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股市行情,澳洲财经见闻

2017年关已过,中国的新年也接踵而来,这个阶段,传统国企制造业都在忙银行还贷再续贷的事情,民营企业,也都是在做新的一年的筹划,“慎而思之,勤而行之”,行动了一年,也该好好坐下来总结一下,作为专注企业境外上市的秉越资本,近期也听到了不少的有好有坏的声音,上市究竟是好是坏?澳洲上市发展到现在有哪些雷区?作为行业的践行者,秉越资本有必要给读者好好做下分析。

2017年,澳交所中概股上市延续了15、16年的势头。伴随着国内的消费升级,赴澳上市的公司多数集中在消费品行业——与先前的矿业勘探热潮相比,行业构成已经呈现出明显的变化。与此同时,科技类、医药类的公司也开始崭露头角,颇有中国技术崛起的意味。

而2017年,新上市的中国公司,有食品电商万旗网(WQW),青州家家富农业集团(JJF),厦门鹰君健康控股(EHH),江西博君农业(BAH) ,天美富硒养生饮品公司( TB8),这些公司无一是采矿业,有此也能看出,后矿业时代,赴澳上市的中国企业结构开始慢慢走向合理化,也朝多样化去发展。

市盈率问题:

虽然上市企业的数量在增多,但是其质量的提升,还不算太明显,拿最直观的市盈率来讲,中概股市盈率普遍偏低,究其原因,无外乎两个。第一:中概股上市的公司,规模普遍偏小,澳洲中概股平均市值7200万澳元,中位市值2500万澳元。对于小的公司,如果不是涉及到特别好的概念,不可能有很高的市盈率;第二:中国公司的澳洲关联性没有找到,不同于在澳洲上市的美国公司和新加坡公司,中国公司有一些是为了上市而上市,没有讲业务结合澳洲的国情做一个好的规划,也没有真真正正的利用到澳洲好的资源,这样,在公司发展上,还是单单依靠中国的市场来发展,自然是没有好的表现。

拿在澳洲上市的美国企业和新西兰企业来讲

新西兰公司:

平均市盈率 24.5倍,中位市盈率 16倍。(去除无收入样本)

板块构成:30%消费品;13%医疗保健;13%工业;13%科技;11%公共事业。

公司规模:平均市值16亿澳元,中位数6.5亿澳元。

优秀先例:A2 Milk——A2的市值在新西兰赴澳上市公司中,排名仅在第5位。

美国公司:

板块构成:主要集中在医疗保健行业。13家公司只有4家有收入,这4家公司市盈率均在行业中等或偏上水平。其余均为研发阶段公司。

公司规模:平均市值20亿澳元,中位市值1.4亿澳元。主要集中在医疗保健行业。

优秀先例:Resmed(双重上市),是全球领先的呼吸系统疾病改善方案提供者。

当然这个问题也有中国企业自身的原因,对于澳洲这么一个新兴的资本市场,太大规模的企业,第一是还不太放心走出来,第二是不太容易能走出来。想想看,拿美国公司规模来讲,平均20亿澳元的规模,也就是100亿人民币规模的企业。如果放在三四线城市,基本上是龙头企业,政府的对企业的需求,政绩对企业的压力以及太多说不清楚的政治因素都会让企业“难于出境”,所以就造成了赴澳的民营企业,多数规模都不大,笔者认为,没有大的公司,就不会对“中概”的整体指标有个大的提升,想想纽交所和纳斯达克中的中国公司,如果没有阿里巴巴,京东,百度这样的巨头企业,也起不到太大的示范效应。

初衷问题:

这个问题很笼统,但是笔者认为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Why list on ASX/NSX?”,这是每个中国企业来澳上市ASIC都会问到的一个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企业家有没有真正想过?

为了上市能顺利通过,企业家一般都会做好长期规划,结合自身的业务,寻求在澳洲的发展机会,然后写出一长篇符合市场发展的可研报告,递交ASIC和交易所。但对于上市后,中概股多数的做法,会完全不去理会之前提交材料时所做出的规划,在IPO之后,对股价也不会去做一个系统的维护,从而导致自身股价下降,中概股在澳信誉受损,中国人惯用的“应付”伎俩,最终导致了市场对该股票的失信及看空。

笔者认为,企业的发展是有自身规律,企业家素质的提升也是有一个线性的过程,前期经济不发达,企业家素质偏低的阶段,中国那些走出去的企业的确给后人挖了不少坑,失信是在境外上市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在境外,“Any company can be listed,but time will tell the tale(任何企业都能上市,但时间会证明一切)”,企业家只有正正真真搞清楚自己上市的初衷,不食言,不失言,做好本身业务的发展,才会在资本市场上有个好的表现。

何为迷茫,何为远方?

对于中国的企业家,特别是民营企业家,做好企业的确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大型国有企业对优质资源的垄断,加上银行对民营企业的不大量放贷,让民营企业在中国既要承担开拓业务的巨大压力,也要面临经营过程中现金流的巨大压力。无法从银行获取资源的现状,又让企业压力倍增。而中国的资本市场,上交所和深交所,都是以利润为主要考核点的上市规则,本身就没好的发展的企业,更是没有巨大的利润支撑来登陆中国的资本市场,而新兴的轻资产企业,虽然有巨大的利润,但也过不了固定资产必须占80%以上的上市要求,一样上市无望,这些都是摆在企业家眼前的“迷茫”。

中国不行,眺望远方,能否在全球市场寻求机会,也算是一条出路。

对于全球的十大资本市场,除去中国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证券交易所,剩下的交易所之中,东京是中国企业所不考虑的,伦敦,德国,泛欧这些欧盟国家,对中国企业本身也是不太欢迎,加上比较高的上市费用和条件,让中国企业更是望洋兴叹。剩下的就是纽约,纳斯达克和澳洲了,但对于美国的资本市场,虽然有比较高的估值和流动性,但是对企业的要求也是比较高,拿纳斯达克来讲,一般4000万人民币净利润以上的企业,才会有上市的可能性,但是4000万的净利润,基本上也达到了创业板的要求,除非企业是靠资产测试来上市。这样来看的话,对于处在“迷茫”之中的中小企业来讲,能上市的板块只有澳洲。

再拿澳洲来讲,对于不同企业,也是有不同的选择

ASX市场

这是一个有交易量也有融资能力的国际化交易所。几乎澳洲所有的大型上市融资项目都在ASX上发生,当在澳洲金融市场提到交易所和上市的时候,基本上默认的理解都是ASX。

这是大型公司上市的首选。并且由于澳洲市场内生的低门槛、低估值特性,ASX上市将规模做大并进一步登陆纳斯达克或其他交易所以获得资产估值拉伸的操作并不少见。

但值得注意的是,ASX上共有2200余家上市公司。在市值规模尚小,且无新鲜噱头和明显资本流入的情况下,上市公司是几乎无法引起注意的。

NSX市场

NSX同样是一家历史悠久的澳洲交易所。与ASX相比,NSX最大的优势是上市成本低、门槛低和时间快。相比ASX需要半年甚至一年的上市时间而言,在NSX上市可能只需要3个月或者更短的时间。

NSX上市有两个基本途径:合规上市,以及IPO。

普通上市的规则我们将在下文表格中列出,而合规上市是NSX与其他交易所的一个主要区分点。

NSX 是目前澳洲唯一提供合规上市途径的证券交易所,它也要求上市公司提交严格符合ASIC标准的招股说明书,即其内容必须可为投资者提供用于做出明智投资决策的详细信息。

与普通上市的主要区别在于,合规上市不允许公司在上市申请递交前后的三个月内进行任何融资。合规上市同样适合于已在其他交易所上市、同时寻求在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进行双重上市的公司。

由于节省成本、时间线短、无股东及融资量要求的特点,NSX适合希望有上市公司名声、愿意接受西方严格法务规定监管、并未来有进一步融资规划或有转版需求的小型公司。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远方已经找到,那么对于中国企业来讲,什么样的企业适合去澳洲,什么样的企业最容易看到“阳光”呢

澳洲上市企业应注意的问题:

1:不忘初衷,坚持国际化和澳洲本土化运营

中国经济发展到现在,企业家素质也上升到了一定程度,既然要上市,企业家就要明白,这不是一件小事,从战略规划到实际行动,都要和上市相互结合,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更好的找到自己的落脚点,找到和澳洲的关联性,也只有这样,中国企业才能像在澳洲上市的美国企业和新西兰企业一样,被澳洲市场所完全接纳,也只有如此,才能在市场上,得到巨大的回报。

境外上市,是基于两国业务发展的一个考量,也是基于全球化业务扩展的考量,既然选择澳洲,而澳洲资本市场本身也能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全球化品牌效应,企业就应该利用起来,不再单单作为一个纯中国公司,而是更多的和国际接轨,这个接轨,不是你上市后选几个老外做董事,做高管就能解决的,而是要真正将业务和管理相融合,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做大做强。

2:认清自己,别盲目自信

企业的发展是有一定的规律的,资本市场的作用,是为企业输血,而不是为企业造血,如果企业本身没有造血功能,是不能长久下去,对于任何资本市场,没有自身业务增长和发展的企业都不长久,对于赴澳上市的企业,2500万澳元规模的企业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位置。放眼中国,2500万规模的企业比比皆是,在中国是什么处境企业家自己心知肚明,赴澳上市,是对企业国际化和规范化的一个过程,是资本市场对企业的一次洗礼,但并不是说洗礼后企业就“乌鸦变凤凰”了,企业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你可以变凤凰,但是也有个时间,企业必须利用好登陆国际资本市场上给自己带来的便利而发展业务,从而逐步实现变凤凰的过程,而不是盲目的夜郎自大,寻求和自身目前状况不相匹配的回报。

3:善用资本市场工具,注重自身形象

澳洲社会是一个很讲究信誉的社会,在澳洲假货几乎没有,在澳洲如果一个人失信,被列入黑名单,将寸步难行,中国企业一定要自重,不要把在国内的一些坏习惯运用到澳洲市场上,合同不守约,对人失信,这些都是中国中小企业家容易出现的问题,但是一旦企业登陆了澳洲资本市场。一定要爱护自己的“羽毛”,要知道,此时你代表的是整个中国企业的形象,别人怎么看你,就怎么看待中国其他企业,所以,企业一定要自重。

同时,企业要学会利用资本市场工具,对于登陆澳洲的中小企业,可能由于企业人才储备不足等原因,企业没有对资本市场比较熟悉的人才,但企业一定要借助了辅导机构,善用资本市场工具。在澳洲资本市场,定增是可以在上市后6个月进行的,而且只要定增股份没有超过总股本的15%,是可以直接备案而不需要审批的。这些是国内资本市场所无法比拟的。所以企业一定要善于发掘该板块本身的优势。另外,如果企业优质,股权质押贷款也是可以利用的工具之一,而且在澳洲,贷款的利率只有3-4%,是要远低于国内的贷款利率。这对于国内没有太大固定资本的中小民营企业来讲,就是多了一个资金来源通道。除此之外,利用自身上市公司股份,在澳洲当地多并购一些小而优质的公司,从而实现自身业务的发展,这些都是可以操作而且容易操作的事情,企业眼光要广,不要单单盯着IPO的融资额或者自身的股价,要综合利用上市公司这一身份所给企业带来的诸多金融工具,这些才是企业输血的真正泵机。

企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而澳洲低门槛、上市准备时间短、注册制而非审核制,且已与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资本市场签署了双挂牌的互联协议,决定了澳洲必将成为中概股海外融资和跳跃式发展的重要根据地。中国企业之前的种种陋习,已经让许多资本市场对中概股是一个拒绝的态度,造假,不守信,是许多资本市场给中国企业贴上的标签。而澳洲现在作为中小企业境外上市的唯一“着陆点”,其雄厚的资金及多样的生态是能给中国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笔者在此也希望,中国企业能自重,社会舆论能留理性看待,对于下定决心要走出国门,寻求发展的企业,一定要认清自身,不忘初衷,只有这样,中国企业在澳洲市场才能越来越好,也只有这样,中国民营企业才能真正感受到远方的阳光~

若要了解更多澳洲上市知识,欢迎订阅公司公众号,笔者也希望能和读者有个更为深入的交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股市行情网 » 澳洲股市行情,澳洲财经见闻

相关文章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