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25年难忘瞬间中央出手助港的不仅仅是97年金融风暴

香港回归25年来,尽管国际环境风云变幻,香港却始终牢牢占据国际金融及商贸中心的地位。「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让香港在中央的援助下全力击退大批国际炒家,在1997年金融风暴中打赢这场保卫战。

随着CEPA正式实施,沪港通、深港通接连开通,香港成为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中心,内地与香港之间的经贸关系愈发紧密,而香港稳居世界第一的经济自由度也不断吸引外资来港,尽管近年来香港受到社会事件、新冠疫情等冲击,但其金融及经济市场依然保持稳健活跃。香港国安法实施后社会更加安定,香港在国际市场的吸引力依然瞩目。

中央出手

香港打赢金融保卫战

1997年底,香港回归祖国的喜悦还未退去,一场酝酿已久的亚洲金融风暴已然「杀到」。

首先是在泰国,上世纪90年代泰国经济飞速发展,吸引大量外资,但同时也催生了楼市和股市泡沫。金融大鳄索罗斯看准时机,先向泰国银行借上百亿泰铢,再将钱全部抛售向泰国政府买入美元,如此往复,泰国银行和市场不断抛售泰铢和股票,泰铢汇率由此开始狂跌!

泰铢的崩跌随即引发东南亚的货币危机,亚洲金融风暴一触即发。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泰国增加了外汇储备规模。路透社

1997年10月23日,以索罗斯为首的国际炒家首次对港元进行狙击,企图以上述同样手法「对付」香港。

港元与美元的联系汇率制度从1983年开始实施,此次亦是该制度首次受到冲击,国际炒家大量抛售港元以兑换美元,同时卖空港元期货,恒生指数及期货市场一度泄逾1000点,但香港凭借当时充裕的外汇储备,以及港府先后出手的收紧银根、减少对各银行的港元供应、提高利率的措施,令国际炒家前三次袭击均未能成功。

亚洲金融风暴袭击香港,恒生指数及期货市场一度泄逾1000点。资料图片

1998年8月5日,国际炒家对港元发起第四次冲击,11日及12日,港股接连跌破6800点及6500点大关,千钧一发之际,中央果断出手,「不惜一切代价,确保香港作为亚洲金融中心的地位坚决不动摇」,不仅坚持人民币不贬值,还派出人行两名副行长到香港,要求香港的全部中资机构全力以赴,支持特区政府的护盘行动。

在中央的坚定支持下,8月14日,香港政府正式出手,启用外汇基金和土地基金同时进入股票市场和恒生指数期货市场,港股随即反弹560多点。22日,港股战局正处于白热化阶段,国家再度表明,只要香港要求,祖国定无条件支持。

鼎盛时期的港交所。资料图片

8月28日,是当年的恒生指数期货结算日,亦是这场金融保卫战的决战日。港股甫一开盘,香港方面就迅速带领大批券商占据防守高点。下午4时整,惊心动魄的一天过去,恒生指数定格在7829点,而港股全天交易额亦达到有史以来的新高——790亿港元,恒指期货最终以7851点结算。

时任特首董建华随即发表谈话:「我们已经达到目标!」这也意味着港府在几近一年的金融保卫战中获得胜利。

CEPA签署

一扫两地经贸交流障碍

「一国两制」的优势,以及中央强有力的支持,25年来,内地和香港在经贸上始终能紧紧扣在一起。

2003年,《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签署,此后将近20年间,CEPA还签订过10次补充协议,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和经济技术合作四大范畴。

CEPA在2004年1月1日正式实施,其后多达273个原产地为香港的产品 (涉及食品、药品、纺织品、电子产品等)在进入内地时可享受零关税优惠,直至现在几乎所有香港原产货物都是「零关税」入内地。

CEPA还对香港扩大服务贸易市场准入,涉及的行业包括管理咨询服务、会展服务、广告服务、会计服务、建筑及房地产、医疗及牙医、分销服务、物流等7个部门,17个服务行业;直至2018年签订补充协议时,开放的服务贸易领域又再增加28个,如今已有96%的内地服务贸易部门对香港开放。

2018年12月,内地与香港签署了CEPA框架下的《货物贸易协议》,作为CEPA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2019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CEPA是「一国两制」方针以及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的产物,减少了内地与香港在经贸交流中的体制性障碍,体现中央政府和内地人民对香港的关心和支持,极大提升港人投资信心,亦避免香港成为经济孤岛;同时协助内地的产品和服务走向世界,充当国家金融开放的试验田,从中获得更多发展空间。

沪港通深港通相继开通

两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

2014年4月1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博鳌论坛上预告,将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金融政策,包括建立上海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同日中午,中国证监会正式批覆沪港展开股票市场互联互通机制试点,也就是后来所说的沪港通。

沪港通正式开通。

2014年11月17日,沪港通正式开始股票交易,香港投资者可直接买卖A股,同样地,内地投资者亦可直接买卖港股。开通当日,香港经由沪港通买卖上海股票每日额度的170亿元人民币,在下午1点55分就全数用尽。

2015年1月5日,李克强总理到深圳考察,提出「沪港通后应该有深港通了」。

2016年12月5日,深港通正式启动,时任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在开通仪式上表示,若沪港通是展开互联互通的第一步,现时深港通则为第二步。有经济学家指出,由于深港的地理位置优势,深港通的核心不在于「通」而是「融」,除金融以外,亦可在其他方面进行全面融合。

深港通正式开通。

来到2021年,沪港通和深港通下的港股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额分别为200.79亿港元及216.3亿港元。而香港交易所现货股票市场的日均成交金额也从回归时,即1997年的150亿港元上升到2021年的1667亿港元。

香港成全球最大

离岸人民币中心

回归以来,香港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持续发挥重要作用,在多个方面不断拓展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的基础功能。

在2009年国家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计划之后,香港的离岸人民币业务也随之迅速扩大,到2015年10月,香港银行处理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金额达21万亿元人民币,占全球约70%,香港成为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中心。

据经济日报报道,2017年以来,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进一步扩大,香港人民币存款持续5年正增长,2022年1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比2021年底增加18.2%,为1.1万亿元人民币,创历史新高。

新华社数据显示,香港的人民币存款余额从2004年5月底的62.98亿元人民币上升到2022年4月底的8419亿元人民币,增长了近133倍,全球逾七成离岸人民币支付款额经香港处理。

香港同时也是国家「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双向服务平台,作为中国企业重要的离岸集资中心,从1993年至2007年,内地在港上市企业已达300多家,共融资2000亿美元,2007年时香港成为全球第二大IPO市场,内地企业在港集资攀高峰。

截至2022年4月,在港上市的内地企业达1370家,占港交所上市公司总数的53.3%、港股总市值77.7%。而在2009年之后,香港更七度位居全球IPO集资额首位。

这25年来,香港走过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亦曾经历过非典侵袭、社会风波以及新冠肺炎疫情,但其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以及商贸中心的地位仍屹立不倒,同时香港的经济自由度始终稳居世界第一,足以证明「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是举世公认的成功。在接下来的新篇章中,香港这朵紫荆花也定会开得更加灿烂。

作者 颖婕

实习编辑 怡婷

来源 香港商报

审读 卓玲

审核 雨杉 Oriole

回归25年难忘瞬间中央出手助港的不仅仅是97年金融风暴

中国当年之所以要扛住97金融危机,其实是为了香港

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的亚洲金融危机,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经济大萧条之后对于世界经济格局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又一事件。

在这场几乎席卷整个亚洲金融市场的经济危机中,中国作为一个经济还尚未发展成熟的金融国家,成功抵御住了这次金融危机。

但实际上,当时的中国因为改革开放才刚刚进入市场经济,对于金融整个国家不仅还尚未形成成熟的市场体系,甚至对于金融相关的知识都不是很了解。

那为何几乎没有受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波动的中国,反而积极地参与到稳定经济,应对金融危机的行动中来呢?

相关专家分析表示,此次金融危机大爆发发生在1997年香港回归之后,在许多资料中香港特区政府是拯救香港战场的主力军, 而中国当年之所以要扛住97金融危机,其实是为了香港。

1997年6月,香港正式回到祖国大陆的怀抱,由于双方经济体制存在较大的差异,采取的是两种经济并行的制度。

在发展市场经济的程度上来说,香港由于长期在应该的殖民统治之下,其经济发展程度远远超过中国大陆,已经是发达国家的水平。

当时在国际舆论中也出现了许多唱衰香港经济发展的声音,尤其是对于中国现在经济发展水平能否保障香港更高水平的经济发展的质疑。

在20世纪末,东南亚地区的四个国家,即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被称为仅次于“亚洲四小龙”的“亚洲四小虎”,但是在经济迅速发展的背后,蕴藏着危机。

同年,在亚洲地区爆发了一场起源于泰国的金融危机,同年,在亚洲地区爆发了一场首次爆发于泰国的金融危机。

这次危机随机交叉影响到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不仅蔓延到整个东南亚,甚至波及到了周边的俄罗斯和巴西,香港也正在这些受到冲击的国家之列。

实际上,对于当时在国际 社会 中发展的中国,尤其是在全球经济尚未发展到“全球化”程度的时候,1997年的金融危机无疑应当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一年。

金融危机的根源大都是外资在作祟,简单来说就是欧美资本做空各国货币,各国则通过汇率下降,货币接连贬值以此应对金融危机。

当时的中国由于自身落后的金融资本和手段暂时无法应对欧美资本的全面攻击,中国根本不敢开放金融市场,因此一个封闭的金融市场,根本没有外资融入,国外资本无法做空中国市场。

然而当时的香港以93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位列全球第五,发达的经济和开放的金融市场,政府只负责对利率负责。

金融体量不是十分强大的香港符合欧美资本抄家狙击的目标,因此当此次金融危机的波动涉及到香港的时候,中国就无法被排除在外了。

在金融危机风暴的冲击之下,首先是泰铢在遭受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投机攻击之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贬值压力。

泰铢大幅度贬值之后,货币贬值风暴迅速蔓延至亚洲许多国家,引发了一连串连带效应,各国货币接连贬值。

当时随着新台币的币值浮动,对港元的狙击加剧,从1997年10月23日开始,银行拆息利率暴涨,股票市场的恒生指数也在4天内暴跌了将近23%。

对于国外资本炒家对香港金融市场带来的冲击,香港特区政府背水一战, 从第一天起就宣告香港绝不屈服,不惜倾尽全力稳住香港的汇率和股票市场。

先是香港金融管理局进入市场进行了有利干预,守住了索罗斯的第一次抛售港币的进攻。

到1998年,以索罗斯为代表的国际资本炒家们卷土重来,大规模向中国香港进攻,香港股市十分低迷,排在门外兑换美元的人越来越多。

香港政府为了维护港元价格,联合三家券商,不问价格疯狂吸收大蓝筹和期货,恒生指数接连上升,稳住了港币价格。

香港政府虽然成功抵抗住了索罗斯的第二次疯狂侵袭,但损失巨大。 第三次攻击也是欧美资本抄家和香港的最后博弈阶段,其中中央政府的支持对于香港能够抵抗住最后阶段的冲击起到了关键的支持和帮助作用。

早在香港回归祖国的那一年,中央政府将当时净值为1971亿港元的土地基金交给香港特区政府经营。

因此比起其他国家,香港特区的外汇储备除了本国或地区面上可查的数额之外,还有尚未公开的部分。

根据当时的数据资料显示, 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的外汇储备加起来高达2000多亿美元 ,这也是为何索罗斯会在香港战场上吃了暗亏的部分原因所在。

此外,香港拥有成熟的金融市场和灵活多变的政策,市场对于汇率等因素的变化反应十分迅速和灵敏。

加上作为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香港,香港政府为了稳定港币没有丝毫犹豫进行了强有力的干预,这些也是其他国家无法在短时间内做到的。

而对于中国大陆在此次危机中所承担的角色,有资料显示,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任志刚在某一场会议中曾发表一些言论:

“在我们的经济发展中具有一项最重要的基本优势,就是香港和中国内地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在过去的20多年时间里助推了中国内地和香港经济的迅速发展”。

在金融风暴发生之前,有一些悲观主义者认为香港和大陆之间的“一国两制”政策弊端多于利处,甚至预计中央政府会进行多方干预,香港会因此丧失主动权和发展的动力。

然而事实表明,香港经济运作十分理想,尤其是在金融风暴的冲击之下,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之间存在的这种特殊的关系显得更加可贵。

在香港主权移交给中国大陆之后,香港享有的自主权不仅没有减少反倒增加了,并且中央政府明确表示, “支持香港特区政府所做的事情,并且对于香港有能力管理好自己的事务充满信心,在需要帮助的时候,中央政府更愿意施予援手”。

在索罗斯对香港金融市场进行攻击的过程中,中央政府表明了自己“全力支持香港特区政府放手去搏”的态度。

中央政府永远会站在香港特区政府身后,坚持人民币不贬值,避免货币危机进一步扩大,以此来支持和保障香港的汇率制度。

到最后博弈的关键阶段,中央政府派出了当时的央行副行长到香港特区政府,商议中国人民银行向香港进行注资,全力支持香港特区政府的护盘行动,成为香港特区政府干预金融市场的强有力的后盾。

至此,此次金融危机中香港宣告成功,索罗斯在香港战场上亏损了大量资本。

其中,“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的承诺并不是轻易作出的,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国政府向受到冲击的许多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及时的外汇援助。

当时对于仅存的中国,国际舆论并不看好,认为人民币也应当贬值,否则中国经济无法存续。

1997年,中国经济原本就处于“试探性”的开放发展阶段,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中国经济出口增长下降、国内需求不振、失业率增多。

尤其是国内出现了重大灾难,实际上经济发展并不向好,因此做出人民币不贬值的决定,中央政府实际上是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并为此付出了很大代价的。

而人民币不贬值,不仅是为了避免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货币贬值危机进一步扩大化。

在香港特区政府奋力一搏的时候,中央政府坚守住人民币不贬值,也是为了保护香港的联系汇率制,这为香港特区政府抵抗索罗斯做空港元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

度过此次金融危机不仅对于香港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守住了香港在长达半个世纪内经济发展的有效成果,有力的保障了此后香港经济的发展,对于中国来说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香港回归祖国的关键节点上,波及到香港,甚至可以说以香港为做空目标的金融危机是中央政府面临的第一个艰难的挑战。

中央政府需要以实际努力证实“一国两制”制度发展的可行性和优势,以实际作为向香港特区政府证明,中央政府做出的承诺必然会得到实施,中国有能力带领和保护香港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实际上在20世纪9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中,香港战场从1997年一直持续到了1998年,其中不能忽略香港特区政府为了保护和守住香港金融市场做出的努力和背负的重担。

在许多国家无法抵抗金融危机的冲击、接连贬值的时候,香港特区政府决定背水一战,是需要很大的决心和勇气的。

有人认为中央政府在金融危机的香港战场中实际上是没有“出手”的,一方面考虑到当时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在金融市场发展上的成熟度远远不在一个层级,许多香港特区政府采取的策略,中国大陆是插不了手的。

另一方面香港在金融市场的制度层面都是远远由于其他受到金融风暴冲击的国家的。

也就是说, 香港金融市场本身就具有多于其他国家的一层保障 ,因此这也是香港特区政府在与国际资本炒家的对抗中,虽然付出了代价,但最终也成功了的原因。

但对于将中央政府在香港此次成功度过金融危机中的作用全数抹杀的说法也绝不可取。

从某种层面上来说,香港特区政府可以背水一战,放手一搏,是因为中央政府提供了兜盘的底气。

尤其是中央政府是在国际 社会 中表明必要时会向香港特区政府提供帮助,当时中国金融市场虽然发展还不够成熟。

但一方面中国大陆方面由于封闭金融市场,较少受到金融风暴的冲击,甚至于即便中国大陆加入战场,一些国际资本炒家也无法通过操控货币来将人民币做空,当时的中国大陆还尚未实行资本层面的人民币和美元的自由兑换。

因此“中国之所以要抗住1997年金融危机,其实是为了香港的发展”此类说法存在合理之处。

不管从哪个层面来说,金融危机对于香港带来的冲击远远大于中国大陆,在香港回归祖国大陆之际,稳住香港的经济发展,帮助香港特区政府度过此次金融危机,是中央政府的当务之急。

另一方面,香港虽然在1997年才回归祖国大陆,但双方之间的交流和联系一直都存在,中国大陆在香港的中资机构、银行以及一些股票不仅是此次危机中中国大陆方面援助香港的重要渠道。如此大体量的筹码也是震慑国际资本炒家的重要资源。

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无论何时,中央政府都是香港特区政府的底气所在。

香港保卫战的获胜,是香港自身金融发展的积淀和支持以及中央政府“作为后盾”的信心共同作用的结果。

中国大陆在香港成功度过此次金融危机中作为坚实的后盾,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但根本上还是受益于香港特区政府长期以来的经济发展的积淀以及强有力的应对政策。

中国之所以必须要顺利度过此次金融危机,不仅仅是为了香港,也是为了避免金融危机进一步扩大化。

这是中央政府对于人民的责任和担当,即便香港金融市场没有遭受巨大冲击,中国作为亚洲地区的大国,也会积极参与到帮助其他国家度过金融危机的行动中来,这是中国的担当和责任使然。

回归25年难忘瞬间中央出手助港的不仅仅是97年金融风暴

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中香港为什么能挺过来?

原因:因为1997年的香港不仅自身拥有82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而且身后还有中央政府128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两者相加超过日本的2080亿美元,居当年世界第一位。

香港金融保卫战:

1997年香港回归伊始,亚洲金融危机爆发。7月中旬至1998年8月,国际金融炒家三度狙击港元,在汇市、股市和期指市场同时采取行动。他们利用金融期货手段,用3个月或6个月的港元期货合约买入港元,然后迅速抛空,致使港币利率急升,恒生指数暴跌,从中获取暴利。

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猖狂进攻,香港特区政府决定予以反击。1998年8月,香港金融管理局动用外汇基金,在股票和期货市场投入庞大资金,准备与之一决雌雄。28日是香港股市8月份恒生期货指数的结算日,特区政府与炒家爆发了大决战。

特区政府顶住了国际金融炒家空前的抛售压力,毅然全数买进,独立支撑托盘,最终挽救了股市,有力地捍卫了港元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保障了香港经济安全与稳定。

扩展资料:

世界影响:

这次金融危机影响极其深远,它暴露了一些亚洲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仅是坏事,也是好事,这为推动亚洲发展中国家深化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健全宏观管理提供了一个契机。

由于改革与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这些国家的经济全面复苏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成长的基本因素仍然存在,经过克服内外困难,亚洲经济形势的好转和进一步发展是大有希望的。

1997年夏,亚洲爆发了罕见的金融危机。在素有“金融强盗”之称的美国金融投机商索罗斯等一帮国际炒家的持续猛攻之下,自泰国始,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汇市和股市一路狂泻,一蹶不振。在东南亚得手后,索罗斯决定移师香港。

香港庆祝回归的喜庆气氛尚未消散,亚洲金融风暴便已黑云压城。在请示中央政府后,特区政府果断决策,入市干预。经过几轮“肉搏战”,国际炒家弹尽粮绝,落荒而逃。香港取得最终胜利,保住了几十年的发展成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股市行情网 » 回归25年难忘瞬间中央出手助港的不仅仅是97年金融风暴

相关文章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