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股票最形象的比喻「对股民的多个比喻式称谓中你认为哪个更形象贴切」

大A三十年,股民熙攘往来,如淘金般人流如潮,及今已超两亿之众。“股民”的称谓,则相对正规而中性,相对少涉褒贬。但兴于何时,无确切考证,只是印象中应是近几年的事儿。大概与所谓“草民”、“基民”等之类的称呼,在出现的时间上多相吻合。

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在民众认知中,炒股近于赌,被人认为不务正业。炒股者也羞于告知别人自己炒股,时常被人背后戳脊梁骨。同时,对股市个人投资者的称谓也几经变化。

第一个流传最广的比喻式称谓就是“韭菜”。是指股民一茬又一茬地被不断收割,割了再长,长了又割,很象菜农种的韭菜。但又觉得不特别像,韭菜被收割时,是跑不掉的,而股民毕竟不是植物,一定程度上是会规避一些风险的,而不会真像韭菜那样,躲无可躲,藏无可藏,只好无奈地等着镰刀挥舞。

第二个比喻式称谓是“鱼”。这称谓也比较形象,股市如海,个股如汇入大海的河川,水中族类繁多,散户就是体形不大又数目众多的鱼,至于大鳄、海狮、海豹、鲨鱼、巨鲸等等,多是以捕食鱼类为生的。据说鱼虽然有避险求生的本能反应,但它的记忆只有七秒,七秒之后,鱼就忘记江湖险恶了。鱼躲过大型捕食者,还要躲过千层网,万道钓钩,但由于风险意识差,忘性大,记吃不记打,终成别人的一道美食。尔后,鱼籽孵化,成批的新新鱼类不断诞生、长大,有了鱼,江河湖海就有了无限生机。在股市,股民的行为,一定程度上的确像鱼,他们在逐利的强烈诱使下,往往成为被渔猎的对象。

第三个比喻式称谓叫“羊”。在股市里,时常听到羊群效应,也就是说,把大批散户比作羊群,借以围猎捕食。这种说法也是早就流行了的。草原上可以见到这样的壮观一景,即在牧羊人和牧羊犬的驱赶下,在头羊的带领下,羊群或如云团、若流水,汇集一个方向,无脑地奔跑移动,最终进入牧羊人预设的圈内。另一景则是,狼群捕杀羊群时,也是分工配合,把羊群赶往有利狼群捕杀的伏击范围。羊群效应的本质,是在诱导与驱使下,形成群体的不假思索的盲从与跟随行为。在股市中这种效应一但形成,则意味着个股或整体行情的过热现象的出现,同时也意味着一场围猎已经开始。

第四个比喻式称谓叫“猪”。这起源于“杀猪盘”的行骗过程,这个本来形成并兴盛于网络或现实的婚恋婚介市场,但很快就被自谓“高智商、高情商”骗子们成功熟练地运用到股市中。他们会利用现代网络平台,临时拉拢成立各种微信群、QQ群、股吧或其它隐形联络方式,并把这称作“猪槽”,他们把拉拢来的挣钱心切又不明所以的股民,称为“猪”,把利用一整套各种骗术骗取信任的过程叫作“养猪”,把成功诱使股民投资的行为,称作“杀猪”。基本做法就是预先潜伏并运作一支或几支个股,甚至会做成某个K线形态,然后诱使股民买入,或于初始给些甜头,或直接突然大幅闷杀,以连续跌停的方式,让意识到骗局的股民根本没有出逃机会。

显然,这些称谓并非雅称,都或多或少地带有贬损意味,它有的来自于散户投资者对自己的调侃自嘲,有的来自于针对散户实施围猎或诈骗的团体,带有明显蔑视鄙视的味道。但也反映出了散户投资者本身存在的特点或缺陷,比如交易情绪化、贪婪、迟钝、操作技术差、投机心理、从众心理、不团结、信息闭塞不对称等等,这些特点与这些称谓,存在一定程度的形象关联。还有其它更多的比喻式称谓,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散户投资者,还是要从改善自身素质角度思考问题,针对自身存在的易犯的缺点毛病,要时常反思反省,做到了然于胸,心知肚明,并毫不留情地对自身的缺点痛下狠手,也就是真正践行对自己要狠一点儿的理念。把自己在交易中存在的缺点,拿个本本列下来,在交易之前先高声诵读,以警示自己。

伟大的兵家,都有事不过二的高要求,也就是对自己所犯的错误,及时反思总结,决不让它再犯第二次,高于普通人的事不过三的要求。这也是作战中“用兵不复”原则的产生根源。即敌我双方在使用兵法时,用过一次已经导致一方的失败或损失了,对方就会汲取教训,再用同一兵法,对方就不会再上当了。那么,用于股市中,也就是说有些亏只能吃一次,有些错误也只能犯一次。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在战场上损失的是生命,在股市中损失的是资金。愚者错,多反复;智者错,不重复。在股市中,我们别无选择,只能做智者。

当然,用兵不复的原则,也只有在避免犯同样错误的意义上,是适用的。而在股市,尤其是对个股的大部分操作实践中,表现的反而是“用兵可复”,这就是辩证法。比如,高抛低吸,就必须反复使用,体现的就不是“用兵不复”了。

(股市兵法系列文章之二)

(坚持文图皆原创。图为自拍花卉图片,一寓兵法乃文化奇葩;二借自然之美愉悦观赏; 三利形成自己特色。)

有专家说过,股民的叫法带有歧视性,应改称股东,你认为呢?

股民是我们对股市二级市场投资者的习惯叫法,股东一般指公司内部以及外部持有大比例股权的大股东的叫法,这两种叫法不存在所谓的歧视不歧视,相反在二级市场叫人家“股东”才是一种讽刺的叫法。
在股市二级市场没有几个投资者不知道做股东的真正含义,没有几个愿意去做这个“股东”。做股东的一般是长期持股不动与公司共生死同进退,而市场中小投资者能够长期持股陪伴上市公司一起成长的也就只有深度套牢装死的那部分,所以说叫人家“股东”更是对他的讽刺。

其实股东也好,股民也罢,这只不过是一个称号并不存在任何实质性的意义,也不是说叫股东就可以拥有比股民更多的权利,拿到更多的分红得到更多的实惠。市场投资者拿着真金白银进来图的不是“股东”这个虚伪的称号,投资就是冲者获利而来,投资不获利即使叫你董事长又如何?能当饭吃?能当钱花?如果可以那赶紧给广大股民正名改个称号叫“股东”,好让他们得到更多实实在在的好处。
有意义吗?是要面子吗?精于其外败絮其中!有什么意思呢?

如果能够改变股民亏钱,改变市场违规的行为,甚至能够有一个真正 健康 ,公平,完善的市场环境,我觉得大家把自己的股民身份改成“傻子”也愿意吧。
谁会在意自己被称作什么呢?大家其实更在意的是,市场能否给予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交易环境,能否也可以走出一个像国外市场一样的一个慢牛行情,这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说把股民的称号改成股东,就能够改变一些什么,或者说对于投资者带来一些所谓的好处的话,我认为还是可行的!但是如果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是一种换个称谓的话,我觉得没必要了!

所以,有空还是提升一下自己的修行,或者祈祷改善一下市场环境吧,这比改什么称呼都有用!说白了,给我赚钱,叫我“韭菜”我也愿意!
叫什么无所谓。

事实上,股民比股东更适切。股民是炒股民众的意思,大多是游兵散勇之辈,打一枪换一个股票,没有打阵地战的决断,无恒心,大体算不上有产者。间或有个别股民在股市里赚了些小钱的,也绝没有死磕一只股票欲成为股东的幼稚想法,机构太过强大,上市公司大股东也常有越轨之举,防不胜防,股民还是滥情一些,以“嫖”为上策,用情专一可是要吃大亏的。

由此,被称作股民也没有什么不好,也不觉得这是个歧视的称谓。守着一台破电脑,点着一支廉价的香烟,睁着一双充满血丝的眼睛,本就没有一丝股东的模样。如真的被呼作股东,西装是买不起的,领带更不知如何打法,一身邋遢的装束去参加股东大会,凭着可怜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股权发些自以为是的声音,那是要被大股东以及机构的大亨们从心底里笑话的。

而且,股民毕竟是民,多少还有用脚投票的权力,也可以任性地用抛售股票来表示一下对机构、上市公司大股东们的厌恶,这已然是可值得欣慰的事了。

股民,挺好的一个称呼,名副其实;股东,太过高大上,还是扣到机构和大股东头上。不过,如今的股市,所谓的机构和大股东似乎也觉得做股东没什么意思,一个个像后娘一样抛弃公司股票,大有要做股民的迫切感。这么说起来,又觉得股民这个称呼被他们玷污了,还稍有一点耻与为伍的痛心感呢。
股东在大多数时候其实是有特定含义的,我们常说某人是某某组织的股东,通常的意识是此人在这个单位有很大的影响力甚至是决策权,但是作为上市公司的中小股东,其实往往是无能为力,投资者想的只是投资收益,而不是去管理这家公司,所以,改成股东的话,只是虚名而已,没什么意思。这个专家太不自信了。

专家说股民有歧视性,要改成股东。我想问题专家,股民哪里歧视了?是股被歧视呢,还是民被歧视呢?还是合起来受歧视呢?

我帮这位专家想了想,有些明白了。股东地位的确高,能分红啊!而股民呢?估计是不赚钱吧。难道改成股东就能赚钱了吗?如果不能赚钱,这位专家是不是能给补上钱呢?

股市自己也说了,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也就是说不能保证每个股民都能赚钱,有赚的就有赔的。钱就那么多,有人赚,肯定有人陪,要不钱从哪里来呢?股市很多工作人员吃喝拉撒睡都需要钱,天上又不掉,地下又不长,又不能制造出来,您说是不是?

股市是从西方引进的,还有一个词语也是,他叫零和博弈,核心意思就是有赚的有赔的,没有双赢。就像打扑克,有赚就有赔。联合博弈现在一般用在大国博弈上,其实放在股市上更合适。损失是小股民,赚钱的是大赢家。

专家为什么会说出这种话题呢?因为股市赔钱有点多,赚钱的有点少了。所以他改换了话题,把话题提到了改名的艺术上去了,转移了人们的注意力,你这专家,是什么专家?不配做专家。即使当专家,前面必须有定语,叫无能专家,简称无专,这就好听一点:捂砖!

股民称呼有岐视,那市民,人民这些称呼咋办?改成市公?市主人?市上帝?

不要太玻璃心了,叫什么无所谓!炒股的人只想象农民一样辛苦付出了,有收获。虽然农民也分丰调雨顺大丰收,和天灾人祸无收成。但总不致于年年付出无回报吧?据我(孤陋寡闻的人)所知炒股的人多是高高兴兴进场,轻轻松松离开,亏完了。没有离开的是还希望天上掉馅饼砸到自己的。当然我说的是没有内部消息,没有股市黑幕,没有杠杆资金,靠自己节衣缩食省出一点辛苦钱的炒股人。对他们来说叫什么有区别吗?

歧视性的话,便将一种名词解释上升到了一定的法律和 情感 高度。个人觉得大可不必。通常来说,股票是上市企业股权凭证。投资者购买股权成为上市企业股东,无论所持股权比例大小,都应称之为股东。同样的,由于散户投资者投资流动性相对较大,与高比例持有的股东相比,更换标的的频率更快,所以有人也会称这些投资者为股民。不过在我看来,如何称呼无外乎是对投资者朋友的一种辨别方式。我们大可不必对某种称呼耿耿于怀。更没必要强加道德伦理的红线来上纲上线。

改变称呼并不能改变本质,在工地搬砖的工人就算改名叫工程师,同样不会改变他的工作内容和待遇。就像有些人认为农民工的称呼带有歧视性,但实际上这个称呼本身只是对他职业身份的一种中性的描述,所谓的歧视性都是一些人带着自己理解偏差的主观臆断。保险公司房地产公司的销售都可以叫客户经理,但实际上他们还是普通的销售员,认为股民的叫法带有歧视性,这种想法本身才是对股民的偏见和歧视,如果国内那些所谓的专家们能够把时间和精力放在研究更加有实际意义问题上,也就不会被网友们歧视性的称为“砖家”了。

股东和股民的关系

呵呵!
第一:你的理解有一点点偏差,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是公司的投资人,可以一个或多个,然后组建公司,他们拥有最高行使权,他们也可以选择公司里的总经理或技术核心人员,分一小部分股份给他们,他们在股东大会上就有一定的表决权,公司盈得会按股份的份额给他们分红。
而股民只是一种融的参与者,你购得其再多的股票,也不会有任何权利的。
第二:对呀,如果有很多人买了一个公司大量的股票,那‘股东’多了,不乱套了嘛,也不符合常理和金融结构呀。
第三:不是的必须的,股东主要综合审核公司的发展和盈利,说白了就是看自己花的钱是否有价值;公司的董事和监事主要是负责公司的整体动作和发展的。当然可以,这个没有死规定的。
初学金融的,要时常年一些金融报纸书籍,了解下新闻,看看在现实中的一些事情,会对你学金融起到很大的帮助,使你更得心应手,更谙其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股市行情网 » 对股票最形象的比喻「对股民的多个比喻式称谓中你认为哪个更形象贴切」

相关文章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