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经济增长率,08年经济危机a股走势图

本文为「金十数据」原创文章,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今天继续中国崛起30年系列,上期是1991年,也是苏联解体的时间,这一年风云变幻暗流涌动,原苏联15个加盟国,也随着苏联解体而“改旗易帜”,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中国扛起了大旗,在这动荡的一年,仍然实现了9.2%的GDP增速。

时间来到1992年,这一年并不比上一年轻松。世界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联合国公布了一份报告,报告指出,世界上最富裕人口的收入为最贫穷人口收入的150倍,在发展中国家约有15亿人缺医少药,约有13亿人没有清洁的饮水,1/4的人口缺乏足够的食品,10亿人挨饿,3亿儿童不能上学。

彼时中国虽然还无法与美国等超级大国抗衡,但已经走上了快车道,超车只是时间问题。这一年,中国先后与哈萨克斯坦、乌克拉、塔吉克斯坦等国家建交。而在刚开年,就发生了一件大事:从1月18日到2月21日,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南巡,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这被认为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重心已经逐渐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国内总有一些声音质疑改革开放政策,尤其在1988年之后的三年宏观经济调控期间,经济降温,加上苏联解体带来震撼,这种质疑的声音也随之放大。而伟人的南方谈话可以说是“一锤定音”,为我国的发展开启了一个新的春天。

就在1992年,我国便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搞起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而这也为中国的“入关”谈判取得突破。这一年,中美达成了市场开放相关协议,关贸总协定(WTO前身)也结束了对我国贸易体制的审议。基于此,一些乐观的声音认为我国最快在1993年就可以“入关”。但谁也没曾想到,最终却拖到了2001年“入世”。

不过,虽然当时的“入关”谈判和后来的“入世”谈判遇到不少阻力,却也阻挡不了中国经济巨轮快速前行。经过三年多的整治整顿,国内的经济秩序已经明显恢复过来,正蓄势待发,并随着伟人的“南方谈话”,开启了新一轮腾飞期。

南巡之后,全国很快便掀起了一股“经商热潮”。从1992年2月开始,北京就以每月新增2000家公司的速度递增,比以往的增长速度提高了2~3倍;有着“中国硅谷”称号的中关村,这一年也迎来了大爆发,科技企业从上一年的2600家,只用一年时间就冲到了5180家。

而在深圳国贸大厦这座当时中国最高的建筑(53层,160米),大大小小挤进了300家公司,大家都恨不得能再跑快一点,正应了那句口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中国的“港机之王”——上海振华重工就是1992年成立的企业之一,这家公司自成立以来便一路狂奔,只用了6年时间,就打败德日韩的港机企业,拿下世界第一,如今全球80%的港机市场都被振华拿下。1992年就是这样一个充满起点感的年份。

其实,经商热潮之外,高涨的还有股市。早在上世纪80年代,国内就有一些企业开始发行股票在市场上交易,但最重要的还是我国于1990年12月以及1991年7月,分别在上海和深圳成立两个证券交易所。

1992年,百万股民可谓热情空前,当时就有媒体报道,在上海,原本30元一张的股票认购证,到6月初就涨至4000元到8000元一张;而深圳发行的股票认购证甚至吸引了全国各地上百万人来抢购。虽然这一轮股市热潮闹出了一些事端,但中国股市的雏形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同时也为国有企业改制上市,搞活和增强国营企业实力提供了途径。

1992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全国除了掀起经商热潮和股市热潮,各行各业的发展也都活力十足。尤其是汽车工业,在这一年更是狂飙突进,产量首次突破100万辆,增幅超过50%,此后一步一个台阶,向全球第一产量大国迈进。而我国加快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举措,也让外资企业吃下了“定心丸”。

跨国公司都迫不及待地进军中国市场,曾经一度搁浅的通用汽车、摩托罗拉、杜邦等公司的投资也全数恢复。从数据来看,到1992年末,在我国注册的“三资”企业已经达到8.4万家,一年时间就增加了4.7万家。当年新签利用外资协议的金额高达685亿美元,较上一年增长2.5倍……

繁荣的景象贯穿整个1992年,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1993年初,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报告显示,1992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3938亿元,同比增长12.8%,是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第二个高峰。可喜的还有,1988年一度失利的价格闯关改革,这一年也画上了句号,物价关就这样悄悄地过去了。

总之,1992年是一个新阶段的起点,给人们留下了太深刻的记忆,以至于后来在很多人的回忆中,这一整年都是春天。

而在这一年的年末,美国也发生了一件大事,克林顿在当年的美国大选中成功赢得竞选,他的上台,恰逢美国“新经济”时代开启。可以说,1992年之后的中美国运都蒸蒸日上!

文 | 梁锦源 题 |徐晓冰 图 | 卢文祥 审 | 陆烁宜

1992年经济增长率,08年经济危机a股走势图

中国GDP增长速度最快的年份是哪年?增长了多少?

中国GDP增长速度最快的年份是1965年,增长了16.95%。大家都知道,近几十年来我国经济增速在绝大部分时间都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最高的,在世界所有国家中也是排名靠前。在近60年的时间里,我国经济增速最高的三年分别是1965年、1984年和1992年。1965年我国经济增速达到了16.95%,这个增速实在是高的可怕。但是这一年我国经济增速只排世界第三,排名第一的安曼经济增速竟然达到了189.83%,简直是匪夷所思。1984年我国经济增速15.19%,结果只排名世界第二,第一又被阿曼强占了。阿曼经济增速达到了16.71%。到了1992年我国经济增速14.22%,排名世界第四,这一年世界经济增速超过30%的国家竟然有两大,实在是令人震惊。GDP(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GDP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20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2021年10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初步核算,2021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8231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5.2%,比上半年两年平均增速回落0.1个百分点。GDP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之和。

1992年经济增长率,08年经济危机a股走势图

急~~~我国1992至1997经济发展快速的原因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实践证明,在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必须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财政、货币政策及相关宏观政策措施,解决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问题,以保持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和人民币币值的基本稳定。这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对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都是十分重要的。
  一、1993-1996年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整:适度从紧
  1988年中国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与上年相比,零售商品价格上升了18.5%,居民消费价格上升了18.8%。全国各地发生了抢购商品潮。于是中国政府从1988年的第四季度起实行严厉的“治理整顿”,利用各种手段紧缩投资和货币投放,结果使得价格的上升速度迅速下降。1990年零售商品价格降到只比上年上升2.1%,居民消费价格上升3.1%。严厉的紧缩也引起了经济增长速度的迅速下滑,1989年和1990年GDP分别只增长了4.1%和3.8%。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最慢的增长率。
  为了扭转经济的进一步下滑,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随即放松。从1991年开始经济又加快增长。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号召加快改革和发展。“南方谈话”推动了新的改革热潮,也促进了经济的上升势头,在全国上下掀起了新的发展热潮。在1992年国民经济新一轮高涨中,地方、部门、企业表现了很高的积极性,但中央政府的领导部门对于推进改革显得消极被动,没有采取措施来推进财政、金融、国有企业等改革长期落后的部门。同时,采取了扩张性货币政策来刺激增长。各地把注意力放到了划开发区、铺基本建设摊子等方面,很快掀起了开发区热、房地产热、债券热、股票热、期货热等经济气泡,经济迅速达到过热状态。由此出现改革开放以来的第四轮通货膨胀开始攀升,并且在达到高位后长时间居高不下。到1993年上半年,由于投资急剧膨胀,特别是房地产投资迅猛增加,各地普遍建立经济开发区,结果导致了比1988年更严重的通货膨胀(199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1.8%,商品零售价格上升13.2%,居民消费价格上升14.7%)。对新一轮通货膨胀的争论持续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待到1993年春季,通货膨胀的危险已经十分明显。
  1993年6月,中国政府决定采取两方面的措施来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保证持续增长的势头不致中断。一是一系列应急措施。1993年6月,宣布了稳定经济的“十六点计划”,包括金融、财政和投资等几个方面。这一计划的实施,使过热的倾向得到缓解。二是根本性措施。在这次调整中,中共中央认识到克服经济失衡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最重要的突破是:第一,明确提出“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新的改革战略,不只在边缘地带进攻,而且要在国有部门打攻坚战,要求在20世纪末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第二,为财税体制、金融体制、外汇管理体制、企业体制和社会保障体系等重要方面的改革拟定了方案,绘制了蓝图。从1994年开始,中国政府在上述诸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措施。由此,中国的改革进入了一个整体推进的新阶段。
  从1993年7月起,政府又一次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加强宏观调控。具体包括:严格控制资金的流动,基建项目要经中央政府主管部门审批;提高利率,实行保值储蓄;不仅控制资金的供给总量,而且控制资金的流动,严禁资金流向房地产,实行由中央直接将资金贷给重点企业和重点工程,甚至连银行间的正常拆借也一度停止。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取得了明显效果,到1996年底,过热的经济和金融运行中的混乱状况得到治理,持续三年之久的高通货膨胀大幅度回落,1997年国民经济顺利实现第一次“软着陆”。经过4年多的紧缩,从1995年起价格逐年回落,与1996年相比,1997年商品零售价格只上升0.8%,居民消费价格只上升2.8%,与此同时,经济增长速度也逐步下降,1997年GDP的增长率由1993年的13.5%降到8.8%。总之,实行了4年半之久的财政金融“双紧”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消除了突出的金融风险,解决了投资膨胀问题,保持了社会稳定。总的看来,经济的状态仍然良好,但已经潜伏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出现了通货紧缩,有些现象已经逐渐显露出来。1997年7月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波及全球经济发展,又加剧了这些困难和问题。
  其实,通货紧缩是较长时间实行紧缩政策的结果。当时实行财政金融“双紧”宏观经济政策,存在经验不足的问题,主要是“紧缩”力度过猛,时间过长,以至于把通货膨胀转化成了通货紧缩。从1993年下半年开始的整顿金融秩序,连续4年实行宏观经济“双紧”政策,所以从1996年开始出现市场需求疲软,到1997年3月,物价开始回落,GDP开始下滑。至此,中国经济已从通货膨胀转化为通货紧缩。从1997年10月起,全社会商品零售价格出现了负增长(实际上,在此之前,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格等已经出现负增长),1998年上半年,全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率为-2.1%,通货紧缩越来越明显;大量企业开工不足,企业大面积亏损,1997年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占25.6%,亏损企业数比上年增加5.68%,国有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就占39.2%,;市场销售不旺,产品库存增加,1997年工业产品的销售率下降,GDP中存货增加额为2866亿元,占3.75%;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放慢,1997年仅增长10.1%(1996年为14.8%);货币供给的增长放慢,M0、M1和M2的增长率,1997年为15.6%、16.5%和17.1%(1996年为11.6%、18.9%和25.3%)。经济数据表明,已经出现了通货紧缩,有效需求不足。
  总而言之,在改革开放的有力推动下,从1992年开始中国进入了新一轮的经济增长期。1992-1994年GDP增长速度分别达到14.2%、13.5%和12.6%。但与此同时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升到13.2%(1993年)、21.7%(1994年)和14.8%(1995年)。1993年下半年开始,一直到1996年,国家针对房地产和开发区热、金融秩序混乱、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并引发通货膨胀等问题,采取了加强宏观调控的一系列措施,并随后在宏观经济领域进行了多项改革,使通货膨胀得到控制,过高的物价涨幅逐步回落,1996年降为6.1%,1997年降为0.8%。与此同时,经济增长速度缓慢回落,1995-1997年经济增长速度分别为10.5%、9.6%和8.8%,没有出现大起之后的大落,实现了经济“软着陆”。“软着陆”的主要经验是:(1)控制投资需求与加强农业、增加有效供给相结合。(2)宏观调控和深化改革相结合。(3)宏观调控主要通过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并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股市行情网 » 1992年经济增长率,08年经济危机a股走势图

相关文章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