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机构动向,a股机构和散户的比例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绮曼

制图/郭子君

2021年开年以来,基金销售火爆的消息就不断传来,“日光基”“限额配售”“新高”等词无不反映着投资者的热情,市场之火爆,令“基金”更屡次冲上热搜。事实上,基金发行火爆正是个人投资者认同机构投资、市场从“散户市”向“机构市”转向的表现。

羊城晚报记者梳理有关数据发现,近年来,A股市场正加速从“散户市”走向“机构市”,专业投资机构在市场中的话语权大幅提升。中金公司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机构持有A股流通市值48%,约占A股流通市值半壁江山。

频繁交易 散户收益未如人意

数据显示,1993年以来,A股投资者数量从833.27万户猛增至2020年10月底的1.74亿户,增长了近20倍。

随着投资者数量的不断增长,投资者结构也在不断优化,过去30年,公募基金、险资、外资相继入市,各大机构正在成为A股市场的重要力量。

从优势来看,机构投资者拥有更强大的专业能力、信息和资金优势,并能够通过组合投资、风险分散的方式提高平均收益率。因此,近几年主流资金不断向优质龙头聚集,散户投资者出现连年亏损现象。

上交所发布的《上海证券交易所统计年鉴(2018卷)》显示,A股散户的持股市值占比与机构相当,分别为21.17%和16.13%。但散户贡献了82.01%交易额,是机构投资者的近6倍。

但频繁交易的散户收益却并不尽如人意。

上交所对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散户和机构用户的账户收益统计数据显示,无论资金体量如何(10万元以下到1000万元以上5类散户),个人投资者账户年化收益均为负值,只有机构投资者和公司法人投资者单账户实现了平均正收益。

收益亮眼 基金发行持续火爆

东方财富网一份问卷调查结果也显示出了同样的特征:2020年盈利的股民占比51.9%,其中11%的股民盈利超50%,15.7%盈利介于20%至50%之间,25.2%盈利在20%以内。其余48.1%的股民表示年内亏损,其中31.4%的股民亏损在20%以上。

反观作为机构投资者代表的基金,2020年的投资收益却十分亮眼。数据显示,2019年,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率接近40%,2020年主动权益类基金年内平均涨跌幅为46.05%,百余只偏股型基金实现净值翻倍。

散户和机构投资者的收益两相对比,让“炒股不如买基金”的观念深入人心。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公募基金发行基金产品数量1435只,发行规模达3.16万亿份,发行数量和发行规模双双创下历史新高。

而进入2021年仅半月有余,日光基频现,1月18日,易方达竞争优势企业基金全天募集规模超2370亿元人民币,再度创下国内公募基金首募规模纪录,显示基金发行火爆态势仍在延续。

散户持有流通市值大幅缩水

纵观全球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成熟资本市场都经历了从“散户市”走向“机构市”的过程。而参照成熟的海外经验来看,A股正加速走向机构市。

有迹象显示,上一轮的牛市已然成为了去散户化的分水岭。兴业证券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5年间,个人投资者持有流通市值占比从72%上升至78%,交易额占比从81%上升至87%,散户主导市场的局面进一步加深。

而中金公司方面数据显示,个人投资者持有总市值比例从2014年的28%下降到2020年的22%,个人投资者持有流通市值比例从2014年的72%下降到2020年的52%。

与此同时,机构投资者持有总市值比例从2014年的11%上升到2020年的21%,机构投资者持有流通市值比例已从2014年的38%上升到2020年的48%。由此可见,A股散户持有流通市值占比大幅缩水。

主流资金向优质资产汇集

从市场形势来看,A股主流资金正在向成长确定性高、代表经济发展方向的核心资产加速汇集,显示专业投资机构在市场中的话语权大幅提升。

截至1月18日,A股市值排名前30位的公司里中小创企业由2019年的1家猛增至7家。

与此同时,头部公司的市值也在持续扩张。

公开报道显示,截至2020年末,市值排在前10%的公司在全部A股中的市值占比高达66.62%(剔除已退市公司,下同),较2019年末提升了1.21个百分点。自2016年以来,10%的头部公司的市值占比逐年拔高,过去5年间已累计提升逾14个百分点。

据上交所披露统计数据显示,从市场成熟度来看,截至2020年11月底,沪市总市值在500亿元以上的大型、超大型上市公司共171家,占沪市公司总数的9.65%;2012年时,沪市大型、超大型市值公司只有55家,仅占公司总数的5.9%。大型市值公司比重近年来明显提升,跟美股等境外成熟市场的差距正在缩小。

从投资者结构来看,目前上交所股票市场境内外专业机构投资者的持股市值占比近20%,显著高于2016年的不到15%;个人投资者持股市值占比则由2016年的24%下降到现在的20%。

机构化趋势将持续走强

纵观行情,研究机构普遍表明,2021年市场机构化趋势将持续走强,A股市场将继续呈现结构化分化形态。据中信证券最新预计,到2025年末,公募基金的持股市值将从当前的4.1万亿元提升到9.1万亿元,占比提升至8.7%;同时,外资持股市值或将从当前的2.8万亿元提升到8.3万亿元,占比提升至8%。

“展望未来,随着A股市场走向成熟,机构化、结构化、大分化的格局仍将继续呈现。”国盛证券策略首席张启尧表示,2020年作为载入资本市场史册的一年,“公募大时代”与“A股机构化”成为了其两大年度关键词,而在居民储蓄转化为资本市场长期资金的大背景下,A股的机构化进程还有望进一步加速。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莫谨榕

审签|郑宗敏

实习生|高爽

股票机构动向,a股机构和散户的比例

未来五年A股会是什么样的?

未来五年A股会是什么样的?

但买房子不是那么容易的,在同一个城市,你如果在买入前研究一番,买入地段好的,发展前景好的地区,十多年来你的回报肯定要更好。但是股票,如果你在过去的十年,你是闭着眼睛买,大概率是亏钱的(茅台除外)。

第一、炒股本来就要求技术含量高,不是所有炒股的人都能赚钱的。

第二是在过去的十几年,指数从6124跌至19年的2500点左右,这些年的趋势都是往下走的。

第三大部分散户基本都是在牛市或者行情非常的好的时候入市,这个节点刚好是高位,一进场就是高点,后面持续下跌,放大了亏钱效应。

但A股就真的不值得投资流入吗?

过去100年,美国的股市年平均回报率为10.4%,如果在美国股市投资了1000元,那么100年之后的收益为1981万美元,翻了N倍,数据非常漂亮。

那么反观A股,中国股市也有30年的历史了,这30年也涨了30倍。但也不可否认,在过去的十年,A股的走势真的很不尽人意,其实美国股市也有过这样的经历。从60年代末到80年初期,这20年间,美国的道琼斯指数基本在1000点附近徘徊,没怎么涨,中间也经历了好几次大跌。但从1987年股灾后的1700点到2019年底的将近30000点,却翻了十几倍。

每个国家的股市都有走好走坏的时候,我们的大A股已经走了10年的黑暗时期,但随着现在我们国家越来越繁荣,经济越来越好,在往后的10年,A股也会迎来好时代。实际上,这是在赌国运,坚信自己的祖国会越来越强。

再从资金面来看,目前A股有大量长期的机构资金逐渐进入市场,这些机构也一定程度上成为主导力量,这也是A股逐渐成熟的标志。在未来,A股也会迎来去散户化,向机构化市场逐步转变。还要,现在老百姓手里还是有钱的。P2P暴雷、固定收益产品的吸引力下降,楼市黄金十年也成为过去式等等,老百姓们能投资的渠道也越来越少,只要A股不是没底线的下跌,大伙还是很愿意把钱投入到股市里的。

股票机构动向,a股机构和散户的比例

私募欲借壳公募打新科创板 公募“壳资源”再成紧俏货

  科创板开板在即,近两个月以来,市场上看好科创板打新的资金正蜂拥公募基金,老公募基金的壳成紧俏货,双方正就预期规模,底仓策略等方面进行谈判。有私募人士表示,“私募里想通过公募渠道打新的不少,最近比较热,从身边接触的朋友来看,尤其是能理解科创板打新的人,参与的热情都比较高。”

   百亿资金觊觎科创板打新

  多位私募基金人士表示,他们近两个月开始频繁与一些中小公募基金接触,计划通过老公募基金的壳,参与科创板打新。

  5月28日,一位私募人士表示:“我们从四月份开始准备,最终订下了几个老公募基金的壳,规模限制在7000万至1亿,跟公募基金谈得有点艰难。”

  5月30日,一位广州的私募人士说:“我们最近两个月开始和公募谈借壳的事,现在谈得七七八八了,应该6月中就要全部敲定下来。”

  同日,另一位私募人士也表示,公司跟公募谈得差不多了,1个多亿的资金会通过申购公募的方式打新。

  此外,有公募基金人士在朋友圈表示,公司有几只老公募基金的壳可以用于科创板打新,欢迎联系。

  那么,为什么大批资金突然间涌向公募基金,公募科创板打新究竟有何优势?

  5月28日,阿巴马资产总经理詹海滔介绍,打新分网上网下两种方式,按照规则,网上打新配售规模约占10%-20%,网下70%-80%。其中网下这部分约10%-20%分配给战略投资者,此外50%-60%的额度,主要是分配给A类投资者、B类投资者和C类投资者。A类投资者主要就是指公募基金的公募产品,以及社保基金;B类投资者主要就是指保险机构;C类,包括公募基金的专户、券商资管计划、期货子公司,以有符合资质的私募基金。

  詹海滔告诉记者,按照目前的配售比例,A类要大于B类,而据估算,A类获配比例有望是C类的3-5倍左右。A类的公募基金成了科创板打新很好的渠道,这也是目前私募纷纷欲与公募合作的主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A类的公募基金,配售比例是按照账户数配售,不是按照持仓市值。所以私募找公募基金产品合作,希望公募基金产品的规模较小。

  “新股发行节奏,前几个月预计是批量发行,使全年的时间分布不均匀,收益率主要集中在前几个月。产品规模影响因素很大,因为公募基金存在顶格申购,根据我们的历史统计,2018年以来1亿以下顶格申购的家数占比超过75%,所以1亿以下的小公募更划算,2亿规模的基金打新收益率会被稀释一半,以此类推。”力鼎资本CEO高凤勇表示。

  詹海滔介绍:“上周五(5月24日),有一些保荐机构提出科创板的底仓市值是1000万,但据说被否,目前比较能够接受的,是6000万的底仓市值,要日均20个交易日。也有提出持仓市值要8000万,这个不太容易实现。”

  对于私募来说,合适打新的公募基金并不多,私募青睐的是规模小的公募基金。

  按规定公募基金的规模应该在5000万以上,否则将面临清盘的命运。“打新公募的规模越小越好,刚好5千万最好。”一位私募人士表示。

  而对迷你公募基金来说,越多的资金申购就能收取越多的管理费,也是一件好事。双方的谈判焦点就在于规模。

  “公募希望资金要多放一点,但多放资金对于我们来说就不划算,因为放多了闲置资金,只能做固收,所以我们希望就是能谈到相对比较能够接受的规模。”一位私募人士说。据记者了解,目前有的已达成协议基金规模在1亿元左右。不过,据悉目前有的公募基金要求进入的资金达到2亿,甚至2.5亿,少了不做。

  从成本来说,借道公募基金打新,成本就是认购费、管理费和赎回费。有私募人士给记者简单算了一笔账,“单笔申购是几千万元的,持有时间一年,大概费用在1个点左右。”

  一位私募人士表示:“打新年化收益,悲观一点在6%-10%,乐观一点在10%-20%。”

  不过,科创板打新并非没风险,“如果只是纯打新,打新不占用资金,关键如果是要买5千万的股票市值,这个风险是暴露的。如果底仓不对冲的话,底仓可能下跌,科创板打新的风险主要是在底仓这一块。”5月30日,凯纳资本董事长陈曦表示。

  因而底仓策略成为控制风险的关键。陈曦介绍,具体的操作方式是:“用私募基金先打包一层,就是客户的资金打到私募基金,由私募基金再去买公募基金,然后私募基金这边用股指期货对冲。”

  在产品设计思路上,高凤勇建议:集合资金类型,我们推荐认购私募,私募再认购小公募的策略,公募规模尽量不要超过1亿,并关闭大额申赎;公募指数型建仓6000万;私募同步卖空指数对冲底仓风险。当然大家觉得仓位风险小做增强型品种也可以。

  有私募人士表示,合适科创板打新的公募不容易找。

  “找合适打新的公募基金,前段时间不难,随着想参与科创板打新的机构增加,现在可能比较难了。”一位私募基金人士表示。

  此外,私募比较喜欢被动指数类公募产品,不过,基金管理权限在基金经理手上,所以私募基金要找到符合其产品运作思路的、同时规模较小的公募基金的壳并不太容易。

  有业内消息灵通人士指,7月1日科创板将正式上线,而坊间传言科创板上线日期是在7月初至7月底。

  如果“20个交易日日均市值6000万”要求落地,那么,要赶上首批科创板打新,留给公募基金的建仓时间已不多,6月初必须开始建仓。(21世纪经济报道)

   私募网下打新热情高涨

  第二批科创板基金定于6月5日发售。此次,鹏华、华安、广发、富国、万家这五家公司获批的是科创主题3年封闭型基金,将参与科创板股票战略配售和网下打新。

  如果说战略配售是“大额批发”,那么网下打新就是“零售”。由于大部分基金公司尚未发行战略配售基金,通过公募基金打新也是一个选择。“普通基金一样可以做,所以大家都在积极准备。”深圳一位公募基金人士表示。

  不仅公募,私募、信托等机构也在积极把握科创板网下打新的投资机会。“我们也在发科创板打新产品,和私募一起合作。私募属于C类,能分到30%左右,我们设置的规模较小,一只产品大约是1个亿。”华南一位信托人士也表示。

  根据3月1日上交所发布的《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与承销实施办法》,科创板的网下发行与现行制度有较大的不同。科创板网下发行将个人及普通机构“拒之门外”后,C类专业机构获配比例将大幅度提高。由于网下发行比例大幅度提高,网下整体获配比率将显著提高。

  “与现行打新制度相比,私募对科创板打新的兴趣更大,我们也在积极准备。”该华南信托人士表示。

  多位受访人士称,科创板上市大概率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溢价,特别是前期炒作空间较大。

  一位私募分析人士表示,科创板前期炒作会比较严重,单只股票收益率会很高,中后期收益率水平将逐渐下行。“预计年度发行数量超过200只,且前3个月发行占比达50%左右。建议提前参与,前期参与收益率更高,之后收益水平将逐步下降。”

  上述信托人士也表示,假设单一产品规模9000万,其中1000万~1500万用于获配新股缴款,7500万~8000万用于底仓配置,计算预计年化收益率将达到30%。

  “如果涨幅是1倍,1亿规模的产品打新可贡献的收益率约为7%。所以科创板打新收益率很可能出现前几个月较高之后下降的情况,此情况也与创业板和中小板成立初期的情况类似。”上述私募分析人士也称。

  在上述私募基金人士看来,对科创板的询价,证监会并无特殊要求,且每个机构可以申报不超过3档的拟申购价格。由于对一致预期报价的偏离都要承担被剔除的风险,所以询价差异影响不大,尤其在科创板发行初期,机构仍会以不超过23倍市盈率“天花板”的方式报价。

  “相对成熟的企业,比如满足中小板主板创业板条件的企业,它的估值还是不应该有太大的脱离;我们讲的特殊性估值只存在于特殊阶段的企业,而不是盈利模式成熟、已经过了快速发展期的企业,除非是体量特别大的,像一些芯片企业等。对绝大多数企业而言,盈利有4000万~5000万以上,PE估值法是一个较好的估值方式。”他说。

  第一财经也注意到,根据目前科创板申报资料,申报企业在估值定价时PE是一个重要的估值指标。

  例如杭州鸿泉物联网的招股说明书披露,2015年9月,北大千方以8800万元价格受让55%股权,对应公司整体估值1.6亿元,以2015年承诺业绩1700万元计算,PE倍数为9.41;2017年6月,北大千方以8118.88万元价格转让公司12.49%股权,对应公司整体估值6.5亿元,以2017年承诺业绩2650万元计算,PE倍数为24.53。

  “定价是个很复杂的事情,光看PE肯定也不行,比如亏损的企业没有PE、微利企业没有PE。从现在角度来看,估值体系是多元化的,而不能简单看待。”上述公募基金经理告诉第一财经。

  多位分析人士均表示,对于不同类型和不同阶段的科创企业,会使用不同的估值方法。

   外资私募加速入场

  在多位外资人士看来,近期北向资金的大幅波动并不影响外资对于A股市场的长期战略布局,随着A股在多个国际指数中的占比不断提升,更多追踪相关指数的主动和被动管理型资金将会不断涌入。

  路博迈量化投资总监周平表示,从目前情况来看,养老金和大学捐赠基金等大部分海外机构资金还没有完全进入A股市场,而A股在很多机构的资产配置中的占比也相当小,所以短期市场涨跌对这类资金的影响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现在不少进入A股市场的海外资金来自于对冲基金,这部分交易型资金的换手率比较高,频繁进出。不过,未来会有更多来自大型机构的长线配置型资金流入,它们通常较为稳定。”沪上一位外资私募负责人称。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A股先后被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富时罗素国际指数以及标普道琼斯指数等三大国际指数体系之后,外资对A股的配置需求会大量增加,因此,外资流入A股的长期趋势不会改变。

  瑞银中国证券业务主管房东明认为,2018年境外投资者持有全部A股的占比约6.7%,未来随着A 股在MSCI指数中权重的增加,该比例有望进一步上升。从其他市场的经验来看,A股被“完全纳入”相关指数体系可能还需数年之久,但预计随着时间推移,A股将从“散户市”变为“机构市”。(上海证券报)

  (云水长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股市行情网 » 股票机构动向,a股机构和散户的比例

相关文章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