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历史牛股「牛市简史|把握A股历史上第一次长牛」

长牛拥有坚实的基本面作为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步入2000年之后,中国的GDP实现了高速增长,GDP全球占比不断攀升,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同时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对标国际发达国家,我国经济体量无论是在体量上还是在增速上都是一大亮点。从体量上看,自2000年以来我国GDP总量不断赶超发达国家,在2010年GDP总量赶超日本,成为国际第二大经济体。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至今,我们经济总量又增长3倍,从30万亿元增加至100万亿元。从增速上看,2000~2014年,我国GDP增速始终保持在10%之上的增速,2014年以后经济增速有所放缓,维持在6%以上的水平,在全球经济大国中依然处于最前列。目前我国GDP总量占比全球份额达16%的水平,当之无愧的经济大国。

我国消费水平有望进一步提升,推动相关企业长期受益。1992年我国食品类消费在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中的占比超过了50%,到2016年这一比例已经降至30%以下。衣着服装类的消费占比也从14%降至8%。与此同时服务类消费的占比则不断提升,医疗保健、交通和通信、文教娱乐的消费占比均有提升。如果根据细分项目对消费项目归类,2012年我国服务类消费(其中商品和服务类消费均不包含“居住类”)的占比接近40%,人均GDP和服务消费占比的情况和韩国在1990年前后的情况接近。相比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路径以及接近60%的服务消费水平,我国服务消费未来仍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

中国庞大的网民数量为科技创新等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坚实基础。截止到2018年底,中国互联网用户超过8亿,比欧盟和美国的总人口数量还多,2018年欧盟的总人口数量是5.13亿,美国总人口数量是3.27亿。正因为有了如此庞大的中国自身互联网消费群体,让我们这些互联网企业、科技创新型企业能够在企业创新、模式创新、技术创新中不断学习、进步、试错,直到最后成功。正因为有这样庞大的网民数量,让我们能够在形成商业模式创新基础上,进而推动相关技术的创新。庞大的市场,为企业创新试错提供广阔土壤,企业可以不断调整产品定位以寻求足够细分的蓝海赛道。

中国巨大的经济总量、海量的消费者和移动互联网用户是全世界都羡慕的生长土壤,能够使得中国上市公司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无论是传统的消费、制造、金融地产业,还是新兴的科技创新行业,都拥有巨大的消费需求,“坡道”非常长,尤其是其中优秀的上市公司龙头,也即我们定义的“核心资产”,在行业集中度提升、市场竞争格局优化的趋势下,核心资产类公司的市场份额和盈利质量能够不断提升,比如消费品中的茅台、恒瑞医药、格力、美的,制造业中的三一重工、万华化学、恒立液压,金融地产中的万科、中国平安,科技创新中的立讯精密、中芯国际等,一批最优秀的龙头上市公司基本面长期稳定向好,正是股市长牛最坚实的基础。

制度改革为长牛创造了启动条件

过去五轮牛市的起始与终结,均与资本市场制度探索尝试紧密相连。1)1991~1993年牛市起始于涨跌幅限制放开和“T 0”交易制度的推出,改革开放带来制度红利成为市场上行的重要暖风;2)1999~2001年牛市能够走出调整期,源于基本面复苏,以及管理层引入券商、保险、社保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行情终结于证监会严惩财务造假、“坐庄”等违法违规行为和国有股减持;3)IPO制度亦是历轮牛市转折的关键影响因素,在2005~2007年牛熊切换中尤为明显,“巨无霸”IPO吸血过度,成为市场下行的重要催化;4)2013~2015年牛市不同于以往四轮牛市,是一场配资推动的“杠杆牛”,清查场外配资致使本轮牛市终结;5)除了IPO制度、交易融资监管制度、机构建设制度外,T 1交易制度的确立、再融资和减持制度的收紧与放松、熔断制度的设立与废除等等,都对于资本市场带来过冲击。

新的制度性改革为A股长牛创造新的条件。股市的表现一直离不开资本市场制度建设。在资本市场制度的探索尝试过程中,我们既有成功的案例,也有不如人意的教训,总体来看,资本市场制度在逐步探索、改革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基础层面制度的建设。如今,股市新的制度性改革层出不穷,从科创板设立、到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再到新三板精选层,从鼓励分红到逐步放开回购的限制,从QFII额度完全放开、到金融业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全面取消,从健全退市制度、到完善惩罚措施等等一系列政策方针,制度越来越趋于市场化、合理化。尤其是要素市场化改革全面深化,资本要素市场化改革将在长期带来更多的变化和利好。现在决策层正在努力健全鼓励中长期资金开展价值投资的制度体系,可以预期,未来利好资本市场长远发展的好政策会越来越多,非常值得期待。从中长期来看,十分有利于资本市场中长期估值中枢的提升。

本文节选自兴业证券董事总经理、兴证资管首席经济学家王德伦所著《牛市简史:A股五次大牛市的运行逻辑》一书。

股市历史牛股「牛市简史|把握A股历史上第一次长牛」

a股暴涨牛市历史回顾,有几次大牛市

中国历史上的牛市次数不是很多,但是也出现了两次大牛市,也就是标题中所说的暴涨牛市,具体是哪两次牛市为大牛市呢?其实就是第七次牛市和第九次牛市,它们的出现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自1990年开设股票市场以来,中国股市历史上历经了多次牛市和多次熊市。但是总的来说,牛短熊长。除了本世纪2007年与2015年两次大牛市之外,其他的牛市还包括上世纪90年代的几次中小型牛市。

第一次大牛市:2005年6月6日至2007年10月16日

这次行情是最具有基本面支撑的行情,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人民币升值、公司业绩的不断增长、QFII等诸多利好支撑着这轮牛市,从998点开始,创出6124点的历史最高点,整整涨了513.49%,这是中国股市到目前为止最为波澜壮阔的一轮大牛市。

第二次大牛市:2014年7月22日至2015年6月12日

当指数跌穿2000点大关后,逐渐有抄底资金开始进入市场。之后伴随着“一带一路”的高调推出,加之国企改革的顺利推进,以南车北车大合并为开端,大盘从2000点左右一路长到5178点,成为2007年以来第二高点,创业板个股疯狂程度和新股得到了疯狂炒作,安硕信息股价涨到474元。此波行情的疯狂程度远远高出以往历次行情,一直到亚投行的顺利成立为终点。

股市历史牛股「牛市简史|把握A股历史上第一次长牛」

牛市的标准是怎么判定的,中国股市至今经历了几次牛市,间隔时间长么,希望能得到专业回答

在股票市场中,牛市行情的产生并没有具体的时间,主要是根据市场的变化来判断牛市的发生。对于一些股民朋友来说,A股历史上的历次牛市时间还是比较关注的。
A股历史上的历次牛市第一次牛市:1990年12月19日~1992年5月26日;
第二次牛市:1992年11月17日~1993年2月16日(386~1558);
第三次牛市:1994年7月29日~1994年9月13日;
第四次牛市:1995年5月18日~1995年5月22日;
第五次牛市:1996年1月19日~1997年5月12日。
第六次牛市:1999年5月19日~2001年6月14日;
第七次牛市:2005年6月6日~2007年10月16日;
第八次牛市:2008年10月28日~2009年8月4日;
第九次牛市:2012年12月4日~2013年2月18日;
第十次牛市:2013年6月25日~2013年9月12日;
第十一次牛市:2014年3月12日~2015年6月12日。
在股市里面,牛熊市指的是股票的持续上涨或下跌。
牛市就是那些市场行情普通看涨的并且能够持续一段时间的,也称为多头市场。
熊市又被称作空头市场,它的行情就呈现普通看淡以及一直下跌的趋势。
大概知道了牛熊市的概念,很多人会感到好奇,当前的市场是熊市还是牛市呢?
点击下方链接,立马告诉你答案:专属沪深两市的投资日历,掌握最新一手资讯
一、如何才能看出熊市还是牛市呢?
想要分辨出当前的情况是熊市还是牛市,可以根据这两大方面,事实上,一般分为基础面和技术面。
首先,我们判断市场行情可以根据基本面来,通常通过宏观经济的运行态势以及上市公司的运营情况来判断基本面,通常看行业研报就够了:【股市晴雨表】金融市场一手资讯播报
其次,从技术面来观察的话,量价关系、量比与委比等的指标、K线组合等这些都可以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参考值,来对市场行情做个了解。
举个例子,倘若当前是牛市,买入股票的人远多于卖出股票的人,那么大部分个股的k线图就有着很明显的上涨趋势。反之,如果当前是熊市,抛售股票的人远多于买入股票的人,那么大多数个股的k险图的下跌趋势会十分明显。
二、怎么判断牛熊市的转折点?
假使说我们赶在牛市快要结束的时候才陆续进场,在这时购买股票很有可能是在股票的高点,进而会被套牢,而最容易赚钱赚得多的时机就是熊市快结束的时候进场。
于是,我们只要能弄清楚熊牛的转折点,购入时价格处在低位,售出时价格处在价格高位,买卖的差价就是我们赚到的钱!有很多方法可以用来分析牛熊转折点,推荐使用下面这个拐点捕捉神器,一键获取买卖时机:【AI辅助决策】买卖时机捕捉神器
应答时间:2021-09-24,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股市行情网 » 股市历史牛股「牛市简史|把握A股历史上第一次长牛」

相关文章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