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破烂大爷讲金融是谁,捡破烂小伙摇身一变成为金融大亨

作者:王家CFA10个专辑,内容包罗万象:财经、企业管理、营销、科技、军事、人生、国际政治。

这个人不简单。

1分析类内容有逻辑

大叔的分析逻辑有自己的框架。

我们举一个股市分析的例子,《2020年的股市行情分析》,13分钟的视频相对完整,一般来说越长的视频越能够看出来一个人讲话的逻辑性。

我们可以看到大叔判断股市主要是基于下面这个框架(疫情前的逻辑):

1) 政策面:吸引海外投资的新政策、户籍领域对人力资源影响的新政策。(日期非常准确)

2) 基本面:使用PMI和规模以上企业盈利指标作为观察。(50.2%数据准确)

3) 政策面:对经济工作会议解读。(预测GDP增长)

4) 海外影响:特朗普连任诉求和公司债偿还高峰对贸易摩擦结束的影响;

5) 市场端:上市扩容对价格造成的压力。

其他几次零散的股市分析都是在这个框架下分析。比如另一次明确推荐板块:

“经济周期出现拐点”—>“企业部门盈利向好” “资金宽裕”—>“政策有预期”—>上游行业—>“有色、建材、采矿,不要地产”。

先不说对错与否,这是标准的“自上而下分析”,很清晰。

大叔采用的是基本面分析,对经济周期有概念,有自己的数据体系(货运吞吐、企业部门数据、市场数据),对A股历史和特色有了解(扩容、一些资金特征)。

更专业的角度看,仅仅是这个深度,还远不是“巴菲特”的级别。但相比多数A股股民,分析逻辑和对形势的判断更强,有自己的体系,已经是一个和专业人士能聊天的级别。

专业人士和很多社区所谓的大V,其实很难沟通(每天猜点位的、每天喊口号的、每天价值投资念经的、涨了自己牛跌了骂市场的……)你让分析师怎么和他们聊……

另外一次比较长的分析是一个11分钟的关于网友粽子营销的建议。

也是有框架的分析:

1) 对粽子品类市场分析,得出细分机会;(传统品类、产地售卖是不行的,来自大叔之前对消费升级的判断);

2) 目标市场和营销基本形式建议;(上海 体验店)

3) 目标客群锁定;(高端,白领);

4) 目标消费场景;(主打夏天办公室、午餐、外卖、套餐)

5) 满足消费者需求;(就餐仪式感)

6) 产品设计;(粽子 粥 小菜 精美包装)

大叔在分析自媒体(分析自己和小伙子做自媒体)、饮料(给小伙子出主意)。基本都延续了从市场,到目标客户,到产品开发,到营销形式,这个框架。

“自媒体是风口”—>“给发烧友、爱好者做内容”—>“行业垂直”—>“有观点、独特”。

“传统饮料不好做”—>“学生白领以外的人做”—>“高附加值”—>“啤酒、果酒”。(这个案例大叔说得不是那个详细,他自己给的前提是“提供一种思路”)。

框架性思维方式知乎上的人可能认为比较普通,但是从我工作接触来看,绝大多数人要么无法建立有效的框架、要么在使用中经常脱离框架。

我观看相关内容的感觉是,过程基本清晰、层次递进比较分明——大叔分析有套路。

看一个比较有逻辑的视频,可以不同意他的观点,但是不会对问题产生歧义、不会抓不到他的要点、不会发现明显的逻辑漏洞。

大叔的视频,经常有话题交叉,人工智能切换到投资、企业管理切换到经济、产品研发营销。交叉分析更容易露马脚——我没有发现逻辑自相矛盾的地方。

无论是投资、管理、营销,领域不同,反复出现的一个概念是——“方向很重要”、“大局很重要”。

这个“大局”,股市是看周期、管理是看战略、营销是看市场与客户。

视频虽然场景不同:喝酒、吃饭、闲聊,这个思维模式基本固定。

这里有个判断财经人物IP是否有料的小技巧:分析类看逻辑自恰和细节展示。

分析类最容易洗稿,最容易车轱辘话来回说吸引人,所以最应该反复查看前后逻辑是否自恰、查看除了大众观点外是否有行业或数据细节展示。今天用阴谋论打天下,拿着巴菲特摇头晃脑的人太多了,如果没有成体系地展示事实细节或者数据细节,基本也可以认为是观点搬运工。

大叔有一个习惯,经常说“再往下说很复杂”、“这个不细说”,这让我有点怀疑是不是类似于某些常见的“侃爷”、“大忽悠”,翻来覆去三板斧。

于是我去寻找他是否在视频中提到很多事实性或者数据性的细节。

2有细节、略有瑕疵

这里说的细节并不是堆砌公开数据或者引用公开细节,而是观察内容是否有比较个性化的细节描述、有实操者才了解的细节。

另一个判断财经人物IP是否有料的小技巧:科普类看财经知识基本功。

数据可以有瑕疵、可以分析不深入,但是书本和理论的知识不能出错。如果在几处视频里都找到了明显的知识性错误,基本就可以认为是团队没有金融专业成员做脚本。

大叔提到了一些:

看一家制造型企业的厕所和自行车棚管理——企业管理领域;对上海外滩附近地理的细节——粽子策划案;塑料勺子的定价和制作过程;粽子线打结的位置;

总体看视频很多,细节描述不是特别多,我的感觉是大叔对制造业有了解,有市场营销的实操。

短视频领域一般很难有太多细节添加,不会有太多听众,几个小细节可以排除大叔是纯粹的侃侃而谈。

当然,部分细节发生了小瑕疵:

引用《道德经》“无过无不及”——是《孟子》一篇文章的标题

对产能周期和库存周期理解混淆——购买设备大叔说成了库存周期;(但是能把几个周期都说全的,临场发挥也是比较难的);苏宁借壳——大叔说的没听清,但肯定不是“吉林纸业”这几个字;关于美元保证金账户引发的连续下跌——当然有,但不是主要原因。布雷顿森林会议在二战之后——二战没有结束就开了。

考虑到大叔拾荒多年的境遇,我想这也不算是什么根本性错误。

3科普内容理论基本正确,技巧高

大叔做了几个领域的科普,由于AI、5G、能源这些内容不熟悉,我仅仅讨论财经领域。

大叔对很多财经内容进行科普:布雷顿森林体系、银行准备金率、制造业价格机制、流动性对贵金属资产价格的打压、房价形成机制和城市化、生猪出栏周期。

一定经过了看书或者大量阅读,知识点基本正确或者接近主流观点。

考察对知识是否掌握扎实,更重要的是看能否很好地表达输出。

顺畅、简洁的表达。上学的时候很多人为了应付考试也可以死记硬背记下很多知识点,这并不算是完全掌握了知识。能够用顺畅的语言和简洁的方式输出知识,通过自己的语言习惯进行表达,非常重要。对西瓜视频的观众来说,给出书本的内容显然无法吸引更多人,大叔的科普也许不是最科学、最精准,但是已经足够完成一次通俗的科普;

善用类比和故事。科普比较难的地方在于理论有的时候抽象,需要科普者利用类比和故事进一步说明。

比如大叔在介绍石油美元关系的部分:

1) 先说货币,用了“打白条”的类比。

2) 从法国德国互不信任说起,到布雷顿森林会议的演绎故事(“还用发明么?美元就是啊”),形成35美元一盎司黄金的机制;

3) (这里大叔跳步了一下)尼克松时期宣布与黄金脱钩,穿插29年因为与黄金锚定不能印钱的背景;

4) 各国不信任,美国需要找一个挂钩的资产,演绎了一段美国和沙特谈判的故事

看具体表达技巧,大叔的语气、讲话节奏和专业视频比,也并不逊色。

4大叔的一些其他细节

大叔挺喜欢设计商业模式,这和他喜欢自上而下分析问题有关。

多说两句。

可以感受到,大叔拾荒多年,逻辑和大势判断还在,具体市场、具体业务有点生疏。

卖粽子,营销套路的底子还在,但是对新的营销方式并未提及;股市判断,框架分析还在,对市场热点的把握比较生疏;5G,物联网重点抓得准确,但是产品形式无法具体细化。

我想,应该有在一直阅读,一直思考吧。

对新事物大叔虽然亲自创新有些生疏,但是抓核心、抓重点能力非常强,关于短视频领域的一个点评片段:

5人物画像

所以大叔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

从我熟悉的财经领域看,大叔应该是个有积累的人:

理论积累;业务积累;逻辑思考积累;信息积累;

如果我们不知道这是个拾荒的大叔,这面这张图的眼神、遇到话题后的第一反应,给大家什么感受?

企业领导或者高管,逻辑性强、有营销实操经验、习惯定方向。

一个下属小伙找他来汇报做自媒体,第一个问题命中要害。

从大叔在其他视频释放出来的信息——29岁系统内最年轻的处级干部、炒借壳创办公司、公司高管。

生活虽然暂时不如意,反应却依然敏捷,眼神依旧犀利。

写到最后,我突然想起了去年大火的“沈大师”,满腹经纶的一位流浪汉,也是名校毕业、体制中人,流浪街头被网友发现。

顺手搜索了一下。

曾经的流浪汉沈大师借助了网络、借助了视频,向更多的朋友分享自己的智慧。

坚持直播——“保持接触社会”。

也许,我们的身边从来不缺“扫地僧”,缺乏的是发现他们的眼睛。

祝这位“纸箱大叔”,通过网络和视频,找到实现梦想的新舞台。

捡破烂大爷讲金融是谁,捡破烂小伙摇身一变成为金融大亨

破烂大爷讲金融,究竟是真有本事还是哗众取宠?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对于大爷是否哗众取宠,暂且不谈。

所谓金融专业,或者从事金融行业的专业人士,他们说什么人们都会相信,与其说他们是权威者,倒不如说是我们把他们定义为了专业者。这是人们的一种主管印象,当你发现评论者是相关领域的精英者时,你会主观认为他是对的,就算出错,那也是行情的错,并不会认为是他说错了,毕竟人家是专家吗!说话是有专业知识作为论据的。

而破烂大爷在说出这些话时,人们会首先看到的大爷的身份,而不是大爷话是否有道理。

大爷评论一出,会出现两种情况,一,大爷的话是对的,人们会认为他是哗众取宠,附庸风雅,在网络上,人们会认为他是在蹭热度。二大爷的话是错的,人们会大批特批,一股脑儿的讽刺。因为,大爷的身份不对,说了不符合他身份的话语。

我认为:在这个言论自由的时代,我们应该客观看待他人的观点,拥有自己的想法,不要因为身份差距而戴上有色眼镜。所以我是支持大爷发表自己的观点。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捡破烂大爷讲金融是谁,捡破烂小伙摇身一变成为金融大亨

破烂大爷讲金融,究竟是真有本事还是哗众取宠?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对于大爷是否哗众取宠,暂且不谈。

所谓金融专业,或者从事金融行业的专业人士,他们说什么人们都会相信,与其说他们是权威者,倒不如说是我们把他们定义为了专业者。这是人们的一种主管印象,当你发现评论者是相关领域的精英者时,你会主观认为他是对的,就算出错,那也是行情的错,并不会认为是他说错了,毕竟人家是专家吗!说话是有专业知识作为论据的。

而破烂大爷在说出这些话时,人们会首先看到的大爷的身份,而不是大爷话是否有道理。

大爷评论一出,会出现两种情况,一,大爷的话是对的,人们会认为他是哗众取宠,附庸风雅,在网络上,人们会认为他是在蹭热度。二大爷的话是错的,人们会大批特批,一股脑儿的讽刺。因为,大爷的身份不对,说了不符合他身份的话语。

我认为:在这个言论自由的时代,我们应该客观看待他人的观点,拥有自己的想法,不要因为身份差距而戴上有色眼镜。所以我是支持大爷发表自己的观点。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捡破烂大爷讲金融是谁,捡破烂小伙摇身一变成为金融大亨

破烂大爷讲金融,究竟是真有本事还是哗众取宠?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对于大爷是否哗众取宠,暂且不谈。

所谓金融专业,或者从事金融行业的专业人士,他们说什么人们都会相信,与其说他们是权威者,倒不如说是我们把他们定义为了专业者。这是人们的一种主管印象,当你发现评论者是相关领域的精英者时,你会主观认为他是对的,就算出错,那也是行情的错,并不会认为是他说错了,毕竟人家是专家吗!说话是有专业知识作为论据的。

而破烂大爷在说出这些话时,人们会首先看到的大爷的身份,而不是大爷话是否有道理。

大爷评论一出,会出现两种情况,一,大爷的话是对的,人们会认为他是哗众取宠,附庸风雅,在网络上,人们会认为他是在蹭热度。二大爷的话是错的,人们会大批特批,一股脑儿的讽刺。因为,大爷的身份不对,说了不符合他身份的话语。

我认为:在这个言论自由的时代,我们应该客观看待他人的观点,拥有自己的想法,不要因为身份差距而戴上有色眼镜。所以我是支持大爷发表自己的观点。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捡破烂大爷讲金融是谁,捡破烂小伙摇身一变成为金融大亨

破烂大爷讲金融,究竟是真有本事还是哗众取宠?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对于大爷是否哗众取宠,暂且不谈。

所谓金融专业,或者从事金融行业的专业人士,他们说什么人们都会相信,与其说他们是权威者,倒不如说是我们把他们定义为了专业者。这是人们的一种主管印象,当你发现评论者是相关领域的精英者时,你会主观认为他是对的,就算出错,那也是行情的错,并不会认为是他说错了,毕竟人家是专家吗!说话是有专业知识作为论据的。

而破烂大爷在说出这些话时,人们会首先看到的大爷的身份,而不是大爷话是否有道理。

大爷评论一出,会出现两种情况,一,大爷的话是对的,人们会认为他是哗众取宠,附庸风雅,在网络上,人们会认为他是在蹭热度。二大爷的话是错的,人们会大批特批,一股脑儿的讽刺。因为,大爷的身份不对,说了不符合他身份的话语。

我认为:在这个言论自由的时代,我们应该客观看待他人的观点,拥有自己的想法,不要因为身份差距而戴上有色眼镜。所以我是支持大爷发表自己的观点。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捡破烂大爷讲金融是谁,捡破烂小伙摇身一变成为金融大亨

破烂大爷讲金融,究竟是真有本事还是哗众取宠?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对于大爷是否哗众取宠,暂且不谈。

所谓金融专业,或者从事金融行业的专业人士,他们说什么人们都会相信,与其说他们是权威者,倒不如说是我们把他们定义为了专业者。这是人们的一种主管印象,当你发现评论者是相关领域的精英者时,你会主观认为他是对的,就算出错,那也是行情的错,并不会认为是他说错了,毕竟人家是专家吗!说话是有专业知识作为论据的。

而破烂大爷在说出这些话时,人们会首先看到的大爷的身份,而不是大爷话是否有道理。

大爷评论一出,会出现两种情况,一,大爷的话是对的,人们会认为他是哗众取宠,附庸风雅,在网络上,人们会认为他是在蹭热度。二大爷的话是错的,人们会大批特批,一股脑儿的讽刺。因为,大爷的身份不对,说了不符合他身份的话语。

我认为:在这个言论自由的时代,我们应该客观看待他人的观点,拥有自己的想法,不要因为身份差距而戴上有色眼镜。所以我是支持大爷发表自己的观点。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股市行情网 » 捡破烂大爷讲金融是谁,捡破烂小伙摇身一变成为金融大亨

相关文章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