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持续走出独立行情背后政策面资金面暖风频吹以外资为代表的投资者信心明显修复

每经记者:王海慜 每经编辑:赵云

最近几天,美股等部分外围市场出现连续调整,而与之对应的,A股正持续走出独立行情。

11月4日,A股、港股市场形成了共振上涨,北向资金自9月中旬以来首次净流入近百亿。盘后有券商发布观点称,今天市场的再度大涨反映了当前风险偏好的大幅改善,以外资为代表的投资者信心明显修复。

事实上,除了风险偏好的改善之外,这轮反弹行情的背后还有着政策面、资金面的密集催化。据机构统计,10 月以来资本市场出现了较为密集的便利化交易改革措施;资金面上,各路机构掀起了一轮自购潮。

市场风险偏好出现改善

11月4日A股、港股市场联袂大幅上涨,其中上证指数自11月以来已经收出了4连阳。据统计,本周A股市场迎来了2020年7月以来最大的单周上涨。相比之下,11月以来美股出现了连续调整,纳斯达克指数已经连续下跌4个交易日。

对于最近市场的复苏,券商分析师群体深有感触。某券商策略首席评论称,“之前的预期演绎的太悲观了,稍微看到一些曙光,市场就会给出剧烈反映。”某券商消费行业首席则表示,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其所覆盖的行业受到了市场的冷落,导致派点大幅下滑,而现在又开始出现周末时间客户密集邀请路演了。

事实上,最近一段时间内,已经有不少券商对近期市场的触底反弹做出了较为精准的判断。记者注意到,在4日盘后多家券商的策略团队又相继发布了市场点评。

国海证券策略团队发布市场点评指出,当前A股基本面、流动性以及风险偏好迎来共振改善。从经济基本面来看,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将极大改善市场此前对于经济的悲观预期,对于消费的拉动最为直接,也能对地产销售起到带动作用。从流动性来看,美联储12月加息退坡到50bp的概率较大,美元指数、美债利率构筑顶部,人民币贬值趋势得到根本性缓解,资金外流的压力将会减轻。从风险偏好来看,相较于三季度市场的调整,10月份以来市场主线更为清晰,赚钱效应逐步显现,本质上是一个风险偏好提升的过程,11月将迎来背靠背举行的G20与APEC会议,届时有望看到大国关系改善的契机,有助于继续提升市场的风险偏好。

中信建投策略团队同样指出,今天市场的再度大涨反映了当前风险偏好的大幅改善。以外资为代表的投资者信心明显修复。展望后市,我们强调继续维持战略乐观。

民生证券策略团队盘后则发布了题为《经济预期的底部,反弹行情的开端》的报告。报告指出,“过去一个月,在一个略显偏颇的认知陷阱下,中国经济基本面预期的底部已经探明。毕竟在同样悲观的市场中,A股仍然取得了历史可比时期最好的盈利增长,在刚刚经历的2022年三季度,全部A股(非金融石油石化,TTM)的利润同比增速为6.53%,而在2012年市场于11月见底时,三季度的归母净利润增速仅为-10.39%,2016年一季度则为-0.52%,2018年四季度为-13.94%。”“尽管基本面仍有波折,但是相较于仍然可能存在的有限损失,投资者更应该关注当史诗级别机会展开时我们是否拥有足够的头寸。”

政策面、资金面暖风频吹

除了风险偏好的改善之外,这轮反弹行情背后政策的密集催化也值得关注。据机构统计,10 月以来资本市场出现了密集的便利化交易改革措施:

10月14日,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向投资者实物分配股票开启首单试点。

10月16日,据媒体报道,证监会正在研究制定外资适用特定短线交易制度的两项政策,即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外公募基金参照境内公募基金按产品计算持有证券数量,豁免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适用特定短线交易制度。

10月20日,中证金下调转融资费率并启动市场化转融资业务试点,将整体下调转融资费率40bps,同时以“灵活期限、竞价费率”为原则支持证券公司多样化融资需求。

10月21日,沪深交易所均扩大了两融标的股票范围。

在资金面上,近期各路投资机构掀起了一轮自购潮。公开信息显示,截至10月20日,股票型 混合型基金自购总金额达17.7亿元,创单月历史新高。10月中旬以来,包括国泰君安资管、中泰资管、华泰证券资管、兴证资管、招商证券资管在内的多家券商资管宣布自购。

此外,还有一些中长期利好也在近期出台。11月4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银保监会、证监会联合发布《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对个人养老金参加流程、资金账户管理、机构与产品管理、信息披露、监督管理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办法》规定,个人养老金账户年缴纳上限为1.2万元,可购买储蓄存款、理财产品和公募基金。招商证券此前曾发布研报称, 个人养老金建设将为养老金融产品带来战略性发展机遇,并为股市带来中长期增量资金。

北向资金今日净流入近百亿

最近,A股和港股之间的联动颇为引人关注。进入11月后,与外资关联更为密切的港股市场迎来了一轮大幅反弹。据统计,本周恒生指数上涨8.73%,创下2012年以来最大单周涨幅,恒生科技指数本周更是大幅上涨了15.63%。

而就在刚过去的10月,港股市场曾经历了2009年以来最大的单月跌幅。恒生指数、国企指数、恒生科技指数的月度跌幅分别为14.7%、16.5%、17.3%。

中信证券海外策略团队日前曾指出,10月海外投资者风险偏好承压带来的恐慌性抛售是导致港股市场表现较弱的主因。展望11月,美国中期选举时点临近,G20 会议临近,中美关系有望得到边际缓和。另外,未来美联储货币紧缩预期差的出现、国内基本面持续修复预期、稳增长政策落地效果显现等也将增强投资者信心。

那么,随着最近这几天港股反弹预期的落地,机构又是如何看待港股后市的?

对于最近港股市场的回暖,某大型券商海外策略分析师向记者表示,“先是一波情绪面修复吧。现在港股基本面处在真空期,港股没三季报,等于说绝大多数港股公司从现在开始到明年二、三月,都是没有业绩数据的。”

某券商策略首席则向记者表示,“我觉得(港股)应该至少是大级别底部的位置,因为之前反应的预期都非常悲观了。但是港股真的要走牛,我觉得还是经济要起来,因为港股短期波动受各种因素影响,但贝塔还是来自于经济基本面。”

值得注意的是,11月4日港股大涨同时,北向资金今日净流入A股规模近百亿,这是9月中旬以来的首次。过去受外资偏爱的A股大消费板块也一改11月之前的颓势迎来强势反攻,白酒板块就是其中的代表。

近期,A股“股王”贵州茅台的股价波动受到了较多的关注。当日盘中,白酒板块再度扮演了领涨者的角色,贵州茅台股价也重新站上了1500元大关。

此前的10月,随着北向资金减持,贵州茅台股价一度出现了较大幅度下跌。据Choice数据统计,今年9月30日北向资金对贵州茅台流通股的持股比例为7.31%,进入10月以来北向资金连续减持了贵州茅台,11月3日北向资金持股比例下行至6.37%,创下年内新低。

最近中金公司复盘了北向资金四次大幅减持贵州茅台,指出这些减持多为情绪扰动:

第一次减持系受中美贸易摩擦和中秋不及预期影响,2018年10月北向资金持股茅台比例下降0.8%,茅台股价回调28%。

第二次减持系2018年四季度茅台业绩超预期,股价快速上涨,北向资金获利了结。

第三次减持系2020年3月受新冠疫情影响,市场担忧公司业绩,北向资金持股茅台比例下降0.6%,茅台股价回调14%。

第四次减持系2022年3月受俄乌冲突、美国加息等影响,叠加上海疫情,北向资金持股茅台比例下降0.8%,茅台股价回调约22%。

中金公司认为,本次贵州茅台股价回调原因与2018年类似,主要系双节反馈平淡,批价波动等因素扰动。而茅台淡季批价波动仍在正常范围内,且三季报延续平稳增长,公司基本面仍然健康。

每日经济新闻

A股持续走出独立行情背后政策面资金面暖风频吹以外资为代表的投资者信心明显修复

牛市来临有哪些征兆?

现在是熊市,已经到底,但小牛市何时来,不知道,估计不久就会有动静。

大牛市则遥遥无期。因为大牛市往往的股市以外的因素在起作用:

1,市场经济整体向好。

按经济危机的思想,经济是周期波动的,眼下就是谷底。一波波动中,经济已经走出谷底,开始向上以后,一般市民可能还无感,但牛市就开始启动了。眼下全球经济虽然在谷底了,但还没有开始向上,我们听到的周围一个个公司不是财务压力缓解,而是更困难了,所以,股市不会开始 大牛 。而股市自身市场规律的牛熊转换只能是小牛,不是大牛。当市场经济开始向好时,多数情况下大宗商品开始涨价,而现在是低迷。

2, 社会 经济中有新的正能量因素出现。

比如房地产泡沫、互联网泡沫、新能源泡沫等等,因为有足够的可能性来吸引资金入场,一部分企业活跃起来,逐渐扩散了赚钱效应。当下还没有这样的正能量出现。新能源、人工智能可能是候选者,但现在还出不来。 历史 上有过这种正能量,比如铁路大发展时期,电气发展时期,计算机兴起时期,都带动了投资的热潮,当然二级市场也是热的。铁路、计算机都是生产力进步的力量,现在世界经济好像没有出现这种级别的力量。仅大A股来看,可能一带一路、金融国际化、5G可能有正能量的力量。如果牛市来临,我想我们的高铁走出去顺利,各国际金融指数纷纷加入和调高A股比例,各金融机构加强与上海的合作,华为等在国际上攻城略地……

3,股份公司制度变化,部分公司有明显竞争优势。

如果制度变化,对于某些公司来说,就象天上掉馅饼,需要用更多的口袋接黄金雨。同时,公司里个人也更积极,而且公司以外的人也跃跃欲试。那么这就出现了制度红利。

历史 上2006-2007年的大牛市,其实就是制度改革的牛市。我们下一个制度的改革应该是注册制。注册制不会马上出台,出台后也不会马上牛市,所以大牛市暂时还远。

大家都盼着牛市赶紧到来,因为牛市里赚钱更容易一些,大部分股票都是上涨的,资金源源不断流入市场,推动股价水涨船高。那么,牛市来临有哪些征兆呢?A股的牛市什么时候来临呢?
先说牛市来临有哪些征兆
1、牛市来临前 ,必须有一个熊市周期的完结

这不是废话吗,都知道熊市完了是牛市。没错,这个熊市什么时候完结呢?不是一年也不是两年,这个周期大约是5-8年左右。不经历熊市的周期,是无法完成下跌震荡和筑底的过程,没有这个过程,尤其是底部夯实的过程,就不可能有牛市。

因此,不要把熊市下跌过程中的反弹当做牛市!

2、牛市来临前,市场对利好消息视而不见

这一点所说的牛市来临前是指黎明前的黑暗时期,明明趋势已经开始发生 扭转,股指出现震荡,市场人气再度陷入莫名的恐慌和不安中,利好消息频出,但是市场并没有出现明显的上涨反弹,甚至还出现小幅下跌。

当然,这种情况必须是出现在熊市的末期,也就是已经在熊市周期的尾部,如果出现在熊市周期中部的时候,是无效的。这一点大家要分清楚。
3、牛市来临前,一定有板块强于大盘走势

牛市的启动,一定要有板块的带领,这个板块就是带领大盘上攻的先遣队。每次牛市开启的时候,这个板块的K线形态就会先于大盘走好,不仅趋势已经走好,而且中短线出现了强烈的突破信号。

这个板块不一定是一个,可能是多个板块,但是一般情况下,会有1-2个板块走势最强。

4、牛市来临前,一定要有成交量的配合

牛市的启动,一定要靠资金的推动,资金源源不断入场,反映到交易中就是成交量的不断放大。股价上涨要靠资金踊跃购买,成交量和成交金额就会提升。每一次牛市启动,都离不开成交量的同步放大,否则就肯定不是牛市。

牛市开启后,成交量会一直放大,而且一定要超过上一个牛市的成交量,这样才能得到进一步的确认。2000年以后的2次大牛市走势行情,都是成交量的放大超过上一次牛市的量能。
A股市场什么时候迎来牛市
我认为A股市场在2020年末或2021年将迎来大牛市的行情走势。

从周期看,股指已经下跌4年半了,跌幅较深,从周期看,也快到熊市周期的末期了。

从趋势看,沪指已经摆脱了下降通道,成交量也在趋势扭转中放出,目前在2880-2890一带支撑强烈,尤其从月K线来看,这个位置支撑是有效的。
A股牛市什么时候来,还得耐心一点, 成交量是不会骗人的,那么大家就等着成交量的再度放大吧!起码要超过今年年初反弹的成交量!

牛市
在股市上,买主比卖主更多。看涨市场被称为牛市。形成牛市的因素很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经济因素:股份公司的利润增加、经济正处于繁荣时期、利率下降、新兴产业发展、通胀温和等可能都推高了股市价格。 ②政治因素:政府政策、或、或政治事件的突然变化都可能导致股价上涨。 ③股票市场本身的因素:例如零钱买入问题、投机者卖空、大家庭大量购买股票会触发牛市。
熊市
熊市与牛市相反。在股票市场上,卖方比买方更多。看跌市场被称为熊市。引发熊市的因素与引发牛市的因素相似,但它们的方向相反。
牛皮
趋势波动小,进入盘整,交易低。成长股
它指的是此类公司发行的股票。他们的销售额和利润持续增长,其速度快于整个国家和整个行业的增长速度。这些公司通常具有雄心勃勃的战略,专注于科学研究,并保留大量利润作为再投资以促进其扩张。
优秀股票
指在过去几年中具有较好的业绩和收益,但在未来几年中仍然乐观但不会有高增长潜力的股票。该行业前景广阔,投资回报率可保持较高水平。
投机股票
指从事开发或冒险的公司的股票。这些股票有时会在几天内上涨很多倍,这可能会吸引一些投机者。这样的股票风险很大。
多头、多头市场
多头头寸意味着投资者对股票市场持乐观态度,期望股票价格将看涨,因此请以低价购买股票,然后在股票价格上涨到一定价格时卖出股票以获取差价。一般而言,人们经常称呼股票价格长期处于上涨状态的股票市场。长期市场价格变化的主要特征是一系列的起伏。
空头、空头市场
空头是投资者和股票交易商认为,尽管当前股价相对较高,但他们对股市前景看空,并期望股价下跌。因此,他们将及时出售借入的股票,并在股票价格跌至特定价格时购买。得到区别。出售这种方式来购买、并从中赚取差额称为做空。人们通常将具有长期下降趋势的股票市场称为空头市场。空头市场的特点是一系列的起伏。

如今这个市场就是泥人也有三分火气,我仅谈谈我自己的看法,欢迎理性探讨。大A的走牛多是政策打底,资金挑粱,炒题材不炒业绩,所以往往涨也一阵“疯”,跌也一阵“疯”,再狂暴再打了鸡血也会在不到2年的时间里内迅速败落,因为用力过猛后继乏力。所以即使A股的估值即便真的触底,也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来给这些中长线的大资金建仓,越便宜越是如此,在建完仓以前市场想出现大级别反弹不是件容易的事,这些猴精不会建了一半就让别人截胡的。接下来就是等政策,不是产业政策,而是有利于资金面的货币或财政政策,06年的货币大宽松,08年的四万亿,还有上一轮的杠杆牛,从这一点上来讲A股市场和实体的关联度还是挺好的,这种关联不是什么所谓的“晴雨表”的信号作用,而是投融市场的长期冷冻会造成实体经济的融资难问题,证券市场融资不灵,只能走银行渠道,可贷资金就那么多,你抢我抢就推高了融资成本,这时候央行不放水都不行,所以一轮大牛市往往都是等出来的,无论ZF喜不喜欢股市,但不得不正视它的作用,等它没牌可打的时候,政策就来了,严格来说,现在连政策底都没到,当前的利好本质上还是救市,只不过之前是救金融系统,这次是救实体经济,质押比率太高,大股东要真爆了仓还有心思经营下去么,换个老板也不过是贪图上市企业这个美貌“小姑娘”身上的几两肉,没人真想和她白头到老,所以企业也就到头了。

牛市来了有哪些征兆?

1. 股市通常要在底部区域整理3-4年左右时间,也就是磨底阶段,才会有牛市行情,像2006-2007年大牛市启动前在底部磨了4年,2015年牛市启动前在底部磨了3年,但是有个特例,2009年牛市启动前在底部只待了半年时间,是因为政府启动4万亿投资,催生了这轮牛市。

2. 流动性和市场预期。股市流动性就是市场的资金是否充裕,如果资金充裕,机构就有足够的资金炒作股票,机构的资金大都是借贷来的,所以流动性充裕是牛市的必要条件。还有市场预期,简单地说就是股市有没有赚钱效应,值不值的投资。只有市场预期向好,各路资本才会蜂拥入市,推动牛市行情。下面举例说明。股市从2001年到2005年是典型的熊市,当时市场的资金很充裕,但是股市没有赚钱效应,导致市场的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没有资金的光顾,股市就持续阴跌了。而2009年的牛市就是因为4万亿的推出,导致市场的流动性泛滥,而且实体经济不赚钱,于是市场资金找不到别的出路就投入股市,在资金的推动下形成了上涨的预期,牛市就形成了。

总结一下,股市从上一轮牛市下跌到底部区域需要2-3年时间,底部整理需要3-4年时间,也就是说通常需要5-7年的时间才有一轮牛市这是从时间跨度来判断,但是不是决定性因素。市场的流动性和预期是决定股市是牛还是熊的基本条件。

等一轮牛市需要5-7年的等待,难道在这等待期间没有赚钱机会吗? 熊市反弹也有很多的机会的,像去年股市反弹就爆发了许多大牛股,你抓住了没有,才是关键。
牛市来临有哪些征兆?
其实从大方向来说,牛市来临之前必定会经历熊市,并且必定会经历一个市场底和政策底的确认。只有当这两个底部出现的时候,才意味着后期的发展会逐步进入熊转牛,甚至进入牛市的特征。

而如今,2449点的政策底成立了,2440点的市场底也大概率确认了。所以确实也可以判断为进入了牛市,或者保守点说是进入了熊转牛的阶段。
那么,从另一个侧面来看的话,就是对比2007年和2014年的两轮大级别牛市,作为一个参考。
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在2007年的牛市里,板块的上涨顺序就是一个金融启动,消费抱团散去,然后周期开启,板块轮动的局面。

最终在金融疯狂大涨,板块和个股疯狂跟随之后,结束了6124点的牛市行情。
而2015年的大牛市其实也类似于此。

券商、泛金融— 科技 成长—金融地产—制造装备军工—低价题材—银行消费,股市到顶。
同样的,我们也能够看到,券商启动,周期补涨,带动了市场的赚钱效应,激起了一轮大级别的牛市行情。
所以,总结一轮大级别的牛市行情,我们可以做出以下5波结论:

第一波:大金融、券商板块;

第二波:二线蓝筹;

第三波:全面补涨;

第四波:市场大幅震荡;

第五波:全面开花,牛市落幕;

如今呢?其实也是如此,大部分的券商股已经率先走出了反转的局面,而消费类的个股也出现了抱团松动,即将补跌的局面。

周期股开始启动,市场出现了一定的赚钱效应!!
我们来看下,当初6124点的大牛市出现之前,有一些什么样有意思的现象?
1、2002年12月换帅;

2、2004年6月中小板开始;

3、2005年6月998点市场底确认;

4、2006年6月中国证券市场全流通;

那么如今的A股呢?

1、换帅。符合;

2、科创板上市,符合;

3、2440点市场底确认,符合;

4、航母级龙头券商的打造,符合;

真的是出奇的相似。
那么,5178点的牛市行情启动前呢?

1、股指期货重启;

2、阿里巴巴美国上市;

3、降息;

4、沪港通启动;
那么,对于当下的行情呢?我们来看下:

1、股指期货的重新启动;

2、阿里巴巴的香港重新上市;

3、降息开启;

4、对于外资的权限放开,引导外资金进入A股市场投资;

可以看到,从5178点牛市启动前的征兆来看,如今也是一一出现。

所以,你问牛市来临有哪些征兆?我觉得参考2007年,2015年的一些有效数据和市场情况变化,就可以得出一个比较可靠的答案了。
大家都不看好的时候是牛市来了的最强的一个征兆!

主要是从三方面来看:
一、政策面。

1.政策暖风频吹。加大对投资者保护,加强对证券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开展股指期权交易,搞活市场。

2.大力引入A股长期资金。比如msci,北向资金不断净流入。沪港通开通,沪伦通有望实行。

3.IPO发行节奏放缓。呵护市场的行为出现,管理层极力倡导上市公司增持自家股票。

二、基本面。

1.A股市场的整体估值到了低位。目前上证指数市盈率在13.5倍左右,跟2003年,2013年的熊市底部接近,属于底部区域。

2.经济出现企稳回升迹象。贸易战缓和,进出口贸易得到改善,上市公司业绩普遍增长。

3.股市出现比较多跌破净资产的股票,1元股的数量也比较多。银行、地产、钢铁、煤炭、基建等板块股票股价跌破净资产的不少。

3.上市公司回购和增持自家股票的越来越多,股票投资价值出现。
三、技术面。

1.经历了长期的横盘整理。A股已经历经四年多的熊市调整,人心思涨。

2.长期技术指标不再呈弱势调整趋势。A股5季线拐头向上,金叉十季线指日可待。

综上所述,政策面、基本面、技术面三方面的变化是牛市来临的有力征兆,供参考!

要说牛市来临有哪些征兆,这就要从几个方面来谈及。可能我所说的征兆,并不是大家所认识的征兆,而是一种心态、形态。为什么?因为牛市开始前的底部不是一天两天走出来的,牛市也不是一天两天就停止的。

首先,股市的估值处于近些年的低位水平。

不管是2005年还是2012年、2013年,形成未来牛市行情的阶段,都是处于相对区间估值水平的低位水平。我认为牛市来临之前的征兆,这一情况要划重点。

很多投资者认为股市下跌之后还会下跌,但从估值的角度思考,当估值跌到一定程度、合理区间的时候,下跌的空间就已经十分有限。不仅仅是A股市场,就连我国港股市场、美国美股市场、日本股市等,收有着这一特点。

其次,技术面的重叠。

看待估值毕竟需要对比,也需要一些专业性的知识。而股市中对估值的认识也并不多,反观对技术的认识则更多。其实牛市来临时的征兆,技术面也有着一定的苗头,比如一些技术指标不同周期内的趋势向上。

技术不仅仅只是大家打开股票软件之后看到的均线、K线、MACD指标等,还有着不同的级别。最为常见的就是日线级别,而还有周线级别、月线级别、60分钟级别、30分钟级别等等。当周线级别叠加日线级别、月线级别出现向上时,虽然不是最低点,但也是牛市到来的征兆。

最后,疲软的成交,耐心最重要。

往往在熊市末端、震荡市开始的时候,成交量呈现的就是疲软之态,随着时间的推移,没有什么行情的发展,成交量也就越是疲软。而疲软的成交,往往说明股市的价格越是贴近价值,而价格随着价值的波动而波动,只有价格越是贴近价值,才能止跌。在这个阶段保持住耐心,一旦度过疲软的成交量之后,也就会迎来牛市。

牛市来临之前必然有一个政策的和市场的酝酿期,这个时间有可能要3~5年。

现在就处于牛市的酝酿期。

以当前为例,现在的股市政策是为了引入长期资金入市。近一年来有几千亿北上市资金进入A股市场。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的深入,会有越来越多的外资进入我国的A股市场。资金的不断进入自然会引发市场底的组成。股市政策的效力会慢慢的发生作用。

养老金入市的步伐会越来越大,企业年金以后也会大力入市。股市政策引发的资金不断进场是股牛市来临的前期。

上市行情涨到5000点,就是因为政策上允许融资。大量的融资盘介入推高了股市。

下一轮牛市的产生应当是国际资金的不断进入,推高了我国市场行情。还有一点更为重要,那就是经济环境不断好转。牛市行情说到底是由于上市公司的业绩约定的。

经过多年的上市公司业绩结构转型,中国上市公司的业绩必然会由谷底攀升,带动市场行情走高。牛市来临前的一大征兆是上市公司业绩普遍好转。

这种业绩为基础的牛市才是最长久的,才是A股的股民最希望的。

据估计未来几年内牛市必然产生。因为经济有自己的周期,在去库存,转结构的多年转型中, 社会 经济定然进一步发展,人们的生活必然进一步富裕,股票市场也会繁荣发展。

A股持续走出独立行情背后政策面资金面暖风频吹以外资为代表的投资者信心明显修复

「国盛策略」复盘“5·19”:念念难忘科技牛

前言 : 20世纪末,在波荡起伏的内外部环境下,A股迎来了一波凌厉的跨世纪行情。站在当前时点回看,恐怕多数人目光都会聚焦于亚洲金融危机、国企脱困、98洪水、科索沃战争等一系列重要事件;而正是在这种“内外交困”的复杂环境下,A股迎来过去20年来的第一轮“ 科技 牛”。狭义上看,这轮 科技 行情的起点为1999年5月19日,因此也被后市成为“519行情”。

1 宏观环境:“内忧外患”的格局尚未扭转

1.1 亚洲金融危机冲击虽过,但经济仍未摆脱长期衰退通道

上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虽捱过亚洲金融危机,但1999年国内基本面仍处于惯性衰退通道。 从GDP增速来看,1993年我国经济增速就开始逐年放缓,至1999年名义和实际GDP已经持续下行了7年。在经历90年代初的过热增长后,通胀自高位回落,CPI与PPI进入通缩区间(CPI、PPI全年为负),总需求持续遭受抑制,且短期内见不到拐点迹象。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为应对危机冲击,国内宏观调控政策从适度从紧调整为扩大内需、刺激经济,扩大赤字规模用于加大政府支出和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在短期内起到了托举投资的效果,但到了1999年经济下行压力又再度显现。

产能过剩与国企债务问题叠加,导致结构性矛盾突出,工人下岗与房产、养老等问题暴露,需求不足进一步加剧。 因经济长期处于通缩衰退周期,90年代后期国企效益低迷,产能过剩与债务问题集中暴露;国企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工人下岗与房产、养老等问题亟待解决,加之1997年亚洲金融周期以及1998洪水灾害, 社会 结构性矛盾与总需求不足的问题进一步加剧。

分 项来看,投资下行是拖累当年经济的重要原因,消费有所改善但力度有限,其中电子消费品表现最为亮眼。 1999年开年的投资数据非常可观,一季度同比增速达到20%以上,但主要的原因在于前期金融危机的低基数以及前期扩张财政的托举,随着基数走高以及财政的消退,下半年投资增速大幅回落。消费方面则是先降后升,全年社零增速录得6.8%,99年出台了包括公务员加薪、提高三大保障以及开放住房二级市场等鼓励消费政策起到了应有的效果。其中,消费结构变动尤为明显,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传统消费品在当年较为低迷,纺织品增速下降17.5%、玻璃制品下降9.4%等,而新兴的电子消费品以及与人民生活品质提升相关的消费品则表现亮眼,如电子及音像制品、通讯器材、金银首饰增速均超过24%。

货币持续宽松但贷款意愿持续下行,1999年呈明显“宽货币、紧信用”特征。 由于此前我国经济持续下行,央行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多次降息释放流动性,其中1999年6月央行分别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1.00和0.75个百分点,宽松力度可谓极大。但企业贷款意愿却持续低迷,M0与M2在1999年呈现明显背离,流动性环境是典型的“宽货币、紧信用”特征。

1.2 外部经济回暖, 科技 浪潮兴起,但政治环境复杂多变

海外经济回暖带动外贸修复,但美联储进入加息通道导致外围流动性趋紧。 经历了东南亚危机后,1998年至2000年全球多数核心经济体触底回升,其中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回升幅度最大,全年全球GDP实际增速为3.6%,较1998年提升超1个百分点。受益于外需回暖,1999年我国进出口增速由负转正,全年实现正增长6.1%,从出口分项数据看,外需改善在东南亚地区尤为明显。同时,伴随经济的持续回暖,美联储在1999年进入加息周期,年内加息三次累计幅度达75BP,推动海外利率中枢持续上行。

纳斯达克风潮正盛,在全球掀起一轮“ 科技 ”浪潮 。 1999年是纳斯达克泡沫的巅峰之年,1995年开始以互联网经济为代表的“ 科技 股”开始进入人们视线,Mosaic浏览器及World Wide Web出现后,设立官方网站成为各行业上市公司的必需品,且以互联网为媒介的商业模式浮现,引发了公众无限遐想,同时也吸引了各类资本的追捧。此后的5年间,市场新经济、 科技 股的炒作逐渐泡沫化,至1999年纳斯达克指数累计翻了5倍,1999年底纳斯达克综指的估值(PE)达到惊人的152倍,一个又一个 科技 “神话”的出现在全球掀起了一轮互联网炒作浪潮。

但对于中国而言,1999年的外围却并不平静,科索沃战争爆发使得国际局势复杂化,南斯拉夫大使馆事件更是将中美关系降至冰点。 1999年科索沃战争爆发,直接将刚刚问世的欧元打至 历史 低点,叠加美联储加息周期启动,直接催生了又一轮强美元周期。更为要紧的,当年5月7日中国大使馆被轰炸后,引发了国内剧烈的示威活动,中美关系降至90年代以来的冰点。

2 政策环境:全面趋宽的货币,持续拔高的资本市场

2.1 宏观调控方面,1998年扩张性财政与货币得以延续

面对内外部压力,1998年起扩张性的财政与货币政策得以延续。 在1998年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内需启动经济后,1999年我国的宏观调控进一步发力,政策重心从1998年的投资向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端全面铺开,包括:1、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结构、公务员加薪、提高三大保障,同时扩大消费信贷以刺激消费,2、放宽消费信贷业务和恢复征收利息税等,3、大幅提升出口退税率,年内两次调升至15%以上,同时稳定外汇有效保证本外币平衡。

2.2 “六点意见”出台,资本市场地位全面拔高

外部利空袭来,但经济基本面韧性十足、流动性环境更加宽松、企业盈利的强劲反弹成为股市加速上涨的主要 驱动。

1999年年中,高层的目光转向了资本市场,资本市场定位得到全方位拔高。 1999年,我国居民储蓄高达6万亿之多,但在央行多次降息甚至采取多种刺激政策背景下,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效果依旧不佳。背后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实体信用扩张意愿低迷,另一方面也跟我国金融体系发展滞后,无法较好实现资源调配的功能有关。在这种背景下,一份关于进一步规范和推进证券市场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酝酿出台并呈送国务院,当年5月16日,“关于进一步规范和推进证券市场发展的六点意见”得到批复(即《搞活市场的六项政策》),其中提出要改革股票发行体制、保险资金入市、逐步解决机构的合法融资渠道、允许证券公司发行债券、扩大证券投资基金的规模、允许部分B股及H股公司回购股票。

“六点意见”出台后,《人民日报》紧随其后为股市背书,进一步点燃了资金入市热情。 1999年5月19日开盘后,市场在 科技 股、网络股的带领下一路上涨,上证综指单月累计涨幅达到52%,创下A股 历史 记录。6月15日,《人民日报》头版再次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坚定信心,规范发展》,给当年5月19日以来的行情定性为“宏观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和市场运行的内在要求,是正常的恢复性上升”。人民日报背书,成为本轮行情的加速器,并进一步点燃了资金入市的热情。

三. “519行情”回顾:小票炒作与题材横行

3.1 、总览:广义上的“519行情”延续至2001年

1997-1999年,在内外部冲击下A股经历了长达两年的熊市,以“搞活资本市场六点意见”为转折点,A股在1999年5月19日开盘后应声大涨,狭义上的“519”行情极为凌厉且短暂,通常指代5月19日至6月29日,沪指在一个半月内累计涨幅高达64%,并以一波同样剧烈的回调而告终;而广义上的“519”行情则延续至2001年6月,累计最大涨幅超过110%。按照行情的演绎,1999-2001年的市场走势可大致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99-5-19至1999-6-29)、第二阶段(1999-6-30至1999-12-27)、第三阶段(1999-12-28至2000-8-21)和第四阶段(2000-8-22至2001-6-6)。

3.2 、第一阶段:风云突变,指数暴动(1999-5-19至1999-6-29)

“搞活资本市场六点意见”引燃市场热情,指数迎来暴动行情。 回顾1999年“六点意见”的发布,其政策本身并不构成直接利好,指数之所以迎来极为凌厉的暴动行情,主要源于几点原因:1、此前A股已经经历了长达两年的熊市,整体估值水平回落至合理区间;2、结合当时所处的环境,这六点意见是国内最高层首次对股市的肯定;3、周边股市走出亚洲金融危机阴影,尤其是香港恒指早在1998年8月就已探明底部,至1999年5月累计涨幅有一倍有余;4、除了“六点意见”外,货币量价双宽、国企改革的推进以及保险资金入市等都是助推“519”行情的重要原因。

1999年5月19日至6月29日,沪指在不到1个半月时间内大涨64%。 期间6月15日,《人民日报》头版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坚定信心,规范发展》,给当年5月19日以来的行情定性为“宏观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和市场运行的内在要求,是正常的恢复性上升”,对行情的演绎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效果。这一阶段A股表现傲视全球,深证成指、上证180、万得全A和上证指数分别上涨了91.33%、74.46%、67.38%和64.10%,海外其他经济体中表现最好的韩国综合指数也仅上涨了23.06%,堪堪达到沪指的三分之一。当时A股市场规模体量相对小,共有869只上市公司,而其中第一阶段上涨的个股达864只,仅有5只个股下跌。从该阶段涨幅前30个股来看,普遍均是小市值高估值的“ 科技 概念”企业,且大多数公司对应的静态业绩相对可观。

3.3 、第二阶段:行情进入休整期(1999-6-30至1999-12-27)

暴涨后的股市进入休整期,资本市场支持政策继续出台。 1999年下半年,经历过短期暴动后的A股进入回调休整期,而外围市场仍持续向好,尤其是纳斯达克行情如火如荼,全球范围内 科技 浪潮并未终结。同时,资本市场支持政策仍在密集发布, 7月1日,《证券法》正式实施,标志着证券市场集中统一的监管体制建立,也标志着证券市场法制化建设步入新阶段;此后资本市场支持政策如允许债转股、允许基金与证券公司进入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等,同年10月中国保监会允许保险资金通过基金间接入股市。在此期间,也不乏一些表现亮眼的“ 科技 标的”,根据涨幅在20%以上的个股分布,仍旧是小市值和高估值企业居多,但整体业绩质量较第一阶段明显变差。

3.4 、第三阶段:第二波主升浪(1999-12-28至2000-8-21)

经历过接近半年的盘整后,A股在新世纪初年重拾升势。 在此期间作为当时少有具备“ 科技 属性”的电信服务指数显著跑赢其他行业,在2000年获取巨幅超额收益;且风格方面,股市大小盘出现明显的分化走势,小盘股在接近1年时间里持续跑赢。 尽管A股在新世纪再度趋向活跃,但外围市场已经悄然变天,纳斯达克指数在飞速狂奔5年后,于2000年3月铸就5000点大顶,直到15年后纳指才再度升破5000。从涨幅居前(超过150%)的个股分布来看,小市值和高估值企业占绝大多数,且业绩依旧落后于第一阶段领涨公司。

3.5 、第四阶段:行情在高位震荡中步入尾声(2000-8-22至2001-6-6)

纳斯达克泡沫刺破拖累全球股市,A股也在高位震荡中进入 “519行情”的尾声。 纳斯达克指数在2000年3月到达顶点后开启震荡下行,并于6月至9月期间迎来B浪反弹,随后便进入跳水模式,并引发全球股市大跌,A股的上行势头也被迫中断,指数转为高位震荡。A股的震荡行情一直延续至2001年年中,期间中小盘依旧相对占优,但前期领涨的电信服务、信息 科技 等板块转为领跌。2001年下半年,随着监管层逐步加严,“519行情”彻底告别 历史 舞台。

3.6 、关于“519行情”的总结与思考

回顾1999-2001年的跨世纪行情,市场热点集中于网络概念和 科技 题材,作为当时的“ 科技 股”,电信服务一枝独秀,风格上则明显倾向于中小市值,小盘股明显跑赢大盘和中盘。

——宏观变量: 1999年-2001年,国内宏观经济增长整体上乏善可陈,不论是内部还是外部,都面临较大的衰退压力,增长和通胀都未能摆脱下行通道;逆周期调控政策力度较大,基准利率大幅下行,至年中央行累计降息次数已达7次,流动性环境非常充裕。

——监管环境 : 以《关于进一步规范和推进证券市场发展的六点意见》为起点,资本市场定位大幅提升;1999年第一家证交所上市企业债——97国家电力公司债券在上交所上市;7月29日证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股票发行方式的通知》,同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指出,将允许有条件的券商进入银行间拆借市场和债券回购市场,允许证券公司通过股票质押向银行借款融资。

——增量资金: 彼时国内股票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一方面,机构投资者非常薄弱,公募基金、险资等的股票配置刚处于起步阶段,且开放式基金尚未引入,仅有少量的封闭式基金,1998-2000三年的份额规模分别为100亿、510亿、610亿;另一方面,大小非、国有股减持等问题的存在,使得流通股与非流通股所有者之间利益难以统一。市场参与者以散户、大户和部分产业资本为主,而在519行情火爆期间,宽松的监管环境下券商挪用客户保证金“坐庄”的情形也大量出现。

——其他环境因素 : 1999-2001年,外围股市正值 科技 互联网牛市,美国互联网公司如火如荼,纳斯达克泡沫化愈发明显,给国内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

总结来看,“519”行情期间的市场环境可概括为: 经济增长乏善可陈,货币条件向好流动性充裕;监管环境可谓极度宽松,叠加“六点意见”以及官媒的支持鼓励,市场热情高涨,期间不乏以“亿安 科技 ”为代表的炒作甚至联合坐庄事件出现;市场交易主体和增量资金均由散户、大户和部分产业资本构成,且受到了海外 科技 行情的带动及示范作用。 从复盘不难发现,1999-2001年自上而下的宏微观变量都为小市值、“ 科技 题材”公司的炒作提供了温床,小盘股和“ 科技 类”公司确实也构成这一时期A股市场的核心主线。另一方面,A股所谓的跨世纪行情,几乎展示了股市“蛮荒时代”所有的典型特征,表现为股价与基本面背离、坐庄乃至操纵股价屡见不鲜、监管和证券业内控宽松、机构投资者占比极低等。

风险提示

1、宏观经济超预期波动;2、海外超预期波动。

具体分析详见 2 0 20年10月5日发布 的 《 复盘“5·19”: 念念难忘 科技 牛 》 报 告

分析师:张启尧 分析师执业编号: S0680518100001 邮箱:zhangqiyao@gszq.com

分析师: 张峻晓 分析师执业编号: S0680518110001 邮箱: zhangjunxiao@gszq.com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股市行情网 » A股持续走出独立行情背后政策面资金面暖风频吹以外资为代表的投资者信心明显修复

相关文章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