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冶净利10连增财务费首转负四年投500亿研发半年专利增5000件

长江商报消息 中国五矿旗下规模最大、唯一一家 A H 股上市公司中国中冶(601618.SH)表现稳定。

11月15日晚间,中国中冶披露,今年前10个月,公司新签合同额突破万亿,同比继续增长。

2021年,中国中冶实现的营业收入约为5000亿元,这意味着前10个月新签合同够公司2年消化吸收。

巨额合同在手,如果顺利,中国中冶的未来两年业绩无忧。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简称净利)为67.11亿元,延续去年以来的增长势头。2013年同期以来,公司已经实现了前三季度净利润连续10年增长。

依托自身研发不断克难攻坚,中国中冶每年投入不菲、收获颇丰。近四年,公司研发投入达500亿元。今年上半年,公司新增授权专利近5000件。

新签合同超万亿够两年吸收

国内市场持续稳定,国际市场不断开拓,中国中冶的订单延续了持续提升。

根据最新公告,今年前10个月,中国中冶新签合同额为10494.3 亿元,较上年同期的9644.60亿元增加849. 70亿元,同比增长幅度8.8%。这也是其首次在前10个月签下万亿合同。

新签超万亿合同,足够中国中冶未来两年去消化,如果顺利转化为经营业绩,这将保障公司未来两年经营业绩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实际上,中国中冶的经营业绩总体上一直较为稳定。

2009年,中国中冶登陆A股市场,那几年,恰逢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进而波及全球,公司的经营业绩也受到了一定程度影响。2013年开始,公司经营业绩持续增长。

营业收入方面,2013年为2026.90亿元,2019年达到3386.38亿元,2020年、2021年分别为4001.15亿元、5005.72亿元,连闯千亿大关。2021年的营业收入较2013年增加近3000亿元,翻了一倍多。

同期,公司的净利润表现得更为稳健。2013年至2016年,净利润分别为29.81亿元、39.65亿元、48.02亿元、53.76亿元。2017年至2019年,增速有所放缓,净利润分别为60.61亿元、63.72亿元、66亿元。2020年、2021年,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78.62亿元、83.75亿元,同比增长19.13%、6.52%。2021年的净利润较2013年增加53.94亿元,增幅为1.81倍。

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3970.44亿元、67.11亿元,同比增长13.61%、9.52%。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简称扣非净利)为66.04亿元,同比增长22.42%。

如果以前三季度为参照,2013年前三季度以来,公司的净利润实现了连续10年增长。

今年以来,受全球疫情冲击、通货膨胀、经济下行、贸易环境复杂等多重因素影响,中国中冶仍然实现了经营业绩稳增长,展现出较大的韧性。

中国中冶主营业务分为工程承包、房地产开发、装备制造、资源开发等。今年上半年 ,四大板块业务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707.95亿元、90.31 亿元、 68亿元、 35.93 亿元,同比变动17.10%、-20.27%、12.11%、3.31%。除了房地产开发业务收入出现下降外,其他三项业务收入均出现增长,其中,核心业务工程承包表现最为突出。

值得一提的是工程承包板块,除了冶金、基建领域外,公司产业重点逐步从石油、煤炭等重资产产业向以光伏、风电、水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转型。

海外业务方面,今年,中国中冶成功签约越南和发榕橘钢厂炼钢、烧结、球团、原料厂项目,印度希亚姆集团焦炉转炉轧线项目-炼钢轧线项目,印尼OBI镍钴湿法三期选矿冶炼工程等多个冶金项目。

现金流稳定财务费五连降

经营业绩稳步增长,得益于中国中冶领先的核心技术、稳定的现金流。

中国中冶是全球最大最强的冶金建设承包商和冶金企业运营服务商,是国家确定的重点资源类企业之一、国内产能最大的钢结构生产企业之一,也是国务院国资委首批确定的以房地产开发为主业的 16 家中央企业之一。公司称,作为中国基建的主力军,在改革开放初期,曾创造了著名的“深圳速度”,在 2021 年 ENR 发布的“全球承包商 250 强”排名中位居第 6 位。

公司称,其以独占鳌头的核心技术、无可替代的冶金全产业链整合优势、持续不断地革新创新能力,承担起引领中国冶金向更高水平发展的国家责任。公司以创新驱动作为企业发展的新引擎、新动能,担当起国家新兴产业发展突破者、创新者、引领者的重任,不断打造新常态下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靓丽新“名片”。作为国家创新型企业,公司拥有 5 项综合甲级设计资质和 42 项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其中,拥有四项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的子公司 5 家,拥有三项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的子公司 3 家,拥有两项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的子公司 4 家,位居全国前列。

在研发投入方面,2013年开始,中国中冶的研发投入逐年增长,2013年为20.13亿元,2015年为51.79亿元,2020年为123.74亿元,2021年为159.30亿元,2021年的研发投入较2013年增长约6.91倍。

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的研发投入为116.94亿元,同比增加17.74亿元。2019年至今年9月底,公司的研发投入合计约为500亿元,算上今年四季度,近四年的研发投入将超过500亿元。

截至2021年底,公司投入的研发人员超过5600人,接近员工总数的6%。作为一家以工程建设为核心业务的公司,投入超过5600人进行研发,其对技术及创新的追逐可见一斑。

中国中冶的研发成果不菲。今年上半年,公司新申请专利4992 件,新获授权专利 4323 件,累计有效专利 43775 件,专利质量进一步提高,累计获得中国专利奖 82 项。

年投入超过百亿资金研发的中国中冶,财务状况日益改善。

今年前九个月,中国中冶的财务费用为-0.44亿元,首次转为负数。这也是公司前九个月的财务费用连续五年下降。

2017年前九个月,公司的财务费用为24.76亿元,2018年至2021年的同期财务费用分别为23.27亿元、21.68亿元、18.27亿元、12.33亿元 ,加上今年前九个月,公司财务费用实现了五连降。这些数据表明,公司的偿债压力在减轻,流动性在增强。

经营现金流方面,2012年至2021年的10年,均为净流入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中冶的经营现金流净额为-15.70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0.36亿元少流出4.66亿元。

中国中冶为什么大跌后不上涨?中国中冶近十年财务报告?中国中冶主要做什么的?

近日,有关安永的报告表明,中国建筑业上半年的业绩呈稳定增长的趋势,行业持续不断的集中,成为了一种常态,既然中国中治在建筑行业中的这么具有特点,那这只股票会不会也一样突出呢,投资的价值在哪呢,接下来,我给大家做一个简要的分析。在开始分析中国中冶前,我整理好的建筑装饰行业龙头股名单分享给大家,点击就可以领取:宝藏资料!建筑装饰行业龙头股一栏表

一、从公司角度来看

公司介绍:中国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最强的冶金建设承包商和冶金企业运营服务商,主要经营工程承包、房地产开发、装备制造及资源开发业务。中国中冶累计114项工程获得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230项工程获得国家优质工程奖,19项工程获得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获冶金行业优质工程奖及冶金行业工程质量优秀成果奖718项。

简单介绍中国中冶后,下面通过亮点分析中国中冶值不值得投资。

亮点一:技术优势明显

中国中冶的应用研究体系拥有学科最为完善的建筑科学、冶金科学和部分机械科学,公司旗下光科研、设计类的企业就有11家,另外还拥有17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具备有以建筑工程、专有装备制造为主要研究对象,实现单学科及多学科交叉的前瞻性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的水平,完全可以解决工程主业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因而致使核心技术能力连连攀升,在行业内,保持技术领先的标准。

亮点二:全球最大的主题公园建设承包商

只看主题公园领域的话,中国中冶是全球最知名的主题公园建设承包商,拥有国内唯一一家主题公园专业设计院,是国内唯一具有主题公园设计施工总承包资格的企业。2019年,成功签约和中标了沈阳恒大文化旅游城童世界乐园主体及配套建设工程、沧州恒大文化旅游城主题公园工程、北京环球影城主题公园项目-音视频设计等重大项目。由于篇幅受限,更多关于中国中冶的深度报告和风险提示,我整理在这篇研报当中,点击即可查看:【深度研报】中国中冶点评,建议收藏!

二、从行业角度看

从冶金工程市场来看:因为国家对冶金行业产能过剩调控、新环保法等政策的实施所造成的影响,国内现在已不再处于钢铁行业大规模、高强度建设期。接下来钢铁冶金工程将会主攻技术改造、节能减排、产业升级这些领域,业主也更喜欢一站式快速与高质量的增值服务及完整的解决方案,并具有一定的市场需求。

从非冶金工程承包市场来看:随着国家加强供给侧改革,逐渐实现的”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规划,国内基础施设建设和城镇化建设速度尤为快速。

综上所述,建筑行业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外国,市场需求都是极为广阔的,中国中冶非常实力雄厚,技术领先,还有不小的发展空间。但是文章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如果想更准确地知道中国中冶未来行情,直接点击链接,有专业的投顾帮你诊股,看下中国中冶估值是高估还是低估:【免费】测一测中国中冶现在是高估还是低估?

应答时间:2021-11-30,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中国建筑500强之中国中冶

  中国建筑500强之中国中冶
  关键字:中国建筑500强 中国建筑 500强 中国中冶
  企业是创新的责任主体。在推行创新型国家战略中,企业担当重任,越来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国冶金科工集团以科技为第一生产力,坚持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注重以市场为导向、以突破关键技术为核心,坚持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走出了一条产研结合、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道路。2009年被评为国家创新型企业。中国中冶科技创新的实践证明,只有重视创新、推进创新、持续创新,企业才能实现科学发展的目标。
  在“创新提升,做强做大,持续发展,长富久安”总战略指引下,中国中冶以强大的冶金建设实力为依托,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逐步形成了关联互补的EPC工程总承包、资源开发、装备自造和房地产开发四大主业,并在全球87个国家拥有了193个建设项目。近3年营业收入、利润总额、资产总额为代表的主要经济指标均已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在2010年中国中冶光荣入选中国建筑500强。
  这是中国建筑施工企业联合会连续第六次对中国建筑业进行全面,科学、独立的企业实力发展调查研究宣传发布工作。今年我们对超过12,000家利润总额在3000万元至90亿元之间的中国大陆建筑施工、勘察设计、工程监理等中国建筑企业进行了数据采集研究,根据销售收入、资产总额、利润总额、资信等级、社会贡献、业主满意度等指标对候选企业进行排名,并对部分候选企业进行实地拜访,从中遴选出500家中国建筑500强企业。
  技术创新优化企业转型
  中国建筑500强中国中冶始终坚持以 “创新提升”为企业发展总战略的核心内容,奉“创新提升”为企业发展的发动机。多年来,注重以市场为导向、以突破关键技术为核心,坚持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完善了创新体系机制建设,加大了科技投入的力度,自主创新呈现出众多成果,被评为国家创新型企业。
  他们瞄准世界先进水平,积极制定和实施创建创新型企业战略,制定了《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2006—2010年科技发展规划》,颁布了《中冶集团创建创新型企业标准》。《科技发展规划》和《创新型企业标准》的制定,为中冶集团创建创新型企业提供了制度依据和方向指南。《创新型企业标准》提出了“用三年时间把中冶集团建设成为创新型企业”的战略部署。
  一是建立和完善企业技术创新机构。集团设有技术中心和35个技术分中心,设立了中冶集团工程技术院,拥有4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拥有国家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3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国家建筑钢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6个国家级检测中心,拥有上海宝冶建设有限公司检测和校准实验室等3个国家级实验室,拥有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等4个国家级研发机构,拥有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等10个国家级设计研究院。
  二是加快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围绕核心主业发展,加大研发投入,加快自有核心技术的研发。2007—2009年的研发经费投入分别为 23.86亿元、36.73亿元和41.36亿元,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分别为1.79%、2.22%和2.34%。
  三是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切实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应用、管理与保护,有重点、有步骤地构筑知识产权优势,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2007年11月颁布了 《中冶集团知识产权管理规定》,12月召开中冶集团知识产权工作会议,截至2009年底,中冶累计有效授权专利2306件,其中发明专利242件。被授予国家级工法15项、省部级工法6项,主编和参编的国家技术标准43项、行业技术标准28项。
  四是注重培养创新人才。截至2009年底,中国中冶拥有6万名各类工程技术人员,其中,科研人员达1万人,包括115名享有国家特殊津贴专家、22名国家科技奖项负责人、12名国家勘察设计大师、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
  五是加快构建开放型创新机制。以突破关键技术为核心,加强产学研结合,借助外智加快科技创新的发展,最终实现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的快速提升。
  中国建筑500强中国中冶坚持科技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作为第一生产力,科技不仅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同时获得了国家及有关部委的高度认可和嘉勉。2007—2009年,公司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省部级奖励488项。2009年7月,公司被国家科学技术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华全国总工会命名为国家第二批创新型企业。
  人才创新推动企业全面振兴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具备深厚的技术科研基础和丰厚研究成果的领军人才,是实现创新的根本,更是企业发展的希望所在。企业要创建一个鼓励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中冶集团通过把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有利于创新的人才机制。他们给予为集团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重奖,以利于创新文化和激励氛围的形成,鼓励更多的员工成为创新型人才。
  中国建筑500强中国中冶实行首席专家制、首席技工制,大量引进人才,以人才推动企业全面振兴。同时,在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上也齐头并进,形成了转动企业向前的两只巨大的轮子,而为其导向的则是企业的发展战略。对于企业战略目标的落实,中国中冶认为,战略的制定首先是要发动群众。这一做法确保了战略制定出来以后,企业上下一个声音,战略的贯彻落实就有了很好的基础保证。中冶集团高度重视技术研发、成果应用、集聚人才和创新型企业建设,建立和逐步完善企业技术创新机构。中冶集团设有集团技术中心和35个技术分中心,设立了中冶集团工程技术院。
  文化创新形成企业强大竞争力
  文化创新比有形的创新更重要,其中包括战略创新以及组织能力上的创新。战略是企业发展之本,但来源于文化;战略发展要靠文化,文化也要不断前进,而它们的有机结合将形成企业强大的竞争力。中冶文化是伴随着中冶的发展不断形成和完善的。依靠建设“三心”文化(即,抓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责任心,抓队伍和广大员工的信心,抓万众一心),之后中冶集团又建设了责任文化、激情文化,克服万难,走出困境,全面振兴,走向今天。
  中国建筑500强中冶集团于2007年6月颁布了 《中冶集团创建创新型企业标准》,11月颁布了《中冶集团知识产权管理规定》。同年12月召开了中冶集团知识产权工作会议,此次会议提出全面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切实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应用、管理与保护,有重点、有步骤地构筑知识产权优势,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按照《中冶集团创建创新型企业标准》这个量化的标准,中冶每年申请专利及获得专利权数量共1000件,其中发明专利每年申请100件;对于授权专利集团给予相应的奖励,其中:发明专利10000元/件、实用新型及外观设计专利1000元/件,奖金发放对象为专利发明人或设计人。
  近几年,中冶集团的专利数量和专利质量都大幅度提高,发明专利所占比例也明显呈上升趋势。截至2009年底,中冶集团拥有有效期内的授权专利2306件,其中发明专利242件,位居中国建筑类中央企业之首。这充分说明集团在开展创建创新型企业工作以来,在推动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积累方面,意识逐渐增强,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取得了初步成果,成效显著。
  科技创新助推中冶提前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
  中国建筑500强中国中冶按照中央关于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有关要求,认真贯彻落实《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扎实推进节能减排的各项工作。
  他们注重加快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完善组织体系,设立专门工作机构,具体负责节能减排的监督、管理和考核。建立健全监测体系,逐步夯实能源消耗及污染物排放的定额、计量、统计等基础工作,抓紧完善监测网络,建立自上而下的数据统计制度,比较全面地掌握节能减排工作情况。进一步落实责任制,完善奖惩机制,将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纳入企业内部经营业绩考核,严格考核,严格奖惩。2009年万元收入(产值)综合能耗0.2193吨标煤,比2005年的0.3617吨标准煤下降39.37%,提前一年实现了万元营业收入(产值)综合能耗(可比价)比2005年下降20%的“十一五”管理目标。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股市行情网 » 中国中冶净利10连增财务费首转负四年投500亿研发半年专利增5000件

相关文章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