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板块上市公司「超10家车企拟分拆子公司上市剑指科创板拓展资本朋友圈」

车企子公司分拆上市的消息不断传出。11月18日,据上交所官网显示,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蜂巢能源”)科创板IPO已经获得受理,公司拟募资150亿元。蜂巢能源是长城汽车旗下的动力电池子公司。此前10月底,吉利汽车发布公告称,公司已向香港联交所提交议案,建议分拆极氪并将其独立上市。极氪是吉利旗下推出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这只是车企子公司分拆上市的一个缩影。据经济观察网记者不完全统计,已传出分拆上市消息的车企子公司,包括但不限于广汽埃安、东风岚图、吉利极氪、长安阿维塔、长城沙龙、比亚迪半导体、蜂巢能源,以及上汽集团旗下的捷氢科技、中海庭、联创电子等,合计已超过10家。此前上汽集团表示,下属14家科创型公司正积极筹划登陆资本市场。

这些拟分拆上市的子公司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车企旗下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如广汽埃安、东风岚图、吉利极氪、长安阿维塔;另一类则是车企旗下的零部件板块,如比亚迪半导体、长城的蜂巢能源,及上汽的捷氢科技等。它们大多瞄准了门槛相对较低的科创板。

车企分拆子公司上市似乎成为了最新潮流。这背后有相关政策的支持。2019年12月,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子公司境内上市试点的若干规定》,为分拆上市制定了规则。今年1月,中国证监会公布《上市公司拆分规则》,进一步明确了拆分条件和监管要求。这些均为上市车企分拆子公司上市提供了信心。

那么对于车企本身而言,分拆子公司上市究竟能带来哪些好处,让他们如此趋之若鹜?

分拆上市热潮背后

“分拆子公司上市是车企背后资本的要求,也是融资需求。”全联车商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总裁曹鹤向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增加融资渠道是车企分拆子公司上市的重要目标之一。

当前,车企发展新能源、智能网联等新业务和新技术,需要进行大额资金投入,此前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表示,造新能源汽车的资金“门槛”至少200亿元。且大部分车企新能源业务处于持续亏损中,这要求车企必须扩大融资规模。

数据显示,广汽埃安在2019年-2021年,亏损分别为6.21亿元、6.88亿元、13.98亿元;东风岚图2021年亏损7.03亿元,今年上半年亏损7.38亿元;极氪汽车2021年亏损10.10亿元。零部件板块中,蜂巢能源净亏损从2019年的3.25亿元扩大至2021年的11.54亿元,2022年上半年净亏损8.97亿元;捷氢科技也连续三年亏损。

在这种情况下,把最有前景的新业务剥离出来分拆上市,有望在“科创”标签下快速获得大量融资,并提升公司整体估值,缓解企业在发展新能源产业过程中资金紧张的问题。

当前拟分拆的子公司均获得了较高估值。其中,11月18日,东风岚图完成了A轮融资,共融资近50亿元,创下了迄今为止新能源汽车产业最大的首轮外部融资,融资后岚图汽车估值约300亿元。智己汽车8月1日宣布完成A轮股权融资协议签署,共获得30亿元融资,融资后估值接近300亿元;长安阿维塔近日宣布完成A轮融资,整体融资规模近50亿元,估值近100亿元;另据招股书推算,蜂巢能源估值达600亿元。

另一方面,子公司分拆上市后能够摆脱与母公司的强关联,实现独立发展运营,且随着资本的开放、多方合作帮助企业拓展客户资源,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据悉,蜂巢能源、捷氢科技、中海庭、联创电子等公司分拆上市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独立运营来更便利地建立广泛的企业合作圈,促进自身业务发展。

蜂巢能源此前经过三轮市场化股权融资,长城控股的占比降为46%,同时蜂巢能源的新投资方中出现了小米集团、小鹏汽车等,这意味着这些企业均有可能成为蜂巢能源的客户,而不再仅局限于向长城汽车供货。上汽子公司捷氢科技A 轮投资者中出现了广汽资本,以及母公司布局了光伏项目的隐山资本,隐山资本将帮助捷氢科技实现光伏制氢技术和氢燃料电池战略协同。据了解,捷氢科技在挑选财务投资人时,重点考量的是资源而非资金。

可以看到,在这些分拆子公司的融资中,很多意料之外的新型投资关系开始出现,如自己造车的小米出现在了蜂巢能源和比亚迪半导体的投资者中;电池原材料上游企业赣锋锂业、电池生产商欣旺均在岚图的投资者名单中,这表明在供应链紧张的情况下,汽车产业链之间的投资互动开始增加,未来的合作空间也更具想象空间。

此外,分拆子公司上市或将帮助传统车企实现科创板上市梦。如吉利汽车此前一直积极推进回归A股在科创板IPO,但有媒体报道称“吉利汽车因高科技定位问题回科创板遇阻”,因为传统车企被认为科技含量不足。加上彼时科创板IPO政策开始收紧,吉利汽车后发布公告表示,决定撤回A股科创板IPO,待有关条件成熟后,再积极推进人民币股份发行上市工作。而如新能源、动力电池、氢燃料电池等板块则让传统车企有了登陆科创板更具合理性,吉利通过极氪对科创板发起了再进攻。

大部分分拆子公司上市都选中了科创板,上海捷氢、蜂巢能源、吉利极氪皆选择了科创板申请上市,而广汽埃安、东风岚图等企业也被传有意于科创板。其中的原因除了车企希望增加科技属性及竞争力外,科创板对新上市企业在盈利方面的要求相对较低也是一大原因。

根据政策,发行人申请在科创板上市,市值及财务指标应主要符合五项中的一条就可以,而其中除了第一条对盈利性有规定,其于四条均对利润没有硬性要求,这对于目前还普遍处在亏损阶段的这些子公司来说是个机会。

难度与挑战

分拆子公司上市成为上市车企新的融资方式。“当前来看,分拆子公司上市对车企是最好的选择,既可以让子公司灵活充分发展、保持足够的自由度,又可以在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建立防火墙、减少关联风险。”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梅松林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

分拆子公司上市的奔赴者众多,但要实现最终上市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分拆子公司上市并不容易,现在上市管理比较严格,并且都在争着上市。预计越往后越不好上,越往后估值越下降。”曹鹤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

最近,比亚迪半导体终止分拆至创业板上市,就受到业内高度关注。11月15日,比亚迪发布公告称,终止推进比亚迪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亚迪半导体”)分拆上市事项,撤回创业板上市相关上市申请文件。这让业内较为诧异。比亚迪对此的官方那个解释是,比亚迪要抓住时间窗口,更加专注和优先地投入到晶圆产能的建设之中,而一旦资产和业务结构发生较大变化,比亚迪半导体的估值也可能随之发生改变,因此终止了IPO申请。

资料显示,比亚迪半导体此次IPO上市拟发行不超过5000万股,拟募资金额为27亿元。如果按照顶格发行,比亚迪半导体总估值约为27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半导体的IPO之路此前就不平坦。2021年6月,比亚迪半导体IPO申请获受理,此后因发行律师事务所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以及而财务资料过期多次中止审核。

但阻碍比亚迪半导体上市的关键问题还是独立性。比亚迪上市申请恢复审核后,在今年1月、5月、7月,比亚迪半导体连续收到证监会的问询,被问及独立性、是否存在大股东向发行人输送利益的情形等关键问题。7月7日,比亚迪半导体回复问询称,其第一大客户是比亚迪集团,但向其下属企业获取业务的方式主要基于市场化谈判,不影响独立性。

据招股书显示,比亚迪持有比亚迪半导体72.30%的股份比例。而在2019年、2020年和2021年,比亚迪半导体向比亚迪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合同能源管理服务的金额分别为6.01亿元、8.51亿元和 20.0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4.86%、59.02%和63.37%。

事实上,独立性的问题是所有车企分拆子公司上市遇到的普遍性问题。根据《上市公司分拆所属子公司境内上市试点若干规定》对独立性的要求,上市公司不能既是拟分拆所属子公司的单一大股东又是单一大客户,否则独立性方面就存在严重缺陷,不满足上市要求。这也是蜂巢能源等拟分拆子公司持续断融资,稀释母公司股权的原因之一。

另外,许多还在亏损状态的拟分拆上市的子公司,一般会选择冲击科创板上市财务条件的第二条,即: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5亿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2亿元,且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占最近三年累计营业收入的比例不低于15%,这意味着上市公司公司必须加大研发投入。但2018-2020年及2021年1-6月,比亚迪半导体研发投入在总营收当中的占比分别为8.2%、8.87%、9.42%、7.86%,并不满足科创板对研发投入的要求。

宏观层面,相关机构对分拆子公司上市加强监管。此前2019年12月,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分拆所属子公司境内上市试点若干规定》时表示,要加强对分拆行为的全流程监管,严厉打击“忽悠式”分拆、虚假分拆、炒作分拆概念等市场乱象,以及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与此同时,科创板的上市审核也在趋严,此前传出申请科创板上市的新造车企业哪吒汽车、零跑汽车、威马汽车等均没有消息表明相关进展。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拆分子公司上市,此前申万宏源的研报指出,不当的分拆上市也可能带来母公司业务“空心化”、子公司业务无法实质性独立而关联交易占比过大、母子协同效应削弱、大股东利用分拆上市套现等问题。因此,是否分拆子公司上市应从多方面考虑。

“需要注意的是,孵化上市子公司要进行突破性的创新,尤其是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这是智能新能源车企不可或缺的两个核心成功因素。”梅松林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面临较大变数,激烈竞争之下谁能提前“上岸”尚待持续关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股市行情网 » 汽车板块上市公司「超10家车企拟分拆子公司上市剑指科创板拓展资本朋友圈」

相关文章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