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利效应是世界第八大奇迹,世界第八大奇迹复利效应

你知道一张纸对折100次有多厚吗?

假如这是一张非常大的纸,可以无限次的对折。以80g胶版纸为比例,他的标准厚度为0.0766毫米。每对折一次,这这张纸的厚度都会翻倍,但你可能想不到以下结果:

当这张纸对折23次时,其厚度为642米,远超过法国埃菲尔铁塔的高度(324米)。

当这张纸对折27次时,其厚度为10281米,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8844米)。

当这张纸对折38次时,其厚度为2.1万公里,超过地球直径(1.3万公里)。

当这张纸对折43次时,其厚度为67.4万公里,超过地球到月亮的距离(38万公里)。

当这张纸对折51次时,其厚度为1.72亿公里,超过地球到太阳的距离(1.5亿公里)。

当这张纸对折58次时,其厚度为220.8亿公里,超过太阳系直径(120亿公里)。

当这张纸对折84次时,其厚度为15.7万光年,超过银河系的直径(10万光年)。

当这张纸对折100次时,其厚度为102.6亿光年,现代科学家探测到的宇宙极限半径约是150亿光年。

当这张纸对折102次时,其厚度为410.5亿光年,超过总星系的直径(300亿光年)。

为什么一张薄薄的纸多次折叠之后会发生难以想象的厚度呢?

在这个现象的背后是包含着一个非常伟大的理论——复利。

有三句话这样描写复利

第一句是:“复利堪称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其威力甚至超过原子弹”;

第二句是:“复利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

第三句是:“复利是宇宙最强大的力量”;

这三句话虽然听起来很夸张,但是表明了复利的力量。

一、什么是复利效应?

复利:是一种计算利息的方法,是现代理财一个重要概念,按照这种方法,利息除了会根据本金计算外,新得到的利息同样可以生息,因此俗称“利滚利”、“驴打滚”或“利叠利”。由此产生的财富增长,称作“复利效应”,只要计算利息的周期越密,财富增长越快,而随着年期越长,复利效应亦会越为明显。

复利的计算公式是:F=P(1 i)^n

其中:F=未来收益;P=本金;i=利率;n=持有期限

假设投资每年的回报率是100%,本金10万,如果只按照普通利息计算,每年回报只有10万元,10年亦只有100万元,整体财富增长只是10倍,但按照复利方法计算,首年回报是10万元,令个人整体财富变成20万,第二年20万会变成40万,第三年440万再变80万元,10年累计增长将高达1024倍(2的10次方),亦即指10万元的本金,最后会变成1.024亿元。

二、复利效应在财富管理中的应用

对于股市中的投资者来说,复利就是把得到的盈利再投入,形成利生利的收益增加。复利是投资者成功的必备利器,你能坚持长期投资,必须要学会利用复利的力量。

在财富积累领域理解复利思维,最好的例子是巴菲特。大家都知道巴菲特曾经是世界首富,即使是现在,依然是全球富豪榜前十位的人物。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巴菲特一生中99%的财富,都是他50岁之后获得的。也就是说,50岁之前,他也许就和我们一样,是一个普通的中产阶级,50之后,进入财富爆炸期。巴菲特先生从27岁(即1957年开始有业绩记录),年复利是20.5%,就是利用了复利的力量实现了财富增长。巴菲特说:“人生就像滚雪球,关键是要找到足够湿的雪,和足够长的坡。”

大多数人总想着一夜暴富,用最短的时间追求最快速的财富积累,追求过高的回报率。高回报率意味着高风险率,被骗、亏空、债台高垒,压死了一个又一个普通人,真正的智者追求财富稳步增长,平衡好回报率和时间。

巴菲特是大师,我们都是普通人,如何利用复利实现财富增值呢?

在当下超过10%的理财产品,大多数人都不大敢买,血淋淋的报道太多了。何况不仅是单利,更别提20.5%的复利了,财富复利不只是一个数学公式,更是一种强大思维方式。

例如:2018年手上有10万现金准备投资理财10年

根据2013-2017年M2增长率,GDP增长率,CPI指数增加,真实通胀率计算。

场景1:

2018年10万元现金放家里,10年后的情况

按官方通胀类比,相当于今天的8.3万

按真实通胀类比,相当于今天的6.3万

按GDP增长类比,相当于今天的5万

按货币增长类比,相当于今天的3.2万

取中间值,总财产累计10年贬值57%,10年后10万现金的购买力大约相当于今天的5.7万元购买力。

场景2:2018年10万元理财,10年后购买力情况

假设10年的贬值按照场景1的57%,简单的数学得出结论,在10年期间,年单利保障8%或者年复利6%,或者投资10年后财富达到18万元,才能使10万元在10年后的购买力不缩水。

适合普通百姓年单利8%、年复利6%或者其他优质的又比较安全的投资项目在哪里?这个问题只有3类群体会直接回答你,第一类是金融相关的从业者或相关APP,第二类是你的亲戚朋友,第三个就是你自己。

第一类的答案,我们容易受禁果、从众、框架、信息不对称、过度自信等影响,第二类容易受心理账户、刻板印象、易得性偏差、证实偏差、模糊规避等影响,只有第三种通过熟悉甚至深度了解各种思维模型后,再经过自己客观调研,独立思考,独立分析,才能做出相对理性的决策,所以只有自己掌握了优质信息、专业知识和分析模型,才能够识别和甄选出优质的投资项目。

三、复利效应在知识上的应用

知识复利公式:F=P(1 i)^n。其中F代表知识未来值,P代表知识现在值,i是学科碰撞收益,n是碰撞次数(包括自己反思和与他人碰撞)。

当大脑里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知识无数次碰撞,当听到各学科名家解析,当与跨学科的人互相探讨后,知识的复利将不断涌出,新的见解,新的创意,甚至新的知识都会迸发出来,这些都是知识复利,而这些很难从现有书籍内学到。

在2000多年古希腊政治家梭伦早已提出“活到老,学到老”,只是只有小部分人有这个意识。当下很多学习爱好者都比较倾向终身学习,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学习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可以看书、听音频课程、看视频教材等满足了不同人的需求。

查理·芒格先生说:要争取每天比前一天聪明一点点。

例如:现有知识水平为1,每天进步1%,按日复利1%计算,则1年后的水平是

每天都原地踏步的结果:1.00

每天进步1%的结果:1.01^365=37.78

每天退步1%的结果:0.99^365=0.025

当然这只是数字模拟,只是参考依据,可能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但问题是当下日新月异的中国,几乎每天都在变化,新的思维、新的理念、新的模式甚至新的知识在不断迭代,不进则退就是当下的现状。靠吃老本的老板或职员,非常容易被淘汰。只有每天坚持不断的学习,并刻意练习本行业的技能,才能立足当下,如果真的可以做到每天进步一点点,若干年后复利的力量必定会给我们一个不可思议的惊喜。

例如你每天坚持看半个小时书,也许一天两天,你和别人的差别无法显现出来,但三四十年之后,差异是你想象不到的。

我们倡导的学习路径是

学习五星知识 独立思考 联脑思辨 刻意练习 实践经验 反思总结。

一星知识是个人总结的经验知识;

二星知识是企业内部积累的经验知识;

三星知识是行业通用知识;

四星知识是大区域范围内知识;

五星知识是全球知识。五星知识是经得起长时间、大空间的考验。例如:哲学、数学、物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学科的重要模型。

各类知识浩如烟海,毕竟像达·芬奇一样的全才屈指可数,普通人根本没能力贯通太多学科。我们可以按个人的需求和目的,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成为T型人才,从知识广度到深度,跨学科学习,只学习重要学科的重要模型,并且要进行不断的联脑思辨和刻意练习,否则知识永远只是存储在我们大脑里的记忆点或者记忆链,随着时间的流失,记忆从模糊到消失,所以必须进行思想碰撞,加深记忆的同时,迸发出更多的知识复利。

四、成为复利型人才

1、什么是复利型人才?

复利型人才是指受过良好教育、工作稳定,而且其能力、收入以及个人价值均可以随着时间的增加,收到“利滚利”效果的人才。是由李台元先生根据他近20多年对于人才成长的观察,人才培养模式的长期探索与积累之后所提出。

2、复利型人才的特征

长时间从事某一领域工作,且成为该领域某专业方向的优秀人才;对于再学习以及新知识获取拥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对于组织的贡献与个人的收益均超过同龄人。

简单说,复利型人才就是能在单位时间内为组织和个人带来的价值最大。

3、如何成为复利性人才

⑴选择基础宽、专业精、门槛高、行业特征明显的职业,让自己“专业”。这是硬性条件,意味着本金大;

⑵培养自己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态度等综合素质,让自己“职业”。这是软性条件,即是利率高;

⑶工作稳定,长期坚持,不断学习使自己的知识与能力具备递增效果,让自己“高价值”。这是指时间期数长。

总结:

复利效应的本质就是,做事情a,会导致结果b;而结果b,又会反过来加强a,不断循环。例如:越学习越爱学习,越锻炼越身体健康,越有钱越有钱。

大多数成年人都有复利思维,问题是在实操上能坚持下来的凤毛麟角,想想自己曾几何时想要天天跑步、每天读书、99%的人都放弃了,只有1%人在行动一智慧碰撞一学习反思一再行动中不断循环,于是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政治家等由此诞生。

复利效应涉及到的不仅仅是财富、知识,还包括健康、人脉、亲子、情感等诸多方面,复利思维的核心是本钱、回报率和时间。就本钱而言,无论涉及财富、知识、情感或健康等,必定是基数越大越好,投入越早越好,而我们总是有各种各样貌似能站得住脚的逻辑或者说是另外一种貌似更轻松的价值观在左右决策。就回报率而言,由于无法证实或是不胜明朗,恐惧心理和及时行乐再一次让我们与复利失之交臂。时间是个最大问题,马云先生:“今天很痛苦,明天很痛苦,后天很美好。但绝大部分人都死在了明天晚上。”也许很好地诠释了复利思维的“临界点”。

最后引用下查理·芒格先生的话:我这一辈子认识的所有智者,没有不爱看书的。我和巴菲特看书之多都能吓着你。我的孩子取笑我说我就是一本伸出两条腿的书。

获取50个思维模型,微信公众号:模型思维

复利效应是世界第八大奇迹,世界第八大奇迹复利效应

被成为爱因斯坦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是什么?详细点的

被爱因斯坦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是什么,如何解释它?

复利。

复利,是一种计算利息的方法。按照这种方法,利息除了会根据本金计算外,新得到的利息同样可以生息,因此俗称“利滚利”、“驴打滚”或“利叠利”。只要计算利息的周期越密,财富增长越快,而随着年期越长,复利效应也会越来越明显。

我的理解,就是“钱生钱”。

复是与单利相对应的经济概念,单利的计算不用把利息计入本金,而复利恰恰相反,它的利息要并入本金中重复计息。复利就是复合利息,它是指每年的收益还可以产生收益,具体是将整个借贷期限分割为若干段,前一段按本金计算出的利息要加入到本金中,形成增大了的本金,作为下一段计算利息的本金基数,直到每一段的利息都计算出来,加总之后,就得出整个借贷期内的利息,简单来说就是俗称的利滚利。

爱因斯坦称其为“世界第八大奇观”。

计算公式:

复利的计算是对本金及其产生的利息一并计算,也就是利上有利。

复利计算的特点是:把上期末的本利和作为下一期的本金,在计算时每一期本金的数额是不同的。复利的计算公式是:

复利现值是指在计算复利的情况下,要达到未来某一特定的资金金额,现今必须投入的本金。 所谓复利也称利上加利,是指一笔存款或者投资获得回报之后,再连本带利进行新一轮投资的方法。

复利终值是指本金在约定的期限内获得利息后,将利息加入本金再计利息,逐期滚算到约定期末的本金之和。简单来讲,就是在期初存入A,以i为利率,存n期后的本金与利息之和。公式:F=A*(1+i)^n.

复利效应是世界第八大奇迹,世界第八大奇迹复利效应

“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这句话是爱因斯坦说的吗?

“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谣传是爱因斯坦所说,但根本无据可查。

最靠谱的引用来自于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Monthly, Vol. 46, No. 9, Nov., 1939, p595,貌似是当时的数学刊物征集读者问题,然后爱因斯坦对某个数学题的解法发表了评论,并表示这道题更好的解法是“复利”。

扩展资料

复利效应案例:

1、美国的耶鲁大学,1979年的时候有一群同学在开同学会,他们毕业了25年。这一群同学说学校很照顾我们,不如捐笔钱给学校啊。

这个想法一说出来就受到支持,所以有几十个学长也捐了钱,他们自己这个班的同学捐了7万5千美金,比他们高一届的捐了30万美金,总共是375000美金。本来他们想这个钱直接捐给学校就算了,但后来有人说学校不会理财,不如我们来帮学校理财。

于是他们就用这笔钱给学校理财,用25年的时间看这笔钱会变成多少钱。结果25年后,也就是2004年,美国耶鲁大学收到历史以来最大的一笔捐款,总共1亿1千万美金。为什么会有这1亿1千万美金呢?

2、 诺贝尔基金会成立于1896年,由诺贝尔捐献980万美元建立。基金会成立初期,章程中明确规定这笔资金被限制只能投资在银行存款与公债上,不允许用于有风险的投资。

随着每年奖金的发放与基金会运作的开销,历经50多年后,诺贝尔基金的资产流失了近2/3,到了1953年,该基金会的资产只剩下300多万美元。而且因为通货膨胀,300万美元只相当于1896年的30万美元,原定的奖金数额显得越来越可怜,眼看着诺贝尔基金走向破产。

诺贝尔基金会的理事们于是求教麦肯锡,将仅有的300万美元银行存款转成资本,聘请专业人员投资股票和房地产。新的理财观一举扭转了整个诺贝尔基金的命运,基金不但没有再减少过,而且到了2005年,基金总资产还增长到了5.41亿美元。

从1901年至今的111年里,诺奖发放的奖金总额早已远远超过诺贝尔的遗产。

诺贝尔基金会长线投资的历史,追求复利收益的历史,伴随着人类的各种天灾人祸和战争。可是一路走来,长线仍有可观复利收益。

3、美国伊利诺斯州森林湖市100岁老妪格蕾丝·格罗纳离开人世后,竟将700万美元的遗产都捐赠给了她的母校森林湖学院。据格蕾丝的多年好友日前披露,这名百岁老太的700万美元巨款,竟然全都是来源于她在1935年购买的180美元美国雅培公司的股票。

这个真实案例,是开始于1935年,其后也经历了一系列的战争包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其他大大小小的局部战争,还同样经历了全球大大小小的金融危机、天灾人祸等,一路艰难走来,长线投资仍然达到16.3%的年化复利收益。

人类的经济纵然有波动,但始终是向上的。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总会带来一个又一个的或者是地区或者是具体新兴产业的经济热点。

4、2005年,在布鲁克林工艺大学任教60年的欧斯默夫妇相继去世。两人膝下无子,都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教授。但当清理他们投资财产时发现,发现他们有一笔资产已累积到8.57亿美元。当然后来全部捐赠了。

那么,他们的财富从何而来?他们一对普通的学校教授,为何有如此之大家庭财富储备?

原来,早在1960年,大学教授欧斯默夫妇以独到眼光把仅仅不过5万美元的积蓄交给巴菲特打理,并且一放就是45年从没有取回。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复利效应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股市行情网 » 复利效应是世界第八大奇迹,世界第八大奇迹复利效应

相关文章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