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美联储,美联储未来趋势

#头条创作挑战赛#

一、美联储或将转向,40年前的历史揭示,这也许是“华尔街大骗局”!

美元在2022年加息是历史最快的,美联储在3月从0-0.25%的利率开始加息,到11月,通过6次加息,已经达到3.75-4%的水平;美国媒体透露,华尔街投行分析,美联储本轮加息的峰值或在5-5.5%区域,美联储或将由鹰转鸽。

鹰派和鸽派没有绝对的界限,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相对于一个时期的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环境而言,美联储的“鹰派”,是指主张用于紧缩的货币政策以及激进的加息,尽快抑制国内恶性通货膨胀。

美联储的“鸽派”,指的是主张用温和的,代表理性的美国,主张则偏向宽松。从美国的国家利益出发,只有“鹰派”为美国夺来的财富惹出了麻烦,“鸽派”才会跑出来安抚别人。

如果美联储本轮加息的峰值真的在5-5.5%区域,那么美联储加息的空间已经非常少了,即使按照上限5.5%利率,也只有150个基点了,如果一次加息75个基点,那么两次加息就到达峰值,也意味着还有两次加息就可以结束本轮加息周期。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多次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强烈承诺将压低美国通胀至2%这一通胀目标。但美国10月CPI还是高达7.7%,离2.2%目标还是非常遥远,和美国华尔街预测美联储转向显然自相矛盾。

全世界都知道美国2022年6月CPI达到9.1%,属于40年最高,那么我们看看40年前美国CPI数据高企时,美联储的利率是多少。

1979-1981年,美国财政赤字导致美元严重超发,并遭遇到国际油价暴涨的强烈冲击,美国通货膨胀率超过10%,1980年更达到了惊人的13.55%。美联储通过强势加息,严控美元货币供应量,靠政策手段,压服了通胀。

美联储将联邦利率维持在14%到20%之间,远超过通胀率,控制货币供应,提高利率,要求各金融机构“自愿”压缩消费者贷款和工商业贷款,也就是强制缩减社会货币量。

签署《经济复兴法案》,削减个人及公司的所得税、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鼓励个人储蓄、同意企业加速折旧、为企业研发提供多种税收优惠,意在提高个人和企业的工作生产积极性,促进经济增长,减轻经济的衰退。

通过以上措施,1982年把通胀率下降到6.1%,1983年更是下降到了3.2%,物价基本恢复正常。

显然,美元3.75-4%的利率水平,和14-20%的利率水平相差还是非常遥远;而且7.7%的通胀和3.2%之间也是非常遥远,同时,美国还是大幅度干预经济,比如人为提高关税水平,也是直接提高了美国物价,这些因素美国并没有改变。

同时,国际油价也还是在高位,布伦特油价还是高达87美元一桶,让美国高物价的因素还是存在;美国降低物价的路远没有到结束的时候。

虽然美国非常希望全球制造业回流美国,但是美国国内疫情还是非常严重,加上成本非常高,效率低下,也是雷声大,雨点小,富士康是最好的例子。

郭台铭领导的富士康计划超百亿美元在美国威斯康星州建设高端面板厂;此项目被美国媒体吹嘘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美国制造业重振的标志;但现实是残酷的,已经动工五年的3000英亩土地上,还仍只有稀少的几栋建筑,一座巨大的变电站基本未被开发,妥妥的烂尾工厂。

相反,美国特斯拉在中国建厂,实现“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投产、当年汽车上市”,中国办事效率和美国比不是快一点!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进行升级后,每年可生产110万辆电动汽车,成为特斯拉超越美国工厂,全球产能最大的制造中心;特斯拉正考虑将中国制造的特斯拉电动汽车出口到美国销售。

油价还是非常高,制造业回流进展非常有限,高关税还是没有根本改变,美元利率水平远也没有到40年前的高位,这些客观事实,华尔街精英不可能看不到,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华尔街透露出所谓美联储或者转向的消息呢?

是利益,是满满的套路,美元大幅度加息,部分资金无疑是回流美国的,华尔街希望这部分资金成为接盘侠,在媒体谈论美联储或将转向的时候,美国道琼斯指数进行了强劲的反弹,从28660点,大幅度反弹到33745点,2022年跌幅只有不到7.2%了。

按照正常逻辑,结合美国40年前的高通胀,要达到美联储主席鲍威尔2%的通胀目标,再加息2次显然非常难,美联储未来加息的路显然还非常漫长。让我们拭目以待吧,时间会给出标准答案!

二、美元指数、道琼斯指数、纳斯达克指数趋势分析

美元指数趋势属于高位震荡下跌阶段,冲高到114.8后,在第5次加息后,震荡下跌,美元指数跌到107.5附近震荡;美国经济进入衰退确定性大,同时美国31.2万国债引发债务危机机会增加,美元指数继续大幅上涨机会减少。

道琼斯指数、纳斯达克指数、标普500指数同步2连跌后同步小涨,小趋势是震荡上涨,但进入压力区域,在震荡顶部,有变盘机会;大趋势是下跌中继。

同时,美股龙头特斯拉、亚马逊、同步3连跌,苹果2连涨;龙头个股与指数同步震荡,意味着行情一旦变盘,确定性大。

三、上证指数、创业板指数趋势分析,北上资金数据

A股创业板指数、上证指数、深证成指、科创50指数小趋势属于震荡上涨调整阶段,科创50指数是领涨指数。北上资金大幅度流入2.6亿,连续9日流入621.6亿。

指数日线同步震荡,缩量,意味着资金没有异动,领涨指数科创板50小幅收红,没有改变震荡向上的小趋势,意味着指数缩量震荡之后,后市继续震荡上涨机会大。

新能源汽车龙头宁德时代小幅上涨,比亚迪缩量小跌,属于低位震荡阶段,宁德时代小幅上涨,也是创业板指数强于上证指数的原因!

四、文曲塘股市操盘经验总结

行情在绝望中诞生,在犹豫中上涨!而且行情很少直来直去,属于震荡机会大,看清行情的方向至关重要!

在股市底部指数由跌转涨的时候,心态是至关重要的;股市底部震荡期,不能单纯看日线技术分析,要结合周线和月线大趋势分析,才能更加准确把握行情趋势!看清大势才有机会赚大钱!

亲,点赞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和支持,请用您的发财手关注文曲塘,也欢迎到我的首页看看,有很多专业财经知识,谢谢!

解读美联储,美联储未来趋势

谁能帮我把本次华尔街金融危机的前因后果详细地给兄弟解释一下!

  刚刚过去的一周,一场百年不遇的金融大海啸席卷整个华尔街。
  一家接一家大型金融机构轰然倒下,美国政府史无前例地动用万亿美元生死大救赎,各国央行空前一致出手救市,投资者的心随着股指剧烈波动而上下起伏。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场危机?发展中的中国资本市场该从中汲取怎样的教训?日前,本报记者独家采访了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祁斌。
  祁斌表示,美国投资银行经营模式的激进转变、美国金融市场过度自由的监管和发展模式以及过于"廉价"的信用,是导致华尔街金融危机的三座"冰山"。他认为,我们应该认真研讨华尔街危机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借鉴其教训,但也要充分考虑我国国情,要看到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阶段与华尔街的不同。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应该审慎推进金融创新,强化风险控制机制,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海面下的三座冰山"
  祁斌认为,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只是"海面上的浮冰",是华尔街金融危机的直接诱因。华尔街金融危机的根源,源自隐藏于水底的三座"冰山",其最早的形成,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
  第一,美国投资银行的经营模式在过去十年间发生了巨大变化,过度投机和过高的杠杆率使得投行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传统上以赚取佣金收入为主、对资本金要求很低的投资银行,在高利润的诱惑和激烈竞争的压力下,大量从事次贷市场和复杂产品的投资,投行悄然变成了追逐高风险的对冲基金。例如,高盛公司在近年内,直接股权投资和其他投资所获占到其总收入的80%左右。出于竞争压力,其他投资银行也在做类似的转型。在对大量金融衍生品的交易中,投行赚取了大量利润,例如高盛和摩根斯坦利两家投行在过去十几年中每年的平均净资产回报率高达20%左右,远远高出商业银行12%-13%的回报率。但同时,这些投行也拆借了大量资金,"钱不够就借",杠杆比率一再提高,从而积累了巨大的风险。雷曼兄弟宣布进入破产保护时,其负债高达6130亿美元,负债权益比是6130∶260,美林被收购前负债权益比率也超过20倍。
  过高的杠杆比率,使得投行的经营风险不断上升,而投资银行在激进参与的同时,却没有对风险进行足够的控制。一方面,由于杠杆率较高,一旦投资出现问题会使其亏损程度远远超出资本金;另一方面,高杠杆使得这些投资银行对流动性要求较高,在市场较为宽松时,尚可通过货币市场融资来填补交易的资金缺口,而一旦自身财务状况恶化,评级公司降低其评级使融资成本上升,便可能造成投资银行无法通过融资维持流动性,贝尔斯登便是因此遭挤兑而倒下。同样,评级公司降低雷曼兄弟的评级,也是其彻底崩盘的重要因素。
  1998年,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一家对冲基金倒下,就掀起了金融市场的轩然大波,而现在这么多投资银行实际上在变相从事对冲基金的业务却缺乏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潜在的风险可想而知。
  第二,美国金融市场过度自由化的发展模式走到了极端,衍生品过度泛滥,监管长期缺位,直至出现系统性的崩溃。摩根斯坦利亚洲区前主席曾表示,在全球所有金融市场中,东京和纽约的金融市场可能是两个极端。东京市场是全世界最没有创新的证券市场,而纽约市场是全世界最有活力的市场。他说,两个市场迥然不同的原因可能非常小,那就是,在两个市场上对证券的定义有所不同。在东京市场,证券被定义成为"Stock or Bond"–也就是,股票或债券。如果一个金融产品不是股票或者债券,上市之前政府的审批可能长达两年。而纽约是另外一个极端,那就是"Anything Under the Sun"–太阳底下的任何东西,只要你能想到,"上午一包装,下午就能卖出去"。所以各种金融衍生品和证券化产品在美国非常多,金融机构不停地创造出各种各样眼花缭乱的复杂产品,通过柜台交易(OTC),不需要论证,也没有监管,只要有对手方买,能够成交就行,当然这些对手方大都也是金融机构。这种模式使得金融产品极大地丰富,但有时候容易走过头了,使得资产证券化产品等金融衍生品过度泛滥。"一旦系统性风险出现的时候,危机就来得很快。"
  第三,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美国信用体系越来越"廉价",不仅透支了未来,也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这从申办信用卡可见一斑。九十年代初期,中国留学生到美国,大概半年后才能拿到第一张信用卡。但到九十年代末期,一个刚到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一周之内就会收到几张信用卡,甚至在机场飞机刚落地就有信用卡公司主动给他办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美国人透支未来的消费习惯愈演愈盛,而透支的利息高达17%左右,信用卡公司为了追逐这个高额利润,就疯狂地到处寻找下一个客户,甚至主动给毫无信用记录的人邮寄信用卡。同时,17%的利润,也使得信用卡公司能够承担较大比例的坏帐,所以大量信用卡公司也疏于控制信用卡使用环节中的各种风险,出现了问题就轻松地将其作为坏帐撇掉。但如果某一天这17%的高利润不能延续,风险就来了。
  很大程度上,次贷的发生就和"廉价"的信用相关。格林斯潘时期,美联储不断降低利息,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推高房价。房地产市场的持续火爆,使得美国众多银行对于房地产市场的预期过于乐观,贷款条件不断放松,以至于没有任何信用记录或信用记录很差的居民也可以申请贷款。这些低质量的贷款随后通过美国发达的金融衍生品市场不断包装被销往全球,然而,复杂的金融衍生工具和漫长的销售链条,导致投资者看不到贷款质量的高低,与此同时,风险可以得到分散但却不可能消除,等到美国进入加息周期,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这些风险就会像埋藏的定时炸弹被引爆。
  深刻反思华尔街危机的教训
  "此次危机不会是华尔街最后一次金融危机。华尔街不断地发生这种危机,历史上已发生过很多次,这次只是又发生了一次而已。"祁斌认为,华尔街的发展历史中,大大小小的危机出现过上百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金融市场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发生危机、不断进行修正的过程,只是这次危机是最新的一次,并且在很多人看来,其涉及面之广和影响之大,是史无前例的。
  他表示,我们应该深刻分析华尔街危机的成因和教训,并给正在发展中的中国资本市场提供有益的借鉴。
  首先,是要对美国投资银行运作模式的缺陷深入分析。近年来,投资银行纷纷开始由传统上以服务为主、靠赚取佣金的业务模式转向以资金交易为主的经营模式,大量涉足衍生品交易、对冲基金这些风险较高的领域,变相成为对冲基金,而在这一过程中风险控制又没有及时跟上,导致其纷纷陷入困境。
  华尔街金融机构过度强调短期回报的激励机制也是危机产生的诱因之一,金融机构高管的薪酬和激励机制没有与机构的风险管理、长期业绩相挂钩,形成了较高的"道德风险",促成管理层短期行为倾向较重,为迎合追求利润的需要,投资银行不断设计复杂的产品以至于其自身都难以对这些产品的风险加以判断,也就难以进行风险控制了。
  此外,此次危机暴露出投资银行资本金不足的问题和运营模式的缺陷。未来,全能银行是否会成为投行业务的唯一"宿主"?独立的投行还会不会有存在的空间?如果有,如何修正现有的投行的经营模式,是否需要对投资银行的资本金设定更加严格的要求?是否应该考虑将高风险的投资业务剥离成为独立子公司?"高盛和大摩申请成为银行金融控股公司,并不意味着投资银行业务的结束,可能更多的是投行业务管理模式的转型,以及对过去一段时期激进风格的修正。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可以互相借鉴对方的管理模式"。但与此同时,并入或转为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如何切实做到有效监控风险?与商业银行的文化冲突如何协调?这些问题仍然需要我们深入研究。
  第二,美国九十年代以来的货币政策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思。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美国金融市场曾出现过数次较大的危机,美联储多次采取注资、降息等方式,这在当时可能是不得已的选择,但是这也许是对未来的一种过度透支,暂时把问题掩盖下去,最后问题暴露的时候,变得不可收拾。当然,众所周知,这其中的平衡是很难把握的。
  第三,如何对金融创新实施有效监管值得我们反思。此次危机表明,在证券化产品风险充分暴露前就进行大规模推广存在一定问题,也不符合审慎监管的原则。全球化和金融混业也加大了监管的难度。如何强化监管部门对创新产品的主观判断和裁量的权利,同时又能保证这种裁量的科学性及防范可能的道德风险?如何建立一个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金融市场的有效金融监管体系?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
  第四,国际金融市场联系日趋紧密,如何防范或有效阻断金融风险的传递需要深入研究。此次危机表明,在国际金融市场日趋一体化的情况下,金融风险在各个不同的子市场及全球市场的传播更为迅速、更为广泛,如何对大规模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有较为有效的预警措施?如何有效阻断金融风险的传递?如何建立起不同国家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机制?这些都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辩证看待华尔街危机
  华尔街发生的危机,在我国也激起了广泛的讨论,这对于我们更加科学地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但发达市场发生的风暴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疑惑,虚拟经济的利与弊、金融创新的风险与回报、资本市场发展模式的选择等,都成为讨论的焦点。
  要进一步探讨美国次贷危机可以给我们提供什么经验和教训,还要求我们深刻认识华尔街和中国资本市场的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和发展模式的不同。祁斌表示,这场危机给我们提供了一次观察和反思金融市场发展模式和方向的机会。他认为,"需要仔细比较中美两国金融市场的异同点,才能准确解读次贷危机。不认真研究和汲取华尔街危机的教训是不负责任的,误读华尔街的危机也是十分危险的。"
  在发展阶段上,美国市场经过了两百多年的发展,在一些领域中,如一些传统的投行业务,已经达到一定的饱和期,发展速度也明显放慢了。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尽管此次危机对其金融体系有很大的打击,但美国市场仍然是一个相对发达的市场。美国市场的金融产品高度复杂,甚至近年来高度泛滥。而我国的资本市场仍处于新兴加转轨的初级阶段,国民经济对于资本市场提供的服务还有巨大的需求,同时,我国经济的转型和自主创新经济体系的构建也需要资本市场提供有效的支持。从金融产品的角度来看,我们也处在发展的早期。两者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我们不能因为美国金融市场的危机而停止我们发展的步伐。我们应该在认真研究和汲取美国市场的教训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动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发展,走稳健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不能因为美国市场犯了错误,我们也停下来,那将使我们错失良机。世界金融市场的竞争是非常激烈和残酷的,对此,我们一定要有非常清醒的认识。
  从发展模式来看,美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模式基本上是一个自下而上、自我演进的模式。其间有过一次重大调整是在1929年前后。两百多年前美国资本市场萌芽时,完全是放任自流的状态,政府不介入,在前100年里甚至对上市公司没有信息披露的法律要求,134年里都没有证券监管机构。到1929年股市崩溃,政府不介入不行了,才进行修正,成立了监管机构,制定了证券交易和监管的法律法规,试图寻找到政府与市场的平衡点。随后,这个过程也一直在不断地反复和摇摆中。近年的一个例子是,1998年,美国的长期资本公司造成美国市场崩溃后,很多人士都呼吁对对冲基金(hedge fund)实施监管,但是到现在美国监管机构还没有这样做。总体来说,美国反对政府干预的力量非常强。相信这次危机以后,要求加强对hedge fund监管的声音又会高起来。而我们则是自上而下的发展模式,从市场发展早期开始,一直是政府和市场力量来共同推动市场的发展。应该说,没有绝对的自由也没有绝对的管制,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寻找两者的平衡点。
  此次危机爆发以后,美国将不可避免地从过度的自由化向中间点回归。而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简化行政审批,加强监管,推动市场化改革一直是大方向和主旋律。过去三十年,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按照西方经济学家的评论,"在人类历史上,还从未有过如此多的人,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生活水平获得了如此巨大的提高",正是由于经济领域的市场化改革才使得中国经济成为了全世界最为亮丽的一道风景线。资本市场的发展规律也是如此,但是这一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也必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我们把握节奏,不断找寻政府与市场力量的合理的平衡点,以更加有效地推动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此次美国的危机提供了一个过犹不及、自由化泛滥、整个社会也为此支付了高昂成本的经典案例,对我们很有警示和帮助作用。
  同时,此次危机也再次证明,虚拟经济的发展如果脱离了实体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就会产生灾难性的结果。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的出现本意,是将这些贷款在证券化市场上进行分拆、打包、定价和交易,为广大投资者所持有,进而起到分散风险的作用,但是由于金融衍生工具过于复杂,销售链条过长,同时出于对高额利润的盲目追求和竞争的压力,所有参与这些过程的金融机构都忽视了必要的风险控制。加之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纯粹为了追求高利润而参加到复杂金融衍生品的创设、交易和投机中,使这些业务变成了纯粹的金钱游戏,使得很多复杂产品尤其是金融衍生品的市场交易与其分散金融市场风险的初衷差之千里,远远脱离了实体经济发展的需求,金融危机的最终降临成为必然。
  但是,尽管虚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有"剑走偏锋"的情况出现,我们不能由此否定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历史反复证明,资本市场在推动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依然还是当今全球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真正的华尔街是什么?华尔街实际上不光是指它物理上的含义和它作为一个金融市场的代表,它其实还是指美国金融服务业的一批专业人才,这批人大概有30万,如果说每天傍晚,所有的这些人群都退去的时候,华尔街只是一座空城。"他表示,由于华尔街发生大规模的动荡,大量训练有素的金融专业人才失去工作,一部分华尔街的金融人才特别是我国留学生可能为我国金融机构所用,使我国资本市场在金融人才的国际竞争中获得有利地位。
  祁斌表示,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国际竞争日趋白热化,我国资本市场要屹立于世界之林,最根本的还是要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为此,我们要继续强化基础性制度建设,加快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和发展的步伐,推动资本市场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解读美联储,美联储未来趋势

美联储将大换血,2022年加息生变?

一个月前,美国总统拜登宣布任命鲍威尔连任美联储主席,并提拔美联储理事布雷纳德担任副主席。引发了市场不小的震动,市场对美联储提前加息的预期大增,股市和油市一度下跌。

此后,美联储果然印证了市场的预期,不仅加快了缩减资产购买的速度,而且还暗示2022年和2023年分别加息三次,再度引发了市场的恐慌。

近日,有美联储“喉舌”之称的华尔街日报爆料称,美国总统拜登可能已经接近锁定了美联储明年空缺的三位理事人选。美联储即将大换血,可能再度引发市场波动。

美联储大换血

目前在美联储7名理事的名额中,原本就有1名空缺。美联储理事夸尔斯于10月卸任主管华尔街监管的美联储副主席一职后,也已于11月正式宣布在12月最后一周前后辞职。

明年1月,联储副主席克拉里达也将离职,尽管拜登目前已提名美联储理事布雷纳德接替副主席一职,但理事岗位仍将空出。

目前最有可能成为美联储理事的三个候选人分别是密歇根州立大学经济学和国际关系教授库克(Lisa Cook)、北卡罗来纳州戴维森学院教授兼行政人员杰弗逊(Philip Jefferson)以及前美联储理事拉斯金(Sarah Bloom Raskin)。

其中拉斯金最有可能担任负责监管的副主席一职。这一职位是政府对美国银行系统最有影响力的监督职位,此前由美联储理事夸尔斯担任。

拉斯金何许人也?

监管副主席是拜登可以提名填补的空缺中最重要的职位,让他有机会能够给华尔街监管和美国货币政策带来长期影响。

拉斯金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院,还拥有阿默斯特学院(Amherst College)的经济学学士学位,她2010-2014年曾担任美联储理事,之后出任财政部副部长。

美联储之前的政策制定会议记录显示,拉斯金担任理事的四年时间里似乎倾向于鸽派。拉斯金在离任前的2013年-2014年曾对当时美国失业率降低的速度感到失望,主张美联储的决策者们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维持低利率。

目前美联储正处于由宽松的货币政策向紧缩的政策转变,若拉斯金保持鸽派,或将对未来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增加一些不确定因素,或将对股市和大宗商品有利。

此外,拉斯金还是一位环保人士。她一直以来都在呼吁决策机构在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金融风险方面采取更大胆的举措。

比如在去年拉斯金就批评了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在疫情期间为帮助企业而制定的广泛的紧急贷款支持计划,因为她认为它们本应采取措施阻止向油气公司放贷。

拉斯金的观点与现在拜登政府的能源政策非常契合,未来能源供给的不均衡恐将加剧,对原油 和天然气的价格或将构成支撑。

美联储鹰声不减

剩下的两位理事候选人库克和杰弗逊均为非洲裔,他们的提名将有助于实现美联储领导层多元化的目标。因为包括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内的所有现任理事都是白人,在其一个多世纪的 历史 中,只有过三位黑人理事,且都是男性。若库克的提名被确认,她将成为美联储第一位黑人女性理事。

这二人对美联储货币政策的看法目前还不得而知。不过明年拥有FOMC投票权的委员当中,鹰派将占据上风。因为埃文斯、戴利、巴尔金等较为鸽派的委员将丧失投票权,而布拉德、乔治、梅斯特等鹰派的委员将在明年重获投票权。

拜登政府提名较为鸽派(如拉斯金)上台或将令美联储恢复部分平衡。

但其实最终的决定权不在于这些FOMC的官员,甚至不在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而在于美国的通货膨胀程度和就业状况。

随着通胀达到40年的新高,美国政府也坐不住了,甚至一度宣布控制物价为其首要目标,美联储也不得不转向了紧缩的货币政策, 历史 的车轮在滚滚前进,美联储加息是大势所趋,再多的人事变动也不会有任何改变。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股市行情网 » 解读美联储,美联储未来趋势

相关文章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