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F上市贾跃亭身价,贾跃亭造车是不是被骗了

造车,圈钱,无法交付,瞒不住了…

然后现在,美国版贾跃亭被判了!

美国造车新势力电动卡车Nikola的创始人——特雷弗·米尔顿(Trevor Milton),被判一项证券欺诈罪和两项电信欺诈罪。

在这些罪名中,电汇欺诈罪最高可被判处20年监禁。

法庭上,美国检察官判定米尔顿是连环诈骗犯;甚至连检察官助理都坐不住了:

米尔顿就是个骗子!为了骗投资人的钱,谎话连篇!

然而,40岁的米尔顿仍不打算罢休,尽管种种证据确凿——

比如对外宣称自研了电池,谎称自己有太阳能电池板、天然气井,还在发布会和视频里展出了一台压根开不动的氢燃料电池卡车……

美国贾跃亭被判欺诈罪

美国纽约市曼哈顿,这场旷日持久的骗局,终于宣告落幕。

经过长达4周的取证、6小时的法庭审议后,联邦陪审团最后作出的判决是:

米尔顿犯有1项证券欺诈罪(securities fraud)和2项电汇欺诈罪(wire fraud)。

3项欺诈罪统统都指向:Nikola这场造车骗局。

其中证券欺诈,又被称为股票欺诈或投资欺诈,是股票或商品市场上的一种欺骗行为,目的是诱使投资者根据虚假信息做出买卖决定,结果给投资者造成损失。

此外,上市公司在财务报表中作出虚假陈述,以及对公司的审计员撒谎,有时也被认定为属于证券欺诈。

而电汇欺诈,其实就是利用现代通讯手段,为达目的故意欺诈他人或其他组织。

在美国,这是重罪。电汇欺诈最高可判20年监禁;如果欺骗的对象是金融机构,最高将处以1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719万元)罚款,并判处不超过30年的监禁。

针对这起案件,美国检察官还补充:

米尔顿的可恶之处还在于他是连环诈骗犯,为了糊弄投资人,谎称自己可以生产出低成本的氢燃料电池卡车。

检察官还指控米尔顿,说他利用社交媒体、电视采访、广播等方式,对Nikola公司做出虚假、带有误导性的声明。

用造车的幌子和概念把公司搞上市,然后不断通过虚假消息刺激投资者,影响股价上涨,然后再增发和套现,然后因为说过的进展无法兑现,股价暴跌,韭菜成炮灰——这,是不是似曾相识?

法庭判决中称,米尔顿曾经发表过的虚假声明,包括成功造出电动卡车Nikola One、从头开始造了一台氢燃料皮卡Badger、自主研发电池技术……然而米尔顿自己心知肚明,这些要么半途而废泡汤了,要么就是从别人那里买来的。

美国检察官助理甚至直白总结:

米尔顿是个骗子,他为了圈钱所以向投资人撒谎,就这么简单。

对此结果,米尔顿和他的律师还不打算完全认罪。

我们尊重判决,但我们将继续维权。

律师替米尔顿辩白说,米尔顿其实无意骗股民,他说出的话也与Nikola股价暴跌致数十亿美元蒸发没什么干系。

律师还辩解,米尔顿确实有时候会用现在时,形容Nikola希望未来能够实现的目标——其实就是没做到的对外放话已经做到了。

但律师的辩解是,因为——他很热爱Nikola,米尔顿其实就像父母一样,整天跟大家夸赞自己的孩子。

然而这些说辞已经无法改变判决。

米尔顿的罪行和判决已定,唯一有变数的是,

明年1月正式判刑之前,允许米尔顿以1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7.19亿元)的保释金进行保释。

尼古拉造车骗局

特雷弗·米尔顿,1982年4月6日出生,40岁,连续失败创业者。

本科就读于美国犹他谷大学,学的是市场营销专业,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工程培训。

大学中途辍学后,米尔顿创办了一家报警器销售公司,名为St. George Security and Alarm,后来退出了这家公司,并到手30万美元。紧接着又推出了一个二手车销售网站,域名为uPillar.com,但最终失败。

后来,米尔顿与技术工程师迈克·斯劳特(Mike Shrout)合作开发了一项天然气转换技术,专门用于柴油发动机。

2009年11月,两个人也顺理成章开了一家名为dhybrid Systems的公司。在这期间,米尔顿负责商业方面,迈克·斯劳特则负责技术。

事实上,从dhybrid这家公司就能看出米尔顿本人的“一贯作风”。

当时与美国大型货运公司Swift签订价值1600万美元的合同,dhybrid需要先交付10辆天然气卡车,之后再交付800辆。

然而dhybrid最终只交付了5辆卡车,而且根本没法开。不仅如此,Swift花出去的这1600万美元,还被dhybrid公司内部人员挪用。

200万美元的启动资金很快用完,为了圈钱,米尔顿展开了新一轮的忽悠,其中就包括给Ryder Systems公司的前首席执行官安东尼·伯恩斯(Anthony Burns)发送电子邮件:

我们已经与Swift签订了价值2.5亿美元的合同。

在dhybrid公司做的PPT里,口径又换了——把1600万美元夸大成3亿美元。

很快,运转了不到5年——2014年10月,米尔顿以1590万美元的价格,把dHybrid卖了出去。

也正是在这时,米尔顿成立了Nikola。一开始公司定位是打算继承dHybrid的技术,继续搞天然气,但后来又改口变成了氢燃料电池技术。

Nikola成立2年后,也就是2016年12月,他们召开了一场盛大的发布会,向世人展示他们的氢燃料电池卡车——Nikola One。

当时确实备受关注:

车身周围,随处可见“H2”:

车头也有:

发布会现场,米尔顿在演讲全程中,拼命强调:这是真的!这是真的!这是真的!

比如:

你能从(现场)大屏幕上看到车内中控屏——屏幕功能齐全,真的不可思议。为了安全起见,我们将在座位上安装链条,以防止人们进来,因为我不希望有人将这辆卡车从舞台上开下去……但它完全可以正常工作,真的很不可思议。

再比如:

你说这不是真的?这怎么可能?我们已经做到了。我很高兴让你们享受这个夜晚,你们看到了卡车,知道这是真的,触摸它,感受它的坚固。你会看到这是一辆真正的卡车,这不是推车。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台卡车后来被扒,破绽百出。

比如距离发布会召开仅剩3个月,Nikola One还停留在这一步——车架和轮子固定在美驰(美国汽车零部件公司)的悬架上。

△Nikola内部工作人员提供

又比如,卡车并不完整,还缺少零部件,其中就包括电动车轴、涡轮机、天然气燃料系统和车身,工人们要特意跑到五金店采购,工厂也没有建立生产流水线。

距离发布会还剩几天,他们才紧急安装好定制车身。

内部人员爆料称,为了给车内中控屏供电,还特意从舞台下方牵了一根电线。

仔细一想,连卡车都无法自行供电,更不用说驱动了。

而米尔顿竟然可以在发布会上脸不红,心不跳地说“功能齐全”……

堪比为梦想窒息的发布会现场。

而且啊,确实唬住了不少人。比如凭借这么一台样车,后来与鼎鼎大名的博世在氢燃料电池方面签订了合作关系。

但自从发布会结束后,Nikola One一直没传出什么新进展。

直到2017年10月,Nikola官方发布了一则短视频,宣布新进展:上路。

看上去是挺正常的。

看起来非常振奋人心。

然而,后来曝光的实情是,这段视频里他们只是把卡车拖到斜坡上,让卡车自己往下滑。

这段笔直的路,长达2英里,坡度始终保持在3%。

不过视频里,可完全看不出这是斜坡。

除了发布会和视频造假,米尔顿创立的Nikola,后来还推出了一系列半途而废或者说压根不存在的产品。

比如2019年4月,官宣推出了豪华越野车NZT,但不到几周时间,这个项目就被放弃。

同样是2019年4月,Nikola对外官宣,他们在公司总部大楼楼顶上,安装了3.5兆瓦的太阳能电池板。

然而从Google地球专业版拍摄到的卫星照片来看,压根就不存在。

2019年11月,米尔顿对外宣传,他们自主研发了电池技术,但是仅停留在宣传层面。

Nikola还对外宣称自己有天然气井,通过查询他们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招股书,就会发现根本不存在。

公开资料显示,在Nikola公司申请的所有专利中,氢燃料电池相关的屈指可数。

没想到,就这么吹着吹着,Nikola竟然在3年时间内,完成了4轮融资:

2016年,A轮融资达到1600万美元,公司估值3亿美元;

2017年,B轮融资达到4400万美元,公司估值达到9亿美元;

2018年,C轮融资达到2.14亿美元,公司估值达到11亿美元;

2019年,D轮融资达到2.5亿美元,公司估值达到30亿美元。

更没想到的是,2020年6月,Nikola还借壳上市了,融资7.4亿美元,公司最后估值33亿美元……

直到3个月后,美国做空机构Hindenburg Research发表了一份报告,这场骗局才得以昭告天下。

做空机构在文末,最后给出了这样的结论:

Nikola公司就是个大骗子(massive fraud),建立在几十个谎言之上。

众人皆知,Nikola Tesla是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的名字,然而讽刺的是,特斯拉早已万亿市值,成为所有新造车公司追赶的目标,而Nikola却因为创始人沦落到现在这个地步。

米尔顿一直都非常擅长放出各种烟雾弹,利用Nikola的各种新进展新消息刺激市场,从股市里成功套现圈钱……

这不跟贾跃亭在国内玩的把戏如出一辙吗?

或许米尔顿也可以选择逃离,躲到异国他乡的靠海大别墅,再不断社交媒体喊话:

FF上市贾跃亭身价,贾跃亭造车是不是被骗了

贾跃亭再现!这个男人仅用一个车模就骗了20亿美元

如今时间已到,答案也出来了,原来它也姓“贾”。今年早些时候,我们曾报道过一家来自美国的造车新势力,它在纳斯达克上市刚刚一周,市值就逼近320亿美元,当时成为美国市值第三高的车企(仅次于特斯拉、通用)。

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我们在文章的末尾留下了一个问题:它究竟是下一个马斯克,还是下一个贾跃亭?让我们交给时间。如今时间到了,它果然还是姓“贾”。如果忘了,可以点击链接回顾上篇精彩文章《北美贾跃亭?氢版马斯克?它一辆车都没卖,为何市值300亿美元?》。这家美国新势力,名为尼古拉(Nikola),取自18世纪著名科学家、大发明家Nikola Tesla的First Name,而Last Name我们很熟了,就是著名的特斯拉,两者的渊源我们也会在后面讲到。新势力这个概念,并不是中国独有。在新能源车这块大蛋糕的引诱之下,不少精明的头脑都打起了小算盘。尼古拉也是如此,但它最近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因为号称要做氢能源界特斯拉的它,被曝光涉嫌骗局。美国著名沽空机构——海登堡研究公司(Hindenburg Research)发布了一份针对尼古拉汽车的详细调查报告(文末点击原文阅读查看报告),抨击尼古拉所谓的氢燃料汽车其实是一个复杂的骗局,而且该公司并没有掌握关键氢燃料技术。报告指出,尼古拉公司过去做出的许多公开承诺,尤其是有关新车订单、电池技术等都是虚假的谎言。

“我们收集了大量证据,包括电话录音、短信、私人邮件和幕后照片”,该报告称,“我们从未见过一家上市公司这样行骗,尤其是如此规模的公司”。

有多大规模呢?

今年6月,尼古拉通过逆向收购VectoIQ上市,当日收盘,Milton身价达到81亿美元,成为全球氢燃料领域的第一人。上市5天后,尼古拉股价暴涨103%,市值逼近320亿美元。同一时间,福特汽车的市值仅为288亿美元。尼古拉一蹴而就,成为全美“第三大”车企,仅次于特斯拉、通用汽车。说到出身,尼古拉是一家(号称)致力于氢燃料卡车的初创车企,于2014年在犹他州盐湖城成立,创始人是Trevor Milton。

今年推动尼古拉股价上涨的直接原因,就是Milton在6月于推特宣布将开放预订混动(氢燃料与电)皮卡Nikola Badger,这款车被认为将于与特斯拉的Cybertruck正面竞争。

前面说到,尼古拉的公司名字取自18世纪著名物理学家、发明家Nikola Tesla的名,而后面的姓就是特斯拉。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创办之初,Trevor Milton就把目标锁定了Tesla,势要与其平起平坐。而尼古拉第一次被大众所知,也是因为与特斯拉的碰瓷新闻——2018年,尼古拉起诉特斯拉,称后者的Semi卡车与自家的Nikola One过于相似,侵犯其设计专利,并要求赔偿20亿美元,虽然这件事最后不了了之,但它成功把尼古拉送上舞台,抓住大众的眼球。

为了保持在行业中的热度,尼古拉不断地扩张自己在氢能源行业的版图,Milton宣称旗下的氢燃料重卡,已经拿到14602辆氢燃料重卡的订单,总价值102亿美元。目前尼古拉正在与客户谈判,准备将这些订单转化为有约束力的合同并支付定金。即使还没有生产出第一辆车,但尼古拉已经野心勃勃地拿出八款产品来构筑商业版图:2018年,尼古拉推出Nikola One重卡,该车号称搭载一套320kWh的电池供电系统,车辆输出功率为735kW,可拖动18轮货箱。车辆主要动力来源于一组燃料电池,该动力单元百公里消耗4.6kg氢气。氢气箱内在存储100kg氢燃料的情况下可以协助车辆前行1900公里,仅相当于同等条件下传统柴油卡车15.27 L/100km的油耗。目标竞争对手是特斯拉的纯电卡车Semi。

2020年2月,尼古拉又发布了一款氢燃料与电动的混动皮卡Nikola Badge,除了氢燃料电池外,Badger还有一个额外的电池组,合计可以带来将近1000公里的续航里程。目标竞争对手是特斯拉的CyberTruck。

除上述两款车型之外,还包括:Nikola Two半挂(氢燃料/混动);Nikola Tre半挂(氢燃料/混动);全地形车Nikola NZT,Nikola Reckless以及摩托艇Nikola Wav等多款车型。一时之间,尼古拉风光无二。就在“造假”报告发布之前,尼古拉刚刚拿到来自通用的20亿美元投资。其中,通用汽车将以等值非现金资产投资,获得尼古拉新发行的20亿美元普通股,同时将拥有尼古拉公司11%的所有权,并可提名一位董事会成员。通过与尼古拉的合作,通用计划将氢燃料电池技术的应用拓展到7/8类半挂式卡车市场,使其行业领先的Hydrotec氢燃料电池系统实现大规模商业化落地,并协助Nikola的第一款电动卡车Badger进行生产。

重要的是,这次合作为期 10 年之久。此外,作为协议的一部分,期间尼古拉通过售卖零排放车辆而得来的环保积分,将免费赠予通用,要知道特斯拉每年通过环保积分的交易也能拿到数亿美元的收入。受此消息刺激,Nikola的股价在那个周二狂飙了41%,就连通用股价也跟着上涨了6%,而在当天特斯拉股价暴跌17%(当然,不一定与Nikola有关)。然后,投资落地两天之后,尼古拉的雷就爆了。

骗局揭秘

除了沽空机构的调查报告,彭博社、CNBC、华尔街日报等主流媒体也都相继跟进报导,一步一步揭开尼古拉的谎言。首先,我们把时间拨回到2016年2月,尼古拉正式发布首款车型Nikola One的原型车。当时这位创始人称,这辆搭载氢燃料电池的半挂卡车的各项功能基本都开发齐全,还将其称之为“氢燃料巨兽”。

然而,后来的证据表明,这款车并没有动力总成,只是装在导轨上的一个模型。一根线缆从外部沿车底进入车内,给车载屏幕通电,而这块屏幕就是全车唯一可以启动的部分。

就连尼古拉自家的员工都表示:发布会之后都没有碰过这台车。

多亏这个以假乱真的车模,活动结束后几个月内,尼古拉顺利地完成了A轮融资,并且与汽车供应商博世(Bosch)以及一些燃料电池和氢能领域的公司签署了合作伙伴关系。是不是很魔幻?还不止于此。2018年1月,尼古拉公布了一段新车动态行驶的广告,并表示「量产试装车将在2019年规模测试,尼古拉的氢能源卡车在所有方面都会表现得更好,将打败其它所有半挂卡车」。

然而现在都2020年了,我们还没有看到测试车的影子,这点就不说了。尼古拉的首席工程师Kevin Lynk在接受调查时表示,那段广告视频里的氢能源卡车事实上并没有开起来。尼古拉的团队是将车辆拉到一条坡上,让它自己溜下来,假装是在动态行驶。

而且,为了让视频看起来更加真实,尼古拉在拍摄时还专门倾斜了摄像机的角度。

甚至这条坡道的具体位置都被挖了出来,就在犹他州Grantsville以南的 Mormon Hill。这座山的南侧拥有一条长达3.2公里的坡路,坡度达到3%,沽空机构实地调研后表示,他们可以在这条坡路上溜出90公里的时速。

再说尼古拉和特斯拉的恩怨。2018年,尼古拉指控特斯拉,称特斯拉的Semi卡车外观设计抄袭了Nikola One,Milton在指控中表示,自己是在自己的地下室设计了这款外观超前的卡车。后据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Milton其实是从克罗地亚电动车品牌Rimac Automobili的设计师那里购买的Nikola One原始设计。消息称,Milton于2015年拜访Rimac克罗地亚总部时,遇到了其设计总监Adriano Mudri,并斥资数千美元购买了卡车设计的虚拟3D模型和计算机图纸。

车壳是买回来的就算了,还碰瓷特斯拉,再蹭一波热度。手段实在高明。接着再说车内零件。Milton曾在新车发布会上宣称,旗下车型的所有关键组件都是由尼古拉研发。但是一些迹象表明,尼古拉的重要零部件是由第三方供应,譬如在一则视频中,可以看到Nikola One车内的逆变器来自Cascadia公司,尼古拉还在上面贴了胶带来掩盖商标。

除了产品上的问题,尼古拉提出的氢燃料网络计划也存在疑点,Milton在多次演讲和采访中都表示,与同行相比,尼古拉公司已成功地将氢燃料成本削减了约81%,并且已经在布局氢燃料产业链。然而,在媒体的追问之下,Milton承认目前在这个领域并没有任何实质操作。

虽然Milton凭三寸不烂之舌,拉到了不少投资,但是投资人都很难跟上他的步伐——欧洲电动大型钻井平台、美国燃料电池驱动半潜式平台、联合通用汽车制造的纯电动皮卡、成为氢动能的头牌供应商、进军太阳能板领域以及进入高性能跑车市场…诸如此类的模糊提议,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

起初,面对分析机构和媒体提出的质疑,Milton还在努力辩护,但是后来就放弃治疗了。内外交困下,9月21日,尼古拉的创始人兼CEO Milton选择辞职。时任尼古拉的董事之一,也是前通用汽车副董事长Stephen Girsky将接任。这消息导致Nikola在纳斯达克开市后股价重挫30%,收盘时虽稍微回升,但最终还是以暴跌19%收盘。总而言之,Milton画出的这套Nikola One大饼,空手套白狼拿到了几轮融资,而这些钱又帮Nikola拿到了博世和依维柯等公司的技术,而现在Nikola则稳稳地上了通用的船。古书中的运筹帷幄,也不过如此了吧。

可悲的是,人们早已见怪不怪

说实话,这种事情放在新势力身上也是见怪不怪了。Milton在离职声明中说到『尼古拉确实是我的心血,永远都是,我们的焦点应该放在公司及其改变世界的使命上,而不是我身上。所以,我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有趣的是,喊着『FF是我的生命』的贾跃亭在官宣辞去CEO职位后也写道『我之所以放弃一切,只为把FF做成,尽快彻底偿还余下的担保债务,实现变革汽车产业的梦想』。

看来大家都是怀有共同“梦想”的人。贾跃亭太熟了,这里就不费口舌了;拜腾、博郡、前途这些玩死自己的,也暂且不表。来聊聊另外两个更荒诞的例子。首先是烧水就能跑的青年汽车。2019年5月23日,河南省《南阳日报》的头版刊登了一篇名为《水氢发动机正式下线,市委书记点赞!》的文章。该文章表示,青年汽车的水氢发动机在河南省南阳市正式下线,这项新技术可以实时制取氢气,车辆只需加水即可行驶。

根据青年汽车官方解释,它的水氢燃料车不用加油、也不用充电,只需要加水,续航里程就可超过1000公里。这一则违反中学常识的新闻迅速在网络发酵,许多行业专家站出来为技术辟谣。青年汽车董事长庞青年解释,他们的水氢发动机拥有特殊技巧,即采用了一种特殊的催化剂,以近乎零成本地将水转化成氢气,再将氢气输入氢燃料反应堆,通过反应发电驱动电机。

然而,庞青年口中的“催化剂”并不是真的催化剂,它背后真正的原理是“车载铝合金水解制氢”,这里面的铝金属是参与反应的。现任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林程教授直接点破:水+铝已经是很老的制氢技术了,远不如天然气蒸汽重整制氢技术成熟,应用到乘用车上更不具备经济性,这种既不先进也不便宜的技术,基本就是在制造噱头。

重点是,青年汽车的南阳项目总投资83.16亿元,其中南阳市政府平台出资40亿元。这些老百姓交的税,就变成真的智商税了。果不其然,2018年10月,刚刚还风头正劲的青年汽车就宣告破产。人民法院公告网显示,因青年汽车的破产财产已经分配完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一百二十条之规定,已于2019年10月21日裁定终结青年汽车破产程序。其次,是号称要造中国超跑的江苏赛麟。2019年7月20日,一场位于鸟巢的盛大发布会,当时,赛麟汽车在杰森斯·坦森和吴亦凡的助阵下,带来了2款跑车和2款新车,分别为赛麟S1、赛麟S7勒芒特别版,以及全新SUV车型迈客、全新纯电微型车迈迈。

舆论焦点就集中在这台号称“拥有超跑级操控感”的迈迈,这款双门两座的微型纯电车,综合续航为305公里,赛麟号称其采用了赛车级多连杆,且底盘调校有史蒂夫·赛麟亲自参与,后面这一点,笔者表示墙裂怀疑。

最重要的是,这辆两座微型车的补贴后售价为15.88、16.88万。够不够魔幻?王晓麟曾对外宣称,江苏如皋工厂全部建成后,江苏赛麟将实现超过40万辆高性能整车的年产能,年产值超过2000亿元。但实际上,工厂自2017年2月开建至今,只下线了迈迈一款车型。赛麟规划中2020年上市的超跑系列S1,以及超跑型SUV迈客均毫无动静。而这些迈迈,很多都停在路边、锈迹斑斑。

到今年4月,一份来自江苏赛麟前法务乔宇东的公开举报信称,王晓麟涉嫌虚假技术出资、贪污巨额国资,将成本价并不高的技术共计作价66亿元人民币入股江苏赛麟,导致数十亿国有资产流失。目前,江苏赛麟的账户处于冻结状态,占股33.42%的国资股东南通嘉禾已拒绝向其继续提供资金,并起诉了王晓麟。江苏赛麟的不堪,给中国超跑史来了一场最魔幻的表演。

内忧外患的新能源行业

各行各业大抵如此,有兢兢业业的,就有浑水摸鱼的。尼古拉还有未来吗?2020年第二季度的业绩报告显示,尼古拉二季度亏损达到0.86亿美元,其2020年总亏损已经达到1.198亿美元,虽然上了通用的船,但是一系列的骗局被拆穿,未来的路估计也难走了。氢燃料电池这条技术路线,是在纯电/插电混动以及燃油车的夹缝中生长出来的,受限于高成本、高技术的制约,如今还无法大规模地进行应用。一家车企调皮捣蛋,这都还是小事,但是会让业界投资者开始怀疑氢能源技术的可靠性,这对于整个行业都将是一个打击。新能源(主要指纯电和氢能源)的发展,不仅有外在的阻力,也有内在的阻力。外在的阻力集中在与传统能源车的竞争,而内在的阻力就是这些投机者,通过一些不真诚的手段,消费大众们对新能源车信任。前有贾跃亭的PPT造车、后有庞青年的烧水就能跑、如今还有尼古拉的空壳车模…谁知道下一个又会是什么?

但是,虽然有害群之马,也不意味着对新势力车企的全盘否定,毕竟我们还能见到诸如蔚来、理想、威马、小鹏等认真造车的新势力们。我们只希望能应验那句古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FF上市贾跃亭身价,贾跃亭造车是不是被骗了

外逃美国的贾跃亭累积被执行总金额超68亿,为什么不抓回来?

外逃美国的贾跃亭累计被执行总金额超过68亿,为什么不抓回来呢?

主要在于他当时抛售的那些股票,看上去还是蛮符合相关的规则和手续的。尽管以前的那些规则和手续有很大的漏洞。损害了股民的利益,但是对那些大的投资者来说,对于大股东来说好像跟天堂一样的。所以他抛售了很多关于电视的股票,之后跑到外国去说是造汽车也有人信了。

然而美国的营商环境是说你去投资很容易,但是要发展工业,特别是办实业,造个汽车那真的是难的。因为美国的芝加哥、底特律等地本来就是造汽车造得很多的,现在也慢慢变成了鬼城了。因为他们的劳动力越来越贵,地方上面的各种成本越来越高,所以他们造汽车几乎已经变成不可能了,连美国的特斯拉都到我们上海来投资造汽车了。

这个贾跃亭到美国去造新能源汽车,简直是开玩笑。骗骗国人还是容易的,但是骗不了美国的资本投资商们。因此他们一次又一次的把贾跃亭给告了。当然贾跃亭要坐牢的话,也是做美国的牢了。至于说要不要抓,回来也要看有多少人希望他抓回来还有多少人希望仅仅只是被他骗去的钱能够回来就行了,而不要这个一文不值的人了。贾跃亭作为一个山西人,过去山西人当晋商是很有名的,但是现在被这样一个骗子,把整个晋商的牌子都砸了

贾跃亭巧妙的利用了规则其实和企业避税一样,贾跃亭巧妙地用规则化解了危机,具体情况是把赚转到离岸信托上去,公司性质是有限责任公司,只要付出有些的责任就行了,可能是10万或者50万?信托产品就是把钱存进去,这笔钱拿不出来,但是花钱用这笔钱支出,这样看似他没钱,但是他的钱已经转移走了,至少到下一代还是有钱花的,而且不用负什么责任。

其实某房企的许老板,也是这个玩法,这个钱不是执行,因为前面的朋友也说了,贾跃亭和债权人达成了协议,等他赚钱了,然后再还钱,不过这个基本比较难,大概0.001概率可能还上钱吧,因为新能源汽车中国是最先进的,贾跃亭美国造车,现在还没出来几个成品,项目做不起来,他怎么还钱?人家比亚迪、蔚来、吉利、特斯拉等品牌车都开始量产了,到时候就是抢占市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股市行情网 » FF上市贾跃亭身价,贾跃亭造车是不是被骗了

相关文章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