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同样的熔断为何A股短短4天就四次而美国28年才一次

熔断机制起源于美国,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设立的一种保护机制,即在交易过程中,当价格波动幅度达到某一限定目标时,交易将暂停一段时间,类似于保险丝在过量电流通过时会熔断,以保护电器不受到损伤。

在国外,熔断机制有两种表现形式,分别是“熔而断”与“熔而不断”。前者是指当价格触及熔断点后,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停止交易;后者是指当价格触及熔断点后,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仍可继续交易,但报价限制在熔断点之内。目前,除美国外,日本、韩国和欧洲主流股指期货普遍“熔即断”的机制。不过由于门槛设置较高,至今各国很少触及熔断点。

在对比美股和A股后,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发现两者主要存在熔断机制分级、交易制度、覆盖范围、投资者结构四大差异。

1

美股熔断机制旨在改善流动性

事实上,早在1982年,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就对标普500指数期货合约实行过日交易价格为3%的涨跌幅限制,但不久即被废止。

美国现行熔断机制的诞生可追溯至1987年10月19日的全球股市暴跌事件,史称“黑色星期一”,当日华尔街爆发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股市崩溃。早晨9 点10 分,开盘钟声响后,道琼斯指数在屏幕上一开始显示就已下跌了67 点,卖出指令排山倒海涌来。开盘不到一小时,指数已下跌104 点。由于指令数量太大,计算机显示落后实际交易20 分钟,从开盘到11 点,道指直线下跌,下午两点,跌250 点。两小时后收盘,道琼斯股票指数下跌了508 点,由2246.74 点狂跌到1738.74 点,跌幅达22.6%,市值损失5030 亿美元。

这场突如其来的股灾,才让市场真正认识到价格限制制度的重要性。

1988年,SEC和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批准了熔断机制。这一机制最初挂钩道琼斯指数,实行两级熔断门槛:当道指下跌250 点时,暂停交易1 小时;当道指下跌400点时,暂停交易2 小时。指数的跌幅是影响暂停交易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跌幅越大,暂停交易的时间越长。

熔断制度推出的好处显而易见,在此后的18年中,美国再没出现过大规模股灾。

2010年5月6日,一场惊涛骇浪不期而至,道琼斯工业指数盘中疯狂跳水近1000点,幅度之大前所未有,市值更瞬间蒸发逾8600亿美元,创美国股市有史以来最大单日盘中跌幅。随后道指开始反弹,收盘下跌347.8点,跌幅3.2%,刷新一年多来最大跌幅。另外两大股指也受到波及,标普500指数收盘暴跌3.24%,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跌3.44%。

当天多家上市公司股价出现异动。著名咨询公司埃森哲的股价在5分钟之内从40美元跌到1美分后又迅速回到40美元价位。而高盛集团、通用电气、花旗集团、摩根大通以及福特汽车等重量级上市公司股价也无一例外上演“过山车”行情。

在美股闪崩事件发生后,为了防止未来股市急跌可能耗尽市场流动性,同年6月,SEC在1988年创立的大盘熔断机制基础上,推出了个股熔断机制。

受闪崩未触发熔断机制影响,美国证交会将挂钩的基准指数由道指修改为标普500指数,同时将熔断机制修改为三级,熔断门槛分别为7%、13%和20%,当触发7%和13%时,暂停交易15 分钟;当触发20%时,直接休市。

除针对大盘的熔断机制调整外,SEC还批准了以“限制价格波动上下限”替代之前实施的个股熔断机制,重点在阻止个股偏离一个特定的价格幅度区间,以降低暴涨暴跌所带来的市场波动以及波动所引起的后续影响。比如15秒内价格涨跌幅度超过5%,将暂停这只股票交易5分钟,但开盘价与收盘价、价格不超过3美元的个股价格波动空间可放宽至10%。

熔断机制作为非常规的制止股价异常波动的手段,使用的次数并不高。美国从1988 年实行熔断机制至今,只有1997 年10月27日实施了一次。

2

对比美股:A股熔断现四大差异

根据A股于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指数熔断相关规定,触发5%熔断阈值暂停交易15分钟,尾盘阶段触发5%或全天任何时候触发7%,暂停交易至收市。基准指数选择更能全面反映A股市场总体波动情况的沪深300指数。

由此可见,我国指数熔断机制相关规定,有5%和7%两档熔断阈值、涨跌双向熔断。根据A股熔断机制,实施过程中分为以下几种状况:

当沪深300指数波动触发5%熔断阀值,两市暂停交易15分钟,熔断结束后开始集合竞价,随后继续当天交易;当沪深300指数在14时45分及之后触发5%阈值,当日将暂停交易至收盘;当沪深300指数全天任何一个交易时段触发7%阈值,将暂停交易至收市;假如开盘沪深300指数触发7%阈值,市场将于9时30分起暂停交易至收市。

记者梳理发现,相比美股,A股熔断机制主要存在以下四大差异。

首先是熔断机制分级。美股实行的是三级熔断,有三个档次,分别是7%、13%和20%,触发前两个熔断阈值,暂停交易15分钟,触发20%,则直接休市。而A股市场当前实行的是两级熔断,5%和7%,任何时候触发7%暂停交易直至休市。

其次交易制度。美股市场采用的是无涨跌幅限制的交易制度,A股则是有涨跌停板限制的交易制度,对于大盘和非ST股而言,涨跌停板的限制是10%,在这种制度下,只要达到涨跌停板的限制时,市场就会出现类似自动熔断的效应。

再次,覆盖范围。美股市场上,除了股指和股指期货在达到一定幅度的涨跌时会触发熔断机制外,熔断机制也适用于个股。根据美国证交会对个股设置的“限制价格波动上下限”机制,如果某只个股的交易价格在5分钟内涨跌幅超过10%,则需暂停交易。如果该个股交易价格在15秒钟内仍未回到规定的”价格波动区间”内,将暂停交易5分钟。

根据A股现行熔断制度规定,当沪深300指数日内涨跌幅达到一定阈值时,沪深交易所上市的全部股票、可转债、股票期权等相关品种暂停交易,中金所的所有股指期货合约暂停交易。但个股交易却不受影响,也就是说,即便个股的走势出现异常波动,只要不达到涨跌停板的限制,其日常交易就不会被熔断。

第四,投资者结构。根据Choice终端数据,在剔除大股东所持流通股后,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计算发现,截至2015年三季度末,A股公募基金、保险、券商、社保基金、QFII、私募等六大机构持股市值占同期流通市值比例为16.45%,其中,公募基金占比最高,也仅达到7.6%,其余83.55%均为散户持股,A股“散户化”的情况可见一斑。美股市场上,投资基金、养老金和境外机构投资者,在美股市场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1945年至今机构投资者持股市值的比重由不足10%,逐步上升至2013年的63%,占据市场绝对大头。

小贴士:其他市场熔断机制

新加坡交易所2014年2月开始在证券市场实行的熔断机制就属于“熔而不断”,此举旨在当证券市场发生大规模动荡时,保障投资者权益。

新 加坡采用是动态熔断,熔断阈值实时变动。新交所的公告显示,熔断机制适用于约占新加坡股市交易量80%的证券,包括海峡时报指数和摩根士丹利新加坡指数的 成分股等。根据规定,当上述证券潜在交易价格较参考价格(指至少5分钟前的最后成交价)相差10%时,便会触发熔断机制,继而实施5分钟的“冷静期”。 “冷静期”内股票仍可继续交易,但价格波动范围限制在10%的波动区间内。当“冷静期”过后,交易恢复正常,新的参考价格也将根据“冷静期”的交易情况而 定。

他山之石同样的熔断为何A股短短4天就四次而美国28年才一次

A股与美股有什么联系?为什么美股能影响A股?

这个问题,我想确实也是困惑了很多人,猫哥来回答下这个问题吧

1.一毛钱的经济影响

从经济的角度来分析,是有一定的联系!本身股票就和公司有关系,股价一方面来自于公司本身业绩,另一方面来自市场的炒作,因此对于业绩来说,是反应的实体经济的变化,然后实体经济因为全球一体化,供应链等问题,会出现连带的影响,不过这种影响猫哥只说是一毛钱的影响,甚至恐怕也就几分钱的影响。

2.九毛钱的情绪影响

关键是这里,因为人性的问题,人做任何事潜意识了希望有个参照物或者经验作为自己下一步动作的依据,目前A股市场上,大头是散户,这部分参与市场的交易过程中,情绪上就会习惯性找一个参照物,目前普遍是美股市场,然后就是那些收割的人利用这个人性问题,推波助澜,更加凸显了市场似乎和美股有关系,然后准备好镰刀收割韭菜,随着时间久了,这种现象也就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了。

猫哥结论: 其实猫哥真的为散户兄弟们心疼,没办法消息的不对称,自己又不去学习金融知识,然后 老想着能找个参照物,买个股票赚了钱,暗地里觉得,找到了真理 ,觉得就可以跑过大部分人,我觉得最后你的下场也好不到哪里,怎么吃到嘴里的最后还是要吐出来的。这个世界 聪明人比你有的是 ,你的那点小聪明只是一时的幸运。所以猫哥也再次提醒那些 抱着侥幸心理 的朋友们,只要你不离开这个金融市场,又不提高自己的,迟早的事。
相关关系,但很难称得上是强相关关系
过去的这许多年间,不少学者和机构都曾就A股、港股与美股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过研究。在他们的研究成果中,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恒生指数与沪深指数保持很高的相关性,但道指、标普500都与沪深指数的相关度不高。
近期差异
此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国的股市在春节后一开盘就遭遇大跌,此后虽有所回升,但又在3月出现新的低点。在此期间,美股一连出现了四次熔断,而中国股市确稍有回暖。随着全球疫情扩散,中国股市成为全球表现较为良好的市场。

但中国股市和外界的联系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以前。四月中旬就有相关机构表明,A股和美股相关性创 历史 纪录新高,已经超过港股。
“若即若离”
美股调整会影响全球的资本市场,A股市场也难免不受波及。更何况,两大资本市场相互影响不必感到奇怪。

但两者因为面临国情、公司等多种因素的不同,不会亦步亦趋。美股的走势也不会成为中国股市的绝对方向标。就比如最近创业板注册制的推行,给A股市场造成的影响就与美股无关。
资本量
全球的资本量是有限的,投资者更愿意把钱投资于哪个市场在乎他们的选择。以往美股投资相对风险较小,投资者可能更愿意投资美股。但经过了四次熔断之后,大家发现美股市场也没有那么稳固,就开始寻找机会进入A股或其他市场,这也很好理解。
从每个小散户的角度来说,我们还是越来越习惯于在每个睡眼惺忪的清晨看一眼各种app推送的隔夜美股的消息,至少在心里层面,美股仍然影响着A股,A股暴跌5%,美股可以无动于衷,美股暴跌5%,A股必然低开,最好的结果也只是低开高走。
就问一句,你早上睡眼朦胧的刷着牙,看到凌晨四点推送“牛市旗手特斯拉出现单日20%的暴跌奇观”,你慌不慌?就仿佛是C位大哥送了对面20个人头,这一局,大多数人的心态就已经开始崩了。
这就是所谓的跟跌不跟涨。如果A股和美股是一对情侣,那美股就是骄傲的那一个,而A股,大多数时候,都比较卑微。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无非就是A股牛短熊长,而美股牛长熊短,就是说,在大多数时候,A股处于熊市,美股处于牛市。
所以说短期来看,情绪上有影响,尤其是在特殊时期。长线来看,美股和A股是没有关系,你走你的十年大牛市,我走我真假莫辨的牛熊市……硬要说有关系的话,大概是某种神秘的量子纠缠关系吧,你无法从涨跌里看出他们直接的逻辑,但从投资的角度,两者相关性确实在加强。比
如,越来越多的中概股上市,它是美股了吧,理应跟着美股的趋势走,但它又是中国的公司,很多相关的公司都在a股上市,很多公司的业务与之相关。于是,他们之间就有了相关性,有了纠缠。
另外,现在外资不断流入a股,这部分外资既配美股又配a股,它配置的美股和a股大概率是同一类公司,所以,a股和美股在这个层面也就有了纠缠。
问题:A股与美股有什么联系?为什么美股能影响A股?

下面,由我烽火雄狮来分析分析,你切慢慢听:

分析: 自从有上证指数以来, 大部分时间段美股和A股的走势还是正相关的,只不过A股的弹性要明显比美股的弹性大很多。 A股为数不多的几次走出独立行情。都是人家继续上涨,A股横盘或者是持续下跌。当然这可能也是由于A股总是过度上涨,需要更长的下跌来消化的原因。有人调侃说, 美股涨,A股涨不涨我不知道。美股跌,A股一定会跌。 这一点确实是有 历史 依据的。

本次疫情,中国明明已经控制住了,而全球市场显然是受疫情的影响才下跌的。但A股依然跟着跌了,也就并不意外了。

近期同为下跌,区别还是非常明显的,美股的下跌幅度远超A股,直接跌到了本轮上涨趋势的起点。A股虽然只跌了10%,已经算是非常坚挺了。A股和美股本次下跌的区别就在于人家是从山顶上往下跌,我们是从坑里往下跌。惨烈程度自然是不同的。所谓光脚不怕穿鞋的,我们真的没有必要过分担心。

全球市场的关联度还是非常高的,A股想要走出一波独立的上涨行情,近期之内的难度还是非常大的。 所以大家一定要做好打持久战的长期准备。

有人说觉得市场要不行了,我卖了,等过一段时间见底了我再买进不行吗?

现在离场,大盘继续下跌,比如跌到了2600点,你肯定非常庆幸。如果跌到了2400点,你一定觉得自己是股神。我想这个时候你一定会忘记或者不敢做一件事——建仓。 历史 数据也告诉我们,每一轮市场见底的时候,成交量必然是地量,哪有散户敢进场。大盘触底上涨后,你可能觉得这只不过是一次反弹。也许涨到了3000点你才反应过来,上涨的趋势已经开始了,你迫不及待的重新上车,说不定大盘又回调了,也许你又有机会再次成功“逃顶”,然后再重复一遍上面的流程。散户都是这么赔钱的。

在赌场上亏得血本无归的赌徒都曾经赢过,都曾经正确过。

投资是很枯燥的。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
A股波段低点与美道指波段低点具有正相关性。

我以周线来统计道指和上证指数低点的时间重合。时间轴就从2008年金融危机后开始。

1、道指:2009年3月6日当周见底6469点,开启11年大牛市。

上证指数:2008年10月31日当周,大盘见底1664点。随后反弹。

2009年3月6日当周于见2037点低点后开始走出22周上涨至3478点。

相同:起点都是3月6日,基本重合。

不同:上证因跌幅较大,早于美股见底。A股于美国总统奥巴马上任见底。

美股于奥巴马执行新政开始的4个月见底。

2、道指自2010年7月2日当周见9614点见底,开启3月6日以来的新上涨。

上证指数于2010年7月2日当周见2319点底,开启20周上涨到3186.

相同:7月2日当周底,基本重合。

不同:上证做下跌反弹,20周后继续下跌。

美股走45周上涨至12876点。

3、此后道指持续上涨多,下跌少。

上证持续下跌多,上涨少。大的重叠底部没有,小周期上会在美股回调企稳时跟几周。

4、道指自2012年11月16日见底12471到11月28日12926整固完毕,开启新的上涨到2015年5月29日当周见18351点。

上证2012年11月30日见底1959点,开启11周上涨至2443.

相同:2012年11月30日当周 见底,基本重合。

5、道指在见2015年顶前的2013年6月28日当周见14551低点,随后上涨。

上证在2013年6月28日当周见1849点低点,开启后来上涨模式。

相同:2013年6月28日当周见底,基本重合。

6、道指在2015年5月22日当周见顶,

上证在2015年6月12日当周见顶。

道指在2015年8月28日当周15370见底。

上证在2015年8月28日当周2850见底。

相同:2015年8月28日当周见底,基本重合。

7、道指在2016年1月22日当周和2月12日当周见底15503点。

上证在2016年1月29日当周和3月4日当周见底2638点。

相同:第一次见底时间相差1周,接近重合。

不同:第二次见底相差2周多,其中因中国春节因素停盘1周。

8、道指在2018年12月28日当周见底21712点

上证在2019年1月4日当周见底2440点。

相同:12月28日-1月4日前后脚见底。

不同:上证在10月19日见过2449底。

9、贸易战:

道指在2019年6月7日当周见24680底。

上证在2019年6月6日当周见2822底。

相同:6月6日当周见底,基本重合。

10、道指在8月16日当周见25339底

上证在8月9日当周见2733底,8月16日当周见2756底。

相同:8月16日见底,基本重合。

根据11年周线不完全统计,上证各个低点都对应道指低点,同样可以说道指各个低点都对应上证各个低点。

11、2020年3月19日附近

上证于2646见底,美道指相隔两个交易日见底,同天为上证2656底。

例外,2008年次贷危机,中国A股早于道指4个月见底。

结论:上证波段低点和道指波段低点基本是低点正相关。

全球经济一体化,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紧随其后,两者之间有大量的贸易资金往来,自然关系紧密,美股的波动会随时影响到A股,反之亦然。

1.美股跟A股其实没有太多关联,但很多时候A股要受美股走势的影响,一方面美股比A股相对比较成熟,投资者大多是机构专业投资者,造成美股市场比较敏感,及时反应了市场的最新投资方向。很多热点和主题都能从美股市场看出动向,这就造成美股涨跌对国内市场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你好,我想回答你这个问题。

首先我觉得a股和美股并没有什么联系。

其次我觉得美股并没有影响a股。

美国股市经历了多年的上涨,而我们的股市从指数上看基本就是原地不动。

你说的影响可能就是问为什么美股下跌,我们也跟着下跌。

其实这并不是股市之间的联系影响,而是经济上的联系影响。

现在全球疫情严重,经济环境受到冲击,我们国家很难独善其身,受到一定影响是肯定的。

而我们的股市本身就疲软,在这种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情况下走弱并不奇怪。

就好像两个人分别开了个饭店,一个经营的好赚钱,一个经营的不好赔钱。然后疫情来了,经营的好的开始赔钱了,经营的不好只能继续赔钱。
因为美国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它的股市也影响着全球的股市。

如果美股连续大跌,会影响全球股市,我们也不例外,不过是跌多跌少的问题。但如果美股某一天大跌,我们是低开高走,你也不要奇怪,因为我们股市有我们内部的运行规则,美股某一天的行情还不能影响我们。

还有一种情况,美股在我们的晚上大跌(时差问题),到我们开市的时候,美股的股指期货是升的。我们的股市又跌不下去了,因为去跟美股的股指期货去了。

所以,这个问题要细化去看,股市的波动也要长期的跟踪才可以找到规律,一齐努力吧。

美股涨的时候A股消失了

A股跌的时候美股涨了

总结:A股和美股真的不是一个层面上的事情

差距不是一天两天更不是永远上不去3000点和10几年长牛的差距[允悲]

怕涨的监管层永远是畸形的市场

房价涨上天为什么不怕涨

自己悟

所以买房子目前是比较不错的选择

他山之石同样的熔断为何A股短短4天就四次而美国28年才一次

天风证券徐彪:A股正处在第五轮周期的绝望阶段

   摘要

  1、根据业绩和估值的趋势,一轮完整的股市周期分为“绝望→希望→增长→乐观”四个阶段。其中,希望和乐观阶段受估值驱动,股票市场涨幅较大;增长阶段的上涨主要受盈利驱动,但涨幅相对小;绝望阶段由于估值、业绩双杀,股票市场也基本处于下行期。

  2、从A股历史看,并非每个周期都会经历完整的四个阶段。

  3、目前A股刚经历完第四次周期的增长阶段,切换至第五轮周期的绝望阶段。

  4、当前看,因为经济下行、估值大概率未到达底部、业绩增速在下半年也有可能进一步回落,A股能否结束绝望阶段而切换到下一个希望阶段仍需进一步等待更有力的催化剂来促成。

  本文期望通过根据市场估值和盈利变动的组合对A股市场的运行周期进行划分和研究,并将其置于经济和金融周期背景下做更进一步的思考。

   他山之石:股市周期框架解析

  高盛高华证券曾在2009年对股票市场周期进行系统性分析拆解,根据其股市周期框架,业绩的增长和股价的表现会在整个股市周期内发生系统性的变化。然而,尽管业绩的增长是决定股市长期表现的动力之源,但在短期内,大部分业绩增长发生时股价并没有被完全兑现,而是在投资者给予正确预期,以及乐观看待未来增长的阶段得以被兑现。为证实该理论,高盛统计1973年以来欧洲、美国股票市场的指数涨跌、盈利增长和市盈率变化数据,并根据实际利润增长和市盈率变化(反应投资者的预期)对指数价格变化的影响程度,将一个完整的股市周期划分为 绝望、希望、增长和乐观 四个阶段:

   绝望阶段: 这一阶段是指数从高峰走向低谷的时期,其变化主要由市盈率收缩所驱动,因为市场中的投资者会对日益恶化的宏观经济环境以及该环境下将导致的未来企业盈利下降作出相应的预期和反应。从统计数据来看,绝望阶段的股票投资回报率为四个阶段最差,仅为-24.9%,同时企业盈利增长较差,其平均增速为-7.3%。该阶段产出缺口往往会扩大,PPI-CPI剪刀差同比逐渐下降至为负,国债收益率倾向于上升或整体维持高位。

   希望阶段: 这一阶段持续时间通常较短(平均10个月),在希望阶段,投资者通常预期宏观经济和企业盈利的增长即将降至谷底,增长阶段很快就要到来。因此,该阶段内,市盈率成倍数扩张进而使指数从低谷反弹。希望阶段股票资产的投资回报率最高,达51.2%,但企业的实际盈利增长不佳,仅为0.7%。该阶段实际经济指标通常为最差水平,但对未来经济的预期有所改善,带动产出缺口走出底部,PPI-CPI逐渐由负转正,国债收益率下降。

   增长阶段: 增长阶段持续时间通常较长(平均为33个月),在这一阶段,股票资产产生的收益回报主要由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长所驱动,而这一阶段结束的标志,往往是投资者对经济前景的预期好于企业实际的业绩增长,在数据上体现为市盈率扩张的速度快于盈利增长的速度。统计数据显示,该阶段内股票投资回报率仅为10.9%,在四个阶段内相对较低;上市公司盈利增速达22.5%,为四个阶段内增速最高。从经济指标上看,产出缺口急剧上升,PPI-CPI持续攀升至高位,国债收益率继续下降。

   乐观阶段: 该阶段是股市周期的最后一个阶段,在乐观阶段中,投资者会过度乐观地看待未来业绩增长所带来的回报,因此,阶段内股价增长更多被市盈率所驱动而实际业绩增长比较低。数据同样验证了这一规律——在乐观阶段,股票资产的投资回报率达27.1%,为四个阶段中第二;盈利增长则较为疲软,阶段内的平均盈利增速仅为2.3%。同时,PPI-CPI也逐步下行,国债收益率走势平稳。

   对标A股:我国股市周期

   轮动基本符合理论框架

  根据这一框架,我们 从万得全A指数出发,分别计算其指数年化涨跌幅、市盈率年化涨跌幅、以及业绩(以EPS计量,即(指数总市值/总股本)/市盈率)年化增速 ,作为A股投资回报率、市盈率和盈利变化的计量指标,以2001年6月A股从高点回落时为第一轮周期的起点,将这之后A股市场的数据进行梳理分析。

1、不同:A股股市周期可能存在阶段的跳跃

  从我们的统计结果来看,2001年6月至今,A股市场已经历四轮股市周期,分别为: 2001至2007年的第一轮周期,2007至2011年的第二轮周期,2011至2015年的第三轮周期,2015至2018年的第四轮周期 ,目前,市场或已迈过第四轮周期并过渡至第五轮周期第一阶段。

  进一步根据指数、估值和业绩的走势来划分周期中的每一个阶段,从划分结果看, 并非每一轮周期都完整经历了“绝望→希望→增长→乐观”这四个阶段的轮动,中途可能存在阶段的跳跃 ,比如,在2007到2011年的第二轮周期中,A股极有可能跳过了乐观阶段而直接过渡到第三轮周期的绝望阶段,而近半年来股市的走势也存在类似情况,第四轮周期也极有可能跳过乐观阶段而直接进入新一轮周期之中,这与海外市场具有明显不同。

2、相同:阶段特征与海外市场或有出入,但基本符合理论框架

  而从各阶段的表现看,A股的股价、业绩和估值的表现基本符合股市周期的理论框架。下图是我们基于前四轮周期计算的每个阶段的持续时间、平均年化投资回报率以及投资回报在市盈率增长和业绩增长之间的分配情况(市盈率和业绩各自的年化增速)。可以看到:

   1、在A股市场中,最高股市投资回报率发生在乐观阶段,其次为希望阶段、增长阶段,最后是绝望阶段。 其中,年化投资回报率在乐观阶段高达173.2%,远高于希望阶段的25.9%。这与高盛统计的欧洲市场的数据结论,即“希望>乐观>增长>成长”有一定出入。从持续时间来看,A股市场绝望、希望、增长和乐观阶段分别是11个月、8个月、20个月和22个月,与高盛统计的“增长>绝望>乐观>希望”也有所出入。

   2、盈利和市场预期上,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结论: 1)与高盛的统计结果不同, A股市场在绝望阶段其企业盈利并非完全负增长 ,根据我们统计的四轮股市周期的均值来看,绝望阶段平均年化业绩增速为2.6%, A股企业盈利基本为低位数增长; 2)盈利的快速增长基本发生在增长阶段,部分增长处于乐观阶段 ,从数据可以看到,增长阶段的平均年化业绩增速达到28.8%,为四个阶段之最,乐观阶段次之; 3)市场会在希望阶段提前支付对增长阶段盈利大幅增长的预期 ,希望阶段平均年化市盈率增速为53.2%,远高于增长阶段的-20.5%,而业绩变动方向相反,同时这一点从几轮股市周期中增长阶段投资回报率基本为负增长或微增长态势(-2.4%)反而在前面的希望阶段股市投资回报率取得较高正增长(25.9%)也可以看出。而A股市场盈利与市场预期在不同阶段的表现,恰好反应出与海外市场不一样的特征,A股投资者散户较多,易受羊群效应的影响,往往会对某些信息造成过度反应。

  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每一轮周期以及周期中三大核心变量的变化情况:

3、历次股市周期回顾

   1、第一轮周期:2001-2007年

  2001年6月至2007年10月是我们所确定的第一轮股市周期。

  由于2006至2007年牛市行情下,指数大幅上涨,因此周期中指数的波动幅度相对较大,而在2006年以前,整个股市的走势则相对较平缓。

  这一轮股市周期开始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经济经历的一轮经济困难时期,在这段时间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基本处于经济增长回落、通缩风险高企、国有企业经营困难的状态,股票市场表现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而随着2002年之后国内需求的升温,GDP增速快速回升,企业盈利转为乐观,A股市场也在这一阶段迎来了2007年的一轮牛市。

  数据上看,这一轮周期中各阶段万得全A指数的涨跌幅分别为-35.12%、-12.10%、-33.21%和477.30%,乐观阶段录得明显上涨;四个阶段估值调整幅度分别为绝望阶段下跌43.07%、希望阶段上涨42.77%、增长阶段下跌69.98%、乐观阶段上涨154.03%,业绩在四个阶段调整幅度分别为2.93%、-40.30%、124.96%和39.95%。

  本轮周期共持续77个月,其中,增长和乐观阶段持续时间较长,分别为27个月和31个月,其余两个阶段则持续时间相对较短。此轮周期中,乐观阶段投资回报率的大幅上涨为整个周期内指数的上行贡献了主要力量,并且在这一阶段,市盈率和业绩均录得大幅上涨。需注意的是,希望阶段和增长阶段的指数投资回报率在这一轮周期中均为负增长,拆解来看,分别为业绩和市盈率在各自阶段内大幅下降所形成的拖累。

   2、第二轮周期:2007-2012年

  第二轮股市周期始于2007年11月,至2012年1月截止,共经历绝望、希望、增长三个阶段。

  此轮周期的初期,受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投资者对经济前景的预期较为悲观,反应到股市上可以看到,07年11月到08年10月这一段时间,尽管企业盈利并未大幅下降,但整个股指仍一路下探到底部,即为绝望阶段。这一阶段中,万得全A收益率为-62.74%,其中估值下调69.6%,业绩上涨17.41%。

  2008年底,“四万亿”投资计划出台托底经济,使投资者对国内宏观经济和企业盈利的信心逐渐恢复,股票市场也迎来一轮上升期,可以看到,在经济修复的前期,即周期中的希望阶段,即使企业盈利增速为负,但出于对后续经济逐步企稳的预期,股市投资回报率仍以较高增速增长。这一阶段,万得全A指数上涨62.42%,这一阶段估值上涨104.01%,业绩下跌30.56%。

  随着经济的复苏,A股市场很快进入到增长阶段,由于此轮复苏是扩张政策带动的经济增长,一方面货币超发带来了流动性过剩,国内通胀压力较大,企业盈利在这一阶段内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市场对此轮经济复苏显得信心不足,股市估值呈明显下行趋势,因而指数并没有出现明显的上涨。该阶段内,万得全A收益率为0.22%,其中估值下调53.91%,对股市整体表现形成一定拖累,业绩上涨83.47%。

  整个第二轮周期共持续48个月,其中增长阶段被分配较多时间,共26个月,其余两个阶段持续时间相对较短。

  需注意的是,本轮周期的绝望阶段,上市公司的业绩实现了较高的正增长,而我们知道,08年的这一轮经济衰退主要由海外金融危机传导至国内所致,国内经济在对经济危机的反应上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在此之前,国内通胀压力高企,并一直延续至该时间段内。因此,该阶段内企业盈利的上行主要来自于通胀所带来的物价的上涨,而非企业基本面的改善。

   3、第三轮周期:2012-2015年

  2012年,海外环境恶化叠加国内工业企业库存进入萧条期,我国经济开始降速换挡,GDP增速从2011年的9.3%下降到7.8%。在此环境下,A股市场也迅速从前一轮周期的增长阶段直接进入绝望阶段,该阶段内,万得全A指数下跌15.62%,估值和业绩分别下跌12.82%和6.68%。

  2012年下半年,通过投入“铁公基”项目、降准等扩张性政策拉动经济增长,宏观经济环境和股票市场均迎来新一轮曙光,股市周期也进入到希望阶段,但从数据上看,本次希望阶段仅持续3个月时间(2012年12月至2013年3月)便迅速切入到增长阶段。在希望阶段,万得全A指数涨6.42%,估值为其增长作出主要贡献,期间上涨5.84%,业绩则下跌0.35%。到增长阶段,指数收益率为0.64%,其中市盈率下跌15.39%,业绩上涨9.46%。

  进入到本轮周期的乐观阶段(即2014年)之后,国内经济实际下行压力较大,但同时由于货币环境较宽松,大量资金无法从实体经济中获得满意的回报,开始在金融市场轮动。这一阶段,企业盈利增速相对放缓,而股票指数则在杠杆加持下一路涨至历史最高位。该阶段万得全A指数收益率高达175.18%,其中估值上涨138.95%,业绩上涨15.16%。

  本轮周期共持续43个月,其中希望阶段持续时间较短,其余三个阶段持续时长基本相同。与第一轮周期类似,乐观阶段在整个周期中涨幅最大,其余时间段内指数的走势则比较平稳。与另外三轮周期不同点在于,由于物价久高不下,本轮周期中政府采取了“一手稳物价,一手振经济”的结构性经济政策,因此即使在严控措施下物价仍然坚挺,但由于没有进一步上涨空间,企业业绩的走势也相对更平缓,即使处于增长阶段,其业绩的年化增速也仅为8.11。

   4、第四轮周期:2015-2018年

  第四轮周期开始于2015年6月,于2018年上半年截止。

  2015年6月在股市强力去杠杆的政策作用下出现了股灾,A股经历了1990年以来最大规模的断崖式下跌并开始了长达半年的深度调整,市场估值水平快速下行,与此同时,随着经济持续通缩,工业企业盈利增速下行扩散到万得全A指数,盈利开始呈下行趋势。这一过程持续至2016年2月,就是所谓的绝望阶段。在该阶段,万得全A收益率为-38.05%,估值和业绩分别下降33.85%和4.02%。

  2015年年底开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市场带来了希望,当然监管层在股灾后强力维稳也是市场信心恢复的重要原因。从2016年3月到2016年11月,市场进入希望阶段。在这一阶段,万得全A上涨12.11%,其中估值上涨13.60%,业绩下降6.59%。

  2016年11月之后,股市进入到我们定义的增长阶段,企业盈利也迎来好转。这一阶段内,万得全A上涨6.81%,其中估值在这一阶段下跌18.97%,业绩上涨19.77%。

  第四轮周期共持续32个月,其中增长阶段持续14个月,绝望和希望阶段分别持续9个月。本轮周期的绝望阶段,由于估值和企业盈利“双杀”,股市年化投资回报率取得较大幅度负增长;而到了希望阶段,随着投资者预期的好转,市盈率转向正向增长,股市投资回报率转负为正。从目前增长阶段的情况来看,企业盈利已度过绝望阶段和希望阶段持续下行,重回增长轨道,但受制于估值中枢的下调,阶段内指数走势仍比较平稳。

   股市周期各阶段宏观

   经济指标如何变动?

  高盛高华的理论框架进一步将股票市场周期的四个阶段与宏观经济周期进行了系统性比对,其以 产出缺口、失业率、ISM、PMI、债券收益率、股票市场波动率和股市风险溢价 等指标衡量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动,同时对比相同时间段内股市周期变动情况,用以更加明确股市周期在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的过程中,宏观经济大环境的变化情况。

  我们参考这一框架,选取 国内产出缺口、CPI-PPI、债券收益率、投资者预期回报率等指标 来衡量国内宏观经济,并与前面我们总结的四轮股市周期的情况进行比对。

1、产出缺口与股市周期

  产出缺口( 产出缺口=实际GDP-潜在GDP )测度的是真实的经济变量围绕潜在水平的变动情况。由于潜在GDP往往提前反映了人们对未来经济的预期,因此理论上讲,当人们预期到经济好转时,产出缺口下降,反之则上升。

   对应到股市周期的各阶段: 1)绝望阶段前期,市场对经济的预期普遍悲观,产出缺口往往会扩大;而后期向希望阶段过渡过程中,市场的悲观情绪不断被缓和但实际经济情况尚未明显好转,产出缺口由此收窄。2)希望阶段的实际经济指标通常为最差水平,但人们始终存在对未来经济改善的预期,产出缺口将继续下降。但到该阶段即将结束时,宏观经济逐步向好,届时产出缺口将逐渐走出谷底。3)增长阶段实际经济的增长超过潜在水平,产出缺口将急剧上升。4)乐观阶段是实际经济水平达到峰值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中,无论是实际GDP增长还是潜在GDP预期都相对强劲,因此产出缺口的变动并无明显规律。

  为验证此结论,我们用HP滤波法测算国内潜在GDP水平,并基于此计算产出缺口。从实际测算的结果来看,第一轮周期和第三轮周期的增长阶段(2003年2月至2005年7月、2009年9月至2014年4月)这两个阶段中,产出缺口呈下降或区间震荡态势,与我们的预期结论不符,而在其余各阶段,其走势基本与预期结果基本一致。而2003Q1至2005Q2期间,我国实际GDP增速在10-11%左右高位震荡,而2010年以来,我国经济开启增速换挡模式,因此这两个时间段内,产出缺口的数据结论可能会受到影响。

2、PPI、CPI与股市周期

  由于PPI和CPI控制了产业链各环节的价格,因此, 两者之差实际上反映了企业的盈利情况 。经验数据也表明,PPI-CPI剪刀差与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我们在第二部分对股市周期各阶段三大变量的演变特征的描述中已经提到,在不同的阶段,上市企业盈利往往面临不同趋势。对应到这一部分,我们认为PPI-CPI剪刀差走势基本与上市企业盈利一致,具体而言为:绝望阶段,由于企业盈利增长较差,PPI-CPI同比逐渐下行直至为负;希望阶段,企业盈利尚未好转,但由于正在向增长阶段过度,因此该剪刀差逐渐上行直至由负转正;增长阶段,PPI-CPI剪刀差将持续攀升至高位;乐观阶段,由于盈利增速转为疲软,PPI-CPI剪刀差将逐步下行。

  从已有的四个周期的数据看,由于第二轮周期和第三轮周期,国内通胀压力高企,PPI-CPI走势与预期结论出现偏差,其余情况下,这一剪刀差的走势基本与我们的预期一致。

3、利率与股市周期

  利率是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而它的变动也往往牵动着股票市场价格和估值的变动:通常而言, 利率的上升意味着信贷的收缩,股票市场将受影响下跌,利率下降时则股票市场上行 。因此此处,我们进一步加入利率因素,分析股市周期的各个阶段利率的变化情况。

  我们以10年期国债实际收益率来衡量利率水平,对应到股市周期的各个阶段,我们预计利率的表现具体如下:绝望阶段,经济整体衰退的同时人们对经济状况整体偏悲观,预计国债收益率将上升或整体维持高位运行;希望阶段,财政及货币政策将趋于宽松以拉动经济增长,市场对宏观经济预期出现转向,国债收益率水平将下降;增长阶段,预计国债收益率将继续下降;乐观阶段下,经济形势本身较好,叠加市场本身的乐观情绪,预计收益率走势相对平稳。

  从梳理的数据来看,基本与我们的假设相符,部分阶段存在与假设相背离情况,比如第二轮周期的希望阶段,实际利率出现上升,而实际上,由于在金融危机之前我国持续处于一轮高通胀周期,因此在2008年下半年,尽管政策面开始放宽以提振经济,但国内通胀率仍保持快速下降趋势直至2009年,由此也推高了国内实际利率。

4、投资者预期回报率与股市周期

  我们认为,不同宏观经济和市场环境下,投资者会具有不同程度的风险补偿要求:当市场对未来经济和市场前景的预期比较低,投资者会对未来风险提高风险补偿要求,其预期收益率会相应提高;相反,在经济景气度较高时期,投资者风险补偿要求会降低,投资者预期收益率会降低。

   我们参照高盛对RRR这一指标的定义(实际所需回报率(Real Required Return)=股票风险溢价+10年期国债收益率-预期通货膨胀率(过去5年平均通胀率)),以“股票市场日均收益率-过去5年平均通货膨胀率(代表通货膨胀预期)”来衡量投资者预期收益率。 逻辑上来讲,由于绝望阶段和增长阶段投资者风险补偿要求提升,投资者预期收益率这一指标中枢会有所抬升,而在希望和乐观阶段,由于投资者要求的风险补偿降低,投资者预期收益率也会相应降低。

  从数据结论来看,后两轮股市周期RRR走势与预期结论基本接近,而前两轮则出现一定的背离,具体表现为这两轮周期的增长阶段,投资者预期回报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行,而从前文我们整合的数据可以发现,这两个阶段中反应投资者预期的PE下行幅度明显大于其余两轮周期的增长阶段,也对期间内指数的上涨形成明显拖累。由此可以看出,这两个增长阶段,尽管企业业绩的表现的确比较瞩目,但市场上投资者信心仍显得不足。

   股市周期框架中,

   后续A股将如何演变?

  回归到当前,上半年来,在去杠杆的影响下,A股市场再度出现持续下跌,对整个市场的情绪也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从今年1月至今,万得全A指数和估值中枢再度下移,成分股公司业绩也出现结束了此前持续提升趋势,开始出现下行。基于此我们认为,当前的A股市场可能已经进入第五轮周期的绝望阶段。

  而这一阶段是否会持续更长时间,我们认为还需要后续的进一步等待和观察,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经济环境上看,当前经济整体下行,但政策的边际宽松或将带来投资者预期的修复。 近两个月经济数据谈不上乐观,同时PPI与CPI的差也处于高位,实际利率水平不低,当前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大趋势已不言而喻。但近期的政策信号显示,多项政策“去杠杆”正在实质性转向“稳杠杆”,政策面正在出现逐步转向,经济或有好转的空间。但总体来看,当前政策面的放宽,其目的在于缓解经济断崖式下跌的风险,并不足以使经济出现转向,因此从宏观经济和政策的角度而言,后续市场投资者预期能否修复,其关键还在于政策是否能延续边际宽松的趋势,从而带来经济的企稳。

   第二,估值层面看,尽管当前估值已经到历史低位,但不意味着立刻就能均值回归。 截至目前,上证综指、沪深300和创业板指的PE(TTM)分别为12.3、11.4和35.6倍,处于2009年至今的 32%、32%和7%分位,距离历史最低值的幅度38%、42%和24%,各指数估值已处于历史低位。但由于:1)受制度、海外资金、监管等各方面的引导,近两年A股估值逻辑已在重构,对比海外成熟资本市场估值情况,A股整体估值仍有进一步下移空间;2)结合估值和盈利看,当前除了大金融和周期、医药行业外,其余处于估值低位的行业盈利水平也比较低,而由于下半年经济的大概率下行,盈利增速也将进一步回落,恐难以支撑估值从底部回升。

   第三,业绩层面看,经济周期下行趋势下,业绩增速极有可能进一步回落。 前文中我们已经提到,尽管5月以来政策面的放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断崖式下行的风险,但并不足以从根本上扭转当前经济回落的趋势。因此,在经济整体下行的影响下,企业盈利也将大概率下行。从我们的统计结果看,其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往往与PPI-CPI走势同步,而进入到下半年,预计伴随着PPI-CPI的回落,上市公司业绩增速也将进一步回落。

  因此,综合来看,尽管我们建议不过度悲观,但毕竟当前的基本面已呈现大概率向下趋势,未来一段时间内,市场何时能走出底部区间、顺利过渡到希望阶段,还需进一步等待更有力的市场催化剂来促成!

   风险提示: 研究框架本身的局限性,宏观政策发生改变,海外不确定因素等。

  专家论市>>>

  李志林:A股的政策必须有一个根本性扭转

  国泰君安李少君:高股息策略进入配置买入区间

  应健中:筑底中要注意两大题材 积小赚为大赚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股市行情网 » 他山之石同样的熔断为何A股短短4天就四次而美国28年才一次

相关文章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