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投资门派汇总你属于哪一个板块,投资a股还是投资美股

投资是什么?每个人的角度都不一样,让人想起一个事儿就是盲人摸象。盲人摸象就是因为每个盲人看到这个世界是不完整的,也都觉得自己是对的。所以呢,有人摸到了象腿就说投资是棵树;有人摸到了鼻子就说投资是条蛇;有人摸到了肚子说投资是堵墙;在一定范围内,有人摸到了耳朵说投资是把扇子,一万个人当中有一万个看法,一万个人心目中有一万个哈姆雷特。所以,在个人投资者就是散户、在基金经理就是俗称的机构操盘手、在学者就是金融学教授眼里,对投资的认识显然也不一样。

有首歌特别有名,叫《股民老张》,在老张的心目中,股市估计跟赌场也没有太大区别。在2001年的时候,也有学者说A股其实比赌场还不如,因为有人偷看牌。股民老张“看图炒股”,一个“看”一个“炒”字,一夜暴富的这种想法和频繁换手率就出来了,一个“图”字,也知道股民老张他是大哥的追随者,散户叫一茬一茬的韭菜,经常大家也开玩笑地说这是“关灯吃面”。最后我记得《股民老张》里的一句话,特别有名:“怀着九分的坚强和一分的希望抄底去。”

那么在基金经理,就是专业的投资者了,在基金经理眼中股市是什么?股市可能是宏观走势、可能是行业、可能是公司动态,也有可能是什么呢?是排名。“基金经理业绩排名锦标赛”,业绩和排名决定了基金经理业绩提成和他的奖金,所以叫“金钱游戏”。

那么在金融学教授眼睛里,股票市场是什么?是个有效市场,或者是半有效市场,或者是无效市场。股票市场也是α(alpha)、β(beta),或者是δ(delta)这些个希腊字母,显得学术研究的高深。并且股市或者是随机漫步的或者是非随机漫步的,几个或者让大家也看到学术界也是争吵不休、百花齐放。

如果从盲人摸象这个角度来说,技术分析也不能说一无是处,也不能说基本面的价值投资和成长投资就千秋万代、一统江湖。价值投资自己还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历程都不一样,也不能说数据挖掘、机器学习、量化投资就一定让人类下岗了,所以投资是什么?投资就是一种生活经历,不同的投资者的方法不同,各村有各村的高招,条条道路通罗马。

调侃完了以后,我们说说我对投资的认识。我对投资的认识就两条:对外是认识世界,对内是认识自己。因为投资的核心是认知科学和决策。认知肯定是决策的基础了,认知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就是认清外部世界,第二个方面就是认清自我,所以可能只有认清了认知外在和内在,才能达到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的境界。从认识自己的角度来看,在传统的投资学就是1952年马克维茨的现代金融理论里边没这个内容。事情在1981年以后发生了变化,希勒、塞勒这些得诺奖的人创立的行为金融理论,就开始引入了心理学来研究投资者。不一样,分析得还挺全面细致的。我们看行为金融学20多年的发展还是深有体会的,例如情绪对投资有什么影响?心理对投资者的影响?羊群行为,这些也是对人性的理解,所以这方面蛮重要的。华尔街的这种金钱游戏周而复始,关键是什么?人性永不变,心理因素是控制投资者行为的主要因素,并且在决定股票价格方面,心理因素在某些时候并不一定弱于基本面的因素,甚至更为重要。这不是我说的,这是马克斯在《投资最重要的事儿》的第11页说的。

认识外部世界,我觉得主流的投资分析对这个世界的认识还是太短、太具体,例如CFA注册分析师,看数据、做模型看起来挺科学,结论准不准不好说,也有人说是自娱自乐。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可能既包含了对社会、经济和企业发展的认识,也包含了对投资历史和投资思想的认识。历史虽然不会简单地重复,但它的韵律、节奏相似,所以读懂历史、学习历史的经验,对我们认识这个世界估计有点用!因为历史大概率会重复,只是在不同的空间和时间维度中存在,达里奥Dalio Ray在最近他的新书《债务危机》里边重复这100年的40多次的危机对现在的启示和作用,所以我们虽然可能没有办法铺设一条进入未来的完美路线,但实际上我们都是看着后视镜在向前开车。

第三方面是决策,决策呢我们大部分人都没有受过很好的这方面的训练。最近有一些21点的德州扑克的大师开始进入投资行业,他们对基本面肯定是不了解的,股市也不熟。但他们对互相博弈很熟,并且有专门的文章就是研究巴菲特其实是个认知决策的大师。未来是不可预测的,因此基本上就是怎么把握的问题。在本质上把握,规律上把握游戏的这种胜率,提高未来成功的概率,同时留足安全边际以应对风险。决策也有它自己的办法在里边,我会围绕这三个方面来说。

认识外部世界,一方面就是认识历史了,另外一方面历史就是世界发展史,这个蛮重要的。同时还有很重要的一块就是投资思想史过往100年来全是人中翘楚在这方面博弈,也留下了经验和教训。我们经常开玩笑说几大门派,一个就是1923年利弗莫尔的技术分析称为剑宗,因为他不看基本面,一个是1934年格雷汉姆的证券分析称为气宗,他引入了内在价值、安全边际等观点,基本面分析当中的价值投资现在是主流中的主流了,当然他自己也有很大的发展。

第三派是宏观投资。宏观投资就是1936年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简称《通论》)的第12章,凯大师在经济学界的地位也算是泰山北斗了。1776年的《国富论》算一个里程碑,到了凯大师1936年的《通论》是宏观经济学的里程碑,以后有机会跟大家说为什么1934年出现了格雷汉姆的《证券分析》,1936年出现了凯大师的《通论》。其实产生的背景都是1929到1933年的大萧条,投资上怎么应对、政府怎么应对。凯大师自己,他是第一代的宏观对冲基金经理,我是凯粉铁粉,凯大师一切书籍、言论我都收集。凯大师生不逢时,经历了一战、二战,还有一二战之间的大萧条,全碰上了。不过他临死的时候,收益还都是不错的,他管了剑桥大学的endowment fund捐赠基金。

宏观投资再后来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索罗斯索大师,1992年击溃英镑,他为什么能击溃英镑?其实就是两德统一,欧洲的货币体系之间的经济周期不一样,但是货币政策得一样,你说怎么办?索大师在97年1月1号做空泰铢,2008年John Paulson做空次贷、做多黄金,这些都是很精彩的一些股市宏观投资案例。

第四个是学院派。1952年马科维茨,一个经济学的PHD做博士论文,他在去跟导师讨论题目的时候,在走廊上碰到了一个broker建议他关注股票市场。他自己回忆录中有写,他想起投资组合理论是受到了威廉姆斯内在价值的计算公式的启发,我想了很长时间也不知道他怎么启发出来的。学院派的影响很深的一系列的人得了诺奖,CAPM(资产资本定价模型)的得了诺奖,APT(套利定价理论)的也得了诺奖,还有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有效市场假说的法码(Fama)在2013年也得了诺奖,一大帮人都得了诺奖,当然对学院派的金融投资理论的争论也比较多,现代金融理论1998年长期资本公司有两个诺奖得主在里边,结果还爆仓了,这也是比较好玩的一个事情。

到了1976年的被动投资,其实从投资的角度上看,最大的分类就是两个:一个是主动,一个是被动。不管是剑宗、气宗、宏观还是学院都是主动的,被动的是1976年先锋基金,被动投资出来了,这里边特别好玩。指数大概出现在1896年,指数基金晚了好几十年, 在1976年出现,所以这里边应该是个认识的问题。

我年轻的时候念《漫步华尔街》,也觉得特别的荒唐,ridiculous非常好笑。心想我们应该都有两把刷子了,怎么会要这种被动投资、指数投资呢对吧?这还是思想上的问题。所以在学术上呢基金经理主动投资能不能战胜市场?这是很大的一个争论。在实践中也特别好玩。在07年巴菲特跟人打了一个赌,他认为主动投资不能战胜指数,跟他打赌的人选了五个很好的主动基金,相当于一个基金中的基金了(fund of fund),最后不能击败指数,但是巴菲特可以。巴菲特赢了,就是说大多数人战胜指数比较难,少数人可以,巴菲特就是少数人之一,所以指数投资也特别好玩。指数投资到现在就更花哨了,出来什么聪明的贝塔(smart beta),麦基尔的《漫步华尔街》的最新版里,把smart beta聪明的贝塔作为一个金融理论的创新了,聪明的贝塔其实就是一种因子投资,但还牵扯到这种利益,他就是个行业,这是门生意。被动投资收费便宜,主动投资收回贵,所以要不我们中间靠一靠就好了。

接着,事情又到了1980年代,出现了量化投资,量化投资横空出世,不过之前有说索普,他是一个数学教授,他写过一本书叫《战胜庄家》,后来他发了一个基金叫new port业绩很好。但真正有名的是1982年的文艺复兴,就是西蒙斯的基金。西蒙斯和著名的华人数学家陈省身还在1976年合著了一篇数学上有重要贡献的文章。量化投资就相当于什么呢?经常说以前那种基本面投资可能就是叉鱼,一下一下叉,如果说以前的这种方法相当于小米加步枪,这帮做量化投资的就是拿着马克沁机枪、大炮、火箭筒直接上。但是量化投资也特别好玩,我自己做过一点,应该说是基本面量化,当然还有从模型量化,从数据角度出发的量化,还比较好玩,就是他们会有一个融合,也有一个争论,就是所有方法不管是哪种方法,你都得回答同样的问题,同样的什么问题?例如你怎么认识风险,那跟着价格的人说价格波动是风险,价格波动是风险吗?巴菲特不这么认为,他认为风险是企业的风险,跟价格没关系。这是一个。

第二就是说你是主动还是被动啊?每种方法回答不一样,要不还有怎么进行仓位管理,你是持有还是做择时timing,然后还有集中还是分散,这些都是非常好玩的问题了。你看巴菲特的组合,第一重仓股26%,苹果26%,剩下的一大帮就是百分之一点几的仓位,它这属于幂律分布。宏观,你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宏观管不用?彼得林奇说他每年花在宏观上的时间只有15分钟。还有一种说法,我们经常说宏观是你必须接受的,微观选股的是你可以选择的。 然后你是价值投资还是成长投资?几年价值好,几年成长好,你们听完以后,看杨老师是价值投资还是成长投资,当然这么多年还有融合了。

格雷汉姆的变化,格雷汉姆他自己是有变化的,1976年他也说了一些价值投资已死的话。格雷汉姆写过两本还比较重要的宏观方面的书。一个是1937年,他写过一本《储蓄与稳定》,1944年写过一本《世界商品和世界货币》。后来他说“我死后你们给我贴标签,说我是一个宏观经济学家”,这点比较好玩。

然后凯恩斯也有转变,凯恩斯的转变是痛定思痛。凯恩斯以前是投机大师,在《漫步华尔街》里手起刀落,说投资就两种方法:一种是稳固价值,还有一种是空中楼阁,空中楼阁说的就是凯恩斯。凯恩斯其实自己也很痛苦,凯恩斯大概1930年以后,他开始远离宏观,远离外汇和商品期货交易,他认为这些东西都是费力不讨好的游戏,并且偶然性事件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在这些巨大的不确定面前,任何理解和分析都毫无用处。这也没办法,一战、二战这些重大事件,他全碰上了,生不逢时,所以他后来就转向股市了,开始关注内在价值,操作上越来越像一个长期价值投资者。当代著名的价值投资大师巴菲特在1991年写给股东的信中说,“凯恩斯作为一个投机实践者,他的卓越智慧完全可以和他在经济思想上的卓越智慧相媲美”,他甚至引用了凯恩斯在1934年给他合伙人写的原话:集中持股,长期持股,买自己看得懂的一些公司。所以一个宏观大师最后变成了一个自下而上的价值投资者。而价值投资创始人格雷汉姆就变成了一个说我死后你们给我贴标签,说我是个宏观经济学家的人,这些都比较好玩。

巴菲特其实也有很大的转变,巴菲特在1950年到1960年是烟屁股投资理念,烟屁股就是说捡个烟屁股,出价是零,不用花钱,你还得免费抽两口,但收益不是很大。1960年到1970年之间,巴菲特在烟屁股投资和好生意两种想法之间摇摆。1970年以后他思想有个重大的变化,他自己说的,他从猿人变成了人,在合理估值的基础上买入好的生意。1995年以后,巴菲特也有很大的变化,一方面因为钱多了,所以没法管,钱太多了,他把债券的比例也提升了,最后变成一个有点偏被动的投资,规模太大。

量化投资的西蒙斯也有大的转变,西蒙斯一开始他那个模型里边是有基本面因子的,结果不好使,他直接把基本面因子砍掉,全是市场因子,于是业绩又稳定了。 西蒙斯大概年度复合收益率40%。

另外1988年的欧奈尔,《笑傲股市》的作者欧奈尔他其实也是一个集大成者,有点像金庸小说《笑傲江湖》里的令狐冲,令狐冲是华山派岳不群的气宗传人,但是在思过崖碰到了剑宗的风清扬大师,所以他又懂气宗又懂剑宗。然后欧奈尔的can slim模型里面又有基本面因子、也有技术分析因子,所以自己取了个词,称自己是基本面技术投资者。

以后还有时间会跟大家聊一聊人工智能对投资的挑战,各种方法比较一下,哪些方面能挑战到哪个程度,大概是这么一些东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股市行情网 » a股投资门派汇总你属于哪一个板块,投资a股还是投资美股

相关文章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