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江生物科创板上市进展,之江生物未来估值

雷帝网 雷建平 1月18日报道

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之江生物”,证券代码:688317)今日在科创板上市。

之江生物发行4867.61万股,发行价为43.22元,募资总额为21亿元。

之江生物今日开盘价为90元,较发行价上涨108%;收盘价为74.88元,较发行价上涨73.25%;以收盘价计算,之江生物市值为145.79亿元。

全年营收超19亿

之江生物主营业务为分子诊断试剂及仪器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

招股书显示,之江生物2020年前6个月营收为8.18亿元,上年同期为1.3亿元;净利润为4.28亿元,上年同期为3147万元。

之江生物2020年前9个月营收为14.18亿元,上年同期为1.98亿元;净利润为6.96亿元,上年同期为5117万元。

2020年半年度及前三季度,以新冠检测试剂盒为代表的核酸检测试剂盒及分子诊断仪器销售规模均取得大幅增长,核酸检测试剂盒收入分别达到6.02亿及8.7亿(其中新冠检测试剂盒销售收入分别为4.77亿元及7.56亿元),分子诊断仪器收入达到1.4亿元及2.72亿元,以核酸提取试剂为主的主营业务-其他收入达到6849.53万元及2.64亿元。

2020年半年及前三季,之江生物境外销售收入2.13亿及3.26亿,主营业务收入占比从2020年一季度的7.79%升至半年度的26.26%及前三季的23.20%。

2017-2019年,公司产品销售以境内销售为主,境外销售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2.43%、2.18%和1.43%。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暴发使得企业境外销售的规模大幅增长,2020年1-6月及1-9月,公司境外销售金额为2.13亿元、3.26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26.26%及23.20%。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账款余额随着公司营业收入的增长不断增加,应收账款各期账面余额分别为1亿元、1.17亿元、1.27亿元和1.86亿元。

各期应收账款期后回款比例分别为93.99%、90.51%、64.56%和47.76%(期后统计截至2020年6月底),由于疫情影响及半年度统计时部分客户应收账款尚在信用期内,2019年、2020年应收账款期后回款比例较低。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账款逾期金额占应收账款总额比分别为16.33%、20.19%、31.24%和24.07%,逾期金额占比较高。

之江生物预计2020年实现销售收入19.19亿,扣非后归母净利润8.79亿元。

邵俊斌为大股东

之江药业持有之江生物44.49%股份,邵俊斌持有之江药业55.40%股权;宁波康飞持4.11%股份,邵俊斌持有宁波康飞55.90%出资额并任执行事务合伙人。

邵俊斌通过之江药业、宁波康飞合计可控制48.60%股份,为实际控制人。

邵俊斌,1971年1月出生,医学博士。1993年7月至1997年9月,任武警浙江总队杭州医院技术人员;1997年9月至2000年6月于浙江大学攻读内科学硕士学位;2000年9月至2003年5月于浙江大学攻读内科学博士学位。2003年5月至2004年2月于杭州博赛担任技术总监;

邵俊斌2004年2月至2008年2月于杭州博康担任执行董事兼总经理,2005年4月至2011年8月于之江有限担任执行董事兼总经理;2010年11月至今于之江药业担任执行董事;2011年8月至今于担任董事长、总经理兼研发中心总监;

邵俊斌2016年12月至2018年5月于三优生物担任董事;2016年4月至2018年5月于Chunlab担任董事。

邵俊斌现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兼研发中心总监,之江药业执行董事,之江科技执行董事、总经理,之江工程执行董事、总经理,之江美国董事,杭州博康监事,杭州博赛监事,宁波美投执行事务合伙人,宁波康飞执行事务合伙人。

磐信投资持股为27.02%,宁波睿道持股为7.41%,上海能发持股为5.23%,宁波康飞持股为4.11%,宁波璟辉持股为1.74%,上海高特佳持股为1.46%,杭州腾昌持股为1.43%,上海迈景持股为1.13%。东方证券持股为0.99%。

IPO后,之江药业持股为33.37%,磐信投资持股为20.26%,宁波睿道持股为5.55%,上海能发持股为3.92%;

宁波康飞持股为1.08%,宁波璟辉持股为1.31%,上海高特佳持股为1.10%,杭州腾昌持股为1.07%,上海迈景持股为0.85%。

———————————————

雷帝触网由资深媒体人雷建平创办,为头条签约作者,若转载请写明来源。

之江生物科创板上市进展,之江生物未来估值

核酸检测行业越来越卷

5月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电视电话会议,正式要求提升监测预警灵敏性,大城市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拓宽监测范围和渠道。其中,截至5月5日,上海按照“固定采样点+便民采样点+流动采样点”相结合方式,已在全市布局设置常态化核酸采样点9021个,其中4500多个核酸采样点已经布设完成开放;杭州也宣布将设立10000个免费核酸采样点,全市日均配置采样人员达到8000人以上。此外,其他城市,包括北京、深圳也在积极建立采样点。

这对核酸检测企业而言,是一大利好。

常态化核酸催生多家新企业

据天眼查资料显示,北京朝安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朝安”),成立于2022年4月26日,注册资本1000万元;经营范围包括许可项目:检验检测服务、医疗服务、第三类医疗器械租赁、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中药饮片代煎服务、药品生产、药品批发、药品委托生产、药品进出口、药品零售等。

这家刚刚成立不足二十天的新冠检测公司仅仅只有2名股东,3位高管,其中大股东徐野持股90%,同时兼职执行董事和经理;二股东李景财持股10%,兼任公司监事;剩下的一位便是财务负责人王斯微。资料显示,这3个人均只任职1家企业,便是北京朝安。

从行业看,新冠核酸检测产业分为上中下游,上游主要是扩增酶、引物、探针等;中游包括核酸检测试剂盒、PCR扩增仪器、采样工作站等;下游主要提供采样和检测的医疗以及ICL实验室机构。新冠检测的直接业务主体便是这些下游检测实验室,由于新冠高传染性,这种实验室一般也需要相关资质(P2级别),通常是牌照准入。据悉,像北京朝安这类企业还需要经过前置审批,该审批承诺办结时间为20个工作日。

而根据微博某网友晒出的核酸检测图片,该企业最早在5月6日便已参与北京核酸检测工作,这意味着北京朝安用了不到6个工作日就拿到了前置审批。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近2400家医学检验机构中,有近40%的医学检验机构成立于3年内。

另外,在这些检测企业中,还包括之江生物、圣湘生物、金域医学、明德生物、万孚生物、达安基因、华大基因、东方生物、迈克生物等一大批检测龙头。其中,之江生物、圣湘生物、捷诺生物、伯杰医疗、达安基因和华大基因早在2020年武汉疫情爆发初期,就已先后获得了新冠病毒检测产品上市资质。并且,圣湘生物、之江生物分别于2020年8月28日、2021年1月18日先后挂牌科创板。

盈利几何?

东吴证券研究所宏观团队公众号“川阅全球宏观”的最新研报估算,如果未来中国所有的一线和二线城市(2021年人口为5.05亿)都实施常态化核酸检测,则每个月常态化核酸的费用上限为1212亿元,约合1.45万亿元/年,而这些开支一般是财政资金和医保基金共同负担。新冠检测业务的吸金能力从中便可管中窥豹,试问如此的香饽饽谁能放弃?

那么,竞争者如此多,这些检测企业到底盈利几何?以之江生物为例,受核酸检测业务拉动,2020年该公司扣非净利润达到了9.27亿元,同比增长1993.02%,总市值一度达到140亿元。不过,其2021年业绩报显示,公司实现营收20.19亿元,几乎与2020年持平,但净利润却大幅下滑,实现净利润7.59亿元,同比下滑18.61%。报告指出,新冠病毒检测试剂集采,是导致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

2020年处于高光时刻的圣湘生物,其业绩在2021年也进入疲态。数据显示,公司2021年全年营业收入为45.15亿元,同比下降5.22%,归母净利润为22.43亿元,同比下降14.29%。

以万孚生物为例,其今年第一季度营收26.25亿元,同比增长276.87%;净利润为9.04亿元,同比增长481.32%;扣非净利润8.99亿元,同比增长535.50%,仅一季度就赚足了去年全年的量。

再看东方生物,2021年,东方生物全年实现营收101.69亿元,同比增长211.43%;归母净利润49.2亿元,同比增长193.33%。这样的好业绩在一季度依然持续着,东方生物一季度营业收入47.46亿元,同比增长112.28%,归母净利润20.67亿元,同比增长74.20%。

业内人士分析称,随着医改和分级诊疗持续推动,第三方医学独立中心会日趋强大起来。数据显示,中国四大ICL(独立医学检测实验室)巨头分别是:金域医学、迪安、艾迪康、达安基因,它们的市场份额已经接近六成,寡头竞争格局初显。为了争夺市场份额,这四大机构可能会争取更多检测量,价格战火拼在所难免,而新成立的小型ICL很难分一杯羹。

检测机构扩张如此迅速,仿佛让人联想到2020年疫情初期的口罩之战,熔喷布市场的过分扩张和产能过剩情景。

业内认为,扩张如此迅速,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安全性和合规程度已经触及了红线。以四大ICL龙头企业为例,在资本市场上一路扩张的同时,这些企业的问题也暴露了出来。比如,艾迪康因检测报告出具时间缓慢等问题屡被用户在多个社交平台上投诉。金域医学作为四大ICL服务商之一,2022年初在河南市场出现检测准确性等丑闻。

如果核酸是门生意,那么,如何在扩张规模求利润的同时保证检测质量?这一问题必须引起重视。第三方独立医学检测机构的确是填补医院以外防疫工作缺口的重要力量,但是,核酸检测只是检测手段,并不能治愈新冠,与疫苗这些预防工具而言,核酸检测行业的无序扩张必须要严加管控。

之江生物科创板上市进展,之江生物未来估值

核酸检测“造富”了哪些公司

迪安诊断、金域医学、达安基因,圣湘生物和迈克生物。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在2021年四季度的统计,2021年前三季度,营收最高的五家上市检测公司分别是迪安诊断、金域医学、达安基因,圣湘生物、迈克生物。硕世生物,凯普生物,明德生物以及之江生物则紧随其后。在核酸检测量和品牌指数上,前三同样是金域医学,迪安诊断和达安基因,只是互相换了座次。迪安诊断在4月27日刚刚披露了其一季报,一季度迪安诊断营收达到46点5亿,同比增长百分之52点1,净利润达到7点5亿,同比大增百分之122点6。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股市行情网 » 之江生物科创板上市进展,之江生物未来估值

相关文章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