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票有几个市场「事实上存在两个中国股票市场」

境外市场上市

中国高新企业更愿远赴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上市,因为那里的投资者对高新企业有能力定价。2005年4月底,纳斯达克市场上有20家中国公司,大多数是IT公司,而这当中绝大多数是互联网服务供应商。

2005年8月百度在美上市,IPO股价27美元,开盘66美元,当天交易收盘比IPO价格上涨了353%,每股达到122.5美元,筹资40亿美元,而2004年其收益仅为1,300万美元,市盈率高达2,450倍。

2005年12月14日,美国纽交所首现中国内地民企的身影,中国太阳能电池制造商无锡尚德上市首日收盘股价较IPO上涨了41%。公司融资4亿美元,因公司的创业者施正荣持有46.89%(6,800万股)的股份,2005年12月31日,股价达到27.25美元,施正荣的身价超过149亿元人民币,成为中国的新首富。

总之,中国内地大批优秀企业赴香港、纽约、新加坡和伦敦等境外市场上市,被上海证交所研究中心的一份报告评为事实上存在“两个中国股票市场”,一个是内地股市,另一个是境外的中国企业股市。

据统计,截至2004年年底,沪深两市可流通市值总和不到12,000亿元,而中国在境外上市公司的可流通市值已超过22,000亿元。相对于在境外上市的国有大型蓝筹企业,民企境外上市公司的规模较小,2004年共有84家中国企业在香港、纽约和新加坡上市,仅有15家为国有企业。然而,国有企业的IPO融资额远远超过民企,仅占IPO数目18%的国有企业,筹资额却高达83.48亿美元,平均每家筹资5.57亿美元;而69家非国企IPO融资额仅为28.03亿美元,平均每家仅约4,100万美元。

大量中国企业舍近求远,寻求境外上市,据上海证交所研究中心出版的《中国公司治理报告(2005):民营上市公司治理》分析,原因大致如下:

第一,内地有限的市场容量难以容纳成千上万的拟上市公司。每年申请在A股上市的企业超过1,000家,而获批的不超过100家,其中民企获批的更是凤毛麟角。

第二,现行中国上市制度有利于业绩中等但规模大的国企,不利于盈利能力强但规模小的民企,而境外上市效率高、程序简单、业绩标准低。A股市场有最近三年盈利的要求,香港创业板上市却只需两年活跃业务记录而不设盈利要求,纳斯达克市场对还没有盈利的发展型公司不设要求。处于初创期的民营企业,在创业初期一般不可能连续三年盈利。因此,境外上市成了它们唯一的选择。

第三,境外证券市场筹资费率较高,但费用较为可控。据估算,在纳斯达克市场上,融资成本占融资额的比例为10%以上,香港主板高达20%以上,新加坡也不低,如果是只想筹资几百万新元的中小企业,融资成本要占四分之一。而据2003年测算,中国内地上市的融资成本不到5%。可惜这是显性的,隐性的成本不仅指可能要缴纳的“租金”,还包括上市审批手续复杂、时间漫长、不确定性大等巨额成本,所以一般民企知难而退。

第四,境内证券市场IPO筹资总额较高,再融资却不及境外市场便利。IPO融资总额,境外上市要高于香港创业板水平,与纳斯达克市场基本持平。内地股市的再融资十分困难,一家上市公司的董秘赴北京证监会三次能获得批准已属万幸,为了再融资,董秘经常成了公司临时驻京办主任,要反反复复与证监会沟通且未必能成功。而中国企业去新加坡上市,程序简单,耗时很短,虽然IPO筹资比较有限,一旦上市,再融资十分方便。

本篇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股市行情网 » 中国股票有几个市场「事实上存在两个中国股票市场」

相关文章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