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红收官虎尾高翘A股迎春

CFIC导读

2023年开年,A股以一波凌厉的上攻为农历虎年行情画上句点,也为兔年行情营造了美好的想象空间。各路“活水”源源不断汇入市场,外资加仓规模创出历年之最。更重要的是,随着疫情防控持续优化,大街小巷的“烟火气”又回来了,经济复苏渐成共识,股市表现无疑值得期待。

春已至,万物始。

1月20日,是A股虎年最后一个交易日,主要指数集体高开后震荡上涨,最终飘红收官,齐齐创下本轮反弹新高。沪指收盘上涨0.76%,深证成指上涨0.57%,创业板指上涨0.56%。其中,沪指和创业板指双双刷新逾4个月新高。

沪深两市今日合计成交7491亿元,较上一交易日放量621亿元。往年的收官行情往往伴随量能萎缩,今日A股量能意外放大且主要指数刷新阶段新高的情形,较为罕见。

板块方面,黄金、“中字头”、锂矿、光伏、通信服务等板块走高,证券、期货概念等板块低迷。

2023年开年,A股以一波凌厉的上攻为农历虎年行情画上句点,也为兔年行情营造了美好的想象空间。各路“活水”源源不断汇入市场,外资加仓规模创出历年之最。更重要的是,随着疫情防控持续优化,大街小巷的“烟火气”又回来了,经济复苏渐成共识,股市表现无疑值得期待。

A股迎来最佳开年行情

今年或许是是近年来A股最佳的开年行情。从日K线来看,沪指1月以来持续上行,累计涨幅达5.68%。

今天是虎年最后一个交易日,A股三大指数继续上攻。盘面上,机器人、减速器概念领涨,信邦智能20%涨停,爱仕达、达意隆等封板涨停。

“中字头”全线爆发,中远海科3连板,中国稀土、中色股份、中航产融、中国软件涨停,中国交建、中国海油等集体拉升。三大通信运营商集体走强,中国电信涨停。

有色板块走势强劲,黄金概念方向领涨,银泰黄金涨停,湖南黄金等纷纷走高。

下跌方面,此前大涨的券商、期货概念走低,国盛金控跌停,瑞达期货、南华期货、弘业期货纷纷下挫。此外,英飞拓、泰永长征、跃岭股份等高位人气股继续回调。

价值风格贯穿全年

虎年行情的一头一尾,大盘价值股均扮演了重要角色:2022年2月,稳增长政策频出,价值风格随之起舞,中国石油在虎年首个交易日大涨超过9%,基建板块更是掀起涨停潮,带动虎年行情迎来开门红;在近期这轮反弹中,券商、保险等大金融品种崛起,携手造就虎年“翘尾”行情。

回首虎年全年,以中信五大风格指数(稳定、消费、周期、金融、成长)划分,稳定风格与消费风格双双收获上涨,较大盘跑出显著的超额受益。其中,稳定风格下的“中字头”个股表现出色,中国联通、中国移动虎年涨幅均超30%;消费风格则显著受益于防疫政策优化,餐饮、零售等板块过去两个月迎来大涨。

在A股价值板块中,国企央企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权重,但其低迷的估值水平始终是困扰市场的因素之一。据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统计,2022年前三季度,沪市263家央企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占沪市整体营收和净利润的54.89%和61.55%,但其合计市值仅占沪市公司总市值的四成左右;沪市央企整体市盈率约8倍,处于较低水平。

2022年11月,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提出要“深入研究成熟市场估值理论的适用场景,把握好不同类型上市公司的估值逻辑,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中国特色估值体系”随即成为市场各方讨论的重点,“国企重估”则被视为建立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关键。

李迅雷认为,盘活国有资产,目的是做大国有资产的总盘子,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要提升国企的估值水平,可以通过股权转让、并购重组(包括业务、资产、债务等要素的重新组合)、整体上市、引进战略投资者、股权激励、ESG评价等方式来提升估值、做大市值和实现股权变现。”

信心重建正在启动

回顾虎年,A股市场整体弱势震荡,三大股指均有不同幅度下跌。不过,从2022年11月以来,市场上演了一轮“翘尾”行情,上证指数从2900点附近起步,最终成功站稳3200点。多数机构认为,“市场信心重建”正是推动本轮春季行情的核心因素。

国泰君安首席策略分析师方奕表示,2022年高度不确定的疫情、经济、地缘政治环境,使得市场信心受到严重冲击,体现为居民消费、购房意愿降至低点,宽松流动性下中长期信贷增长低迷,投资者宁可持有低收益的货币类资产,也不愿意持有金融资产。

“以上均将在2023年出现逆转。”方奕认为,2023年A股行情的核心驱动力并非来自经济增长速度,而是在于疫情、经济、地缘政治等关键因素的不确定性将出现系统性下降。而春季正是逻辑传导最为顺畅的阶段——中国经济重启在即,开工旺季有望超预期,股票整体估值处于低位,新一轮信心重建正在启动。

“展望后市,我们对A股市场乐观看多。”燕翔表示,“作为和企业盈利状况关联度最为密切的宏观经济指标,目前我国PPI(生产者价格指数)已经进入本轮盈利下行周期的中后期,后续无论是L形还是V形复苏,左侧的基本面主跌浪都已经结束,市场底部反转的逻辑成立。”

外资“高调”布局

从过往经验判断,想要真正重建A股市场信心,仅靠“预期”还是不够的,投资者更愿意看到更多“真金白银”的入场。

2023年伊始,外资加仓节奏显著加快,买入规模创出历年之最。截至1月20日收盘,2023年开年以来,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额达1125.31亿元。刷新互联互通开放以来的最大单月净买入额,可谓十分“高调”。

不少人将近期外资加仓归功于人民币升值。诚然,从历史规律看,人民币升值区间往往对应北向资金短期流入。但是,拉长时间周期,外资长期加码中国资产的趋势并不因为个别因素的波动而改变。

兴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启尧表示,外资近期的大幅流入绝不是“一时冲动”,而将是贯穿2023年全年的“大势所趋”。中国资产性价比提升,正吸引外资加速回流,这一点不仅体现在A股,作为海外资金配置中国资产的“桥头堡”——港股市场更是如此。

中金公司认为,考虑美联储加息节奏放缓、中国经济增长企稳改善,以及中国龙头公司依然具备较好基本面和中长期估值吸引力,预计2023年海外资金(QFII/RQFII以及北向资金)全年净流入A股规模可能相比2022年明显提升,预计全年可能在3000亿至4000亿元左右。

“未来一个阶段内,在外资持续流入主导下,A股市场的修复仍将继续。后续随着国内资金逐步入场、共振发力,在增量资金的推动下,对兔年市场可以更乐观些。”张启尧说。

证监会官网昨日的消息显示,摩根资产管理控股公司受让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5亿元出资(占注册资本比例100%)获得证监会批准,核准摩根资产管理控股公司成为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主要股东,摩根大通公司成为后者实际控制人。

此次上投摩根基金获批后,境内外商独资基金管理公司将增至6家,上投摩根基金也成为第二家合资转外资控股获批的公募基金。

此前一周,证监会官网发布《关于核准设立施罗德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的批复》,正式核准设立施罗德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下称“施罗德基金”)。施罗德基金成为2023年首家获批的外资公募基金,也是继贝莱德基金、路博迈基金、泰达宏利基金、富达基金之后的第五家外资独资公募基金。

目前,仍有多家公募基金在排队申请,范达基金、联博基金等多家外资机构已提交公募牌照申请。随着我国公募行业“引进来”和“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包容开放、多元竞争、双向开放的市场格局正在形成。

外资券商也在持续扩容。据证监会昨日发布的消息,渣打证券(中国)有限公司(下称“渣打证券”)获批准设立,成为首家新设的外商独资证券公司。该公司注册地为北京市,注册资本人民币10.5亿元,业务范围包括证券经纪、证券自营、证券承销、证券资产管理(限于从事资产证券化业务)。

除了渣打证券外,此前已有2家由外商参股变更为外商独资的证券公司,包括高盛高华证券、摩根大通证券。截至目前,外资控股券商已达10家,除上述3家外,还包括瑞银证券、瑞信证券、摩根士丹利证券(中国)、星展证券、大和证券(中国)、汇丰前海证券,以及野村东方国际证券。

进入2023年,外资券商队伍有望不断扩容。目前,包括花旗证券、法巴证券、青岛意才证券等多家外资券商的设立申请处于审批阶段。

业内人士认为,外资券商进入中国市场后,不会带来严重的同质化竞争,相反能够促进证券行业呈现差异化的竞争格局。同时,国际金融机构在技术应用、人才培养、风险控制等方面更为成熟,外资券商队伍扩容有助于推动中资券商与国际接轨,创造出新的发展机遇。

大同证券策略分析师闫晓伟表示,随着外资在华业务开展脚步不断加大,在“鲶鱼效应”下,或将推动中资券商增强自身业务发展。

节后行情或可期

招商证券表示,当前市场在经济改善预期加强、流动性相对充裕、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外资持续加仓共振之下,市场保持强势,复苏预期和北向资金主导消费龙头和蓝筹风格。节后市场对稳增长政策预期进一步增强,加上个人投资者资金有望活跃,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强势。

在对市场前景乐观的情绪下,有机构认为,今年市场或将上演“价值搭台,成长唱戏”的行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股市行情网 » 飘红收官虎尾高翘A股迎春

相关文章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