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是降准释放的一万亿资金对咱普通投资者意味着啥

上周三的国常会提出要适时降准。随后,人民银行迅速落实,周五就宣布决定于7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降准释放的长期资金约1万亿元。

很多媒体包括研究机构非常激动。觉得对股市和债市绝对是利好。债市表现确实不错,可股市并不买账,周四和周五连续两天下跌,拉胯得很。

这个降准究竟是啥东东?为啥消息一出来大家那么激动?可股市为啥又不给面子呢?

降准,就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简称。

01存款准备金的由来

大家都知道,商业银行干的最主要的活儿,就是一手吸收存款,然后另外一手将这些存款拿去放贷款,赚取的就是存款和贷款之间的利息差。

以前,为了赚钱,商业银行们常常会把所有的存款都拿去放贷款。在平时,这么搞是没问题的。因为商业银行吸收很多人的存款,又会向很多人或者企业放贷。来取存款的人,一般不会集中在一个时候来,而还贷款的人也会陆陆续续还贷款。所以,商业银行一般还是会有钱给到那些需要取出存款人的。

但这么搞有个前提条件,就是不能出事。

一旦出事,比如突然出现谣言说银行要倒闭了,或者粮食突然涨价大家都想抓紧买粮食,就可能出现很多人同时跑到银行取钱,可银行把存款都放贷出去了,这个时候正好还贷了留在银行账上的钱不多,就没有办法给所有人来取钱的人把钱都还上。而一旦出现这样的问题,消息一传开,更多的存钱的人就会担心自己的钱取不到了,也都会跑来取钱。银行就更加还不上钱。

这种恶性循环,就叫做“挤兑”。很容易在短短几天就把银行搞破产。关键是,”挤兑“这件事还容易蔓延。

如果人们发现一家银行被挤兑,即使自己不在这家银行存钱,也会担心自己所在的银行会不会也存在同样的危险。毕竟是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啊!谁也不敢冒这个风险。于是,即使有些银行没有出问题,可能会因为其他银行出现挤兑,导致自己的客户也跑来挤兑,形成连锁反应,导致整个银行系统都出现问题。

如果发展到这一步,就变成大家听说过的”银行危机“或者”金融危机“了。

为了应对这种危险,中央银行成立之后,就开始搞了一个强制性的制度,叫做“存款准备金“。

就是央行要求各家商业银行在吸收存款后,按照一定的比率将存款的一部分存入央行。这是强制性的,每个银行都要存。虽然每个银行只需要把一部分存款存入央行,但是因为央行集中了各家银行的准备金,极少成多,就汇聚成了一个很大的资金池。如果单一的银行遇到挤兑,出现无法兑付存款的情况,央行就可以直接出面,通过存款准备金支持这家银行。央行汇集的资金比单个银行的存款规模大多了,所以保证这家银行的客户存款得到足额兑付完全没问题。客户发现原来存款是可以足额兑付的,也就不担心了,挤兑也就消失了。

02 存款准备金的新角色

防止挤兑而导致的金融危机,是中央银行设计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最初目的。后来,大家又发现,存款准备金还可以调节整个市场的资金规模,以及资金的价格。

这是因为,商业银行主要是利用手中的存款进行放贷。通过调整准备金率,央行就可以调整商业银行可以用于放贷的资金规模。如果存款准备金率越高,商业银行需要上缴给央行的存款准备金就越多,能够拿来放贷的钱就越少。市场上可以用来放贷的钱越少,那么需要贷款的人就不得不付出更高的利息来获取贷款,所以资金的成本就越高。相反,存款准备金率越低,商业银行可以用来放贷的钱越多,贷款需求越容易得到满足,资金的成本也就越低。

就这样,存款准备金就逐渐发展成为现代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货币政策手段之一。

一般来说,在经济发展情况非常好的时候,物价就容易迅速上涨,房子、股票等资产价格也会出现猛涨,这种情况一般被称为“经济过热“。这个时候,国家常常会选择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减少商业银行可以用于放贷的资金规模,减少市场上流动的资金,来抑制经济过热。

反过来,如果经济发展情况不好,老百姓没有钱消费,企业赚不到利润,物价不高,资产价格疲弱,这个时候国家往往会选择下调准备金率,增加商业银行可以用于放贷的资金规模,这样企业能够以更底的成本贷到款,用于生产,给员工发工资,老百姓有更多的钱消费,企业也能获取更多的利润,这样经济就会恢复生机。

回顾我们国家存款准备金率过去三十年的调节历史,就是这么做的。

1990年到1998年,我国的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13%。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为了刺激宏观经济,迅速下调到8%,后续又进一步下调到6%。2004年后,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期,国家开始持续迅速上调准备金率,以抑制经济过热。到2008年,我国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7.5%的高位,后因美国次贷危机爆发,配合四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存款准备金率短暂下调到15%。后续由于经济迅速反弹,全球流动性泛滥,国内资产价格暴涨,于是存款准备金率持续上调。到2012年,存款准备金率一度被上调到21%的历史最高位。后续,随着欧美经济疲弱,我国经济增速逐步下降,存款准备金率又逐渐下调到9.4%。

经过本次最新的调整,我国金融机构的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将达到8.9%。但相对于欧盟的1%,日本的0.8%,美国的0,仍然有非常大的下调空间。

03 降准后大家为啥这么激动?股市又为啥不给面子?

国常会的新闻出来后,很多机构的解读都觉得对股市和债市是利好,毕竟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下来了,资本市场的流动性也会更加宽裕。债市表现确实如预期,周四长短期国债收益率均普遍下行。

但股市的表现却并不好,周四和周五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连续下跌。就连大家一开始认为直接利好的银行板块,更是大跌。

这是为啥呢?

虽然降准会切切实实地释放资金进入经济体系当中,但市场更加担心,这次国常会部署降准,很有可能是经济发展的情况不好,需要提前部署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

实体经济不好,股市中的企业经营业绩就没有基础和保障。对投资者来说,这的确不是个好的信号。

至于银行,虽然降准让商业银行可以有更多的钱拿去放贷款,可是市场更加担忧,如果经济不好,那么这些贷款的坏账率会不会更高,从而直接侵蚀银行的利润。市场也更加担忧,银行会不会像去年一样,被要求通过减免手续费、降低贷款利率、延期还本付息等手段来支持中小企业,对实体经济让利。

04 小结

所以,降准这件事,从直接影响看,会让市场上的钱更多,也许会导致更多的资金进入股市。但也有可能是预示着实体经济不如预期,反倒让市场对股市的前景产生悲观的预期。

总结起来一句话,宏观太复杂,对市场的影响太难判断。还是潜下心来研究企业,利用市场的波动,在合理的价格投资优质的企业,才是我辈普通投资者能够把握的方法,才是最有可能走通的投资之路。

啥是降准释放的一万亿资金对咱普通投资者意味着啥

央行降准0.5%释放1万亿,对我们普通人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7月9日下午,央行宣布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约1万亿元, 这件事对普通人的生活有啥影响呢?

1

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先搞清楚啥叫“降准”。

假如你手头有一百万,存到了银行里。

这时有人找银行说:我想贷款一百万。银行能把这一百万都借给他吗?

肯定不行啊,万一我突然想取钱了咋办?

所以,专门管银行的银行,也就是央行,对各大银行说: 你们不能把所有钱都借出去,必须留一定比例交给我,便于大家来取钱。 这个比例就是准备金比例。

比如说,如果准备金比例是10%,那你存100万到银行,银行要交10万给央行当存款准备金,剩下的90万可以放贷款给别人。

央行降准,就是把这个准备金比例降低了,这样可以有更多的钱来发放贷款。

对于这次降准而言,准备金比例下降了0.5%,也就是说, 银行突然多出了1万亿人民币可以用于发放贷款。

2

银行说:我这里有钱了,你们快来借钱啊。

那么,谁会来借钱呢?这些钱会流向哪里呢?

如果运转体系 健康 的话,这些钱将会流向国家各个领域,助力各个实体行业发展。

由于之前疫情的影响,东南亚、非洲和拉美国家防疫不足,原材料的产出恢复较慢;发达国家恢复较快,对原材料的需求较大。

资源的产出跟不上全球的需求,导致过去几个月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我国处于下游的中小微企业,在采购这些大宗商品作为原材料时,成本也在不断增加。

本来利润就很低,现在成本还在上升,赚得少花得多,资金链都快要断了。

如果银行能提供贷款帮助度过难关,这些企业就能熬过去。

另外市场上的钱多了,就会有更多人来购买这个企业的产品,企业的收入就可以增多,可以度过难关或是扩大规模,甚至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因此,企业压力会减小。对于普通人来说,找工作可能会比以前好找些,工资待遇也可能有所提升。

3

但是,如果是没有合理管控的话,这些钱会涌向楼市、股市,以及各种金融市场。

对于大部分普通人而言,一辈子最大的借款就是用于买房。

在上半年,买房贷款利率连续上升,比如广州房贷利率都从5%都快涨到6%了。

不光贷款的利率上涨,放款的时间也在变长。之前房贷审批下来之后,一两个月钱就能到位,现在等五六个月还没等到的情况大有人在。

看到银行突然有钱了,不少人都跃跃欲试想去借点钱。

如果没有监管好,这些多出来的资金,会变成房地产和股市的泡沫。

贷款被资本家倒腾一手之后,变成普通人几十年分期的贷款,增加财政风险。还会导致物价上涨。

不过国家应该会严格管控,所以不排除可能会有更严厉的楼市调控政策出台。

4

实体经济是一个国家的根基,实体经济强大了,某些国家想来卡脖子也卡不住。

而且实体经济强大了,即使经济增长没那么快,老百姓幸福指数也会增加很多。

如果每个普通老百姓都能实现朝九晚五,靠自己努力买上房子,大家的生活质量会提升很多,说不定都有时间生老二老三了。

希望这次放出的贷款能流向实体行业,让更多的人能享受到流动性的红利。

啥是降准释放的一万亿资金对咱普通投资者意味着啥

央行释放一万亿意味着什么

央行释放了一万亿意味着在基本货币保持在20万亿元以上不变的情况下,过去十年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从20%以上调整为8.9%,投放社会的货币供应量增加了100万亿元以上 ,这也是中国M2达到200万亿元以上的最重要推动力。拓展资料:1.实体经济,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向社会释放资金的同时,降低对实体企业贷款的要求和利息,可以降低贷款成本,企业更愿意去银行贷款,从而扩大生产,增加产出,增加就业。同时,由于全球通胀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受压的制造业可以迅速走出困境,化解破产风险。2.对楼市,我们对楼市的调控并没有放缓,根本目的是为了防止美元流入中国,推高楼市泡沫。这一次,部分流动性或多或少会流入房地产市场,缓解房地产行业的紧张局势,增加房地产企业的利润。但另一方面,也可能会借机炒房客造势炒作房价,从而推动房价的新一轮上涨。毕竟经过前期的高压调控,我国的态度已经很明显了。预计部分高价买入的投机者将因长期坚持“有房、有房、非投机”而陷入亏损。3.资本市场,降准一直是股市的一大利好。即使这些资金不在普通人手中,而是分配给企业,从中长期来看,企业资金的增加会扩大投资规模,促进利润增长。股市本身的表现是看经营情况,管理好,资本市场表现乐观,管理不好,资本市场吸。虽然企业拿到的钱不会马上增加产量和利润,但投资者的信心还是很大的。其中,最值得老百姓关注的是就业和房价。企业逐步走出生产端压力的困境,扩大生产,势必需要招聘更多的员工,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疫情下的用工难度,更容易找到工作;至于房价,要警惕租户的新一轮炒作。与其进入市场,不如观望。因为从我们“国内流通”和“消费拉动经济”的长远目标来看,未来房价下跌是不争的事实。购房是中国居民最大的消费支出。只有降低这个比例,才能实现国家的长远目标。一时紧迫,而不是等待机会。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股市行情网 » 啥是降准释放的一万亿资金对咱普通投资者意味着啥

相关文章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