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能发财吗分享一些朋友和我的经历

我有很多朋友炒股,也有很多朋友对股票弃之如敝履,今天就来分享一些他们的真实故事。

我有个阿姨,以前是一个教师,是老股民了。她也和我分享了她的炒股故事:看股票从来不搞技术分析,都是天天看新闻看国家政策,国家出消息了,买入,持有,然后一直持有,最后赚了。问她如果跌了怎么办,她说不要割肉,割肉就没了。一听就是一个狠角色,她家的第一辆车就是她炒股赚来的。

另外一朋友就比较惨了,遇到了股市的套路。她是一个家庭主妇,在家里面时间比较充裕,就接触上了股票,想要挣一份额外的零花钱。刚开始就是听股票的分析视频,然后去加群,加了群以后就看群里的操作。那些看不懂的曲线在群内导师的一声呼喊之下应声而起直接封板。一次两次三次或许是偶然,但是等到八九十次的时候,信任感就油然而生,拿了一部分小钱,跟着老师一起炒股,果然发现跟着导师是正确的:到了某个时间点、到了某一个价位,股价就起来了。就这样前后做了好几个月,赚了一些钱。接着悲剧就开始了,导师说国内股票不刺激不赚钱,群里应声响应,她本着信任也就稀里糊涂的跟着导师去看炒外汇了,开始也是没敢动手,看了好几次,发现很简单而且似乎赚的也很多。于是偷偷的跟着指令买入卖出,真的赚了一些。然后加大了买入,行情也从之前的平稳波动变成了剧烈震荡,一下子血本无归,最后和家里的关系也变的很紧张。

我自己也炒过股。当时买了一些技术分析的书,把自己关在书房里,感觉像是找到了财富密码得到了绝世武功秘籍独孤九剑一样,最后挥剑入市:按照方法选了一只股票,感觉价位还行,买入持有,然后有空了就把手机拿出来,涨啦,心里面可开心了,跌了,哎呀怎么回事呢,赶紧去看看是不是有什么坏新闻了。什么炒股要冷静啊、要克制住自己的欲望啊,在自己当真经历这些的时候,没时间或者没精力能把持得住,心情也随着股票的迭荡而起起落落。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性格和处理方式,你的这种方式也会影响到你的处世状态,我做一件事情喜欢全心的投入去做。炒了一段时间我发现不对劲,自己的生活节奏全乱了,整个心思全部放在股票上了,什么也做不好,股票有亏有盈,但是总体感觉很不好,最后也就果断的放弃了。

这就是一部分我和我朋友的真实经历。对于炒股,有人赚了,有人赔了,也有人还在沉沦。

就我个人而言,股票是没有道理讲的。当你想用技术层面去分析行情的时候,国外某个地方地震了、某个地方干旱了或者某个地方丰收了,这些就跟你的分析背道而驰。当你听到某个政策利好,用消息层面去分析的时候,这个区间在震荡、这个还在洗盘、这个还在吸筹,又跟你的分析背道而驰。你分析的时候看不到各种精准的消息,但事后总有千万条的准确信息告诉你原因。

你炒股吗?你炒股是赚了还是赔了?你对炒股如何看待的,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

“我是云游武当,

80后,

写接地气有温度的文字,

触摸生活,陪你成长。

喜欢的话,别忘了点关注哦。”

炒股能发财吗分享一些朋友和我的经历

当初最早进入股市的那批人,如今怎么样了?是暴富了还是落寞了?

1994年仓库保管员出身的杨怀定两周内让手中股票市值翻了4倍,他因此被称为“杨百万”“中国第一股民”,他被许多股民奉为“传奇”,还曾被清华大学请去讲课。

杨怀定是如何从一个仓库保管员摇身一变成为股市的超级大户的?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他的故事。

仓库保管员的淘金梦

1950年杨怀定出生在江苏镇江一户普通人家。他从小并没有表现出什么过人的天赋,学习成绩更是一般,初中毕业不久他便和许多热血青年一起去了农村,在那片广阔的天地,他尽情挥洒汗水,绽放着自己的青春光彩。

几年后,他回了城,被安排到上海铁合金厂当了一名普通工人,后来领导看他有点文化,办事比较认真仔细,就调他去做了仓库保管员。

那时候上海铁合金厂是国营大厂,能进厂意味着端上了“铁饭碗”,这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工作,更何况杨怀定仓库保管员的工作又比较清闲,许多人都羡慕不已。

不过杨怀定并不满足于每个月三四十块钱的工资收入,闲暇之余他经常去给人家推销产品,本来是想靠着这份兼职赚点零花钱,没想到后来兼职的收入已经超过了他的工资收入,再加上他平时比较节俭,几年时间他居然攒了2.9万元钱的积蓄。

在八十年代,这笔钱可不是个小数目,要知道那时候的“万元户”还寥寥无几。

赚了钱的杨怀定出手也比较大方,他平时比较喜欢抽烟,有钱后他便经常买烟和工友一起抽,但是他没有想到这样的慷慨却为自己埋下了祸根。

1988年杨怀定负责管理的仓库发生了盗窃案。在警方进行走访调查时居然有人怀疑杨怀定“监守自盗”,工厂保卫科还把他经常请工友们抽好烟的情况上报给了警方。他因此被当作了怀疑对象,要重点调查。

虽然最后警方抓住了真正的窃贼,还了他清白,但是这件事让杨怀定对这份工作心灰意冷,他觉得不管自己怎么认真,大家对他始终不太信任。他觉得再继续呆在厂里,没什么意思了,于是便毅然辞去了工作。

许多人认为杨怀定太冲动了,忍辱负重地把“铁饭碗”一端到底不好吗,非要较什劲?再说他当时已经38岁了,只有初中学历,这么多年当仓库保管员也没学到什么技术,想找一份像样的工作哪那么容易?

杨怀定当初辞职,确实有冲动的成分,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辞了,他就没想过再回去。冷静下来后,他曾认真考虑过接下来该做点什么?但是却一时想不出门路。

想不出办法,杨怀定干脆就一头扎进了图书馆。他们那个时代的人非常信奉“知识就是力量”,起初他只是打算在图书馆看看书,充实一下自己,没想到却在那里发现了“新大陆”。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图书馆浏览财经信息时,看到了一条多个城市开放国库券转让市场的消息。他对这条消息非常感兴趣,他敏锐地认识到国库券以后应该可以在民间自由买卖了。

杨怀定非常激动,他到街上买了一份登载这条消息的报纸,并且带着这份报纸找到一位金融研究所的研究员,向他打听是不是可以自由买卖国库券。

研究员听了他的话,表示并未听说过此事。杨怀定把报纸拿给他看,研究员看完颇感惊讶,后来他又拜托人家帮忙打听什么时候可以开始交易,哪几个城市可以买卖等信息。

很快杨怀定就知道了有6个城市已经在推广自由买卖的试点,这让他喜出望外,那段时间他几乎买遍了所有的报纸,专门关注这方面的消息。

他发现在利息方面国库券很有优势。当时银行利息是5.4%,但国库券利息却是15%。他算了一笔账:

如果他把2万元钱放银行里存定期,一年利息是20000×5.4%=1080元

买国库券利息20000×15%=3000元

这样一算,就多出了2000来块钱。这几乎相当于他原来在厂里一年半的工资了。

同时,经过研究杨怀定还发现了新的秘密,他发现因为地域不同、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国库券的价格有很大差异。比如一张百元面值的券在上海价格是103元,而合肥却是100元钱。他觉得可以利用这一点赚取一些差价。

于是,他跑到合肥买了2万块钱的国库券,回到上海后,发现百元的国库券已经到了112块钱的价格。他立即把刚刚买回来的券全部卖掉,就这样他轻松赚了800块钱的差价。

小试牛刀成功后,杨怀定信心大增。他每天都会把几个试点城市的报纸买回来,关注各地的开盘价和收盘价。他又借了9万块钱,再加上他原本的2万块钱,共计11万,揣着这些钱他每天都在各大城市奔波。

他在价格最低的城市买进,然后再到价格最高的城市卖出,当时河南、福建、山东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靠着这种“低买高卖”的手法,一年下来,他居然赚了100万。当初的本金翻了将近10倍,他成为当时很少见的百万富翁,人称“杨百万”。

再次迎来高光时刻

成为百万富翁还不是杨怀定的人生巅峰,很快他便迎来了下一个高光时刻。

1989年,我国开放了证券市场的试点,那时候到证券市场研究股票成了新的时尚。杨怀定当然也对股票充满了好奇。

经过反复研究,他尝试着买入了人生第一支股票,当时那支股票的价格是100块/股,他买进2000股。当时他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大家听说“杨百万”去买股票了,纷纷跟进。一时间那支股票居然出现了只有买进,没有卖出的情况。

令人惊奇的是,在杨怀定买进不久,股市就迎来了“牛市”,他买进的那支股票更是接连拉出多个涨停,最后竟然涨到了2200元/股,他足足赚了420万。

那个时候许多人疯狂地涌进股市,就连许多大爷大妈也加入到这一行列,股市甚至比菜市场还要热闹得多,杨怀定更是借着“牛市”的东风,赚得盆满钵满,他也成了大家眼里的“奇人”,只要他一出现,大家就一窝蜂地涌上去,追问他准备买哪支。

当大家热情高涨时,杨怀定却对一路高歌猛进的市场产生了怀疑,在指数上到1400点的时候,他觉得这已经到顶了,于是毅然他把手中的股票全部卖光,再次买进了国库券。

果然,在他清仓不久,指数就从1429点不断跳水,仅不到半年的时间,就跌到了386点。许多人没有及时抽身,赔了个精光。

就在众人纷纷“割肉”,伤心离场时,杨怀定却一直关注着市场走向,他觉得时机差不多了,是时候进场抄底了,于是他又卖掉国库券,买进了1万股市值4.5元/股的股票。然而市场并没有像他想象的那样“起死回生”,许多人认为“杨百万”这回可能要失手了。

不过杨怀定却没有着急抛售,他十分相信自己的判断,果然,当指数到达300点的低点时,救市政策出台,此后指数从300多点暴涨至1500点,仅用两周时间,他手中的股票就翻了四倍,他买的那支股票更是厉害,居然连涨三个月不跌,杨怀定再次赚了个盆满钵满。

成名后的“杨百万”生活过得很惬意

赚了钱的杨怀定先后在上海买了5套房,同时又买了辆夏利小汽车作为代步工具。

有了名气后,不少人都到他家登门拜访,希望他能指教一二,但他基本都婉拒了,他更喜欢躲起来看报纸,研究财经信息。

1994年,沈阳财经学院聘请杨怀定为金融教授,每月支付他160块钱。杨怀定喜出望外,他没想到自己只有初中学历,居然还有机会去大学里做教授。他将这些年自己炒股的经验加以整理,全部带到课堂上一股脑地传授给学生们。

那时候听说杨怀定要讲课,许多学校外的人都慕名前往,教室里经常是座无虚席,杨怀定在课堂上神采飞扬,他很享受这份快乐。而财经学院每月给他发的160元工资,他则委托学院捐给了希望工程。

后来在各大媒体的报道下,杨怀定的名声越来越大,许多人甚至称他为“中国巴菲特”。

1998年,已经身家千万的杨怀定,入围了“改革开放二十年风云人物二十人”,中央电视台甚至专门为他做了一期纪实报告。

2000年,清华大学开设了金融市场学和证券投资学课程,杨怀定又被请去讲课,同学们热情高涨,据说他讲课时,就连教室走廊和窗台上都坐满了人。

2021年6月13日凌晨杨怀定去世,享年71岁。

写在后面的话

杨怀定作为资格最老的股民,经历了股票市场的多个“牛市”和“熊市”,几次成功的“抄底逃顶”,让他成了股市的常青树,始终未被淘汰出局。

如今,杨怀定已经离开了人世,但是他的故事却仍然为人“津津乐道”,大家感叹他20多年来的丰功伟绩,同时也经常探究他留给人们的宝贵经验。其实总结起来无非以下几点:

一是要保持平和的心态。

许多股民买完股票后往往容易患得患失,拿不起放不下,甚至茶饭不思,时时刻刻想要盯盘,指数稍有波动,心情也跟着上下起伏。其实这样做完全没有必要,无论何时都要做到心态平和,胜不骄败不馁。

二是不要太过贪婪,要学会目标管理。

“股市有风险,投资须谨慎”,一定要学会风险控制,懂得落袋为安,上海有位104岁的老太太,炒股几十年了,她的原则就是“赚五毛钱就卖”,这样的操作让她前前后后赚了十万多块,这主要是因为老人家严格执行目标管理制度。

三是要多学习,多了解政策和财经信息。

杨怀定就常开导大家,投资不能过于盲目,一定要多学习,多看报纸,了解政策和财经消息,这样才能知道该买什么,该什么价格买,什么价格卖。

最早进入股市的那些人,有的赚得盆满钵满,有的则惨淡收场,不管怎样,他们都见证了中国股市最初的发展,无论是繁华还是落寞其实都在情理之中。

你身边有最早进入股市的老股民吗?他们现在过得怎么样?

炒股能发财吗分享一些朋友和我的经历

当初最早进入股市的那批人,如今怎么样了?是暴富了还是落寞了?

1994年仓库保管员出身的杨怀定两周内让手中股票市值翻了4倍,他因此被称为“杨百万”“中国第一股民”,他被许多股民奉为“传奇”,还曾被清华大学请去讲课。

杨怀定是如何从一个仓库保管员摇身一变成为股市的超级大户的?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他的故事。

仓库保管员的淘金梦

1950年杨怀定出生在江苏镇江一户普通人家。他从小并没有表现出什么过人的天赋,学习成绩更是一般,初中毕业不久他便和许多热血青年一起去了农村,在那片广阔的天地,他尽情挥洒汗水,绽放着自己的青春光彩。

几年后,他回了城,被安排到上海铁合金厂当了一名普通工人,后来领导看他有点文化,办事比较认真仔细,就调他去做了仓库保管员。

那时候上海铁合金厂是国营大厂,能进厂意味着端上了“铁饭碗”,这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工作,更何况杨怀定仓库保管员的工作又比较清闲,许多人都羡慕不已。

不过杨怀定并不满足于每个月三四十块钱的工资收入,闲暇之余他经常去给人家推销产品,本来是想靠着这份兼职赚点零花钱,没想到后来兼职的收入已经超过了他的工资收入,再加上他平时比较节俭,几年时间他居然攒了2.9万元钱的积蓄。

在八十年代,这笔钱可不是个小数目,要知道那时候的“万元户”还寥寥无几。

赚了钱的杨怀定出手也比较大方,他平时比较喜欢抽烟,有钱后他便经常买烟和工友一起抽,但是他没有想到这样的慷慨却为自己埋下了祸根。

1988年杨怀定负责管理的仓库发生了盗窃案。在警方进行走访调查时居然有人怀疑杨怀定“监守自盗”,工厂保卫科还把他经常请工友们抽好烟的情况上报给了警方。他因此被当作了怀疑对象,要重点调查。

虽然最后警方抓住了真正的窃贼,还了他清白,但是这件事让杨怀定对这份工作心灰意冷,他觉得不管自己怎么认真,大家对他始终不太信任。他觉得再继续呆在厂里,没什么意思了,于是便毅然辞去了工作。

许多人认为杨怀定太冲动了,忍辱负重地把“铁饭碗”一端到底不好吗,非要较什劲?再说他当时已经38岁了,只有初中学历,这么多年当仓库保管员也没学到什么技术,想找一份像样的工作哪那么容易?

杨怀定当初辞职,确实有冲动的成分,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辞了,他就没想过再回去。冷静下来后,他曾认真考虑过接下来该做点什么?但是却一时想不出门路。

想不出办法,杨怀定干脆就一头扎进了图书馆。他们那个时代的人非常信奉“知识就是力量”,起初他只是打算在图书馆看看书,充实一下自己,没想到却在那里发现了“新大陆”。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图书馆浏览财经信息时,看到了一条多个城市开放国库券转让市场的消息。他对这条消息非常感兴趣,他敏锐地认识到国库券以后应该可以在民间自由买卖了。

杨怀定非常激动,他到街上买了一份登载这条消息的报纸,并且带着这份报纸找到一位金融研究所的研究员,向他打听是不是可以自由买卖国库券。

研究员听了他的话,表示并未听说过此事。杨怀定把报纸拿给他看,研究员看完颇感惊讶,后来他又拜托人家帮忙打听什么时候可以开始交易,哪几个城市可以买卖等信息。

很快杨怀定就知道了有6个城市已经在推广自由买卖的试点,这让他喜出望外,那段时间他几乎买遍了所有的报纸,专门关注这方面的消息。

他发现在利息方面国库券很有优势。当时银行利息是5.4%,但国库券利息却是15%。他算了一笔账:

如果他把2万元钱放银行里存定期,一年利息是20000×5.4%=1080元

买国库券利息20000×15%=3000元

这样一算,就多出了2000来块钱。这几乎相当于他原来在厂里一年半的工资了。

同时,经过研究杨怀定还发现了新的秘密,他发现因为地域不同、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国库券的价格有很大差异。比如一张百元面值的券在上海价格是103元,而合肥却是100元钱。他觉得可以利用这一点赚取一些差价。

于是,他跑到合肥买了2万块钱的国库券,回到上海后,发现百元的国库券已经到了112块钱的价格。他立即把刚刚买回来的券全部卖掉,就这样他轻松赚了800块钱的差价。

小试牛刀成功后,杨怀定信心大增。他每天都会把几个试点城市的报纸买回来,关注各地的开盘价和收盘价。他又借了9万块钱,再加上他原本的2万块钱,共计11万,揣着这些钱他每天都在各大城市奔波。

他在价格最低的城市买进,然后再到价格最高的城市卖出,当时河南、福建、山东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靠着这种“低买高卖”的手法,一年下来,他居然赚了100万。当初的本金翻了将近10倍,他成为当时很少见的百万富翁,人称“杨百万”。

再次迎来高光时刻

成为百万富翁还不是杨怀定的人生巅峰,很快他便迎来了下一个高光时刻。

1989年,我国开放了证券市场的试点,那时候到证券市场研究股票成了新的时尚。杨怀定当然也对股票充满了好奇。

经过反复研究,他尝试着买入了人生第一支股票,当时那支股票的价格是100块/股,他买进2000股。当时他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大家听说“杨百万”去买股票了,纷纷跟进。一时间那支股票居然出现了只有买进,没有卖出的情况。

令人惊奇的是,在杨怀定买进不久,股市就迎来了“牛市”,他买进的那支股票更是接连拉出多个涨停,最后竟然涨到了2200元/股,他足足赚了420万。

那个时候许多人疯狂地涌进股市,就连许多大爷大妈也加入到这一行列,股市甚至比菜市场还要热闹得多,杨怀定更是借着“牛市”的东风,赚得盆满钵满,他也成了大家眼里的“奇人”,只要他一出现,大家就一窝蜂地涌上去,追问他准备买哪支。

当大家热情高涨时,杨怀定却对一路高歌猛进的市场产生了怀疑,在指数上到1400点的时候,他觉得这已经到顶了,于是毅然他把手中的股票全部卖光,再次买进了国库券。

果然,在他清仓不久,指数就从1429点不断跳水,仅不到半年的时间,就跌到了386点。许多人没有及时抽身,赔了个精光。

就在众人纷纷“割肉”,伤心离场时,杨怀定却一直关注着市场走向,他觉得时机差不多了,是时候进场抄底了,于是他又卖掉国库券,买进了1万股市值4.5元/股的股票。然而市场并没有像他想象的那样“起死回生”,许多人认为“杨百万”这回可能要失手了。

不过杨怀定却没有着急抛售,他十分相信自己的判断,果然,当指数到达300点的低点时,救市政策出台,此后指数从300多点暴涨至1500点,仅用两周时间,他手中的股票就翻了四倍,他买的那支股票更是厉害,居然连涨三个月不跌,杨怀定再次赚了个盆满钵满。

成名后的“杨百万”生活过得很惬意

赚了钱的杨怀定先后在上海买了5套房,同时又买了辆夏利小汽车作为代步工具。

有了名气后,不少人都到他家登门拜访,希望他能指教一二,但他基本都婉拒了,他更喜欢躲起来看报纸,研究财经信息。

1994年,沈阳财经学院聘请杨怀定为金融教授,每月支付他160块钱。杨怀定喜出望外,他没想到自己只有初中学历,居然还有机会去大学里做教授。他将这些年自己炒股的经验加以整理,全部带到课堂上一股脑地传授给学生们。

那时候听说杨怀定要讲课,许多学校外的人都慕名前往,教室里经常是座无虚席,杨怀定在课堂上神采飞扬,他很享受这份快乐。而财经学院每月给他发的160元工资,他则委托学院捐给了希望工程。

后来在各大媒体的报道下,杨怀定的名声越来越大,许多人甚至称他为“中国巴菲特”。

1998年,已经身家千万的杨怀定,入围了“改革开放二十年风云人物二十人”,中央电视台甚至专门为他做了一期纪实报告。

2000年,清华大学开设了金融市场学和证券投资学课程,杨怀定又被请去讲课,同学们热情高涨,据说他讲课时,就连教室走廊和窗台上都坐满了人。

2021年6月13日凌晨杨怀定去世,享年71岁。

写在后面的话

杨怀定作为资格最老的股民,经历了股票市场的多个“牛市”和“熊市”,几次成功的“抄底逃顶”,让他成了股市的常青树,始终未被淘汰出局。

如今,杨怀定已经离开了人世,但是他的故事却仍然为人“津津乐道”,大家感叹他20多年来的丰功伟绩,同时也经常探究他留给人们的宝贵经验。其实总结起来无非以下几点:

一是要保持平和的心态。

许多股民买完股票后往往容易患得患失,拿不起放不下,甚至茶饭不思,时时刻刻想要盯盘,指数稍有波动,心情也跟着上下起伏。其实这样做完全没有必要,无论何时都要做到心态平和,胜不骄败不馁。

二是不要太过贪婪,要学会目标管理。

“股市有风险,投资须谨慎”,一定要学会风险控制,懂得落袋为安,上海有位104岁的老太太,炒股几十年了,她的原则就是“赚五毛钱就卖”,这样的操作让她前前后后赚了十万多块,这主要是因为老人家严格执行目标管理制度。

三是要多学习,多了解政策和财经信息。

杨怀定就常开导大家,投资不能过于盲目,一定要多学习,多看报纸,了解政策和财经消息,这样才能知道该买什么,该什么价格买,什么价格卖。

最早进入股市的那些人,有的赚得盆满钵满,有的则惨淡收场,不管怎样,他们都见证了中国股市最初的发展,无论是繁华还是落寞其实都在情理之中。

你身边有最早进入股市的老股民吗?他们现在过得怎么样?

炒股能发财吗分享一些朋友和我的经历

当初最早进入股市的那批人,如今怎么样了?是暴富了还是落寞了?

1994年仓库保管员出身的杨怀定两周内让手中股票市值翻了4倍,他因此被称为“杨百万”“中国第一股民”,他被许多股民奉为“传奇”,还曾被清华大学请去讲课。

杨怀定是如何从一个仓库保管员摇身一变成为股市的超级大户的?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他的故事。

仓库保管员的淘金梦

1950年杨怀定出生在江苏镇江一户普通人家。他从小并没有表现出什么过人的天赋,学习成绩更是一般,初中毕业不久他便和许多热血青年一起去了农村,在那片广阔的天地,他尽情挥洒汗水,绽放着自己的青春光彩。

几年后,他回了城,被安排到上海铁合金厂当了一名普通工人,后来领导看他有点文化,办事比较认真仔细,就调他去做了仓库保管员。

那时候上海铁合金厂是国营大厂,能进厂意味着端上了“铁饭碗”,这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工作,更何况杨怀定仓库保管员的工作又比较清闲,许多人都羡慕不已。

不过杨怀定并不满足于每个月三四十块钱的工资收入,闲暇之余他经常去给人家推销产品,本来是想靠着这份兼职赚点零花钱,没想到后来兼职的收入已经超过了他的工资收入,再加上他平时比较节俭,几年时间他居然攒了2.9万元钱的积蓄。

在八十年代,这笔钱可不是个小数目,要知道那时候的“万元户”还寥寥无几。

赚了钱的杨怀定出手也比较大方,他平时比较喜欢抽烟,有钱后他便经常买烟和工友一起抽,但是他没有想到这样的慷慨却为自己埋下了祸根。

1988年杨怀定负责管理的仓库发生了盗窃案。在警方进行走访调查时居然有人怀疑杨怀定“监守自盗”,工厂保卫科还把他经常请工友们抽好烟的情况上报给了警方。他因此被当作了怀疑对象,要重点调查。

虽然最后警方抓住了真正的窃贼,还了他清白,但是这件事让杨怀定对这份工作心灰意冷,他觉得不管自己怎么认真,大家对他始终不太信任。他觉得再继续呆在厂里,没什么意思了,于是便毅然辞去了工作。

许多人认为杨怀定太冲动了,忍辱负重地把“铁饭碗”一端到底不好吗,非要较什劲?再说他当时已经38岁了,只有初中学历,这么多年当仓库保管员也没学到什么技术,想找一份像样的工作哪那么容易?

杨怀定当初辞职,确实有冲动的成分,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辞了,他就没想过再回去。冷静下来后,他曾认真考虑过接下来该做点什么?但是却一时想不出门路。

想不出办法,杨怀定干脆就一头扎进了图书馆。他们那个时代的人非常信奉“知识就是力量”,起初他只是打算在图书馆看看书,充实一下自己,没想到却在那里发现了“新大陆”。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图书馆浏览财经信息时,看到了一条多个城市开放国库券转让市场的消息。他对这条消息非常感兴趣,他敏锐地认识到国库券以后应该可以在民间自由买卖了。

杨怀定非常激动,他到街上买了一份登载这条消息的报纸,并且带着这份报纸找到一位金融研究所的研究员,向他打听是不是可以自由买卖国库券。

研究员听了他的话,表示并未听说过此事。杨怀定把报纸拿给他看,研究员看完颇感惊讶,后来他又拜托人家帮忙打听什么时候可以开始交易,哪几个城市可以买卖等信息。

很快杨怀定就知道了有6个城市已经在推广自由买卖的试点,这让他喜出望外,那段时间他几乎买遍了所有的报纸,专门关注这方面的消息。

他发现在利息方面国库券很有优势。当时银行利息是5.4%,但国库券利息却是15%。他算了一笔账:

如果他把2万元钱放银行里存定期,一年利息是20000×5.4%=1080元

买国库券利息20000×15%=3000元

这样一算,就多出了2000来块钱。这几乎相当于他原来在厂里一年半的工资了。

同时,经过研究杨怀定还发现了新的秘密,他发现因为地域不同、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国库券的价格有很大差异。比如一张百元面值的券在上海价格是103元,而合肥却是100元钱。他觉得可以利用这一点赚取一些差价。

于是,他跑到合肥买了2万块钱的国库券,回到上海后,发现百元的国库券已经到了112块钱的价格。他立即把刚刚买回来的券全部卖掉,就这样他轻松赚了800块钱的差价。

小试牛刀成功后,杨怀定信心大增。他每天都会把几个试点城市的报纸买回来,关注各地的开盘价和收盘价。他又借了9万块钱,再加上他原本的2万块钱,共计11万,揣着这些钱他每天都在各大城市奔波。

他在价格最低的城市买进,然后再到价格最高的城市卖出,当时河南、福建、山东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靠着这种“低买高卖”的手法,一年下来,他居然赚了100万。当初的本金翻了将近10倍,他成为当时很少见的百万富翁,人称“杨百万”。

再次迎来高光时刻

成为百万富翁还不是杨怀定的人生巅峰,很快他便迎来了下一个高光时刻。

1989年,我国开放了证券市场的试点,那时候到证券市场研究股票成了新的时尚。杨怀定当然也对股票充满了好奇。

经过反复研究,他尝试着买入了人生第一支股票,当时那支股票的价格是100块/股,他买进2000股。当时他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大家听说“杨百万”去买股票了,纷纷跟进。一时间那支股票居然出现了只有买进,没有卖出的情况。

令人惊奇的是,在杨怀定买进不久,股市就迎来了“牛市”,他买进的那支股票更是接连拉出多个涨停,最后竟然涨到了2200元/股,他足足赚了420万。

那个时候许多人疯狂地涌进股市,就连许多大爷大妈也加入到这一行列,股市甚至比菜市场还要热闹得多,杨怀定更是借着“牛市”的东风,赚得盆满钵满,他也成了大家眼里的“奇人”,只要他一出现,大家就一窝蜂地涌上去,追问他准备买哪支。

当大家热情高涨时,杨怀定却对一路高歌猛进的市场产生了怀疑,在指数上到1400点的时候,他觉得这已经到顶了,于是毅然他把手中的股票全部卖光,再次买进了国库券。

果然,在他清仓不久,指数就从1429点不断跳水,仅不到半年的时间,就跌到了386点。许多人没有及时抽身,赔了个精光。

就在众人纷纷“割肉”,伤心离场时,杨怀定却一直关注着市场走向,他觉得时机差不多了,是时候进场抄底了,于是他又卖掉国库券,买进了1万股市值4.5元/股的股票。然而市场并没有像他想象的那样“起死回生”,许多人认为“杨百万”这回可能要失手了。

不过杨怀定却没有着急抛售,他十分相信自己的判断,果然,当指数到达300点的低点时,救市政策出台,此后指数从300多点暴涨至1500点,仅用两周时间,他手中的股票就翻了四倍,他买的那支股票更是厉害,居然连涨三个月不跌,杨怀定再次赚了个盆满钵满。

成名后的“杨百万”生活过得很惬意

赚了钱的杨怀定先后在上海买了5套房,同时又买了辆夏利小汽车作为代步工具。

有了名气后,不少人都到他家登门拜访,希望他能指教一二,但他基本都婉拒了,他更喜欢躲起来看报纸,研究财经信息。

1994年,沈阳财经学院聘请杨怀定为金融教授,每月支付他160块钱。杨怀定喜出望外,他没想到自己只有初中学历,居然还有机会去大学里做教授。他将这些年自己炒股的经验加以整理,全部带到课堂上一股脑地传授给学生们。

那时候听说杨怀定要讲课,许多学校外的人都慕名前往,教室里经常是座无虚席,杨怀定在课堂上神采飞扬,他很享受这份快乐。而财经学院每月给他发的160元工资,他则委托学院捐给了希望工程。

后来在各大媒体的报道下,杨怀定的名声越来越大,许多人甚至称他为“中国巴菲特”。

1998年,已经身家千万的杨怀定,入围了“改革开放二十年风云人物二十人”,中央电视台甚至专门为他做了一期纪实报告。

2000年,清华大学开设了金融市场学和证券投资学课程,杨怀定又被请去讲课,同学们热情高涨,据说他讲课时,就连教室走廊和窗台上都坐满了人。

2021年6月13日凌晨杨怀定去世,享年71岁。

写在后面的话

杨怀定作为资格最老的股民,经历了股票市场的多个“牛市”和“熊市”,几次成功的“抄底逃顶”,让他成了股市的常青树,始终未被淘汰出局。

如今,杨怀定已经离开了人世,但是他的故事却仍然为人“津津乐道”,大家感叹他20多年来的丰功伟绩,同时也经常探究他留给人们的宝贵经验。其实总结起来无非以下几点:

一是要保持平和的心态。

许多股民买完股票后往往容易患得患失,拿不起放不下,甚至茶饭不思,时时刻刻想要盯盘,指数稍有波动,心情也跟着上下起伏。其实这样做完全没有必要,无论何时都要做到心态平和,胜不骄败不馁。

二是不要太过贪婪,要学会目标管理。

“股市有风险,投资须谨慎”,一定要学会风险控制,懂得落袋为安,上海有位104岁的老太太,炒股几十年了,她的原则就是“赚五毛钱就卖”,这样的操作让她前前后后赚了十万多块,这主要是因为老人家严格执行目标管理制度。

三是要多学习,多了解政策和财经信息。

杨怀定就常开导大家,投资不能过于盲目,一定要多学习,多看报纸,了解政策和财经消息,这样才能知道该买什么,该什么价格买,什么价格卖。

最早进入股市的那些人,有的赚得盆满钵满,有的则惨淡收场,不管怎样,他们都见证了中国股市最初的发展,无论是繁华还是落寞其实都在情理之中。

你身边有最早进入股市的老股民吗?他们现在过得怎么样?

炒股能发财吗分享一些朋友和我的经历

当初最早进入股市的那批人,如今怎么样了?是暴富了还是落寞了?

1994年仓库保管员出身的杨怀定两周内让手中股票市值翻了4倍,他因此被称为“杨百万”“中国第一股民”,他被许多股民奉为“传奇”,还曾被清华大学请去讲课。

杨怀定是如何从一个仓库保管员摇身一变成为股市的超级大户的?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他的故事。

仓库保管员的淘金梦

1950年杨怀定出生在江苏镇江一户普通人家。他从小并没有表现出什么过人的天赋,学习成绩更是一般,初中毕业不久他便和许多热血青年一起去了农村,在那片广阔的天地,他尽情挥洒汗水,绽放着自己的青春光彩。

几年后,他回了城,被安排到上海铁合金厂当了一名普通工人,后来领导看他有点文化,办事比较认真仔细,就调他去做了仓库保管员。

那时候上海铁合金厂是国营大厂,能进厂意味着端上了“铁饭碗”,这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工作,更何况杨怀定仓库保管员的工作又比较清闲,许多人都羡慕不已。

不过杨怀定并不满足于每个月三四十块钱的工资收入,闲暇之余他经常去给人家推销产品,本来是想靠着这份兼职赚点零花钱,没想到后来兼职的收入已经超过了他的工资收入,再加上他平时比较节俭,几年时间他居然攒了2.9万元钱的积蓄。

在八十年代,这笔钱可不是个小数目,要知道那时候的“万元户”还寥寥无几。

赚了钱的杨怀定出手也比较大方,他平时比较喜欢抽烟,有钱后他便经常买烟和工友一起抽,但是他没有想到这样的慷慨却为自己埋下了祸根。

1988年杨怀定负责管理的仓库发生了盗窃案。在警方进行走访调查时居然有人怀疑杨怀定“监守自盗”,工厂保卫科还把他经常请工友们抽好烟的情况上报给了警方。他因此被当作了怀疑对象,要重点调查。

虽然最后警方抓住了真正的窃贼,还了他清白,但是这件事让杨怀定对这份工作心灰意冷,他觉得不管自己怎么认真,大家对他始终不太信任。他觉得再继续呆在厂里,没什么意思了,于是便毅然辞去了工作。

许多人认为杨怀定太冲动了,忍辱负重地把“铁饭碗”一端到底不好吗,非要较什劲?再说他当时已经38岁了,只有初中学历,这么多年当仓库保管员也没学到什么技术,想找一份像样的工作哪那么容易?

杨怀定当初辞职,确实有冲动的成分,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辞了,他就没想过再回去。冷静下来后,他曾认真考虑过接下来该做点什么?但是却一时想不出门路。

想不出办法,杨怀定干脆就一头扎进了图书馆。他们那个时代的人非常信奉“知识就是力量”,起初他只是打算在图书馆看看书,充实一下自己,没想到却在那里发现了“新大陆”。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图书馆浏览财经信息时,看到了一条多个城市开放国库券转让市场的消息。他对这条消息非常感兴趣,他敏锐地认识到国库券以后应该可以在民间自由买卖了。

杨怀定非常激动,他到街上买了一份登载这条消息的报纸,并且带着这份报纸找到一位金融研究所的研究员,向他打听是不是可以自由买卖国库券。

研究员听了他的话,表示并未听说过此事。杨怀定把报纸拿给他看,研究员看完颇感惊讶,后来他又拜托人家帮忙打听什么时候可以开始交易,哪几个城市可以买卖等信息。

很快杨怀定就知道了有6个城市已经在推广自由买卖的试点,这让他喜出望外,那段时间他几乎买遍了所有的报纸,专门关注这方面的消息。

他发现在利息方面国库券很有优势。当时银行利息是5.4%,但国库券利息却是15%。他算了一笔账:

如果他把2万元钱放银行里存定期,一年利息是20000×5.4%=1080元

买国库券利息20000×15%=3000元

这样一算,就多出了2000来块钱。这几乎相当于他原来在厂里一年半的工资了。

同时,经过研究杨怀定还发现了新的秘密,他发现因为地域不同、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国库券的价格有很大差异。比如一张百元面值的券在上海价格是103元,而合肥却是100元钱。他觉得可以利用这一点赚取一些差价。

于是,他跑到合肥买了2万块钱的国库券,回到上海后,发现百元的国库券已经到了112块钱的价格。他立即把刚刚买回来的券全部卖掉,就这样他轻松赚了800块钱的差价。

小试牛刀成功后,杨怀定信心大增。他每天都会把几个试点城市的报纸买回来,关注各地的开盘价和收盘价。他又借了9万块钱,再加上他原本的2万块钱,共计11万,揣着这些钱他每天都在各大城市奔波。

他在价格最低的城市买进,然后再到价格最高的城市卖出,当时河南、福建、山东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靠着这种“低买高卖”的手法,一年下来,他居然赚了100万。当初的本金翻了将近10倍,他成为当时很少见的百万富翁,人称“杨百万”。

再次迎来高光时刻

成为百万富翁还不是杨怀定的人生巅峰,很快他便迎来了下一个高光时刻。

1989年,我国开放了证券市场的试点,那时候到证券市场研究股票成了新的时尚。杨怀定当然也对股票充满了好奇。

经过反复研究,他尝试着买入了人生第一支股票,当时那支股票的价格是100块/股,他买进2000股。当时他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大家听说“杨百万”去买股票了,纷纷跟进。一时间那支股票居然出现了只有买进,没有卖出的情况。

令人惊奇的是,在杨怀定买进不久,股市就迎来了“牛市”,他买进的那支股票更是接连拉出多个涨停,最后竟然涨到了2200元/股,他足足赚了420万。

那个时候许多人疯狂地涌进股市,就连许多大爷大妈也加入到这一行列,股市甚至比菜市场还要热闹得多,杨怀定更是借着“牛市”的东风,赚得盆满钵满,他也成了大家眼里的“奇人”,只要他一出现,大家就一窝蜂地涌上去,追问他准备买哪支。

当大家热情高涨时,杨怀定却对一路高歌猛进的市场产生了怀疑,在指数上到1400点的时候,他觉得这已经到顶了,于是毅然他把手中的股票全部卖光,再次买进了国库券。

果然,在他清仓不久,指数就从1429点不断跳水,仅不到半年的时间,就跌到了386点。许多人没有及时抽身,赔了个精光。

就在众人纷纷“割肉”,伤心离场时,杨怀定却一直关注着市场走向,他觉得时机差不多了,是时候进场抄底了,于是他又卖掉国库券,买进了1万股市值4.5元/股的股票。然而市场并没有像他想象的那样“起死回生”,许多人认为“杨百万”这回可能要失手了。

不过杨怀定却没有着急抛售,他十分相信自己的判断,果然,当指数到达300点的低点时,救市政策出台,此后指数从300多点暴涨至1500点,仅用两周时间,他手中的股票就翻了四倍,他买的那支股票更是厉害,居然连涨三个月不跌,杨怀定再次赚了个盆满钵满。

成名后的“杨百万”生活过得很惬意

赚了钱的杨怀定先后在上海买了5套房,同时又买了辆夏利小汽车作为代步工具。

有了名气后,不少人都到他家登门拜访,希望他能指教一二,但他基本都婉拒了,他更喜欢躲起来看报纸,研究财经信息。

1994年,沈阳财经学院聘请杨怀定为金融教授,每月支付他160块钱。杨怀定喜出望外,他没想到自己只有初中学历,居然还有机会去大学里做教授。他将这些年自己炒股的经验加以整理,全部带到课堂上一股脑地传授给学生们。

那时候听说杨怀定要讲课,许多学校外的人都慕名前往,教室里经常是座无虚席,杨怀定在课堂上神采飞扬,他很享受这份快乐。而财经学院每月给他发的160元工资,他则委托学院捐给了希望工程。

后来在各大媒体的报道下,杨怀定的名声越来越大,许多人甚至称他为“中国巴菲特”。

1998年,已经身家千万的杨怀定,入围了“改革开放二十年风云人物二十人”,中央电视台甚至专门为他做了一期纪实报告。

2000年,清华大学开设了金融市场学和证券投资学课程,杨怀定又被请去讲课,同学们热情高涨,据说他讲课时,就连教室走廊和窗台上都坐满了人。

2021年6月13日凌晨杨怀定去世,享年71岁。

写在后面的话

杨怀定作为资格最老的股民,经历了股票市场的多个“牛市”和“熊市”,几次成功的“抄底逃顶”,让他成了股市的常青树,始终未被淘汰出局。

如今,杨怀定已经离开了人世,但是他的故事却仍然为人“津津乐道”,大家感叹他20多年来的丰功伟绩,同时也经常探究他留给人们的宝贵经验。其实总结起来无非以下几点:

一是要保持平和的心态。

许多股民买完股票后往往容易患得患失,拿不起放不下,甚至茶饭不思,时时刻刻想要盯盘,指数稍有波动,心情也跟着上下起伏。其实这样做完全没有必要,无论何时都要做到心态平和,胜不骄败不馁。

二是不要太过贪婪,要学会目标管理。

“股市有风险,投资须谨慎”,一定要学会风险控制,懂得落袋为安,上海有位104岁的老太太,炒股几十年了,她的原则就是“赚五毛钱就卖”,这样的操作让她前前后后赚了十万多块,这主要是因为老人家严格执行目标管理制度。

三是要多学习,多了解政策和财经信息。

杨怀定就常开导大家,投资不能过于盲目,一定要多学习,多看报纸,了解政策和财经消息,这样才能知道该买什么,该什么价格买,什么价格卖。

最早进入股市的那些人,有的赚得盆满钵满,有的则惨淡收场,不管怎样,他们都见证了中国股市最初的发展,无论是繁华还是落寞其实都在情理之中。

你身边有最早进入股市的老股民吗?他们现在过得怎么样?

炒股能发财吗分享一些朋友和我的经历

当初最早进入股市的那批人,如今怎么样了?是暴富了还是落寞了?

1994年仓库保管员出身的杨怀定两周内让手中股票市值翻了4倍,他因此被称为“杨百万”“中国第一股民”,他被许多股民奉为“传奇”,还曾被清华大学请去讲课。

杨怀定是如何从一个仓库保管员摇身一变成为股市的超级大户的?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他的故事。

仓库保管员的淘金梦

1950年杨怀定出生在江苏镇江一户普通人家。他从小并没有表现出什么过人的天赋,学习成绩更是一般,初中毕业不久他便和许多热血青年一起去了农村,在那片广阔的天地,他尽情挥洒汗水,绽放着自己的青春光彩。

几年后,他回了城,被安排到上海铁合金厂当了一名普通工人,后来领导看他有点文化,办事比较认真仔细,就调他去做了仓库保管员。

那时候上海铁合金厂是国营大厂,能进厂意味着端上了“铁饭碗”,这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工作,更何况杨怀定仓库保管员的工作又比较清闲,许多人都羡慕不已。

不过杨怀定并不满足于每个月三四十块钱的工资收入,闲暇之余他经常去给人家推销产品,本来是想靠着这份兼职赚点零花钱,没想到后来兼职的收入已经超过了他的工资收入,再加上他平时比较节俭,几年时间他居然攒了2.9万元钱的积蓄。

在八十年代,这笔钱可不是个小数目,要知道那时候的“万元户”还寥寥无几。

赚了钱的杨怀定出手也比较大方,他平时比较喜欢抽烟,有钱后他便经常买烟和工友一起抽,但是他没有想到这样的慷慨却为自己埋下了祸根。

1988年杨怀定负责管理的仓库发生了盗窃案。在警方进行走访调查时居然有人怀疑杨怀定“监守自盗”,工厂保卫科还把他经常请工友们抽好烟的情况上报给了警方。他因此被当作了怀疑对象,要重点调查。

虽然最后警方抓住了真正的窃贼,还了他清白,但是这件事让杨怀定对这份工作心灰意冷,他觉得不管自己怎么认真,大家对他始终不太信任。他觉得再继续呆在厂里,没什么意思了,于是便毅然辞去了工作。

许多人认为杨怀定太冲动了,忍辱负重地把“铁饭碗”一端到底不好吗,非要较什劲?再说他当时已经38岁了,只有初中学历,这么多年当仓库保管员也没学到什么技术,想找一份像样的工作哪那么容易?

杨怀定当初辞职,确实有冲动的成分,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辞了,他就没想过再回去。冷静下来后,他曾认真考虑过接下来该做点什么?但是却一时想不出门路。

想不出办法,杨怀定干脆就一头扎进了图书馆。他们那个时代的人非常信奉“知识就是力量”,起初他只是打算在图书馆看看书,充实一下自己,没想到却在那里发现了“新大陆”。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图书馆浏览财经信息时,看到了一条多个城市开放国库券转让市场的消息。他对这条消息非常感兴趣,他敏锐地认识到国库券以后应该可以在民间自由买卖了。

杨怀定非常激动,他到街上买了一份登载这条消息的报纸,并且带着这份报纸找到一位金融研究所的研究员,向他打听是不是可以自由买卖国库券。

研究员听了他的话,表示并未听说过此事。杨怀定把报纸拿给他看,研究员看完颇感惊讶,后来他又拜托人家帮忙打听什么时候可以开始交易,哪几个城市可以买卖等信息。

很快杨怀定就知道了有6个城市已经在推广自由买卖的试点,这让他喜出望外,那段时间他几乎买遍了所有的报纸,专门关注这方面的消息。

他发现在利息方面国库券很有优势。当时银行利息是5.4%,但国库券利息却是15%。他算了一笔账:

如果他把2万元钱放银行里存定期,一年利息是20000×5.4%=1080元

买国库券利息20000×15%=3000元

这样一算,就多出了2000来块钱。这几乎相当于他原来在厂里一年半的工资了。

同时,经过研究杨怀定还发现了新的秘密,他发现因为地域不同、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国库券的价格有很大差异。比如一张百元面值的券在上海价格是103元,而合肥却是100元钱。他觉得可以利用这一点赚取一些差价。

于是,他跑到合肥买了2万块钱的国库券,回到上海后,发现百元的国库券已经到了112块钱的价格。他立即把刚刚买回来的券全部卖掉,就这样他轻松赚了800块钱的差价。

小试牛刀成功后,杨怀定信心大增。他每天都会把几个试点城市的报纸买回来,关注各地的开盘价和收盘价。他又借了9万块钱,再加上他原本的2万块钱,共计11万,揣着这些钱他每天都在各大城市奔波。

他在价格最低的城市买进,然后再到价格最高的城市卖出,当时河南、福建、山东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靠着这种“低买高卖”的手法,一年下来,他居然赚了100万。当初的本金翻了将近10倍,他成为当时很少见的百万富翁,人称“杨百万”。

再次迎来高光时刻

成为百万富翁还不是杨怀定的人生巅峰,很快他便迎来了下一个高光时刻。

1989年,我国开放了证券市场的试点,那时候到证券市场研究股票成了新的时尚。杨怀定当然也对股票充满了好奇。

经过反复研究,他尝试着买入了人生第一支股票,当时那支股票的价格是100块/股,他买进2000股。当时他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大家听说“杨百万”去买股票了,纷纷跟进。一时间那支股票居然出现了只有买进,没有卖出的情况。

令人惊奇的是,在杨怀定买进不久,股市就迎来了“牛市”,他买进的那支股票更是接连拉出多个涨停,最后竟然涨到了2200元/股,他足足赚了420万。

那个时候许多人疯狂地涌进股市,就连许多大爷大妈也加入到这一行列,股市甚至比菜市场还要热闹得多,杨怀定更是借着“牛市”的东风,赚得盆满钵满,他也成了大家眼里的“奇人”,只要他一出现,大家就一窝蜂地涌上去,追问他准备买哪支。

当大家热情高涨时,杨怀定却对一路高歌猛进的市场产生了怀疑,在指数上到1400点的时候,他觉得这已经到顶了,于是毅然他把手中的股票全部卖光,再次买进了国库券。

果然,在他清仓不久,指数就从1429点不断跳水,仅不到半年的时间,就跌到了386点。许多人没有及时抽身,赔了个精光。

就在众人纷纷“割肉”,伤心离场时,杨怀定却一直关注着市场走向,他觉得时机差不多了,是时候进场抄底了,于是他又卖掉国库券,买进了1万股市值4.5元/股的股票。然而市场并没有像他想象的那样“起死回生”,许多人认为“杨百万”这回可能要失手了。

不过杨怀定却没有着急抛售,他十分相信自己的判断,果然,当指数到达300点的低点时,救市政策出台,此后指数从300多点暴涨至1500点,仅用两周时间,他手中的股票就翻了四倍,他买的那支股票更是厉害,居然连涨三个月不跌,杨怀定再次赚了个盆满钵满。

成名后的“杨百万”生活过得很惬意

赚了钱的杨怀定先后在上海买了5套房,同时又买了辆夏利小汽车作为代步工具。

有了名气后,不少人都到他家登门拜访,希望他能指教一二,但他基本都婉拒了,他更喜欢躲起来看报纸,研究财经信息。

1994年,沈阳财经学院聘请杨怀定为金融教授,每月支付他160块钱。杨怀定喜出望外,他没想到自己只有初中学历,居然还有机会去大学里做教授。他将这些年自己炒股的经验加以整理,全部带到课堂上一股脑地传授给学生们。

那时候听说杨怀定要讲课,许多学校外的人都慕名前往,教室里经常是座无虚席,杨怀定在课堂上神采飞扬,他很享受这份快乐。而财经学院每月给他发的160元工资,他则委托学院捐给了希望工程。

后来在各大媒体的报道下,杨怀定的名声越来越大,许多人甚至称他为“中国巴菲特”。

1998年,已经身家千万的杨怀定,入围了“改革开放二十年风云人物二十人”,中央电视台甚至专门为他做了一期纪实报告。

2000年,清华大学开设了金融市场学和证券投资学课程,杨怀定又被请去讲课,同学们热情高涨,据说他讲课时,就连教室走廊和窗台上都坐满了人。

2021年6月13日凌晨杨怀定去世,享年71岁。

写在后面的话

杨怀定作为资格最老的股民,经历了股票市场的多个“牛市”和“熊市”,几次成功的“抄底逃顶”,让他成了股市的常青树,始终未被淘汰出局。

如今,杨怀定已经离开了人世,但是他的故事却仍然为人“津津乐道”,大家感叹他20多年来的丰功伟绩,同时也经常探究他留给人们的宝贵经验。其实总结起来无非以下几点:

一是要保持平和的心态。

许多股民买完股票后往往容易患得患失,拿不起放不下,甚至茶饭不思,时时刻刻想要盯盘,指数稍有波动,心情也跟着上下起伏。其实这样做完全没有必要,无论何时都要做到心态平和,胜不骄败不馁。

二是不要太过贪婪,要学会目标管理。

“股市有风险,投资须谨慎”,一定要学会风险控制,懂得落袋为安,上海有位104岁的老太太,炒股几十年了,她的原则就是“赚五毛钱就卖”,这样的操作让她前前后后赚了十万多块,这主要是因为老人家严格执行目标管理制度。

三是要多学习,多了解政策和财经信息。

杨怀定就常开导大家,投资不能过于盲目,一定要多学习,多看报纸,了解政策和财经消息,这样才能知道该买什么,该什么价格买,什么价格卖。

最早进入股市的那些人,有的赚得盆满钵满,有的则惨淡收场,不管怎样,他们都见证了中国股市最初的发展,无论是繁华还是落寞其实都在情理之中。

你身边有最早进入股市的老股民吗?他们现在过得怎么样?

炒股能发财吗分享一些朋友和我的经历

当初最早进入股市的那批人,如今怎么样了?是暴富了还是落寞了?

1994年仓库保管员出身的杨怀定两周内让手中股票市值翻了4倍,他因此被称为“杨百万”“中国第一股民”,他被许多股民奉为“传奇”,还曾被清华大学请去讲课。

杨怀定是如何从一个仓库保管员摇身一变成为股市的超级大户的?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他的故事。

仓库保管员的淘金梦

1950年杨怀定出生在江苏镇江一户普通人家。他从小并没有表现出什么过人的天赋,学习成绩更是一般,初中毕业不久他便和许多热血青年一起去了农村,在那片广阔的天地,他尽情挥洒汗水,绽放着自己的青春光彩。

几年后,他回了城,被安排到上海铁合金厂当了一名普通工人,后来领导看他有点文化,办事比较认真仔细,就调他去做了仓库保管员。

那时候上海铁合金厂是国营大厂,能进厂意味着端上了“铁饭碗”,这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工作,更何况杨怀定仓库保管员的工作又比较清闲,许多人都羡慕不已。

不过杨怀定并不满足于每个月三四十块钱的工资收入,闲暇之余他经常去给人家推销产品,本来是想靠着这份兼职赚点零花钱,没想到后来兼职的收入已经超过了他的工资收入,再加上他平时比较节俭,几年时间他居然攒了2.9万元钱的积蓄。

在八十年代,这笔钱可不是个小数目,要知道那时候的“万元户”还寥寥无几。

赚了钱的杨怀定出手也比较大方,他平时比较喜欢抽烟,有钱后他便经常买烟和工友一起抽,但是他没有想到这样的慷慨却为自己埋下了祸根。

1988年杨怀定负责管理的仓库发生了盗窃案。在警方进行走访调查时居然有人怀疑杨怀定“监守自盗”,工厂保卫科还把他经常请工友们抽好烟的情况上报给了警方。他因此被当作了怀疑对象,要重点调查。

虽然最后警方抓住了真正的窃贼,还了他清白,但是这件事让杨怀定对这份工作心灰意冷,他觉得不管自己怎么认真,大家对他始终不太信任。他觉得再继续呆在厂里,没什么意思了,于是便毅然辞去了工作。

许多人认为杨怀定太冲动了,忍辱负重地把“铁饭碗”一端到底不好吗,非要较什劲?再说他当时已经38岁了,只有初中学历,这么多年当仓库保管员也没学到什么技术,想找一份像样的工作哪那么容易?

杨怀定当初辞职,确实有冲动的成分,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辞了,他就没想过再回去。冷静下来后,他曾认真考虑过接下来该做点什么?但是却一时想不出门路。

想不出办法,杨怀定干脆就一头扎进了图书馆。他们那个时代的人非常信奉“知识就是力量”,起初他只是打算在图书馆看看书,充实一下自己,没想到却在那里发现了“新大陆”。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图书馆浏览财经信息时,看到了一条多个城市开放国库券转让市场的消息。他对这条消息非常感兴趣,他敏锐地认识到国库券以后应该可以在民间自由买卖了。

杨怀定非常激动,他到街上买了一份登载这条消息的报纸,并且带着这份报纸找到一位金融研究所的研究员,向他打听是不是可以自由买卖国库券。

研究员听了他的话,表示并未听说过此事。杨怀定把报纸拿给他看,研究员看完颇感惊讶,后来他又拜托人家帮忙打听什么时候可以开始交易,哪几个城市可以买卖等信息。

很快杨怀定就知道了有6个城市已经在推广自由买卖的试点,这让他喜出望外,那段时间他几乎买遍了所有的报纸,专门关注这方面的消息。

他发现在利息方面国库券很有优势。当时银行利息是5.4%,但国库券利息却是15%。他算了一笔账:

如果他把2万元钱放银行里存定期,一年利息是20000×5.4%=1080元

买国库券利息20000×15%=3000元

这样一算,就多出了2000来块钱。这几乎相当于他原来在厂里一年半的工资了。

同时,经过研究杨怀定还发现了新的秘密,他发现因为地域不同、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国库券的价格有很大差异。比如一张百元面值的券在上海价格是103元,而合肥却是100元钱。他觉得可以利用这一点赚取一些差价。

于是,他跑到合肥买了2万块钱的国库券,回到上海后,发现百元的国库券已经到了112块钱的价格。他立即把刚刚买回来的券全部卖掉,就这样他轻松赚了800块钱的差价。

小试牛刀成功后,杨怀定信心大增。他每天都会把几个试点城市的报纸买回来,关注各地的开盘价和收盘价。他又借了9万块钱,再加上他原本的2万块钱,共计11万,揣着这些钱他每天都在各大城市奔波。

他在价格最低的城市买进,然后再到价格最高的城市卖出,当时河南、福建、山东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靠着这种“低买高卖”的手法,一年下来,他居然赚了100万。当初的本金翻了将近10倍,他成为当时很少见的百万富翁,人称“杨百万”。

再次迎来高光时刻

成为百万富翁还不是杨怀定的人生巅峰,很快他便迎来了下一个高光时刻。

1989年,我国开放了证券市场的试点,那时候到证券市场研究股票成了新的时尚。杨怀定当然也对股票充满了好奇。

经过反复研究,他尝试着买入了人生第一支股票,当时那支股票的价格是100块/股,他买进2000股。当时他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大家听说“杨百万”去买股票了,纷纷跟进。一时间那支股票居然出现了只有买进,没有卖出的情况。

令人惊奇的是,在杨怀定买进不久,股市就迎来了“牛市”,他买进的那支股票更是接连拉出多个涨停,最后竟然涨到了2200元/股,他足足赚了420万。

那个时候许多人疯狂地涌进股市,就连许多大爷大妈也加入到这一行列,股市甚至比菜市场还要热闹得多,杨怀定更是借着“牛市”的东风,赚得盆满钵满,他也成了大家眼里的“奇人”,只要他一出现,大家就一窝蜂地涌上去,追问他准备买哪支。

当大家热情高涨时,杨怀定却对一路高歌猛进的市场产生了怀疑,在指数上到1400点的时候,他觉得这已经到顶了,于是毅然他把手中的股票全部卖光,再次买进了国库券。

果然,在他清仓不久,指数就从1429点不断跳水,仅不到半年的时间,就跌到了386点。许多人没有及时抽身,赔了个精光。

就在众人纷纷“割肉”,伤心离场时,杨怀定却一直关注着市场走向,他觉得时机差不多了,是时候进场抄底了,于是他又卖掉国库券,买进了1万股市值4.5元/股的股票。然而市场并没有像他想象的那样“起死回生”,许多人认为“杨百万”这回可能要失手了。

不过杨怀定却没有着急抛售,他十分相信自己的判断,果然,当指数到达300点的低点时,救市政策出台,此后指数从300多点暴涨至1500点,仅用两周时间,他手中的股票就翻了四倍,他买的那支股票更是厉害,居然连涨三个月不跌,杨怀定再次赚了个盆满钵满。

成名后的“杨百万”生活过得很惬意

赚了钱的杨怀定先后在上海买了5套房,同时又买了辆夏利小汽车作为代步工具。

有了名气后,不少人都到他家登门拜访,希望他能指教一二,但他基本都婉拒了,他更喜欢躲起来看报纸,研究财经信息。

1994年,沈阳财经学院聘请杨怀定为金融教授,每月支付他160块钱。杨怀定喜出望外,他没想到自己只有初中学历,居然还有机会去大学里做教授。他将这些年自己炒股的经验加以整理,全部带到课堂上一股脑地传授给学生们。

那时候听说杨怀定要讲课,许多学校外的人都慕名前往,教室里经常是座无虚席,杨怀定在课堂上神采飞扬,他很享受这份快乐。而财经学院每月给他发的160元工资,他则委托学院捐给了希望工程。

后来在各大媒体的报道下,杨怀定的名声越来越大,许多人甚至称他为“中国巴菲特”。

1998年,已经身家千万的杨怀定,入围了“改革开放二十年风云人物二十人”,中央电视台甚至专门为他做了一期纪实报告。

2000年,清华大学开设了金融市场学和证券投资学课程,杨怀定又被请去讲课,同学们热情高涨,据说他讲课时,就连教室走廊和窗台上都坐满了人。

2021年6月13日凌晨杨怀定去世,享年71岁。

写在后面的话

杨怀定作为资格最老的股民,经历了股票市场的多个“牛市”和“熊市”,几次成功的“抄底逃顶”,让他成了股市的常青树,始终未被淘汰出局。

如今,杨怀定已经离开了人世,但是他的故事却仍然为人“津津乐道”,大家感叹他20多年来的丰功伟绩,同时也经常探究他留给人们的宝贵经验。其实总结起来无非以下几点:

一是要保持平和的心态。

许多股民买完股票后往往容易患得患失,拿不起放不下,甚至茶饭不思,时时刻刻想要盯盘,指数稍有波动,心情也跟着上下起伏。其实这样做完全没有必要,无论何时都要做到心态平和,胜不骄败不馁。

二是不要太过贪婪,要学会目标管理。

“股市有风险,投资须谨慎”,一定要学会风险控制,懂得落袋为安,上海有位104岁的老太太,炒股几十年了,她的原则就是“赚五毛钱就卖”,这样的操作让她前前后后赚了十万多块,这主要是因为老人家严格执行目标管理制度。

三是要多学习,多了解政策和财经信息。

杨怀定就常开导大家,投资不能过于盲目,一定要多学习,多看报纸,了解政策和财经消息,这样才能知道该买什么,该什么价格买,什么价格卖。

最早进入股市的那些人,有的赚得盆满钵满,有的则惨淡收场,不管怎样,他们都见证了中国股市最初的发展,无论是繁华还是落寞其实都在情理之中。

你身边有最早进入股市的老股民吗?他们现在过得怎么样?

炒股能发财吗分享一些朋友和我的经历

炒股能赚钱吗?我用亲身经历告诉你-简书

是的,炒股也是可以赚钱的,如果有这些亲身经历的人都知道,超过如果在大牛市下一个可以赚钱。
炒股过程
开户
1.到证券公司开户,办理上证或深证股东帐户卡、资金账户、网上交易业务、电话交易业务等有关手续。然后,下载证券公司指定的网上交易软件。
2.到银行开活期帐户,并且通过银证转账业务,把钱存入银行。
3.通过网上交易系统或电话交易系统等系统把钱从银行转入证券公司资金账户。
4.在网上交易系统里或电话交易系统买卖股票。
5.手续费在100元左右(每家证券公司是不同的)。股市低迷时,一般免费开户。
6.买股票必须委托证券公司代理交易,所以,必须找一家证券公司开户。 买股票的人是不可以直接到上海证券交易所买卖的。
办理开户手续的步骤:开立证券账户 —> 开立资金账户 —> 办理指定交易
注意
一、开户注意事项
1. 务必本人办理开户手续。首先,要开立上海、深圳证券账户;其次,开立资金账户,即可获得一张证券交易卡。然后,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规定,应办理指定交易,办理指定交易后方可在营业部进行上海证券市场的股票买卖。
2. 开立证券账户须持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开立资金账户还须携带证券账户卡原件及复印件。如需委托他人操作,需与代理人(代理人也须携带本人身份证)一起前来办理委托手续。
3. 一张身份证可以开立多个证券账户。
二、股票投资分析
买股票之前要选好买入时机和具体股票,选择买入时间点有时比选择买什么股票更加重要,比如05年买股票的都赚钱、07年大盘高点时买股票的都亏钱。
如上所述,把握时机和选择个股需要进行科学分析。目前,投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基本分析法、技术分析法。主要教材分别为:《证券分析》、《证券投资技术分析》、《聪明的投机客》。
晚清疯狂的集体炒股盛宴
晚清陈卿美
赞37
阅读5921
委托
作为一个股民是不能直接进入证券交易所买卖股票的,而只能通过证券交易所的会员买卖股票,而所谓证交所的会员就是通常的证券经营机构,即券商。你可以向券商下达买进或卖出股票的指令,这被称为委托。
委托时必须凭交易密码或证券账户。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我国证券交易中的合法委托是当日有效的限价委托。这是指股民向证券商下达的委托指令必须指明:①股东姓名②资金卡号③买入(或卖出)④上海(或深圳)⑤股票名称⑥股票代码⑦委托价格⑧委托数量。并且这一委托只在下达委托的当日有效。股票的简称通常为四至三个汉字,股票的代码为六位数,委托买卖时股票的代码和简称一定要一致。
委托的方式有四种:
1、营业部场内电脑委托,客户直接在营业部电脑下单,委托单通过专线直接派送到交易所坐席,这种交易方式非常安全快捷!
2、INTERNET计算机委托,客户在家,办公室或者网吧,通过公众网络向营业部计算机中心发送委托指令,营业部计算机再把指令集中传送给交易所席位,这种方式有一定的网络安全风险,容易受到黑客的攻击!
3、固定电话委托,客户通过券商电话委托系统,直接通过电话网络把委托指令传送给券商计算机中心,再传送至交易所席位,比较安全!只是操作比较繁琐!
注意:除了柜台递单委托方式是由柜台的工作人员确认你的身份外,其余3种委托方式则是通过你的交易密码来确认你的身份,所以一定要好好保管你的交易密码,以免泄露,给你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当确认你的身份后,便将委托传送到交易所电脑交易的撮合主机。交易所的撮合主机对接收到的委托进行合法性的检测,然后按竞价规则,确定成交价,自动撮合成交,并立刻将结果传送给证券商,这样你就能知道你的委托是否已经成交。不能成交的委托按“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的原则排队,等候与其后进来的委托成交。当天不能成交的委托自动失效,第二天用以上的方式重新委托。
交易规则
买卖股票的数量也有一定的规定:即委托买入股票的数量必须是一手(每手100股)的整倍数,但委托卖出股票的数量则可以不是100的整倍。买入或者卖出的价格必须是在昨日收盘价上下浮动10%的范围才有效。
股票交易实行价格优先、时间优先:股票连续竞价时段,因为有许多投资者可能同时买卖同一只股票,所以交易所制定了“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的原则。如某只股票现价5.66元,如果甲投资者此时输入5.66元的买入价,而乙投资者同时输入5.67元的买入价,则乙投资者的申报优先于甲投资者的申报成交。如果大家申报的买入价格相同,则谁先输入买单谁先成交。卖出股票亦如此。某只股票如果现价是5.66元,甲输入5.66元的卖出价,而乙同时输入5.65元的卖出价,则乙的申报优先于甲的申报成交。如甲、乙输入的卖出价相同,则谁先申报谁先成交。这种情况在某只股票股价突然飚升或突然急速下探时更加突出。
选择股票
将股票投资分析过程分为八个步骤进行。在分析汇总栏目中对各项分析进行综合,形成比较全面的分析结果。以下为“八步看股模型”的主要内容:
1.优势分析:公司是做什么的?有品牌优势吗?有垄断优势吗?是指标股吗?
2.行业分析:所处行业前景如何?在本行业中所处地位如何?
3.财务分析:盈利能力如何?增长势头如何?产品利润高吗?产品能换回真金白银吗?担保比例高吗?大股东欠款多吗?
4.回报分析:公司给股东的回报高吗?圈钱多还是分红多?公司有好的分红方案吗?
5.主力分析:机构在增仓还是减仓?筹码更集中还是更分散?涨跌异动情况如何?有大宗交易吗?
6.估值分析:股价是被高估还是低估?
7.技术分析:股票表现如何?支撑位和阻力位在哪里?
8.分析汇总:分析结果如何? 存在哪些变数?
基本术语
牛市:股票市场也称多头市场,指证券市场行情普遍看涨,延续时间较长的大升市。股票市场上买入者多于卖出者,股市行情看涨称为牛市。
熊市:与牛市相反。指证券市场行情萎靡不振,交易萎缩,指数一路下跌的态势。股票市场上卖出者多于买入者,股市行情看跌称为熊市。
开盘价:指某种证券在证券交易所每个营业日的第一笔交易,第一笔交易的成交价即为当日开盘价。按上海证券交易所规定,如开市后半小时内某证券无成交,则以前一天的收盘价为当日开盘价。有时某证券连续几天无成交,则由证券交易所根据客户对该证券买卖委托的价格走势,提出指导价格,促使其成交后作为开盘价。首日上市买卖的证券经上市前一日柜台转让平均价或平均发售价为开盘价。
收盘价:指某种证券在证券交易所一天交易活动结束前最后一笔交易的成交价格。如当日没有成交,则采用最后一次的成交价格作为收盘价,因为收盘价是当日行情的标准,又是下一个交易日开盘价的依据,可据以预测未来证券市场行情;所以投资者对行情分析时,一般采用收盘价作为计算依据。
报价:是证券市场上交易者在某一时间内对某种证券报出的最高进价或最低出价,报价代表了买卖双方所愿意出的最高价格,进价为买者愿买进某种证券所出的价格,出价为卖者愿卖出的价格。报价的次序习惯上是报进价格在先,报出价格在后。在证券交易所中,报价有四种:一是口喊,二是手势表示,三是申报纪录表上填明,四是输入电子计算机显示屏。
龙头股:指的是某一时期在股票市场的炒作中对同行业板块的其他股票具有影响和号召力的股票,它的涨跌往往对其他同行业板块股票的涨跌起引导和示范作用。龙头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在同行业板块股票的地位往往只能维持一段时间。
大盘股、小盘股:一般流通股本在1个亿以上的个股称为大盘股;5000万至1个亿的个股称为中盘股;不到5000万规模的称为小盘股。就市盈率而言,相同业绩的个股,小盘股的市盈率比中盘股高,中盘股要比大盘股高。特别在市场疲软时,小盘股机会较多。在牛市时大盘股和中盘股较适合大资金的进出,因此盘子大的个股比较看好。由于流通盘大,对指数影响大,往往成为市场调控指数的工具。投资者选择个股,一般熊市应选小盘股和中小盘股,牛市应选大盘股和中大盘股。
涨跌幅限制:是指在一个交易日内,除上市首日证券外,证券的交易价格相对上一交易日收市价格的涨跌幅度不得超过10%;超过涨跌限价的委托为无效委托。
多头、多头市场:多头是指投资者对股市看好,预计股价将会看涨,于是趁低价时买进股票,待股票上涨至某一价位时再卖出,以获取差额收益。一般来说,人们通常把股价长期保持上涨势头的股票市场称为多头市场。多头市场股价变化的主要特征是一连串的大涨小跌。
空头、空头市场:空头是投资者和股票商认为现时股价虽然较高,但对股市前景看坏,预计股价将会下跌,于是把借来的股票及时卖出,待股价跌至某一价位时再买进,以获取差额收益。采用这种先卖出后买进、从中赚取差价的交易方式称为空头。人们通常把股价长期呈下跌趋势的股票市场称为空头市场,空头市场股价变化的特征是一连串的大跌小涨。
洗盘:投机者先把股价大幅度杀低,使大批小额股票投资者(散户)产生恐慌而抛售股票,然后再把股价抬高,以便乘机渔利。
回档:在股市上,股价呈不断上涨趋势,终因股价上涨速度过快而反转回跌到某一价位,这一调整现象称为回档。一般来说,股票的回档幅度要比上涨幅度小,通常是反转回跌到前一次上涨幅度的三分之一左右时又恢复原来上涨趋势。特别是好的趋势就可以赚钱。

炒股能发财吗分享一些朋友和我的经历

炒 股真能发财吗?求分享

炒股发财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
首先炒股发财本身需要一定的资金量,否则资金容易被提前反弹消灭,所以自身没有多少钱来炒股的,还是考虑别的发财的事情。炒股的门槛很低,但是想要发财门槛却并不低。
其次炒股要赶上好时机,并且买对股票。很多人炒股数10年没有遇到大牛市还是赚不到钱。而有的人一入股就炒了熊底赚了大钱,机遇很重要。
最后是强大的判断力和心态。牛市往往在绝望中产生,在犹豫中上涨,在亢奋中结束。这就要求投资者必须像狙击手一样,耐心等待,等待股市跌出绝望的感觉,没有人敢买股票的时候大胆加仓,一击必杀。而买入后仍旧等待中间不做任何操作,等到市场出现疯狂和亢奋,牛市就涨到头了,这时果断将手中筹码进行变现。这个过程中需要极高的专业知识进行判断,否则无法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您可以去盈亏同圆官网了解一下,那里有充分的股票相关知识,对提升炒股能力有所帮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股市行情网 » 炒股能发财吗分享一些朋友和我的经历

相关文章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