓励更多市场主体提供高质量养老产品和服务,强化政府兜底保障与制度供给职能。4)提高人口质量,改革完善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体系,加速“人口大国”向“人才强国”转变。

A股市场流动性周观察(202211211125)台湾加权指数涨幅最高北上净流入减少|长城策略

指数型基金有哪些

根据指数基金本身的投资风格,总的来说可以把指数基金分为被动型指数基金和增强型指数基金两类。
说的通俗一点,就是设定一个参考标准,比如沪深300,就是按一定原则选取了所有两千多只股票里面的300只作为成分股,然后这个基金的资金就投到这300只股票里面去,当然每年成分股有变动,他也跟着变,是被动跟踪。
被动型指数基金是完全意义上的指数基金,如目前市场上的国泰沪深300、易方达深证100ETF等等,就是以这样的复制方式投资的。比如易方达上证50,就是易方达基金公司发行的以上证50指数为标的物,南方沪深300是南方基金公司发行的以沪深300指数为跟踪,南方500以中证500指数为跟踪等。
目前我国的股市指数主要有:这些都可以被某一基金或基金公司拿来作为基金跟踪标的。
(1)上证综合指数:简称上证综指,是反映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涨跌的综合指数。它
以上交所的全部股票为计算范围,以其发行量为权数加权计算。平时在报纸和网上的评论所提到的指数都是指上证综合指数。
(2)深圳成份指数:简称深圳成指,反映深圳券交易所的股票行情走势,是从深交所上
市的股票中选择40家具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股,以其总股本作为权数计算所得的指数。
(3)沪深300指数:由上海和深圳市场选取300只A股作为样本股,其中沪市208只,深市92只,均为规模大、流动性好,交易活跃的主流股票,覆盖了沪深市场六成左右的市值。上证综指和深圳成指只是分别反映了沪深市场各自的股票行情走势,不能反映沪深两个市场的整体走势,而沪深300指数则能综合反映沪深两市的整体走势。由于基金一般都持有沪深两个市场的股票,当上证综指与深圳成指的涨跌幅相差较大时, 沪深300指数更能反映基金的涨跌幅度。
(4)上证50指数:由上海市场规模最大、流动性好、具有代表性的50只股票作为样本股,综合反映了上海市场最有影响力的优质大盘股的整体状态。易方达公司旗下的“易基50”就是跟踪上证50指数。
(5)上证180指数:由上海市场180只规模大、流动性好、具有代表性的股票作为样本股,流通市值占沪市流通总市值的50%,成交金额占比也接近50%。
(6)深圳100指数:样本股包括了深圳市场A股流通市值最大、成交最活跃的100只股票,其中中小
企业成分股不少于10只。代表了深圳市场的核心优质资产,具有极高的投资价值。目前跟踪沪深300指数的基金有:融通深圳100,易基深100ETF和易基深100ETF联接。
(7)中证100指数:从沪深300指数样本股中挑选规模最大的100只股票组成样本股,以综合反映沪深证券市场中最具市场影响力的一批大市值公司的整体状况。中证指数覆盖了大部分行业的龙头股,投资者所熟悉的石化"双雄"、中、工、建等大银行都被囊括其中,业绩优秀可以说是其共同特征。样本股覆盖了市场中23个大行业分类中的18个行业,且都是大盘股,是整个市场走向的决定力量。由此可见,中证100指数与市场整体之间关系非常密切,代表性应极强。同时,中证100指数表现比较平稳,风险水平相对较低。我国第一只增强型中证100指数基金是“中银中证100指数基金”,至今共有10只中证100指数基金。
(8)中证500指数:剔除沪深300指数样本股及最近一年日均总市值排名前300名的股票,将其余股票按日均总市值由高到低进行排名,选取前500名的股票作为样本股,综合反映了深圳市场小市值公司股票的整体行情走势。所以中证500指数又称中证中小盘500指数。从整体收益看,中证500指数较沪深300指数高,风险也较大。南方基金公司于 年 月城立了首只南方中证500指数基金,也是至今唯一的中证500指数基金,在2010年的表现相当出色。
(9)中证红利指数: 挑选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现金股息率高、分红比较稳定、具有一定规模及流动性的100只股票作为样本,以反映A股市场高红利股票的整体状况和走势。对单个样本设置15%的权重上限。
(10) 上证超级大盘指数:上证超级大盘指数的样本空间为上证180指数样本股。选样方法: 第一,计算样本空间内股票最近一年(新股为上市以来)的A股日均成交金额与日均总市值;第二,对样本空间内股票在最近一年的A股日均成交金额和日均总市值由高到低排名,然后将两指标的排名结果相加,所得和的排名作为股票的综合排名,原则上选取排名在前20名的股票作为指数样本;按照上证行业分类方法分类的单一一级行业股票在指数中的样本股数量不超过6只。
(11)上证中盘指数:上证180指数的衍生指数,由上证180指数样本中非上证50的130家公司组成。样本空间选取上市时间超过一个季度,除非该股票上市以来日均A股总市值在全部沪深A股中排在前18位;非ST,*ST股票,非暂停上市股票;经营状况良好,最近一年无重大违法违规,财务报告无重大问题;股价无明显的异常波动或市场操纵;剔除其他经专家委员会认定的应该剔除的股票。
(12)上证社会责任指数:为反映上证公司治理板块中在社会责任的履行方面表现良好公司股票的走势,同时为投资者提供新的投资标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与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将于2009年8月5日正式发布上证社会责任指数,该指数从已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上证公司治理板块样本股中挑选100只每股社会贡献值最高的公司股票组成样本股。
(13)上证民企50指数:挑选上海证券市场规模大、流动性好的最具代表性的50只股票组成样本股编制的指数。指数反映了沪市大型民营上市公司股票的整体表现,上证民营企业50指数的成份股覆盖新科技、低碳环保、内需消费、区域振兴等符合市场新兴热点的50家优质上市公司。金融创新部分别统计了上证民企50指数自发布以来(2009年8月25日至2010年6月4日)与中证民企、沪市A股的个股日均流通市值、总市值和成交金额。结果显示,上证民企50指数成分股的流动性明显优于中证民企和沪市A股,是很好的ETF标的指数。
(14)中证中央企业100指数:在全部A股中选取实际控制人为国务院、财政部或者中央其他部委控制的上市公司,然后通过总市值与日均交易金额的相关条件,筛选出100只股票所编制而成的中央企业主题指数。央企是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企业群体,资本规模大、实力雄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些大型企业,具有一定的资源垄断性,从长期看盈利能力较强,抵御经济周期波动风险的能力较强,国家政策长期支持。中证中央企业100指数选样方法:第一,计算样本空间内股票最近一年(新股为上市以来)的A股日均成交金额与日均总市值;第二,对样本空间内股票在最近一年的A股日均成交金额由高到低排名,剔除排名后20%的股票;第三,对剩余股票按照最近一年日均A股总市值由高到低进行排名,原则上选取排名在前100名的股票作为指数样本。
(15)中信标普300指数:是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和标准普尔共同开发的首批中国A股市场指数,用于描述中国A股市场的总体趋势。指数的样本包括中国A股市场中市值最大和最具流动性的股票,采用流通市值加权计算, 实时向中国大陆及全球发布指数行情。
(16)巨潮100指数:选取沪深两市最有影响力100只股票,用以表征中国证券市场的整体走势,进入交易所行情系统向全国证券市场发布,并通过卫星、专线介绍给全球投资者。
(17) 道琼斯中国88指数:道琼斯中国88指数是一个为金融产品提供基准的覆盖所有中国蓝筹股的指数。该指数由沪深股市市值最大且流动性最强的88只A股股票组成。样本空间包括道琼斯中国指数中的所有A股公司。道琼斯中国指数涵盖了沪深两市流通总市值的95%左右。
(18) 中证财富大盘指数:中证财富大盘指数是中证指数有限公司根据泰达荷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需求而开发的客户类定制指数。该指数按照上市公司创造财富能力的大小进行选样,挑选最具创造财富能力的300家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此外该指数在加权方式上亦有所创新,不同于一般的市值加权指数,个股的权重配置将与其创造财富能力的大小相适应,预防个股权重由于价格的非理性波动而大起大落,提高了个股权重配置的稳定性。
(19) MSCI中国A股指数:2005年5月,摩根斯坦利资本国际公司(MSCI)宣布推出MSCI中国A股指数,该指数是MSCI为中国A股市场创建的第一个独立国家指数。以自由流通市值为权重的MSCI中国A股指数包括了在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股股票。指数的编制是基于自下而上的取样方法,把达到65%行业组代表性作为目标,目的在于体现商业活动的多样性,达到广泛而公正的市场代表性并具有反映A股市场变化的灵活性。
(20) 中证锐联基本面50指数:指数挑选以4个基本面指标(营业收入、现金流、净资产、分红)来衡量的经济规模最大的50家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每年定期调整样本一次,且在定期调整时,赋予样本个股与其经济规模相适应的权重,从而打破传统市值指数中样本股价与其权重之间的关联,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传统市值指数中过多配置高估股票的现象。样本空间需为1、非ST、*ST股票,非暂停上市股票;2、经营状况良好,最近一年无重大违法违规事件,财务报告无重大问题。按照以下两个步骤进行选样: 1、对样本空间的股票,按照最近一年的日均成交金额由高到低排名,剔除排名后20%的股票。 2、对样本空间内的剩余股票,按其基本面价值 (FV)降序排列,选取排名在前50名的股票作为样本股。
被动型指数基金是完全复制型指数基金—–这个是完全意义上的指数基金,也就是说是完全复制跟踪指数走势的。这种指数基金只是根据标的指数成份股及其权重来配置、调整,虽然会因为投入比例变化与实际指数走势有所偏离,但差距是微小的,也可以说超越指数的机会是很小的。因而,这种基金与指数的符合度是最高的。
2、增强型指数基金—–这个则是在跟踪标的指数的同时,将一定比例的基金资产采取积极投资的方式,以此获得超越标的指数的收益。这类基金在投资时有较大的灵活性,除了瞄准指数外,还可以做一些增强型的投资,这也就增大了相对于指数的变数,既有可能给投资者带来高于指数收益率的回报,也可能导致实际收益率劣于指数。
其实,如果积极投资做的好的话,增强型的指数基金会超越复制型指数基金。但如果积极投资做的不好的话,则反之。因为在跟踪标的指数的同时加入了一定比例的积极投资成分,以期战胜市场,如银华道琼斯88。这类品种中有些基金还保留了调整仓位的机动性,当市场系统性风险增大或指数连续下跌时,可将仓位调低,市场向好时,股票仓位可再做调整。严格意义上讲,这样的指数基金更类似于主动型的股票基金。
     根据基金所跟踪的目标指数的特点,指数型基金还可以进一步被细分为综合型指数基金、局部型指数基金(按板块分)、行业指数基金、混合型指数基金等。

至于具体都有哪些基金,一共100多只呢,推荐您看下数米基金网,很全的,呵呵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股市行情网 » A股市场流动性周观察(202211211125)台湾加权指数涨幅最高北上净流入减少|长城策略

相关文章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