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茂在西安的项目,世茂璀璨滨江是安置房吗

曾经的“摇号盘”世茂璀璨倾城,11亿预售监管资金被挪用,导致项目停工,2000余户业主正在走上维权之路,最近在西安闹的沸沸扬扬。

最新消息是:业主已经决定暂停还房贷。

从世茂这些年在西安的发展来看,进入西安8年时间仅开发了2个项目,并且最新一个项目出现预售监管资金被挪用、项目停工,真可谓是一手好牌打的稀烂。

8年仅2盘

世茂集团的官网上对自己介绍到:世茂集团是一家国际化、综合性的大型投资集团。

这家总部位于上海的大型企业集团,涉及地产、商业、物管、酒店、主题娱乐、文化、金融、教育、健康、高科技等产业领域。

目前,世茂集团拥有3家上市公司,分别为:港股上市平台世茂集团(00813.HK)、世茂服务(00873.HK)A股上市公司世茂股份(600823.SH)。

这些年,世茂在全国确实体现出了大型企业集团的实力,打造了333米的上海世茂广场、300米的厦门世茂海峡大厦、深坑酒店等地标建筑。

因此,2014年当世茂进入西安之时,西安人民对世茂充满了期待,期待世茂能够给西安也带来地标建筑。

但是,从世茂进入西安后8年时间的发展来看,可以说是留下的只有失望。

截止目前,世茂在西安仅开发了2个项目,分别是凤城十路的世茂都、红光村城中村改造项目世茂璀璨倾城,这2个项目均是通过收购的形式获得。

8年时间仅2个项目,可以说世茂在西安的发展跑输给了大多数开发商。

如果说2014年进入西安时恰逢西安楼市最困难的时间段,还可以理解刚开始的发展缓慢,那么2017年西安楼市火爆行情之下世茂在西安依然停滞不动,就只能说明世茂对西安市场的判断出现失误了。

同时,即使是8年时间仅仅开发的这几个项目,不管是世茂都,还是世茂璀璨倾城,每一个项目都是维权不断!

11亿预售监管资金被挪用

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到世茂璀璨倾城项目,这个项目是2018年初通过收购的方式获得的,占地382.96亩,共计规划了2757户,产品规划的是高层、洋房。

凭借项目位于三环内的区位优势、超高的性价比、区域内新房供应的稀缺性,再加上2018-2020年西安楼市火爆的行情,世茂璀璨倾城入市后一路热销,更多的时候是要通过摇号的方式才能买到的。

而就当所有的业主在等待交房享受璀璨人生时却发现,2021年底项目突然开始停工。不少业主开始通过各种政务平台开始反映、投诉。

2022年6月8日,西安市未央区住房和城市建设局发布了《关于纠正违规挪用西安世茂璀璨倾城商品房预售监管资金的函》。

大致内容为,因世茂集团抽调预售资金,世茂璀璨倾城资金缺口达11亿导致项目停工。现未央区住建局要求世茂集团将之前调拨的资金退还到监管账户,解决资金缺口困境、保障世茂璀璨倾城项目如期交付。

至此,也就不难理解世茂璀璨倾城停工的原因了,那就是预售监管资金被世茂集团总部抽调挪用。

而世茂集团,目前则已经暴雷陷入困境之中。

2022年7月3日晚,世茂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于7月3日到期的10亿美元公募债券未能进行本息偿还,到期应付本息10.2375亿美元。

根据世茂集团的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底,公司的应付账款及票据总额已经高达1082.7亿元。

昨天(7月11日),深交所发布《关于深港通下的港股通标的证券名单调整的公告》称,因恒生综合大型股指数、中型股指数、小型股指数实施成份股调整,世茂集团(00813.HK)、佳兆业集团(01638.HK)、中国恒大(03333.HK)等房企被调出港股通标的证券名单。

根据世茂集团此前的公告显示,2017年世茂集团销售额为1007.7亿元、2018年销售额为1761.5亿元、2019年世茂集团销售额为2600亿元、2020年为3003.1亿元……从1000亿到3000亿,世茂只用了三年,速度的背后是高负债、高风险!

业主的权益谁来保障?

由于预售监管账户上的资金被抽调、售楼资金没有进入预售监管账户而导致项目停工,世茂璀璨倾城在西安绝对不是个案。绿地新里城兰亭公馆、当代嘉宝公园悦MOMΛ等项目,均是这种情况。

而每一个项目的背后,都有一个暴雷的房企。

预售资金监管制度的初衷在于保障房地产开发的有序进行,防止项目烂尾,专款专用可以防止开发商将资金挪用至新项目的土地款,从而保证本项目的 开发进度和交房时间。

但在前几年的实际操作中,由于银行、地方房地产主管部门监管的不严,

很多人会纳闷:预售监管账户上的钱去哪里了?

答案是:开发商拿去继续加杠杆买地去了。

但开发商这种高杠杆、高负债的扩张,凭什么让购房者买单?银行、相关部门监管责任的缺失,也是导致目前这种情况最重要的因素。

从目前全国其它城市的情况来看,也有预售监管账户上的资金被挪用后追回的。郑州永威金桥西棠,10.115亿元被股东挪用已被追回,避免了烂尾。

也希望西安的这些项目,能够早日追回被挪用的资金。

世茂在西安的项目,世茂璀璨滨江是安置房吗

烂尾楼盘遭业主强制停贷,预售制该不该取消?

是该取消商品房预售制了,用你的钱,建你的房子,还烂尾了,这是对购房者的不公平。以后谁有钱谁建房,没钱没实力的别建了,不能把包袱甩给老百姓和社会。98年房改时,全国缺房子,开发商缺钱,预售制是权宜之计,现在全国套户比超过1,从大开发进入存量时代,对购房民众不公平的预售制已经过时了,该取消了,改为现房销售。以后一手交钱,一手交房,天经地义。当然二次房改是个技术活,兼顾化解停贷、复工保交楼、重组房企债务、恢复市场信心以及长效机制,长效机制四大关键是推动城市群战略、人地挂钩、金融中性稳定和房地产税。这样有助于落实中央房住不炒精神、有助于保障购房老百姓权益、有助于房企稳健发展,一举多得,谋划长远。如果按照经济规律办事,中国一定能实现房地产软着陆和长期平稳健康发展,跨过这道关,解好这道世界难题。

整体来看,当前停贷项目占比较小,但是要高度重视,防患于未然,避免风险升级。如果及时出台统筹兼顾各方的有效措施,顺势推动二次房改,则能借机将房地产市场发展推向正轨。
  

停贷项目所属房企绝大部分是此前债务违约的风险民营房企,主要分布在河南、湖北、湖南等地。

总体来看,涉事楼盘主要是延期交付多年的楼盘,以及未到交付时间,但资金紧张、难以复工的停工盘,反映出了商品房预售制的负面效应愈发凸显。

简单科普一下:商品房预售最早源于中国香港,俗称卖楼花,卖期房,是一种开发商放杠杆的方式。98年房改,由于商品房短缺,房企缺资金,借鉴中国香港,引入了商品房预售制度。其实,当前世界不少国家存在预售制。但是,重点来了,发达国家一般有严格的监管保障措施,开发商在项目获得政府批准后才可以开始销售,买家在购买期房后并非像中国一样在支付完首付款后从银行一次性贷款支付剩余全部房款,而是根据开发商工程进度在完全交房前进行分期支付。

所以,预售制度是需要严格的资金监管、分期支付以及违约处罚措施作为保障的,如果没有这些保障措施,一定会触发风险,对购房民众不公平,所以不如借机取消预售制度,以后改为现房销售。客观讲预售制度有一定历史阶段性,现在中国住房进入存量时代,取消预售制度有助于降负债降杠杆,不再把烂尾风险甩给老百姓和社会,当然这需要配套房企债务重组、复工保交楼、恢复市场信心和房地产长效机制。这是个技术活,只要坚持市场化改革,中国一定能化解这个难题,让房地产回归实体经济和居住属性,安居乐业。

世茂在西安的项目,世茂璀璨滨江是安置房吗

地产股汹涌上涨,预售金松绑传言是否过度解读?

2021年房地产开发商的资金链普遍承压,其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预售资金监管变得异常严格。在楼盘停工多点开花的大背景下,许多城市的预售金监管政策层层加码。

新春来临,房企预售金监管或许迎来松绑。2月10日晚间,市场消息称“全国性的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督管理办法”已于近日制定出台,要求各地方根据工程造价合同等核定重点监管资金额度。此举意味着,去年下半年来趋紧的监管局面有望得到放松。受此消息刺激,11日上午,房地产开发、家居装修、建筑、地产中介代理等板块齐声上涨,多股涨停。

对于这一“利好消息”,多位房地产业内高管及一线投融资从业者对第一财经发表了谨慎观点。首先是地方和企业层面尚未接到正式通知或看到正式文件出台;其次,即便消息属实,房地产从业者普遍认为对行业利好有限。

“对信用已崩溃的那部分房企不会产生实质正面影响。”一名受访者表示。

此外有业内人士指出,按照工程造价总额为基数进行监管额度计算并不是新事物,此前很多地方政府已经按类似办法执行,因此未必能带来太多资金量释放。

A股8只地产股涨停

2月11日,房地产及其上下游产业链板块一扫阴霾,领跑股市。

截至中午12时,A股装修建材板块整体大涨3.3%,建筑板块整体涨2.8%,房地产开发板块涨1.2%。港股地产代理板块涨4.74%,楼宇建造板块整体涨3.4%,家居装修零售板块整体涨3.3%,地产发展商板块涨1.3%。

具体看上市企业,上午开盘后不久,A股的泰禾集团、荣安地产、南山控股、天保基建、金科股份、京投发展、嘉凯城、中国武夷8只股票涨停,新城控股涨6.3%,万科A涨2.3%,阳光城涨1.0%。港股内房股中,时代中国涨7.8%,富力地产涨7.3%,世茂集团涨6.6%,中国奥园涨6.4%。港股地产代理上市公司易居企业控股涨幅达5.4%。

为何一则关于商品房预售资金管理的消息,能让股市掀起这么大的波澜?这对房地产究竟释放了怎样的信号?

过去,商品房预售款监管的具体办法由各地地方政府制定,标准和实施细则都不统一。有城市要求预售款全额转入监管账户并监管40%-50%,也有城市仅监管5%。但去年下半年以来,由于房企资金链紧张,多地出现房地产开发项目停工现象,因此很多城市赶紧给预售资金监管套上“紧箍咒”,严格限制房企取用预售资金。

有统计显示,去年下半年,超过40城收紧了预售资金监管,如上调监管额度占比、“将全部购房款纳入监管”、不再区分重点监管和一般监管、提高支付节点要求、拉长支取时间等。此外,在执行层面,监管部门对于企业盘活预售资金的方式、工程进度及质量等核查也更趋严格。

贝壳研究院高级分析师潘浩称,多地通过收紧预售资金监管预防“交付风险”,有利于维护购房者权益,但部分城市出现了过度收紧的情况,这对于财务结构较为一般的房企而言,意味着在艰难时刻遭遇更大的流动性压力,使企业整体偿付和投资能力受到影响。

监管的层层加码,导致一种奇怪的现象出现了——很多房企账本上躺着几百亿,但实际可灵活动用资金只有几亿,甚至还不了两三亿的债务,最终出现实质性债务违约,从而引发违约的“雪球”越滚越大。

此前,已有不少房企反映,资金链压力大的主因就是遭遇了预售资金的强监管。“去年上半年累死累活降价促销卖掉一批房,但是最后能回到集团的资金还不到30%,这样房企想自救也很难。”一家20强房企内部人士曾对第一财经表示,该公司去年11月发生债务违约。

据了解,在资金监管上,各地标准不统一,有些地方卡得特别严。“有房企出险后,其他正常经营企业去取钱时,也被卡得很死,拿不出来资金就会比较麻烦。”一家头部房企的投资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

根据市场消息,新出台的全国性的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督管理办法,与旧版规定最大不同之处,在于明确对预售资金的规定进行了全国统一,要求由市县级城乡建设部门根据工程造价合同等核定,能确保项目竣工所需的资金额度,当账户内资金达到监管额度后,超出额度的资金可以由房企提取自由使用。

在虎年春节之前,就有消息称,全国性的预售资金解绑政策正在起草制定中,以缓解地产行业流动性压力。尽管当时只是一则传言,也引发了不小的关注度。因为在房地产企业可依仗的资金中,卖房回款是确定性最高的类别,因此预售资金放松政策被寄予很大期待,一旦有任何风吹草动,房地产行业情绪就会空前高涨。

“出险房企依然会被按住”

值得提及的是,截至目前,有关“全国性的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督管理办法”并无任何正式文件对外公开。市场消息流传后,第一财经采访了多家头部房企,但身处市场一线的地产公司还未接到正式文件或通知。

“文件是住建部牵头做的,但目前下面都还没有看到。”一家大型房企的区域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表示。

一家TOP20房企内部人士则告诉记者:“看到消息后,就咨询了我们总部所在地房协,房协也还没有看到相关文件。”

“还没有看到正式文件,传得风风雨雨,希望它是真的。”某TOP20房企CFO称。

大部分房企人士都认为,如果消息属实,确实是对行业的整体利好,但具体细则如何、何时推行、各地如何落地执行等,目前都没有底,因此一线从业者的态度基本是谨慎的。

一家头部房企投资部负责人表示,目前国家确实是希望银行对房企加大放款力度,但银行放下来的贷款(主要是开发贷和按揭贷)都进了监管账户,取不出来,如果不把监管账户规范起来,相当于上层的政策出来,到了尾端控制不了。

某TOP20房企的CFO则认为,政策如若属实,那么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过去在预售资金监管这块,有地方做得“过火”,甚至有出于私利将房企资金放到第三方账号并挪用的现象,新政策对于过往乱象有纠偏的作用。对于行业来说,应该回到正常范畴,该监管的就监管,不该监管的就放回给房企。

对于政策后续影响,该CFO认为,对于不同房企的影响要区分看待。信用好的房企,是收获了重大利好,本身这些企业的资金监管就相对比较松,跟出险房企是不同的。出险房企的监管账户资金,接下来依然会被“按得死死的”。政策并不是雪中送炭,也不是江湖救急,政策不会影响行业洗牌,只是让优质房企有空间和实力去收拾烂摊子。

“对出险房企来说,影响不大,因为现在很多项目是合作的,合作项目的资金之前都不敢分配,现在即使把钱盘回来,考虑到合作方的风险,一样不敢分配。”他表示。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称,从最近各地的预售政策变化看,基本都是有松绑有收紧,核心依然是针对信用高的企业相对放宽,针对资金链紧张的企业反而继续收紧,一方面可以释放市场整体资金流动性,另外一方面保证了购房者的基本权益被保障。

一家TOP20房企的一线融资业务负责人认为,后续影响仍要分城市来看,因为尽管全国统一出政策,但具体细则制定和执行仍然要靠地方,“我们的预售资金监管户余额确实是很大的,能释放多少现在真不知道。”

多方博弈

同时,在业内人士看来,即便预售金监管政策有所松动,未来在执行层面,也大概率会出现地方政府、房企、项目合作方的多方博弈。

从地方政府的角度来看,去年以来房企暴雷、项目停工的情况,确实带来巨大压力,尤其是部分房企资金“十锅九盖”,为了保交楼,地方政府不得不对预售金监管层层加码。

“上面喊话容易,但责任还是落在地方,地方政府责任是很大的。所以新政策要落地也不是那么容易,贯彻政策不可能一刀切,肯定会差异化处置。”上述TOP20房企CFO预估,出于担责考虑,地方政府在执行政策时会严谨考虑地方具体情况。

某头部房企投资负责人也认为,现在谁都不敢保证公司不会出事,尤其民营房企,地方政府的态度依然相当谨慎。

而且实际上流传的“新规”并不是新事物,此前很多地方政府已经采取类似办法执行了。根据华西证券对50城此前预售资金监管政策的调研,按照工程造价总额为基数进行监管额度计算早已是一种主流方式,比如:大连要求重点监管资金额度按照工程预算清册总额的110%计算,宁波要求按照工程造价的130%计算。这与流传的新政中“市县级城乡建设部门根据工程造价合同等核定”的要求并没有太大区别,因此并不会带来太多资金量释放。

有业内人士指出,有些城市按照新政策来计算,不仅不会放松,还可能趋严。比如北京此前要求预售金重点监管额度不得低于5000元/平方米,如果北京的实际工程造价超过5000元/平方米,则重点监管额度反而上升。

亿翰智库认为,预售资金监管严厉有其合理性存在,主要是为了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然而此前政策严厉程度似乎超出了预期,对于企业而言雪上加霜。因此,预售资金监管应该适度合理化,在市场和企业间找到平衡点。若消息为真,无疑将减轻企业资金负担,但即使是放松,大概率也是在保障房屋正常交付的基础上做适度的调整,不会有大范围的松动,适度调整之后的资金或优先用于支付拖欠供应商的欠款等,这种适度调整对企业本身的帮助或许并不大。

此外,亿翰智库表示对于杠杆特别高、信用已崩溃的民营房企,预售资金监管大概率不可能有所松动,松动之后无法保证企业能够顺利实现项目交付。因此放松的主要对象仍将是信用较高的、经营稳健型的企业。不同城市的基本面也有差异,若某一城市内烂尾项目普遍,大概率不会明显放松。

“即使出台全国性的预售资金监管新政,也不意味着放松预售资金监管。地方政府为了保障购房者权益会明确。整体上看,部分城市因前期过度收紧可能有所放宽,具体执行还会因城施策。”张大伟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股市行情网 » 世茂在西安的项目,世茂璀璨滨江是安置房吗

相关文章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