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为什么突然大跌「灵魂拷问A股突然大跌原因何在」

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3月11日,公募基金有2943名基金经理,基金经理年限超过10年的只有179个,其中年化收益超过10%的仅49位。“双十”基金经理占比不到2%。震荡市下,“双十”基金经理们在震荡市中采用怎样的抗跌策略?2022年市场不确定性增加,“双十”基金经理如何看待后市,又将如何把握市场机会?

精彩观点:

郑晓辉:应该坚持一贯以来“业绩快速增长 高性价比”的选股框架,积极在“鱼多而人少的地方捕鱼”。我不认为今年全年是熊市,因此我觉得低估值策略可能只是阶段性比较抗跌,放在全年来看,还是业绩能够不断超预期的个股大概率会跑赢市场。

王景:目前主要通过分散配置的方式应对市场下跌,主要配置新能源、医药方、稳增长相关的基建类和具有阿尔法特征的消费股。港股现在整体估值较便宜,假如继续调整,相对看好港股中制造业板块。

周蔚文:市场环境很不好时,在大类资产配置中降低权益类资产比重是比较重要的。若市场震荡,选择未来经营趋势相对好的行业与板块会有收益或少跌很多。不管哪种市场环境,好行业中的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其长期价值相对突出,选择这类优秀公司的股票有助明显降低回撤。

张杨:要乐观对待市场,因为每次市场下跌后都有可能迎来投资机遇。对市场发展抱有信心,都可能迎来下一次市场带来的机会。因此,对于经过多轮市场的投资者,保持乐观心态,并积极思考,去寻找每次调整后的机会。

徐小勇:彼得林奇曾说,股价下跌正是追加买入质优价廉好股票的大好时机。经历了将近3年的结构牛,一些高景气板块的优质标的普遍处于估值高位,而开年的连续下跌反而快速释放了一定的风险。优质标的估值调整,或许也带来了投资切入的良机。

震荡市下侧重分散配置、

降低股票仓位、低估值策略

郑晓辉:历史上来看,熊市中控制回撤最好的方法就是降低股票仓位。年初以来,A股市场震荡加剧,究其原因主要是美联储紧缩政策超预期、基金发行低于预期、俄乌战争引发大宗商品暴涨、国内奥密克戎疫情扩散等负面因素造成的。我认为系统性熊市并未来临,所以年初以来并没有大幅降低仓位,组合净值也不可避免的经历了较大的回撤。但我认为还是应该坚持自己一贯以来的“业绩快速增长 高性价比”的选股框架,积极在“鱼多而人少的地方捕鱼”。因此去年12月份以来我开始布局金融地产等低估值板块,春节后开始不断买入光伏、半导体等基本面超预期的个股,希望以“个股的高性价比”来控制组合回撤。

历史上来看,低估值价值股或者高股息策略在熊市中大概率会相对抗跌。由于我不认为今年全年是熊市,因此我觉得低估值策略可能只是阶段性比较抗跌,放在全年来看,还是业绩能够不断超预期的个股大概率会跑赢市场。

王景:目前主要通过分散配置的方式应对市场下跌,主要配置新能源、医药方、稳增长相关的基建类和具有阿尔法特征的消费股。

具体执行上,年初预期市场波动加大时,对组合中个股Beta严格把关,调整组合对于市场的敏感程度,降低整体组合估值波动率,减少市场Beta的伤害。及时降低了老基金高弹性个股的仓位,同时减慢了新基金的建仓节奏。对组合进行了符合市场节奏的结构优化,主要考虑均衡,布局了稳增长领域银行、地产、煤炭等板块,同时对业绩高增长确定、估值被消化较为充分的高景气成长板块逢低买入。

市场调整有利优化投资组合结构

把握低位建仓优质标的机会

郑晓辉:一般来说,股市调整是优化组合结构的良好时机。3月份股市快速调整,确实为我们提供了很多优质个股的建仓良机。我个人认为,当前阶段,还是应该坚持一个平和的心态,更多的从中长期角度考虑优选性价比较高的个股。在美联储紧缩货币政策(加息 缩表)落地、国内地产风险消除后,市场可能会迎来指数型机会。在此之前,可能更多的是震荡市中的结构性机会。因此在这个阶段,我会积极审视组合的风险收益比,着重考虑中个股的股价波动是否反映了基本面的变化,在业绩快速增长的行业中不断遴选出性价比较高的个股。与此同时,整体组合的结构适度均衡偏成长。

王景:目前点位已经具有较大的安全边际。

周蔚文:经过调整后,越来越多的优秀公司投资价值凸显,我们会不断深入研究、寻找长期价值凸显的公司或者未来一两年经营趋势反转的行业。

陶灿:中长期来看,A股仍具备较高的配置价值,稳增长仍是当前市场重要的主线。《政府工作报告》释放稳增长信号,5.5%的GDP目标和“主动作为”的基调比较明确,上半年可能会是宏观经济政策密集推出-经济预期企稳的阶段,尤其是短期地产链、基建链或迎来更加积极的信号。今年以来市场调整已缓解了去年底A股结构性高估及交易过热问题,且相较于确定性收紧的海外流动性,我国央行仍预留了较大的政策空间,有能力保持相应的政策独立性,以应对后续挑战。

杜猛:无论市场如何波动,优质资产的估值最终会均值回归,非理性下跌的幅度越大,修复的弹性和空间也愈加可期。当前,许多优质资产已下跌了很多,估值回落到合理、甚至低估的水平。从长期的角度看,其投资机会业已显现。

我们始终认为,投资回报是来自于长期持有的公司的持续成长带来的收益,这个收益虽然会随着市场而波动,但是只要持有的时间相对足够长,将会在长期投资当中体现出来。所以我们始终会坚持配置顺应时代发展的、成长空间较大的行业当中有竞争优势、有创新能力、管理层出色的优秀公司。

张杨:我也经历过多次市场大幅波动,身处其中体会比较多。我始终觉得要乐观对待市场,因为每次市场下跌后都有可能迎来投资机遇。比如2011年、2018年都的市场调整,还有2015年的市场大幅波动,实际上做好前瞻性研究,对市场发展抱有信心,都可能迎来下一次市场带来的机会。因此,对于经过多轮市场的投资者,保持乐观心态,并积极思考,去寻找每次调整后的机会。

徐小勇:彼得林奇曾说:股价下跌正是追加买入质优价廉好股票的大好时机。经历了将近3年的结构牛,一些高景气板块的优质标的普遍处于估值高位,而开年的连续下跌反而快速释放了一定的风险。优质标的估值调整,或许也带来了投资切入的良机。

我们认为应对调整最好的策略是锚定基本面,接下来我们仍会基于时代脉络进行思考布局,把握社会经济发展的主线,同时基于对行业和企业的业务发展、成长动能分析来修正我们的策略和结构。

今年A股以震荡结构行情为主、

郑晓辉:我认为A股市场全年来看大概率是震荡市,震荡幅度可能会比较大。支撑市场的主要因素:第一:A股估值不贵。从ERP模型或者股息率模型都可以得出结论,目前万德全A指数的风险偏好在过去10年来看处于-1倍标准差的位置;第二:国内宏观政策已经转向,空间还很大;第三:资金不缺。“房住不炒”政策格局下,国内居民大类资产配置在中长期范围内必将逐渐转向股票市场。而全球各类机构投资者目前低配中国资产的还很多。在这些因素则综合影响下,我认为A市场全年来看大概率是震荡市的态势,分季度来看,可能二三季度略好于一四季度。

历史来看,符合时代特征的行业往往会产生穿越牛熊的牛股。08年金融危机以前,城镇化、工业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与此相关的金融、地产、家电等行业产生了很多牛股。我认为未来10年,低碳化、数字化是国内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符合这一时代特征的新能源、半导体、工业互联网等行业必将产生一批穿越牛熊的牛股。具体到今年,考虑到今年国内宏观经济的重点是稳增长,因此既具有阶段性稳增长特征,同时又符合长期产业转型方向的光伏(尤其是户用光伏)、半导体设备和材料、数字基础设施(比如国产服务器等)、智能汽车、工业互联网等行业值得长期看好。

王景:从政策角度上,稳增长共识达成,今年货币政策在1、2月份有了放松的迹象,但后续信用是否真的能扩张还处在观察之中。投资者对未来经济企稳持观望态度,总的来说,基本面没有大的利好,大家信心不太足,加上近期没有新增资金入场,市场才会向下调整。

目前主要配置新能源、医药方、稳增长相关的基建类和具有阿尔法特征的消费股。港股现在整体估值较便宜,假如继续调整,相对看好港股中制造业板块。

周蔚文:困境反转行业是2022年一条重要的投资线索,包括餐饮、酒店、旅游、交通运输、演艺、养殖等多个行业。尽管目前疫情尚未散退,但乐观来看,未来一两年后我们走出疫情、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的概率还是比较高的,这将为以上行业带来显著投资机会。2021年三四季度,养殖行业经历了几十年来亏损较严重的时段,未来一两年的行业利润有望恢复正常,可能带来相关投资机会。

陶灿:在年初我曾提到,2022年市场震荡预计加剧,因此投资的节奏很重要。在盈利下行期更需要紧扣个股业绩确定性、注重板块轮动,整体而言,预计下半年表现优于上半年。

杜猛:尽管开年市场表现不佳,但随着“稳增长”政策的逐渐发力,政策对市场的效果将逐渐显现,今年经济和盈利增速预计呈现出前低后高的状态。在年中,我们可能就会看到经济底、盈利底的陆续出现,而经济向上、盈利改善将有望推升市场迎来更好的行情。此外,国内居民正逐渐加大在资本市场的配置,这是一个仍未改变的长期趋势。而权益资产作为大类资产中最具吸引力、长期收益率可观的品种之一,未来居民权益类资产配置占比仍将继续提升,这是支撑A股长期慢牛的重要基础。

张杨:2022年开年以来市场跌幅较大,首要原因是科技等一些高景气行业经过较长时间上涨后的调整。叠加俄乌冲突,市场避险情绪高涨。但是这些影响可能都是较为短期的,并不会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造成实质性的伤害。

中长期来看,“双碳”、“智能”将是贯穿时代的主题词。随着政策、资源的倾斜,技术的不断突破,相关产业将为社会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变革,这其中孕育着丰富的投资机会。我国目前面临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新挑战,从以投资和出口为主导转变成以消费和科技为主导,中长期我们依然看好科技和消费板块的成长性投资机会。

本文源自中国基金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股市行情网 » a股为什么突然大跌「灵魂拷问A股突然大跌原因何在」

相关文章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