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寿险公司盈利情况,寿险财险的盈利亏损分析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郑嘉意 北京报道

近日,A股5家上市保险公司已悉数完成2022年前三季度业绩披露。

统计数据显示,前三季度,A股5家上市保险公司仍面临一定业绩增长压力。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5家公司前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共计1565.37亿元,较去年同期下滑15.6%;原保险保费收入共计19126.4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04%。

从公司业绩看,5家上市保险公司中,4家公司净利润均不及去年同期,仅中国人保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实现同比正增长。企业公告显示,中国人保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达234.9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3.09%;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及新华保险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11.17亿元、764.63亿元、202.72亿元及51.9亿元,分别较去年同期减少35.8%、6.3%、10.6%及56.6%。

从险种收入看,前三季度,5家上市保险公司财险子公司收入增速仍优于寿险子公司。据统计,前三季度,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及太保产险保费收入共计7357.8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96%,且3家公司均实现10%以上的保费增速;人保寿险、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保寿险及新华人寿保费收入共计13193.89亿元,对比去年同期仅微增0.4%。

财险“老三家”保费增速亮眼

企业报告显示,前三季度,财险“老三家”均实现10%以上的保费增幅,车险及非车险业务均有增长。

车险方面,受疫情缓解后经济复苏及汽车销量上涨影响,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及太保产险相应保费收入增幅均维持在7%以上。其中,人保财险前三季度车险保费收入1960.28亿元,同比增长7.1%;平安产险收入1456.92亿元,同比增长7.5%;太保产险收入717.08亿元,同比增长7.8%。

从业务结构看,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及太保产险车险业务所占比重分别为51.45%、65.62%及53.56%,较去年同期的52.92%、67.95%及55.9%均有下降,业务机构持续优化,经营产品日趋多元。

理赔服务方面,“老三家”持续推进车险综改中的“提质”目标,通过科技创新、大数据运用的方式不断优化服务水平、便利消费者。

如平安产险三季报显示,公司推出的“平安好车主”APP截至2022年9月末,注册用户数已突破1.66亿,累计绑车车辆突破1亿,9月当月活跃用户数突破3400万。理赔方面,平安产险首创视频查勘,平均耗时仅为5分钟,前三季度车险一小时内赔付案件量占比达93.2%。

平安产险方面表示,为助力企业客户发展,公司通过“平安企业宝”APP及小程序为企业用户提供专业保险服务。截至2022年9月末,平台注册企业用户数突破238万。面对疫情,“平安企业宝”APP通过提供防疫资讯、发放防疫物资与综合金融服务等方式助力实体经济恢复。

除车险外,“老三家”意外及健康保险、农险、信用保证险等业务较去年同期均有大幅增长。其中,人保财险实现非车险业务收入1849.96亿元,同比增长13.65%;平安产险实现非车险业务收入763.32亿元,同比增长19.5%;太保产险收入621.77亿元,增长18.5%。

其中,人保财险意外伤害及健康险收入803.69亿元,同比增长14.6%,农险收入459.24亿元,同比增长22.9%,信用保证险收入41.71亿元,同比增长127.7%;平安产险意外及健康保险收入191.15亿元,同比增长14.4%。

人保财险方面表示,前三季度,公司利润增长得益于深入落实中央稳经济增长政策部署,以集团卓越保险战略为引领,深入推进六大战略服务,持续深化体制机制变革,科学有效防范化解风险,高质量发展转型取得新突破。

太保产险则表示,前三季度公司始终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不动摇加强品质管控,防汛抗台降损失;坚持服务创新,优化服务提升效率,推动公司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故保费收入实现较快增长,承保盈利水平取得较大提升。

国泰君安非银分析师刘欣琦指出,2022年前三季度上市保险公司财险承保盈利总体呈改善态势,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车险综改后行业竞争更为理性,龙头险企马太效应凸显,这是天时;大灾较2021年同期减少以及出行下降带来的赔付率改善,这是地利;龙头险企主动优化业务结构带来的盈利结果优化,这是人和。”

从成本方面看,前三季度,人保财险综合成本率为96.5%,同比下降2.4%;平安产险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保证保险业务赔款支出同比上升,整体综合成本率为97.9%,较去年同期增加0.6%;太保产险综合成本率为97.8%,同比下降1.9%,其中综合赔付率70.2%,同比下降0.6%,综合费用率27.6%,同比下降1.3%。

部分险企第三季度新业务价值回温

受疫情及代理人“清虚”改革深化影响,保费收入增长难、新业务价值承压,始终是2022年市场中寿险公司遇到的普遍情况。

以A股5家上市保险公司旗下寿险子公司2022年上半年新业务价值为例。统计结果显示,上半年,人保寿险、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保寿险及新华人寿5家公司新业务价值共计545.19亿元,较去年同期的739.87亿元下滑26.31%,其中新华保险及太保寿险降幅突破40%,分别减少48.4%及45.3%。

三季报中,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保寿险3家公司均对新业务价值作出披露。

其中,中国人寿新业务价值同比下降15.4%;平安人寿新业务价值258.48亿元,同比下降26.6%;太保寿险新业务价值75.48亿元,同比下降37.8%,但降幅较上半年进一步收窄,其中,三季度单季新业务价值增速由负转正,新业务价值增速延续逐季向好趋势。

刘欣琦指出,第三季度,部分险企新业务价值环比回暖,主要得益于坚定的寿险转型战略、较低的基数以及冲刺年度收官实施相对积极的费用政策。“除新单压力外,2022年前三季度上市保险公司延续以销售满足客户理财需求的储蓄类产品为主的产品策略,而高价值率重疾险销售仍呈下滑态势,导致新业务价值率承压。”

同时,刘欣琦表示,前三季度部分公司新业务边际已有改善,主要原因为寿险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以及短期策略推动的结果。随着率先进行寿险改革的公司改革逐渐深入,改革的成效将逐渐体现在业绩指标上,率先体现的是渠道高质量转型过程中的人力质态指标的优化。

如中国人寿在三季报中表示,当前公司销售队伍已实现质提量稳,截至本报告期末,本公司总销售人力78.3万人,其中个险销售人力为72.0万人。“公司坚持有效队伍驱动业务发展,推进队伍转型升级,销售队伍规模保持稳定,队伍质态持续改善,基础整体稳固。”

平安人寿方面表示,公司寿险改革稳步推进,效果逐步显现,代理人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提升超22%;13个月保单继续率持续改善。“前三季度,公司销售队伍结构持续优化,代理人渠道新增人力中“优 ”占比同比提升10.3%,产能持续提升,寿险及健康险业务营运利润864.86亿元,同比增长17.4%。”

太保寿险方面则表示,公司强化“芯”基本法推动,个人寿险客户13个月保单继续率88.0%,同比提升7.5%。“公司积极推进绩优组织建设,优化招募系统流程,完善训练体系,队伍质态进一步优化。其中,月均核心人力占比、核心人力月人均首年保险业务收入、核心人力月人均首年佣金收入均同比提升。”

(统筹:马春园)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前三季度寿险公司盈利情况,寿险财险的盈利亏损分析

2021年最近保险股为什么下跌呢

目前市场的普遍预期是人身险销售会长期陷于低谷,原因一是大增大脱的人海战术难以持续导致代理人数量难以明显提升,原因二是互联网保险与保险经代公司持续冲击个险渠道。拓展资料:保险股价格暴跌背后:丰满的理想与骨感的现实低估值、低涨幅、高分红,保险股与银行股、地产股一道被称为“三傻”,2020年,因疫情影响,上市险企业绩普遍承压,但考虑到市场发展潜力依然巨大,保险股也依然为价值投资者所青睐。保险业基本面坍塌背后:保险业底层逻辑已经发生颠覆性改变。基本面严重偏离预期,A股保险股在2021年成为了下跌的重灾区。而分析影响基本面的原因,除上文提及的个险新单标保快速下滑之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影响保险业发展的基础要素已经发生彻底改变,保险业发展的底层逻辑也随之而变,而这些才是影响保险股股价当下以及未来变化趋势的根本所在。短期来看,偿二代二期工程、“双录”等新规的实施仍将对行业发展产生直接影响,普惠型产品对于低端客户市场冲击已经形成,中高端客户市场机会尚存,但培养精英代理人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长期来看,人口年龄结构的改变、人口红利的消退将从更长期的维度上影响行业发展。普惠型产品冲击:保险业中低端市场逻辑已经彻底改变保险股为什么一直跌金融股主要由三大板块构成,证券股、保险股和银行股等,可以说这三大板块本身就是有关联性的,可以说同涨同跌的。今年二季度,公募基金大举减持保险股,引发市场关注。但与公募基金相比,券商对保险股的减持力度更大。保费增速是资本市场观察保险业增长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今年以来,保费增速持续萎靡不振,让投资者信心备受打击。今年以来,受保险业基本面低迷的拖累,保险股的股价与市值同步下滑。截至8月11日收盘,五大上市保险公司A股股价今年以来跌幅均已超20%。与2020年12月31日的总市值相比,A股五大上市保险公司的市值合计缩水超过万亿元。资金撤离迹象明显截至今年二季度末,A股五大上市保险公司的公募持仓市值刷新2017年以来的新低。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年底,共有4000余只公募基金产品持有保险股,而到今年二季度末时,持有保险股的基金产品已不足800只。2021保险行业发展前景分析从大趋势来看,经济转型离不开长期资金的集中管理,居民对养老、财务管理和医疗的需求也离不开寿险和健康险行业。因此,看好寿险及健康险行业的长期成长空间。随着市场规范化的进一步提升、市场参与者数量与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整个中国保险市场在未来仍然将有一段为期十至二十年的高速发展期,使市场的保险深度逐步与发达国家市场水平看齐。随着未来供给侧渠道转型、科技赋能以及产业协同的逐步深化,预计保险业估值或将在半年至一年后迎来拐点。

前三季度寿险公司盈利情况,寿险财险的盈利亏损分析

前三季度四大上市险企净利润突破千亿元了吗?

A股四大上市险企的三季报已经全部出炉。据统计,前三季度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共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091.11亿元,同比上半年大幅增长67%,相当于日赚约4亿元。在保险业回归保障本质的大环境下,四大上市险企前三季度的靓丽业绩意味着,经历阵痛后,保险业结构转型已经显现出成效。

具体来看,中国平安前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663.18亿元,同比增长17.4%;中国人寿前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68.2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98.3%;第三是中国太保集团前三季度共计实现净利润109.26亿元,同比增长23.8%;新华保险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50.42亿元,同比实现正增长,增幅达到5.3%,成功“转负为正”。

海通证券分析师孙婷指出,中国人寿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98.3%,其中第三季度单季净利润同比大增365.5%,原因在于投资收益增加、退保与赔付支出减少、准备金多提的规模减少。

在“保险姓保”的价值引领下,近一年来保险企业一直在进行结构调整,如今转型成效显现,利润进入上升期。从三季报中可以看出,长期保障型业务和代理人产能的提升,已经成为上市险企深化价值转型的重要抓手。

以三季度净利润增速“转负为正”的新华保险为例,数据显示,其前三季度个险和银保渠道的趸交业务较去年同期分别减少了5.68亿元和198.78亿元,同比下降25.1%和99.8%。与趸交业务大幅降低形成对比的是,个险、银保渠道首年期交保费同比分别增长35.7%和27.6%,其中十年期及以上期交保费分别增长46.8%和287.7%,续期拉动的发展模式已初见雏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股市行情网 » 前三季度寿险公司盈利情况,寿险财险的盈利亏损分析

相关文章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