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中的日历效应「把握日历效应让您炒股更轻松」

所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人类生活劳作的基本自然规律。擅于把握规律,能让你事半功倍。从历史表现来看,A股市场往往具有较强的“日历效应”:无论是四季度的盈利稳定性品种还是一季度的科技成长股,或是二季度的白酒,都在以较大的概率在当期显著占优。

1 、A 股市场四季度日历效应:金融、稳定及早周期品种占优

从历史回顾来看,四季度上涨概率,在 70%以上的行业主要有风电设备、水泥制造、银行、保险、高低压设备、工程机械、航空运输、空调等行业;地产龙头(招保万金)虽然四季度上涨概率为 50%,但其在 10 月上涨概率搞到 78.6%,且在整个四季度跑赢沪深 300 概率达到 64.3%。总体上看,表现较好的行业集中在金融、稳定及早周期板块。上述板块在四季度表现较佳,背后其实是来自于 两大逻辑:(1 )业绩稳定板块在年底往往会出现估值切换的行情,如银行、保险等金融板块及风电设备、高低压设备、航空运输、空调等稳定板块。 (2 )四季度是基建相关政策的密集出台期,从而对早周期板块形成提振,

如水泥制造、工程机械 。

临近年底时,市场对于上述板块第二年的业绩增长预期确定性较强,业绩增长预期引起的估值下降容易触发估值切换行情。从 ROE 波动变化来看,除了航空运输在 2008-2009 年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以外,金融板块和稳定板块整体 ROE 波动较小。尤其是在近 5 年,银行、保险、空调、风电设备、航空运输、地产龙头、高低压设备板块 ROE 几乎保持稳定。。 值得注意的是,四季度的“日历效应”并非每次都会出现。比如在 2008 年、2011 年、2013年、2018 年四季度,这种估值切换的行情就不是非常明显,上述板块基本在四季度都没有实现正涨幅。四季度日历效应失效的背后,其实是当期经济的快速下滑使得投资者对于上述板块第二年业绩保持增长的担忧。

2 、A 股市场一季度“日历效应”:成长接力.

科技板块一般在三季度就出现了估值切换行情,三季度的表现显著好于四季度。从统计数据来看,元件、半导体、计算机、光学光电子、通信传输设备、终端设备等科技成长板块在三季度能实现 60%以上的上涨概率,但到了四季度却普遍下降到 45%以下。实际上,科技板块四季度上涨概率下降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1)9 月往往是苹果等品牌的新品发布会,消费电子产业链上涨预期在三季度就已经形成。(2)7、8 月份中报和三季报指引公布之后,科技股估值切换往往在 9份之前就已经完成,这就造成了四季度的调整。

进入一季度后,虽然金融板块与稳定板块仍然在前期保持占优,但进入二月后,元件、半导体、计算机、光学光电子、通信传输设备、通信配套服务、终端设备等科技成长板块显著好于其他板块,其中,上述行业在 2 月当月上涨概率可达 80% 以上,光学光电子跑赢沪深 300 指数概率达到 100。(1 )1月中旬之后市场进入经济数据真空期,这时在1月底前普遍完成业绩预披露、卸掉年报包袱的科技成长股,往往成为资金炒作的热点。(2)年初流动性相对较为宽松,有利于市场估值水平的回升,对流动性更为敏感的科技成长板块更加受益。

3 、A 股市场二季度“日历效应”:白酒的盛宴

科技成长板块刚刚经历了一季度的春季躁动,涨幅已经较大;春季复工给周期板块带来的上涨预期往往在三月份已经兑现,因此,抱团消费板块成为机构的首选。而其中,现金流较好、盈利较为稳定、行业景气度较高的白酒板块往往成为资金最为偏爱的板块白酒在二季度表现的活跃,其实背后反映的是投资者的一种避险情绪。从沪深 300 指数的表现来看,二季度沪深 300 上涨的概率为 50%,在四个季度中垫底;其中,6月上涨概率仅有 28.57%,是全年表现最差的月份。因此,在二季度尤其是 6 月份,投资者收益率预期较低,更偏向防御性强、盈利确定性强的板块。

股市的周二效应是什么意思?

如果细心的投资者会发现,一般周二容易发现市场的转折点,例如:印象最深的是5.30半夜鸡叫后,指数连续以超大阴线爆跌,当跌至6月5日周二上午11.09分之后,

抄底资金入场,股指上演惊天大逆转,指数从最低下跌7.21至收盘上涨2.63%,盘中振幅接近10%。最终导致市场逆势,再度收复4300点,不少个股在一个月之内经历快速过山车。

如果你有耐心再往前数三个转折点2007年2月8日与2006年8月8日均是周二。

其原因为何?根据数据流量我们可以发现,周二往往是每周的人气最高点,这也意味着,周二实际上是多空力参与博杀量最多的日子,而博杀后则意味着短期多空方向明确。
其二是周一往往市场受周末消息面影响出现受消息影响的走势,但周二市场相对明朗后,短期资金也敢于实施对本周的操作计划。
因此,在很多时候个人交易的时候,做多做空在周二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就像在分时操作中,博杀在9:50分以前完成,而如果当天走弱,往往大盘的高点也产生在9:50-10:10分区间。

日历效应的应用

1、任燕燕、刘锦鄂和胡金众(2001)利用主成分法和GARCH模型证明了中国股市存在周历效应。
2、范钛和张明善(2002)以随机游走模型为基础,利用近10年的数据对中国证券市场是否存在周末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其结论是中国证券市场存在周末效应,并且沪市的周末效应更加明显,中国证券市场仍未达到弱式有效。
3、刘彤(2003)研究了近期的上海股市,他利用基本统计分析和Kolmogorov-Smirnov检验(1(K-S)发现沪市指数分布不服从正态分布,进而利用Levne检验对收益序列的方差进行了分析,得出上海股市存在周二和周五效应的结论。
4、周少甫和陈千里(2004)应用无条件波动的修正Levene检验和条件波动的GARCH模型对上海股市的星期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上海股市存在显著的周一高波动现象,他们对此利用混合分布模型进一步研究,认为周末信息的积累可能是周一高波动现象原因。
5、徐国栋,田祥新,林丙红(2004)运用标准的K-S非参数检验和虚拟变量回归的方法,利用1993年至2003年的股票指数从三个层次(月份/季度/半年度)对我国沪深股市的日历效应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市场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季节效应,而深圳市场的季节效应并不明显;研究还发现,沪深两市均存在较为显著的12月份效应,这与中国股市特殊的政策和市场背景是分不开的。他们认为季节效应的存在,从一个角度反映了我国股市运行的低效率,这在上海股市表现得更为明显。
6、张璇和蔡梅(2004)利用沪深股市A股综合指数的l3l6个交易日的收益率对沪深股市的日历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沪深股市在周五有明显的正的超额收益率,存在显著的星期效应,但是沪深两市的月份效应不太明显,只表现为微弱的一月效应。
7、李凌波、吴启芳和汪寿阳(2004)对中国证券市场中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的日历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并与指数基准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中国基金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日历效应。而且,上海基金指数和大部分开放式基金周一日收益率相对更高;上半月的日收益率均值低于下半月的日收益率均值;封闭式基金在3月份的收益率较高,8月份的收益率较低。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股市行情网 » 股市中的日历效应「把握日历效应让您炒股更轻松」

相关文章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