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寅虎去兔来运更昌A股盘点十大事件/政策/展望

迎新辞旧抒胸臆,再谱中华锦绣篇。值此新春佳节,尚普君带大家一起盘点2022,展望2023。

2022A股十大事件

11月24日,随着上市公司新威凌登陆北交所,A股上市公司数量正式突破了5000家。11月22日随着两只新股成功上市,A股存量上市公司正式突破5000家。在“十四五”规划实施第二年,A股市场迎来一个重要里程碑,正式迈入新时代。

“欺诈发行第一股”——紫晶存储,在IPO环节,紫晶存储涉嫌通过虚构销售合同、伪造物流单据和验收单据入账、安排资金回款、提前确认收入等方式虚增营业收入、利润,2017年至2019年虚增的利润占当期利润总额的比例分别为35.82%、32.59%、137.33%。上市后,紫晶存储继续通过前述财务造假方式虚增营业收入、利润,2019年和2020年公司虚增利润占比依旧高达94.55%、151.1%。

11月19日,紫晶存储收到了来自证监会的《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文件显示,紫晶存储实控人郑穆、罗铁威均被采取终身市场禁入措施,总经理钟国裕、财务总监李燕霞则均被采取5年市场禁入措施。

数据显示,2022年,A股共有423只新股上市,融资额超过5700亿元,虽然比2021年全年的522家新股数量下降近19%,但较2021年的融资额5400多亿元上升超过5%,创出历史新高。

毕马威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IPO数量和筹资额前两位均为上交所和深交所。融资方面,科创板和创业板分别以超过2300亿元和超过1700亿元排名第一和第二,占A股总融资额将近七成。按IPO数量计算,创业板和科创板分别以超过140只新股和超过110只新股排名前两位,约占A股IPO总数量的三分之二。

从企业来看,2022年,A股前十大IPO共筹资1466亿元,占全年筹资总额的25%,同比增加5%。前十大IPO中有七家来自科创板,筹资额占前十大IPO的39%。

2022年全球前十大IPO有四家为中国企业,分别是中国移动、中国海油、中旅免税、天齐锂业。其中,中国移动募资560亿元,年内股价上涨超过25%;中国海油从纽交所退市回A,成为年内仅次于中国移动的 A 股第二大 IPO。

港股方面,全球最大的旅游零售运营商—— 中国中免正式在港交所上市,募资额162.36 亿港元;天齐锂业是继赣锋锂业和紫金矿业之后,第三家“A H”股上市的锂业公司,募资额 134.58 亿港元。

不仅募资大项现身,其他多个行业龙头也争相上市。“辣条一哥”卫龙、医美龙头爱美客、中国最大水果连锁企业百果园、造车新势力蔚来登陆港股,国产CPU龙头海光信息、EDA龙头华大九天、国产存储器龙头中微半导闯关A股,都为股市输送了“精兵强将”。

今年A股的整体行情并不算好。实际上,受美联储加息、俄乌战争以及新冠疫情等诸多利空影响,A股在年内共经历了两次大跌。

第一次探底始于年初,沪指从1月初的3651.89点高位下跌至4月27日的2863.65点,耗时3个半月,其他主要指数全线下跌,深成指累跌近28%,创业板累跌逾35%。

第二次探底发生在年中,沪指从7月5日开启跌势,直至10月31日跌至2893点,其他主要股指再度全线下跌。

2022年,随着注册制的深入实施,强制退市也成为这一年A股的热词。

2022年共有46家A股公司被实施摘牌退市,这一数据较2021年足足翻了一番。自2019年A股“只进不退”的局面打破以来,退市上市公司的数量连年增长,2019年至2021年的退市数量分别为10家、16家、20家。

从2022年退市公司来看,多数企业退市是因为经营恶化、2021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的原因,也有部分企业退市与年报难产及年报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非标意见有关。

11月4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了《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对个人养老金的业务管理、参加流程、信息披露等多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同日,财政部、税务总局、银保监会、证监会等也发布了相关配套文件,标志着新型养老制度终于靴子落地。

11月18日,证监会正式发布了个人养老金基金名录以及个人养老金代销机构名录,40家基金公司位列其中。而在个人养老金代销机构名录方面,则有37家机构首批入围,涉及华泰、中信、广发等14家券商以及工行、农行、中行等16家银行和蚂蚁基金、天天基金等7家独立基金销售机构。

11月25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正式宣布个人养老金启动实施,年缴费上限1.2万元,可享受税收优惠,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成都等36地先行落地,个人养老金投资时代正式开启。

八、2022年超三成新股首日破发新股破发上,2022年可谓遥遥领先。数据显示,2022年公司上市首日破发率达到33.4%。而这一数据在2021年,仅有4%。在2022年的A股市场,破发似乎已成为常态。

数据显示,2022年上市首日破发的企业有143家,以此统计,首日破发率为33.4%。而在2021年时,上市首日破发的企业仅22家,破发率仅有4%。

在上述首日破发的143只新股中,科创板新股59只,北证新股48只,创业板新股36只,而主板新股无破发。以此来看,主板或成打新投资者的“安全区”。143只破发新股中,有24家公司上市首日跌幅超20%。其中,唯捷创芯上市首日跌幅最大,达到36.04%;普源精电次之,上市首日跌34.66%;翱捷科技跌幅第三,为33.75%。

12月1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发布了《关于做好新冠肺炎互联网医疗服务的通知》,宣布相关机构可以通过互联网为患者诊疗,并鼓励第三方将药品送到患者家中。而在此之前,国家卫健委曾明确规定,“不得对首诊患者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

在此背景下,互联网医疗概念股迎来狂欢,阿里健康自11月以来股价大幅飙升,截至目前累计涨幅已超180%;平安好医生、京东健康也不甘示弱,股价持续上攻,同时段内也分别收获了112.71%和96.63%的累计涨幅。

2022年在政策大力支持下,上市公司回购积极性持续高涨。据数据显示,2022年实施回购的A股上市公司共1142家,合计回购金额为1016.23亿元,虽与2021年全年的回购金额1214.71亿元相比回落,但与去年全年回购的990家公司数量相比增长15.35%。

从回购金额来看,上述年内实施回购的1142家公司中,有17家公司年内累计回购金额超过10亿元,荣盛石化今年以来期间回购金额达到38.80亿元居首,美的集团、顺丰控股、恒力石化今年以来回购金额均超20亿元,分别为28.31亿元、20.40亿元、20.00亿元。

从申万一级行业来看,年内回购涉及29个申万一级行业,其中,医药生物、石油石化、电子等三行业上市公司回购金额居前,分别达到124.08亿元、100.34亿元、95.74亿元,上述行业较去年全年回购金额分别增长53.58%、20.35%、19.53%。

2022IPO十大政策

一、2022年12月30日,深交所修订并发布《创业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2022年修订)》。

主要内容:

一是进一步落实国家产业政策相关要求。明确禁止产能过剩行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的淘汰类行业,以及从事学前教育、学科类培训、类金融业务的企业在创业板发行上市。

二是明确创业板定位把握的具体标准。围绕创新性和成长性两个维度,从研发投入复合增长率、研发投入金额、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等方面,设置了符合准确把握创业板定位实际需要的具体衡量指标。

二、2022年12月30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修改<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的决定》。上交所修订并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

主要内容:

(一)增加符合条件的已境外上市红筹企业豁免适用《科创指引》关于营业收入指标的规定。

(二)修订《科创指引》发明专利指标的表述。

三、2022年12月2日,中证协发布《证券公司投行业务质量评价办法(试行)》。

主要内容:

(一)评价指标:包含执业质量评价、内部控制评价、业务管理评价这三类指标。

(二)评价结果:证券公司投行业务质量评价结果分为A类、B类、C类三个等级。得分排序前20%且不存在重大负面事项的列为A类,排序后20%的列为C类,其余列为B类。评价期内无项目的证券公司不参与评价,统一确定为N类。

四、2022年9月2日,中证协修订发布《证券公司保荐业务规则》。

主要内容:

(一)健全保荐机构专业责任相关要求

(二)细化规定廉洁从业自律管理要求

(三)加强持续督导的工作要求

(四)明确内部制衡、问责等相关规定

(五)构建投行业务执业质量声誉约束机制

五、2022年6月10日,上交所发布实施《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发行上市审核规则适用指引第7号——医疗器械企业适用第五套上市标准》。

主要内容:

《指引》在前期审核实践基础上,结合医疗器械领域科技创新发展情况、行业监管要求,对申请适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的医疗器械企业,从核心技术产品范围、阶段性成果、市场空间、技术优势、持续经营能力、信息披露等方面作出了细化规定。

六、2022年5月27日,证监会公布并实施《保荐人尽职调查工作准则》。

主要内容:

本次《尽调准则》修订以细化明确工作要求和标准,增强可操作性为重点,认真梳理注册制试点反映出来的尽职调查问题和难点,有针对性地明确工作底线要求和质量标准,充实完善程序保障和行为规范。坚持归位尽责,厘清职责边界,完善合理信赖制度,细化保荐机构合理信赖证券服务机构专业意见或者基础工作的标准、程序。更加强调保荐机构“荐”的角色,充分发挥保荐机构在投资价值判断方面的前瞻性作用。

七、2022年5月27日,证监会公布并实施《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工作底稿指引》。

主要内容:

八、2022年4月8日,证监会公布实施《关于修改〈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的决定》。

主要内容:

第九条第一款修改为:“发行人自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持续经营时间应当在3年以上。”

九、2022年3月4日,上交所发布了《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向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转板办法(试行)》,深交所发布了《深圳证券交易所关于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向创业板转板办法(试行)》。

主要内容:

北交所上市公司向科创板转板应符合八项条件:

(一)《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注册办法》)第十条至第十三条规定的发行条件;

(二)转板公司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存在最近3年受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因涉嫌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尚未有明确结论意见,或者最近12个月受到北交所、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公开谴责等情形;

(三)股本总额不低于人民币3000万元;

(四)股东人数不少于1000人;

(五)公众股东持股比例达到转板公司股份总数的25%以上;转板公司股本总额超过人民币4亿元的,公众股东持股的比例为10%以上;

(六)董事会审议通过转板相关事宜决议公告日前连续60个交易日(不包括股票停牌日)通过竞价交易方式实现的股票累计成交量不低于1000万股;

(七)市值及财务指标符合本办法规定的标准;

(八)本所规定的其他转板条件。

北交所上市公司向创业板转板应符合八项条件:

(一)《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注册办法》)规定的发行条件;

(二)公司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存在最近三年受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因涉嫌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且 尚未有明确结论意见,或者最近十二个月受到全国中小企业股份 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北交所公开谴责等情形;

(三)股本总额不低于3000万元;

(四)股东人数不少于 1000 人;

(五)社会公众持有的公司股份达到公司股份总数的 25%以上;公司股本总额超过4亿元的,社会公众持股的比例达到10%以上;

(六)董事会审议通过转板相关事宜决议公告日前六十个交易日(不包括股票停牌日)通过竞价交易方式实现的股票累计成交量不低于1000万股;

(七)市值及财务指标符合《上市规则》规定的上市标准,具有表决权差异安排的转板公司申请转板,表决权差异安排应当符合《上市规则》的规定;

(八)本所规定的其他上市条件。

十、2022年1月28日,证监会发布《关于注册制下提高招股说明书信息披露质量的指导意见》。

主要内容:

一是发行人是信息披露第一责任人,应当确保招股说明书内容真实、准确、完整,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发行人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监高等要依法配合中介机构开展工作,并对招股说明书签署书面确认意见。

二是保荐人和证券服务机构应当配备合适人员,加强协作配合,按照职责分工认真开展招股说明书撰写工作。律师可以会同保荐人起草招股说明书,提升招股说明书的规范性。

三是完善合理信赖制度,细化保荐人和证券服务机构合理信赖其他中介机构专业意见或者基础工作的标准、程序。明确符合合理信赖条件的,可以依法免除行政法律责任。

四是发行人及中介机构在撰写与编制招股说明书时,应当减少合规性信息和冗余信息,紧密结合发行人自身特点进行披露,并注重优化招股说明书语言表述和版式设计。

2023十大展望

一、中信证券:技术跃迁,聚焦高景气赛道

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央已经把创新的重要性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展望2023年,在建设制造强国的进程中,我国面临着强链补链、创新驱动两大目标,这需要产业层面的技术进步、技术跃迁。“双碳”目标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亦为诸多细分行业带来技术跃迁的机遇。

二、民生证券:新投资时代正在来临

本轮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为打压通胀,压低了全球的大宗商品库存和回收了大量美元流动性。即便如此在大宗商品今年以来的回调中,更多的是金融属性的下跌,实物属性却相对平稳。

资源优于制造,劳动力优于资本回报,实物资产优于金融资产和重资产优于轻资产的时代正在来临。

2021年以来全球能源股掀起的巨浪可能只是一个时代的开始,大宗商品仍然是时代的最好表达工具,有色和能源和资源运输;重资产的重估是重要方向,包括炼厂、电信运营、煤化工、电力运营;利率中枢上移过程中的保险;以及房地产也是修复的方向。

三、海通证券:“重启”之路的三阶段

“重启”三阶段:

第一阶段:疫情影响或再度增大,仍有稳增长压力。

第二阶段,人口流动短期下滑,经济或仍有阶段性冲击,而后恢复正常,或需要3-4个月时间。

第三阶段,人口流动逐步“正常化”,经济趋于复苏,服务业改善幅度较大,可能面临服务业通胀上行压力。

宏观政策如何发力?海通预计2023年GDP增长目标或在5%左右。考虑到外需或继续降温,出口或延续下行,国内房地产经济仍面临出清压力,宏观政策或更加积极稳增长。

广义财政或更加积极,预计2023年财政预算赤字率或在3.2%附近,专项债额度3.75万亿,预计基建投资增速或继续小幅回升至10%附近。海通认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是未来宽信用的重点,定向支持一些产业领域,承担“类财政”功能。

四、招商证券:进入震荡上行周期

2023年A股进入中期反转的结构性震荡上行周期。在进入新一轮五年周期后,A股的投资思路、选股模式都会发生重大变化,开始有新的思路,需要更加重视科技自立自强,能够安全发展、迈向制造业高端化、聚焦硬科技的专精特新成长标的。

围绕以高端制造、医疗医药、新能源、自主可控、军工装备为代表的新时代五朵金花进行重点布局。

宏观层面来看,2023年预计在稳地产、基建和制造业继续发力的共振之下,中长期社融有望重回上行趋势,A股也将会回到2022年二季度开启的上行周期。

最后从A股盈利角度来看,进入2023年后,整体A股盈利增速有望边际改善,但上行幅度预计有限。

五、华泰证券:消费“重启”,科技“共生”

行业配置上,2023年消费搭台、科技唱戏。在主题投资方面,华泰证券看好共同富裕、社交重启、粮食 能源 国防三大安全、产业基础高级化四大方向下的投资机会。

六、浙商证券:扰动市场的不确定因素将淡化

展望2023年,扰动市场的宏观不确定因素将逐一淡化,峰回路转,权益市场也将迎来新的转机。

转机源自四大层面,经济层面主要是房地产中长期规划出台后政策预期的明朗化;

疫情层面主要是联合国定义“大流行”结束后我国疫情防控体系在“动态清零”框架下进一步优化;

地缘层面主要是2022年冬季来临后俄乌战局将逐步进入动态均衡阶段,战事不确定性下降;

海外层面主要是欧债压力风险出清后,金融稳定的压力和美国通胀的回落驱动美联储在2023年Q2给出更为明确的政策转向信号,海外流动性紧缩的最大不确定因素将转向并趋于宽松。

综合考虑全球不确定性因素拐点的潜在时间,浙商证券认为2023年两会后市场预期将迎来转折,权益市场将在上半年进入慢牛通道。

七、兴业证券:科技仍是2023年主线

2022年经历内外部风险的反复冲击后,市场已处于高性价比的底部区间。资金面来看,今年市场并不缺钱,但缺信心,风险偏好的剧烈收缩导致市场进入存量博弈的状态。

从市场来看,随着重要会议明确方向,科技科创仍是主线,并有望从今年的以“新半军”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进一步向明年以及未来数年重点发展的信创、生物医药、基础软硬件、数字经济等“信军医”领域扩散。

八、广发证券:2023年经济回暖确定性高

展望未来,全球经济有机会开启新一轮增长浪潮,但需要有重量级新增长动能的加持。从时间上看,第三轮增长峰值之后的调整期已经远超过前两轮,为开启全球战后第四轮增长浪潮蓄积了一定的势能,挑战在于新动能的规模能否能带来足够的增量。

相对而言,我国潜在优势明显,明年经济回暖确定性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关键改革措施和制度安排前置,加快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可以为全球经济带来不可或缺的经济增量。

从增量规模看,从现在到2035年,我国进入中等发达国家,既是我国经济重回增长轨道的结果,也是全球经济重回增长轨道的必要条件。

九、国盛证券:旧周期复位,新繁荣起点

周期复位,先重启、再升级——2023年四大宏观拷问。

1、海外经济究竟什么时候衰退?整体的结论是,海外大概率衰退、小概率危机。美欧上半年共振回落,意味着外需存在进一步下行压力;美元或已见顶,美联储大概率在23H2转向,而美股走势预计先抑后扬。

3、长期趋势与周期波动,谁更重要?长期看,去地产化与新旧动能转换是大势所向,但需求哪里来,可能是现阶段宏观的最大命题。历史上,每当出口周期转负后,都对应内需政策的全面发力。

4、按下复位键后,周期会以怎样的方式重启?我们不认为,资产负债表衰退会在中国上演。

预计2023年资本市场全面注册制、金融保障基金、养老金入市、互联互通多方面均有望取得进展,改革将进一步健全市场投融资功能,注册制加快市场“优胜劣汰”的同时,带动服务实体经济再发力。

经历了2022年的低迷走势,随着国内政策新风释放活力,政策上将迎来新局面,而市场在逐步确认“市场底”后,也将“否极泰来”,迎来阶段性企稳反弹机会,2023年上半年市场的修复反弹值得期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股市行情网 » 回首寅虎去兔来运更昌A股盘点十大事件/政策/展望

相关文章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