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债泡沫,一万亿美国债

疫情爆发以来,美联储采取的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美国各类资产普涨。具体看各类资产是否存在估值“泡沫”,1)尽管具备较高的盈利水平,当前美国股票市场估值仍存在过高的风险;2)考虑总体上升的租金回报率和不断下行的杠杆率,美国房市当前仍处于相对健康的水平;3)供需的错配是导致当前美国长债收益率与通胀走势背离的主因,未来随着Taper预期渐进,10年期美债价格或面临显著下跌风险。数据层面,7月发达市场跑赢新兴市场;大宗商品价格总体上行,避险货币显著上涨。全球市场风格分化,发达市场大盘/成长跑赢,中国市场则中小盘/价值跑赢。资金流来看,全球资金维持流入中国及新兴市场,其中美股偏好成长板块。

▍本月聚焦:

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美联储采取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托底经济,大量放水带动美国各类资产价格普涨。随着美国就业数据逐渐转好,Taper预期渐进,需警惕未来或出现资产估值“泡沫”破灭的现象。尽管从总体涨幅上看,我们判断美国市场股市>;房市>;债市,但结合各类资产的估值水平,我们判断总体风险上,债市>;股市>;房市。

1)股市:当前SPX和IXIC指数股权风险溢价分别为2.1%和-0.4%,远低于历史均值,表明美股的确存在估值过高的风险。具体看,SPX和IXIC指数当前动态PE分别为21.4和30.8倍,接近历史92%/94%分位水平,且远高于STOXX600、MXCN指数的16.5和14.9倍。

2)房市:尽管截至2021年5月的一年内,美国房价涨幅高达17%,但当前美国房地产市场仍处于相对健康的水平。一方面,截至2021Q2美国房价收入比仍处于历史均值附近(7.8),未有显著上涨,杠杆率却稳步下降;另一方面,疫后美国住房的租金回报率呈上升趋势,更表明房屋实际价值有所上升。

3)债市:二季度以来美国长端国债收益率持续下行,与不断飙升的通胀走势形成背离。而这主要是由于今年美国国债发行的减少和TGA账户余额的快速削减带来的供需错配导致的。未来随着美国经济的稳步复苏及Taper渐进,10年期美债价格或面临显著下跌风险。

▍全球大类资产表现:发达市场跑赢、大宗商品总体上行、避险货币显著上涨。

7月尽管Delta变种病毒的扩散对全球市场造成一定冲击,月中发达市场有所回调,但美股二季报强劲的业绩恢复又带动股市持续上涨。而国内对如教育、互联网等产业境外上市的中国企业监管趋严压制投资者情绪,导致中国资产大幅下跌。

总体看,发达市场跑赢新兴市场,A股跑赢港股。大宗商品总体维持上涨趋势。油价震荡上行,7月收涨0.7%;工业金属价格小幅上涨,铜价7月涨3.6%。贵金属价格出现分化,COMEX黄金及COMEX白银分别变化2.6%和-2.7%。外汇方面,7月Delta病毒扩散导致全球避险情绪短期再次冲高,日元、瑞郎升值,而其他主要发达市场及新兴市场货币多有贬值。美元指数小幅下滑0.3%。

▍全球股市风格显著分化。

7月发达市场成长股持续跑赢价值股,美国、欧洲、日本市场成长股相对价值股分别变化2.4%、2.7%和0.3%;而国内受监管趋严影响,价值大幅跑赢成长9.0%。大小盘风格同样分化,中国资产受对监管政策过度解读影响众多成长蓝筹普跌,中小盘股相对大盘跑赢4.3%;美股则受益科技巨头等财报超预期,大盘持续跑赢中小盘2.9%。

从SPX个股表现来看,7月医药、科技等板块个股涨幅居前,德康医疗、铂金埃尔默、飞塔分别上涨20.7%/18.1%14.3%;而跌幅最高普遍集中于能源及社服板块,金沙集团、永利度假、西方石油分别下跌19.6%/19.6%/16.5%。在二季度较强的业绩提振下,科技巨头7月表现相对较好,谷歌(10.4%)、苹果(6.5%)、微软(5.2%)均显著上涨。

▍资金流:资金维持流入新兴市场及中国市场趋势,美股偏好成长板块。

7月尽管中概股监管趋严,但资金仍维持流入新兴及中国市场趋势。总的来看,7月资金累计流入发达市场和新兴市场分别为444.0和66.1亿美元;分别流入中国A股市场和香港市场58.8和9.3亿美元。行业层面:1)美股7月资金偏好成长板块,累计流入信息技术、医疗保健、可选消费板块50.8/50.3/24.2亿美元;2)7月内地投资者避险情绪大幅攀升,南向资金流出港股市场538.2亿港元。

▍风险因素:

1)新冠疫情全球蔓延超预期,全球经济二次探底;2)中美摩擦进一步升级;3)国内流动性收紧,外资持续流出中国市场;4)汇率大范围波动。

本文源自金融界网

美国国债泡沫,一万亿美国债

上世纪末美国股市网络泡沫怎么回事啊

美国的确发生了网络泡沫;没错,泡沫导致了投资的浪费和扭曲。但泡沫规模没有通常想像的那么大,持续时间也没那么久——事实上,泡沫从1998年末开始,只持续了一年半时间。 按照“故事”的通常讲法,20世纪90年代的后半段,美国股市陷入了疯狂之中。在“非理性繁荣”之下,投资者将大量财富投入到价值被高估的高科技公司中,但这些投机性企业却赚不到一点利润,白白浪费了大量投资。因此,政府对泡沫的强硬管制是必要的。 故事的确是这么个说法,但现实却有所不同。没错,美国的确发生了网络泡沫;没错,泡沫导致了投资的浪费和扭曲。但泡沫规模没有通常想像的那么大,持续时间也没那么久——事实上,泡沫从1998年末开始,只持续了一年半时间。 那些赞同政府采取措施降低资产价格的人们相信,泡沫开始于1996年——这比实际时间早了三年。如果下这样的诊断,“治疗”将会比“疾病”本身的祸害更大。事实上,当经济前景看好时,政府和观察家们是难以区分非理性繁荣和理性乐观的,因此,不该让政府承担挤破泡沫、打压投资的任务。 当然,美国股市最终出现了显著而严重的泡沫,这一点毫无争议。但是,泡沫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规模到底有多大? 有一种观点认为,美国股市的网络泡沫应该从1995年3月网景公司开始IPO算起。但从1995年8月网景IPO结束到现在,始终投资于纳斯达克指数的年均真实收益率为9.3%;而按上市当日收盘价持有网景股票直至其被美国在线收购之日的投资者,年均真实收益率则为35%。这像是泡沫吗?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网络泡沫应从1996年12月5日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发表著名的“非理性繁荣”演讲前算起。当时,格林斯潘在华盛顿的一次宴会后的演讲中反问道:“我们怎么知道,非理性繁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当地抬高资产价格呢?”这番话令全世界的股票市场应声而跌。但当时的纳斯达克指数只相当于现在的42%,如果自格林斯潘讲话后,投资者一直投资于纳斯达克指数基金至今,则他每年会有8.2%的真实收益率。这像是非理性繁荣吗? 即便将1998年1月作为网络泡沫的起点,也嫌太早。微软、IBM等十大高科技公司照理说其股市价值是最可能被“非理性繁荣”推高的。但这十个公司中,有一半以上从1998年1月至今的年均真实收益率超过了10%。从现在的角度看,1998年1月美国高科技公司的股价不是太高,而是太低。 关于对泡沫的判断,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博士后康斯坦丁马金和我提出了三条衡量标准。 我们的第一条标准是:当纳斯达克股票的真实收益率在6.5%的水平时,不算价值高估;第二条标准是,若股票的收益率低于债券的3%的真实收益率,则将购买股票的时期定义为“泡沫”;第三条标准是,如果后续的真实收益率为负,则购买股票的当时可定义为“泡沫”。 如果按第二条和第三条标准,网络泡沫的持续时间极其短暂。从1998年10月到现在,纳斯达克年均真实回报率跌到了3%以下;在1998年11月之时则为负。据此,纳斯达克指数在2000年3月达到峰值之前,在不到一年半时间里处于高估状态。 如果按第一条标准算,则泡沫持续时间就要更长。自1997年4月以后,纳斯达克累积的平均真实收益率低于6.5%。不过即便如此,泡沫也只持续了不到三年时间。 网络泡沫持续时间竟如此之短,这是否令人惊讶呢?马金认为不是。在宏观经济意义上,显著的泡沫是少见的,也不能持久。即便是加尔布雷斯这个最不相信金融市场效率的经济学家,也在其对1929年股市大崩盘的研究中表示,估值过高和过度投机的阶段是短暂的。他指出,直到1928年下半年,美国股市的状况仍然是相当合理的。 事实上,美国股票市场在宏观意义上最为显著的困惑,并非市场因非理性繁荣而产生泡沫,而是股价为何总是如此之低,导致股票的真实回报如此慷慨——这即是著名的“股权溢价之谜”。看起来,美国股市更可能为过度谨慎而非“非理性繁荣”所苦。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相信,当格林斯潘说管制潜在的资产价值高估并非政府职责所在时,他是正确的。当然,如果潜在的泡沫导致金融危机风险上升,的确需要对之加以监控。但只要金融风险还足够低,政府一旦出于对非理性繁荣的恐惧而试图校正市场,就很可能好心办坏事。 这些问题与中国的关系何在呢?我不能确定。但历史,尤其是其他国家的历史,虽然不能照搬照抄,却无疑可以成为一个国家思考问题的指南和汲取教训的源泉。

美国国债泡沫,一万亿美国债

美国住宅市场泡沫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就造成了金融危机?

你所指的泡沫就是次贷危机,可媲美上时机2.30年代的大萧条. 次贷危机(subprime lending crisis)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隐约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 引起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风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国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次级抵押贷款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 利息上升,导致还款压力增大,很多本来信用不好的用户感觉还款压力大,出现违约的可能,对银行贷款的收回造成影响的危机。 通俗解答 在美国,贷款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从房子到汽车,从信用卡到电话账单,贷款无处不在。当地人很少全款买房,通常都是长时间贷款。可是我们也知道,在这里失业和再就业是很常见的现象。这些收入并不稳定甚至根本没有收入的人,他们怎么买房呢?因为信用等级达不到标准,他们就被定义为次级信用贷款者,简称次级贷款者。 由于之前的房价很高,银行认为尽管贷款给了次级信用贷款者,如果贷款者无法偿还贷款,则可以利用抵押的房屋来还,拍卖或者出售后收回银行贷款。但是由于房价突然走低,贷款者无力偿还时,银行把房屋出售,但却发现得到的资金不能弥补当时的贷款+利息,甚至都无法弥补贷款额本身,这样银行就会在这个贷款上出现亏损。(其实银行知道你还不了。房价降温,另一方面升息都是他们一手掌控的) 一个两个贷款者出现这样的问题还好,但由于分期付款的利息上升,加上这些贷款者本身就是次级信用贷款者,这样就导致了大量的无法还贷的贷款者。正如上面所说,银行收回房屋,却卖不到高价,大面积亏损,引发了次债危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股市行情网 » 美国国债泡沫,一万亿美国债

相关文章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