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东阳商人,上海市东阳商会李挺华

2018-01-30 13:45 | 浙江新闻客户端通讯员 | 叶丽华

上海市东阳商会在支持家乡经济文化建设中争当龙头。

1月29日,正值大寒节气,屋外天寒地冻,而东阳人联谊总会却暖流涌动。“我们又收到一笔来自上海的350万元捐款,捐款人是上海市东阳商会常务副会长包天伟。”东阳人联谊总会常务副秘书长胡自力告诉记者。在短短的半个月时间里,东阳市光彩事业促进会已收到两笔来自上海市东阳商会的捐款,金额共计380万元。

上海市东阳商会以一个社团组织的民间力量主动承担起反哺家乡的重任,承担起东阳与上海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这是责任驱动,也是乡情使然。今年,正值上海市东阳商会成立十周年。据不完全统计,十年来,该商会已先后向我市光彩事业促进会捐款近千万元;会员、企业家回报家乡建设,投资金额累计超115亿元。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幸福也在奉献中得以体验。

情系乡梓反哺家乡成就斐然

上海市东阳商会的企业家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在上海开创了辉煌的事业后,没有忘记家乡,而是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抱着一颗赤诚之心回报家乡,把企业办到东阳,以实际行动助推家乡经济社会发展。上海市东阳商会名誉会长郭广昌,投资70多亿元,推进东阳的木雕产业发展。同时,他还联合了诸多在沪浙商,抱团反哺家乡。如今,东阳木雕城已成为东阳的亮丽明片。

常务副会长斯妙生抱着对家乡东阳的深情和对土地的热爱,成立东阳市宏成农林生态有限公司,在东阳江镇八达村图塘先后投资了近6000万元,种下2000多亩香榧,以匠心精神,把东阳香榧销往上海。常务副会长卢勇陆续投资20多亿,在黉门里倾力打造浙中城市人居理想国。副会长赵纯心在知天命之年,选择放弃大上海的安定,转而回乡投资5亿多元,完美打造了东阳首家庄园式酒店——龙景雷迪森酒店。

正如上海东阳人的核心人物韦立汝将军所说,上海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龙头,上海东阳人在支持家乡经济文化建设中争当龙头。据不完全统计,上海市东阳商会会员企业回报家乡建设,投资金额累计超115亿元。

东阳中国木雕城

看重乡情怀揣大爱乐于奉献

上海市东阳商会有一批怀揣大爱、乐于奉献的企业家,在项目回归、助推家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他们关心家乡的教育和民生事业。在三单乡中心幼儿园门口一块功德碑上,记录着上海市东阳商会的慈善义举。该园总投资480万元,其中上海市东阳商会为该园捐款251.8万元。会长马龙华带头捐款50万元;常务副会长方世俊、杜承尧、李德伟、郭良荣、斯朝富分别捐款20万元;常务副会长王国成、杜洪良、赵兰,副会长王灯成、王朝阳、杜明、葛小龙、斯妙生分别捐款10万元……在家乡需要资助的时候,这些有爱的企业家们纷纷慷慨解囊。

2014年,当得知佐村镇敬老院因房屋老旧,无法满足养老要求。上海市东阳商会会员又积极行动起来:动员会上,方世俊表态:“我个人捐款20万元。”马龙华说:“我是佐村人,多捐点善款责无旁贷,我捐50万!”“我捐40万(元)!”常务副会长杜承尧紧接着表态,“我20万(元)!”常务副会长王国成表态……场面十分感人。在不到两个月时间,填补佐村镇敬老院资金缺口的200余万元爱心款,便汇到了市光彩事业促进会。

在母校东中百年校庆之际,郭广昌出资2000万元设立了东阳中学复星教育基金。2011年,“金瑞达”公司老板王敏文出资1500万元建造东阳三中教学大楼。此外,上海市东阳商会还对口支援三单乡学校,出资20万元设立奖励基金,奖励优秀师生。

“以关爱付出为己任,以慈善资助为荣光”的上海市东阳商会,以实际行动得到东阳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肯定,连续7年被东阳人联谊总会评为“先进单位”;连续3年被授予“特殊贡献奖”;2017年,还被评为“浙江省十佳商会”。

浙江东阳商人,上海市东阳商会李挺华

上海复星集团是和哪个集团一起创办的

  郭广昌,男,1967年生,浙江东阳人。现任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复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复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出生于浙江东阳农村的一个贫困家庭,1985年毕业于浙江名校–东阳中学,后考入复旦大学哲学系,1989年毕业留校,3年后他和四个同学用借来的3.8万元创业,靠一种乙肝诊断试剂获得第一桶金。此后,复星进入房地产、百货、钢铁、金融等行业。复星投资3.5亿于张志祥(本排名139位)的“建龙钢铁”,并于2002年组建德邦证券。复星还通过友谊股份持有中国最大的连锁超市“联华超市”的股份,旗下的房地产企业复地集团是上海最大的房地产商之一,正计划在香港上市。“复星”还持有著名财经报纸《21世纪经济报道》的股份。郭广昌持有复星集团58%的股份,他是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民盟盟员。
  复旦大学本科复旦大学MBA
  公司总部:上海
  主要行业:生物医药、房地产
  行业地位:上海最大的房地产商之一
  主要上市公司:复星实业(600196),1998年6月IPO
  商业策略:借助上海的地域优势,通过资本运作展开多元化投资
  历程
  198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后留校任教。
  1992年,已经顺利通过TOEFL和GRE考试的郭广昌,放弃到国外发展的机会,毅然“下海”创业。
  1992年他与四个同学用从老师那里借来的出国学费3.8万元开始创业,先后从事过市场调查,食品、电子以及化工产品的生产。
  1993年进入房地产销售和生物医药领域,开始生产乙肝诊断试剂。靠乙肝诊断试剂获得第一桶金。
  1993年5月,郭广昌决定将公司最初积累的“第一桶金”,全部投入基因工程检测产品的开发上。
  1995年郭广昌倡导设立了“复星——大华百万科教发展基金”。
  1996年设立“复星——曹家渡街道百万扶贫帮困基金”。
  1996年10月开始,郭广昌先后斥资近5亿元,坚持市场导向,在现代生活医药产业、信息产业、房地产业领域里,积极参与了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合资合作和改造嫁接,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开展了资源优化配置和“1+1>2”的共同发展。
  1997年设立“复星——普陀百万科教发展基金”等。
  1997年郭广昌把市场拓展的眼光瞄准国际市场,经过大量的艰苦工作,复星在巴西、印度、南非等国家积极拓展业务,并首批获得民营科技企业自营进出口权。
  1998年,“复星实业”上市后,“复星集团”开始多元化历程。目前“复星”涉足房地产、钢铁、金融等行业。
  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在沪期间,专门会见了郭广昌等12名上海非公经济企业代表,克林顿回国后还给郭广昌来信,对他和复星集团的发展表示赞赏,并约请复星到美国发展。
  199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郭广昌是全国政协委员,间接持有“复星实业”和“豫园商城”各35.1%和11.6%的股份,财富5.19亿元。他的投资集中在上海,目前控股、参股5家上市公司,以及其他70多家公司,去年的总销售收入达10亿美元,纳税1000万美元,有4000名员工。
  他是中国资本市场中最活跃的企业家之一,他还投资媒体、钢铁行业,其中钢铁是与张志祥(第95位)合作的.复星集团旗下还有零售行业,主要是一个超市连锁,两个医药连锁和一个大卖场。
  主要社会职务:
  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全国工商联九届执委会常委;
  第八届全国青联委员;
  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
  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副会长;
  上海市企业家协会副会长;
  上海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
  上海市浙江商会会长。
  所获主要荣誉:
  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
  97年度上海市劳动模范;
  第五届“上海十大杰出青年”;
  第三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2000年紫荆花杯杰出企业家成就奖;
  2001年中国民营科技优秀企业家“开拓奖”;
  2002年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家;
  中国400富人榜第45名;
  2002年度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九名。
  2007年度胡润百富榜榜第10名。
  ————————————————————————————————————
  郭广昌的三大人生转折
  人大了,面临的机会和诱惑就多,选择也就多了。
  尤其是像郭广昌这样的“大”人。
  对复星这样的企业来说,他的每一个选择都在考验着他的睿智和创造力。这些选择对他和他的团队来说都至关重要。
  在重要的关口,几乎每次选择,对郭广昌的人生轨迹来说都是一个转折点。
  第一个转折点
  初中毕业:放弃中师改读高中
  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大学毕业前的这段时间的人生轨迹基本上都是被确定了的:小学—中学—大学。
  在这段时间里,我们的人生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
  可是对于郭广昌来说,他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就出现在中学时代。
  郭广昌出生在浙江东阳的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人杰地灵的东阳,在经济上还是比较落后的。像大多数的农家父母一样,郭广昌的父母也希望自己的儿子早日跳出“农门”,因此父母让他报考了师范。一方面可以减轻家里的负担,另一方面也可以跳出“农门”,就这样,成绩优异的郭广昌报考了师范。
  拿到中师录取通知书的郭广昌,就像拿到人生的判决书。难道这辈子就呆在东阳做一名乡村教师吗?自己的大学梦呢?东阳中学走出了那么多大学生、硕士生甚至博士生,难道自己这一辈子就只能是一个中师生吗?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郭做出了第一个改变自己一生命运的决定——放弃中师,改读高中。父母不允,他就悄悄卷了一床竹席,背了十几斤米上了东阳中学。高中3年,靠着每星期回家背几斤米和一罐霉干菜,他熬了过来。
  正是过早地担受人生的风雨和苦难,使得郭广昌能够在以后的人生路上处变不惊,临危不惧。
  今天的郭广昌,已经很少向人提及这段往事了,可是他自己知道,那是自己人生的第一个抉择。
  这个看似很小的决定,几乎影响了郭广昌的一生。正是因为读了高中,才有了他后来的上大学的机会,他的眼界也由此而更加开阔,这为他以后在资本和产业这条路上一路飞奔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第二个转折点
  1992年:受邓小平南巡讲话影响,放弃出国改而“下海”
  郭广昌实现了他的大学梦。从东阳到上海,郭广昌发现了一片比东阳更为广阔的天地。在大学期间,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接触社会上。
  大学期间,郭广昌做了两件令他的同学津津乐道的事: 第一件是在1987年暑期,他一个人不声不响地骑自行车沿大运河考察到了北京;第二件是在1988年暑假,他组织十几个同学搞了个“黄金海岸3000里”活动,骑车沿海考察,到了海南。
  这两件事无疑帮助他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社会、认识了自己,更直接的结果是使他毕业时被留在了校团委。
  在学校团委,他工作出色。但年轻的心使他渴望看到更广阔的天空,他想出国留学,并为此积极准备,先后通过了TOFEL和GRE考试,而且还向亲戚借好了出国所需的资金。
  如果命运不发生转折,他也许出国做了一名留学生。
  1992年发生的一件事情改变了他人生的这一轨迹。
  这件事就是邓小平南巡。
  邓小平在南巡中掷地有声的话,深深地打动了郭广昌的心。一个年事已高的老人热情洋溢的讲话,让25岁的郭广昌热血沸腾。
  上海,也因这位老人的讲话而成了投资和创业的热土。在国内也可以大有作为!何必一定要到国外去呢?
  经过权衡和思考,郭广昌放弃了出国的念头,而是决定辞职,自己去闯荡一番事业,决定在上海的热土中根植自己的理想。
  事实证明,郭广昌的选择是正确的。
  也就是在那一年,25岁的郭广昌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他和同校4位同学凑足人民币10万元,办起了当时还相当少见的信息咨询和调查专业公司。机缘和努力让他在25岁那年就赚到人生第一个100万。
  第三个转折点
  创业之后,实施人才战略
  此后的郭广昌,在人生的道路上可谓一帆风顺。
  他和他的团队,在中国商界名声渐大。
  做大了的郭广昌,对名利看得更加淡薄,对外界也保持着一贯的低调。
  因为他知道,更大危机往往潜伏于顺利之时,这种“危机”就是暗藏于想做大企业过程中的不可预知的风险。
  这是一种在外人很难领略到的“高处不胜寒”的心境。
  因此,看起来一帆风顺的创业之路反而成了一种风险。
  如何来度过这种风险也是人生的一大选择。
  郭广昌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他选择了“人才战略”来度过这个“危机”。
  早在创业初始,郭广昌就深刻认识到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青年人最需要的不是个人英雄主义,而是集体英雄主义。我们这些人,能力上可能每人只能打70-80分,但是我们要做能力的加法和乘法,在复星,我们最大的愿望,是培养一批志同道合的青年企业家群体和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创业团队。”郭广昌不只一次地说这番话。
  在人才引进和培养上,郭广昌深化“以发展吸引人、以事业凝聚人、以工作培养人、以业绩考核人”的用人观念。
  事实证明,“人才战略”是郭广昌最为明智的选择。
  在郭看来,他的选择很多,转折点也很多,但是这三点,对他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郭广昌信奉的理念:
  ◆企业的发展像一条河,一条不断流淌的河,我们每一个人正像河中的一滴水,无论是在上游、中游还是下游,都能找到自己汇入的位置。
  ◆青年人最需要的不是个人英雄主义,而是集体英雄主义。我们这些人,能力上可能每人只能打70-80分,但是我们要做能力的加法和乘法,在复星,我们最大的愿望,是培养一批志同道合的青年企业家群体和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创业团队。
  ◆我坚信,企业家的责任就是创造财富。

浙江东阳商人,上海市东阳商会李挺华

急求上海复星集团郭广昌的创业故事

  郭广昌,男,1967年生,浙江东阳人。现任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复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复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出生于浙江东阳农村的一个贫困家庭,1985年毕业于浙江名校–东阳中学,后考入复旦大学哲学系,1989年毕业留校,3年后他和四个同学用借来的3.8万元创业,靠一种乙肝诊断试剂获得第一桶金。此后,复星进入房地产、百货、钢铁、金融等行业。复星投资3.5亿于张志祥(本排名139位)的“建龙钢铁”,并于2002年组建德邦证券。复星还通过友谊股份持有中国最大的连锁超市“联华超市”的股份,旗下的房地产企业复地集团是上海最大的房地产商之一,正计划在香港上市。“复星”还持有著名财经报纸《21世纪经济报道》的股份。郭广昌持有复星集团58%的股份,他是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民盟盟员。
  复旦大学本科复旦大学MBA
  公司总部:上海
  主要行业:生物医药、房地产
  行业地位:上海最大的房地产商之一
  主要上市公司:复星实业(600196),1998年6月IPO
  商业策略:借助上海的地域优势,通过资本运作展开多元化投资
  历程
  198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后留校任教。
  1992年,已经顺利通过TOEFL和GRE考试的郭广昌,放弃到国外发展的机会,毅然“下海”创业。
  1992年他与四个同学用从老师那里借来的出国学费3.8万元开始创业,先后从事过市场调查,食品、电子以及化工产品的生产。
  1993年进入房地产销售和生物医药领域,开始生产乙肝诊断试剂。靠乙肝诊断试剂获得第一桶金。
  1993年5月,郭广昌决定将公司最初积累的“第一桶金”,全部投入基因工程检测产品的开发上。
  1995年郭广昌倡导设立了“复星——大华百万科教发展基金”。
  1996年设立“复星——曹家渡街道百万扶贫帮困基金”。
  1996年10月开始,郭广昌先后斥资近5亿元,坚持市场导向,在现代生活医药产业、信息产业、房地产业领域里,积极参与了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合资合作和改造嫁接,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开展了资源优化配置和“1+1>2”的共同发展。
  1997年设立“复星——普陀百万科教发展基金”等。
  1997年郭广昌把市场拓展的眼光瞄准国际市场,经过大量的艰苦工作,复星在巴西、印度、南非等国家积极拓展业务,并首批获得民营科技企业自营进出口权。
  1998年,“复星实业”上市后,“复星集团”开始多元化历程。目前“复星”涉足房地产、钢铁、金融等行业。
  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在沪期间,专门会见了郭广昌等12名上海非公经济企业代表,克林顿回国后还给郭广昌来信,对他和复星集团的发展表示赞赏,并约请复星到美国发展。
  199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郭广昌是全国政协委员,间接持有“复星实业”和“豫园商城”各35.1%和11.6%的股份,财富5.19亿元。他的投资集中在上海,目前控股、参股5家上市公司,以及其他70多家公司,去年的总销售收入达10亿美元,纳税1000万美元,有4000名员工。
  他是中国资本市场中最活跃的企业家之一,他还投资媒体、钢铁行业,其中钢铁是与张志祥(第95位)合作的.复星集团旗下还有零售行业,主要是一个超市连锁,两个医药连锁和一个大卖场。
  主要社会职务:
  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全国工商联九届执委会常委;
  第八届全国青联委员;
  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
  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副会长;
  上海市企业家协会副会长;
  上海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
  上海市浙江商会会长。
  所获主要荣誉:
  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
  97年度上海市劳动模范;
  第五届“上海十大杰出青年”;
  第三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2000年紫荆花杯杰出企业家成就奖;
  2001年中国民营科技优秀企业家“开拓奖”;
  2002年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家;
  中国400富人榜第45名;
  2002年度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九名。
  2007年度胡润百富榜榜第10名。
  ————————————————————————————————————
  郭广昌的三大人生转折
  人大了,面临的机会和诱惑就多,选择也就多了。
  尤其是像郭广昌这样的“大”人。
  对复星这样的企业来说,他的每一个选择都在考验着他的睿智和创造力。这些选择对他和他的团队来说都至关重要。
  在重要的关口,几乎每次选择,对郭广昌的人生轨迹来说都是一个转折点。
  第一个转折点
  初中毕业:放弃中师改读高中
  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大学毕业前的这段时间的人生轨迹基本上都是被确定了的:小学—中学—大学。
  在这段时间里,我们的人生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
  可是对于郭广昌来说,他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就出现在中学时代。
  郭广昌出生在浙江东阳的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人杰地灵的东阳,在经济上还是比较落后的。像大多数的农家父母一样,郭广昌的父母也希望自己的儿子早日跳出“农门”,因此父母让他报考了师范。一方面可以减轻家里的负担,另一方面也可以跳出“农门”,就这样,成绩优异的郭广昌报考了师范。
  拿到中师录取通知书的郭广昌,就像拿到人生的判决书。难道这辈子就呆在东阳做一名乡村教师吗?自己的大学梦呢?东阳中学走出了那么多大学生、硕士生甚至博士生,难道自己这一辈子就只能是一个中师生吗?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郭做出了第一个改变自己一生命运的决定——放弃中师,改读高中。父母不允,他就悄悄卷了一床竹席,背了十几斤米上了东阳中学。高中3年,靠着每星期回家背几斤米和一罐霉干菜,他熬了过来。
  正是过早地担受人生的风雨和苦难,使得郭广昌能够在以后的人生路上处变不惊,临危不惧。
  今天的郭广昌,已经很少向人提及这段往事了,可是他自己知道,那是自己人生的第一个抉择。
  这个看似很小的决定,几乎影响了郭广昌的一生。正是因为读了高中,才有了他后来的上大学的机会,他的眼界也由此而更加开阔,这为他以后在资本和产业这条路上一路飞奔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第二个转折点
  1992年:受邓小平南巡讲话影响,放弃出国改而“下海”
  郭广昌实现了他的大学梦。从东阳到上海,郭广昌发现了一片比东阳更为广阔的天地。在大学期间,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接触社会上。
  大学期间,郭广昌做了两件令他的同学津津乐道的事: 第一件是在1987年暑期,他一个人不声不响地骑自行车沿大运河考察到了北京;第二件是在1988年暑假,他组织十几个同学搞了个“黄金海岸3000里”活动,骑车沿海考察,到了海南。
  这两件事无疑帮助他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社会、认识了自己,更直接的结果是使他毕业时被留在了校团委。
  在学校团委,他工作出色。但年轻的心使他渴望看到更广阔的天空,他想出国留学,并为此积极准备,先后通过了TOFEL和GRE考试,而且还向亲戚借好了出国所需的资金。
  如果命运不发生转折,他也许出国做了一名留学生。
  1992年发生的一件事情改变了他人生的这一轨迹。
  这件事就是邓小平南巡。
  邓小平在南巡中掷地有声的话,深深地打动了郭广昌的心。一个年事已高的老人热情洋溢的讲话,让25岁的郭广昌热血沸腾。
  上海,也因这位老人的讲话而成了投资和创业的热土。在国内也可以大有作为!何必一定要到国外去呢?
  经过权衡和思考,郭广昌放弃了出国的念头,而是决定辞职,自己去闯荡一番事业,决定在上海的热土中根植自己的理想。
  事实证明,郭广昌的选择是正确的。
  也就是在那一年,25岁的郭广昌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他和同校4位同学凑足人民币10万元,办起了当时还相当少见的信息咨询和调查专业公司。机缘和努力让他在25岁那年就赚到人生第一个100万。
  第三个转折点
  创业之后,实施人才战略
  此后的郭广昌,在人生的道路上可谓一帆风顺。
  他和他的团队,在中国商界名声渐大。
  做大了的郭广昌,对名利看得更加淡薄,对外界也保持着一贯的低调。
  因为他知道,更大危机往往潜伏于顺利之时,这种“危机”就是暗藏于想做大企业过程中的不可预知的风险。
  这是一种在外人很难领略到的“高处不胜寒”的心境。
  因此,看起来一帆风顺的创业之路反而成了一种风险。
  如何来度过这种风险也是人生的一大选择。
  郭广昌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他选择了“人才战略”来度过这个“危机”。
  早在创业初始,郭广昌就深刻认识到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青年人最需要的不是个人英雄主义,而是集体英雄主义。我们这些人,能力上可能每人只能打70-80分,但是我们要做能力的加法和乘法,在复星,我们最大的愿望,是培养一批志同道合的青年企业家群体和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创业团队。”郭广昌不只一次地说这番话。
  在人才引进和培养上,郭广昌深化“以发展吸引人、以事业凝聚人、以工作培养人、以业绩考核人”的用人观念。
  事实证明,“人才战略”是郭广昌最为明智的选择。
  在郭看来,他的选择很多,转折点也很多,但是这三点,对他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郭广昌信奉的理念:
  ◆企业的发展像一条河,一条不断流淌的河,我们每一个人正像河中的一滴水,无论是在上游、中游还是下游,都能找到自己汇入的位置。
  ◆青年人最需要的不是个人英雄主义,而是集体英雄主义。我们这些人,能力上可能每人只能打70-80分,但是我们要做能力的加法和乘法,在复星,我们最大的愿望,是培养一批志同道合的青年企业家群体和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创业团队。
  ◆我坚信,企业家的责任就是创造财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股市行情网 » 浙江东阳商人,上海市东阳商会李挺华

相关文章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