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钱的机会重温19911999年资本市场初起股市来了

本章接第九次波动外企发展,将连续4篇介绍资本市场初起,本次介绍第1篇股市来了(共3371字,阅读需11分钟)

01

股市终于来了

股票在建国初被视为资产阶级的产物被取消,但后来随着改革开放、企业发展、市场化建设逐步苏醒,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发挥着重要作用。

1950年后,中国分别成立了天津市证券交易所,北京证券交易所。随着社会主义改造,股票作为投资者、经营者的媒介逐渐消亡。

北京天桥百货商场就是较早进行股份制改革的国有企业。虽然它不是改革开放后最早进行股份制改革的国有企业,但由于它向社会公开募股,轰动一时,产生了比较大的社会影响。

当时“关于股份制企业性质”“党员能不能买股票”“处级干部能不能有股份”等一系列“吃螃蟹”问题,让每一个当事人都头疼不已。

1984年11月,上海飞乐电声总厂也开始实行股份制发行股票50万元。由于它标准地体现了股票的特征,因此一直被认为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张比较规范的股票。

1985年10月,我国第一家证券公司—深圳特区证券公司正式成立,它专门从事股票发行、转让、管理工作。此后,沈阳、上海、北京、广州等地也先后成立了证券交易市场,股票交易日趋活跃。

在全国掀起了一股“股份制试点热”,股份制经济在我国有了较快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到1986年年底,我国已有股份制企业6000余家,股票集资额达60多亿元。

02

股票交易

沈阳是国有企业集中的城市。1985年冬,为了筹集企业急需的资金,许多国有企业采取了发行债券或内部股的方式进行融资。但是,老百姓手里的证券需要变钱的时候怎么办?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沈阳信托投资公司开始进行债券、企业内部股票的转让业务。

紧跟着开始股票交易的是上海。

飞乐音响发行股票以后,1985年1月份上海又发行了延中实业公司的股票。两只股票加起来,股东总计有将近2万个。但是有了股票不能上市买卖,群众意见很大。

直到1986年,在时任上海市委书记江泽民支持下,静安证券营业部正式对外营业。从开业起,营业部每天被参观、采访、买股票的人围得水泄不通。当时一共发行了十几只股票,但真正能上市的就两只,而且都是机构控股的,大都是买进、卖出很少。

美国客人向邓小平赠送了一件礼品:一枚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所徽,菲尔霖介绍说凭这枚所徽可以自由出入纽约证交所。

邓小平回赠客人的礼物,是一张绿色的“飞乐音响”股票。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展览大厅里,就有邓小平接见菲尔霖先生的照片这一历史时刻。

03

中南海汇报会

80年代后期,中国各地的股份公司已发展到6000余家,股份集资额达到60多亿元。而印发股票、店台交易基本上都是自发进行的,建立规范的二级股票市场势在必行。

1988年,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光大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等国内最大的8家信托投资公司,联合成立了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联合办公室,讨论在中国建立资本市场的问题。

会议就为什么要建交易所,如何组建证券交易所,理论依据以及市场风险的控制等内容进行了讨论。随后编写了《关于中国证券市场创办与管理的设想》上报国务院。

此次会议被称为“我国资本市场的第一次推动”。由于此后国家宏观经济出了问题,证券市场的建立被推迟了。

04

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

与北京媒体一片反对市场经济、批判多种经济成分声音相对照,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成立显得令别令人瞩目。

90年代初,上海的股票交易虽然开始变得热闹起来,但还是一个封闭的小市场。当时上海已出现了申银、万国、海通、振业4家证券公司,每家证券公司又分设了一些营业网点。

因为没有交易中心,股价挂牌是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无法一致起来。一些大户,不得不雇用许多跑腿的,分别到各个营业网点去看牌价,然后抱回来,大户才能决定吃进什么或抛出什么股票。

股市信息互相沟通,迫切要求一个股票交易中心。经过多方努力。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张营业。

在当时舆论环境下,证券交易长期被看作资本主义行业,大家难免诚惶诚恐。尉文渊回忆说,上交所开业时,刘鸿儒对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行长龚浩成说:“半年内不出问题就是胜利”。一直到1991年11月江泽民、李鹏等中央领导相继来上交所视察后,他们心里才感到踏实了。

在搞上市公司试点时,起点相当低,大中型国有企业基本是禁区。以最早的上市公司上海“老八股”为例,多是乡镇或街道工厂。最小的“爱使”,上市的时候只有40万股本,其资金实力还不如一个投资者。这些企业几乎没有什么主导产业,多是为了给返城知青和待业青年等安排就业的街道企业。

“老八股”局面维持了将近一年,上海扩大试点,新增了三十几家上市公司,1993年将发行范围扩大到全国。

05

“先上车后买票”

深圳自1986年进行股份制试点,到1990年,已经有了200多家股份制企业,其中5家企业的股票上市,股份总额9000万元,个人股东1.5万人。

80年代末期,深圳最先上市的5家公司,除“深发展”外,都是小公司。原始股面值1元发行价1元,根本谈不上溢价,还是无人问津。为了推销股票,市里动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买股票。以至于好多领导干部东挪西借,才完成分摊任务。

当时的股票交易非常少,三个证券部门可罗雀。这种情况在1990年发生了变化,人们好像突然发现,上市公司的股票可以发财,股市一下子火爆起来。几十平米证券部变得人满为患,并出现了大量的场外交易,一些未经批准上市的企业也私自印制股票,股票黑市出现并日渐猖獗。

为规范的证券市场,1990年《深圳市证券交易办法》成稿,但没有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答复。深圳领导一商量,认为搞的是试行方案,深圳是试验区,可以先操作、先试验。

证券公司很快就创办起来了,各家银行都是股东。银行的网点自然也成了证券营业点。到1990年下半年,营业点已经发展到306个。

但交易所却迟迟建立不起来。当时中央有关领导批转了一封群众来信,认为股票市场是资本主义的东西,关得越早越好,早关早主动。还认为深圳现在是资本主义泛滥,党政干部统统烂掉了,再发展下去要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不知要有多少人跳楼了。

高层传阅后,信转给了深圳。大家非常震惊,后经过多次调研和多方努力,得到了“保留沪深股市,继续试验,但暂不扩大”的指示。

1990年,深圳证券交易所试营业,1991年正式开业。

06

股票市场的第一次波动

一时间,炒股大军纷纷南下深圳淘金。股票交易一天比一天火爆,股价如断线风筝。为了抑制过度投机行为,出台涨跌停板制度,个股在一个交易日内涨跌10%就停板。

然而20多天,股票只涨不跌。市政府又将涨跌停板的幅度降到5%,仍然抑制不住疯涨势头。

僧多粥少,股市显然供不应求,供求关系决定市场规模。深圳市政府一边积极筹建交易所,一边加紧与人民银行总行联系,请求批准新公司上市。

人民银行派了专人到深圳调查研究,认为要解决股票过度投机问题,必须重视供求关系,增加股票发行。

当时大家对旧社会股票所产生的消极作用印象很深,认为股票就是投机,就是一批人发财,一批人跳楼,认为资本主义经济波动大都与股票有关。

后来,人民银行总行采取了温和扩张的策略,批准增发5家上市公司1.5亿元股票的额度。

深交所正式开业后,股价严重背离价值终于走到了极限,红红火火的股票开始一路下跌。深圳发展银行,从每股150元跌到100元、50元、30元,直至跌破15元。而其时“深发展”每股分红为1~2元。

这显然跌过了头。为维护初级股市的健康发展。市里找来几家大公司,给它们做工作,希望它们能出力“托市”,稳定市场。但这些公司担心把钱投进去了,“市”没有“托”住倒把自己套牢了。

深圳市领导晓之以利、动之以情。“利”就是现在股价已在价值之下,必然会回升。而“情”呢,稳定了股市,维护了老百姓利益,大家当然会为你传名。

就这样说动了部分企业老总。托市企业果然“名利双收”,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投入8000万,很快就赚了个把亿。

然而,股市注定是不会平静的。

预告:下一篇,1991-1999第九次波动,资本市场初起(2)股市初代大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股市行情网 » 赚钱的机会重温19911999年资本市场初起股市来了

相关文章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