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开户数量,2018年a股开户数

本报见习记者张弛

月度新增开户数155.52万户,总数近1.89亿户,这是截至6月末我国A股市场投资者的最新数据。

投资者踊跃开户态势延续,但更引人关注的是,A股投资者结构正呈现新的变化趋势。近年来,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加强投资端建设的政策信号持续释放,险资、养老金入市得到监管部门大力支持。

在此背景下,公募基金、社保资金、私募基金、外资等各类专业机构投资者纷至沓来,机构持仓占比稳步提升。分析人士表示,公募基金、险资、养老金等机构入市资金“细水长流”,是推动我国资本市场行稳致远的重要驱动力。壮大机构投资者力量、引导长期资金入市任重而道远,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应紧抓政策机遇,发挥专业优势,构筑长期价值投资理念,更好服务居民财富管理需要。

A股投资者结构逐渐改善

今年上半年,新增投资者数量突破千万户。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年内新增投资者数量达1083.99万户,同比增长35.65%,期末投资者数量约1.89亿户,较去年同期增长12.44%。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表示,今年投资者加快入市的主要原因是赚钱效应,A股投资者新增数量基本和股市月度表现同步。此外,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基本面有充分信心,看好A股的长期发展是投资者入市的主要动机。

逐月来看,受A股市场变化影响,相较一季度而言,散户投资者在二季度入市情绪出现明显下降,二季度新增自然人环比下降超三成,但同期机构投资者新增数量却呈现稳定增加态势。数据显示,6月份,A股市场新增非自然人投资者数量0.44万户,同比大增109.5%,期末非自然人投资者数量41.73万户,较去年末新增2.14万户,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非自然人投资者数量的增长,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当前A股市场正趋于机构化。”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表示,按流通股市值占比口径观察,如果把时间拉长,自2015年起,我国A股市场中散户持仓占比逐步下降,机构持仓占比则逐年上升。从国际证券市场发展经验来看,未来A股市场中专业机构比例上升将是趋势。

6月21日,人社部发布的一季度企业年金运行情况显示,截至一季度末,企业年金基金规模达2.32万亿元,其中权益类投资1.93万亿元,较2020年底小幅增长9%。此外,据华西证券副所长、首席策略分析师李立峰统计分析,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流通市值口径下,机构投资者合计持有A股市值占比达21.85%,较2016年末的15.66%明显增加。其中,公募基金作为A股“机构化”主力军,持有A股流通市值4.81万亿元,占比7.53%。此外,外资、保险(含社保)和私募基金持股占比靠前,依次为5.26%、4.53%、1.66%。

价值投资理念仍待加强

机构投资者不仅为A股市场带来大量资金,优化了投资者结构,更重要的是,将持续强化市场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理念。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42元,同比名义增长12.6%。居民收入的提高推动家庭理财需求特别是对于权益类产品的投资需求不断增加。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按基金成立日统计,上半年,公募基金发行规模达1.63万亿元,其中,权益类基金发行规模达1.28万亿元,同比增长约八成。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日前发布的《中国居民投资理财行为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当前居民理财投资中配置最多的三类资产分别是银行存款、公募基金和股票。有44%的受访者均配置了公募基金,其中混合型基金最受投资者欢迎。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近两年公募基金、阳光私募、券商资管发展较为迅速,投资者购买基金的比例快速提升,但投资者价值投资理念仍有待加强。《报告》显示,当基金面临损失超过20%时,35%的投资者可能会改变投资计划;当基金收益超过20%时,近50%的个体选择增持。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学术副院长严弘表示,我国居民投机型投资风格比较明显,长期价值投资习惯尚未养成。同时,追涨杀跌现象在居民投资理财中普遍存在。

对于如何在适应居民扩大权益投资需求的同时,帮助其树立长期价值投资理念,业内人士表示,一方面,要以更大力度推进投资端改革,加大权益类基金产品供给与服务创新力度,吸引更多居民将储蓄合理转化为投资;另一方面,要稳步推进资本市场法治化、市场化改革,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提升投资者在这一过程中的获得感。

扩大基金投顾业务试点

为加强投资端建设,优化中长期资金入市环境,近两年,监管部门采取了多项支持举措。其中,启动基金投顾业务试点有望促进行业更好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

2019年10月,证监会开展公募基金投资顾问业务试点工作,首批共有18家机构获得试点资格,我国投顾市场首次允许出现全权委托,改变了过往投资咨询行业的商业模式。

7月16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高莉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基金投顾试点业务运行平稳,目前,合计服务资产已逾500亿元,服务投资者约250万户,试点效果初步显现。

一是投资者参与感、获得感、认同感不断提升,服务居民财富管理功能日益增强;二是试点机构买方中介作用初步发挥,买卖双方制衡机制促进基金行业良性发展;三是为市场带来更多长期、专业、增量资金;四是基金投资顾问业务规范化发展内生机制初步形成,制度体系正加速完善。

今年以来,证监会继续扩大基金投资顾问业务试点,正陆续推出第二批试点机构,并同步开展试点评估,推动试点转常规工作。

华创证券分析师徐康表示,目前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问题在于投资者尚未形成以投顾模式进行理财的习惯。此次第二批基金投顾试点放开,市场参与者由18家扩容至56家,市场参与者的增加有望加剧行业竞争,加速投资者形成利用投顾进行理财的习惯。

中泰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陈龙认为,基金投顾牌照的发放对于基金投顾行业有重要意义,一是有利于打开券商行业财富管理的空间;二是能够进一步优化市场中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的比例,提高市场的稳定性,实现收益与风险的平衡发展。

与此同时,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券商基金投顾业务的开放扩容有利于引导投资品类和理念分别向多元化权益金融产品和价值投资优化转移,同时减少频繁换手,吸引更多的中长期资金入市。

来源: 金融时报

A股开户数量,2018年a股开户数

股票中的散户,占有股票投资比例的百分之多少?

财经媒体一直报道的,中国股市就是散户的市场。有大散户,小散户,大散户就是所谓的游资。小散就是小资金帐户的。而且10W以下的帐户占比也很高,我周边认识的同事,朋友,同学,都是小资金,中国股市就是实实在在的散户市场。散户尤其是中小散户,知识面,消息面落后,很容易产生亏损。

A股开户数量,2018年a股开户数

股票中的散户,占有股票投资比例的百分之多少?

财经媒体一直报道的,中国股市就是散户的市场。有大散户,小散户,大散户就是所谓的游资。小散就是小资金帐户的。而且10W以下的帐户占比也很高,我周边认识的同事,朋友,同学,都是小资金,中国股市就是实实在在的散户市场。散户尤其是中小散户,知识面,消息面落后,很容易产生亏损。

A股开户数量,2018年a股开户数

2021年A股驱动靠业绩 结构性行情仍在

农银汇理基金赵诣:2021年会处于一个疫情的恢复期,由于海外情况仍不明朗,整体来看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货币政策边际上不会更宽松,但不会出现“急转弯”,这也意味着市场将从选赛道、提估值回归到业绩的兑现度上来。

诺德基金罗世锋:基于我们对产业链的紧密跟踪以及产业和龙头企业发展趋势的判断,2021年仍然看好餐饮产业链、医疗保健、新能源等细分领域,这些领域仍然处于高景气度状态,中长期角度看具备较高的投资价值。

广发基金郑澄然:2021年A股预计仍会有结构性行情,但整体估值进一步扩张的空间有限。从企业盈利来看,中性假设下A股非金融的归母净利润有望实现20%左右的增长。受益于经济复苏的顺周期行业,有望在盈利支撑下走出结构性行情。

华商基金梁皓: 中长期角度,以A股各行业核心龙头标的为代表的中国资产将是国内外资金加强配置的重点领域。A股市场增量资金还能否延续2020年相对积极的态势,是2021年影响市场的重要因素。

汇丰晋信基金陆彬:一是看好新能源 汽车 ,行业右侧加速向好,基本面未看到大的风险;二是以化工为代表的低估值周期行业;三是国防军工;四是金融地产方向,以银行保险为代表的大金融行业可能会走出慢牛行情。

2021年,A股市场将如何演绎?哪些赛道可能领跑?市场风险在何方?

从流动性驱动到业绩驱动

赵诣:2021年会处于一个疫情的恢复期。海外情况仍不明朗,经济的恢复会比较漫长。货币政策边际上不会更宽松,但会像经济工作会议讲的“不会出现‘急转弯’”,这意味着市场将从选赛道、提估值回归到业绩的兑现度上来。

陆彬:2021年将是风险与机会并存的一年。首先,从风险的角度来看,当前市场的风险溢价水平在 历史 负0.5倍标准差以下,整个市场存在一定的估值压力。2021年市场主要风险可能来自行业估值的上升。

从机会的角度来看,过去几年少数优质龙头公司的结构性牛市特征非常明显,我们从不少行业仍能找到较多投资机会。目前能够看到的机会既包括一直以来长期看好的成长股机会,如新能源相关行业,也包括制造业和顺周期的机会,例如国防军工和化工行业等。

郑澄然:2021年宏观的主要特征之一是经济复苏叠加再通胀。中国经济的主要驱动力来自三个方面:一、上半年仍存在的供需错配带来的出口强劲,拉动相关制造业投资;二、消费和线下服务业继续修复;三、基建和地产投资走弱,但考虑到地产库存水平仍然较低,在销售维持的情况下,地产投资有望呈现一定的韧性。通胀方面,CPI和PPI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上行,但幅度可能不会太大。货币政策则会维持当前“温和退出”的基调。

综合经济基本面和货币政策来看,2021年A股预计仍会有结构性行情,但整体估值进一步扩张的空间有限。从企业盈利来看,中性假设下,A股非金融的归母净利润有望实现20%左右的增长。其中,受益于经济复苏的顺周期行业有望在盈利支撑下走出结构性行情。

梁皓:经济工作会议给出了重要指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 社会 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这意味着,相比2020年2%左右的实际GDP增速、13%的社融增速,2021年更高的GDP增速、中枢下行的社融增速可以使杠杆率水平保持相对稳定。在这一定调下,主动的紧信用已经没有特别大的意义,货币政策更多是疫情期间非常规性刺激政策的有序退出,对市场的影响偏中性。

金融条件将确定温和转紧,A股2020年估值大幅扩张的行情面临较大挑战。考虑到全球经济在疫苗落地后逐步复苏、我国产业升级的长期趋势,2021年市场可能更多是结构性机会。

疫情是主要影响因素

郑澄然:如果经济复苏趋势能够延续,上市公司盈利增速预期能够得到兑现,那么A股的估值压力就可以得到释放,这是2021年重要的利好因素。此外,“十四五”规划具体内容逐渐明朗,符合产业政策导向、具有供给壁垒的新兴产业方向需求存在超预期的可能,这是潜在的利好因素。

梁皓:中长期角度,以A股各行业核心龙头标的为代表的中国资产将是国内外资金加强配置的重点领域。国内存款搬家,北上资金卡位核心资产的趋势仍未结束,2019年以来资金的大幅流入直接抬高了A股的估值中枢,宏观流动性温和转紧的环境下,A股市场增量资金还能否延续2020年相对积极的态势,是2021年影响市场的重要因素。

货币政策、经济复苏节奏等

成潜在风险点

赵诣:2019年和2020年公募基金都获得了较好的投资回报,这也意味着往后一段时间出现震荡调整都是 健康 市场所可能呈现的状况。长远来看,随着国内优秀企业不断在国内上市,竞争力持续加强,将有助于市场长期稳定向好。

2021年流动性不会再像疫情期间一样宽松,这对估值的扩张会有一定的抑制,意味着需要通过业绩的持续增长来消化过高的估值。从这个角度看,选股的难度会变大,成长股在2021年相对过去两年会平淡一些,个股的选择更加重要。

郑澄然:潜在风险可能有几个:一是疫情的反复和疫苗接种的效果仍然存在不确定性。目前一致预期是海外能够在二季度实现较大面积的疫苗接种,在此基础上,推演出海外经济2021年二季度之后出现明显修复。如果疫苗接种进度不及预期或者疫情本身出现超预期情况,那么2021年全球经济复苏的逻辑可能会被破坏。

二是全球政治局势的不确定性。拜登上台后,市场预期中美关系可能出现阶段性缓和。如果外部贸易环境发生变化,则可能对 科技 等产业带来影响,这也是潜在的风险。

三是政策和经济可能出现阶段性错位。当前经济复苏趋势较好,政策在温和退出。到2021年二季度之后,如果出现经济复苏放缓,是否会有相应的政策进行应对,可能会阶段性扰动市场情绪。

梁皓:2019年以来市场整体估值水平已经出现了系统性的抬升,部分行业龙头估值处于 历史 高位, 历史 经验看,在较高估值水平下,市场可能会放大宏观、中微观层面的一些利空因素,波动加大,短期跌幅超出预期。站在当前时点,宏观层面美联储对通胀的态度、国内紧信用的进程,中微观层面行业的高频数据、个股的业绩表现都有可能在某个时点成为风险释放的“催化”因素,但站在中长期角度看,事件性的杀估值在短期情绪释放过后或为较好的介入机会。

看好餐饮产业链、医疗保健、新能源等

陆彬:一是看好新能源 汽车 。行业右侧加速向好,基本面未看到大的风险,在估值较高的背景下,要结合基本面和估值的动态策略体系捕捉机会。二是以化工为代表的低估值周期行业。经济持续复苏,化工行业周期属性在弱化,在供给侧改革的影响以及安全环保等因素多重限制下,行业优胜劣汰加速,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壁垒更加坚固,当中可以找到不少估值相对较低、成长性较好的机会。三是国防军工。四是金融地产方向。以银行保险为代表的大金融行业可能会走出慢牛行情。

赵诣:过去两年,“消费+ 科技 ”的成长股表现非常好,随着后疫情时代宏观经济增长的恢复,流动性边际上不会再放松,对成长股高增长的持续性、确定性的要求会更高。

以一个更长维度看,依然非常看好新能源领域。虽然很多人觉得2020年涨幅已经很大,但美、中、欧三大经济体疫情后都在持续加码投入。无论光伏还是新能源车,我国都拥有全球最完整,也最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将受益于全球的大发展。

郑澄然:首先看好符合当前产业政策方向的行业。“十四五”规划建议稿、中央政治局会议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产业政策基本围绕“双循环”展开。 科技 创新和内需提振是比较明确的方向,符合产业政策导向的行业包括大消费领域的行业和高端制造以及 科技 创新相关领域。

其次是受益于全球经济复苏的行业。2020年中国经济复苏超预期的点主要在出口,背后是全球的供需错配。中国疫情防控得力,供给快速回复。但海外疫情反复以及财政支持方式不同,消费能力没有受损但供给能力迟迟没有恢复。这种供需错配下,很多中国制造业企业快速抢占全球的市场份额。我们希望找到的是本身就具备全球竞争优势的企业:短期的供需错配会加速其市场份额的获取。而疫情后,海外供给的修复也不会导致其份额回吐。这类行业包括电子元件、化工、家电、 汽车 零部件等。

罗世锋:2021年仍然看好餐饮产业链、医疗保健、新能源等细分领域,这些领域仍然处于高景气度状态,从中长期角度来看具备较高的投资价值。

梁皓:市场经过两年上涨,整体估值有较大抬升,2021年需要看得更长远一些,优选有长远发展前景、成长性好、有核心壁垒的企业进行配置。虽然短期涨幅较大,但长期来看,这些公司仍然具有创造良好回报的潜力,比如医药、新能源车、食品饮料等领域的一些公司。

“黄金赛道”或出现分化

赵诣:之前消费+ 科技 的成长股与周期+金融的价值股的估值差和涨幅差距较大,随着经济增速的预期变好,市场将进入一个再平衡的过程。

陆彬:2021年我更看好新能源行业。我们通过行业比较,比如从消费电子领域来看,经过过去10年的普及,智能手机的渗透率已经非常高,行业增量很少,更多是通过品类创新来提高盈利能力或者去争夺同行的市场份额来提升业绩。消费板块过去5年持续走牛,市场上很多投资者对这个行业有明显偏好。但从我们的分析来看,某些消费板块的短期业绩爆发力和未来发展的持续性并没有那么明确。

郑澄然: 科技 和消费都经历了一轮估值扩张,估值分位处于相对高位。以过去5年的估值分位数来看,以食品饮料、家用电器为代表的消费类行业估值处于5年来几乎是最高的估值水位。 科技 股内部分化比较明显,通信行业估值已经出现明显回落,半导体相关行业的估值相对较高。

消费和 科技 行业要么是远期盈利确定性高,要么是远期成长空间大,这背后是较好的商业模式和供给壁垒。长期看,这些行业所处的都是相对优质的赛道,虽然短期估值较高,但如果盈利可以兑现或者估值有所回调,配置价值还是比较高,毕竟在经济增速中枢下行的背景下,成长性和盈利的稳定性值得一定的估值溢价。

梁皓: 科技 和消费是承载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过去5-10年A股中正是消费和 科技 两大行业长周期跑赢了市场。

消费的细分行业很多,有两块特别重要——食品饮料和医药。先来看食品饮料,国内高端白酒行业空间持续快速增长,竞争格局非常稳定,龙头公司有很强的品牌溢价,护城河不断加强,且这个格局短期看不到发生改变的可能。而医药板块涉及的领域特别广,既有消费属性又有 科技 属性。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比例的逐步提升,以及消费升级带来的一些诸如身高干预、医美之类的新需求,医药一些细分子行业的龙头有望持续跑赢市场。

科技 板块,如电子、半导体、新能源车等,都是符合国家 科技 战略升级方向的行业。我们正处于新一轮产业技术周期的起点,5G和AI等领域的技术进步将切实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将为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和新能源车等众多行业带来巨大的投资机会。

用长维度来投资

赵诣:在“房住不炒”的大前提下,居民的个人资产配置权重在发生变化。公募基金良好的业绩表现吸引着投资者个人资金转移。二者互为因果促进了权益基金的发展。从本质上来看,公募基金是普通投资者资产配置中优质的投资产品,建议投资者以一个更长的维度来投资基金。很多统计结果都得到类似的结论:持有周期越长,越能赚取相对更丰厚的回报。

无论什么类型的基金,都不意味着这些基金产品会一直只涨不跌。投资者如果投资的时间较长,就能够在出现波动时拿得住,涨起来的时候真正获取行业上涨带来的收益。希望投资者可以和我们一起,以一个长期维度来投资,共同见证中国资本市场的成长。

罗世锋:近两年随着理财刚兑打破,居民财富配置开始逐步向权益基金转移,同时权益基金也给投资者带来了较好的投资回报。从收益率来看,近几年公募权益基金的收益率整体较高,大幅超越大盘指数的涨幅,财富效应也进一步强化了居民资产配置的趋势。背后的原因是我国资本市场不断走向成熟,机构投资者的比例逐年提升,同时外资持续流入国内市场,使得A股整体投资理念也逐步向价值投资回归。未来这些趋势仍有望延续,权益基金的蓬勃发展大概率将是未来相当长时间的主要趋势。

梁皓:居民存款搬家,理财方式相对有限是权益基金爆发的一个重要因素,但背后更核心的背景是过去几年A股市场涌现出了一批行业格局不断改善,公司研发、治理水平非常突出的优秀公司,在科创板、注册制推出后,A股市场的“优质供给”不断丰富,这和十年甚至五年前的市场局面有着天壤之别。在优质供给的吸引下,考虑到我国居民资产中权益资产的占比仍然较低,有理由相信目前这一趋势仍可持续。

陆彬:首先是权益型基金业绩整体表现出色,而这背后是整个A股市场较好的表现,虽然指数涨幅不高,但呈现出了结构性牛市。而且资本市场改革推进,A股的好公司越来越多,居民资金也开始越来越多地入市,这都造成了2020年精彩纷呈的行情。

其次,“炒股不如买基金”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基金经理的专业能力得到更多投资者的认可。投资靠的是对行业的深度理解和前瞻把握,我们去年三季度对新能源行业做了很多调研,认识到行业基本面并没有问题,而且即将迎来改善,基本面和价格之间存在很大的预期差,最后比较好地把握了新能源的行情。

未来,我们非常看好优秀的主动管理人给投资者带来的价值。希望投资者相信长期专业的力量,选择好的基金产品、好的基金管理人来帮大家做投资。

本文源自中国基金报

A股开户数量,2018年a股开户数

大类资产配置向权益市场腾挪什么行情?

在大机会面前,千万不要采取机会主义。

在专业投资人眼中,这是当下及未来几年资本市场的真实写照。而资本市场的大机会,就在于大类资产配置往权益市场腾挪。越来越多的迹象也表明,A股市场的吸引力正在逐步凸显。

不少机构看好未来几年的慢牛行情,主要源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传统行业和新兴产业都有不同的增长机会。其中,部分传统行业有望继续保持较高盈利水平,而新兴产业处于产能释放或财政扶持的大环境下,投资价值也将逐步显现。

对于2018年的投资布局,多数基金认为,不应纠结于市场风格,更要抛弃对于风格转换的幻想。从“性价比”上进行考量,无论是价值还是成长,均存在投资机会。这意味着,在配置上需要逐步走向均衡。

A股市场吸引力日渐凸显

过去由于高流动性和高波动率,A股市场很难“看长做短”。无论是卖方机构还是买方机构,年度展望往往只能根据下一年的重要事件做一个预判,而两三年的趋势对年度策略的指导意义往往不大。

在博道投资合伙人、股票高级投资经理张建胜看来,随着防风险去杠杆变相冻结流动性,以及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中的各种微观调控措施的实施,投资者终于可以通过关注中期趋势来指导短期投资了。

他所观察到的中期趋势,就是就大类资产配置而言,未来3年股市的吸引力将日渐凸显。

我国居民财富配置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和类存款中,证券类资产只是个零头,因此权益市场的“边际流动性”要比全社会货币总流动性要更重要。2009年货币“大放水”之后的资产财富效应激活了居民的理财意识,但过去10年几乎一边倒地向房地产和理财产品倾斜。

随着2016年10月开始的史上最严房产调控周期的启动,无论是短期还是中长期,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降低房地产的投资回报率预期。但理财意识已被激活,富余流动性并不会回流至定期存款,而会如“热钱”般在理财、信托、保险与证券之间腾挪。

中金公司的研究表明,房地产市场释放出的流动性与汽车、股票和理财最为相关。汽车作为耐用消费品,决策周期长且考虑因素相对多元,因此承接房市流动性的主战场将是股市与理财产品。

回顾过去几年的牛熊市,张建胜观察到,当股市预期回报率明显高于理财收益率时,市场均有一轮较为显著的上涨,如2014年9月、2015年9月及2016年3月,反过来也成立。2017年开始,股市与理财的预期收益率始终较为接近。由于股市低波动率后风险溢价的下降,两个市场“旗鼓相当”,这也为市场创造了较为良性的慢牛的基础。

就后市而言,张建胜认为,在目前严格执行去杠杆政策的背景下,理财产品市场将受到压制。从2017年三季度开始理财规模已明显下滑,虽然在金融去杠杆初期,理财产品收益率会小幅上行,但2017年上行幅度甚至低于国债。而随着2018年实体经济去杠杆的真正开始,未来理财产品收益率(特别是类活期类的)有望下行,届时股市的吸引力将会更加凸显。

随着监管方向日渐明确,机构投资者占比提升,投资行为也趋于长期化,投资理念日益成熟。在此背景下,沪上一位基金经理预期,A股有望走出一波慢牛行情。他同时认为,A股市场正在向成熟市场靠拢,虽然短期会有波动,但市场长期稳定性正在逐渐呈现。

抛弃对风格转换的幻想

当不少投资者还在纠结于2018年的市场风格时,越来越多的专业投资者明确表示,需要抛弃对于风格转换的幻想。

一位资深的公募基金权益投资负责人表示,所谓风格转换是市场均值回归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因此,讨论风格转换没有意义。

深圳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首席投资官(权益)认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小盘股都有明显的超额收益,但这个拐点在2017年出现了,整个市场蓝筹股和价值股表现突出。据其判断,目前这种行情演绎刚刚开始,还没有表现得很极端。

在上述首席投资官看来,一方面,对比美股、港股,很多小股票不被市场关注,最终会造成流动性枯竭;另一方面,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只有当股票市值达到一定规模之后,才会进行覆盖研究。而未来机构投资者占比将持续提升,因此,上述格局有望得到强化。

张建胜认为,2017年严重的两极分化是分子端、分母端等要素共同发力的结果。其中,就分子端而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A股盈利改善大超预期,且主要增量集中于大市值的传统行业公司中。分母端,去杠杆导致无风险收益率上行,金融强监管导致风险溢价上行,两者共同对长久期的成长股估值形成了挤压。对2018年而言,无论是企业盈利还是去杠杆或强监管,在市场已有预期后边际上均较难继续强化,这也意味着2018年市场风格的离散度上将会显著收敛,无论是大盘股的估值修复还是小盘股的估值收缩均已告一段落。

张建胜强调,未来几年股市的核心矛盾是大类资产向权益市场的倾斜及企业盈利的回升,前者以低风险偏好的机构资金方式入场,后者也更有利于各行各业的龙头企业,且龙头企业的动态估值并未有明显的泡沫。因此,在流动性看不到明显放松的背景下,寄希望于小市值公司的估值切换行情是不恰当的。其实,市场风格轮动本来就是高流动性和高波动率下的博弈产物,没有足够的偏离度并不一定就会发生。

长信基金总经理助理、基金经理安昀表示,2018年的A股市场获得正收益的概率仍然较大。2018年蓝筹和成长均有机会。尽管蓝筹股2017年占尽优势,但是目前看估值并不贵,银行、地产、家电、建筑等行业依然较为便宜,获得一定收益的可能性较大。从长期跟踪的成长股来看,也有一部分股票进入了买入区间,比如一批方向正确、估值合理且质地优良的公司。

投资机会有望“多点开花”

对于2018年的投资机会,基金经理认为,消费升级、大金融、制造业及周期股等方面均存在一些投资机会。

万家基金建议,在蓝筹和成长板块之间采取更为均衡的配置比例。首先是价值成长股或价值蓝筹股,重点看好大金融板块、地产和建筑板块,此外以医药、白酒和家电为代表的大消费板块依然会有相对收益。其次是优质成长股,2018年成长板块将进入战略布局期,关注5G、人工智能、半导体、游戏和社会服务等板块。

目前不少机构投资者对于大金融关注度较高,尤其是银行中的四大行。招商基金投研团队认为,金融领域中,银行板块方面,多个银监会监管文件对银行业绩影响有限,后续随着对不规范业务的进一步清理整顿,银行业务将进一步回归传统信贷业务模式,有助于消除市场对银行非标及影子银行的担忧,有利于银行整体估值提升。非银板块方面,保险行业公司受益于保障转型而抬升估值的长期投资逻辑不变,内含价值增速稳健,长期投资价值仍然存在。券商股估值则处于历史低位,有望迎来阶段性反弹行情。

此外,先进制造业也成为市场关注的一大方向。招商基金投研团队认为,先进制造业方面,从政策角度看,国家对于先进制造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从时间节点上看,支持先进制造业的政策不断出台。

张建胜认为,投资中的制造业资本开支复苏有望成为一个超预期的点。经历了2017年需求回升供给收缩的双击后,工业企业的订单和盈利状况都有所改善,企业产能利用率和资产负债表也得到改善,已经具备了再次重启资本开支(特别是增加先进产能)的条件。而从政策导向来看,“三去一降一补”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行至中段,补短板成为边际重心,也有利于高端制造的超预期崛起。

对于大消费而言,2018年通胀预计温和的大环境依然适合大消费行业。不过,目前大消费个股的估值已基本切换至2018年的业绩,因此应重点关注业绩有望超预期的龙头,以及一些新的泛消费领域。

张建胜观察到,中端消费是一个潜在的亮点。目前市场对消费的品牌化升级已有充分认识,但他认为,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计划所释放的中端消费潜力可能还是被低估了。由于扶贫和乡村振兴已明确成为政府工作重点,预计未来这个领域还会推出更多资源倾斜的扶持政策。

周期股方面,近期化工等不少周期品涨价明显。招商基金投研团队认为,欧佩克减产执行率高,虽然美国页岩油增产压制油价,但需求端形成有力支撑,预计未来油价温和上涨,而化工行业在油价温和上涨过程中最为受益。选股思路上,将从两条主线进行选择:第一条主线为油价上涨周期中,选择受益于此的PTA-长丝产业链,以及布局海外油气资产的上游公司。第二条主线为环保督察加速产能出清,优质企业盈利大幅改善。

实现共赢才是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股市行情网 » A股开户数量,2018年a股开户数

相关文章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