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私有化回归a股「香港老牌企业陆续私有化红筹股已成为港股主力军」

近些年来,香港本土的老牌企业陆续出现从港交所退市的情况,如新世界中国、合和实业、利丰集团、会德丰等等,而来自欧美的国际公司也逐渐从港交所淡出,如世界铁矿石三巨头之一的美洲淡水河谷公司于2016年从港交所退市,瑞士贸易巨擘嘉能可公司也已于2018年1月从港交所退市。而当老牌的香港本土企业和国际企业们纷纷淡出港交所的同时,来自中国大陆的企业大举进军港交所,与此同时香港老牌财团的资金也在另寻出路。

两年前,在香港拥有百年历史的老牌公司利丰集团正式退市,香港的资本市场也翻开了历史性的一页。作为前世界五百强企业,就这样以1.25元的股价落魄地离开了上市舞台,令香港的不少老股民唏嘘不已,不少钟情于利丰集团的股民感叹持有了十数年亏了300万,本来还打算与公司共存亡,没想到就这般退市了。

利丰集团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出口贸易商之一,最早可追溯到1906年由商人冯柏燎和李道明在广州创立的利丰贸易公司,在上个世纪初,利丰贸易公司是民国第一家华资对外贸易出口商号。公司名称“利丰”便是取自两位创始人的姓氏“李”和“冯”的谐音。二战之后李道明先生宣布退休,将所拥有的利丰股权全部卖给冯氏家族,冯氏家族经营着利丰集团至今也是第三代了。

纵观利丰集团的股价走势,我们发现过去几年跌去了大约90%,退市前夕其市值仅剩一百亿元左右,也许这个价格对于冯氏家族而言可以算是冰点价,他们认为这已然失去了继续作为一间上市公司的意义。

事实上,近几年来,岂止利丰集团,早已有多间老牌的香港本土企业陆续宣布退市。在2019年初,上市47年的老牌华资企业合和实业就宣布了私有化退市,大股东胡应湘家族溢价46.7%共斥资212.56亿元现金将公司私有化,从此告别了港股舞台。中国大陆的投资者或许对合和实业感到陌生,但这间公司在上个世纪的香港可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早在1972年上市之时合和实业的规模比李嘉诚的长实集团还要大。

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合和实业走上退市这一步呢?归根到底,关键原因或许还是估值太便宜,合和实业的股价长期以来受压,市净率(市值/净资产)常年来不足0.4倍,这令大股东胡氏家族萌生退意。众所周知,一间公司上市的意义就是募集资金,首次公开募集资金叫做IPO,也就是“上市挂牌”,之后倘若再次需要从资本市场拿钱,就可以第二次、第三次增发股票募集资金,但是这一切是需要建立在合乎企业价值的股价上,如果公司董事局认为公司的股价太低,那便不舍得以如此低廉的股价去增发股票来摊薄自己手里的股票。合和实业长久以来面临的正是这个棘手问题,由于股价太便宜,所以公司从来不发行股票,导致无法从资本市场募集到资金,这便失去了作为上市公司的意义。

除利丰集团、合和实业之外,香港本土诸多的老牌公司均面临长期以来股价受压的情况,我们对在香港上市的中国大陆房地产企业和香港本土的房地产企业作了一个对比,可以清楚地看出其中的巨大差别,中国大陆房地产企业中大部分的市净率基本上都超过1倍,如恒大、碧桂园、万科、龙光地产、龙湖集团、融创中国等等,而香港本土的地产公司的市净率基本上全都低于0.5倍,如长实集团、恒基兆业地产、新世界发展、会德丰、九龙仓、信和置业、嘉里建设、希慎兴业等等,这就导致了香港本土企业基本上从不发行新股,而不发行新股便意味着无法从股票市场募集资金。

我们拿李嘉诚家族的长实集团来举个例子,长实集团近些年来只回购股票,且已经回购数百亿元的自家股票,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从不增发股票”,也就是说李嘉诚家族舍不得以屈屈2000亿左右的市值来增发新股募集资金,可以说在他们眼中,自家公司的估值被市场严重低估了。

我们进一步观察香港本土上市公司的盘口发现,这些股票每一天基本上没什么成交,换手率通常只有不足万分之五,甚至在某些交易日连万分之一都不到,而反观大陆A股,任何一只股票每天的换手率在百分之几是常态。以此来看,香港本土老牌公司的股票时至今日已显得“鱼腩”,成交量低,且股价长期受压,市净率不足0.5倍,长期不发行新股,作为上市公司的意义已不大,难怪一间又一间的都宣布私有化退市。

香港四大家族之一郑裕彤家族所持有的新世界中国地产于2017年私有化退市,去年吴光正家族所持有的旗舰公司会德丰有限公司也已宣布私有化,要知道,会德丰是总资产超过6000亿元的大型财团,香港铜锣湾时代广场、尖沙咀海港城、聂哥信山豪宅均隶属于该集团,其私有化的消息颇具影响力。我们查阅会德丰的股价资料发现,会德丰公司长久以来市净率不足0.25倍,也就是说公司的估值连公司公允净资产的1/4都不到,其大股东家族进行私有化也在情理之中。

近些年来,除了香港本土的企业外,不少国际公司也陆续从港交所退市离开,如日本思伯益公司、矿业巨头淡水河谷公司、贸易巨头瑞士嘉能可公司等,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米、美团、阿里巴巴、农夫山泉、京东、百度、海底捞、新东方等中概股大举进军港股,纷纷先后在港交所挂牌上市,且收获了较高的估值。

可以这么说,如今和可见的未来,香港股市将是中概股的天下,香港本土的那些老牌公司已经逐渐被边缘化,走向黯淡似乎已然不可避免,日后在港交所独领风骚的想必是来自中国大陆的企业。香港被冠以“国际金融中心”的名号,如此看来可谓名不副实,称之为“亚洲金融中心”、“大中华金融中心”或许更贴切。

我们注意到,近些年还有另一个现象:香港商人扎堆去英国伦敦投资。投资最多的当然要属李嘉诚了,据外国媒体根据“成本入账法”粗略统计,受李嘉诚家族控制的公司在英国有4600亿港元(折合人民币4100亿元)的资产;除李嘉诚之外,香港富商刘銮雄、郑家纯、黎永滔、罗旭瑞家族、香港永泰控股、爪哇集团、张松桥、李锦记公司等陆续在英国伦敦买了几十座写字楼和豪华公寓,伦敦市中心的地标建筑几乎都被香港商人买尽了!内地的自媒体《英伦 投资客》甚至已经喊出了:“香港家族都跑英国去了”的口号。

细想之下,一切也合乎情理。眼下的香港资本市场,本土港资逐渐撤退,取而代之的是中国大陆的中概股,而香港本土的资本亦有别处可去,可谓是“双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股市行情网 » 港股私有化回归a股「香港老牌企业陆续私有化红筹股已成为港股主力军」

相关文章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