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超纯氨的上市公司,氨气上市龙头公司

《科创板日报》(记者 章银海)讯,作为关键电子化学品材料之一,超纯氨近期受到资本市场关注。金宏气体在3月31日午间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材料显示,公司2021年超纯氨平均涨幅超50%。

金宏气体相关负责人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超纯氨确实有涨价,但原材料也上涨近40%。目前下游市场需求比较旺盛,尤其是集成电路领域增速比较快,市场供不应求。”

“我们近两年在大力开拓集成电路领域的客户,已进入海力士、中芯国际、积塔半导体、新加坡美光等国内外知名客户,在集成电路领域取得了较好成绩。2022年的目标是重点突破长江存储和合肥长鑫等存储厂商。”上述负责人表示,公司率先打破国外垄断,国内市占率一直保持第一。

据了解,超纯氨大量应用于新型光电子材料领域,是MOCVD等外延设备制备GaN的重要基础材料,可应用于液晶面板、光伏光纤、LED、集成电路等领域。金宏气体、久策气体、建业股份和华特气体等企业为国内超纯氨主要生产商。

有业内知情人士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集成电路比光电等领域要求严格,不仅市场壁垒高,而且验证周期长。“半导体客户对气体的纯度、企业的质控水平和保供能力等要求很高,还有至少1年的导入期。很多公司产线很早就建好了,但进入市场很慢。”

“我们以氨类产品为切入点进入电子化学品行业,除了与本身业务有紧密关联外,也积极看好行业应用前景。”建业股份相关负责人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公司超纯氨主要应用于光伏领域,销量正逐步放大,但目前整体营收占比仍然偏小。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下游市场需求不断增加,上述主要厂商产能多数处于满产状态,2021年以来不断扩产。

据悉,建业股份募投项目之一年产13000吨超纯氨项目(一期)在2020年即完成了从试产到满负荷生产的过程。公司2020年共生产超纯氨5383吨,产销率为99.43%。目前建业股份超纯氨产能为6500吨/年,2021年已逐步推进二期项目建设。

金宏气体现有超纯氨产能8500吨/年,为国内最大的超纯氨供应商。公司相关负责人向《科创板日报》记者透露:“公司已在规划第二个超纯氨工厂,生产基地在四川眉山,新增产能10000吨/年。超纯氨不仅有85%以上国产替代空间,而且下游市场需求在持续增长。”

作为久策气体的重要业务,超纯氨营收占比保持在20%左右。公司方面称,2019年度受自身产能所限,公司超纯氨销量增长较慢,导致当期特种气体业务收入增速较低。随着产能有所提升,保障了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超纯氨等产品产销量的增长。

不过,对于超纯氨市场后续价格变动,前述公司有关负责人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电化学材料”随行就市“,目前市场供需矛盾不突出,后市不好预期,但市场需求是确定性增长的。

生产超纯氨的上市公司,氨气上市龙头公司

隐藏在A股年报里的“隐形冠军”

文:天风宏观宋雪涛

什么是隐形冠军?

“隐形冠军”通常是某一个缝隙市场的领袖 。一方面,这些企业在某些细分领域是绝对的领先者,有的全球市场份额甚至超过50%,所以称之为“冠军”;但另一方面, 相比巨头而言, 它们的规模不大,对于普通大众而言,它们是默默无闻的中小企业,产品往往隐藏在价值链的后方 ,无法从最终产品中辨认出它们的存在 ,所以称之为“隐形”。

相比像华为这样既在终端大放光彩,又有强大技术保障的“月亮”,“隐形冠军”就像是隐藏在夜空里的“星星”。然而 这些像纽带一样的企业,构成了完备的产业链,在今天产业升级和贸易摩擦的大背景下,成为稳定全产业链优势的中流砥柱 。

如何从年报中选出隐形冠军?

我们首先确定了与“隐形冠军”定义相关的十五个关键词,如“全球市占率”、“全球最具竞争力”、“全球第一”等,然后根据 关键词搜索 A股上市公司2018年年报 ,找出相关企业,最终筛选出位于产业链中上游(剔除下游的工业制成品和消费品企业)、市值不超过600亿的21家制造业企业。

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电子、材料、机械、化工等领域 ,市值集中在100-300亿,民企和混合所有制占七成 ,国企占三成。它们不仅全球市场份额处于领先行列,而且在各自的行业领域也形成了一定的技术门槛。

当然, 这21家企业仅代表了中游制造隐形冠军中的一部分 ,类似企业在各行各业还有很多,有些是公开资料较少的非上市公司,也有低调的中游巨头,比如:全球最大的 汽车 玻璃厂商福耀玻璃、全球最大单晶硅产销的隆基股份、全球光纤光缆份额前三的长飞光纤和亨通光电、全球最大PTA单体产能的恒力股份、全球最大MDI产能的万华化学等。

下面我们将按照行业分类逐一介绍这二十一家“隐形冠军”。

一、电子

1.鹏鼎控股(002938): PCB市占率全球第一

作为承载电子元器件并连接电路的桥梁,印制电路板(PCB)是绝大多数电子产品的必需元件,被称为“电子产品之母”。PCB的技术壁垒低,定制化属性强,行业集中度分散。根据Prismark对全球PCB企业营收的预估,全球PCB的主要产能集中在中国大陆(43%)、韩国(16%)和中国台湾(14%)等。

根据鹏鼎控股2018年年报,公司是全球第一大PCB生产企业,占全球市场份额6.3%。2018年总营收258.6亿元。

2.长电 科技 (600584): 集成电路封装测试市占率全球第三

集成电路的封装测试是半导体制造的最后阶段,也是关键一环。封装是保护芯片免受外部环境损伤,增强芯片的散热性能,以确保电路正常工作;测试是将有缺陷以及性能不符合要求的产品筛选出来。封测行业受技术驱动,中国厂商已成为重要力量。

根据芯思想研究《全球前十大封测公司榜单》,以全球市场份额排名,2018年全球前三大封测巨头依次为中国台湾的日月光矽品(29.34%)、美国的安靠(15.4%)以及中国大陆的长电 科技 (13%)。根据长电 科技 2018年年报,公司在全球集成电路封测市场份额排名第三。2018年总营收为238.6亿元。

3.汇顶 科技 (603160):屏下光学指纹芯片出货量全球第一

随着全面屏成为智能手机的趋势,屏下指纹识别技术迎来高速成长期。屏下指纹识别技术分为光学、超声波和电容三条技术路径。光学屏下指纹识别由于技术成熟、性能稳定,目前是商用量产的主流。其原理是指纹识别芯片照射指纹后反馈给识别模组,形成指纹图像通来进行识别。因此指纹识别芯片是屏下指纹识别技术的构成要件。

汇顶 科技 主要从事指纹识别芯片的设计,根据汇顶 科技 2018年年报,其光学指纹方案在OLED软、硬屏均已实现规模商用,是全球商用机型最多、累计出货量最大的屏下光学指纹方案。2018年总营收37.2亿元。

4.光迅 科技 (002281): 光电子器件全球市占率第四

光电效应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而神奇的现象。光电子器件是利用光电效应制成的各种功能器件,广泛应用于光通信领域。光电子器件处于光通信产业链的上游,下游主要是通信系统设备行业。根据行业龙头菲尼萨2018年年报,2018年全球市场份额前三的光电子器件供应商都是美国公司:菲尼萨、安华高、捷迪讯。

根据光迅 科技 2018年年报,光迅 科技 是全球第四、中国第一的光通信器件供应商,2018年光电子器件全球市占率为7.1%。2018年总营收为49.3亿元。

5.激智 科技 (300566): 光学扩散膜全球市占率领先

光学膜是液晶显示器背光模组的重要零部件。光学膜由于技术壁垒较高,生产技术和市场长期被国外厂商垄断。根据激智 科技 2018年年报,光学膜市场长期以来被国外企业所垄断,美国3M以及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企业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

在光学薄膜中,扩散膜的技术壁垒相对较低,其核心在于精密涂布技术。目前全球扩散膜的产能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经过激烈的价格竞争,中国大陆的市场份额快速上升。根据激智 科技 2018年年报,其扩散膜产品全球市占率领先。2018年总营收为9.1亿元。

6.纳思达(002 180 ): 打印机业务细分行业全球领先

一般而言,打印机分为整机和耗材两部分:整机属于耐用品,耗材属于易耗品。耗材主要包括用于激光打印机的硒鼓及用于喷墨打印机的墨盒等。“低价打印机+高价耗材”的商业模式是教科书式的经典,因此耗材一直是打印机行业的核心利润来源。根据智研咨询网发布的《2018-2024年中国打印机行业竞争现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随着商务办公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全球打印设备需求呈下降趋势,打印耗材市场增速低迷,未来五年全球打印耗材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将在0.3%左右。

打印机虽然是很常见的办公设备,但是技术壁垒很高,是最前沿的光学、影像学、材料学、电子、精密机械相结合的综合技术产物。全球领先的打印机品牌基本被日本(佳能、爱普生、施乐、兄弟)、美国(惠普)和韩国(三星)所垄断,日本占有绝对技术优势。中国在这些技术领域与美日有很大差距,所以一直没有出现过像样的中国品牌。

根据纳思达2018年年报,公司在打印机业务细分行业——耗材芯片、打印机主控芯片以及打印机兼容耗材等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2016年,纳思达并购了著名的激光打印机品牌“利盟(Lexmark)”,在全球中高端激光打印机市场也获得了领先地位。

7.通威股份(600438): 太阳能电池片出货量全球第一,多晶硅料产能全球前三

多晶硅料是太阳能光伏产业的重要原料,主要用于生产硅片、电池片、光伏组件等下游产品。海外硅料的主要生产厂商包括德国Wacker、韩国OCI、美国Hemlock、挪威REC。由于国内低成本产能的扩产,近年来硅料处于国产替代的过程。全球电池片市场集中度较分散,在光伏产业链中集中度最低。

根据通威股份2018年报,公司在光伏产业链的布局集中于多晶硅料及电池片环节。2018年,子公司通威太阳能的电池片出货量全球第一,子公司永祥股份的高纯晶硅产能全球前三。

8. 艾华集团(603989): 节能照明用铝电解电容器产销量全球第一

铝电解电容器主要应用于照明产品,分为高、中、低三档。高档用于高端节能照明产品、太阳能、 汽车 电子;中档用于电视、显示器、普通照明产品;低档用于玩具、音响等。目前全球铝电解电容器的主要产能来自于日本、韩国、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全球高端铝电解电容器主要被日系厂商所主导,中国厂商主要生产中低档电容器产品。

根据立鼎产业研究中心的报告,2015年全球铝电解电容器市场份额前十大企业中,日本厂商占据前四,中国大陆的艾华集团和南通江海排名第六和第八。根据艾华集团2018年年报,公司在节能照明用铝电解电容器产销量全球市占率第一。

二、材料

9.恩捷股份(002812): 锂电池湿法隔膜市占率全球第一

锂电池的四大材料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和隔膜。其中,隔膜的技术壁垒最高。隔膜负责隔绝电子,保障锂离子自由通过,对锂电池的容量、循环以及安全性有重要影响。隔膜的生产工艺包括湿法工艺和干法工艺,其中高端电池以湿法隔膜为主,中低端电池以干法隔膜为主。

隔膜市场的竞争格局目前为中日韩三国鼎立,日本的隔膜生产企业主要为旭化成(收购美国Celgard)、东燃、宇部和住友化学,韩国的隔膜生产企业主要为SK创新和W-scope。

根据恩捷股份2018年年报,公司是全球锂电池湿法隔膜出货量、产能以及市场份额最大的供应商,占全球隔膜市场14%的份额,占中国湿法隔膜市场45%的市场份额,2018年总营收为24.6亿元。

10.光电股份(600 184 ): 高端光学材料全球市占率13%

光学材料是指传输光线的介质材料,包括光学玻璃、光学晶体和光学塑料等。其中,光学玻璃是指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并能够改变紫外、可见或红外光的相对光谱分布的玻璃。光学玻璃可用于制造光学仪器中的透镜、棱镜、反射镜及窗口等,是光学仪器的关键元器件。随着智能手机、安防监控等行业快速发展,光学玻璃下游需求持续增长。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19-2023年中国光学玻璃行业市场行情监测及未来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全球光学玻璃主要产能集中在日本、韩国、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经过多年的产业转移,中国光学玻璃行业规模迅速扩张,成为全球光学玻璃主要生产地。2018年,中国光学玻璃市场规模约为31亿元,在全球总规模中的占比达到60%以上,然而中国光学玻璃企业整体竞争力不强,除少数企业外,大部分企业生产的产品技术含量低,集中在中低端领域。

光电股份是湖北新华光的母公司,隶属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前身是有着60年发展历程的“西安北方光电有限公司”。根据光电股份2018年年报,公司高端光学材料全球市占率达13%,国内第二,全球前四,产品应用于显微镜、枪瞄镜、照相机等传统光学产品和光电显示器、光通讯等新兴领域。

11.诚志股份(000990): 低端TN、STN液晶材料全球市占率第一

液晶材料是液晶显示屏的关键组成,直接影响屏幕的显示效果及寿命等性能。液晶材料属于液晶面板产业链的上游材料元器件。根据液晶显示器的分类,液晶显示材料可分为低端的TN、中端的STN以及高端的TFT。

TN液晶材料主要应用于计算器、电子表、家电等,STN材料应用于电子词典、PDA等,TFT液晶材料应用于手机、电视、电脑等。国内液晶材料生产厂商尽管近年来数量不断增加,但多以生产低端的TN和STN材料为主。高端TFT液晶材料的技术壁垒高,生产技术仍被日本和德国的厂商所垄断。

诚志股份是清华大学控股的上市公司,根据公司2018年年报,其子公司石家庄诚志永华生产的TN和STN液晶材料全球市占率分别在70%和40%以上。

12.万润股份(002 64 3): 高端TFT液晶单体原料全球市占率超15%

TFT材料属于液晶材料中的高端产品,具有响应速度快、灰度级高、彩显能力强、功耗小、显示尺寸可调等特点,生产难度大,技术壁垒高。高端TFT混合液晶材料主要被德国公司(Merck)和日本公司(Chisso、DIC)垄断。国内TFT液晶材料厂商以生产液晶单体和中间体原料为主,成为Merck、Chisso、DIC的液晶原料供应商。

根据万润股份2018年年报,公司是国内唯 一一 家同时向全球前三大液晶厂商供应液晶单体材料的供应商,其高端TFT液晶单体销量占全球市场份额15%以上,是全球主要的高端TFT液晶单体材料生产商之一,2018年总营收为26.3亿元。

13.强力新材(300429): 全球光刻胶化学专用品主要供应商

光刻胶是半导体集成电路生产制造的核心材料,对芯片制程起决定性作用,光刻工艺的成本约占整个芯片制造工艺的35%。光刻胶也是电子化学品中技术壁垒最高的材料,对光敏感,由光引发剂、树脂以及各类添加剂等化学专用品组成。

光刻胶行业由于化学结构特殊、生产工艺复杂、投资大、技术壁垒高,行业集中度非常高。目前光刻胶的上游化学专用品由日本TOK、美国Shipley、瑞士Clariant以及日本JSR这四家公司垄断,下游生产由台湾长兴化学、日本旭化成、日本日立化成等企业垄断,行业上下游的依赖程度非常高。

根据强力新材2018年年报,公司是全球PCB光刻胶化学专用品的主要供应商,掌控了光刻胶的关键原材料的生产技术,2018年公司总营收为7.4亿。

14.国瓷材料(300285): 氧化锆陶瓷材料全球市占率10%

陶瓷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硬度高、耐高温、耐磨损、耐腐蚀以及质量轻、导热性能好等优点。

根据国瓷材料2018年年报,公司生产的纳米级复合氧化锆粉体,目前已成为市场绝大多数智能可穿戴产品陶瓷粉料的主供应商;高端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的产能已经达到1万吨/年以上;义齿用氧化锆修复材料全球市占率约10%。

15.福莱特(60 186 5): 光伏玻璃产能位列全球第二

光伏玻璃主要用于太阳能光伏组件,具有透光率高、吸收反射率低、耐高温腐蚀和抗冲击等特点,其性能决定了光伏组件的寿命和发电效率。光伏玻璃行业壁垒高,新进入者少。

根据福莱特2018年年报,中国光伏产业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玻璃、电池片、组件等主要原材料的供给已经占据了全球的80%-90%。信义光能和福莱特是国内光伏玻璃的两大寡头,其他主要厂商包括南玻、中航三鑫、安彩高科、台玻等。福莱特的光伏玻璃产能位列全球第二,占比接近20%,仅次于信义光能。2018年总营收30.6亿元。

16.太钢不锈(000825): 全球不锈钢行业的领军企业

不锈钢广泛应用于机械、 汽车 、石化、家电、建筑、环保等领域。2006年,中国取代日本成为全世界不锈钢产量最大的国家,一举改变了日本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起统治全球不锈钢产业的状况。然而日本不锈钢行业后期饱受产能过剩等结构性问题的困扰,如今也出现在中国不锈钢行业身上。不锈钢总量产能过剩和特种不锈钢产量不足是当前不锈钢行业的现状,问题的突破需要持续研发投入和技术积累。

根据太钢不锈2018年年报,公司是全球最大的不锈钢企业,具备年产450万吨不锈钢的能力,研发能力突出,2018年研制出0.02毫米厚度的中国最薄不锈钢。2018年总营收为729亿元。

三、机械

17.卓郎智能(600545): 中高端梳棉机市场全球市占率13.6%

梳棉机属于纺织机械,用于加工棉纤维和化学纤维。纺纱工艺流程主要包括:清棉、梳棉、精梳、并条、粗纱、细纱,梳棉是其中一道重要工序。

根据卓郎智能2018年年报,2018年公司在全球中高端梳棉机市场份额占到13.6%,占国内中高端梳棉机市场份额31.5%。2018年总营收为92亿元。

18.长虹华意(00040 4):冰箱压缩机全球市占率第一

压缩机是冰箱制冷系统最核心的部件。目前,全球冰箱压缩机的产能主要来自中国。行业产能结构性过剩,产品价格竞争激烈。

根据长虹华意2018年年报,公司市场份额为全球冰箱压缩机行业第一,全球市场份额超20%。2018年总营收为89.1亿元。

19.金风 科技 (002202): 风电新增装机量全球第二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风电生产国。2018年全球风电累计装机容量约593GW,中国累计装机容量达到209GW,占比35%。2018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量约54GW,中国新增装机量达到26GW,占比48%。

风电设备位于风力发电产业链的上游。2018年,全球排名前15的风力发电机制造商中,超过一半来自中国,这15家制造商占全球风机供货量的93.2%。行业前三为维斯塔斯(丹麦)、金风 科技 (中国)和西门子歌美飒(西班牙)。

根据金风 科技 2018年年报,公司2018年国内新增装机超过6.7GW(含海上400MW),市场占有率32%,全球新增装机排名第二。2018年总营收为287亿元。

四、农用化工

20.和邦生物(603077): 双甘膦产量全球第一

根据智研咨询网《2018-2024年中国草甘膦产业运营监测与投资战略咨询报告》,2016年全球农药销售额499亿美元,除草剂销售额占比42%,草甘膦销售额达57亿美元。目前为止,草甘膦仍是世界上用量最多的除草剂。双甘膦是草甘膦的中间体,是合成草甘膦过程的主要原料之一。

根据和邦生物2018年年报,公司为全球最大的双甘膦供应商,2018年全球市占率达60%,双甘膦营业收入19.2亿元,占总营收1/3。

21.安道麦A(000553): 全球非专利农药巨头,销售额全球第一

全球农化企业分为创新型和仿制型,创新型企业以研发专利产品为基础,准入门槛高,盈利能力也高,如行业巨头拜耳、巴斯夫、孟山都、陶氏杜邦等。仿制型企业主要从事非专利产品的生产销售,以制造能力和销售网络取胜。

根据安道麦2018年年报,集团是全球最大的非专利农药生产企业,2018年总营收为256亿元,其龙头产品精胺全球市占率超60%,乙酰甲胺磷全球市占率超40%。2011年,中国化工集团收购了安道麦超过60%的股份。

*实习生杨雨婷对本文亦有贡献

风险提示

团队介绍

宋雪涛 | 宏观团队负责人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特邀项目研究员,著有多篇学术论文、人民银行工作论文、CF40系列丛书等。

向静姝

伦敦商学院硕士,主要负责海外宏观和大类资产配置研究。曾任Man Group AHL(伦敦)量化分析师。

赵宏鹤

中央 财经 大学金融学硕士,主要负责国内实体、经济政策和金融市场研究。

生产超纯氨的上市公司,氨气上市龙头公司

盯紧这些电池股黑马

前不久,中汽协公布了5月份的 汽车 销售数据:

2021年5月我国新能源 汽车 销量21.7万辆,同比增长159.7%,1-5月的累计销量为95.0万辆,同比增长224.2%,延续了之前的高增长势头。

去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新能源车销售惨淡,下半年开始逐渐恢复,月销量稳定站上10万大关,随后12月份销量更是突破20万辆。

进入2021年,新能源车的火热势头继续,3-5月每月的销量都超过了20万辆,处于高速爆发期。

政策上看,国家长期扶持新能源 汽车 的导向不变,各种中长期规划的目标都非常明确,那就是2025年新能源车销售渗透率必须达到20%以上。

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的“双碳”目标,把发展新能源车、减少交通碳排放这一战略,又强化了一遍。

可以这么说,新能源车是一个确定性强到不能再强的行业了。

2019年以前,新能源车的渗透率不足5%,整体行业还是依靠补贴来驱动,A00乘用车由于补贴更具“性价比”,因此产销量占比很高。

2020年后,新能源车的销售驱动力开始逐渐转变。

之前大家买是因为有补贴、上牌容易,后面随着智能化、续航里程不断提升和逐渐亲民的价格,多数人开始觉得新能源车是真香。

根据今年的销售数据看,新能源车的渗透率不断走高,5月更是创下了10.2%的新高,全年超过9%问题不大,能比2020年提高4个点左右。

按照各大车企和电池厂的产能规划,产量大幅释放应该是从明年开始, 20%渗透率这个目标,可能会在2025年之前实现。

新能源车的不断放量,除了整车厂外,最受益的要数动力电池环节了,毕竟电池成本占据了新能源整车成本的40%,也是上游中最关键的一环。

动力电池的蛋糕很大,2020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合计为137 GWh,同比增长17%,出货量为213 GWh,同比增长34%,覆盖了全球320万辆的新能源 汽车 销量。

结合大多数机构的预测,2025年动力电池的出货量和装机量可分别达到1200 GWh、1000 GWh左右,对应40%以上的复合增速,对比2020年还有5到6倍的绝对空间。

从19年底宁德时代股价向上突破开始算起,动力电池板块已经维持了一年多的火热行情,中间虽然经历了疫情、抱团股崩盘这两次大回调,但总体朝右上的走势并未改变。

在 汽车 电动化、智能化这种超级大趋势面前,似乎没有任何因素能影响大众对相关公司的一致性预期。

以宁德时代为例,公司2020年的账面利润只有55.83亿,为何市场敢给它10000亿的估值?

2020年,宁德动力电池的装机量是34 GWh,占全球动力电池市场份额的24.6%;总体产能为69.1 GWh,产量为51.71 GWh,产能利用率为74.83%。

根据近几个月公告的投资计划,宁德未来的规划产能已经超过了600 GWh,如果扩产顺利,宁德未来在全球的市占率是往40%以上走的。

一系列扩产消息和每月亮眼的新能源车销售数据,共同把宁德推上了万亿市值。

投资,投的是预期和未来,无疑市场对于宁德的未来是非常看好的。

但高预期对应的风险,同样值得我们警惕。

宁德的10000亿市值,对应的预期就是2023年超过200亿的净利润。

但凡中途出个什么幺蛾子,导致季度、半年、全年的净利润未达预期,市场杀起估值来也是非常快的。

关于宁德的风险,君临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做过分析,这里不再赘述。

出于对龙头股的确定性偏好,市场通常愿意给予较高的估值溢价,体现在动力电池板块,就是宁德、比亚迪的股价走势明显强过其他电池厂商。

但前面也提到,动力电池是一块大蛋糕,2025年的市场规模会达到6000亿元,远期市场规模必然突破万亿。

国内除了宁德、比亚迪外,还有中航锂电、亿纬锂能、国轩高科、孚能 科技 等一众厂商瓜分市场。

国内市场的趋势是向头部集中,实际在产的动力电池企业数量已不足50家,2020年CR3为71.4%,CR5为82.2%,CR10为91.8%。

目前,行业总体格局较为稳定,宁德50%市占率独一档,比亚迪15%紧随其后,其余市占率低于10%的都属于二线及以下阵营。

其中规模较大的A股上市公司是国轩高科、孚能 科技 、亿纬锂能这三家。

在大哥宁德突破新高的当下,大家与其选择追高,不如冷静一下,跟君临一起来发掘二线厂商中的投资机会。

二线电池厂,谁能突围?

1. 技术路线

电池制造有很高的的技术壁垒,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追求更高的能量密度,是电池厂商们的共同目标。

目前最主流的两大技术路线依然是三元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

三元电池能量密度高,虽然价格偏贵且存在安全性缺陷,但可以支撑更长的续航,因此从18年开始对磷酸铁锂形成压制。

磷酸铁锂电池有更高的性价比和安全性,但能量密度较低,过去两年的装机量一直不如三元。

不过,二者的局势却在今年却发生了反转。

去年底三元和磷酸铁锂大概还是64开的局面,今年1-5月的累计产量,磷酸铁锂就超过了三元,重回王座。

苹果的Apple Car可能搭载磷酸铁锂电池;国产Model Y计划推出磷酸铁锂版车型;特斯拉跟亿纬锂能就供应磷酸铁锂电池进行接触……

这一系列数据和消息,揭示了三元和磷酸铁锂地位正在反转的现实。

比亚迪的“刀片”、宁德时代的“CTP”等技术,大大弥补了磷酸铁锂在能量密度上的劣势,其成本优势开始体现。

在当前补贴方案下,即使考虑到补贴差异,由三元换成铁锂版本也会带来9%-11%的成本降低,在2021年补贴退坡后这一降本效果则会更为显著。

而三元这边,为了重新找回场子,只能更加突出自身在能量密度上的优势,往高镍方向发展。

最近容百 科技 股价的强势,就说明了市场对高镍低估方向十分看好。

因此, 未来的趋势是高镍三元的高能量密度线和铁锂高性价比路线共同发展,高镍三元用于高续航的高端车型,铁锂用于低续航车型。

龙头电池厂会布局多个路线,并拥有较高的市场份额,比如宁德、比亚迪,两家在三元和铁锂市场中都是前三。

二线电池厂技术布局、产能规划也各有特色。

总体来说,国轩高科、亿纬锂能属于三元及磷酸铁锂多技术发展,孚能 科技 专注于三元软包。

1.1亿纬锂能

亿纬锂能的技术布局非常全面,三元、铁锂都有,并且都绑定了主流车企。

动力电池这块,公司一开始主要做商用车铁锂,是金龙客车的主要供应商,后来开始往乘用车和储能方向转移。

前不久亿纬跟特斯拉传出了“绯闻”,内容是给特斯拉供应铁锂电池。

虽然后面发了澄清公告,但宁德当年也是发了澄清公告后就成了特斯拉的供应商,所以这事还是可以期待一下。

三元这边,公司的三元软包已实现量产出货,2020年对戴姆勒的出货量为2.0GWh,配套起亚的产能也已基本建成,相比于孚能、国轩,成功实现海外大客户的出货;

三元方形电池上,亿纬获得了华晨宝马定点,配套12.5 GWh的产能。

1.2国轩高科

国轩抱的是大众的大腿,引入大众作为战略投资者后,大众中国就成了公司的第一大股东。

跟亿纬一样,国轩也是三元、铁锂齐布局。

但实际装机量上,磷酸铁锂还是绝对大头,占比超过90%以上,所以国轩是比较偏科的。

国轩在铁锂上的技术优势很强,能量密度行业领先,在宁德CTP、比亚迪刀片之后,自己也整出个JTM技术,抢占了A00级乘用车的市场。

国内销量排名靠前的多款车型都是由国轩供应,比如奇瑞eQ、宝骏E100,以及唯一能跟特斯拉Medel 3匹敌的超级神车五菱宏光Mini EV。

相比铁锂,国轩三元产品的进展很慢,没有大规模出货,不过国轩“做强三元”的决心一直都在,以大众入局为契机,投建了3万吨高镍三元正极材料项目。

近段时间,国轩在铁锂上的优势正在逐渐丧失。

比亚迪凭刀片电池成功反超国轩,成为行业第二,后面亿纬锂能的铁锂产能也在不断释放,形势很不乐观。

所以国轩未来的看点,在于能否通过大众这条大腿,赶紧把三元做起来。

1.3孚能 科技

如果说国轩是略微偏科,那孚能就是严重偏科,只专注于三元软包。

动力电池除了按正极材料分为三元、磷酸铁锂等外,还可以按封装技术分为软包、圆柱和方形,孚能押注的就是三元中的软包。

虽然路子窄,但孚能未来业绩还是有保证的。

国轩抱的是大众大腿,而孚能抱的是戴姆勒大腿 ,18年孚能跟戴姆勒签了140 GWh的供货合同,另外,广汽、北汽等国内巨头也是公司的大客户。

对比三家的技术路线,亿纬锂能更加全面,在三元、铁锂上都实现了量产出货;国轩主打铁锂,三元有技术储备,但没有形成放量,略微偏科;孚能聚焦三元软包,路线相对较窄。

2. 产能规划

蛋糕摆在眼前,各厂商能分到多少,目前这个阶段影响最大的就是产能。

2025年乘用车动力电池的总体产能需求预计会突破1200 GWh,各厂商都按照客户、资金、技术等因素,做出了自己的产能规划。

产能规划是机构们做业绩预测的标准,也是市场对公司市值评估的重要依据,比如,宁德最近扩产计划公布后,远期产能规划超过了600 GWh,撑起了它的万亿市值。

二线电池厂产能规划(GWh)

2.1亿纬锂能

三家二线厂中,亿纬锂能的产能规划最大,6月10号直接连发三则公告,分别宣布在动力电池、储能、电动工具领域扩建产能。

其中,拟在湖北荆门投资建设年产104.5 GWh的新能源电池产业园。

这波强势公告加上之前的一些产能规划,结合亿纬董事长在公开场合的表态,预计公司在2025年的产能可以达到200 GWh。

公司当前名义产能为20.5 GWh,预计2021-2022年名义产能将达42.6/70.6GWh,复合增速86%,增量以铁锂为主,三元为辅。

亿纬锂能近期产能规划

亿纬的产能扩张比较稳健,以跟车企定点的形式为主,先拿意向订单再建产能,董事长刘金成也公开表示过,公司的订单已经排到了2027年。

2.2国轩高科

国轩的远期产能规划在100 GWh左右,大众入局后,产能扩建也更有保证。

大众一共投资了3家电池企业,规划2025年MEB平台年需求量将达到150 GWh,国轩主要供应高镍三元和磷酸铁锂。

此外,为了降低成本,国轩还投建了3万吨高镍三元正极材料项目,为后期的三元电池放量做准备。

2.3孚能 科技

孚能目前有赣州和镇江两大生产基地,赣州项目具备5GWh的产能,镇江一期二期分别具有8GWh产能,上市募集的资金将用于镇江三期8GWh的产能建设,2022年孚能将具备29 Gwh软包产能。

孚能的产能利用率很高,基本在90%以上,甚至高于宁德时代,存在不小的产能瓶颈。

此外还要完成跟戴姆勒7年140 GWh的合同,因此扩产十分必要。

按照董事长王瑀和证券部人员的表态,孚能在2025年的产能规划在100 GWh以上。

按照公开数据,三家的远期产能规划都超过100 GWh,亿纬甚至高达200 GWh;

产品布局上,亿纬跟国轩更加全面,采用多技术路线并存的方式扩产,可以分散单技术路线产生的风险,孚能这块会稍弱一点。

3. 资金造血能力

电池厂想通过扩产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就要把大量真金白银往项目里投,建设1 GWh产能通常需要6亿元资金,三家的产能规划对应了上百亿资金需求。

宁德财大气粗,所以市场相信它600 GWh的产能可以实现,但二线电池厂有这个实力吗?

除了外部募资,电池厂自身的造血能力非常关键,我们通过经营性现金流看看三家的造血水平。

亿纬锂能的经营现金流情况最好,其消费电池业务充当了现金牛的角色。

2018-2020年间,亿纬的消费电池分别贡献了79%、80%、59%的毛利润,可以为动力电池扩张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补充。

此外,亿纬锂能还有思摩尔国际这只会不断下金蛋的肥鹅。

2014年公司耗资4.4亿元收购了后者50.1%的股权,19、20两年思摩尔合计给亿纬提供了16亿元投资收益,未来还将继续贡献几十、上百亿的收益。

相比之下,国轩、孚能因为业务聚焦于动力电池,结构单一,受补贴退坡影响很大。

两家从17年开始,经营性现金流情况不断恶化。

经营现金流不好,跟公司在产业链上的地位相关,这点可以从应收款项占营业收入比重上看出端倪。

亿纬和孚能的回款情况相对较好,资金被下游占用的情况不是很严重。

国轩的回款就比较差了,近年的应收款项均超过了营业收入,主要原因还是出在补贴退坡上。

价格较低的磷酸铁锂车型受退坡影响大于三元车型,而铁锂又是国轩的大头,因此被下游整车厂压款严重。

面对下游戴姆勒、大众、北汽、广汽这种国内外 汽车 巨头,二线电池厂不低头不行,只能乖乖接受款项被占用的事实。

即使牛逼如宁德,20年底应收占营收的比重也超过40%,说明这是个行业性问题。

从整体上看,有消费电池业务做对冲,亿纬的回款好于另外两家,即使回款不及时,也还有思摩尔这座金矿,完全不慌。

国轩、孚能虽然自己不太给力,但傍上了大众、戴姆勒两位金主,也不用太担心中短期的资金问题。

4.估值

通过前面对于技术路线、产能规划、造血能力的分析,可以对三家实力做一个评价,就是亿纬锂能强于国轩高科、孚能 科技 。

市值上,宁德刚破10000亿,亿纬锂能接近2000亿,国轩、孚能分别是400多亿和300多亿。

亿纬由于持有1/3思摩尔国际股权,按当前市值这部分值700亿元,消费电池按30倍PE来算,大概200多亿元,扣除这两项后,动力储能电池部分大概值1000亿元。

单看动力储能的市值,宁德现在大概是亿纬的10倍,国轩的23倍,孚能的30倍,结合各家2020年的出货量、产业链地位,估值也还算合理。

经历了年初抱团股崩盘后,宁德股价很快回弹并创出新高,而亿纬却迟迟未能突破前期高点,很大原因是思摩尔拖了后腿。

受电子烟行业监管和比亚迪电子入局的影响,思摩尔市值较年初高点时蒸发了一半,若非受此影响,亿纬锂能的市值可能也创新高了。

相比之下,国轩、孚能由于一季报业绩太差,股价走势很弱,看不到向上突破的迹象,估计等到业绩回暖股价才会发生反转。

不过,动力电池的行业格局不是一成不变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

至少在远期产能规划上,各家跟宁德的差距已经在逐渐缩小了。

从技术布局、客户绑定、资金实力、产能规划等方面综合分析,上市公司中,亿纬锂能是最有可能从二线阵营里突围而出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股市行情网 » 生产超纯氨的上市公司,氨气上市龙头公司

相关文章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