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号玩家投资方,公募基金重点板块

基金一般分为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公募基金的门槛比较低,1元都可以买,私募基金的门槛一般比较高,一般属于高净值人群投资的标的。

私募投资基金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如下:

(1)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2)个人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前款所称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

(3)下列投资者视为私募投资基金合格投资者: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慈善基金;依法设立并受国务院金融监督管理机构监管的投资计划;投资于所管理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投资者。

按理说,满足私募的人比较少,公募更为普遍,规模应该更大。但是事实证明,二八原则从没有变过。少数人依然掌握着绝大数资金,私募基金的规模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wind数据显示,截至国庆,私募基金规模20.39万亿元,基金产品的数量超过了13万只。而目前A股的总市值为76.17万亿,流通市值为63.7万亿,也就是说,私募基金占比流通市值的31.8%。其中,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规模达5.98万亿元,10年增长11.9倍;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规模达10.97万亿元,10年增长12.6倍;创业投资基金管理规模达2.72万亿元,10年增长24.7倍。

与此同时,公募基金市场规模并没有超出人们的想象,截至国庆前,基金总数为10190只,基金规模总计为27.1万亿元,较10年前增长了8.5倍。其中,货币型基金规模为10.57万亿元,债券型基金规模为8万亿元,而权益类基金仅有7.46万亿元,占比27.34%,较10年前增长了3.3倍。

和公募基金相比,私募基金主要投资于权益类证券。从这个角度来说,公募基金对市场的影响力可能还比不上私募,这恐怕是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的,也没有想到原来国内的有钱人可能也比想象的更多,私募基金才是A股真正的头号玩家。

私募基金市场也正朝着公募基金发展。

我们注意到,相似的规模,私募基金数量远高于公募基金,平均规模远低于公募基金。因为私募基金的差异更加明显,私募为了追求更高的收益,通常愿意承担更高的风险,因此私募基金市场潮起潮落,消亡和崛起不断在私募基金的历史尘埃中不断发生。

但,国内私募基金公司经历了10多年的洗牌,目前也正在向公募化变化。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在110家百亿私募中,截至7月底有业绩记录,且旗下有业绩产品数在3只及以上的百亿私募为89家。

具体表现为,私募基金开始龙头集中化,头部占据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同时,私募基金的风险管理更加严格,越来越多的公募基金经理转向了私募,带去了更加规范化的管理方式。

实际上,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除了在门槛方面的区别之外,私募基金主要有两点不同:

① 风险管理,公募基金对单只基金的持仓会有限制,单个行业的持仓也会有限制,但是私募基金要灵活得多。同时,私募基金在投资标的方面的限制更少。

② 分成模式,私募通常采取分红 管理费的模式,而公募仅仅有管理费,所以存在委托代理风险,即使基金经理的业绩做的很好,或者是遇到了好行情,扣除公司的费用后真正落到手里的并不算多。但私募将业绩与分红结合起来,更能刺激基金经理的主观能动性。

私募基金的管理模式给了他们获取更大收益的可能,同时,大大降低了委托中的道德风险。长期来看,这种模式更加适合于成熟的资本市场。

而在中国市场,这种基金也有优势,因为中国的股市与其他市场有所不同,由于散户参与多,市场波动较大,这就给了主动型管理的基金经理以实现超额收益的条件,因此,在中国当私募基金经理的收益更大。

未来,中国私募基金的规模可能还会继续放大,总规模甚至会超过公募基金,成为市场的绝对主力。

【风险提示】

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头号玩家投资方,公募基金重点板块

什么是最牛公募基金,业绩可以到达多少?

2020年“疯狂的基金”终于告一段落。110只基金净值翻倍,股基平均狂赚近60%,收益最高的冠军基金年回报超过166%,每个数字单拎出来都相当炸。

乘着2020年业绩的东风,“十倍基”(Ten bagger)的队伍也进一步完成了扩容。将时间拉长,《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可以发现,在公募基金阵营中,虽然十倍基是一个相当珍稀的“品种”,但截至2020年底,整体涨幅超过10倍的基金达到了惊人的50只(份额分开计算)。其中回报在20倍、30倍左右的亦不乏代表,甚至有基金成立以来的回报已经将近40倍了,堪称“业绩之王”。

这些不同类型的“十倍基”是否有共同点?它们的风格、业绩爆发时点、基金管理人乃至基金经理,又有哪些比较突出的特征?更重要的是,投资者怎样才能识别“灵魂投手”,买到一只真正的十倍基?

为了解答这些疑问,记者拆解了全市场50只十倍基,用数据和事实告诉您答案。

视觉中国图

“十倍基”扩容至50只

Ten bagger,这个令人激动的名词由美国著名基金经理人彼得·林奇提出,也是每一个投资者的梦想。相比之下,“十倍基”比“十倍股”出现的概率还要低得多,但即便如此,截至2020年底仍然有50只基金成立以来都创造了超过10倍的收益。它们的存在也充分证明,基金这类产品在资产配置和组合投资方面拥有的巨大潜力。

先来看看“十倍基”到底有哪些。排在第一位的是行业内的传奇基金——华夏大盘精选。这是国内第一只净值超过10元的基金,也成就了曾经的“公募一哥”王亚伟。截至2020年底,华夏大盘精选的整体回报已经超过了3900%,直奔“四十倍基”而去,在国内公募基金历史上也算是前无古人了。

排在总业绩回报第二的也是一只老牌明星基金——嘉实增长,成立以来收益达到28倍,但距离华夏大盘精选还是有一定距离。同样位列“二十倍基”这个阵营的还有总回报超过2500%的富国天益价值、景顺长城内需增长以及收益20~25倍的兴全趋势、景顺鼎益和富国天惠等。其他还有43只基金总回报都在10倍以上。

截至2019年底,“十倍基”的数量仅有16只(份额分开计算),一年之后这个数量就翻了2倍多,增长速度之快令人惊叹。要知道,即便是在“牛气冲天”的2017年,开放式主动偏股型基金中也仅有11只“十倍基”,2020年的50只完全可以用“盛况空前”来形容了。

难怪有业内人士评价,经历时间考验后“十倍基”的队伍正在扩容,“十倍基不是偶然,而是一条可复制、可扩展的路径”。

这些基金有没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或规律呢?要成为一只“十倍基”,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50只基金具有共同特征

通过对这50只基金的分析,《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总结出了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是基金成立的时间。在这50只基金中,只有易方达中小盘成立于2008年,其余的最晚成立于2006年,并以2003~2005年居多。

A股历史上一共出现过3次超级大牛市,其中第二次出现在2006~2007年,上证指数一路从1000多点攀升至最高峰时的6124点;第三次则开启于2015年,创业板指从580点涨到了4000点,涨幅惊人。从投资的时间节点来看,显然在2006年及以前成立的基金更占优势,因为经历的这两轮超级大牛市为其提供了投资业绩累积的必要空间。

第二,是基金管理人和基金经理。记者先统计了这些“十倍基”所属的基金公司,最集中的几家基金公司分别是华夏基金、泰达宏利基金、富国基金和景顺长城基金,均有4只。其中华夏和富国属于“老十家”,泰达宏利是国内首批合资基金管理公司之一,景顺长城则是成立于2003年的中美合资基金公司。拥有3只“十倍基”的是另一家老牌机构嘉实基金,其他的银河基金、国泰基金、华宝基金、鹏华基金、广发基金、银华基金、大成基金、易方达基金等也均有2只。

然后就是关于基金经理的统计(2个人管理同一只基金,分开计算)。在这些基金经理的名单中,有一个人的名字反复出现3次,他就是景顺长城基金的刘彦春。他担任基金经理的景顺长城内需增长、景顺鼎益和景顺长城内需增长贰号,自成立以来的回报分别达到可观的2537.61%、2422.86%、1122.91%。类似的还有泰达宏利基金的基金经理冀楠和张勋,他们分别管理了2只“十倍基”,也同样是绩优基金中的佼佼者。

明星基金经理对一只“十倍基”的贡献到底有多大,后面会详细讲到。有一点还是非常明确,那就是这些基金的基金经理更换频率都不算高,很多人任职时间起码在2年以上,可见这也是基金获得高回报的必要条件之一。以富国天惠为例,其基金经理是2005年成立就开始担纲的朱少醒,15年来都没换过人。这只基金是一只“二十倍基”,年化收益可以做到22.57%,也能看出基金经理“一心一意”所带来的成效。

第三,是风格通常比较稳定,不喜欢炒短期热门概念。投研团队相对稳定所带来的结果就是,基金的整体策略和风格通常也会比较稳定。而且前期已经形成了比较明显的风格,也积累了一定业绩,因此哪怕更换了基金经理,也不太会在短时间内大刀阔斧地更改持仓,而是在原有基础上循序渐进地调整。

另外也很少看到“十倍基”去疯狂炒热点、追风口。以2020年这50只基金的业绩表现为例。2020年净值翻倍的基金一共有110只,很遗憾“十倍基”都无缘这个名单。不仅如此,很少能在公募基金年度排行的榜单上看到“十倍基”的名字。再以朱少醒为例,他的投资风格比较均衡,重仓的行业和板块都相对均匀。从单个年度的业绩来看,其管理基金的收益和排名都很难称得上最优,但投资比拼的是耐心和毅力,多年之后这位“长跑型”选手通过时间积累,在复利的作用下收获了非常可观的长期回报。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另一类基金,那就是近两年市场行情催生的“二倍基”。综观近2年(截至2020年底)基金的业绩,净值达到2倍的超过200只,其中最高的回报达到3倍。而反观其成立以来的整体业绩,居然有不少都低于近两年回报,占到总量的六成。这说明不少“二倍基”在2年前还处于亏损状态,乘着行情东风或者短期热点才扳回一城。市场总是牛熊更迭,热点也层出不穷,这类基金能不能长期保持强劲势头还要打个问号,而且此前的亏损也能说明一些问题。

第四,是风控好,抗跌。鉴于“十倍基”都穿越了多轮牛熊交替的市场,抗跌能力强也是它们的重要特征。

如果以沪深300指数下跌超过20%作为一项标准,那么自2007年以来A股一共经历了8次这种情况。《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选取了排名前十的“十倍基”,看看它们在这些区间的表现。在几次市场下调期间,“十倍基”由于都是权益类产品,也同步出现了幅度比较大的下跌。统计结果显示,这些基金至少有6次都比沪深300“亏得更少”,2013年时甚至还有多只基金出现逆势增长,展示了强大的抗跌性。

当大家都出现亏损的时候,亏得少的人更容易恢复,在净值回撤后再通过主动管理继续创出新高。换个角度来看,在市场行情下行时,这些“十倍基”的持有人也能比指数型基金的投资人损失更少,“是不是真香”?

在牛市里能跟得上市场上涨,在熊市里能较小控制回撤,积小利为大胜,最终在投资长跑中获胜,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明星基金经理作用较大

翻开“十倍基”的名单,几乎每一只都可以与多位明星基金经理密切相关。也正是背后这些“灵魂投手”的接力,才成就了“十倍基”的神话。

下面就以几只明星基金为例,深度复盘“十倍基”的业绩是怎么炼就的。先来说说景顺长城旗下的3只“十倍基”和这家公司的王牌基金经理刘彦春。

景顺长城内需增长、景顺长城内需增长贰号这2只基金都经历了李学文、王鹏辉等明星基金经理,在2015年的牛市高点就已经成长为“十倍基”了。相比之下,刘彦春的任职回报并不是历任基金经理中最高的,但他任职期间的同类排名最靠前,2只都排在了行业前2%~3%的水平,带领基金快速成长为“二十倍基”,另一只景顺鼎益基金,刘彦春的任职回报也达到了近400%。

正是由于绩优基金经理的不断接力和传承,才锻造出了这些优秀的产品。

如果结合这3只基金的业绩爆发年度来看,还能发现一些别的规律,于是《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又作了一个统计。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景顺长城内需增长和景顺长城内需增长贰号这2只基金,在2013年左右都迎来了一波业绩爆发,年度净值增幅为70%左右。在其后的几年间,这2只基金的整体表现并不算好,年度回报在-20%和20%之间来回波动,一直到刘彦春接手以后才重新起飞,收益扶摇直上。另一只基金景顺鼎益的情况与此类似,2015年刘彦春开始担纲这只基金的基金经理,当年回报就达到了38%,而在2017、2019和2020年,其回报均超过了50%。一个字,稳。

对于另外一些基金,或许明星基金经理的作用更大。例如华夏大盘精选,王亚伟以一人之力贡献了近12倍的任职总回报和49.77%的任职年化回报,在同类型基金中一骑绝尘。在他离开后,华夏大盘精选又经历了7位基金经理,这些接棒“一哥”的基金经理顶着巨大的压力,也创造了比较稳健的收益,共同成就了目前国内公募历史上唯一的一只“四十倍基”。

总的说来,一只“十倍基”背后往往是多个基金经理和其投研团队持续不断的努力。当然这个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挑战,市场行情好的时候明星基金经理出走创业,行情下跌时巨大的压力或者公司人事的变动也会影响基金经理的发挥,毁掉“一代名基”。要成就一只“十倍基”,天时、地利、人和,一样也不能少。

怎样才能买到“十倍基”?

最后来简单讲一讲投资者最关注的话题,怎么才能买到“十倍基”。

通过前面部分的统计,大家可以发现,即便是最年轻的“十倍基”,也诞生于2008年,到2021年已经迈入第13个年头了。想要投中“十倍基”,首先要问问自己是否可以将一只基金持有10年以上?相信能够做到的只有极少数人。这个没有对与错,主客观因素都有,大家并非生活在真空中,也不一定人人都具备这么长线的资金实力。

作业还是可以抄的。与其去抄基金的重仓股,也许不如认准这个基金经理,直接买这只基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已经归纳了不少“十倍基”的特点,比如选择中长期业绩佳的基金公司以及主动管理能力优秀、投资风格稳健的基金经理和投研团队,深刻理解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同时避开一味炒热点、做短线的产品。其实只要做到了这些,要选出一只“潜力基”并不难。

这些已经成为“十倍基”的基金,基本都是各大基金公司的旗舰产品,是可以进入你的基金池而进行关注的。近两年市场风格转换很快,热点赚钱效应非常高,即便是“十倍基”,你也可以结合一年期、三年期、五年期、十年期业绩来挑选出眼下依然能够适应新形势、没有落后于市场的好基金。

还有一个特点是,近两年业绩增长一倍、两倍的“翻倍基”队伍也日趋庞大,从这些“翻倍基”中寻找下一个“十倍基”,也许并非天方夜谭。

总的说来,业界一直以来强调的长期投资,并不是你要一直持有,而是你要一直投资,不间断,不以错过“十倍基”而懊恼,而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品种长期持有,中间做做波段也是可以的。

头号玩家投资方,公募基金重点板块

国内真的没有比朱少醒更厉害的基金经理吗?

有,肯定有,只是朱总从业时间长,管理富国天惠成长(161005)15年,15年收益20倍,平均年化收益20%以上,这就是朱总的厉害之处,以至于现在受到很多人的推崇。

为什么我们觉得没有比朱总更厉害的基金经理,这得先从我们的选基方法说法。

通常我们选基金,为了安全起见①一般看基金经理从事的时间,挑从业时间长的,至少3-5年,这种比较有经验,经过一轮牛熊市场的考验更好。②光是管理基金时间长没有,还得有业绩的衬托才行啊!选从业时间以来收益高的,回撤小的。

这样一看,朱总完全符合条件啊,从业时间长,收益率奇高,这样一看,基金一哥啊。

换个角度来看,15年前,谁又知道朱总有今天这个成绩,他当时应该也没有这么显眼吧。

在今天,如果我们将时间拉长到以后5年、10年甚至15年,再来对比一下期间的成绩,谁又敢保证第一是朱总。

目前,中国公募基金目前基金经理一共2000多人,谁能知道这其中会不会再出现一位大牛。

最牛基金经理朱少醒,最厉害的一点就是,从业时间足够长,公募开放式基金2001年9月诞生,到现在也就19年多点,朱少醒入行15年,平均年化22.47%,按照入行时间来看,他就是A股市场公募基金第一人,没人能和他平起平坐。
不过有几位基金经理虽然从业时间比朱总略短,但是年化回报却比他高,这几位也同样是公募基金的国宝级基金经理。
睿远基金傅鹏博同样也是公募基金的老将了,从业时间11年,虽然资历比朱少醒短一些,但年化回报达到24.53%,比朱总还高出两个点,19年三月份开售的睿远成长,募集资金达到了600亿的惊人数字,当时创造了公募基金有史以来的最高募集规模。
易方达张坤,清华大学毕业,2012年开始管理的易方达中小盘混合,8年时间创造了782%的成绩,近5年排名前三,如果可以继续保持现在26%的年化回报,也是有希望超过朱总的名星基金经理。
泓德基金王克玉,从业10年,年化回报23%,对基金的最大回撤控制的非常到位。
纵观投资界,巴菲特的年化收益也就是在21%,重要的是他可以一直保持,复利之下可以让他坐稳富豪榜前几名,由此可见保持长期稳定的复利回报有多么的重要。

还有不少明星基金经理,比如董承非.谢治宇.萧楠等等…他们的年化回报都在20%左右,长期持有就应该选择这些长期表现优秀的基金经理。
像朱少醒、傅鹏博、谢治宇、董承非、张坤、萧楠、曹名长、周蔚文、周应波、何帅、王浩、王崇、傅友兴、冯明远等人都是基金界响当当的人物。而朱少醒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几乎十几年只管理富国天惠这一支基金,而且年化收益还有十几个点。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股市行情网 » 头号玩家投资方,公募基金重点板块

相关文章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