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踩雷50年之1973香港股灾是真的吗,港股历史上的股灾

所有的事情都在重复和轮回,之前踩的雷后面还会出现

投资是一个散户化到专业化到科学化的过程

也是各个信仰逐渐被打破的过程

指数跌92%是种什么体验?香港人民在1973年就体验了一次。由于当时参与者年纪都很大了,我们只能从资料中找到当时的故事。

很有趣的一个现象是:股灾基本都发生在牛市。我们先看看股灾前的疯狂。

第一波上涨(1968-1969)

香港在1967年遭遇了“六七暴动”,香港人民在大陆WG的影响下,对港英政府发动暴动,由最初的罢工、示威,发展至后来的暗杀、炸弹放置和枪战。最少造成包括十名警员殉职在内的51人死亡,包括212名警员在内的802人受伤,1,936人被检控。

“六七暴动”之后,社会秩序在1968年基本完全恢复,很多原先因政局不稳定而外流的资金也持续涌入香港,香港的股票市场开始了一波上涨。

华人重视储蓄的传统也使银行存款充裕,经济急速增长自然会带来通货膨胀,如果积蓄一直放银行势必会一直贬值,所以投资者也在寻找一些投资渠道。

在存款充裕的背景下,银行也在放水。一方面压低存款利息,另一方面放宽借款条件,尽可能的去赚息差。其中对“孖展买卖”尤为积极。(有2015年杠杆水牛内味儿了)

另外香港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的审核非常严格,1968年只有59家上市公司,1969年上升到73家,但流通股份仍然不多。

外资涌入、居民投资需求强烈、银行对股市加杠杆,股票供应不足,自然而然迎来了第一轮上涨。

乱象横生(1969-1972)

香港证券交易所是英国人控制的,主要上市公司都是英资,华资受到排挤。

那时候法律并没有规定大家不能开办股票交易所,于是民间开始成立交易股票交易所。1969年12月17日,远东证券交易所开业,成为第一家华人交易所,并且能够用粤语交易,降低了交易门槛和上市门槛,交易量迅速超过香港交易所。之后又成立了金银证券交易所、九龙证券交易所也先后成立,形成四所竞争的格局。

由于交易所多了,交易所也开始了竞争。各交易所努力忽悠各企业到自己的交易所挂牌上市,形成了一波又一波的上市浪潮,在1972年达到顶峰。

1969年新上市15家公司

1970年新上市20家公司

1971年新上市13家公司

1972年新上市93家公司

大量新股上市使得一级市场捞的盆满钵满,打新也让很多人赚到了钱,交易门槛的降低也使得更多资金涌入。

到了1972年尼克松访华,紧张的中美关系得到改善。香港红磡过海隧道通车,香港“打通任督二脉后武功大进”,这些利好因素进一步推动股市气氛愈演愈烈。

经常今天买入,明天卖出,就能赚10%,比打工什么的快乐多了。于是很多人辞职炒股。(像极了2007和2015年我们周围的一些人)

1968年恒指收盘107点

1969年155点

1970年211点

1971年341点

1972年811点

1973年最高峰1774点

股指在4年多时间翻了17倍。

超级牛市都有笑话

1972年,香港天线宣布上市。这家公司号称发明了一种可供家庭使用的电视信号接收器(俗称“天线”),至于业绩和资产什么都没有。甚至招股说明书都写着“本公司刚成立,尚未开始经营,上市集资作研究和发展用途,对未来派息未能保证。”

由于当时家家户户对“看电视,装电视”这个新兴事物趋之若鹜,听到这个公司发明了天线就争先恐后的认购该公司股票,股价由上市时的1块钱暴涨到最高峰时的33.5元。但是后来发现只要在屋顶竖起一根普通的铁线,也能接收到电视信号,这公司最后能成了国际笑话,这公司最后也销声匿迹,很多投资者的钱都打了水漂。

(炒概念这事历史上永远有人干,永远有不明真相的群众接盘,香港天线这事儿我觉得特别像当年币圈的ICO)

政府降温

1973年1月11日,港督麦理浩公开呼吁投资者不要过分投机,甚至直截了当的指出政府正考虑干预股市,抑制过激的炒卖活动。

银监处发通告,要求银行对股票贷款设立限额(去杠杆)。

政府出动消防处处长,以“防止火警”为由勒令交易所“疏散人群,以免堵塞走火通道”,对交易所发出火警危险警告告知书。

1月14日,政府内部通告,禁止公务员在办公时间内私下炒卖股票。

1月22日,在政府督促下,4家交易所每逢周一、三、五下午停止交易。

尽管政府千方百计用压力意图“冷却股市”,但股市涨的更猛了。

超级牛市里总有人嘚瑟

钱赚的容易,自然花着也容易“鱼翅捞饭”、“白兰地漱口”、“老鼠斑做鱼蛋”等现在令人咂舌的行径一时成为潮流。

曾有券商基层员工出去吃饭,两个人花了650块,是什么概念呢?当时普通人的工资每月只有300块,基层员工一顿饭就可以吃掉普通人2个月的收入。甚至买单时直接掏出1000块,不用找了。

据当时的海鲜代理商描述,每日海鲜价格的涨跌,和股市的起起落落一致。

某大银行一个月内百名职工辞职,九龙某学校校长转行做股票经纪,和尚尼姑都去炒股,还说“施主,我也要吃饭”。

否极泰来,物极必反(1973年崩盘)

1973年是个牛年,香港股民们都觉得这是个好兆头,但是部分获利丰厚的老股民和外资开始急流勇退,只有不知天高地厚的新韭菜还在不断追高。

1973年3月12日,市场上发现了3张合和实业的假股票,有人担心自己手上的是假股票开始抛售,触发了一浪又一浪的抛售潮,再加上政府对股市信贷资金的收紧导致新入市资金变少,股价急跌又触发了融资仓位爆仓,空头开始踩踏。

3月26日当天,恒生指数由1417.98点下跌至1229.28点,单日下跌了188.70点,跌幅超过10%,使市场大为震动。当时还有少部分市场中人指“股市很快便可止跌回升”,因而建议“趁低吸纳”。

政府也怕真的调控到现在如果乐观情绪再回来,就彻底控制不住了,在4月4日发表“买卖股票之盈利须纳税”的广告。实际上此时股民已经是惊弓之鸟,消息一出,市场抛售潮更加猛烈,4月9日恒指就已经跌破1000点,短短一个月,指数跌去40%。从此就再也没有掉头,最终一路下跌至150点,跌幅达到92%。

反思

世界是个轮回,当年在香港发生的事情后面在台湾和大陆都重复发生过。

持续的赚钱效应会冲昏大家的头脑,这事儿在庞氏骗局里面其实最容易体现出来。人在获利成功之后几乎必然的面临自信膨胀,当大家都认为自己随便打败市场的时候基本也是市场崩塌的时候,毕竟能打败市场的永远是极少部分人。

股市的本质是条牵绳子的狗(复习传送门《股市的本质:牵绳子的狗》),不看基本面的投资都是赌博,把未来预期爆炒也没有人有过好结果,股灾前香港股市遍地市盈率100倍以上的公司,远离基本面的投资大概率都没什么好结果。

杠杆是把双刃剑,上涨时助涨,下跌时杀跌,杠杆市崩起来最狠,2015年股市大家感受过了,2008年美国房地产也感受过了,下一波是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股市行情网 » 投资踩雷50年之1973香港股灾是真的吗,港股历史上的股灾

相关文章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