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基金持股比例2020年4月1日「外资机构唱多明年A股市场11月以来73只基金收益率超40丨基金下午茶」

一、要闻速递

1、外资机构唱多明年A股市场

年末将至,外资机构纷纷发声展望2023年A股市场。多家外资机构表示,对A股市场明年走势持乐观积极态度。其中,消费、信创、低碳、高端制造等板块被外资机构反复提及,发展前景颇受青睐。

路博迈基金表示,整体来看,2023年A股市场值得乐观期待。首先,今年A股市场估值在经历大幅调整后已处于合理区间,明年市场具备超跌反弹的势能。其次,明年经济复苏向好具备较强动力,尤其是航空和旅游等消费行业。最后,从宏观经济来看,目前CPI、PPI均处在合理范围,预计通胀对经济影响不大,原材料价格也不会出现大幅上涨,所以中游产业明年将受益于需求渐旺和成本稳定,或有较好的市场表现。

2、11月以来73只基金收益率超40%

11月以来,多只基金业绩迎来反弹,重仓港股、消费、地产等板块的基金业绩明显回升。逾70只基金收益率超40%,最高者超55%。张坤、刘彦春、谢治宇、胡昕炜等知名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业绩回暖。

3、黄金、消费板块熙熙攘攘 机构借道大宗交易布局趋势显现

4、困境反转行业持续受重视 多只重仓基金净值创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基金多数重仓的是“困境反转”行业个股,如易方达瑞享截至三季度末前十大重仓股中多为航空、机场、免税行业,泰信行业精选截至三季度末前十大重仓股中多为影视、旅游行业。

对于四季度的行情,创金合信基金首席经济学家魏凤春认为,四季度困境反转仍是主要交易方向。他表示,历史上,四季度后半段明显呈现出大盘价值占优的特征,尤其11月中旬至12月间,大盘价值的相对胜率提升至80%以上。从行业统计来看,大金融、消费白马股从胜率和相对收益上都居于前列,特别是伴随有信用改善或来年经济复苏预期的年份,比如2011、2012、2014和2017年。当前市场对明年展望也处于类似情景。

5、多家基金2023年度策略出炉:积极募集“子弹” 做好“进攻”准备

“11月是较好的收集筹码阶段,我们积极拥抱经济复苏方向,布局标的集中在汽车尤其是新能源车产业链、半导体产业的半导体设计、计算机产业的软件和生物医药,以及通用制造业和军工产业明年能实现业绩加速增长的方向。”华夏基金基金经理周克平透露其近期加仓方向。

二、基金视点

1.华安基金刘潇:医药阶段性的低估会带来中长期配置的机会

一是央企、国企房地产龙头。他认为,房地产政策不断,由原来只满足“刚需”变成满足“刚需和刚改”,种种政策对存量的优质房地产企业都是利好累积。

二是化工细分龙头。张竞分析,化工品库存基本上去得差不多,化工品的价格会有一定提升,剪刀差明年可能会扩大。

三是TMT行业具备竞争力的公司。他认为,具备显著超越同行的盈利能力和销售能力的公司,目前估值较为合理。

四是调整充分的消费、医药优质公司。他认为,少部分优质、估值合理的消费股和医药股,经过充分调整后,投资价值凸显。

五是港股互联网公司。张竞称,随着美联储加息、消费不振等压制性因素的结束,未来此类公司有望迎来估值和利润的戴维斯双击行情。

3.中金公司:美联储加息放缓,但高利率或持续更久

4.中信证券:三季报盈利筑底,带来右侧更好配置机会

5.国盛证券:医药消费热度创年内新高

国盛证券指出,结合最新交易情绪跟踪,防疫政策加速优化,医药消费热度攀升,成交占比刷新年内峰值。近期防疫政策加速优化,加速推升防疫需求与消费需求改善预期,医药消费成交占比继续冲高,刷新年内峰值。市场情绪层面,交投规模延续回升,但上行动能有所弱化,强/弱势股、新高/低股占比同步回落。交易结构层面,医药消费继续冲高之外,金融地产与信创热度同步下行,其中化学制剂、中药、原料药等成交占比回升居前,而住宅开发、商业地产、股份制银行、IT服务、证券等成交占比回落居多。

三、基金净值

开放式基金净值上涨TOP50:

开放式基金净值下跌TOP50:

机构力量正在悄然集聚 三大主力8000亿资金将扛起A股做多大旗

  在A股震荡磨底的2018年,一股来自机构投资者的长线做多力量已在悄然集聚。

  一方面,伴随金融全球化及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进程的推进,全球资管巨头加速来华“跑马圈地”,北向资金成交活跃度逆势提升,成为A股市场重要的增量资金来源;另一方面,相关政策引导下,养老目标基金、职业年金、银行理财子公司等多路长线资金也在加速入场。

  据券商研报统计,当前公募基金、保险和外资持有A股流通股比例逐步接近,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而这三大主力未来的潜在增量资金或超8000亿元,有望扛起明年A股市场的做多大旗。

   外资已成重要机构力量

  今年以来,A股持续震荡磨底,上证指数年内跌幅超过20%。公募基金收缩防守的同时,北向资金持仓规模却在逆势壮大。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12月10日,北向资金今年以来合计净流入2888亿元人民币,为沪港通、深港通开通以来历年之最。

  与此同时, 海外资管巨头布局A股市场的进程也在明显加快。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有富达、瑞银资管、富敦、英仕曼、惠理、景顺纵横、路博迈、安本、贝莱德、施罗德、桥水等15家外资机构,在协会登记成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

  根据海通证券的一项统计,截至今年7月底,外资持有A股自由流通股市值,已占全部A股流通股市值约颂裤6%,接近险资6.7%的持股比例,也进一步拉近与公募基金8.4%持股比例的差距,成为当前A股市场第三大机构力量。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随着外资持股规模快速增大,其对A股市场的影响也越来越强。

  “我们看待外资持股比例的增加,并不简单看作是投资者结构的变化,而看成是A股市场在理念、机制上日渐成熟的标志。这个变化带来的难处,是我们的超额收益越来越难获取。但更大的好处在于,我们可以更加专注于价值评估体系,更加专注于质地优秀的公司,这对于我们的投研而言是一大福音。” 华南一位基金经理表示。

  沪上一位基金经理认为,A股投资的专业化、机构化正在加快速度、全方位地推进。以机构为代表的长线资金将优化A股投资者结构,同时也有利于价值投资理念的崛起。更重要的是,低估值、高股息、业绩优秀的上市公司未来有望持续得到市场认可,在优胜劣汰的机制主导下,A股市场的配置效率将得到显著提高。

   增量资金扛起做多大旗

  在A 股市场经历了相当一段时间的存量博灶樱稿弈之后,增量资金入场的规模和节奏受到高度关注。目前一些迹象表明,公募、保险及外资等机构投资者有望在明年带来千亿乃至万亿规模的增量资金,从而扛起A股做多的大旗。

  从公募基金的角度来看,低迷的市场环境中,偏股基金对股票资产的配置比重普遍降低,这意味着其未来具有较大的加仓空间。据天风证券预测,当前323只股票型基金和2656只混合型基金平均仓位分别为84.81%和50.92%,如果两类产品平均仓位分别上升为90%和60%,则将带来约1400亿元资金。

  对于保险资金而言,天风证券假设明年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增长10%,按12%左右配置比例,则增量资金为1900 亿元。

  与此同时,MSCI 纳入比例提高以及纳入富时罗素指数体系,预计将给A股市场带来4000亿至5000亿元增量。

  “MSCI 表示将在明年致力于把A股的纳入因子从现在的5%提升到20%,这直接给A股带来上千亿的增量资金。很多外资基金的业绩基准就是这两大国际指数,因此,外资配置A股的必要性越来越强。2018年外资流入A股市场的总量接近3000亿元,是历年来的新高,我认为将来新高还会被刷新。”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说。

  除此之外,境内商业银行也是A股潜在的做多力量。有数据显示,目前非保本银行理隐孝财产品最新规模统计为23万亿元,配置权益的部分只有9%左右,而且包括一级和二级市场,预计未来二级权益市场的配置占比可能回升到10%左右,也就是还会有数千亿的理财资金流入股票市场。

  后市展望>>>

  知名基金经理把脉2019年A股:关注逆周期行业机会

  私募大咖:2019年市场波动或加大 重点配置这几大策略!

  招商策略:2019股市资金供需或改善 五路资金挺进A股

  招商策略:明年将是2015年牛市以来的主题大年 布局四条投资主线

  十大知名机构展望2019年行情:A股将渐趋回暖 重头戏在价值成长股

  点击查看>>> 12月机构投资指南 王牌机构最新解盘 顶尖高手解盘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原标题:机构力量正在悄然集聚 谁将扛起A股市场做多大旗)

最牛中概股暴涨1100%!超万亿外资却在争夺A股的核心资产

回望中国资本市场过去30年,是一段逐步深化改革和不断扩大开放的 历史 。从发绝岩行B股有限开放,到建立QFII制度吸纳外资参与A股交易,再到沪港通、深港通的相继落地,最终实现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双向开放。

30年来,中国资本市场既“请进来”也“走出去”,在国际金融资本市场的浪潮中经风雨、见世面,开放的中国资本市场正加快与世界的互联互通。

随着A股对外开放进程提速,A股的核心资产正在成为外资“疯抢”的对象,截至12月22日,2020年北上资金累计净买入金额已高达11845亿元,超出2019年全年的9934亿元,再创新高。

第一只B股诞生

回望之初,20世纪90年代,中国资本市场初具雏形,处于国民经济转型浪潮中的中国企业尝到上市融资的甜头。大批企业亟需发展生产和扩大市场影响,与正在寻求中国市场投资机会的境外资金不谋而合。对外开放,是这一时期中国资本市场的内在动能。

首任证监会主席刘鸿儒此前透露:“我们吸引外资,过去是发债券这种形式,资本进入,股份制的形式,股票的形式,这个是客观需求,外资有要求,企业也有要求,因为我们自有的,国内的资本量不够用 ,投资上不去,那个时候缺钱,就提出这种形式,上海、深圳都提出来了。后来我们就做了试验,就两个市场,两个价格,两种货币,就搞个A股、B股。”

1992年2月,第一只B股上海电真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正是这天,中国的资本市场与国际资本市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这扇门缺掘就是由有着来自全世界24个国家和地区、230名“股东老板”的电真空B股所开启,也谱写了中国金融市场的新 历史 。

当年2月21日上午9点30分,上海证券交易所一号大厅旁的贵宾厅内,一群西装革履的海外证券专家挤在窗前。随着一个锣声的敲响,电子行情屏上显示着发行价每股70.8717美元的电真空B股开盘价为每股71美元。

一位香港的投资者成为幸运儿,其委托的券商“红马甲”抢先以72美元成交的10股B股,成为中国 历史 上第一单成交的B股。电真空B发行认购相当火爆,3天内即被抢购一空。

B股的上市在中国香港和国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同时B股的发行和上市交易使得中国与国际市场更接近,使得更多的外国人对中国的改革开放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信心。

但对于中国内地企业而言,要想真正进入国际资本市场,这还只是迈了半步。因为上市公司和企业都在境内,只有投资者是境外的。

青岛啤酒成H股第一股

B股的诞生,为境外投资者打开了投资中国内地企业的通道,但内地企业要不要走出去?如何走出去?对于90年代新生的中国资本市场却是个争议性的话题。

首任证监会主席刘鸿儒回忆当时的情形时说:“争论当然有了,为什么好企业拿到外面去上市?不在国内上啊?它就是有一个问题,国内没那么大市场,吸收不了。再一个问题,资金量的问题,再有一个问题,国有企业改成股份制国际上市,是国有企业股份化的一个非常好的道路,学习国际经验,用国际规格改造国有企业,这是改革的创举。再一个,扩大中国的影响,中国的企业,中国的产品,在国际上扩大影响。”

实际上,1990年开始,监管层就已经开始研究国有企业改组后去中国香港上市的问题。当年6月香港联交所组织30多位专家,成立了中国研究小组,专门研究内地企业到香港并扮御上市的有关问题。

刘鸿儒后来在镜头中透露:“在香港上市是香港先提出来的,国务院派我带着小组专门向香港去做调查,写过意见,最后才定下来的。组织一个联合小组,香港内地联合小组,研究国有企业到香港,改成股份公司到香港和国际上市问题,我们在联合小组干了一年,研究各种问题,主要是法律问题,研究完了之后,才上市的。这是国际化的一条必由之路,越走越宽。”

1993年7月15日,“000168”出现在香港联交所交易大厅的屏幕上,青岛啤酒成为内地第一家到香港上市的企业。这只谐音“一路发”的股票,最终获得110倍的超额认购。

“从香港联交所成立那天起,所有公司上市都是开香槟酒庆祝,唯独青岛啤酒上市这一天,开的是青岛啤酒!”刘鸿儒在著书回顾中国证券市场发展时这样写道。这个小小的细节,反映出香港对内地首只在港上市股票的重视。

自青岛啤酒成为第一家国企获准在香港上市至今,几近20余年光景,在此期间,陆陆续续已有290家国企登陆香港市场,总募资额达近1.88万亿港元。

赴港上市,开辟了内地企业“走出去”的通道。1994年后,这条路越走越宽,中国内地企业开始出现在美国、新加坡、伦敦等国家和地区的证券市场上。

外资“买爆”A股

如果说H股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企业真正进入国际资本市场,那么,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则加快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步伐。

2002年11月,《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发布,正式推出QFII试点。2003年7月份,瑞银买入宝钢股份、上港集箱、外运发展、中兴通讯等4只股票,正式拉开QFII投资A股的帷幕。

QFII制度落地后,又陆续实施QDII、RQFII等制度,极大地推进了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的进程。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QFII、RQFII投资总额度限制在一次次松绑。

2002年,QFII总额度为100亿美元。2012年,QFII总额度升至800亿美元,2019年则再度提升至3000亿美元。2020年9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宣布取消合格境外投资者投资额度限制。

时任光大控股总裁陈爽表示:“我进入到光大控股,是在2004年,当时我们觉得,中国作为在一个发展的轨道上面,人民币资产正好是进入到上升的轨道,吸引了大量的海外投资者要进入到中国,我们就抓住了这样的一个机会,就发展我们海外的基金管理业务。”

经过18年多的发展,QFII等从无到有,一步步壮大,多年来,给A股带来巨额的增量资金。

据央行网站披露,截至2019年末,境外投资者通过QFII、RQFII、陆股通合计持有A股市值高达2.1万亿元,占A股流通市值的4.35%,正在成为参与A股的重要力量之一。

2020年1月21日,深交所官网信息显示,截至1月20日收盘,外资(QFII/RQFII/深股通投资者)合计持有美的集团(000333)总股数达19.54亿股,占总股本的比例达到28%,触及外资禁买比例线。美的集团也因此成为2020年第一只被外资“买爆”的个股以及A股史上第3只被外资“买爆”的个股。

瑞银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钱于军对全景网表示,“早年可能偏向于更多的是利用外资来做我们的事,现在逐步的有外资积极想参与中国的成长,不仅仅金融资本,而且战略投资人、企业,国外都纷纷来中国直接投资,展业都在这儿。总有一天人民币会自由兑换,而且中国的资本市场会成为全世界不仅最大的,可能是最强的。”

“最牛”中概股今年涨超1000%

进入21世纪,境外资本投资中国内地资本市场的途径日益多样化,同时,中国内地高 科技 企业也掀起了海外上市的浪潮。受“知识经济”、“新经济”概念推动,以互联网、电子上午为特色的企业成为这一时期海外上市的主角。

2014年,21家中国 科技 公司在境外上市,微博、京东、迅雷、阿里巴巴等纷纷登陆美股。随后,海外资本市场则出现了更多中国 科技 巨头的身影。

回忆起在美国上市的情景,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曾在镜头前说:“原来觉得中国公司就跟中国制造的这种货物商品一样,应该是属于便宜的代名词。百度股票定价的时候,人家就天然的认为说你是一个中国公司,所以我们参照美国同类公司给你打一个折,就是你的定价。”

“所以我在定价的时候就跟他们讲,你不能这样看,因为我们比美国公司更具有成长性,所以不应该打折,反而应该比他更贵,我对这个公司有信心。”李彦宏如是说。

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22日,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达265家,市值合计21827亿美元(约14.28万亿元),占美股总市值比例约4%。

中概股也不断在创造 历史 。在11月份中期的成交额排名前十的股票中,前所未有的出现了5只中概股。成交量暴涨意味着,中概股在美国备受追捧,其中成交额最高的蔚来 汽车 今年以来股价涨幅超1117%。

近日,多家华尔街巨头持仓曝光,其中包含桥水基金在内的多家机构在今年三季度大举加仓明星中概股。达利欧更是多次唱多中国。

北上资金、南下资金成投资“风向标”

对外开放,让国际资本更加深刻的了解中国企业。然而2014年以前,无论是QFII、RQFII,还是QDII,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都是单向且分割的。

2014年11月沪港通正式启动,才第一次实现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双向开放。随后的深港通与沪伦通继续加码双向开放,相继实现了深交所市场与港交所市场以及上交所市场与伦交所市场的互联互通。

随着沪深港通的逐步开放,北上资金、南下资金也逐渐成为投资的“风向标”。

中银证券日前指出,从配置偏好看,目前北上资金偏好消费医药,南下资金偏好 科技 医疗。从资金属性看,北上资金近期由以“配置盘”为主导的资金属性向“交易盘”属性倾斜,南下资金属性仍以“配置盘”为主。

北上资金也一度被誉为“聪明资金”。今年以来,北向资金浮盈快速增长,12月份终于迈过1万亿元大关,创造了新的纪录,最新浮盈高达10168.18亿元。

目前,北上资金与南下资金已分别成为A股与港股重要的增量资金来源,是资金面观察最为重要的数据之一。

30年来,中国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从试点引入境外投资者开始,从尝试开放、到有限开放、再到对世界金融市场全面开放、互联互通,逐步形成了多渠道、多维度的开放格局,开放的广度与深度不断拓展。

30年来的实践也证明了:要建设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中国资本市场,必须加强与各国资本市场的开放合作,以开放促改革。

我们相信:只要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始终保持中国资本市场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方向,未来的中国资本市场,一定能够发展成为最具国际竞争力的资本市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股市行情网 » 外资基金持股比例2020年4月1日「外资机构唱多明年A股市场11月以来73只基金收益率超40丨基金下午茶」

相关文章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