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坤维加杠杆等组合拳利好频出牛市尚欠关键举措

最近股市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走势偏软,已经跌破2800点一线的年线支撑,管理层可能不愿意看到股市继续下跌,毕竟股市下跌不仅仅是投资者投资损失问题,还会有其他问题伴随发生。

另一个是股市下跌,股权质押风险暴露,据海通证券测算,截止2019年8月16日,跌破平仓线的质押规模已经达到1.2万亿元,占A股质押市值的27.5%,股权质押风险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风险,一旦有平仓出现,股价容易出现下跌甚至大跌,这个时候就容易出现资本市场的风险外溢。

三是股指已经跌破年线,缺少技术支撑,如果没有利好,股指容易因为技术破位而出现恐慌,加剧股市下跌的概率,一旦股市加速下跌,就会引发更多的股权质押风险。

因此提振股市已经到了不可或缺的阶段。在市场化改革大趋势下,以何种方式提振股市,在管理层是颇费思量的,暂停IPO是一个最差选择,引进资金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选项,管理层使出了组合拳。

目前市场杠杆资金不多,大约是9000亿元左右,市场有进一步加杠杆的空间,市场成交低迷,缺少的就是做多资金,通过组合拳,吸引杠杆资金进场做多成为一个首选。杠杆资金是市场活跃资金,活跃资金进场,可以带动市场热点出现,有助于股指反弹。

首先是证金公司降低转融券利率80个基点,其中182天期费率由4.3%下调至3.5%;91天期费率由4.6%下调至3.8%;28天期费率由4.7%下调至3.9%;14天期费率和7天期费率由4.8%下调至4%。降低转融券利率,无非就是降低融资成本,激励券商做大杠杆融资,给股市带来增量资金,也有利于券商增厚业绩。

其次是证监会官员通过权威媒体喊话提振市场,我国资本市场的韧性不断增强,对中美贸易摩擦这种冲击的消化能力也在加大,上证综指的市盈率目前只有13倍,在全球市场来看也是不高的。言外之意就是不存在下跌空间,存在底部,吸引资金进场,当然也包括两融资金。

三是8月9日两交易所对两融标的大扩容,沪深两市两融标的股票由950只扩大至1600只,同时取消最低维持担保比例,从本次扩容标的看,主要是中小盘股票,而出现股权质押风险的也主要是中小盘股票,化解股权质押风险的意图可能是存在的,以前两融标的主要是权重白马股,对活跃资金吸引力不大,放开更多限制,就是允许杠杆资金也能做多中小盘股。

缘何管理层认定扩容融资融券不会引发更多做空,就在于A股一直是一个单边做多的走势,融资融券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融资做多远比融券做空多得多。

四是为了减少平仓压力,监管层进一步对平仓线放开管制,放权给券商。

1,取消了最低维持担保比例不得低于130%的统一限制,交由证券公司与客户自主约定最低担保比例;

2、完善维持担保比例的计算公式,除现金、股票、债券外,客户还可以券商认可的其他资产作为补充担保物;

可见增加了抵押物标的,另一个是不再设定平仓线由券商自己掌握,不再要求达到130%平仓线就强制平仓,减轻平仓压力。

另外券商一直是市场的人气板块,激活券商就能凝聚人气,而券商又是权重很大的板块,一旦券商走稳,股指就会无忧,降低转融券利率和增加两融标的都是有利于券商的,

但是历史上看,每一次放宽两融标的走势都是下跌的,最近一次,2016年12月,两融标的数量增至950只。上交所标的股由485只增加至525只;深交所标的股由388只增加至425只。扩容当天,沪指大跌2.47%,本次会不会例外成为焦点。

监管层为了提振股市已经打出了组合拳,提振股市的初衷是存在的,可是从上周走势看,市场似乎并不买账,走出与外围不同的冲高回落走势。

从政策角度看,无疑是利好一环扣一环,但可能这种利好与投资者诉求相比,利好程度并不大,另外也不是具有很大的针对性,不能有效化解市场的焦虑情绪。

股市下跌既有贸易摩擦、宏观经济因素因素,更多的是制度因素,像减持、IPO、信息披露违规、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白马股业绩暴雷等等,管理层组合拳是利好,但没有能够消除上述利空因素,甚至市场会认为小利好的出现,大的利好也就无法兑现,所以市场走出特立独行的下跌调整。

金融市场并不缺钱,但股市很缺钱,就在于投资者把股市当成一个圈钱市,圈钱市不是单纯指IPO,而是一个综合评估的结果,资本市场IPO是必须的,没有IPO就不叫资本市场,而是上市公司和大股东不把回报投资者当一回事,缺少一种高高在上的股权文化,只想着自己捞好处,没有把投资者当成衣食父母给与合理的回报,而是不断的变着法儿给韭菜,把投资者当成冤大头。比如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据为己有,通过关联交易掏空上市公司,公司股价大跌,投资者索赔不易,另一个是利用各种方式减持套现,留一地鸡毛给二级市场,但是逮住机会就是再融资圈钱。

管理层采取措施提振股市不可少,但关键是加强制度建设,遏制资本对中小投资者利益的非法掠夺,才能有效提振市场信心,也才是治本之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股市行情网 » 杜坤维加杠杆等组合拳利好频出牛市尚欠关键举措

相关文章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