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PPI高达8环比再增加通胀未退衰退已至股市或再跌20

昨晚美国公布了最新的通胀数据,这一次公布的是PPI同比增长8.0%。这一同比增长的数据比上个月减少了,也低于此前市场的预测。

但是我们却需要留意,这很有可能与去年10月份的基数较高有关,所以导致今年的同比增长幅度减小。

因为目前的PPI数据与9月相比,环比增加了0.2%,说明PPI数值并未下降,还在继续上行中。

看来,美国的通胀还没降下来,衰退却已经到来,所以高盛再次警告,标普500指数可能会跌至3200点,也就是说,在目前基础上,还会再跌20%。

01

经济数据是客观的,但是对于经济数据的解读却是主观的。

对于最新公布的CPI和PPI数据,美联储部分官员认为,这已经有充分的证据显示通胀见顶回落,正在处于下降的通道中。

但是鹰派的官员却认为,即使通胀数据出现了下降,但是比起以往任何时候依然处于绝对高位,而且通胀的回落并不是单向下跌,而还在波动中,很难保证不会出现反弹。

同样的,对于10月份的就业数据看法也有不同。

10月份的新增就业26.1万,同时失业率3.7%。对此乐观派认为,新增就业已经开始减小,而失业率也比此前的低位有所抬升,说明劳动力市场的火热情况正在退却。

在这种情况下,美联储不应该过于激进的加息,以免当滞后反应来临时对经济伤害过大。

但是悲观者却认为现在的就业市场依然非常紧张,如今的失业率依然处于相对低位,这会造成薪酬上涨,从而推动物价继续上涨,螺旋形的通胀还未被打破。

02

在各种猜测之中,昨晚的美股先涨后跌,到收盘时,三大指数涨幅并不高,远低于上周是CPI公布10的涨幅。

昨天成交量的冠军是特斯拉,上涨1.8%,这是连续下跌之后难得的反弹,但是总体来说,下跌的幅度大,反弹的幅度小。

苹果和亚马逊分别超过100亿的成交额,排在成交榜的第2位和第3位。

另外我们需要留意的是,台积电排入了前10名,昨天成交额接近40亿美元。

这些天来对于台积电最重要的利好是来自于巴菲特公布的第三季度持仓报告中,对台积电进行了建仓,买入超过6,000万股。

整个季度巴菲特在二级市场上耗资90亿美元购入股票,其中买入台积电就花费了41亿美元,接近一半的资金投在了这一只股票上,说明巴菲特对该股的前景看好。

芯片股再次上涨,费城半导体指数目前回到了2800点,这是8月下旬以来的最高位,盘中AMD上涨8%。英伟达上涨4%。

此外,META上涨2%,谷歌上涨3%,奈飞上涨3.7%,总体而言科技巨头昨晚的走势不错。

分行业来看,网络股涨幅最高接近3%,可选消费上涨1.4%,公用事业上涨1.1%,但由于原油价格的下跌,能源业ETF下跌了0.1%。

消费巨头沃尔玛公布的数据显示,其收入比市场预期好,因此股价上涨6.5%,这是近两年来的最大单日涨幅。此外,沃尔玛一项200亿美元的回购计划也有效的推高了股价。

03

高盛一位分析师在研究报告中指出,过往美股在深度下跌之后反弹,全都建立在美联储降息和放松银根的基础上。

目前市场仅仅是预测美联储的加息幅度下降,远远还没有达到降息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就乐观的预测美股上涨显然是不可取的。

随着不断被拉长的加息周期延续,美股还有可能在目前的基础上进一步下跌,他预测标普500指数有可能需要跌至3200点。

以目前接近4000点的水平计算,意味着美国的股市还要再跌20%。

美国PPI高达8环比再增加通胀未退衰退已至股市或再跌20

目前的美股市场稳定了吗?不再会大跌了吗?

美国商务部周三公布,3月份零售额下降8.7%,低于预期值8%,创下历史以来最大跌幅。受此消息影响,美股在运行到一个月的高位后开始回调,截至收盘,道指跌445.41点,跌1.86%报23504.35点;标普500指数跌62.70点,跌2.2%报2783.36点;纳指跌122.56点,跌1.44%报8393.18点。

市场对这份糟糕的“成绩单”并不太意外,但是美股这波技术性牛市能走多久,或许是每个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

美股市场见底了吗?

回溯近期的走势,美股的暴跌开始于2月24日,包含了三个层面的因素:

一是公共卫生事件在海外不断发酵,引发投资者对全球经济和企业盈利的担忧。而原油额外减产协议失败,油价暴跌,对风险资产相当于“雪上加霜”。

二是,短期来看,美国股市的大跌很大程度上是泡沫从“追涨”的模式转向了“杀跌”,资金踩踏离场。而美国债市的问题,更多在于恐慌带来的流动性问题,重点还不在信用。流动性风险也同样波及了避险资产,甚至出现了“美元荒”。

三是,美股估值的“泡沫化”。长期以来持续低利率环境,使不少公司大幅借钱回购自己的股票,而不是用来投资实业。股价的上涨让企业盈利增厚,从而又提高了分红率,同时也让投资者的资本利得扩大,形成财富效应,进而促进消费、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而这反过来又进一步助推了股价的上涨。在下跌之前,从估值角度看,以标普500指数的Shiller PE Ratio(按通胀率调整过去十年的利润与股价相比)在本轮下跌前其为32倍左右,超过2008年金融危机的26倍,与“大萧条”前1929年的30倍相当,属于历史高位区间。

某些利空因素导致市场下跌,但当利空出尽的时候,随着市场恐慌情绪缓和,市场或迎来上涨。

美国宣布紧急状态十天之后,也就是3月24号,美股首现反弹。首先第一个因素——公共卫生事件的扩散速度现出趋缓迹象;其次随着美联储系列货币政策和美财政托底政策的实施,市场流动性不再紧张,大批企业破产清算的预期也得到修正。同时,产油国的连续磋商也给市场形成油价阶段性反弹的期望。随后几个交易日,美股反弹幅度加大,以至于在本周初,三大股指进入技术性牛市区间。

那么问题来了,美股离见底不远了吗?

对此,投资大佬们也给出了不同的答案,美国四大投行在近期表示,美股至黑时刻已经过去,建议投资者入场,华尔街传奇投资人罗杰斯也称当前的美股涨势并未完结;而巴菲特则做出了相反的动作——卖股套现,美国橡树资本创始人马克斯也表示当前的反弹是暂时性的,市场可能还会再次下探。

四大投行联合宣布:美股熊市over

高盛:不会再创新低。David Kostin等高盛策略师周一在报告中表示,空前的政策支持加上趋平的公共卫生事件曲线,“大幅”降低了市场和美国经济所面临的风险。他们表示,如果在经济复工复产之后,美国不出现第二波公共卫生事件,股市不可能再创新低。

“美联储和国会阻止了经济彻底崩溃的可能性。”报告写道。“这些政策行动意味着我们此前对标普500指数短期跌至2000点的预期已不再可能。”

与此同时,分析师预计投资者不会过分看重一季度业绩,而是会更加关注2021年展望。现在市场对负面消息似乎已经产生“群体免疫力”,从高盛追踪的数据来看,负面消息的影响已经逐渐消退。

高盛策略师们写道:“尽管可能会持续出现疲软的盈利报告,但第一季度的收益季将不会成为股票市场表现的主要负面催化因素。我们对标普500指数的年底目标仍然是3000点。”

大摩:回调即买入。以威尔逊为首的大摩分析师团队周一称,鉴于美联储似乎不受限制的支持,他们对美股的前景变得更加乐观。上周,美联储又推出了2.3万亿美元的刺激计划。

威尔逊在报告中称,“不要与美联储抗争。”“此举(美联储2.3万亿贷款支持)符合我们先前的观点,即投资者不应质疑美联储采取一切措施以确保经济不会陷入衰退的决心。”

分析师将基础情景下标普500指数年底的目标从2700点上调至3000点,看涨情景下目标从3000点提升至3250点。

小摩:明年再创新高。摩根大通策略师认为,市场动荡的最糟糕阶段已经过去,大部分风险资产已经在世界各地的经济衰退中触底。

摩根大通策略师在一份报告中写道,摩根大通为市场稳定和复苏所设定的条件已经基本得到满足,包括类似衰退的定价、投资者定位的逆转和不同寻常的财政刺激。感染率仍然是一个“变数”,因为在美国和欧洲,感染率仍然很高,尽管正在“放缓”。

从历史来看,市场底部比失业申请人数最高点要早1个半月,比经济危机结束早4个半月。从1928年以来,美股经历了14次衰退和21次熊市,从来没被打倒过,每一次从爬起来都再创新高,这一次也不会例外。

Piper sandler:熊市已终结。欧美公共卫生事件爆发初期,曾有机构做过模型,根据公共卫生事件发展情况判断市场走势,现在市场走势已经远超最乐观预期,虽然公共卫生事件仍然在全球蔓延,但在金融市场钱就是最好的疫苗。

欧美主要公共卫生事件国家已经得到控制,同时各国央行无限制支持市场,所以不可能再出现比3月份更恐慌的下跌。本轮熊市已经结束。

除了四大行对美股的前景变得更加乐观,华尔街传奇投资人罗杰斯也表示美股当前的涨势并未完结。在罗杰斯看来,在美国政府美联储的刺激方案,乃至全球印钞机的疯狂开动之下,美股当前的涨势完全有可能一直延续到11月大选之时,但那终归只是引鸩止渴,只能让最终的清算变得更加惨烈。罗杰斯指出,其实美国政府和“绝对是疯了”的美联储目前的应对,都是基于特朗普11月连任的目标的超级短期行为,已经顾不上之后会付出怎样更可怕的代价了。

巴菲特割肉离场,市场可能还会再次下探?

然而,很多经济学家以及机构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他们认为美股远未见底,建议投资者不要轻易上这波“反弹”车,巴菲特的“减持”也反应了这一观点。

在美股这场暴跌中,贝菲特的现金持仓突然间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巴菲特曾在2020年致股东信中表示,截至2019年年末,伯克希尔·哈撒韦持1120亿美元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而且这1120亿美元中有超过90%的是美国国债,标的质量高,流动性非常好。

大家都在关心股神什么时候会将巨额现金用于抄底。

和2008年奉行“别人恐惧我贪婪”不同,巴菲特此时不仅没有出手抄底,反而减持了“心爱”的梅隆银行和达美航空,割肉离场,要知道,银行股一直是巴菲特的重仓位,航空股也一直被他看好。

美国财经网站MarketWatch近日刊文称,从长期市场心理、技术周期分析等几个重要因素来看,这一轮美股熊市尚未见底。

长期市场心理方面,从最近的调查来看,投资者表现出的不是恐惧,而是贪婪的迹象。投资者的这种心理根本就不是市场处在低点时该有的心理;

技术面上,并没有长期底部到来的迹象。市场本质上是前瞻性的,如果股价开始反映出复苏的前景,那么人们应该会从周期性指标以及大宗商品价格中看到暗示,但这些信号现在都并不存在。

西泽资本表示,通过呈现当前市场估值极端的严重风险,从而认识到美股市场下滑在即的方法。聚焦于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每一个板块,并将其今天的估值与2000年和2007年科技股和房地产泡沫时期的市场高峰相比较。可以看到一个史无前例的现象:在11个行业中,有8个行业(标红)估值处于历史最高值前列,呈现出当前过度的市场广度。

Canaccord Genuity首席市场策略师Tony Dwyer认为,在过去几周美国股市大涨之后,他现在警告投资者未来会回调。他指出,4月以来,美联储公布了数万亿美元的贷款计划,但这些计划及新的政府支出目标能否支撑就业及小型企业,未来仍尚待检验。因此,即使投资者知道不能与美联储的政策方向相违背,但目前大可不必追赶这波反弹趋势。

美国橡树资本创始人马克斯表示,美国股市于3月24、25、26日三天的涨幅达到了1930年代以来的最高水平,投资者会情绪也从抑郁转变到狂欢的状态。但在马克斯看来,这种反应是过度的,因为通常情况下市场不会下调后直线反弹。虽然过去不能保证未来,但历史规律指向当前的反弹是暂时性的,市场可能还会再次下探。

美国PPI高达8环比再增加通胀未退衰退已至股市或再跌20

目前的美股市场稳定了吗?不再会大跌了吗?

美国商务部周三公布,3月份零售额下降8.7%,低于预期值8%,创下历史以来最大跌幅。受此消息影响,美股在运行到一个月的高位后开始回调,截至收盘,道指跌445.41点,跌1.86%报23504.35点;标普500指数跌62.70点,跌2.2%报2783.36点;纳指跌122.56点,跌1.44%报8393.18点。

市场对这份糟糕的“成绩单”并不太意外,但是美股这波技术性牛市能走多久,或许是每个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

美股市场见底了吗?

回溯近期的走势,美股的暴跌开始于2月24日,包含了三个层面的因素:

一是公共卫生事件在海外不断发酵,引发投资者对全球经济和企业盈利的担忧。而原油额外减产协议失败,油价暴跌,对风险资产相当于“雪上加霜”。

二是,短期来看,美国股市的大跌很大程度上是泡沫从“追涨”的模式转向了“杀跌”,资金踩踏离场。而美国债市的问题,更多在于恐慌带来的流动性问题,重点还不在信用。流动性风险也同样波及了避险资产,甚至出现了“美元荒”。

三是,美股估值的“泡沫化”。长期以来持续低利率环境,使不少公司大幅借钱回购自己的股票,而不是用来投资实业。股价的上涨让企业盈利增厚,从而又提高了分红率,同时也让投资者的资本利得扩大,形成财富效应,进而促进消费、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而这反过来又进一步助推了股价的上涨。在下跌之前,从估值角度看,以标普500指数的Shiller PE Ratio(按通胀率调整过去十年的利润与股价相比)在本轮下跌前其为32倍左右,超过2008年金融危机的26倍,与“大萧条”前1929年的30倍相当,属于历史高位区间。

某些利空因素导致市场下跌,但当利空出尽的时候,随着市场恐慌情绪缓和,市场或迎来上涨。

美国宣布紧急状态十天之后,也就是3月24号,美股首现反弹。首先第一个因素——公共卫生事件的扩散速度现出趋缓迹象;其次随着美联储系列货币政策和美财政托底政策的实施,市场流动性不再紧张,大批企业破产清算的预期也得到修正。同时,产油国的连续磋商也给市场形成油价阶段性反弹的期望。随后几个交易日,美股反弹幅度加大,以至于在本周初,三大股指进入技术性牛市区间。

那么问题来了,美股离见底不远了吗?

对此,投资大佬们也给出了不同的答案,美国四大投行在近期表示,美股至黑时刻已经过去,建议投资者入场,华尔街传奇投资人罗杰斯也称当前的美股涨势并未完结;而巴菲特则做出了相反的动作——卖股套现,美国橡树资本创始人马克斯也表示当前的反弹是暂时性的,市场可能还会再次下探。

四大投行联合宣布:美股熊市over

高盛:不会再创新低。David Kostin等高盛策略师周一在报告中表示,空前的政策支持加上趋平的公共卫生事件曲线,“大幅”降低了市场和美国经济所面临的风险。他们表示,如果在经济复工复产之后,美国不出现第二波公共卫生事件,股市不可能再创新低。

“美联储和国会阻止了经济彻底崩溃的可能性。”报告写道。“这些政策行动意味着我们此前对标普500指数短期跌至2000点的预期已不再可能。”

与此同时,分析师预计投资者不会过分看重一季度业绩,而是会更加关注2021年展望。现在市场对负面消息似乎已经产生“群体免疫力”,从高盛追踪的数据来看,负面消息的影响已经逐渐消退。

高盛策略师们写道:“尽管可能会持续出现疲软的盈利报告,但第一季度的收益季将不会成为股票市场表现的主要负面催化因素。我们对标普500指数的年底目标仍然是3000点。”

大摩:回调即买入。以威尔逊为首的大摩分析师团队周一称,鉴于美联储似乎不受限制的支持,他们对美股的前景变得更加乐观。上周,美联储又推出了2.3万亿美元的刺激计划。

威尔逊在报告中称,“不要与美联储抗争。”“此举(美联储2.3万亿贷款支持)符合我们先前的观点,即投资者不应质疑美联储采取一切措施以确保经济不会陷入衰退的决心。”

分析师将基础情景下标普500指数年底的目标从2700点上调至3000点,看涨情景下目标从3000点提升至3250点。

小摩:明年再创新高。摩根大通策略师认为,市场动荡的最糟糕阶段已经过去,大部分风险资产已经在世界各地的经济衰退中触底。

摩根大通策略师在一份报告中写道,摩根大通为市场稳定和复苏所设定的条件已经基本得到满足,包括类似衰退的定价、投资者定位的逆转和不同寻常的财政刺激。感染率仍然是一个“变数”,因为在美国和欧洲,感染率仍然很高,尽管正在“放缓”。

从历史来看,市场底部比失业申请人数最高点要早1个半月,比经济危机结束早4个半月。从1928年以来,美股经历了14次衰退和21次熊市,从来没被打倒过,每一次从爬起来都再创新高,这一次也不会例外。

Piper sandler:熊市已终结。欧美公共卫生事件爆发初期,曾有机构做过模型,根据公共卫生事件发展情况判断市场走势,现在市场走势已经远超最乐观预期,虽然公共卫生事件仍然在全球蔓延,但在金融市场钱就是最好的疫苗。

欧美主要公共卫生事件国家已经得到控制,同时各国央行无限制支持市场,所以不可能再出现比3月份更恐慌的下跌。本轮熊市已经结束。

除了四大行对美股的前景变得更加乐观,华尔街传奇投资人罗杰斯也表示美股当前的涨势并未完结。在罗杰斯看来,在美国政府美联储的刺激方案,乃至全球印钞机的疯狂开动之下,美股当前的涨势完全有可能一直延续到11月大选之时,但那终归只是引鸩止渴,只能让最终的清算变得更加惨烈。罗杰斯指出,其实美国政府和“绝对是疯了”的美联储目前的应对,都是基于特朗普11月连任的目标的超级短期行为,已经顾不上之后会付出怎样更可怕的代价了。

巴菲特割肉离场,市场可能还会再次下探?

然而,很多经济学家以及机构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他们认为美股远未见底,建议投资者不要轻易上这波“反弹”车,巴菲特的“减持”也反应了这一观点。

在美股这场暴跌中,贝菲特的现金持仓突然间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巴菲特曾在2020年致股东信中表示,截至2019年年末,伯克希尔·哈撒韦持1120亿美元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而且这1120亿美元中有超过90%的是美国国债,标的质量高,流动性非常好。

大家都在关心股神什么时候会将巨额现金用于抄底。

和2008年奉行“别人恐惧我贪婪”不同,巴菲特此时不仅没有出手抄底,反而减持了“心爱”的梅隆银行和达美航空,割肉离场,要知道,银行股一直是巴菲特的重仓位,航空股也一直被他看好。

美国财经网站MarketWatch近日刊文称,从长期市场心理、技术周期分析等几个重要因素来看,这一轮美股熊市尚未见底。

长期市场心理方面,从最近的调查来看,投资者表现出的不是恐惧,而是贪婪的迹象。投资者的这种心理根本就不是市场处在低点时该有的心理;

技术面上,并没有长期底部到来的迹象。市场本质上是前瞻性的,如果股价开始反映出复苏的前景,那么人们应该会从周期性指标以及大宗商品价格中看到暗示,但这些信号现在都并不存在。

西泽资本表示,通过呈现当前市场估值极端的严重风险,从而认识到美股市场下滑在即的方法。聚焦于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每一个板块,并将其今天的估值与2000年和2007年科技股和房地产泡沫时期的市场高峰相比较。可以看到一个史无前例的现象:在11个行业中,有8个行业(标红)估值处于历史最高值前列,呈现出当前过度的市场广度。

Canaccord Genuity首席市场策略师Tony Dwyer认为,在过去几周美国股市大涨之后,他现在警告投资者未来会回调。他指出,4月以来,美联储公布了数万亿美元的贷款计划,但这些计划及新的政府支出目标能否支撑就业及小型企业,未来仍尚待检验。因此,即使投资者知道不能与美联储的政策方向相违背,但目前大可不必追赶这波反弹趋势。

美国橡树资本创始人马克斯表示,美国股市于3月24、25、26日三天的涨幅达到了1930年代以来的最高水平,投资者会情绪也从抑郁转变到狂欢的状态。但在马克斯看来,这种反应是过度的,因为通常情况下市场不会下调后直线反弹。虽然过去不能保证未来,但历史规律指向当前的反弹是暂时性的,市场可能还会再次下探。

美国PPI高达8环比再增加通胀未退衰退已至股市或再跌20

目前的美股市场稳定了吗?不再会大跌了吗?

美国商务部周三公布,3月份零售额下降8.7%,低于预期值8%,创下历史以来最大跌幅。受此消息影响,美股在运行到一个月的高位后开始回调,截至收盘,道指跌445.41点,跌1.86%报23504.35点;标普500指数跌62.70点,跌2.2%报2783.36点;纳指跌122.56点,跌1.44%报8393.18点。

市场对这份糟糕的“成绩单”并不太意外,但是美股这波技术性牛市能走多久,或许是每个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

美股市场见底了吗?

回溯近期的走势,美股的暴跌开始于2月24日,包含了三个层面的因素:

一是公共卫生事件在海外不断发酵,引发投资者对全球经济和企业盈利的担忧。而原油额外减产协议失败,油价暴跌,对风险资产相当于“雪上加霜”。

二是,短期来看,美国股市的大跌很大程度上是泡沫从“追涨”的模式转向了“杀跌”,资金踩踏离场。而美国债市的问题,更多在于恐慌带来的流动性问题,重点还不在信用。流动性风险也同样波及了避险资产,甚至出现了“美元荒”。

三是,美股估值的“泡沫化”。长期以来持续低利率环境,使不少公司大幅借钱回购自己的股票,而不是用来投资实业。股价的上涨让企业盈利增厚,从而又提高了分红率,同时也让投资者的资本利得扩大,形成财富效应,进而促进消费、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而这反过来又进一步助推了股价的上涨。在下跌之前,从估值角度看,以标普500指数的Shiller PE Ratio(按通胀率调整过去十年的利润与股价相比)在本轮下跌前其为32倍左右,超过2008年金融危机的26倍,与“大萧条”前1929年的30倍相当,属于历史高位区间。

某些利空因素导致市场下跌,但当利空出尽的时候,随着市场恐慌情绪缓和,市场或迎来上涨。

美国宣布紧急状态十天之后,也就是3月24号,美股首现反弹。首先第一个因素——公共卫生事件的扩散速度现出趋缓迹象;其次随着美联储系列货币政策和美财政托底政策的实施,市场流动性不再紧张,大批企业破产清算的预期也得到修正。同时,产油国的连续磋商也给市场形成油价阶段性反弹的期望。随后几个交易日,美股反弹幅度加大,以至于在本周初,三大股指进入技术性牛市区间。

那么问题来了,美股离见底不远了吗?

对此,投资大佬们也给出了不同的答案,美国四大投行在近期表示,美股至黑时刻已经过去,建议投资者入场,华尔街传奇投资人罗杰斯也称当前的美股涨势并未完结;而巴菲特则做出了相反的动作——卖股套现,美国橡树资本创始人马克斯也表示当前的反弹是暂时性的,市场可能还会再次下探。

四大投行联合宣布:美股熊市over

高盛:不会再创新低。David Kostin等高盛策略师周一在报告中表示,空前的政策支持加上趋平的公共卫生事件曲线,“大幅”降低了市场和美国经济所面临的风险。他们表示,如果在经济复工复产之后,美国不出现第二波公共卫生事件,股市不可能再创新低。

“美联储和国会阻止了经济彻底崩溃的可能性。”报告写道。“这些政策行动意味着我们此前对标普500指数短期跌至2000点的预期已不再可能。”

与此同时,分析师预计投资者不会过分看重一季度业绩,而是会更加关注2021年展望。现在市场对负面消息似乎已经产生“群体免疫力”,从高盛追踪的数据来看,负面消息的影响已经逐渐消退。

高盛策略师们写道:“尽管可能会持续出现疲软的盈利报告,但第一季度的收益季将不会成为股票市场表现的主要负面催化因素。我们对标普500指数的年底目标仍然是3000点。”

大摩:回调即买入。以威尔逊为首的大摩分析师团队周一称,鉴于美联储似乎不受限制的支持,他们对美股的前景变得更加乐观。上周,美联储又推出了2.3万亿美元的刺激计划。

威尔逊在报告中称,“不要与美联储抗争。”“此举(美联储2.3万亿贷款支持)符合我们先前的观点,即投资者不应质疑美联储采取一切措施以确保经济不会陷入衰退的决心。”

分析师将基础情景下标普500指数年底的目标从2700点上调至3000点,看涨情景下目标从3000点提升至3250点。

小摩:明年再创新高。摩根大通策略师认为,市场动荡的最糟糕阶段已经过去,大部分风险资产已经在世界各地的经济衰退中触底。

摩根大通策略师在一份报告中写道,摩根大通为市场稳定和复苏所设定的条件已经基本得到满足,包括类似衰退的定价、投资者定位的逆转和不同寻常的财政刺激。感染率仍然是一个“变数”,因为在美国和欧洲,感染率仍然很高,尽管正在“放缓”。

从历史来看,市场底部比失业申请人数最高点要早1个半月,比经济危机结束早4个半月。从1928年以来,美股经历了14次衰退和21次熊市,从来没被打倒过,每一次从爬起来都再创新高,这一次也不会例外。

Piper sandler:熊市已终结。欧美公共卫生事件爆发初期,曾有机构做过模型,根据公共卫生事件发展情况判断市场走势,现在市场走势已经远超最乐观预期,虽然公共卫生事件仍然在全球蔓延,但在金融市场钱就是最好的疫苗。

欧美主要公共卫生事件国家已经得到控制,同时各国央行无限制支持市场,所以不可能再出现比3月份更恐慌的下跌。本轮熊市已经结束。

除了四大行对美股的前景变得更加乐观,华尔街传奇投资人罗杰斯也表示美股当前的涨势并未完结。在罗杰斯看来,在美国政府美联储的刺激方案,乃至全球印钞机的疯狂开动之下,美股当前的涨势完全有可能一直延续到11月大选之时,但那终归只是引鸩止渴,只能让最终的清算变得更加惨烈。罗杰斯指出,其实美国政府和“绝对是疯了”的美联储目前的应对,都是基于特朗普11月连任的目标的超级短期行为,已经顾不上之后会付出怎样更可怕的代价了。

巴菲特割肉离场,市场可能还会再次下探?

然而,很多经济学家以及机构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他们认为美股远未见底,建议投资者不要轻易上这波“反弹”车,巴菲特的“减持”也反应了这一观点。

在美股这场暴跌中,贝菲特的现金持仓突然间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巴菲特曾在2020年致股东信中表示,截至2019年年末,伯克希尔·哈撒韦持1120亿美元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而且这1120亿美元中有超过90%的是美国国债,标的质量高,流动性非常好。

大家都在关心股神什么时候会将巨额现金用于抄底。

和2008年奉行“别人恐惧我贪婪”不同,巴菲特此时不仅没有出手抄底,反而减持了“心爱”的梅隆银行和达美航空,割肉离场,要知道,银行股一直是巴菲特的重仓位,航空股也一直被他看好。

美国财经网站MarketWatch近日刊文称,从长期市场心理、技术周期分析等几个重要因素来看,这一轮美股熊市尚未见底。

长期市场心理方面,从最近的调查来看,投资者表现出的不是恐惧,而是贪婪的迹象。投资者的这种心理根本就不是市场处在低点时该有的心理;

技术面上,并没有长期底部到来的迹象。市场本质上是前瞻性的,如果股价开始反映出复苏的前景,那么人们应该会从周期性指标以及大宗商品价格中看到暗示,但这些信号现在都并不存在。

西泽资本表示,通过呈现当前市场估值极端的严重风险,从而认识到美股市场下滑在即的方法。聚焦于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每一个板块,并将其今天的估值与2000年和2007年科技股和房地产泡沫时期的市场高峰相比较。可以看到一个史无前例的现象:在11个行业中,有8个行业(标红)估值处于历史最高值前列,呈现出当前过度的市场广度。

Canaccord Genuity首席市场策略师Tony Dwyer认为,在过去几周美国股市大涨之后,他现在警告投资者未来会回调。他指出,4月以来,美联储公布了数万亿美元的贷款计划,但这些计划及新的政府支出目标能否支撑就业及小型企业,未来仍尚待检验。因此,即使投资者知道不能与美联储的政策方向相违背,但目前大可不必追赶这波反弹趋势。

美国橡树资本创始人马克斯表示,美国股市于3月24、25、26日三天的涨幅达到了1930年代以来的最高水平,投资者会情绪也从抑郁转变到狂欢的状态。但在马克斯看来,这种反应是过度的,因为通常情况下市场不会下调后直线反弹。虽然过去不能保证未来,但历史规律指向当前的反弹是暂时性的,市场可能还会再次下探。

美国PPI高达8环比再增加通胀未退衰退已至股市或再跌20

目前的美股市场稳定了吗?不再会大跌了吗?

美国商务部周三公布,3月份零售额下降8.7%,低于预期值8%,创下历史以来最大跌幅。受此消息影响,美股在运行到一个月的高位后开始回调,截至收盘,道指跌445.41点,跌1.86%报23504.35点;标普500指数跌62.70点,跌2.2%报2783.36点;纳指跌122.56点,跌1.44%报8393.18点。

市场对这份糟糕的“成绩单”并不太意外,但是美股这波技术性牛市能走多久,或许是每个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

美股市场见底了吗?

回溯近期的走势,美股的暴跌开始于2月24日,包含了三个层面的因素:

一是公共卫生事件在海外不断发酵,引发投资者对全球经济和企业盈利的担忧。而原油额外减产协议失败,油价暴跌,对风险资产相当于“雪上加霜”。

二是,短期来看,美国股市的大跌很大程度上是泡沫从“追涨”的模式转向了“杀跌”,资金踩踏离场。而美国债市的问题,更多在于恐慌带来的流动性问题,重点还不在信用。流动性风险也同样波及了避险资产,甚至出现了“美元荒”。

三是,美股估值的“泡沫化”。长期以来持续低利率环境,使不少公司大幅借钱回购自己的股票,而不是用来投资实业。股价的上涨让企业盈利增厚,从而又提高了分红率,同时也让投资者的资本利得扩大,形成财富效应,进而促进消费、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而这反过来又进一步助推了股价的上涨。在下跌之前,从估值角度看,以标普500指数的Shiller PE Ratio(按通胀率调整过去十年的利润与股价相比)在本轮下跌前其为32倍左右,超过2008年金融危机的26倍,与“大萧条”前1929年的30倍相当,属于历史高位区间。

某些利空因素导致市场下跌,但当利空出尽的时候,随着市场恐慌情绪缓和,市场或迎来上涨。

美国宣布紧急状态十天之后,也就是3月24号,美股首现反弹。首先第一个因素——公共卫生事件的扩散速度现出趋缓迹象;其次随着美联储系列货币政策和美财政托底政策的实施,市场流动性不再紧张,大批企业破产清算的预期也得到修正。同时,产油国的连续磋商也给市场形成油价阶段性反弹的期望。随后几个交易日,美股反弹幅度加大,以至于在本周初,三大股指进入技术性牛市区间。

那么问题来了,美股离见底不远了吗?

对此,投资大佬们也给出了不同的答案,美国四大投行在近期表示,美股至黑时刻已经过去,建议投资者入场,华尔街传奇投资人罗杰斯也称当前的美股涨势并未完结;而巴菲特则做出了相反的动作——卖股套现,美国橡树资本创始人马克斯也表示当前的反弹是暂时性的,市场可能还会再次下探。

四大投行联合宣布:美股熊市over

高盛:不会再创新低。David Kostin等高盛策略师周一在报告中表示,空前的政策支持加上趋平的公共卫生事件曲线,“大幅”降低了市场和美国经济所面临的风险。他们表示,如果在经济复工复产之后,美国不出现第二波公共卫生事件,股市不可能再创新低。

“美联储和国会阻止了经济彻底崩溃的可能性。”报告写道。“这些政策行动意味着我们此前对标普500指数短期跌至2000点的预期已不再可能。”

与此同时,分析师预计投资者不会过分看重一季度业绩,而是会更加关注2021年展望。现在市场对负面消息似乎已经产生“群体免疫力”,从高盛追踪的数据来看,负面消息的影响已经逐渐消退。

高盛策略师们写道:“尽管可能会持续出现疲软的盈利报告,但第一季度的收益季将不会成为股票市场表现的主要负面催化因素。我们对标普500指数的年底目标仍然是3000点。”

大摩:回调即买入。以威尔逊为首的大摩分析师团队周一称,鉴于美联储似乎不受限制的支持,他们对美股的前景变得更加乐观。上周,美联储又推出了2.3万亿美元的刺激计划。

威尔逊在报告中称,“不要与美联储抗争。”“此举(美联储2.3万亿贷款支持)符合我们先前的观点,即投资者不应质疑美联储采取一切措施以确保经济不会陷入衰退的决心。”

分析师将基础情景下标普500指数年底的目标从2700点上调至3000点,看涨情景下目标从3000点提升至3250点。

小摩:明年再创新高。摩根大通策略师认为,市场动荡的最糟糕阶段已经过去,大部分风险资产已经在世界各地的经济衰退中触底。

摩根大通策略师在一份报告中写道,摩根大通为市场稳定和复苏所设定的条件已经基本得到满足,包括类似衰退的定价、投资者定位的逆转和不同寻常的财政刺激。感染率仍然是一个“变数”,因为在美国和欧洲,感染率仍然很高,尽管正在“放缓”。

从历史来看,市场底部比失业申请人数最高点要早1个半月,比经济危机结束早4个半月。从1928年以来,美股经历了14次衰退和21次熊市,从来没被打倒过,每一次从爬起来都再创新高,这一次也不会例外。

Piper sandler:熊市已终结。欧美公共卫生事件爆发初期,曾有机构做过模型,根据公共卫生事件发展情况判断市场走势,现在市场走势已经远超最乐观预期,虽然公共卫生事件仍然在全球蔓延,但在金融市场钱就是最好的疫苗。

欧美主要公共卫生事件国家已经得到控制,同时各国央行无限制支持市场,所以不可能再出现比3月份更恐慌的下跌。本轮熊市已经结束。

除了四大行对美股的前景变得更加乐观,华尔街传奇投资人罗杰斯也表示美股当前的涨势并未完结。在罗杰斯看来,在美国政府美联储的刺激方案,乃至全球印钞机的疯狂开动之下,美股当前的涨势完全有可能一直延续到11月大选之时,但那终归只是引鸩止渴,只能让最终的清算变得更加惨烈。罗杰斯指出,其实美国政府和“绝对是疯了”的美联储目前的应对,都是基于特朗普11月连任的目标的超级短期行为,已经顾不上之后会付出怎样更可怕的代价了。

巴菲特割肉离场,市场可能还会再次下探?

然而,很多经济学家以及机构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他们认为美股远未见底,建议投资者不要轻易上这波“反弹”车,巴菲特的“减持”也反应了这一观点。

在美股这场暴跌中,贝菲特的现金持仓突然间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巴菲特曾在2020年致股东信中表示,截至2019年年末,伯克希尔·哈撒韦持1120亿美元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而且这1120亿美元中有超过90%的是美国国债,标的质量高,流动性非常好。

大家都在关心股神什么时候会将巨额现金用于抄底。

和2008年奉行“别人恐惧我贪婪”不同,巴菲特此时不仅没有出手抄底,反而减持了“心爱”的梅隆银行和达美航空,割肉离场,要知道,银行股一直是巴菲特的重仓位,航空股也一直被他看好。

美国财经网站MarketWatch近日刊文称,从长期市场心理、技术周期分析等几个重要因素来看,这一轮美股熊市尚未见底。

长期市场心理方面,从最近的调查来看,投资者表现出的不是恐惧,而是贪婪的迹象。投资者的这种心理根本就不是市场处在低点时该有的心理;

技术面上,并没有长期底部到来的迹象。市场本质上是前瞻性的,如果股价开始反映出复苏的前景,那么人们应该会从周期性指标以及大宗商品价格中看到暗示,但这些信号现在都并不存在。

西泽资本表示,通过呈现当前市场估值极端的严重风险,从而认识到美股市场下滑在即的方法。聚焦于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每一个板块,并将其今天的估值与2000年和2007年科技股和房地产泡沫时期的市场高峰相比较。可以看到一个史无前例的现象:在11个行业中,有8个行业(标红)估值处于历史最高值前列,呈现出当前过度的市场广度。

Canaccord Genuity首席市场策略师Tony Dwyer认为,在过去几周美国股市大涨之后,他现在警告投资者未来会回调。他指出,4月以来,美联储公布了数万亿美元的贷款计划,但这些计划及新的政府支出目标能否支撑就业及小型企业,未来仍尚待检验。因此,即使投资者知道不能与美联储的政策方向相违背,但目前大可不必追赶这波反弹趋势。

美国橡树资本创始人马克斯表示,美国股市于3月24、25、26日三天的涨幅达到了1930年代以来的最高水平,投资者会情绪也从抑郁转变到狂欢的状态。但在马克斯看来,这种反应是过度的,因为通常情况下市场不会下调后直线反弹。虽然过去不能保证未来,但历史规律指向当前的反弹是暂时性的,市场可能还会再次下探。

美国PPI高达8环比再增加通胀未退衰退已至股市或再跌20

目前的美股市场稳定了吗?不再会大跌了吗?

美国商务部周三公布,3月份零售额下降8.7%,低于预期值8%,创下历史以来最大跌幅。受此消息影响,美股在运行到一个月的高位后开始回调,截至收盘,道指跌445.41点,跌1.86%报23504.35点;标普500指数跌62.70点,跌2.2%报2783.36点;纳指跌122.56点,跌1.44%报8393.18点。

市场对这份糟糕的“成绩单”并不太意外,但是美股这波技术性牛市能走多久,或许是每个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

美股市场见底了吗?

回溯近期的走势,美股的暴跌开始于2月24日,包含了三个层面的因素:

一是公共卫生事件在海外不断发酵,引发投资者对全球经济和企业盈利的担忧。而原油额外减产协议失败,油价暴跌,对风险资产相当于“雪上加霜”。

二是,短期来看,美国股市的大跌很大程度上是泡沫从“追涨”的模式转向了“杀跌”,资金踩踏离场。而美国债市的问题,更多在于恐慌带来的流动性问题,重点还不在信用。流动性风险也同样波及了避险资产,甚至出现了“美元荒”。

三是,美股估值的“泡沫化”。长期以来持续低利率环境,使不少公司大幅借钱回购自己的股票,而不是用来投资实业。股价的上涨让企业盈利增厚,从而又提高了分红率,同时也让投资者的资本利得扩大,形成财富效应,进而促进消费、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而这反过来又进一步助推了股价的上涨。在下跌之前,从估值角度看,以标普500指数的Shiller PE Ratio(按通胀率调整过去十年的利润与股价相比)在本轮下跌前其为32倍左右,超过2008年金融危机的26倍,与“大萧条”前1929年的30倍相当,属于历史高位区间。

某些利空因素导致市场下跌,但当利空出尽的时候,随着市场恐慌情绪缓和,市场或迎来上涨。

美国宣布紧急状态十天之后,也就是3月24号,美股首现反弹。首先第一个因素——公共卫生事件的扩散速度现出趋缓迹象;其次随着美联储系列货币政策和美财政托底政策的实施,市场流动性不再紧张,大批企业破产清算的预期也得到修正。同时,产油国的连续磋商也给市场形成油价阶段性反弹的期望。随后几个交易日,美股反弹幅度加大,以至于在本周初,三大股指进入技术性牛市区间。

那么问题来了,美股离见底不远了吗?

对此,投资大佬们也给出了不同的答案,美国四大投行在近期表示,美股至黑时刻已经过去,建议投资者入场,华尔街传奇投资人罗杰斯也称当前的美股涨势并未完结;而巴菲特则做出了相反的动作——卖股套现,美国橡树资本创始人马克斯也表示当前的反弹是暂时性的,市场可能还会再次下探。

四大投行联合宣布:美股熊市over

高盛:不会再创新低。David Kostin等高盛策略师周一在报告中表示,空前的政策支持加上趋平的公共卫生事件曲线,“大幅”降低了市场和美国经济所面临的风险。他们表示,如果在经济复工复产之后,美国不出现第二波公共卫生事件,股市不可能再创新低。

“美联储和国会阻止了经济彻底崩溃的可能性。”报告写道。“这些政策行动意味着我们此前对标普500指数短期跌至2000点的预期已不再可能。”

与此同时,分析师预计投资者不会过分看重一季度业绩,而是会更加关注2021年展望。现在市场对负面消息似乎已经产生“群体免疫力”,从高盛追踪的数据来看,负面消息的影响已经逐渐消退。

高盛策略师们写道:“尽管可能会持续出现疲软的盈利报告,但第一季度的收益季将不会成为股票市场表现的主要负面催化因素。我们对标普500指数的年底目标仍然是3000点。”

大摩:回调即买入。以威尔逊为首的大摩分析师团队周一称,鉴于美联储似乎不受限制的支持,他们对美股的前景变得更加乐观。上周,美联储又推出了2.3万亿美元的刺激计划。

威尔逊在报告中称,“不要与美联储抗争。”“此举(美联储2.3万亿贷款支持)符合我们先前的观点,即投资者不应质疑美联储采取一切措施以确保经济不会陷入衰退的决心。”

分析师将基础情景下标普500指数年底的目标从2700点上调至3000点,看涨情景下目标从3000点提升至3250点。

小摩:明年再创新高。摩根大通策略师认为,市场动荡的最糟糕阶段已经过去,大部分风险资产已经在世界各地的经济衰退中触底。

摩根大通策略师在一份报告中写道,摩根大通为市场稳定和复苏所设定的条件已经基本得到满足,包括类似衰退的定价、投资者定位的逆转和不同寻常的财政刺激。感染率仍然是一个“变数”,因为在美国和欧洲,感染率仍然很高,尽管正在“放缓”。

从历史来看,市场底部比失业申请人数最高点要早1个半月,比经济危机结束早4个半月。从1928年以来,美股经历了14次衰退和21次熊市,从来没被打倒过,每一次从爬起来都再创新高,这一次也不会例外。

Piper sandler:熊市已终结。欧美公共卫生事件爆发初期,曾有机构做过模型,根据公共卫生事件发展情况判断市场走势,现在市场走势已经远超最乐观预期,虽然公共卫生事件仍然在全球蔓延,但在金融市场钱就是最好的疫苗。

欧美主要公共卫生事件国家已经得到控制,同时各国央行无限制支持市场,所以不可能再出现比3月份更恐慌的下跌。本轮熊市已经结束。

除了四大行对美股的前景变得更加乐观,华尔街传奇投资人罗杰斯也表示美股当前的涨势并未完结。在罗杰斯看来,在美国政府美联储的刺激方案,乃至全球印钞机的疯狂开动之下,美股当前的涨势完全有可能一直延续到11月大选之时,但那终归只是引鸩止渴,只能让最终的清算变得更加惨烈。罗杰斯指出,其实美国政府和“绝对是疯了”的美联储目前的应对,都是基于特朗普11月连任的目标的超级短期行为,已经顾不上之后会付出怎样更可怕的代价了。

巴菲特割肉离场,市场可能还会再次下探?

然而,很多经济学家以及机构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他们认为美股远未见底,建议投资者不要轻易上这波“反弹”车,巴菲特的“减持”也反应了这一观点。

在美股这场暴跌中,贝菲特的现金持仓突然间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巴菲特曾在2020年致股东信中表示,截至2019年年末,伯克希尔·哈撒韦持1120亿美元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而且这1120亿美元中有超过90%的是美国国债,标的质量高,流动性非常好。

大家都在关心股神什么时候会将巨额现金用于抄底。

和2008年奉行“别人恐惧我贪婪”不同,巴菲特此时不仅没有出手抄底,反而减持了“心爱”的梅隆银行和达美航空,割肉离场,要知道,银行股一直是巴菲特的重仓位,航空股也一直被他看好。

美国财经网站MarketWatch近日刊文称,从长期市场心理、技术周期分析等几个重要因素来看,这一轮美股熊市尚未见底。

长期市场心理方面,从最近的调查来看,投资者表现出的不是恐惧,而是贪婪的迹象。投资者的这种心理根本就不是市场处在低点时该有的心理;

技术面上,并没有长期底部到来的迹象。市场本质上是前瞻性的,如果股价开始反映出复苏的前景,那么人们应该会从周期性指标以及大宗商品价格中看到暗示,但这些信号现在都并不存在。

西泽资本表示,通过呈现当前市场估值极端的严重风险,从而认识到美股市场下滑在即的方法。聚焦于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每一个板块,并将其今天的估值与2000年和2007年科技股和房地产泡沫时期的市场高峰相比较。可以看到一个史无前例的现象:在11个行业中,有8个行业(标红)估值处于历史最高值前列,呈现出当前过度的市场广度。

Canaccord Genuity首席市场策略师Tony Dwyer认为,在过去几周美国股市大涨之后,他现在警告投资者未来会回调。他指出,4月以来,美联储公布了数万亿美元的贷款计划,但这些计划及新的政府支出目标能否支撑就业及小型企业,未来仍尚待检验。因此,即使投资者知道不能与美联储的政策方向相违背,但目前大可不必追赶这波反弹趋势。

美国橡树资本创始人马克斯表示,美国股市于3月24、25、26日三天的涨幅达到了1930年代以来的最高水平,投资者会情绪也从抑郁转变到狂欢的状态。但在马克斯看来,这种反应是过度的,因为通常情况下市场不会下调后直线反弹。虽然过去不能保证未来,但历史规律指向当前的反弹是暂时性的,市场可能还会再次下探。

美国PPI高达8环比再增加通胀未退衰退已至股市或再跌20

目前的美股市场稳定了吗?不再会大跌了吗?

美国商务部周三公布,3月份零售额下降8.7%,低于预期值8%,创下历史以来最大跌幅。受此消息影响,美股在运行到一个月的高位后开始回调,截至收盘,道指跌445.41点,跌1.86%报23504.35点;标普500指数跌62.70点,跌2.2%报2783.36点;纳指跌122.56点,跌1.44%报8393.18点。

市场对这份糟糕的“成绩单”并不太意外,但是美股这波技术性牛市能走多久,或许是每个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

美股市场见底了吗?

回溯近期的走势,美股的暴跌开始于2月24日,包含了三个层面的因素:

一是公共卫生事件在海外不断发酵,引发投资者对全球经济和企业盈利的担忧。而原油额外减产协议失败,油价暴跌,对风险资产相当于“雪上加霜”。

二是,短期来看,美国股市的大跌很大程度上是泡沫从“追涨”的模式转向了“杀跌”,资金踩踏离场。而美国债市的问题,更多在于恐慌带来的流动性问题,重点还不在信用。流动性风险也同样波及了避险资产,甚至出现了“美元荒”。

三是,美股估值的“泡沫化”。长期以来持续低利率环境,使不少公司大幅借钱回购自己的股票,而不是用来投资实业。股价的上涨让企业盈利增厚,从而又提高了分红率,同时也让投资者的资本利得扩大,形成财富效应,进而促进消费、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而这反过来又进一步助推了股价的上涨。在下跌之前,从估值角度看,以标普500指数的Shiller PE Ratio(按通胀率调整过去十年的利润与股价相比)在本轮下跌前其为32倍左右,超过2008年金融危机的26倍,与“大萧条”前1929年的30倍相当,属于历史高位区间。

某些利空因素导致市场下跌,但当利空出尽的时候,随着市场恐慌情绪缓和,市场或迎来上涨。

美国宣布紧急状态十天之后,也就是3月24号,美股首现反弹。首先第一个因素——公共卫生事件的扩散速度现出趋缓迹象;其次随着美联储系列货币政策和美财政托底政策的实施,市场流动性不再紧张,大批企业破产清算的预期也得到修正。同时,产油国的连续磋商也给市场形成油价阶段性反弹的期望。随后几个交易日,美股反弹幅度加大,以至于在本周初,三大股指进入技术性牛市区间。

那么问题来了,美股离见底不远了吗?

对此,投资大佬们也给出了不同的答案,美国四大投行在近期表示,美股至黑时刻已经过去,建议投资者入场,华尔街传奇投资人罗杰斯也称当前的美股涨势并未完结;而巴菲特则做出了相反的动作——卖股套现,美国橡树资本创始人马克斯也表示当前的反弹是暂时性的,市场可能还会再次下探。

四大投行联合宣布:美股熊市over

高盛:不会再创新低。David Kostin等高盛策略师周一在报告中表示,空前的政策支持加上趋平的公共卫生事件曲线,“大幅”降低了市场和美国经济所面临的风险。他们表示,如果在经济复工复产之后,美国不出现第二波公共卫生事件,股市不可能再创新低。

“美联储和国会阻止了经济彻底崩溃的可能性。”报告写道。“这些政策行动意味着我们此前对标普500指数短期跌至2000点的预期已不再可能。”

与此同时,分析师预计投资者不会过分看重一季度业绩,而是会更加关注2021年展望。现在市场对负面消息似乎已经产生“群体免疫力”,从高盛追踪的数据来看,负面消息的影响已经逐渐消退。

高盛策略师们写道:“尽管可能会持续出现疲软的盈利报告,但第一季度的收益季将不会成为股票市场表现的主要负面催化因素。我们对标普500指数的年底目标仍然是3000点。”

大摩:回调即买入。以威尔逊为首的大摩分析师团队周一称,鉴于美联储似乎不受限制的支持,他们对美股的前景变得更加乐观。上周,美联储又推出了2.3万亿美元的刺激计划。

威尔逊在报告中称,“不要与美联储抗争。”“此举(美联储2.3万亿贷款支持)符合我们先前的观点,即投资者不应质疑美联储采取一切措施以确保经济不会陷入衰退的决心。”

分析师将基础情景下标普500指数年底的目标从2700点上调至3000点,看涨情景下目标从3000点提升至3250点。

小摩:明年再创新高。摩根大通策略师认为,市场动荡的最糟糕阶段已经过去,大部分风险资产已经在世界各地的经济衰退中触底。

摩根大通策略师在一份报告中写道,摩根大通为市场稳定和复苏所设定的条件已经基本得到满足,包括类似衰退的定价、投资者定位的逆转和不同寻常的财政刺激。感染率仍然是一个“变数”,因为在美国和欧洲,感染率仍然很高,尽管正在“放缓”。

从历史来看,市场底部比失业申请人数最高点要早1个半月,比经济危机结束早4个半月。从1928年以来,美股经历了14次衰退和21次熊市,从来没被打倒过,每一次从爬起来都再创新高,这一次也不会例外。

Piper sandler:熊市已终结。欧美公共卫生事件爆发初期,曾有机构做过模型,根据公共卫生事件发展情况判断市场走势,现在市场走势已经远超最乐观预期,虽然公共卫生事件仍然在全球蔓延,但在金融市场钱就是最好的疫苗。

欧美主要公共卫生事件国家已经得到控制,同时各国央行无限制支持市场,所以不可能再出现比3月份更恐慌的下跌。本轮熊市已经结束。

除了四大行对美股的前景变得更加乐观,华尔街传奇投资人罗杰斯也表示美股当前的涨势并未完结。在罗杰斯看来,在美国政府美联储的刺激方案,乃至全球印钞机的疯狂开动之下,美股当前的涨势完全有可能一直延续到11月大选之时,但那终归只是引鸩止渴,只能让最终的清算变得更加惨烈。罗杰斯指出,其实美国政府和“绝对是疯了”的美联储目前的应对,都是基于特朗普11月连任的目标的超级短期行为,已经顾不上之后会付出怎样更可怕的代价了。

巴菲特割肉离场,市场可能还会再次下探?

然而,很多经济学家以及机构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他们认为美股远未见底,建议投资者不要轻易上这波“反弹”车,巴菲特的“减持”也反应了这一观点。

在美股这场暴跌中,贝菲特的现金持仓突然间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巴菲特曾在2020年致股东信中表示,截至2019年年末,伯克希尔·哈撒韦持1120亿美元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而且这1120亿美元中有超过90%的是美国国债,标的质量高,流动性非常好。

大家都在关心股神什么时候会将巨额现金用于抄底。

和2008年奉行“别人恐惧我贪婪”不同,巴菲特此时不仅没有出手抄底,反而减持了“心爱”的梅隆银行和达美航空,割肉离场,要知道,银行股一直是巴菲特的重仓位,航空股也一直被他看好。

美国财经网站MarketWatch近日刊文称,从长期市场心理、技术周期分析等几个重要因素来看,这一轮美股熊市尚未见底。

长期市场心理方面,从最近的调查来看,投资者表现出的不是恐惧,而是贪婪的迹象。投资者的这种心理根本就不是市场处在低点时该有的心理;

技术面上,并没有长期底部到来的迹象。市场本质上是前瞻性的,如果股价开始反映出复苏的前景,那么人们应该会从周期性指标以及大宗商品价格中看到暗示,但这些信号现在都并不存在。

西泽资本表示,通过呈现当前市场估值极端的严重风险,从而认识到美股市场下滑在即的方法。聚焦于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每一个板块,并将其今天的估值与2000年和2007年科技股和房地产泡沫时期的市场高峰相比较。可以看到一个史无前例的现象:在11个行业中,有8个行业(标红)估值处于历史最高值前列,呈现出当前过度的市场广度。

Canaccord Genuity首席市场策略师Tony Dwyer认为,在过去几周美国股市大涨之后,他现在警告投资者未来会回调。他指出,4月以来,美联储公布了数万亿美元的贷款计划,但这些计划及新的政府支出目标能否支撑就业及小型企业,未来仍尚待检验。因此,即使投资者知道不能与美联储的政策方向相违背,但目前大可不必追赶这波反弹趋势。

美国橡树资本创始人马克斯表示,美国股市于3月24、25、26日三天的涨幅达到了1930年代以来的最高水平,投资者会情绪也从抑郁转变到狂欢的状态。但在马克斯看来,这种反应是过度的,因为通常情况下市场不会下调后直线反弹。虽然过去不能保证未来,但历史规律指向当前的反弹是暂时性的,市场可能还会再次下探。

美国PPI高达8环比再增加通胀未退衰退已至股市或再跌20

目前的美股市场稳定了吗?不再会大跌了吗?

美国商务部周三公布,3月份零售额下降8.7%,低于预期值8%,创下历史以来最大跌幅。受此消息影响,美股在运行到一个月的高位后开始回调,截至收盘,道指跌445.41点,跌1.86%报23504.35点;标普500指数跌62.70点,跌2.2%报2783.36点;纳指跌122.56点,跌1.44%报8393.18点。

市场对这份糟糕的“成绩单”并不太意外,但是美股这波技术性牛市能走多久,或许是每个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

美股市场见底了吗?

回溯近期的走势,美股的暴跌开始于2月24日,包含了三个层面的因素:

一是公共卫生事件在海外不断发酵,引发投资者对全球经济和企业盈利的担忧。而原油额外减产协议失败,油价暴跌,对风险资产相当于“雪上加霜”。

二是,短期来看,美国股市的大跌很大程度上是泡沫从“追涨”的模式转向了“杀跌”,资金踩踏离场。而美国债市的问题,更多在于恐慌带来的流动性问题,重点还不在信用。流动性风险也同样波及了避险资产,甚至出现了“美元荒”。

三是,美股估值的“泡沫化”。长期以来持续低利率环境,使不少公司大幅借钱回购自己的股票,而不是用来投资实业。股价的上涨让企业盈利增厚,从而又提高了分红率,同时也让投资者的资本利得扩大,形成财富效应,进而促进消费、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而这反过来又进一步助推了股价的上涨。在下跌之前,从估值角度看,以标普500指数的Shiller PE Ratio(按通胀率调整过去十年的利润与股价相比)在本轮下跌前其为32倍左右,超过2008年金融危机的26倍,与“大萧条”前1929年的30倍相当,属于历史高位区间。

某些利空因素导致市场下跌,但当利空出尽的时候,随着市场恐慌情绪缓和,市场或迎来上涨。

美国宣布紧急状态十天之后,也就是3月24号,美股首现反弹。首先第一个因素——公共卫生事件的扩散速度现出趋缓迹象;其次随着美联储系列货币政策和美财政托底政策的实施,市场流动性不再紧张,大批企业破产清算的预期也得到修正。同时,产油国的连续磋商也给市场形成油价阶段性反弹的期望。随后几个交易日,美股反弹幅度加大,以至于在本周初,三大股指进入技术性牛市区间。

那么问题来了,美股离见底不远了吗?

对此,投资大佬们也给出了不同的答案,美国四大投行在近期表示,美股至黑时刻已经过去,建议投资者入场,华尔街传奇投资人罗杰斯也称当前的美股涨势并未完结;而巴菲特则做出了相反的动作——卖股套现,美国橡树资本创始人马克斯也表示当前的反弹是暂时性的,市场可能还会再次下探。

四大投行联合宣布:美股熊市over

高盛:不会再创新低。David Kostin等高盛策略师周一在报告中表示,空前的政策支持加上趋平的公共卫生事件曲线,“大幅”降低了市场和美国经济所面临的风险。他们表示,如果在经济复工复产之后,美国不出现第二波公共卫生事件,股市不可能再创新低。

“美联储和国会阻止了经济彻底崩溃的可能性。”报告写道。“这些政策行动意味着我们此前对标普500指数短期跌至2000点的预期已不再可能。”

与此同时,分析师预计投资者不会过分看重一季度业绩,而是会更加关注2021年展望。现在市场对负面消息似乎已经产生“群体免疫力”,从高盛追踪的数据来看,负面消息的影响已经逐渐消退。

高盛策略师们写道:“尽管可能会持续出现疲软的盈利报告,但第一季度的收益季将不会成为股票市场表现的主要负面催化因素。我们对标普500指数的年底目标仍然是3000点。”

大摩:回调即买入。以威尔逊为首的大摩分析师团队周一称,鉴于美联储似乎不受限制的支持,他们对美股的前景变得更加乐观。上周,美联储又推出了2.3万亿美元的刺激计划。

威尔逊在报告中称,“不要与美联储抗争。”“此举(美联储2.3万亿贷款支持)符合我们先前的观点,即投资者不应质疑美联储采取一切措施以确保经济不会陷入衰退的决心。”

分析师将基础情景下标普500指数年底的目标从2700点上调至3000点,看涨情景下目标从3000点提升至3250点。

小摩:明年再创新高。摩根大通策略师认为,市场动荡的最糟糕阶段已经过去,大部分风险资产已经在世界各地的经济衰退中触底。

摩根大通策略师在一份报告中写道,摩根大通为市场稳定和复苏所设定的条件已经基本得到满足,包括类似衰退的定价、投资者定位的逆转和不同寻常的财政刺激。感染率仍然是一个“变数”,因为在美国和欧洲,感染率仍然很高,尽管正在“放缓”。

从历史来看,市场底部比失业申请人数最高点要早1个半月,比经济危机结束早4个半月。从1928年以来,美股经历了14次衰退和21次熊市,从来没被打倒过,每一次从爬起来都再创新高,这一次也不会例外。

Piper sandler:熊市已终结。欧美公共卫生事件爆发初期,曾有机构做过模型,根据公共卫生事件发展情况判断市场走势,现在市场走势已经远超最乐观预期,虽然公共卫生事件仍然在全球蔓延,但在金融市场钱就是最好的疫苗。

欧美主要公共卫生事件国家已经得到控制,同时各国央行无限制支持市场,所以不可能再出现比3月份更恐慌的下跌。本轮熊市已经结束。

除了四大行对美股的前景变得更加乐观,华尔街传奇投资人罗杰斯也表示美股当前的涨势并未完结。在罗杰斯看来,在美国政府美联储的刺激方案,乃至全球印钞机的疯狂开动之下,美股当前的涨势完全有可能一直延续到11月大选之时,但那终归只是引鸩止渴,只能让最终的清算变得更加惨烈。罗杰斯指出,其实美国政府和“绝对是疯了”的美联储目前的应对,都是基于特朗普11月连任的目标的超级短期行为,已经顾不上之后会付出怎样更可怕的代价了。

巴菲特割肉离场,市场可能还会再次下探?

然而,很多经济学家以及机构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他们认为美股远未见底,建议投资者不要轻易上这波“反弹”车,巴菲特的“减持”也反应了这一观点。

在美股这场暴跌中,贝菲特的现金持仓突然间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巴菲特曾在2020年致股东信中表示,截至2019年年末,伯克希尔·哈撒韦持1120亿美元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而且这1120亿美元中有超过90%的是美国国债,标的质量高,流动性非常好。

大家都在关心股神什么时候会将巨额现金用于抄底。

和2008年奉行“别人恐惧我贪婪”不同,巴菲特此时不仅没有出手抄底,反而减持了“心爱”的梅隆银行和达美航空,割肉离场,要知道,银行股一直是巴菲特的重仓位,航空股也一直被他看好。

美国财经网站MarketWatch近日刊文称,从长期市场心理、技术周期分析等几个重要因素来看,这一轮美股熊市尚未见底。

长期市场心理方面,从最近的调查来看,投资者表现出的不是恐惧,而是贪婪的迹象。投资者的这种心理根本就不是市场处在低点时该有的心理;

技术面上,并没有长期底部到来的迹象。市场本质上是前瞻性的,如果股价开始反映出复苏的前景,那么人们应该会从周期性指标以及大宗商品价格中看到暗示,但这些信号现在都并不存在。

西泽资本表示,通过呈现当前市场估值极端的严重风险,从而认识到美股市场下滑在即的方法。聚焦于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每一个板块,并将其今天的估值与2000年和2007年科技股和房地产泡沫时期的市场高峰相比较。可以看到一个史无前例的现象:在11个行业中,有8个行业(标红)估值处于历史最高值前列,呈现出当前过度的市场广度。

Canaccord Genuity首席市场策略师Tony Dwyer认为,在过去几周美国股市大涨之后,他现在警告投资者未来会回调。他指出,4月以来,美联储公布了数万亿美元的贷款计划,但这些计划及新的政府支出目标能否支撑就业及小型企业,未来仍尚待检验。因此,即使投资者知道不能与美联储的政策方向相违背,但目前大可不必追赶这波反弹趋势。

美国橡树资本创始人马克斯表示,美国股市于3月24、25、26日三天的涨幅达到了1930年代以来的最高水平,投资者会情绪也从抑郁转变到狂欢的状态。但在马克斯看来,这种反应是过度的,因为通常情况下市场不会下调后直线反弹。虽然过去不能保证未来,但历史规律指向当前的反弹是暂时性的,市场可能还会再次下探。

美国PPI高达8环比再增加通胀未退衰退已至股市或再跌20

目前的美股市场稳定了吗?不再会大跌了吗?

美国商务部周三公布,3月份零售额下降8.7%,低于预期值8%,创下历史以来最大跌幅。受此消息影响,美股在运行到一个月的高位后开始回调,截至收盘,道指跌445.41点,跌1.86%报23504.35点;标普500指数跌62.70点,跌2.2%报2783.36点;纳指跌122.56点,跌1.44%报8393.18点。

市场对这份糟糕的“成绩单”并不太意外,但是美股这波技术性牛市能走多久,或许是每个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

美股市场见底了吗?

回溯近期的走势,美股的暴跌开始于2月24日,包含了三个层面的因素:

一是公共卫生事件在海外不断发酵,引发投资者对全球经济和企业盈利的担忧。而原油额外减产协议失败,油价暴跌,对风险资产相当于“雪上加霜”。

二是,短期来看,美国股市的大跌很大程度上是泡沫从“追涨”的模式转向了“杀跌”,资金踩踏离场。而美国债市的问题,更多在于恐慌带来的流动性问题,重点还不在信用。流动性风险也同样波及了避险资产,甚至出现了“美元荒”。

三是,美股估值的“泡沫化”。长期以来持续低利率环境,使不少公司大幅借钱回购自己的股票,而不是用来投资实业。股价的上涨让企业盈利增厚,从而又提高了分红率,同时也让投资者的资本利得扩大,形成财富效应,进而促进消费、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而这反过来又进一步助推了股价的上涨。在下跌之前,从估值角度看,以标普500指数的Shiller PE Ratio(按通胀率调整过去十年的利润与股价相比)在本轮下跌前其为32倍左右,超过2008年金融危机的26倍,与“大萧条”前1929年的30倍相当,属于历史高位区间。

某些利空因素导致市场下跌,但当利空出尽的时候,随着市场恐慌情绪缓和,市场或迎来上涨。

美国宣布紧急状态十天之后,也就是3月24号,美股首现反弹。首先第一个因素——公共卫生事件的扩散速度现出趋缓迹象;其次随着美联储系列货币政策和美财政托底政策的实施,市场流动性不再紧张,大批企业破产清算的预期也得到修正。同时,产油国的连续磋商也给市场形成油价阶段性反弹的期望。随后几个交易日,美股反弹幅度加大,以至于在本周初,三大股指进入技术性牛市区间。

那么问题来了,美股离见底不远了吗?

对此,投资大佬们也给出了不同的答案,美国四大投行在近期表示,美股至黑时刻已经过去,建议投资者入场,华尔街传奇投资人罗杰斯也称当前的美股涨势并未完结;而巴菲特则做出了相反的动作——卖股套现,美国橡树资本创始人马克斯也表示当前的反弹是暂时性的,市场可能还会再次下探。

四大投行联合宣布:美股熊市over

高盛:不会再创新低。David Kostin等高盛策略师周一在报告中表示,空前的政策支持加上趋平的公共卫生事件曲线,“大幅”降低了市场和美国经济所面临的风险。他们表示,如果在经济复工复产之后,美国不出现第二波公共卫生事件,股市不可能再创新低。

“美联储和国会阻止了经济彻底崩溃的可能性。”报告写道。“这些政策行动意味着我们此前对标普500指数短期跌至2000点的预期已不再可能。”

与此同时,分析师预计投资者不会过分看重一季度业绩,而是会更加关注2021年展望。现在市场对负面消息似乎已经产生“群体免疫力”,从高盛追踪的数据来看,负面消息的影响已经逐渐消退。

高盛策略师们写道:“尽管可能会持续出现疲软的盈利报告,但第一季度的收益季将不会成为股票市场表现的主要负面催化因素。我们对标普500指数的年底目标仍然是3000点。”

大摩:回调即买入。以威尔逊为首的大摩分析师团队周一称,鉴于美联储似乎不受限制的支持,他们对美股的前景变得更加乐观。上周,美联储又推出了2.3万亿美元的刺激计划。

威尔逊在报告中称,“不要与美联储抗争。”“此举(美联储2.3万亿贷款支持)符合我们先前的观点,即投资者不应质疑美联储采取一切措施以确保经济不会陷入衰退的决心。”

分析师将基础情景下标普500指数年底的目标从2700点上调至3000点,看涨情景下目标从3000点提升至3250点。

小摩:明年再创新高。摩根大通策略师认为,市场动荡的最糟糕阶段已经过去,大部分风险资产已经在世界各地的经济衰退中触底。

摩根大通策略师在一份报告中写道,摩根大通为市场稳定和复苏所设定的条件已经基本得到满足,包括类似衰退的定价、投资者定位的逆转和不同寻常的财政刺激。感染率仍然是一个“变数”,因为在美国和欧洲,感染率仍然很高,尽管正在“放缓”。

从历史来看,市场底部比失业申请人数最高点要早1个半月,比经济危机结束早4个半月。从1928年以来,美股经历了14次衰退和21次熊市,从来没被打倒过,每一次从爬起来都再创新高,这一次也不会例外。

Piper sandler:熊市已终结。欧美公共卫生事件爆发初期,曾有机构做过模型,根据公共卫生事件发展情况判断市场走势,现在市场走势已经远超最乐观预期,虽然公共卫生事件仍然在全球蔓延,但在金融市场钱就是最好的疫苗。

欧美主要公共卫生事件国家已经得到控制,同时各国央行无限制支持市场,所以不可能再出现比3月份更恐慌的下跌。本轮熊市已经结束。

除了四大行对美股的前景变得更加乐观,华尔街传奇投资人罗杰斯也表示美股当前的涨势并未完结。在罗杰斯看来,在美国政府美联储的刺激方案,乃至全球印钞机的疯狂开动之下,美股当前的涨势完全有可能一直延续到11月大选之时,但那终归只是引鸩止渴,只能让最终的清算变得更加惨烈。罗杰斯指出,其实美国政府和“绝对是疯了”的美联储目前的应对,都是基于特朗普11月连任的目标的超级短期行为,已经顾不上之后会付出怎样更可怕的代价了。

巴菲特割肉离场,市场可能还会再次下探?

然而,很多经济学家以及机构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他们认为美股远未见底,建议投资者不要轻易上这波“反弹”车,巴菲特的“减持”也反应了这一观点。

在美股这场暴跌中,贝菲特的现金持仓突然间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巴菲特曾在2020年致股东信中表示,截至2019年年末,伯克希尔·哈撒韦持1120亿美元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而且这1120亿美元中有超过90%的是美国国债,标的质量高,流动性非常好。

大家都在关心股神什么时候会将巨额现金用于抄底。

和2008年奉行“别人恐惧我贪婪”不同,巴菲特此时不仅没有出手抄底,反而减持了“心爱”的梅隆银行和达美航空,割肉离场,要知道,银行股一直是巴菲特的重仓位,航空股也一直被他看好。

美国财经网站MarketWatch近日刊文称,从长期市场心理、技术周期分析等几个重要因素来看,这一轮美股熊市尚未见底。

长期市场心理方面,从最近的调查来看,投资者表现出的不是恐惧,而是贪婪的迹象。投资者的这种心理根本就不是市场处在低点时该有的心理;

技术面上,并没有长期底部到来的迹象。市场本质上是前瞻性的,如果股价开始反映出复苏的前景,那么人们应该会从周期性指标以及大宗商品价格中看到暗示,但这些信号现在都并不存在。

西泽资本表示,通过呈现当前市场估值极端的严重风险,从而认识到美股市场下滑在即的方法。聚焦于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每一个板块,并将其今天的估值与2000年和2007年科技股和房地产泡沫时期的市场高峰相比较。可以看到一个史无前例的现象:在11个行业中,有8个行业(标红)估值处于历史最高值前列,呈现出当前过度的市场广度。

Canaccord Genuity首席市场策略师Tony Dwyer认为,在过去几周美国股市大涨之后,他现在警告投资者未来会回调。他指出,4月以来,美联储公布了数万亿美元的贷款计划,但这些计划及新的政府支出目标能否支撑就业及小型企业,未来仍尚待检验。因此,即使投资者知道不能与美联储的政策方向相违背,但目前大可不必追赶这波反弹趋势。

美国橡树资本创始人马克斯表示,美国股市于3月24、25、26日三天的涨幅达到了1930年代以来的最高水平,投资者会情绪也从抑郁转变到狂欢的状态。但在马克斯看来,这种反应是过度的,因为通常情况下市场不会下调后直线反弹。虽然过去不能保证未来,但历史规律指向当前的反弹是暂时性的,市场可能还会再次下探。

美国PPI高达8环比再增加通胀未退衰退已至股市或再跌20

目前的美股市场稳定了吗?不再会大跌了吗?

美国商务部周三公布,3月份零售额下降8.7%,低于预期值8%,创下历史以来最大跌幅。受此消息影响,美股在运行到一个月的高位后开始回调,截至收盘,道指跌445.41点,跌1.86%报23504.35点;标普500指数跌62.70点,跌2.2%报2783.36点;纳指跌122.56点,跌1.44%报8393.18点。

市场对这份糟糕的“成绩单”并不太意外,但是美股这波技术性牛市能走多久,或许是每个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

美股市场见底了吗?

回溯近期的走势,美股的暴跌开始于2月24日,包含了三个层面的因素:

一是公共卫生事件在海外不断发酵,引发投资者对全球经济和企业盈利的担忧。而原油额外减产协议失败,油价暴跌,对风险资产相当于“雪上加霜”。

二是,短期来看,美国股市的大跌很大程度上是泡沫从“追涨”的模式转向了“杀跌”,资金踩踏离场。而美国债市的问题,更多在于恐慌带来的流动性问题,重点还不在信用。流动性风险也同样波及了避险资产,甚至出现了“美元荒”。

三是,美股估值的“泡沫化”。长期以来持续低利率环境,使不少公司大幅借钱回购自己的股票,而不是用来投资实业。股价的上涨让企业盈利增厚,从而又提高了分红率,同时也让投资者的资本利得扩大,形成财富效应,进而促进消费、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而这反过来又进一步助推了股价的上涨。在下跌之前,从估值角度看,以标普500指数的Shiller PE Ratio(按通胀率调整过去十年的利润与股价相比)在本轮下跌前其为32倍左右,超过2008年金融危机的26倍,与“大萧条”前1929年的30倍相当,属于历史高位区间。

某些利空因素导致市场下跌,但当利空出尽的时候,随着市场恐慌情绪缓和,市场或迎来上涨。

美国宣布紧急状态十天之后,也就是3月24号,美股首现反弹。首先第一个因素——公共卫生事件的扩散速度现出趋缓迹象;其次随着美联储系列货币政策和美财政托底政策的实施,市场流动性不再紧张,大批企业破产清算的预期也得到修正。同时,产油国的连续磋商也给市场形成油价阶段性反弹的期望。随后几个交易日,美股反弹幅度加大,以至于在本周初,三大股指进入技术性牛市区间。

那么问题来了,美股离见底不远了吗?

对此,投资大佬们也给出了不同的答案,美国四大投行在近期表示,美股至黑时刻已经过去,建议投资者入场,华尔街传奇投资人罗杰斯也称当前的美股涨势并未完结;而巴菲特则做出了相反的动作——卖股套现,美国橡树资本创始人马克斯也表示当前的反弹是暂时性的,市场可能还会再次下探。

四大投行联合宣布:美股熊市over

高盛:不会再创新低。David Kostin等高盛策略师周一在报告中表示,空前的政策支持加上趋平的公共卫生事件曲线,“大幅”降低了市场和美国经济所面临的风险。他们表示,如果在经济复工复产之后,美国不出现第二波公共卫生事件,股市不可能再创新低。

“美联储和国会阻止了经济彻底崩溃的可能性。”报告写道。“这些政策行动意味着我们此前对标普500指数短期跌至2000点的预期已不再可能。”

与此同时,分析师预计投资者不会过分看重一季度业绩,而是会更加关注2021年展望。现在市场对负面消息似乎已经产生“群体免疫力”,从高盛追踪的数据来看,负面消息的影响已经逐渐消退。

高盛策略师们写道:“尽管可能会持续出现疲软的盈利报告,但第一季度的收益季将不会成为股票市场表现的主要负面催化因素。我们对标普500指数的年底目标仍然是3000点。”

大摩:回调即买入。以威尔逊为首的大摩分析师团队周一称,鉴于美联储似乎不受限制的支持,他们对美股的前景变得更加乐观。上周,美联储又推出了2.3万亿美元的刺激计划。

威尔逊在报告中称,“不要与美联储抗争。”“此举(美联储2.3万亿贷款支持)符合我们先前的观点,即投资者不应质疑美联储采取一切措施以确保经济不会陷入衰退的决心。”

分析师将基础情景下标普500指数年底的目标从2700点上调至3000点,看涨情景下目标从3000点提升至3250点。

小摩:明年再创新高。摩根大通策略师认为,市场动荡的最糟糕阶段已经过去,大部分风险资产已经在世界各地的经济衰退中触底。

摩根大通策略师在一份报告中写道,摩根大通为市场稳定和复苏所设定的条件已经基本得到满足,包括类似衰退的定价、投资者定位的逆转和不同寻常的财政刺激。感染率仍然是一个“变数”,因为在美国和欧洲,感染率仍然很高,尽管正在“放缓”。

从历史来看,市场底部比失业申请人数最高点要早1个半月,比经济危机结束早4个半月。从1928年以来,美股经历了14次衰退和21次熊市,从来没被打倒过,每一次从爬起来都再创新高,这一次也不会例外。

Piper sandler:熊市已终结。欧美公共卫生事件爆发初期,曾有机构做过模型,根据公共卫生事件发展情况判断市场走势,现在市场走势已经远超最乐观预期,虽然公共卫生事件仍然在全球蔓延,但在金融市场钱就是最好的疫苗。

欧美主要公共卫生事件国家已经得到控制,同时各国央行无限制支持市场,所以不可能再出现比3月份更恐慌的下跌。本轮熊市已经结束。

除了四大行对美股的前景变得更加乐观,华尔街传奇投资人罗杰斯也表示美股当前的涨势并未完结。在罗杰斯看来,在美国政府美联储的刺激方案,乃至全球印钞机的疯狂开动之下,美股当前的涨势完全有可能一直延续到11月大选之时,但那终归只是引鸩止渴,只能让最终的清算变得更加惨烈。罗杰斯指出,其实美国政府和“绝对是疯了”的美联储目前的应对,都是基于特朗普11月连任的目标的超级短期行为,已经顾不上之后会付出怎样更可怕的代价了。

巴菲特割肉离场,市场可能还会再次下探?

然而,很多经济学家以及机构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他们认为美股远未见底,建议投资者不要轻易上这波“反弹”车,巴菲特的“减持”也反应了这一观点。

在美股这场暴跌中,贝菲特的现金持仓突然间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巴菲特曾在2020年致股东信中表示,截至2019年年末,伯克希尔·哈撒韦持1120亿美元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而且这1120亿美元中有超过90%的是美国国债,标的质量高,流动性非常好。

大家都在关心股神什么时候会将巨额现金用于抄底。

和2008年奉行“别人恐惧我贪婪”不同,巴菲特此时不仅没有出手抄底,反而减持了“心爱”的梅隆银行和达美航空,割肉离场,要知道,银行股一直是巴菲特的重仓位,航空股也一直被他看好。

美国财经网站MarketWatch近日刊文称,从长期市场心理、技术周期分析等几个重要因素来看,这一轮美股熊市尚未见底。

长期市场心理方面,从最近的调查来看,投资者表现出的不是恐惧,而是贪婪的迹象。投资者的这种心理根本就不是市场处在低点时该有的心理;

技术面上,并没有长期底部到来的迹象。市场本质上是前瞻性的,如果股价开始反映出复苏的前景,那么人们应该会从周期性指标以及大宗商品价格中看到暗示,但这些信号现在都并不存在。

西泽资本表示,通过呈现当前市场估值极端的严重风险,从而认识到美股市场下滑在即的方法。聚焦于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每一个板块,并将其今天的估值与2000年和2007年科技股和房地产泡沫时期的市场高峰相比较。可以看到一个史无前例的现象:在11个行业中,有8个行业(标红)估值处于历史最高值前列,呈现出当前过度的市场广度。

Canaccord Genuity首席市场策略师Tony Dwyer认为,在过去几周美国股市大涨之后,他现在警告投资者未来会回调。他指出,4月以来,美联储公布了数万亿美元的贷款计划,但这些计划及新的政府支出目标能否支撑就业及小型企业,未来仍尚待检验。因此,即使投资者知道不能与美联储的政策方向相违背,但目前大可不必追赶这波反弹趋势。

美国橡树资本创始人马克斯表示,美国股市于3月24、25、26日三天的涨幅达到了1930年代以来的最高水平,投资者会情绪也从抑郁转变到狂欢的状态。但在马克斯看来,这种反应是过度的,因为通常情况下市场不会下调后直线反弹。虽然过去不能保证未来,但历史规律指向当前的反弹是暂时性的,市场可能还会再次下探。

美国PPI高达8环比再增加通胀未退衰退已至股市或再跌20

此次金融危机是美国怎么隐发的?

美国次贷危机是一场新型的金融危机,其产生的内在机理是金融产品透明度不足、信息不对称,金融风险被逐步转移并放大至投资者。这些风险从住房市场蔓延到信贷市场、资本市场,从金融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并通过投资渠道和资本渠道从美国波及到全球范围。
国际经济界多数意见认为,虽然次贷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并不能据此判断会引发全球性经济危机。IMF最近表示,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形势尚在 "可控制范围内"。但也有少数人认为,次贷危机有可能导致本轮世界经济繁荣周期发生逆转。索罗斯认为,次贷危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60年内最严重的金融危机,是美元作为世界货币时代的终结。英国《金融时报》评论家沃尔夫 (Martin Wolf)将次贷危机视为盎格鲁-撒克逊金融体系的危机。美国经济学家罗比尼(Roubini)则认为,美联储的连续降息举措难以阻止美国经济陷入衰退。
根据所掌握的资料来分析,笔者认为,世界经济衰退可能性是存在的,由于次贷危机尚未见底,其不确定性风险更值得警惕,其对全球经济金融的影响也不可低估。
流动性过剩与次贷危机
在经历了连续四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世界经济在2007年出现了调整迹象,经济增长放缓的压力和通货膨胀的威胁同时出现给世界经济的前景蒙上了阴影。泛滥的流动性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也助涨了全球商品、金融市场的资产价格。价格的高涨使得通胀在全球蔓延;过于泛滥的流动性则放大了全球投资者的" 自信",带来全球信用的膨胀。就根本而言,次贷危机的根源在于货币紧缩政策的时滞和全球的流动性过剩。
货币紧缩政策时滞
"9·11事件"发生以后,美国经济增长放缓。为了刺激经济增长,美联储连续 13次降息,逐次调低到1%。此举虽然对经济增长起到了刺激作用,但其副作用也不容忽视。一方面,实际利率过低令国内信贷尤其是房地产贷款膨胀,增加了美元供给;另一方面,低利率令美元贬值,为全球流动性泛滥埋下隐患。
事实上,次贷危机爆发的真正原因在于美国货币紧缩政策的时滞效应。针对房价企高等经济过热表现,美联储连续17次加息,基准利率从1%上调到5. 25%。伴随着美国利率的不断提升,政策的累积效应逐步积累沉淀, 使得信用等级较差的客户开始出现无法承受贷款负担的状况。为避免坏账进一步增加,贷款机构收紧银根,从而使贷款客户的资金状况更加恶化,被激化的坏账通过证券化链条传导给全球金融市场和投资者,最终引发次贷危机突然大规模爆发。
全球流动性过剩
导致危机影响规模异常严重的原因则是全球流动性过剩。全球经济的失衡、美元贬值、低息政策和金融衍生工具的大量使用则是全球流动性泛滥的主要原因。对于次级贷款市场而言,一般贷款机构出于谨慎考虑会采取"惜贷"的原则。本来其贷款客户是资信等级较差的,但是在全球资金供给过剩的背景下,通过次贷证券化的手段让贷款机构获得了充足的资金来源,而房价的持续上涨则让贷款机构忽视风险,肆意降低了贷款审核标准。贷款标准降低,贷款规模过度扩大,再经由证券市场传导给全世界投资美国次级贷款证券的投资者,最终演绎成为全球的潜在金融风险。
金融市场多米诺骨牌效应
美联储为刺激经济,在多次降息的同时放松金融管制:一方面,降低信用标准,鼓励商业银行向信用等级低的借款者放款;另一方面,允许金融机构以低成本的借贷投资于高风险资产,允许投资银行为扩大利润来源不断设计结构复杂、高杠杆的衍生品提供给客户,对冲基金大量涌现。衍生品市场在提供流动性和分散风险的同时,也使得各类金融机构以流动性为链条捆绑在一起;一旦链条某个环节出现问题,便会引起连锁反应。
美国经济步入景气收缩期
随着次贷危机的爆发,更多的骨牌开始倒下。市场也开始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充裕的资金似乎在一夜之间消失殆尽。美国经济面临通货膨胀、房地产市场萎缩、信贷紧缩等一系列问题。这场危机并没有止步于金融市场,而是通过多个渠道影响到实体经济。
美国经济增长模式的终结
次贷危机标志着美国27年来以"美元扩张、资本市场扩张、双赤字扩张"的国民负债增长模式的终结。在过去五年推动美国地产价格上涨的因素既不是社会财富总量扩张、贫富差距拉大、两位数通货膨胀(如俄罗斯),也不是因为大量移民涌入(如新西兰),更不是经济高速增长、人口城市化、土地供给稀缺(如中国),而纯粹是因为金融创新所带来的"虚假需求",所以这次危机的爆发对美国的房地产需求无异于"釜底抽薪"。
表面上看,由次贷危机引发的衰退是信用收缩造成的消费低迷、经济减速。但危机背后反映的都是"全球金融机构借钱帮助美国中低收入者购房"的美国债务/ 消费模式的结束。长期以来,美国以双赤字为基础,不仅通过借钱来维持本国的消费,而且通过借钱来维持本国的投资,其财富总体消耗远远超出财富创造能力所能支持的范畴。次级债及相关金融创新虽然把负债增长的美国繁荣模式发挥到极点,同时也标志着从里根时代开始的以美元信用的外部扩张和美国资本市场的内部扩张为基础,通过巨大的财政赤字、贸易赤字以及吸引国际资本流入来推动的长达27年的繁荣模式,很可能难以为继。
美国经济已陷入衰退
次贷危机导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似乎已经确定无疑,惟一不确定的仅仅是衰退的程度。
2008年伊始,美联储在短短8天连续降息125个基点;3月18日美联储又降息 75个基点,使联邦基金利率下调至2.25%,但是这种调控行为只能在短期减缓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长期内难以扭转美国的经济颓势。历史上这种连续大幅度的降息是很少见的,这说明美国经济的确是出现了很严重的问题。
目前较为客观的预测是2008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将只有2%,远低于2007年年底 3.1%的预测值。近期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也显示,次贷危机仍在恶化,并正外溢至美国经济各个方面,冲击到美国经济整体走势。在楼市降温、次贷危机恶化、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近期美国失业率也陡然上升,成为美国经济不容乐观的最直接征兆。2007年12月美国的失业率升至5%,为两年来新高;而新增就业人口仅1.8万人,是2003年8月以来的最低水平。美国劳动部近期公布的2月份失业率为4.8%,仍居高不下。从上世纪90年代初和本世纪初两次经济衰退的历史经验看,在衰退发生之前,失业率都出现较大幅度上升。从2007年3月份触底以来,目前美国的失业率已经上升了60%;从50多年来的情况来看,一年之内出现如此高的升幅通常都是经济衰退的征兆。美国供应管理学会(ISM)公布的3月报告显示,美国制造业活动指数在1月份小幅上升之后2月份转而下降至48.3,为2003年4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并且还伴随其他一些不利的情况。类似的情况曾在2001年预示了美国经济衰退的到来。
最令人担心的是,美国经济最糟糕的时刻可能还未到来。按照美国次贷放贷时间推算,拖欠还贷的高峰期应在今年下半年至明年上半年,因此现在所暴露出来的次贷损失,可能只是世界金融体系总体损失的一小部分,次贷危机并未触底。
全球经济面临滞胀威胁
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最根本的影响在于,它将改变全球政策目标结构并带来各国经济周期的错配,使得偶然的"优质博弈均衡"无法继续维系,如果没有深度的货币政策协调与合作,各自为政的货币政策调控将带来全球经济滞胀的"劣质博弈均衡"。
美国贸易进口萎缩
次贷危机酿成全球危机的渠道之一是国际贸易,美国经济下滑和市场疲软将通过国际贸易渠道影响全球经济。美国是全球最重要的进口市场,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将会降低美国的进口需求,这将导致其他国家出口减缓,进而影响到这些国家的 GDP增长。这对那些依靠净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国家或地区如德国、加拿大、墨西哥、东亚新兴市场国家、石油输出国等的影响尤为显著。此外,美元大幅贬值将会损害其他国家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特别是那些与美国出口商品构成同质性竞争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如欧盟和日本。
资本"乱流"
次贷危机会加大全球资本流动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从短期来看,为了弥补亏损,缓解资本充足率压力,美国金融机构纷纷从全球市场抽回投资;同时,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主权财富基金,也加大了对美国金融机构的投资力度,国际短期资本的流动方向是从其他国家流入美国。
从中期来看,美国金融机构为了重新盈利,以及美联储继续降息和美国经济持续疲软,将会导致国际短期资本从美国流向新兴市场国家进行套利,从而助涨新兴市场国家的资产价格。
从长期来看,一旦次贷危机尘埃落定,美国经济触底反弹,美联储重新步入加息周期,美元币值转跌为升,国际短期资本将会重新由新兴市场国家回流美国。最后这种情景尤其需要引起关注,因为发展中国家的历次金融危机,往往发生在美元加息和美元升值之后。
世界经济增长减速已成定局
从目前获得的统计数据和研究机构的预测报告看,虽然对世界经济是否陷入衰退还存在疑问,但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出现减速已成为定局。
2007年,主要工业国家增长减速,由于主要新兴市场经济体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并很大程度上抵消了美国经济增长放慢的不利影响,世界经济依然保持快速增长。2008年,世界经济是否出现衰退主要看新兴市场经济的表现。
新兴市场金融风险加大
次贷危机下,新兴市场可能面临更大的金融风险。部分亚洲国家1997年金融危机后的一些做法可能成为下一次危机的诱因。比如,亚洲国家当前的巨额外汇储备的确增强了抵御金融市场动荡的能力,但同时也给各国带来了资本大量流动的风险。亚洲国家的投资者越来越倾向于在相对安全的西方发达国家投资。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雷曼兄弟公司等权威机构报告指出,最近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资本外流的危险有所显现,再次爆发货币危机的可能性上升。据世界银行统计,2005年东亚经济体(除中国、日本和中国香港以外)内部储蓄和投资金额占GDP的平均比重分别降至30%和25%以下,创下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摩根斯坦利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也认为,高风险抵押贷款就如同当年的互联网,可能" 刺破"全球的资产泡沫,而土耳其等高负债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可能首当其冲。
随着中国开放程度的加深,中国经济参与世界经济和全球化的程度也随之加深。因此,一旦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中国经济也将会有所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美国进口需求下降将会造成中国出口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经济增长和就业;其二,一旦美元大幅贬值,将会造成中国巨额外汇储备的国际购买力缩水;其三,美国步入降息周期,将会加大中国使用加息来遏制通胀的难度;其四,美国经济衰退,将会加大国际短期资本出入中国的规模和频率,加剧国内金融风险。
全球性通胀
当前,无论是处于经济周期由高及低的发达国家,还是在经济周期持续上扬的新兴市场国家;无论是处于降息通道的美国,还是按兵不动的欧盟和日本,甚至在实施从紧货币政策的中国,通货膨胀随处可见。不难断言,当前的通货膨胀很大程度上归结于总供给曲线移动带来的全球性通胀。
亚洲国家和地区的通货膨胀都达到近年的最高水平。中亚地区2007年通胀水平已经接近9%,南亚的通胀水平达到6%,东南亚是5%左右。2007年11月美国CPI 环比上升0.8%,同比上升4.3%,创下2005年9月以来的最高升幅;而11月PPI更是上升3.2%,单月升幅达到1973年8月以来的最高水平,今年1月份又上涨1%,大大超过市场预期的0.4%。欧元的升值和石油价格上涨,也使欧洲的物价水平上涨频频突破2%的警戒线。在油价不断攀升的形势下,对通胀水平的下降似乎不能过于乐观。
同时,次贷危机后的应对政策也助长了全球通胀的发展。由于次贷危机产生的信贷紧缩,美联储和欧洲央行等货币当局沿用了应对网络经济泡沫破灭和"9·11" 事件后的救市操作,采用了注入流动性和降息的办法。比如,2007年12月20日欧洲央行采取了最有力的一次行动,其向市场输入的3486亿欧元两周期贷款创下了单次"输血"的最高纪录。美联储则在次级信贷危机之后连续性降息,仅今年头两个月内就连续降低200个基点。美联储等西方主要经济体5家中央银行 3月11日宣布,决定采取联合措施向金融系统注入资金。这是西方央行在过去3个月里第二次联手应对信贷紧缩问题。这种应对措施虽然在短时间内缓解了次贷危机带来的流动性急剧紧缩的问题,却助长了全球通胀的势头。
滞胀–全球经济的隐忧
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可能同时出现的局面引发了对于全球经济陷入滞胀的担忧。本轮的通货膨胀很大程度上由流动性泛滥引发商品价格高企所致,对于很多国家而言,主要表现为输入性的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就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而言,经济衰退导致的有效需求下降将会使物价水平下调,从而使货币政策在抑制通货膨胀和促进增长之间权衡;而对于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而言,衰退产生的需求下降则可能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从而导致滞胀的产生。
接下来的几年内,在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的情况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还有可能持续上涨,输入型通胀的压力还会进一步上升。决定大宗商品价格的重要因素– 美元汇率仍然可能支撑价格走高。如果全球商品价格继续处于高位,许多国家输入型通货膨胀的格局将会延续,从而加大滞胀的可能性。

美国PPI高达8环比再增加通胀未退衰退已至股市或再跌20

美国通胀盖不住了,全球危机恐将重演

6月10日是一个牵动全球市场敏感神经的日子,投资者屏住呼吸等待美国官方公布的5月份通胀数据。劳工部公布5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环比上涨0.6%,跃升至5%,为2008年8月以来的最大年度涨幅;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环比上升0.7%,同比上升3.8%,为1992年以来最大年度涨幅。这远远超出了此前经济学家的预期,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美国通胀的担忧。

加速上涨的通货膨胀正成为美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 数月来,随着美国疫情趋稳,民众对消费品和其他生产需求强劲,导致从美国木材到计算机芯片都出现严重短缺。美国消费者正在感受物价上涨的直接压力——“在超市花100元只能买到过去不到80元的食物。”汽油、食品、 汽车 、住房和电脑等消费品价格上涨大幅推高了消费者物价指数,中下层民众生活受到明显影响。

4月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较去年同期增长4.2%,是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最大的同比增长;4月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同比增长6.2%,创下2010年以来 历史 新高。

根据纽约联储对消费者的调查,普通美国人对1年期和3年期通胀中值预期分别跃升至3.4%和3.1%,创下2013年9月以来的最高。经济学家普遍预期美国通胀可能更加严重。《商业内幕》引述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知名经济学教授西格尔说,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将在未来两三年之内突破20%,相当于上世纪70年代美国恶性通胀的情景。

德意志银行的研究团队最近发布一项报告发出警告,美国即将到来的通胀可能类似于1970 年代。报告指出,美联储为了追求全面的复苏而忽视通胀的风险,将产生可怕的后果,通胀的爆发将使全球经济坐在“定时炸弹”上。“这可能导致一场严重的衰退,并在全球引发一系列金融危机。”

美国通胀快速上涨的根源在于美国政府不负责任的货币宽松及财政刺激计划。 2020年3月后,疫情冲击使美国股市遭遇史无前例的四次“大熔断”,为了美国资本市场免于崩溃,美联储使出无限量化宽松的“大杀器”。仅2020年3月的一个月内,美联储就增发3万亿美元,此后维持每月1200亿美元购债计划,持续向金融体系放水。拜登政府不仅延续了特朗普时期的宽松货币政策,还一口气推出数个经济救助和刺激计划,总支出规模达到7万亿-8万亿美元。有学者指出,拜登政府支出的增长规模,已经大大超过了罗斯福新政、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里根上世纪80年代初扩张军备等历次美国经济刺激计划。

如此庞大的货币、财政刺激规模,使美国货币洪水到处泛滥。美国家庭、企业和个人手握大把现金,单是个人储蓄就从一年前的1.6万亿美元激增至惊人的4.1万亿美元。银行存款多到银行不能承受,要求储户取走或花掉。

在通胀持续的压力下,美联储目前的态度从否定存在通胀,到承认通胀的现实但坚称“高通胀只是暂时的”,表明其在支持经济快速复苏与控制通胀的天平上,坚定地选择了前者。然而,尽管美联储嘴上仍然高声“维稳”,但内部不得不正视通胀的事实,4月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会议,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首次讨论收紧货币政策立场的可能性。

种种迹象表明,美国的通胀绝非是“暂时的”那么简单。

美国现实的情况是“生之者寡而食之者众”。美国是消费型 社会 ,也是全球最大进口国。随着美国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美国的消费需求爆发式增长,而全球供应链受疫情影响存在较大缺口,使得美国消费者价格、生产价格指数急速上升。4月份美国进口价格连续第六个月上涨,同比涨幅达到10.6%,为过去十年来最高水平。而美国的就业数据远逊预期,拜登的纾困支票和各种政府救济助长了美国人不工作,美联储公布的自愿离职率创下新高。在劳动力供应缺口之下,美国薪金水平意外上升,将进一步助推通胀上升,导致“工资-物价”螺旋上升的恶性循环。这些情况表明美国的通胀将持续更长时间。

当前全球疫情仍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其对世界经济产出的影响不容乐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展望报告预计,虽然今年全球经济步入缓慢复苏,但全球产出水平仍将低于疫情前2%。这也预示美国及全球的通胀不会是短期的。

这是耶伦近期以来第二次提到加息。上个月她在接受《大西洋月刊》采访时曾表示,“为了保证经济不会过热,利率可能不得不一定程度上升。”这一表态随即引发美股大跌,之后耶伦不得不马上改口,为自己加息的言论解释说:“我认为不会出现通胀问题,但如果真有的话,美联储有能力解决。”

财政部高官在加息问题上表态的闪烁与犹疑,表明在控制通胀与维持宽松货币以刺激经济的选择上,美国面临两难。一方面是通胀猛如虎,另一方面一旦美联储加息,会触发美国股市下跌的风险。

美国经济面临的困境远不止通胀。 拜登和特朗普比赛式的无限印钞和大手撒钱带来的后遗症正在快速显现,各种“虚火”同时上攻:股市泡沫风险积聚,国债利率叠创新高,天量债务无法持续。美国经济内在的结构性矛盾与政府不负责任的经济政策相互叠加,将美国经济推到危机的边缘。

如今美国股市已呈现极度泡沫化。持续的超宽松货币政策,源源不断的资金流入,使美国股市不仅免于去年3月因四次熔断而崩盘,还不断攀上 历史 高位。在去年美国疫情失控、经济衰退的背景下,美国股市的火热缺乏经济基本面的支撑。

截至6月1日,按照威尔夏指数,美国股市总市值已达44.3万亿美元,而美国今年首季GDP最新估值约为22.1万亿美元,衡量股市泡沫风险的巴菲特指标突破200%。巴菲特认为该指数创 历史 新高是“非常强烈的崩盤警告信号”,而代表美国股市的平均年化回报率为-3.1%(含股息),表明美国股市已经严重高估。

除了巴菲特指标,投资顾问机构RIA Advisors首席投资策略师罗伯兹也警告,衡量股市风险的五大指标(恐惧/贪婪指数、基金经理人乐观指数、杠杆型基金做多做空比例、保证金/债务比例、美股与3年平均线偏离)均显示美股已处于严重泡沫之中,只要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引发恐慌性抛售,导致股市崩盘。这种情形一旦发生,标普500指数将蒸发40%至60%。

随着美国通胀的快速上升,美国股市已进入高风险状态 ,投资者已如惊弓之鸟,如履薄冰地做着随时逃离的准备。美联储和财政部任何一点儿的微妙暗示,都会引起股市大起大落。美股泡沫一旦刺破,将引发美国金融市场巨震并导致全球性的经济危机。

美国债务激增是美国面临的又一大困境。去年以来,为应对疫情危机,美国连续出台经济救助计划,导致美国财政赤字和债务爆炸式增长。目前美国国债总额已突破28万亿美元,超过美国GDP30%。而美国政府的债务增长还远没有尽头,根据拜登政府制定的财政预算,美国2021年财政赤字为3.669万亿美元,2022财年赤字为1.837万亿美元,预计未来10年赤字累计增加14.531万亿美元。

拜登意图通过提高企业税作为弥补财政支出扩大的来源,但受到共和党的阻力,美国庞大刺激支出将最终不得不依靠美联储印钞来解决。这也是美联储很难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的原因。拜登的庞大基建计划、创新与竞争计划正嗷嗷待哺需要大笔支出。

而无限制的扩大印钞势必削弱美元信用,导致美元持续贬值,长此以往将动摇美元霸权的根基。同时,随着通胀上行,美债收益率飙升,表明美债已经供过于求,曾经作为全球资金避风港的美债,随着美债激增也越来越受到众多质疑,不再象过去那么受国际投资者追捧,美债扩张也将面临天花板。谁来为天量美债接盘,是令美国伤脑筋的问题。

另一个警号是,美联储用于控制短期利率的隔夜逆回购需求飙升,6月9共有49个对手方在美联储的隔夜逆回购中交易规模达到5029亿美元,本周三个交易日接连创新高。美国的银行和货币市场基金以0的回报将资金回存美联储,且规模史无前例,这表明美国金融体系的现金已经多到没有别的去处,开始倒灌回美联储,表明美联储继续向市场注水的操作已接近极限。该工具更早的 历史 峰值是2015年12月末的4760亿美元,正是美联储收紧量化宽松的起点。

如今美国经济面临多重考验,险象环生,政策制定者不得不在多重矛盾的目标中寻求艰难的平衡:遏制通货膨胀与维持货币宽松、刺激经济复苏与保持债务可持续、防止股市泡沫破裂与实际利率不可避免上升、继续量化宽松与保持美元稳定。这些难题每一个就可能成为引爆危机的导火索。

综合判断,美国及全球通胀将持续较长时间,这将是全球经济面临的最大威胁。 在持续通胀的压力下,美联储可能被迫调整原先的计划,提早收紧货币政策。随着美联储利率政策的转向,美国股市首先受到重压,导致美国市场流动性紧张,进而引发全球美元回流,全球金融市场面临一场巨震。脆弱的发展中国家将再次遭遇资本外流和资产价格贬值的冲击,美国借机又可以开启新一轮血雨腥风的财富收割。

在美元放水和回流的循环中,美国一次次避免了自己的危机,并实现了对世界财富的洗劫,这样的 历史 可能再次重演。这就是美国金融帝国主义的真相。

当前全球新冠疫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陷入供应链危机,产能缺口助推了全球通胀的上升。在全球大通胀的形势下,中国抗击新冠疫情的成功,更加突显了中国产业链的安全和独具优势,中国制造成为疫情下全球供应链屈指可数的可以指望的依靠。在这样的形势下,中美经济博弈,攻守已经易势,美国可打的牌已经不多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股市行情网 » 美国PPI高达8环比再增加通胀未退衰退已至股市或再跌20

相关文章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