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会议召开A股如何应对市场孕育哪些机会来看最新解读

上周市场小幅回落,上证指数全周下跌1.22%,上证50跌幅较小,全周收跌0.68%;港股方面,恒生指数下跌2.26%,恒生科技跌幅较大,收跌5.04%。

行业上,受益于防疫政策优化,本周消费股继续走强,消费者服务、食品饮料、农林牧渔和医药生物涨幅居前,其中消费者服务上涨3.86%,食品饮料上涨1.78%;相比之下,其他行业多数收跌,有色金属、电力设备、基础化工、建筑装饰和煤炭板块走弱,其中有色金属跌超4%。

随着疫情政策调整,近期大盘股、消费股反弹幅度较大。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下称《纲要》),明确了扩大内需的发展目标,并详细列出了重点任务。多位基金经理明确提出,2023年消费板块有望涌现出更多机会。

着力扩大内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经济工作要从战略全局出发,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

“根据西方经济学经典的永久收入假说,居民部门的消费最终取决于永久性收入而非暂时性收入,因此深层次推动消费的逐步恢复和扩大,还需要从根源上解决就业和收入稳定以及预期的问题。今年居民部门储蓄总规模大幅增加,预防性储蓄是主要原因,对应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点出的三重压力中的‘预期偏弱’问题。一旦经济形势稳定,就业向好,收入回归稳定增长的预期,那么居民预防性储蓄有望转化为消费,从而显著恢复和扩大消费。换句话说,如何稳经济、稳就业、稳收入,解决居民‘不敢花钱’的问题,是当务之急。”李湛说。

此外,会议提出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李湛认为,面对严峻复杂的内外部形势,平台企业对稳增长就业发挥的积极作用应当予以肯定。今年年中中央对平台企业监管的态度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目前可以说进一步确认了平台企业监管重点从“红灯”转向“绿灯”。尤其是7月份中央政治局会议通稿中,并未出现“支持”二字,而在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给予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和国际竞争中提供“支持”,表明决策层期望平台企业在上述三个领域对经济社会发挥更大作用,平台企业有望在2023年迎来更加有力的政策环境。

“会议对于房地产的总基调没有变化,当前的政策目标依然是支持房地产向新模式平稳过渡,大方向延续‘托而不举’。但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了‘支持刚需和改善住房’,这是对于‘房住’的政策微调,明年依然值得期待。”李湛说。

必选消费或持续保持韧性

纲要指出,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是促进我国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决策。纲要提出,全面促进消费,加快消费提质升级;优化投资结构,拓展投资空间。

汇丰晋信慧盈基金经理范坤祥认为,11月份以来,防疫政策优化之后为国内需求恢复和释放提供了环境基础,当下扩大内需纲要出台则意味着相关工作进入到加快落地推进的阶段。与2008年扩大内需注重“需求侧刺激”不同,2022年的政策思路强调把供给侧改革和扩大内需有机结合,内涵更加丰富。

展望明年,随着疫情的变化,此后消费场景有望逐步打开,预计二季度消费或将开启修复进程,居民出行等消费场景的打开将是经济迈向实质性修复的第一步。刺激政策或有帮助,可选消费的修复弹性可能更明显。但温和的经济基本面加之居民资产负债表受损,消费恢复仍是结构性的,且需要一定过程。

“消费场景逐渐恢复后,线下服务和社交相关领域诸如餐饮、交通等弹性明显;必选消费或一直保持韧性;可选消费恢复斜率依赖居民收入回升或相对略滞后。从恢复时间先后来看,预计线下服务>必选消费>可选消费;从恢复弹性幅度来看,预计必选消费>线下服务>可选消费。简而言之,2023年消费板块有更多机会值得挖掘。”范坤祥表示。

中欧基金核心消费股票基金经理成雨轩表示,站在当前时点,经历过去两年的持续下跌和消化,很多消费品估值已进入到合理偏低的区间。基本面方面,随着疫情的逐步好转带动消费场景回归,房地产和经济周期也将出现弱复苏态势,我们对未来一至两年消费品市场充满信心。

校对:高源

王锦程

END

点击关键字可查看

金融委会议维稳,A股连续两天强势反弹,后市怎么看?

事件:3月16日,金融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资本市场问题。

1、预期角度:总体来看,会议明确了监管预期,大幅提振了市场的风险偏好。

3、对市场的影响:主要是稳预期稳信心,该做的事情还是会做,该面对的问题还是要面对。

中邮基金策略研究员王斯聪点评:金融委会议大幅提振市场预期。

一、会议成为对内政策周期短期触底的标志,重点可以从预期和基本面两个角度分析

1、 预期捋顺:总体来看,会议明确了监管预期,大幅提振了市场风险偏好。

此前市场关于稳增长(基建地产)、疫情管控(服务业反弹)、成长制造(新能源、数字经济)、再通胀(上游资源品)等主要投资逻辑虽然有所分歧,但整体基调是平稳的。

但是,由于近期央行双降预期落空叠加1-2月宏观数据与微观调研严重背离,导致市场担心逆周期政策不会出台,因此极度恐慌。

与此同时,我们看到了包括民营医疗机构是否属于资本无序扩张、中概股监管、疫情防控加码等多方面的收缩性政策或真或假出现,导致市场极度恐慌。

此次会议提出四个重要要求:1、积极出台有利政策;2、慎重出台收缩性政策;3、长期机构投资者增加持股比例;4、加大协调和沟通力度,必要时进行问责。

2、 具体表述需结合后续基本面情况

考虑到金融委的主体涉及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及各大金融机构,我们认为会议提到的不同内容对应的监管政策出台并不是齐头并进的,因此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此前并未双降,个人理解是因为本身货币供应是充足的,宽信用的障碍在于地产、基建等行业自身的问题,而美联储即将加息,央行可能并不愿意顶着汇率贬值的压力降息,但国内经济以稳为主的基调却又要“以我为主”。

此时,统计局数据大幅好于预期,央行可以借此机会顺势暂停货币政策宽松,等待美联储政策落地再行观察。

本次金融委会议提到“一定要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切实振作一季度经济,货币政策要主动应对,新增贷款要保持适度增长”。我们认为央行的态度是比较明确的,后续大概率货币政策要持续宽松。从这个角度看,稳增长逆周期政策在Q2加强的判断可以延续。

地产行业对于金融系统来说是信用风险,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是土地财政,对于居民来说是家庭资产,因此稳增长背景下一定会继续出台政策托底。

对于2021年一直低迷的房地产,会议明确表示“及时研究和提出有力有效的防范化解风险应对方案,提出向新发展模式转型的配套措施。”本次会议在2021年12月政治局会议“因城施策”后,新提出“新发展转型的配套措施”。财政部也随即表示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情况,今年内不具备扩大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城市的条件。

中概股的问题个人认为需要放在整个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来看。证监会或者说金融委系统是呵护市场的,证监会也在积极与美方进行磋商谈判,希望化解风险。

不过在中美博弈的大环境下,我们认为相较于 科技 、政治、贸易等问题,中概股是一个相对较小的问题,可以作为筹码进行交换,因此我们认为中概股未来的走势可能并不明朗,不确定性还是较大的。

平台经济以及资本无需扩张这个问题,客观来说不归金融委管辖。防止资本无序扩张需要放在国家层面来看待,核心是要通过设置红绿灯来引导资本“有序扩张”,即不要再在民生刚需领域割韭菜,而是要转型做硬 科技 、出海、To B商业模式创新等。

在此背景下,我认为金融系统的监管表态仅供参考,核心监管思路如果延续,那么互联网行业的风险依旧存在。如果互联网行业的新成长点迟迟得不到落实,传统主业又越来越接近宏观经济增速,同时还要承担 社会 责任,那么如果按公用事业估值体系来看,互联网巨头的估值仍有调整空间。

3、监管部门立即响应也超出市场预期

人民银行针对房地产市场风险、大型平台公司整治等明确积极政策信号;

银保监会明确表示“要充分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优势,引导保险机构将更多资金配置于权益类资产,支持保险公司通过直接投资、委托投资、公募基金等各种渠道,增加资本市场投资,特别是优质上市公司的股票投资”;

证监会表态继续加强与美方监管机构的沟通,争取尽快就中美审计监管合作达成协议,抓紧推动企业境外上市监管新规落地,同时鼓励上市公司加大增持回购力度,引导基金公司自购份额,加大对公募基金等各类机构投资者的培育,鼓励长期投资、价值投资。

二、会议影响:主要是稳预期稳信心,该做的事情还是会做,该面对的问题还是要面对

这次会议最大的效果还是帮助市场预期重回正轨,市场将继续回到两会之前的主逻辑上来:

1、货币政策还是会持续宽松。

2、地产政策继续边际放松,因城施策。

3、内部环境:问题仍然存在。

经济数据与金融数据背离,经济数据与调研反馈结果背离,宽信用效果尚存疑。

4、外部环境:有缓和趋势,中期看紧缩预期及地缘风险仍存。

目前来看,美联储加息25bp+五月开始缩表,此前市场长期担忧迎来靴子落地。

俄乌冲突也有缓和迹象。当地时间14日,乌克兰总统办公室顾问阿列斯托维奇表示,乌克兰与俄罗斯双方最快有望在一至两周内签署和平协议,最迟将在5月签署和平协议。

四、配置建议:市场具备超跌反弹的基础,反转仍需看到宽信用数据验证。本轮反弹成长风格占优,一季报业绩是核心。

当前市场来到业绩真空期后的年报+一季报披露窗口期,将验证高端制造产业链高景气。

超跌反弹布局首推一季报确定性高的热门成长股,同时对于稳增长链条短期从预期角度推荐银行,中期等待数据企稳。

1、 科技 成长:聚焦业绩确定性强、产业逻辑顺、基本面好的板块。

中观数据上,2月新能源车销量数据较好,光伏一季度需求好于预期,半导体/军工仍在高景气区间,加之12月以来居前的跌幅及目前相对合理的估值分位,看好其后续相对收益表现。

2、稳增长政策中期看还会继续发力,但需要获得数据改善的验证。

五、风险提示:从中期来看依然面临美联储加息缩表、俄罗斯违约导致金融动荡、全球滞胀概率上升等不利外部因素的影响,需要继续观察(3周后公布美联储会议纪要中的关于缩表的细节讨论)。

风险提示: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及承诺,投资者不应当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做出决策。本文信息力求准确可靠,但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不作保证,亦不对因使用该等信息而引发或可能引发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A股迎重磅利好!转融资费率下调40BP,专家对此是如何解读的?

具体而言,本次转融资体制改革,致力于提升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更强立足于证劵公司多元化资金需求。改革创新的关键在于“灵便限期、竟价利率”。中证金融设定短(1-28天)、中(29-91天)、长(92-182天)三个限期区段,相匹配设定三档利率上限和下限。

证劵公司还可以在1-182天期限范围之内独立明确资产使用年限,并且在转融资利率上限和下限中间价格。转融通服务平台集中化配对达到竟价。当天申请、当天交易量、当天资产可以用。示范点期内,中证金融选择一个限期区段示范点竟价,证劵公司示范点限期区间的融资需求根据参加社会化竟价获得完成,其他限期区间融资需求,延用现行标准交易规则。

与此同时,转融资利率下降40BP,调整各限期层次的利率主要是:182天期为2.10%、91天期为2.40%、28天期为2.50%、14天宇7天期为2.60%。

广发证券执委薛继锐表明,证金公司运行社会化转融资业务试点,进一步优化提升了转融通规章制度,将提高证劵公司资产负债率经营能力,彰显了正面引导资产标准入市的积极意义,提升了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

转融资业务流程是融资融券交易配套设施制度体系,2012年发布,截止到2022年9月末,已经为销售市场总计提供资金支持1.7万亿,极好地支持了证劵公司融资融券交易的高速发展。转融资业务流程采用“固定期限合同、固定费率”交易规则,伴随着业务流程逐步推进,限期不足灵便、利率非社会化等诸多问题逐渐呈现,已无法适应证劵公司多元化的资金需求。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股市行情网 » 重磅会议召开A股如何应对市场孕育哪些机会来看最新解读

相关文章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