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亿决胜职场不可复制的10项软实力

到底什么才是核心竞争力?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不可复制”的能力!

世界上每一个成功的企业,之所以能够发展得这么长久,都有其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打造一种别人无法复制的核心竞争力,才是“基业长青”的关键所在。

同样的道理,个人要想在职场发展上决胜千里,必须也要有一种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如唐骏。唯有如此,才能确保你在职场发展上顺风顺水,成就“职业长青”。

那么,职场能力到底是怎样构成的呢?何种能力才是你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硬实力排除在外,能够成为核心竞争力的,自然就是“软实力”。实际上,这也是许多用人单位更加在意的地方。而在职场上,至少有80%的人不具备这种“软实力”。当你刻苦修炼,具备了这种实力之后,你就会成为那20%的佼佼者,这时候要想在职场上发展得顺风顺水,还是问题吗?

一、确立职业规划

有没有遇到过这些问题:对现有的工作感到乏味?工作缺乏动力,没有积极性?感到上班是一种痛苦?对未来感到困惑,没有“奔头”?感觉自己好像不太适合这份工作?成天忙忙碌碌,却不知道在忙些什么?为了生存,不得不硬着头皮干下去?想跳槽,却没有把握找到更好的工作?

根据个人判断,职场上至少有80%的人会遇到上述问题。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最根本的原因是目标的缺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知道自己到底在追求什么。成天“东一头、西一头”的,于是,就在“东”和“西”的追逐下,你逐渐变得“找不着北”。

当别人没有方向,只顾眼前的时候,你比别人看得更长远,你就更容易获得成功。

眼界决定你的未来。

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85%要依靠人际关系、处世技巧。”戴尔•卡耐基的名言,道出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有一个神奇的“六人定律”:一个股票专家做过一个实验,将一封有关股票信息的电子邮件发送给一个陌生人,并要求这个陌生人把这封电子邮件转发给一个热爱炒股的人,当这封邮件第六次转发的时候,竟然转发回了股票专家手中,经过无数次的实验,从发出到收回,均没有超过6次转发的,所以得出了一个初步结论,即:任何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带,不会超过六个人。两个陌生人之间,可以通过最多六个人来建立联系。这条神奇的六人定律,也道出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即使一个你平时看起来不太重要的人,说不定到时候也可以通过他找到铁道部长,让你轻松买到春节回家的火车票。

暂且不说那么大,单纯就职业发展而言,很多人和老板的关系都处理不好,你还怎么发展?

三、掌握沟通的艺术

最近易中天狂砸北京电视台主持人的帖子在网上倍受关注。别的且不说,单纯从主持人与易中天的沟通角度来说,就出了问题。每个老板都是有个性的,如果你遇到易中天这样的老板,还照主持人那套沟通方式,到最后连怎么死的恐怕你都不知道。

还有人向我抱怨,说天天在职场上加了多少多少班,作出了多少多少努力,结果到头来,升职加薪评先进,样样没有自己的份儿,反倒是那些平时不怎么努力的人抢了去。这样的结果,就只能是越想越郁闷,越想越窝囊。我就问他,你天天加班,谁知道?你的成绩,向老板汇报过吗?你的想法,和老板沟通过吗?他说没有,自己一个小员工,说了也白说。我就问他,你连说的勇气都没有,就怎么知道没有结果?

这种事情,在职场上太多了。有统计显示,在职场中有30.43%的人与领导关系很好,容易沟通;57.97%的人与领导关系一般;10.14%的人与领导关系不好,经常背后抱怨;1.45%的人与领导经常有冲突。可见,有一大部分职业人士,在与老板或上司的相处过程中,缺乏沟通,并由此带来很多困惑、无奈甚至消极的情绪,不仅影响了工作效率和效果,也耽误了自己的职业前程。

四、不断学习的能力

很多人到了一个岗位上,不知道干什么,怎么干。特别是许多大学生,刚刚到公司,这种情况就更加明显。

“360行,行行出状元。”要想把一个岗位、一个行业摸清楚,最聪明的人起码也得3-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很多人干耗着不充电,你那点几乎没有价值的“老本”,到底能吃多久?如果是大学生,你问问自己:最近半年来有没有学到让你明显进步的知识?如果是在职人员,你应该问问自己,最近半年,是否依然在原地踏步?你的能力提升了吗?你为公司又创造多少价值?

曾经接触过不少HR新人,工作也就两三年,说干着没劲,成天领导让干什么就干什么,都是一些琐碎的事,没有进步。我就问他们:你知道招聘程序,但你知道怎么组建团队吗?你知道面试程序,但你知道如何选人吗?你知道考核制度,但你知道如何才能提升员工的积极性吗?企业出现这么多问题,你知道根源在哪里吗?结果问得他们哑口无言。

不要怪老板没有重用你。在提出这个问题之前,先掂掂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现在处在什么位置,还欠缺什么,赶紧充电弥补!

五、找到自己的长处,并积极利用

“木桶理论”告诉许多人一个道理:要想进步,必须弥补自己的短板。于是很多人受这个理论的启发,积极弥补自己的“短板”,而忽略了对“长板”的重视!

现在我要告诉你:用在个人发展方面,这个理论已经是在“扯淡”了。不信?我们来看看下面的推演:

原命题:一个水桶无论有多高,它盛水的高度取决于其中最低的那块木板。

推论1:一个人无论有多强大,他的能力取决于其中最薄弱的那一环。

推论2:美国的武器再先进,它的战斗力也只取决于装备最薄弱的那一支。

感觉如何?是不是越来越扯淡?拿自己的“短板”和别人的“长板”比,你能比得过吗?自己明明有优势不去利用,却天天想着弥补短板,这不是愚蠢又是什么?“短板”不是用来弥补的,是用来规避错误的,这不是你发展的重点。用在职场发展上,你一定要明白,要找一份能够发挥自己的长处的工作。不要看别人拿得多你就眼馋。适合别人的工作,你未必就能干得来。

一定要记住: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六、努力提升自己的附加价值

看到别人一个月拿到上万块,凭什么?资历和经验!

资历从何而来?工作忠诚度。干个三个月就跳槽,怎么可能升职加薪?

经验又从何而来?行业忠诚度。干个半年就转行,怎么可能获得成长?

要想在一个公司获得升职加薪的机会,起码得工作一年以上才有可能。要想在一个行业获得成长,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起码得工作3年以上才有可能。

没有资历和经验,就别指望拿高薪!

七、积极的工作心态

成天垂头丧气的人,连你自己都会觉得不舒服,怎么可能会打动老板?

八、学会做人

“要做事,先做人。”无论做什么,都要想想,能否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至少当你变老的时候,会让自己的心安静一些。

做人最重要的三条原则:

1、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态;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意志;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感激蔑视你的人,因为他觉醒了你的自尊;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会了你如何独立。对待每一个人,都要怀着宽容和感恩的心。正如李嘉诚先生所言,“凡事都留个余地,因为人是人,人不是神,不免有错处,可以原谅人的地方,就原谅人。”

2、学会倾听。学会倾听就是学会一种美德,一种修养,一种气度。切忌中途插话或打断他人,否则会被视为不礼貌和缺乏修养。一个谦虚好学的人,一个懂得善待他人的人,一个会反思的人,永远懂得倾听!无论什么时候,倾听都显示出一个人的职业素养。

3、诚实守信。

总之一句话: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

九、有所为,有所不为

“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即使是“江湖老手”,也会有马失前蹄的时候,更何况是新人?

曾经有一个大学生,给老板做助理。有一次,去接待一个重要的客户,由于人多,恰好那个客户又比较胖,出于好心,他便安排人家坐在了司机旁边的位置上。后来人家就向老板反映了这件事,结果搞得老板非常不愉快,一气之下就把他开除了。

职场也有职场的规矩。很多人工作许多年仍然不知道哪些是不可踏入的“禁区”,哪些是不可触犯的“天条”,结果到头来自己的怎么死的都不知道,还在那里直抱怨。

“识时务者为俊杰。”知道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是职场发展非常重要的必修课。

十、积极行动

很多人只会耍嘴皮子功夫,说得天花乱缀,一到真刀想枪地干的时候,却一筹莫展,成了缩头乌龟。

很多人都会有梦想,但梦想与现实往往是有差距的。有时候之所以结果未如我们预料的那样,不是因为我们不懂,而是因为我们说得太多,而行动得太少。“执行力”不仅是企业生存面临的问题,同样也是个人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要想成功,必须从现在就开始行动。正如IBM的广告所言:“停止空谈,开始行动!”

王亿决胜职场不可复制的10项软实力

如果2017年可以重来,你会做什么?

如果2017年可以重来,我一定要把决胜职场的这10个软实力问题,弄彻底,弄透彻。

所谓职场核心竞争力,就是“不可复制”的能力!那职场核心竞争力到底是怎样构成的呢?职业发展,无非需要两种实力:“硬实力”和“软实力”。

硬实力,简单地说,就是硬件,比如学位证书,英语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等等。这是你步入职场的敲门砖。比如有些单位,就要本科以上学历;或者单位职称评定,要求达到一定学历。这时候,是“硬实力”在起作用。

这些实力都是可以通过学习达到的,是可以复制的,比如你能拿到学士、硕士学位,别人也能拿到。这时候,这种能力就不能成为核心竞争力。

硬实力排除在外,能够成为核心竞争力的,自然就是“软实力”。

实际上,这也是许多用人单位更加在意的地方。而在职场上,至少有80%的人不具备这种“软实力”。

1)确立职业规划。

很多人之所以问题重重,最根本的原因是目标的缺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知道自己到底在追求什么。

2)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85%要依靠人际关系、处世技巧。

3)掌握沟通的艺术

有统计显示,在职场中有30.43%的人与领导关系很好,容易沟通;57.97%的人与领导关系一般;10.14%的人与领导关系不好,经常背后抱怨;1.45%的人与领导经常有冲突。

可见,有一大部分职业人士,在与老板或上司的相处过程中,缺乏沟通,并由此带来很多困惑、无奈甚至消极的情绪,不仅影响了工作效率和效果,也耽误了自己的职业前程。

4)不断学习的能力

如果是大学生,你问问自己:最近半年来有没有学到让你明显进步的知识?如果是在职人员,你应该问问自己,最近半年,是否依然在原地踏步?你的能力提升了吗?你为公司又创造多少价值?

5)找到自己的长处,并积极利用

“木桶理论”告诉许多人一个道理:要想进步,必须弥补自己的短板。于是很多人受这个理论的启发,积极弥补自己的“短板”,而忽略了对“长板”的重视!

请记得,“短板”不是用来弥补的,是用来规避错误的,这不是你发展的重点。用在职场发展上,你一定要明白,要找一份能够发挥自己的长处的工作。

6)努力提升自己的附加价值

看到别人一个月拿到上万块,凭什么?资历和经验。资历从何而来?工作忠诚度。干个三个月就跳槽,怎么可能升职加薪?经验又从何而来?行业忠诚度。干个半年就转行,怎么可能获得成长?

要想在一个公司获得升职加薪的机会,起码得工作一年以上才有可能。要想在一个行业获得成长,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起码得工作3年以上才有可能。

没有资历和经验,就别指望拿高薪!

7)积极的工作心态

多方位综合性提升策略:

第一,拥有更多别人不可替代的熟练的技能;

第二,更体现的职业形象,包括得体的外貌打扮、自信的态度、充沛的能量、积极的心态,就比如穿着跟老板一致的风格是最为保险的上策,这会帮助你和老板创造相互的认同感,是在"精明"程度上和老板做的一些最基础的匹配;

再如,目光有神,身体舒展,做事态度积极,做事的心态坚定诚恳,说话沟通中语言表达清晰肯定,有力量的身体语言,不慌张,淡定的气质等等,都会帮助你提升你的向上管理之道,与领导与部门同事与客户的处理中,都会建立起良好的有建设性的信任关系。

8)学会做人

“要做事,先做人。”做人最重要的三条原则:

第一,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待每一个人,都要怀着宽容和感恩的心。正如李嘉诚先生所言,“凡事都留个余地,因为人是人,人不是神,不免有错处,可以原谅人的地方,就原谅人。”

第二,学会倾听。学会倾听就是学会一种美德,一种修养,一种气度。切忌中途插话或打断他人,否则会被视为不礼貌和缺乏修养。一个谦虚好学的人,一个懂得善待他人的人,一个会反思的人,永远懂得倾听!无论什么时候,倾听都显示出一个人的职业素养。

第三,诚实守信。这是最基本的品格。

9)有所为,有所不为。

职场也有职场的规矩。很多人工作许多年仍然不知道哪些是不可踏入的“禁区”,哪些是不可触犯的“天条”,结果到头来自己的怎么死的都不知道,还在那里直抱怨。

“识时务者为俊杰。”知道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是职场发展非常重要的必修课。

10)积极的心态。

人总是会遇到挫折的,人总是会有低潮的,人总是会有不被人理解的时候的,人总是有要低声下气的时候,这些时候恰恰是人生最关键的时候,因为大家都会碰到挫折,而大多数人过不了这个门槛,你能过,你就成功了。

职业生涯就像一场体育比赛,有初赛、复赛、决赛。

初赛的时候大家都刚刚进社会,大多数都是实力一般的人,这时候努力一点认真一点很快就能让人脱颖而出,于是有的人二十多岁做了经理,有的人迟些也终于赢得了初赛,三十多岁成了经理。

然后是复赛,能参加复赛的都是赢得初赛的,每个人都有些能耐,在聪明才智上都不成问题,这个时候再想要胜出就不那么容易了,单靠一点点努力和认真还不够,要有很强的坚忍精神,要懂得靠团队的力量,要懂得收服人心,要有长远的眼光……

逆境,是上帝帮你淘汰竞争者的地方。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而且,绝大多数的人,绝大多数的时候,人都只能靠自己。没什么背景,没遇到什么贵人,也没读什么好学校,这些都不碍事。关键是,你决心要走哪条路,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准备怎样对自己的懒惰下黑手。向前走,相信梦想并坚持。只有这样,你才有机会自我证明,找到你想要的尊严。

 这是李嘉诚所说,也是我正在努力的。愿你,如此。

王亿决胜职场不可复制的10项软实力

职场中软实力和硬实力分别指的是什么?

作者回顾自己过去一年的工作,除了在专业能力上有了进步,在个人的时间规划以及自己的情绪管理上也有了不错的发展,与大家分享。

回顾自己这一年的成长,确实有些感慨。

这一年有8个月时间一直在死磕自己的数据应用能力,不断地进行各个方面的成长。其后突如其来的剧变让我整个人迷失了方向,状态非常之差。

幸亏自己还有一丝觉悟,在崩溃之前请教了身边的各位前辈。收获到的鼓励、责骂、指导和帮助,让我重燃斗志,并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终身目标,这里真需要再次感谢各位!

我将我的经历写出来,并且把自己这一年的能力提升方法分享给大家,希望从而帮助有需要的看官,可以为各位带来一点价值。

一、硬实力提升

硬实力是指岗位所需能力,当中包括:学习能力、产品思维、数据应用和项目管理。

这四种能力的提升,对于产品岗位意义非凡。

1.1 学习能力

我个人认为学力是生而为人的最核心社会竞争力,其余能力皆可通过学习能力而获得。无论时代如何变化,科技如何颠覆,学力始终能为积极向上的人找到出路。

对于我来说,学力划分为输入、更新和输出三个方面。

1.1.1 输入

输入是指信息吸收的过程,我对于输入会关注形态、质量和时效性三个维度。

这里介绍一下我平时的输入渠道:

(1) 书籍阅读

这是最高质量的输入,一本好书带来的改变是终身受用。

关于书的选择,我会偏向理论名著和方法论型。但书籍阅读的形态对环境要求甚高,所以我普遍会在晚上九点半到十一点这段时间进行书籍阅读。

(2) 微信读书

这个是春节期间因为《流浪地球》才安装的APP,但如今却爱不释手,碎片化时间阅读神器。

我主要是在上下班通勤时间进行微信读书,节奏是一本长篇搭配N本中短篇同时进行。

(3) 得到APP

罗胖的得到确实是低成本的知识获取渠道,里面的内容质量也是相对高水平。

我今年在得到APP上学习了经济学和心理学,对于我的职业发展带来直接帮助。

(4) 微信公众号

公众号的形态非常适合碎片化时间,而且时效性非常高,但内容质量就因个人选择而异。

我关注两类,第一是科技信息大号,毕竟资源丰富,信息既新又全;第二是个人号,产品或行业的大牛,普遍都有写个人号的习惯,从他们的字里行间可以收获不少有效信息。

(5) 知乎

用了5年的信息平台,看着它一路走来,确实是一言难尽。但是平台上还是有不少一直在坚持输出高质量的用户,这也是我坚持使用的原因。

而且知乎上存在着各行各业的大牛,这是一个非常宝贵的触达机会。

(6) 沟通

这是最难掌握也是最具有魅力的输入方式,信息质量会因沟通对象和方式而有所不同,需要自身具有解读对话背后知识结构的能力,才能算作输入。

当掌握解读能力后,会发现每一个人都是一种生活智慧。

输入因人而异,以上是我现在的主要方式,如果日后发现有更好的输入渠道我一定会第一时间和大家分享。

今年最大的收获是以开放形态在输入这个环节上对信息范围和质量的管控。在以前凭自我感觉对信息做非常主观的判断,久而久之容易形成有明显边界的不开放心态。现在具备了开放心态和相对客观的判断标准,对于信息输入的质量有所保证。

1.1.2 更新

输入的信息有四种情况,分别是放弃、巩固、替换、新建和连接。进行更新的基础是建立知识网络,将信息内聚成一个高效引擎。

(1) 放弃

客观而言,人每天接受的信息当中有75%以上都属于无效信息,具体判断标准为无益于进步,必须从速忘记,否则会影响自己的行为。

(2) 巩固

人类的本质是复读机,信息也一样,同样的内容会从不同来源对同一个人重复地输入信息。当中会有微小差异,在更新过程中要保持开放心态,尽可能保证知识的时效性。

(3) 替换

信息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但却有时效性和可用性。当讨论背景或大环境已经发生改变的时候,应该主动吸收新信息并替换原有知识,让自己处于一个非常敏感的状态。

(4) 新建

这对于我而言是非常刺激和具有活力,在不断输入和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无知,然后扩充知识网络。而当网络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触碰到更加多的未知领域,促使自己不停进行迭代。

(5) 连接

知识的高效应用的前提是进行连接,对于同一个问题能够用多个切入点同时分析,会令问题更加具体和清晰,从而解决方案可以设计得更深更透。

所以网络的连接点也就是生活和工作上遇到的实际问题。

这一年在更新这个环节上的锻炼是深入思考,不拘泥于实际事情之上,思考对事物本质的方法论。

这样的锻炼让我逐渐形成了结构化思维雏形,但自我感觉仍然和熟练有一定距离,需要继续深化。建立知识网络真的是非常好玩的过程,各位可以试试抽空进行自身的网络建设。

1.1.3 输出

最后是输出,这是学力的体现。这里需要为各位安利一下刻意训练方法,只有不断运用,才能让自己的知识网络有所价值。

我的输出方式有三个,工作应用、写公众号和交流。

(1) 工作应用

这是最实际的输出,因为这是最真实的一线工作。大量的实践在工作上可以运用并获得即时反馈,可以及时对自身和项目进行调整。

而且工作大量占据了我的个人时间和精力,成本投入非常大,所以必须提高产出比。实践,从来都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 公众号

写公众号是我的个人爱好和锻炼方式,利用刻意训练对生活上的每事每物进行思考,再用文字记录下来,作为总结。

而且写出来就意味着会有看官阅读和传播,所以我必须对文字负责,保证输出质量。而且当中还有一个学习技巧,想学好一个知识点,就要达到能够教懂别人的水平。

(3) 交流

交流是一个统称,当中涉及非常多的场景、对象和沟通目的,所以对于知识网络和沟通技巧都有要求。在有明显目的性的沟通场景下,要对输出内容进行管理,达到目的是输出的第一要求。而无目的性的沟通,就可以任由思维在网络之中游走,这样的交流其实非常有趣。

公众号写了一年,大概有80多篇的内容,从一开始流水账和碎片化的“产品日常”一直写到现在的“Just A Talk”和“产品热话”,我也清晰地感知到自己的进步,这种满足感非常强烈。

我相信工作应用和交流也是一般工作者的日常,采用刻意训练的方式可以帮助大家提高输出和学力,建议大家可以尝试一下。

1.2 产品思维

每个产品人都会通过学习、生活和工作逐渐形成自己的一套思维,这之间没有业界标准,只有是否个人适合。

我个人的产品思维源于长江商学院的校训:取势、明道、优术。

1.2.1 明道

道,是指事物的因果,系统的结构。明,为之理解与运用。

道是产品的根本,我认为这是产品人最应该掌握而且需要持续锻炼的能力。

我们经常讨论的商业模式、行业生态等等的话题,就是具体的道。只有做到洞悉用户行为背后的心理活动,理解事物变化背后的因果缘由,掌握生态发展以内的要素结构,才能设计出具有生命力和确定性的产品。

在道的锻炼就具体得多了,我主要学习了四个方向的知识,分别是系统动力学、管理学、经济学和心理学。

将四类知识娴熟地运用在产品设计之上,从用户到系统再到生态都尽在掌握之中,是一个优秀产品的能力与表现,也是我一直追求的水平。

除了在工作时能锻炼,我在写分析的时候,也会非常注意道层面的修行。生活之中也有很多切入点,但说到底首要条件是有意识,才有可能。

1.2.2 取势

势,是指时代的迭更,趋势的演化。取,为之预见并顺应。

势涉及到两个维度,第一是存在范围,从个人、到集体、到社会、到国家;第二是时间发展,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结合两个维度可以解读相当之多的问题背景,而要达到这个水平对大局观的要求也非常之高,这也是我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对于大局观的锻炼,我一直在努力寻找每事每物发展的线索。我觉得这是一个神奇的过程,因为在探索时,会发现势与道紧密相连。当深刻理解道之后,势就会逐渐明辨清晰,不再迷茫,将产品的节奏感紧紧掌握在自己手上。

大局观是需要时间和信息两者同时积累的结果,必须对时代变化非常敏感,关注社会和科技的变化,是锻炼大局观的第一要求。

1.2.3 优术

术,是指设计的方法,运营的技巧。优,为之善用又创新。

术是具体的手段,当中包括业务设计与规划、产品策划与运营等等具体的执行工作方法论。

在信息过剩的今天,要在网上学习术完全毫无难度,关键是要目标清晰,知道如何用术完成工作,并懂得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对术进行积累和迭代。

术的积累方式非常多,但锻炼方式就是实战。我的经验是实战具有非常及时的反馈,可以根据现况不断调整产品方案,让术处于螺旋上升的状态。

优术是一个综合能力的表现,能综合运用达到目的也是我努力追求的境界。

举个例子:五年前移动互联网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产品和运营两个岗位泾渭分明,对各自的术要求也非常清晰。但最近两年市场发展已经步入成熟阶段,是精细化运营的时期,基础岗位饱和,但数据产品和策略产品这两类对综合能力高要求的岗位缺口非常明显。

1.2.4 推荐

《好好学习》 成甲 中信初版集团《原则》 Ray Dalio 中信出版集团《思考快与慢》 Daniel Kahneman 中信出版集团《金字塔原理》 Barbara Minto 南海出版公司《激荡四十年》 吴晓波 中信出版集团《腾讯传》 吴晓波 浙江大学出版社《发现商业模式》 魏炜、朱武祥 机械工业出版社《趋势红利》 刘润 文化发展出版社《刷新》 Satya Nadella 中信出版集团《幕后产品》 王诗沐 电子工业出版社《引爆用户增长》 黄天文 机械工业出版社《刘润:商业洞察力30讲》 得到APP《薛兆丰的经济学课》 得到APP《武志红的心理学课》 得到APP「腾讯科技」 微信公众号「36氪」&「36氪Pro」 微信公众号「半佛仙人」 微信公众号「XinG的产品日常」 微信公众号二、数据应用

数据应用是这一年我进步非常大的硬实力,这得益于岗位。上一次的换职,我从产品策划转成了数据产品,这是一次尝试。

曾经我也对自己的选择产生过怀疑,但最后也坚定了。非常感谢自己在这段时间的全情投入,让数据应用成为我日后的主要竞争力之一。

数据应用分为两大类工作,数据体系建设和数据分析:

2.1 数据体系建设

对数据的理解,决定着对数据体系的重视程度。

除非产品有且只有一个独立对象,并且服务可以做到管家式无微不至的全程管控,否则一切可量化的数据都是帮助产品优化的重要信息。

当数据量随着业务量爆炸增长时,数据体系就是掌控的关键。

数据体系建设,包含采集、储存、调度、使用和可视化,这是一场系统化工程,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保证质量,只有当数据准确,一切的应用才有实用意义。上述五项工作,结合业务,环环相扣,而且每个环节都需要非常体系的专业知识,理论+实践是最好的锻炼方式。

2.2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是建立于体系建设的能力,这是一项非常强的术。

生于业务,用于业务,意味着贴合业务目的的数据分析才是王道,这对明道有较高的要求。只有对业务理解清晰,才能准确掌握分析的指标和维度,分析结果才有是有源之水,可以滋养业务。

产品策划和运营都需要有源支持,数据就是强而有力的基础。

从用户行为到业务内容,可量化的数据随着技术和产品的升级变得越来越丰富,数据逐渐完善大、全、细、时四向维度,让分析方法论具备理论基础。

在互联网上半场即将结束的今天,拍脑袋不可能满足精细化运营的业务要求。优秀的数据分析,已经成为每个产品、甚至每个职场人士的必备技能。所以我选择尽早锻炼数据分析能力,并运用到各项工作环节当中。

当然,总会遇到没有业务数据可以应用的情况,这个时候就考验自驱力了。我的方法是在一些data网站上找到免费和公开的数据源,再通过数据分析工具进行练习。过程中,我也会因此加深了对数据所属行业和业务模式的理解,这是一个不错的循环锻炼方式。

2.2.1 推荐

《深入浅出统计学》 Dawn Griffiths 电子工业出版社《互联网+ 从IT到DT》 阿里研究院 机械工业出版社《数据驱动 从方法到实践》 桑文锋 电子工业出版社《精益数据分析》 Alistair Croll、Benjamin Yoskovitz 人民邮电出版社《产品经理数据修炼30问》 R,D. 电子工业出版社《人人都是数据分析师 Tableau应用实战》 刘红阁 等 人民邮电出版社《数据可视化》 陈为 等 电子工业出版社2.3 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是产品在工作过程当中都需要掌握的能力。

在奉行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产品节奏当中,项目组往往不会配备项目经理这一专职岗位,那么团队内必须有负责人兼顾这一职务,产品或者技术负责人是较为合适的人选。

谈到项目,肯定离不开计划、进度、风险、资源这一系列预防失控的用词和数据。通过这些基础内容,输出不同的材料,针对风险点进行溯源、制定解决方案和争取解决资源,确保项目如期完成。

在项目当中,即时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手段。很多时作为管理者不能浮躁地以成员的文字作为进度评估内容,必须要读出隐藏在文字背后的风险点,并尝试从多名成员的报告中探寻到根本原因,再与相关人士进行必要沟通。

但老实说,项目管理的输出内容很多,要做到滴水不漏地掌控全局需要牺牲管理者非常多的精力,这样就会与敏捷开发的宗旨相违背。

而且每个团队的合作风格有所不同,必须要做好的关键是风险预警和资源管理,至于形式可以不拘一格。

三、软实力提升

软实力是指工作所需能力,当中包括:心流状态、情绪管理、时间管理和资源管理。

四种能力结合硬实力能够产生非常强的化学反应,大幅度提升个人成长速度和产出。

3.1 心流状态

心流状态是我最近一年一直在锻炼和追求的专注状态,这是非常受用的软实力,在精神高度集中的情况下,不仅输出高质高效,而且适用范围非常之广。

在工作和学习上,我经常进行快速进入和保持两项训练。

当然也是有要求的,只有事情的挑战难度适中,才能激起心流状态。如果所面对的事情太简单,人只会感到无聊,会有无聊甚至敷衍的情绪产生;而太难的情况,则会感到焦虑和逃避欲望。

但人生怎么可能总是被安排得恰如其分,尤其是工作,当中大部分时间都会遇到过难过易的问题,那么转换心态就是进入心流的重要手段。

3.1.1 游戏化设计

因为事情的难易是主观判断的程度,所以很容易受到个人当前情绪的影响。

我在进入状态之前,第一件事就是清空个人情绪,我的常用方式是听歌,随后就是对工作进行游戏化设计。人是非常容易进入专心游戏的精神状态,原因是主观渴望胜利和客观游戏规则明确,确定性非常高。

难度适中的工作,目标就是按时按质交付,那么游戏化设计的方法就是比上一次做得更好。工作过程中要注意总结方法,避免同样的错误再犯,而且还要提高工作效率。

简单的工作就要想办法将它变得有趣或有挑战性,尽量不要产生无聊的体验。例如重复性的工作如何改变为自动化或半自动化,提高效率或降低成本是一项长期工作任务。

而困难的工作则需要对其进行拆解,变成一个个循序渐进、可执行的任务。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困难,其实是复杂,拆解是最好的方法。

当然,拆解出来的任务也会有高难度的问题,这就需要学习和实践了。

3.2 情绪管理

在工作和生活当中,会出现很多影响情绪的事物,如果不学习加以控制,就会很容易出现情绪失控的情况。

这是一场反人性的锻炼,所以我个人认为难度是非常之高。

我对情绪的管理方法是一直保持主观正确的心态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而不是在事情发生之后在情绪极高点或极低点时才来调整。

所以一直以来,我都在锻炼两种情绪,对人与事抱以无常、对目标充满热情。

3.2.1 无常

尽量保持无常平和的心态,可以帮助我解决很多问题的前提。遇事不急不躁,不怒不崩,才可以做出理智的下一步。

而我的练习方式是模拟演练,在事情发生前先预设下一步发展的各种可能,在假设的场景下经历一次,那么在真实情况出现时就已经不是突发了。

当然,无常的心态还有一个很常见的应对场景,就是欣然接受在用尽全力后结果却与预期不相符。这不是承认自己无能,而是放过自己,毕竟人生很长,机会很多,做好复盘下次一口气赢回来就好了。

3.2.2 热情

我们会羡慕别人的成就,却难以理解背后坚持不懈的原因,其实答案很简单,就是因为热情。

我个人认为并不需要对任何事都需要全情投入,只要对目标抱以热情就好了,因为在这对于成年人而言本就是稀缺的资源。

很多时候,我和周围的人交流时,都会听到一种声音,工作很忙,事情很琐碎,为了生存已经没有了生活。在他们的言语之间,透露得很多的是外因导致的难受,却很少提到自身无法走出困境的原因。

要维持热情,我建议是找到内驱力,也就是认定一个能取悦自己的目标。不满现况,那就找准自己的目标,倒推这之间的差距,设好发展计划,然后一步一步地完成。只有取悦自己,才能激发热情。

3.3 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是一项基本的个人能力,但其实很难做得好。

在我看来,时间管理是一个简单的系统工程,分为两个环节:规划和执行;两个方向:对内和对外。

3.3.1 执行与规划

规划时间表,这个听起来很简单,但是真的很少人可以做好,这个是我亲身体验。我以前也是不写时间表的,这样自然地就变成了没有管理。慢慢地就开始了写表这个动作,然后会发现写一份合理的时间表并不简单。

首先需要对自己目前事项的优先级进行划分,其次就是清楚知道自己的精神状态日分布。

人是很神奇的,每个人的状态分布都不一样,譬如我,早上适合做数据分析和开会、下午适合做产品设计、晚上和空余时间适合学习。

规划就是将事项和精神状态尽可能地匹配在一起,然后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情。

执行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我不仅仅是在进行,还需要对结果进行复盘。

我还记得在刚开始做时间管理时,我经常超出预设时间。这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当中占比最重的原因是个人的状态和能力。

这个时候就要反思自己的不足,找到原因,再针对做优化。也就是为什么我要锻炼自己的心流状态。

通过一段迭代时间,就可以对自己的情况有一个清晰的掌握,不仅能准确执行,还可以反馈到规划上达到更高效高产。

3.3.2 对外

对内是指个人时间管理,基本如上文所述。至于对外,就是合作时间的管理了。毕竟每个人的时间都是宝贵的,不浪费他人的时间是一种尊重。

简单地举个例子,在公司内不能避免的就是项目会议,当中涉及的同事都需要就会议来调整个人的时间表了。而针对会议的重要性、影响深度、会议的核心人员等等因素,都是决定着时间的安排。

我非常讨厌被别人打断和临时召开无目的的会议,有时出现这种情况我都会比较生气,有几次在问清楚情况后索性直接中途离场了。也正正是因为己所不欲,所以我组织的会议都会尽可能地提早一天或半天就安排并通知相关人员,小范围沟通也尽可能提早一个小时完成。

3.4 资源管理

在我的理解中,可以运用的才叫资源。

很多人的资源相当浮躁,以为自己不断接触新行业,不断参加交流会然后在通讯录中不断扩列,就能够自然而然地拥有人脉资源。

但当需要帮忙时,却都是被拒绝。被拒的关键原因是自己并不值得对方出手相助,而不值得原因有可能是因为个人价值不高,也有可能是对方并不清楚自身的价值。

我之所以要对资源做管理,是因为这意味着机会,不懂得经营只会白白错过,因此必须要做到沉淀和合理运用。

3.4.1 沉淀

一个正常人在工作和生活上都会与人和事有所接触,随着时间推移并会形成了个人理解的行业经验、处事方式和社交关系。但是很少人会注意到将这些信息沉淀为自身资源,而是仅仅存在于脑海当中的意识形态。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面试的时候,候选人被面试官问到项目具体细节时,明明是自己的亲身经历,但却因为只记得零星的片段,没有体系的回答造成了自身表现的负面影响,最后与心仪的岗位无缘。

沉淀就是为了能够做到触类旁通,快捷高效地解决工作和生活上重复出现的问题。对于项目经验,必须进行详尽认真的复盘工作,结合当时的理解和大场景的变化将经历凝结成经验和方法论,并迭代到自身的知识网络当中。

而有一类资源的沉淀则非常特别,就是人脉。与知识网络相比,这是独立的社交网络,需要进行独立建设和维护。

这个网络是以本人为中心的星型拓扑结构,第一层拓展就是熟人,并随之开发出去。

对于人脉的沉淀,必须要带有真诚和尊重的心,并且保持touching,毕竟谁都不会主动帮助一个零交流的人。

3.4.2 合理运用

其实资源运用,方式因人而异,毕竟大家的目的和困难都不尽相同,但我想强调的点是合理。

我经常和同行分享经验都说,做产品要懂得利用身边的资源,并且物尽其用,但要警惕过犹不及,以免不可持续。

我当前的阶段,处于整理自身的产品经验,形成资源,然后运用于工作和生活当中,同时,寻找适合的方式和渠道对社会进行输出。

最后

现在终于写完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看官!期待明年今日,可以见到一个更加优秀的你和我。

作者:XinG 振宇,坐标广州的产品经理一枚。

本文由 @XinG 振宇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股市行情网 » 王亿决胜职场不可复制的10项软实力

相关文章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