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联接基金和指数增强基金「指数基金指数增强基金ETFETF联接基金都盘盘一」

随着公募基金行业的不断发展,产品的种类也越来越丰富,对于刚接触公募基金的小白看到“指数基金、指数增强基金、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联接基金”可能也会一脸懵,这几期,我们来盘盘它们!

在熟悉各种概念前,先看几组数据和它们的来历。

从产品数量来看,据Wind显示,截至2022年12月5日,“指数增强基金”有318只,“ETF联接基金”有553只,“ETF”数量为727只,而“指数基金”的大类里共有2679只。

规模呢,截至2022年9月30日,“ETF联接基金”的为2664.50亿元,相较“ETF联接基金”“ETF”的规模就大不少,为11162.86亿元,“指数基金”规模在这几类中最大,达到23192.41亿元,“指数增强基金”规模最少,仅有1208.51亿元。

不难看出,这四类产品在我国公募基金的历史长河里,出道有先后。

首先是指数基金,历史最悠久。

美国是指数基金最发达的西方国家。先锋集团率先于1976年在美国创造第一只指数基金——先锋500指数基金。主动投资者的杰出代表巴菲特也在不同场合多次推荐指数基金,甚至还出现了十分有名的“巴菲特的世纪赌约”。

20多年后,我国首只指数基金诞生。2002年6月,上证所推出上证180指数仅半年的时间,深交所也推出深证100指数。同年11月,国内第一只指数基金——XX上证180指数增强型证券投资基金面市(注:2005年10月,该基金变更了跟踪标的,完成了转型,更名为XX MSCI中国A股指数增强)。

其次是ETF,它源于1987年的美国股市崩盘。

1987年10月19日的黑色星期一,5000亿美元的资产顷刻间蒸发,创造了美国股票市场单日最大的价值损失。为阻止股市崩盘所带来的恶性循环,美国市场监管者采取了交易管制措施,但并没有解决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市场上迫切需要一种简单可靠对冲股票组合风险的交易机制,这个需求激发了“股票篮子”的创意。

1993年,美国证券交易所推出第一只真正意义上跟踪S&P500指数的ETF—SPDR。截至2020年底,SPDR总市值达3276亿美元,占美国全部ETF规模的6%。

回到我国来看,2004年,XX上证50ETF成为国内第一只ETF,并于2005年2月在上交所挂牌上市,揭开了我国ETF市场的发展序幕,截至2022年9月底,该ETF规模已有数百亿。此外,随着ETF逐渐被投资者认识了解,以及其费用低廉等特性,各类细分领域的ETF也不断涌现。

ETF联接基金则是在ETF的基础上诞生。上文荣宝提到的国内首只ETF于2004年成立,但其对应的联接基金是在2015年3月才出现的,相比而言,两者相差了十余年。

也有部分ETF联接是经过转型而来。例如,2019年,XX创业板基金便将自己转为XX创业板ETF联接,公告写到,《基金合同》约定:“若将来本基金管理人推出跟踪同一标的指数的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则基金管理人有权决定本基金是否采取ETF联接基金模式运作并相应修改《基金合同》,如决定以ETF联接基金模式运作,则届时无须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但须报中国证监会备案并提前公告。

简言之,就是在同公司有了同标的的ETF后,场外指数基金可以转型为ETF联接基金。由于基金已经转型,更名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指数增强基金可以看作是指数基金的延伸版。有ETF并不一定有其对应的ETF联接基金,但有ETF联接基金就有其对应的ETF。

关于国内第一只指数增强基金,比较主流的说法有两种,第一类是上文提到的2002年成立的XX上证180指数增强型证券投资基金;第二类是2004年发行的XXX上证50增强。两者在公开披露的投资策略中均写到“指数增强”。

指数增强型基金的数量直到2010年之后,才出现比较稳定的增长,算是厚积薄发的一类。

这四类产品都具体是什么、有什么特点,我们下期再见啦!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股市行情网 » etf联接基金和指数增强基金「指数基金指数增强基金ETFETF联接基金都盘盘一」

相关文章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