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值蒸发近15万亿,过去五年a股9月份行情是升还是跌

经济观察网 记者邹永勤 随着9月最后一个交易日的结束,A股三季度行情宣告落幕,但表现显然并不理想。

数据显示,三季度A股三大指数全面大跌,其中上证综指跌11.01%,深成指跌16.42%,创业板指18.56%。如果把时间线拉长至前三季度,则跌幅更为惨烈:上证综指跌16.91%,深成指跌27.45%,创业板指跌31.11%。

大跌之后的A股,能否在四季度企稳并反弹?由于当前公、私募基金的总规模高达47.7万亿元,在市场中具备不小的话语权。因此,经济观察网记者日前分别采访了包括南方基金、招商基金、建泓时代在内的深圳公、私募基金圈的佼佼者,以聆听他们对市场未来走势的研判。

年内A股总市值已蒸发逾14万亿元

通联数据Datayes!的统计显示,2021年12月31日,A股的总市值为99.10万亿元;到了2022年9月30日,其总市值跌至84.67万亿元。换言之,前三季度A股总市值蒸发约14.42万亿元,相当于近10家工商银行(601398.SH),或20家比亚迪(002594.SZ)的总市值跌没了。

而三季度以来,一贯被称为“绩优成长股”的机构重仓股更是遭遇了连番抛售,成为大盘杀跌的主力军:机构前300只重仓股三季度跌幅超过32%的多达20只,其中东方雨虹(002271.SZ)、科沃斯(603486.SH)、康龙化成(300759.SZ)、闻泰科技(600745.SH)的跌幅更是超过40%,接近腰斩。

在经历2019年-2021年连续三年趋势性上涨行情、期间机构重仓股轮番领涨大盘的背景下,A股何以在2022年走出如此“断头杀”行情?

“年初以来的市场演绎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招商基金总经理助理、投资管理一部总监王景表示,第一阶段,是年初至4月底,美联储超预期加息、俄乌冲突以及国内的上海、深圳等主要大城市的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使得市场风险偏好降至冰点、权益市场一路下行,“期间Wind全A下跌了24.6%,低估值和大盘股表现出一定的抗跌性”。

第二阶段为4月底至7月初,随着国内疫情逐步得到缓解、海外流动性收紧预期也得到一定释放,国内权益市场在过度悲观情绪释放后出现了一定的反弹。期间Wind全A上涨了20.2%,其中尤以中小盘成长股领涨。

第三阶段则是从7月初至今,国内房地产市场风险,叠加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大幅加息引发海外衰退预期,A股市场再次缩量下探。

因此,王景认为,今年前三季度A股的大跌,主要是因为国际国内环境复杂多变引发的——“国际上,美联储大幅超预期加息叠加俄乌冲突冲击各国股市。国内经济在‘供给冲击、预期转弱、需求收缩’的三重压力下回落明显,权益市场在此背景下波动率明显上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跌”。

但他同时强调,在大盘下跌之时也呈现出明显的结构分化,“从市场表现来看,截至2022年9月前三周,Wind全A、沪深300、创业板指分别下跌18.9%、21.9%、30.6%,分行业来看,申万煤炭行业涨幅达到35.2%,电子、传媒、计算机和医药等行业出现了30%以上的跌幅”。

金融市场的季节性特征

在经历了前三季度总市值蒸发逾14万亿元,尤其是三季度机构重仓股轮番杀跌后,进入四季度,A股市场将如何演绎?这无疑是投资者最为关注的问题。

通联数据Datayes!的统计显示,近十年来A股市场的四季度行情总体上涨多跌少,以上证综指为例,2012年到2021年每年的第四季度,其收益率分别为:8.77%、-2.70%、36.84%、15.93%、3.29%、-1.25%、-11.61%、4.99%、7.92%、2.01%,期间七涨三跌。

南方基金首席投资官(权益)兼权益投资部总经理茅炜表示,每次探讨四季度的市场行情,季节性规律都是绕不开的话题:“A股素有‘四季度风格切换’、‘春节行情’的传统,而海外则有‘万圣节指标’的说法(the Halloween Indicator,代表万圣节开始买入)”。

他进一步解释称,因为从季度统计上来看,历史上A股四季度收益显著高于其余三个季度,尤其是价值蓝筹股;如果从月度统计上看,11月、12月、2月的正收益概率较高,1月、3月、4月的负收益概率较高;“而海外市场上,如果在11月(万圣节)买入,次年5月卖出(Sell in May),长期看可以显著跑赢市场指数”。

为何金融市场会出现这些规律?对此,茅炜指出,当前国内外关于金融市场季节性规律的研究颇多,“在所有的解释理论中,我认为比较合理的一个解释是:每到年底,市场关注的焦点逐渐演化为对第二年的预期,而我们人类整体倾向于乐观,因此往往给予来年较积极的展望。最终对市场的影响是,在年底大家给第二年一个较乐观的预期,推动市场开始上涨,形成国内的‘春节效应’或是海外的‘万圣节指标’。到第二年二季度左右,过高的预期可能出现被证伪的风险,导致市场出现调整,相应的形成3月、4月市场偏弱的特征,以及海外的‘Sell in May’”。

茅炜认为,这一解释理论依托于一个朴素、稳定的行为金融规律:我们人类整体是一种乐观的生物,“我想这是它相比其他解释更让人信服的根本原因”。

茅炜进一步表示,如果对A股历史行情做一个复盘,可以发现,大级别底部或是行情的起点,均或多或少与四季度相关:比如2005年虽然绝对低点出现在7月份,但是2006-2007年牛市的起点是2005年12月初;2008年的市场大底出现在11月份;2013年结构性牛市的起点是2012年12月初;2014年10月份蓝筹股暴动,最终形成2015年的全面牛市;2019年开启的牛市起点是2018年12月份。

“上述这些现象均显示,四季度相比其他时点更容易成为熊牛转换的时点”,茅炜认为,这一季节性规律蕴含了两个朴素的道理:一是,日历对于我们经济活动、投资行为是非常重要的,四季度或是辞旧迎新的拐点;二是,人类整体是乐观的生物,这大概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基因。

难得的中长期布局机会?

那么,2022年的四季度,反弹行情真能如约而至,从而成为投资者入场甚至是熊牛转换的时点吗?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9月30日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8月末,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总规模达到47.7万亿元。相对于当前A股仅84.67万亿元的总市值,公、私募基金无疑掌控着市场最大的话语权,他们又是如何看后市行情?

“如假日期间不出现超预期风险,国庆节后短期流动性紧张等因素缓和将带来避险资金部分回流,并促使市场出现短暂反弹。因为美联储收缩风险已大部分反应在资产价格中,对A股的冲击会减弱。”建泓时代的投资总监赵媛媛在接受经济观察网记者采访时如此表态。

“预期中的短暂反弹能否演变成持续性反弹,需要以下因素显著改观:央行11月为对冲大量MLF到期而降准;欧美经济大幅下挫或中期选举结束导致欧美央行紧缩预期边际放缓;或国内疫情及疫情政策对经济不再形成压制,或地缘政治形势突变导致全球滞涨缓和”。赵媛媛表示,前面两种情形概率较大,它们可能使得指数在11月上半月出现一波小反弹,以及12月出现一波较大反弹。

王景的观点亦较为乐观,“站在当下展望四季度,我们认为国际国内形势在未来一段时间都会逐步明朗,权益市场有望穿越迷雾、逐步探底,同时孕育新的结构性机会”。

他指出,从国际环境来说,美国的通胀拐点已经能看到,Fed的加息路径和终点在四季度将会进一步清晰,对于欧洲经济即将走向衰退的局面,全球资本市场已经有了较为充分的定价。当下花旗美国、欧洲和新兴市场的经济意外指数都较4月份有比较明显的回落,同时从VIX指数来看,资本市场的波动率也在下降。

“从国内经济环境来说,前三季度影响市场的各项不确定因素也将在四季度逐步明朗化”。王景表示,之所以如此认为,是由于下面几个原因。

首先,重要会议即将召开,将会对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向做出明确的定调,各级政府预期会在未来五年努力执行大会提出的要求,资本市场面临的不确定在下降,市场将进一步行稳致远;

其次,从国内经济的短周期来说,实体面有望引来一轮边际小复苏周期,一个是伴随7、8月全国高温天气的过去,全国工业企业生产和基建活动正有序恢复,比如8月的基建同比增速达到15.4%,同比和环比都出现了明显回升;

此外,在“停贷”事件以后,各级政府均在探索方法试图解决房地产问题。目前来看,中央的保交楼资金第一批已经到位,5年期LPR已有所下调,相关机构也在担保部分地产企业债券发行,同时在需求端,各级政府也在鼓励刚需购房者入市以稳定地产销售,房地产行业整体出现进一步大幅下探的风险在变低;

另外,新产业的发展正在欣欣向荣。世界正处于智能革命、新能源革命的开端,全球都希望抢先突破核心技术,而我国目前在新能源等领域发展保持领先,我们已经看到一批优秀的上市公司正在加速成长;

最后,从当前权益市场自身的情况来说,估值已经较为合理,截至2022年9月第三周,主要宽基指数估值均显著下降,Wind全A近5年市盈率分位数降至20%,上证50市盈率已跌破4月低点,股债收益差(10年期国债收益率-全A股息率)已降至近5年最低点,A股性价比进一步上升。

“因此,在这样的宏观经济大环境之下,我们期待权益市场能够进一步助力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王景说。

相对于赵媛媛和王景的就经济论行情而言,茅炜则更倾向于通过规律来判断未来。他认为,“从市场的季节性表现来看,当下的波动为投资者提供了难得的中长期布局机会”,基于对当前市场环境和四季度季节性规律的理解,判断今年四季度也会成为市场中长期的重要底部,因此这段时期内市场的波动为专业投资者提供了难得的中长期布局机会。

后市风格将如何切换

如果反弹行情真的如约而至,那么A股市场的“四季度风格切换”规律还会上演吗?而投资者又该如何把握投资风格的切换?

赵媛媛表示,节后需重点关注的可能利好因素(按时间先后)包括:央行引导干预汇市导致人民币短暂强势;“二十大”释放超预期政策利好;为对冲MLF大额到期而降准。她认为,这些利好对应的板块分别为:外资偏好的板块如消费和清洁能源;超预期政策关联板块,如地产、新基建、可选消费;及成长主题。

她进一步指出,投资者在行业配置上,四季度需要综合考虑宏观因素的变化,也要考虑机构博弈的影响。尤其是年末最后两个月,需要警惕机构一致看好的高估值板块如新能源,多参与低估板块中基本面/消息面有显著变化、机构参与度相对较低的板块如可选消费、成长主题。

王景亦看好消费主题的机会。他表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拐点回升,因此看好消费行业复苏等相关标的;同时,他还提醒可重点关注三个板块:新能源、储能等绿色发展行业标的;自主可控、创新增长相关行业标的;估值修复逻辑下的质优央企国企。

而茅炜则更多的从“四季度风格切换”规律着手,探讨有可能出现的投资机会。他表示,2021年市场风格比较极致地偏向成长,但今年前三个季度累计表现,市场风格整体是平衡的,只是过程中的轮动比较剧烈。在年初和近期市场下跌的时候,价值风格体现出一定的防御性;而在5-7月份市场反弹的时候,成长股的超额收益更明显。

“从统计规律来看,四季度大盘价值的超额收益概率较高”,但茅炜同时指出,今年情况较为情况,几乎所有板块都经历了较大幅度的调整,目前市场整体估值已经处于底部区域,因此当前首要的判断是对于整体市场都应该持积极布局的态度,其次才是对结构的判断。

他认为,具体到风格轮动,大盘价值股的核心驱动力来自宏观经济,四季度可能会出现一些宏观的积极信号,但是能看到经济基本面显著改善的概率仍偏小。成长股方面,行情已经持续了近两年时间,尽管整体景气度依然不低,但也很难看到进一步的惊喜,因此分化和波动会更加明显。整体而言,经济和产业基本面暂不支持一边倒的市场风格。

但他亦同时表示,“每一轮市场大级别的下跌,都会带来两种非常有吸引力的投资机会”,第一种投资机会是供给出清,第二种投资机会则是市场估值自身的大幅波动。

所谓供给出清,是指市场大幅下跌往往伴随着宏观经济增速的回落,在增速回落过程中,杠杆过度的行业及其上下游往往会面临较大的风险,部分企业可能会被洗出市场。在本轮周期中,这一视角下比较显性的领域是地产链。除了地产公司外,大量家装、建材等行业的出清也非常明显。未来随着宏观经济的修复,这些领域存活下来的公司将享受市场份额的显著提升。

“而市场估值自身的大幅波动,则是因为顶部行情伴随着极端亢奋支撑的非理性高估,底部行情则恰恰相反”,茅炜指出,在这一视角下,当前较值得关注的行业是医药,因为老龄化的趋势意味着医药的长期投资逻辑没有任何变化。因此医药股的大幅下跌,是对前几年过度乐观的重大修正。

他认为,目前医药股的估值已经跌到底部区域,行业泡沫已经基本出清,相应地也具备了较好的中长期投资机会。

a股市值蒸发近15万亿,过去五年a股9月份行情是升还是跌

股市蒸发掉的金钱去了哪里

  股市市值是根据总股本计算的,总市值只是个虚值,并没有那么多钱流入股市,所以这些钱都是来无影去无踪。就比如总股本是100股,流通股是10股,而当股票价格从1元涨到10元,总市值就是1000元,而这当中流入的钱并没有1000元,也许流入9元就能把股票价格拉到10元。当股票价格又重新回到1元时,总市值又回到100元,就并成了蒸发掉900元。真实流入的钱就是在重新分配的过程中。
  上证指数从去年10月16日的6124点一泻千里,直到昨日上证指数最低点1664.93点,最大跌幅近73%;而伴随着股指节节下滑,两市市值亦如洪水决堤,一发不可收拾。据统计,从去年高点至今市值已经蒸发了近24万亿。哀叹不已的股民不禁疑问,我们的真金白银究竟都去了哪?
  蒸发数额惊人:24万亿!
  24万亿意味着什么?24万亿比我国2006年全年的GDP还多;相当于建18条京沪高速铁路;相当于近344个巴菲特资产的总和,这么一笔巨大的财富却在无形中灰飞烟灭。
  不仅是股市市值,受股市暴跌影响,多家上市公司老总身家也急速“蒸发”。国美老总黄光裕个人的持股市值因股价的暴跌从100亿港元降至50亿港元左右;万科老总王石所获得股票市值已经损失了近1亿元,其余200余名激励对象账户内的股票,市值损失合计超过15.9亿元。
  仅几万亿的实际资金投入
  有一个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能量守恒,物质不灭。也就是说,没有什么东西会平白无故的消失不见,物质是永存的。股票也是如此,分析人士表示,中国股市虽说号称蒸发了24万亿人民币,但实质上只有几万亿的实际投入资金而已。就是这几万亿资金炒高了整体的A股市值。
  长城证券首席分析师张勇认为,股市是一个虚拟经济,股价只是一个货币符号,在不同点位下代表着不同的数字。整个股市有2/3处于非流通状态,加上流通价的下跌产生了一定杠杆效应。“事实上,股市是流通者的4万亿撬动着13万亿的资本流动。当时计算的市值也并非代表真正有那么多货币在股市。”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你有三亩地,以1万元的价格卖了一亩给别人,于是市场价就是1万元,你还有2亩,身价就是2万元。后来那个人把地转给另一个人,2万元成交,于是每亩市场价升到了2万元。于是你的资产就要重新计算了,变成4万元。最后那亩地被辗转交易多次了,最后接手的人用了100万元,于是最新的市场价达到了100万元,你资产又要重新计算了,你有200万元了。后来碰到经济萧条,最后接盘的人被迫以1万元卖掉土地,市场价格又回到了1万元。你的资产打回原形,从200万元到起点2万元,中间蒸发了198万元。其实就是一场纸上富贵,并没有真实金钱的损失。
  可见,市值蒸发并不等同于真实的财富缩水,这种蒸发的奇观源于“边际撬动”的现象,即某个交易日里仅仅有10%的股票交易,就能把股票价格带到一个不可思议的高度,那么其他90%的没参与交易的股票也自动分享了这一“疯狂的荣耀”,于是乎,市值是一个怪物,它有属于自己夸张的“数字杠杆”。
  五类“人”赚走了钱
  那又有投资者要问了,既然没有蒸发掉那么多钱,那实际蒸发掉的钱呢,有人赚到钱了吗?答案是有的。不过赚钱的当然不是我们散户。
  那股市里的钱呢,那钱去哪了呢?分析人士表示,有五类“人”把钱赚走了,一是税收和券商收益;二是上市公司以及公司的“大小非”们;三是掌握市场信息者;四是游资;五是极个别的散户。
  第一类
  国家税收、券商收益
  国家和券商这块不用说,不论股民赚和赔,只要股市还在运转,他们就有钱赚,只是多一点和少一点的问题,每年从几亿到几百亿不等,无疑都是股民作的贡献。今年上半年证券印花税就达836亿。前三季度证券公司实现佣金收入也达799.2亿元。当然,这天经地义,全世界都一样,只能祈求管理层能把税率再调低一点。
  第二类
  上市公司及“大小非”
  上市公司以及公司的“大小非”们也是赚走钱的一大主力。前者依靠IPO、增发、配股等种种方式从股市圈钱,上半年上市公司通过各种方法融资达2244亿。后者依靠投资者用真金白银炒高的价格在高位套现离场。今年以来的前8个月,大小非减持股票套现达334.43亿元。
  第三类
  内幕消息掌握者
  在这个信息时代,信息就是财富。在股市这个信息不对称的市场里,谁掌握了信息,谁就能赚钱。
  有一类人就是得到可靠的内幕消息后,凭借关系从银行贷出数千万甚至上亿资金,在几个星期或几个月快速运作,大赚一把,然后还给银行,退出股市。难怪有人说,中国最富的人群,并不是那些抛头露面的企业家,而是暗地里调动几十亿甚至几百亿的幕后“资本家”。还有人说,中国私人原始资本积累已经完成的主要有两类人:一是国有资产私人化的人;二是证券市场交易内幕化的人。这或许有点夸张,但却实在令人深思。
  第四类
  快进快出的游资
  游资,也就是热钱。是指为追逐高额利润而在各金融市场之间流动的短期资产,它具有投机性强、流动性快,倾向性明显的特征。
  游资在股市的特点是快进快出,一般只阻击有7%涨幅左右的股票,迅速拉上涨停板后,挂巨单封死涨停板,如果其在涨停前已经吸够筹码,那么封停只不过是为了明天高开出货而已。第二天,他们会利用资金使股价高开,然后快速拉高诱多,然后迅速卖出。一般追涨的散户还没反应过来,他们已经全身而退了。
  第五类
  极个别散户
  当然,从我国有证券市场以来,也确实出现过从几万元到上亿资产的投资幸运高手。然而,这只能以数百万分之一来计。比如著名的股神“杨百万”,其实大部分赚钱的散户都是运气好。然而,更多的股民是“下地狱”,最近有媒体报道的那个湖南娄底小股民义武从去年3月13日初涉股海,一年间,24万元的积蓄和借款缩水不足7000元,其月工资仅有千余元。账单显示,这位“股神”在短短一年时间里,交易次数高达500次、支付了超过3万元的手续费和超过3万元的印花税,他的两个同伴的遭遇和他一样。
  散户的资金,在世界证券史中有一个典型的名称叫“笨钱”。英国《经济学人》的主编沃尔特·白芝浩曾对“笨钱”做过经典的描述说,“这些我们称之为‘笨钱’的财富,特别庞大和热切,它们若投怀送抱,便会造就暴发户;它们若碰撞到谁,便有了投机者;它们如果迅速逃离,便留下恐惧和萧条。”
  ■记者观察
  为何多数散户资金“蒸发”快?
  据统计,目前的A股市场中,持股市值100万元以下的中小投资者占到总数的99.4%,占总市值的50%,业界把这些人统称为“散户”。作为普通投资者,不可能像财政和券商那样旱涝保收,不可能拥有“大小非”的低成本优势,更没有本事从股市里“融资”,因此,要想在股市里成功,低位买入,高位逃顶是散户赚钱的不二法门。
  但自我国股市创立以来,媒体报道过从几万元炒到上亿资产的幸运投资高手,然而,这只能以数百万分一来计,出现的概率不比买彩票高多少。更多的情况是,大量股民炒股初期赚了点小钱,最后又全部赔了进去,而且,还亏掉了老本。散户为什么老是成为最后的买单者,而不能成为永远的赢家?答案是,散户终究只是散户,这是“宿命”。
  一方面,散户恐惧下跌,而且本金有限。因而在市场真正跌至谷底的时候,要么被吓傻了,不敢进场,要么是因为手里已经没钱,想“抄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散户很难买在低位。
  再者,散户喜欢跟风、追高。当股市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上涨,已经积累了不小的升幅之后,多数普通投资者才开始关心股市,这时进场的话,已没有太大的成本优势可言。随着股市进入主升段,“赚快钱”的独特魅力开始吸引越来越多的股民投身股市,疯狂炒作那些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热门股,出于“再赚一点就走”的贪欲考虑,高位进场的多数人不再愿意离场。由于舍不得离场,散户最终的下场只能是在随后的熊市中越陷越深,逢低“补仓”,直至打光最后一颗子弹。

a股市值蒸发近15万亿,过去五年a股9月份行情是升还是跌

a股总市值是多少万亿?

截至2020年5月,A股沪深两市总市值为60.01万亿元。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股市行情网 » a股市值蒸发近15万亿,过去五年a股9月份行情是升还是跌

相关文章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