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策略以越南为鉴疫情政策调整后消费的基本面与股价将如何演绎

投资要点

一、疫情之下的越南股市复盘

二、对当前A股有何经验借鉴意义?

为什么复盘越南疫情及股市表现?1)越南的体制和经济发展路径与我国十分相似;2)越南前四轮疫情防控经历与我国相似;3)越南疫后经济修复主要依靠政府公共投资 外商投资,可以类比我国的稳增长政策和基建发力。

一、疫情之下的越南股市复盘

越南前三轮疫情控制较好,股市牛市延续,第四轮Delta疫情,对我国的参考性相对较强。第一阶段(2021/4/27-2021/6/30)疫情控制依然较好,牛市延续,经济恢复。

第二阶段(2021/7-2021/9/30)可以类比我国当前阶段,严格的防疫政策无法压制确诊人数爆发,股市V型反弹,经济触底。政策和疫情主导此阶段指数走势。21年7月随着越南确诊人数激增,散户恐慌,2021/7/1-7/20胡志明指数下跌9.6%触底。7月20日多方发布政策提振市场信心:财政部长颁布市场交易新通知;财政部提供约24万亿越南盾支持方案,政府发布预防和遏制疫情决议,即防疫政策并未转向,但市场已经提前反映:7月20日起的反弹行情为大消费(食品饮料、医药、零售业) 疫后生产(交通、机械设备) 前期牛市主线(地产、公用事业、材料、多元金融)。9月随着文旅部、受损企业免税降费政策出台,放开管控的政策预期逐渐形成,疫后修复主线继续扩散(食品饮料、零售业、交通、可选消费)。

第三阶段(2021/10/1后)防疫政策转向,股市上涨,经济反弹。

二、对当前A股有何经验借鉴意义?

根据越南经验,可以得到几个规律性结论:1)影响市场的关键因素是疫情及政策。确诊人数大幅超预期时,市场回调幅度最大;政策支持恢复市场情绪,如7月20日股市触底反弹,不过市场真正的坚定上涨,还是要等到疫情出现实质性确诊人数改善,例如21年10月越南确诊人数下降,且疫情政策转向后,指数上涨。2)市场底早于经济底。3)不同阶段的行业表现:市场恐慌期,疫情相关的必选食品、医药、线上软件较稳健;触底反弹后回归牛市主线;疫后修复板块在防疫政策真正放松之前,已经率先反应。4)经济恢复:工业生产率先修复,线下消费需要一个季度左右修复。

当前我国经济环境、疫情阶段可以类比21年7-8月的越南,这一阶段股市的反弹逻辑为:在疫情最严峻的时候,不论后续政策如何改变,市场的预期均会更加乐观,从而带来股价的反弹,当前我国疫情防控政策更加精准,政策的边际变化对资本市场而言是“从零到一”的增量变化,带来信心和情绪的边际改善。

因此对于消费板块而言,我们认为四季度消费股或将呈现周期股博弈属性,不再以传统消费股投资逻辑(EPS增速预期或估值修复)为特征。虽然线下消费恢复慢于工业生产,消费板块明年业绩可能仍会受到影响,但是消费股的股价在Q4或会提前表现。建议关注两个既有长期方向,又明确受益疫情预期的品种:1)中药(中期政策大力推动);2)供销社(产供销一体化不断强化下,中期利润率与收入均将显著改善)。

风险提示:越南股市散户占比较高受情绪影响较大,疫情防控政策超预期,疫情传播超预期,经济恢复不及预期,稳增长政策发力不及预期,基于跨国比较的局限性,相关数据资料仅供参考

报告正文

为什么复盘越南疫情及股市表现?

1)越南的体制和经济发展路径与我国十分相似。共产党是越南的唯一执政党,2007年加入WTO后,越南承接全球产业供应链转移,经济模式为出口导向型,与我国2001-2010年的发展模式类似;

2)越南前四轮疫情防控经历与我国相似,越南在前三波疫情下均是是防疫“优等生”,而2021年4月在Delta毒株的攻势下“崩盘”,21年10月防疫政策转向。而我国疫情坚持“动态清零”,确诊人数在在Omicron毒株冲击下有所反复;

3)越南疫后经济修复主要依靠政府公共投资 外商投资,可以类比我国的稳增长政策和基建发力。

一 疫情之下的越南股市复盘

1、前三轮疫情控制较好,股市牛市延续

前三轮疫情,在宏观经济增长、政策宽松、新增资金流入之下,越南2020年3月后经历持续牛市。行业表现来看,从“疫情爆发-确诊拐点-经济恢复”过程中,行业轮动规律大致为“医药/必选消费/信息技术-可选消费/能源/材料-金融/材料/可选消费”,有基本面支撑的可选消费反弹行情持续较久。

2、越南第四轮Delta疫情的参考性相对较强,我国目前可以类比第二阶段

(1)第一阶段(2021/4/27-2021/6/30):疫情控制依然较好,牛市延续,经济恢复。2021年4月27日,越南出现首例Delta 变异病毒病例,仍沿用前三波疫情的防控措施,5-6月疫情控制较好。市场情绪没有受到太大影响,散户继续入市。股市信心仍在,散户资金拉动胡志明指数上涨,涨幅主要来自估值提升。

行业表现方面,房地产、银行、材料、机械设备有明显超额收益。疫情后的宽松政策包括低利率环境、延长还款期限等,使得银行净息差提升、拨备压力缓解,疫后复苏带动贷款需求高增。供应链转移下,出口和FDI增长,出口产品及设备受益,住宅和工业地产价格上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利好材料及设备行业表现。

(2)第二阶段(2021/7-2021/9/30)可以类比我国当前阶段:严格的防疫政策无法压制确诊人数爆发,股市触底反弹,经济触底。

政策和疫情主导此阶段指数走势。7月随着确诊人数激增,散户恐慌,2021/7/1-7/20胡志明指数下跌9.6%触底。7月20日多方提振市场信心:财政部长颁布市场交易新通知;政府发布预防和遏制疫情决议;财政部提供约24万亿支持方案。

行业表现方面,7月在恐慌情绪下,疫情利好的零售业、软件及服务、科技硬件等相对抗跌,前期的牛市主线回调。7月20日多方公布政策提振市场信心,股市触底反弹,反弹行情为防疫相关(食品饮料、医药、零售业) 疫后修复(交通、机械设备) 牛市主线(地产、公用事业、材料、多元金融)。9月随着文旅部、受损企业免税降费政策出台,放开管控的政策预期逐渐形成,疫后修复主线扩散(食品饮料、零售业、交通、可选消费)。

此阶段经济仍在触底,市场底早于经济底。防疫措施不断收紧,三季度的工业、零售、出口、外商直接投资均受到影响。三季度越南GDP(不变价)同比-6.0%,关于越南实现全年6.5%经济增长目标的担忧开始出现。企业由于无法满足“就地生产、就地用餐、就地住宿”等防疫规定而被迫停产,7月工业生产指数-0.35%。总出口由7月17.4%下降到8月的-1.1%,其中纺织品、鞋类、木制品同比出口大幅下降;钢铁、机械设备韧性较强正增;电子及手机零部件仅负增长一个月。零售受损严重,7月零售额同比-28.0%。

第三阶段(2021/10/1后)防疫政策转向,股市上涨,经济反弹。

2021年10月1日胡志明市解封,10月11日第128号文宣布防疫政策由“严格防控”转变为“与疫情共存”。9月起新增确诊病例由9月3日14922例下降至万例左右,疫苗接种率上升,迫于经济和医疗资源压力,随后新增确诊病例继续呈下降趋势,10月19日新增确诊3034例,而后再度反弹超过8月峰值。

政府公共投资 外商投资为主要经济驱动力,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和提高 2021-2025 年中期公共投资计划制定质量的第 13/CT-TTg 号指令,政府公共投资 外商投资为主要拉动,生产、出口反弹,零售缓慢修复。越南2021年四季度GDP强劲增长5.22%(前值-6.02%)。工业生产和出口明显改善,10月PMI指数从40.2跃升至52.2。10月总出口同比增速2.25%转正,11月出口同比大幅增长20.6%,电子产品、机器设备为主要拉动。线下消费恢复较慢,10月商品零售总额同比降幅由9月-31.2%收窄至-17.6%。到2022年2月转正1.1%。

2021/10/1后一个季度的股市行业表现:基建产业链有超额收益,10月公用事业、房地产、工业、能源涨幅居前。政府发布多个文件加快公共投资资金拨付,FDI继续投资越南制造业、电力、房地产项目,低利率环境叠加政府项目支持,地产行业和公用事业行业显著受益;政府发力基建,且中国钢铁限产叠加钢价上行,上游材料行业上涨。同时,经济恢复相关板块表现较好,如交通、食品饮料、零售业。

3、根据越南经验,得到的几个规律性结论

1)影响市场最主要的因素是疫情及政策。确诊人数首次大幅超预期时,市场回调幅度最大,如21年7月确诊人数激增下散户恐慌;政策支持恢复市场情绪,如7月20日股市触底反弹,不过市场真正的坚定上涨,还是要等到疫情出现实质性确诊人数改善,例如21年10月越南确诊人数下降,且疫情政策转向后,指数持续上涨。

2)市场底早于经济底。21年7月20日为市场底,当时确诊人数仍在上涨,且未出台疫情管控的放松政策,政府发布预防和遏制疫情决议,财政部长颁布市场交易新通知,财政部提供约24万亿越南盾支持方案政策出台后,市场预期先于实体经济修复。

3)不同阶段的行业表现:市场恐慌期,疫情相关的必选食品、医药、线上软件较稳健;触底反弹后回归牛市主线;疫后修复板块(食品饮料、交通、可选消费)在防疫政策真正放松之前,已经率先反应。

4)经济恢复:工业生产率先修复,线下消费需要一个季度左右修复。

二 对当前A股有何经验借鉴意义?

当前我国经济环境、疫情阶段可以类比21年7-8月的越南,当时越南经济仍未触底反弹,财政政策发力,疫情确诊人数仍在上升趋势中,防控政策未放松。我国目前生产及消费恢复仍在疫情影响下一波三折,且出口边际下行,10月PMI数据降至49.2%,疫情防控政策更加精准,基建托底经济增长。

而越南7月20日后股市反弹,主线为消费相关(食品饮料、医药、零售业) 疫后生产(交通、机械设备) 前期牛市主线(地产、公用事业、材料、多元金融)。这一阶段股市的反弹逻辑为:在疫情最严峻的时候,不论后续政策如何改变,市场的预期均会更加乐观,从而带来股价的反弹,当前我国疫情防控政策更加精准,政策的边际变化对资本市场而言是“从零到一”的增量变化,带来信心和情绪的边际改善。

因此对于消费板块而言,我们认为四季度消费股或将呈现周期股博弈属性,不再以传统消费股投资逻辑(EPS增速预期或估值修复)为特征。虽然线下消费恢复慢于工业生产,消费板块明年业绩可能仍会受到影响,但是消费股的股价在Q4或会提前表现。建议关注两个既有长期方向,又明确受益疫情预期的品种:1)中药(中期政策大力推动);2)供销社(产供销一体化不断强化下,中期利润率与收入均将显著改善)。

本文源自券商研报精选

中泰策略以越南为鉴疫情政策调整后消费的基本面与股价将如何演绎

为什么中国的股市和美国股市在疫情影响下走出了不同的趋势?

投机和投资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概念,前者是政府主导下的企业、、有组织的群体、个人以投机行为为目的的取利行为!它不太受自由市场的干扰。后者是以自由市场经济规律为依托的获利方法!自由市场经济规律因环境干扰变化而变化。投机是以“取”为目的,是以自我为中心向内索取。投资是“获”的方法,是以自由市场为中心向外获得!

所以,一个是“投机”,一个是“投资”,两者在疫情期间走势也会截然不同。

中泰策略以越南为鉴疫情政策调整后消费的基本面与股价将如何演绎

为什么中国的股市和美国股市在疫情影响下走出了不同的趋势?

投机和投资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概念,前者是政府主导下的企业、、有组织的群体、个人以投机行为为目的的取利行为!它不太受自由市场的干扰。后者是以自由市场经济规律为依托的获利方法!自由市场经济规律因环境干扰变化而变化。投机是以“取”为目的,是以自我为中心向内索取。投资是“获”的方法,是以自由市场为中心向外获得!

所以,一个是“投机”,一个是“投资”,两者在疫情期间走势也会截然不同。

中泰策略以越南为鉴疫情政策调整后消费的基本面与股价将如何演绎

为什么中国的股市和美国股市在疫情影响下走出了不同的趋势?

投机和投资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概念,前者是政府主导下的企业、、有组织的群体、个人以投机行为为目的的取利行为!它不太受自由市场的干扰。后者是以自由市场经济规律为依托的获利方法!自由市场经济规律因环境干扰变化而变化。投机是以“取”为目的,是以自我为中心向内索取。投资是“获”的方法,是以自由市场为中心向外获得!

所以,一个是“投机”,一个是“投资”,两者在疫情期间走势也会截然不同。

中泰策略以越南为鉴疫情政策调整后消费的基本面与股价将如何演绎

为什么中国的股市和美国股市在疫情影响下走出了不同的趋势?

投机和投资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概念,前者是政府主导下的企业、、有组织的群体、个人以投机行为为目的的取利行为!它不太受自由市场的干扰。后者是以自由市场经济规律为依托的获利方法!自由市场经济规律因环境干扰变化而变化。投机是以“取”为目的,是以自我为中心向内索取。投资是“获”的方法,是以自由市场为中心向外获得!

所以,一个是“投机”,一个是“投资”,两者在疫情期间走势也会截然不同。

中泰策略以越南为鉴疫情政策调整后消费的基本面与股价将如何演绎

为什么中国的股市和美国股市在疫情影响下走出了不同的趋势?

投机和投资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概念,前者是政府主导下的企业、、有组织的群体、个人以投机行为为目的的取利行为!它不太受自由市场的干扰。后者是以自由市场经济规律为依托的获利方法!自由市场经济规律因环境干扰变化而变化。投机是以“取”为目的,是以自我为中心向内索取。投资是“获”的方法,是以自由市场为中心向外获得!

所以,一个是“投机”,一个是“投资”,两者在疫情期间走势也会截然不同。

中泰策略以越南为鉴疫情政策调整后消费的基本面与股价将如何演绎

为什么中国的股市和美国股市在疫情影响下走出了不同的趋势?

投机和投资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概念,前者是政府主导下的企业、、有组织的群体、个人以投机行为为目的的取利行为!它不太受自由市场的干扰。后者是以自由市场经济规律为依托的获利方法!自由市场经济规律因环境干扰变化而变化。投机是以“取”为目的,是以自我为中心向内索取。投资是“获”的方法,是以自由市场为中心向外获得!

所以,一个是“投机”,一个是“投资”,两者在疫情期间走势也会截然不同。

中泰策略以越南为鉴疫情政策调整后消费的基本面与股价将如何演绎

为什么中国的股市和美国股市在疫情影响下走出了不同的趋势?

投机和投资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概念,前者是政府主导下的企业、、有组织的群体、个人以投机行为为目的的取利行为!它不太受自由市场的干扰。后者是以自由市场经济规律为依托的获利方法!自由市场经济规律因环境干扰变化而变化。投机是以“取”为目的,是以自我为中心向内索取。投资是“获”的方法,是以自由市场为中心向外获得!

所以,一个是“投机”,一个是“投资”,两者在疫情期间走势也会截然不同。

中泰策略以越南为鉴疫情政策调整后消费的基本面与股价将如何演绎

为什么中国的股市和美国股市在疫情影响下走出了不同的趋势?

投机和投资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概念,前者是政府主导下的企业、、有组织的群体、个人以投机行为为目的的取利行为!它不太受自由市场的干扰。后者是以自由市场经济规律为依托的获利方法!自由市场经济规律因环境干扰变化而变化。投机是以“取”为目的,是以自我为中心向内索取。投资是“获”的方法,是以自由市场为中心向外获得!

所以,一个是“投机”,一个是“投资”,两者在疫情期间走势也会截然不同。

中泰策略以越南为鉴疫情政策调整后消费的基本面与股价将如何演绎

为什么中国的股市和美国股市在疫情影响下走出了不同的趋势?

投机和投资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概念,前者是政府主导下的企业、、有组织的群体、个人以投机行为为目的的取利行为!它不太受自由市场的干扰。后者是以自由市场经济规律为依托的获利方法!自由市场经济规律因环境干扰变化而变化。投机是以“取”为目的,是以自我为中心向内索取。投资是“获”的方法,是以自由市场为中心向外获得!

所以,一个是“投机”,一个是“投资”,两者在疫情期间走势也会截然不同。

中泰策略以越南为鉴疫情政策调整后消费的基本面与股价将如何演绎

抱团幻象劫

整体经济周期下行或者景气发生切换,是抱团瓦解的两个重要触发条件。

反者道之动,任何极端的抱团终有瓦解的那一天。

辛丑牛年春节刚过,A股市场风格突变。此前的抱团股纷纷重挫,在截至2月24日的短短5个交易日内,高度抱团的食品饮料板块大幅下跌了近14%。这会是又一次“假摔”吗,还是抱团股真正瓦解的开始?

本轮消费抱团,始于2017年的高景气,2020年的疫情把这种抱团推向高潮,估值溢价已经远超合理水平。各种关于抱团的概念性故事层出不穷,赛道论成为市场津津乐道的主题——看估值、看业绩早输在了起跑线,选对赛道才能躺赢。

华尔街没有新鲜事,本轮抱团的一些典型特征,在过往的抱团中都曾反复出现。A股 历史 上的那些抱团都是如何瓦解的呢?美股“漂亮50”的衰落又有哪些启示?

抱团的瓦解一般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整个经济和市场周期下行,系统性风险让抱团瓦解,比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令金融地产抱团瓦解、2018年中美经贸关系紧张市场系统性下跌令消费抱团中断、上世纪70年代美国“漂亮50”抱团也是因经济周期下行而终结。

第二种类型是,估值过高导致抱团自身的脆弱性加强,抱团从自身内部瓦解,比如2015年信息 科技 和互联网的抱团。

第三种类型是,抱团板块已经不具有绝对和相对的景气优势,资金纷纷遗弃原有抱团板块,去追逐新的高景气领域,导致抱团瓦解。2010年金融地产抱团的瓦解、2012年消费抱团的瓦解,都是由于高景气的消失。

本轮消费抱团的瓦解,很可能会来自于第三种类型。在后疫情时代的2021年,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都将迎来高增长,“再通胀”预期升温,此前受疫情冲击严重的顺周期行业都将迎来爆发性的增长;相比之下,消费的景气度就变得相形见绌了。追逐高景气度是资金的天性,自然会从消费中撤离,抱团也就瓦解了。

1月下旬,《证券市场周刊》发起的“远见杯”预测调查显示,机构们对2021年中国GDP(不变价)增长的预测中值为8.9%,增速将比2020年大幅上升6.6个百分点。1月份最新的IMF《世界经济展望》预测,2021年全球GDP将增长5.5%。

抱团下的极端分化行情

2021年以来,A股火爆异常。截至2月17日,沪深300上涨11.4%,创业板指上涨15.1%,上证综指也上涨5.2%,而且,绝大多数交易日沪深两市成交量都突破了万亿元,呈现一幅牛市景象。

巨大成交量和指数大幅上涨的背后,却是抱团的进一步加剧,而大多数股票表现并不如人意。

其一,大概有一半的行业2021年是下跌的。只有休闲服务、化工、食品饮料、电气设备、银行和农林牧渔6个行业的涨幅超过了沪深300,绝大多数的行业涨幅都弱于沪深300,甚至有近一半的行业2021年还是下跌的。

其二,75%的股票2021年是下跌的。在约4200家上市公司中,只有1000家2021年实现了上涨,75%的股票2021年是下跌的。全部个股涨跌幅的中位数是-10.3%,也就是说,如果随机买股票的话,运气也比较平均,2021年以来大概率会亏10%。

春节前这种抱团的极端分化行情,只是过去几年机构长期抱团消费的一个缩影。

这一轮消费抱团始于2017年。此前的消费板块(尤其是食品饮料板块)沉寂了多年,在2015年的大牛市中又是信息 科技 和互联网等唱主角,任何前瞻性的预判恐怕也很难预知消费会再次成为抱团的对象。

根据招商证券策略报告的数据,公募资金对消费板块的配置占比从2016年四季度的18.3%上升到2018年二季度的29.6%。

抱团的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的,2018年中国经济遭遇中美经贸冲突,经济周期下行,A股面临系统性熊市。这让消费的抱团有所中断,公募资金对消费板块的配置占比到2018年四季度一度下降至25.8%。

在2020年的疫情冲击下,资金对消费板块的抱团更加明显。疫情令大部分行业都陷入了萧条,但消费板块(尤其是必选消费和医药)依然维持着稳定的增长,逆周期属性产生了相对的景气度优势,让资金纷纷流入消费板块进行避险。

但当抱团在2020年下半年愈演愈烈之时,股价和估值已经开始逐步脱离基本面的合理性,“抱团-申购”的正反馈加速推升了估值,抱团迎来了高潮。食品饮料估值上升到十年来最高水平。

就像历次抱团一样,市场开始构筑一个个美妙的故事来试图解释这种高估值:比如,定价模式发生改变,从PEG向DCF转变,市场已经对短期业绩不再感兴趣;估值和基本面都不重要,选对赛道才能躺赢,“赛道论”大行其道。美丽的皇帝新衣让抱团迈向高潮的同时,也为以后的瓦解埋下了祸根。

抱团的逻辑演化特征

抱团说明各路资金都形成了共识,但共识的发展并不都符合理性。A股机构投资者的一些行为特性往往很容易形成抱团。

由于国内资金管理人的业绩考核都比较偏向短期,而短期抱团的股票必定是走势较为强劲的,如果资金管理人没有参与抱团,就很容易落后市场,遭到短期的大规模赎回。

另外,产品发行的正反馈机制会加剧这种抱团。上一年集中购买一些优秀的板块和个股的基金大幅跑赢市场,取得了优异成绩,更容易在来年募集到资金。这部分基金利用新募集的资金自然是把上一年自己心仪的标的再买一遍,导致前期上涨多的股票继续飙升。由于之前的基金并没有卖出,这些股票的流通盘随之下降,只需要更少的新资金就足以把这些股票推高。

近年来,外资、公募的占比显著提升,但险资、养老金等重要机构投资者力量仍不足,银行理财、券商等占比仍较低,另外如私募、量化等力量仍相对较弱。机构力量仍缺乏均衡性及多样性,也容易造成抱团。

中泰证券研究报告认为,合理的估值是博弈和交易出来的,但在多空体系不平衡下,博弈出的价格容易失真。与美国等发达市场相比,A股个股做空机制仍不完善。只要公司及行业基本面不发生根本变化,抱团似乎难以瓦解,这样的机制下,非头部公募产品为了做到基本的相对收益,也会无限趋近于头部公司抱团。

A股在经历不断的机构化过程,随着机构占比越来越高,上述的机构化机制就容易产生抱团。

抱团现象在A股 历史 上并不罕见,每一次抱团的出现都有它坚实的逻辑起点。即抱团在刚刚出现时,是具有极强的合理性的。

2007-2009年,机构抱团金融地产,原因是宽松的货币政策与经济的高增长,绝对与相对的高景气是抱团的核心逻辑。当时的金融地产是真正的成长股,金融板块业绩增速在2006-2007年实现了翻倍增长,而且金融板块业绩要明显好于上市公司整体。

2009年三季度至2012年二季度机构抱团消费,通胀的上升带来的提价效应使得消费具有了高增长,消费成为当时的成长股代表。比较极端的是,从2011年下半年至2012年三季度,几乎所有行业板块都是下跌的,只有食品饮料实现了超过40%的涨幅,这种抱团的极端化比当下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当时经济处于下行周期,各行业景气度都很差,而食品饮料行业通过提价仍维持着不错的业绩。

2013-2015年,机构抱团信息 科技 ,智能手机的浪潮带动TMT业绩爆发,高景气仍然是机构资金追逐的直接动力。相比较而言,2013年之后中国经济开始步入了中高速增长阶段,传统行业的增长水平大幅下了台阶,以信息 科技 和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景气上具有了较大的优势。

2017年之后,机构再度抱团消费,以食品饮料和医药为代表的消费板块成为公募资金追逐的方向,其逻辑起点依然是高景气。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 历史 上几次抱团的逻辑起点都是高景气,这也是A股资金最坚定的追逐方向。但是,随着抱团的不断深入,资金的反身性会不断的加强已有的趋势,抱团的故事会得到进一步演绎,而逐渐脱离当初的高景气范畴,甚至会形成一种概念性的信仰。

极端分化的抱团本身也存在潜在的风险。中泰证券认为,极端分化将减弱市场融资功能。有效的资本市场是重要的资源配置器,估值抬升使得赛道融资成本降低,推动赛道企业成长。但在急剧的二八效应、甚至一九效应之下,过分的头部集中意味着较大的估值分层,头部公司享有较高估值、甚至是过分的估值溢价,而中尾部公司估值长期折价,市场价值甚至远低于其内含价值,长此以往将会影响股市的融资功能和一级市场的投资。

中泰证券还指出,抱团带来的高估值甚至“泡沫化”市场,对流动性边际变化的敏感度极高,可能蕴含潜在的系统性风险。 根据基金2020年年报,基金前50大重仓股PE(TTM)均处于 历史 高位,前10大重仓股中,市盈率十年分位数高于95%的达7只。一旦市场赚钱效应减弱甚至消失,市场可能进入“赎回-抛售-抱团瓦解”的负反馈中。2015年的踩踏效应就是前车之鉴。

历史 上的抱团是如何瓦解的?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也没有不瓦解的抱团。

抱团并不容易在内部自然瓦解,很多时候需要一些外部的触发因素。那么, 历史 上的多次抱团都是如何瓦解的呢?

招商证券策略报告认为,“每次抱团瓦解的根本原因都是因为出现了业绩更好的板块,所以,不要被虚妄的概念所蒙蔽,找到那个最强业绩板块,并重仓它。”

2010年之后,对金融地产的抱团宣布瓦解。“四万亿”刺激逐步退潮,货币政策趋于收紧,金融地产的业绩逐步回归平庸。以银行为例,2010年之后银行的业绩增速进入了长期下行通道,归母净利润增速从2010年的33.5%下降到2015年的1.8%。金融地产失去了高景气,抱团自然也就瓦解了。抱团股被遗弃的命运是悲惨的,金融地产板块在此后十年中估值不断创出新低,被投资者戏称为“三傻”。

2012年抱团消费的瓦解,触发因素则是“塑化剂事件”以及限制三公消费的“八项规定”出台。2012年11月,白酒的“塑化剂事件”爆发,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八项规定”。三公消费受到抑制对消费板块的景气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比如白酒的龙头贵州茅台2013年业绩增速已经下滑至仅增长13.7%,2014-2015年其业绩只有1%左右的极低增长,资金第一次对消费股的抱团也就瓦解了。

2015年抱团信息 科技 和互联网的瓦解,主要是源于自身极其夸张的高估值。虽然抱团往往会带来估值溢价,但2015年的抱团由于杠杆流动性的泛滥,给出的估值溢价高得离谱。当时流行的俗语是“看估值就输在起跑线上了”,对于高高在上的股价,“市梦率”油然而生。超高估值带来的脆弱性最终使这次抱团自动瓦解,快速的下跌引发了资金去杠杆,创业板则迎来了绵绵的长期下跌,直到2018年底才最终见底。

美国“漂亮50”衰落的启示

如今A股的抱团,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上世纪70年代初美股的“漂亮50”,这两者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两者的抱团都集中在大市值股票;主要集中在消费、医药、电子等行业,几乎没有传统周期性大公司;它们虽然业绩增速并不高,但都具有较高的ROE。

美国“漂亮50”的行情大概持续时间从1970年6月到1972年底,约两年半的时间,从1973年后该行情就彻底的终结了。 “漂亮50”的行情是如何衰落的呢?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对如今A股抱团的结局可能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在1972年12月行情顶点时,“漂亮50”的估值变得非常高了,其市盈率达到了42倍,而同期美股的平均市盈率只有19.3倍,“漂亮50”中市盈率最高的宝丽来公司,市盈率达到了94.8倍。

高估值是“漂亮50”瓦解的一个原因,但并不是核心的触发因素。在没有发生反转前,估值可以不断提高,谁也不知道多高的估值会引发最终的瓦解,但高估值确实会增加股票的脆弱性,即对负面因素变得更加的敏感和脆弱。

国信证券策略团队认为,“漂亮50”瓦解的直接原因是,美联储快速收紧货币政策同时叠加美国经济衰退,使得“漂亮50”公司的盈利出现了一波下行。

也就是说,经济周期由繁荣转向衰退是导致“漂亮50”瓦解的直接原因。在经济衰退引发的熊市中,“漂亮50”并不具有抵御性,其高估值反而成为了脆弱的根源,更容易受到衰退的负面冲击。

美国经济在1974年又重新恢复了上行周期,但“漂亮50”的光环彻底消失,再也没有享受估值溢价。1973年之后的20多年时间里,“漂亮50”的年化收益大概与整个市场的平均水平相当,不再享受估值溢价。

国信证券策略团队指出,“漂亮50”的逆周期属性在1974年后变成了劣势,导致市场风格发生了更新变化。“漂亮50”期间美国经济表现不错,但是名义经济增速不高波动不大,这导致市场对很多盈利增速一般但更为稳定品种产生了估值溢价。1974 年以后,美国经济名义增长速度大幅提高,但“漂亮50”相关公司的盈利增速并没有显著提升,“逆周期”属性从优势变为了劣势。

市场在给稳定性品种高溢价时是有条件的,当整体市场的盈利增速不高时,那些具有极高稳定性的“漂亮50”则体现了更强的逆周期属性,市场更愿意给估值溢价。比如2020年疫情冲击了大部分的经济,但对必选消费、医药和互联网 科技 等逆周期板块冲击较小,市场更愿意在这个时候给予这些板块估值溢价。

不过,一旦这种稳定性不再是优势,那么市场也会果断的把它抛弃。

已到瓦解边缘

春节过后的几个交易日,市场风格发生逆转,抱团股纷纷重挫,并带动整体市场有所调整。从2月18日至24日的5个交易日,沪深300指数下跌6.4%,上证综指下跌2.5%,本轮抱团最强的食品饮料板块却下跌了13.9%。而此前不被重视的顺周期行业采掘、有色、钢铁、建筑装饰和房地产等板块反而录得5%以上的涨幅。

在历次的抱团过程中,都会出现很多的“假摔”。在每一次“假摔”之后,抱团股被抱得更紧,市场对它的信仰会更强。

这一次会不会也是“假摔”呢?这一次可能是真摔。从过去历次抱团瓦解以及美国“漂亮50”瓦解的经验看,本轮消费抱团无疑已经到了将要瓦解的边缘。当皇帝的新衣被彻底揭开时,抱团也就真正瓦解了。

本轮消费抱团已经变得非常脆弱,主要原因之一是其估值已经远超合理的范畴。

本轮消费抱团产生的估值溢价疯狂程度远超2012年时的消费抱团,目前食品饮料的PE(TTM)约为61倍,是200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远超2012年时40倍的静态估值。医药生物的PE(TTM)约为47倍,也处于过去十年分位数89%的高水平。

也就是说,上一轮的消费抱团主要还是围绕高景气,而这一轮的消费抱团已经演绎成了高景气外的更为虚幻的概念(比如赛道、高ROE等)。这种估值溢价并没有高景气作为支撑,最终很容易引发股价的脆弱性。

过去多次抱团瓦解的经验表明,整体经济周期下行或者景气发生切换,是抱团瓦解的两个重要触发条件。

本轮消费抱团始于2016-2017年,但抱团在2018年的整体经济下行和熊市环境下有所松动。但2020年的疫情,让消费的抱团愈演愈烈,在其他行业纷纷受到疫情的重创之际,食品饮料和医药等消费板块却能维持相对稳定的增长,相对景气的优势得到充分体现。

随着疫情的缓解,消费的景气相对优势将在2021年荡然无存。在2020年,食品饮料实现10%左右的增长,具有巨大的景气优势;但在2021年,食品饮料的业绩增速变化不大,但其他顺周期行业都将迎来高增长。而食品饮料板块还顶着高高在上的估值,顺周期行业反而还略显低估,其中的性价比一目了然。

为何在春节后,资金撤离抱团消费的速度在加快?未来1-2个月将迎来2020年年报和2021年一季报的高发期,消费与顺周期的景气度落差将会被财报确认,皇帝的新衣将会彻底撕破。作为机构资金,此时再不选择切换,资金大幅撤离消费的话,等一季报落地,恐怕就为时已晚了。

抱团股中有很多指数的权重股,它们的下跌自然会引起整体指数的明显调整。但这种调整是 健康 的,是机构资金围绕高景气快速调仓的一种必然结果,并不会产生系统性风险,因为整个2021年经济仍处于加速上行周期。未来市场的挣钱效应反而会扩散,有望形成更为 健康 的上涨。

后疫情高增长时期,顺周期为王

2021年,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都将迎来后疫情时期的高增长。“远见杯”预测调查显示,机构们对2021年中国GDP(不变价)增长的预测中值为8.9%,增速将比2020年大幅上升6.6个百分点。

经济的各个部分也都将实现高增长,机构们对2021年工业增长的预测中值为9.2%,比2020年上升6.4个百分点;对2021年 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的预测中值为13.2%,比2020年大幅上升17.1个百分点;对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预测中值为7.5%,比2020年高4.6个百分点;对2021年出口(美元计价)增速的预测中值为8%,比2020年高4.4个百分点。

最近虽然处于经济数据的空档期,但一些高频的数据已经表明,很多行业的景气度在攀升。

近期,全球一些主要出口国家的出口数据都很好,表明全球需求仍在持续恢复,中国一季度的出口仍有望维持较好的水平。1月韩国出口同比增长11.4%,对美出口增速高达45.8%;1月越南出口增速达45.8%,比2020年四季度的高增长更上一个台阶;1月全国八大枢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9.6%,比2020年底继续加快。

年初房地产的销售也非常火热,严厉的房地产调控似乎也无法阻挡巨大刚需下大家的购房热情。3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增长67.1%,一线城市的增长达133.5%。即使排除2020年基数低的影响,1月相比2019年同期,3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仍增长35%,一线城市的增长达103%。

上游周期行业更是如火如荼,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攀升。2021年以来,国际铜价继续加速上升,不到两个月涨幅超17%,LME铜价已经上升至9100美元/吨,创下近十年的新高。布伦特油价也上涨至65美元/桶,2021年以来累计上涨近25%,基本回到疫情前水平。OPEC+减产到位以及美国严寒干扰原油生产,美国大规模财政驱动需求进一步复苏,供需两端共同推动油价攀升。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认为,随着疫苗方面的积极进展、美联储的“缩表”讨论暂且搁置,以及经济活动尤其是生产端与疫情的逐渐脱钩,市场情绪在2月份发生了变化。市场重回“再通胀”之路,复苏深化的预期也再次得到加强。“利好风险资产,对美元形成压制。发达经济体国债利率普遍熊陡。”2021年以来,美国10年期国债利率从0.94%快速上升至1.37%。

大宗商品普遍存在供需错配,叠加弱势美元周期和美国房市的火爆,催生了这轮大宗商品盛宴。虽然近期A股上游周期板块已经有所表现,但其对本轮大宗商品涨价的反应并不充分,未来或仍存补涨的机会。

春节以后,A股上游周期板块继续领跑市场。在截至2月24日的5个交易日内,采掘、钢铁和有色板块涨幅稳居各板块前三,分别上涨了7.9%、7.7%和6.6%。

就地过年并没有太大的抑制居民的消费,春节终端消费对比2020年显著反弹,已恢复正常年份的消费水平。商务部数据显示,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2021年春节终端零售对比 2020年、2019年分别增长 28.7%、4.9%。

耐用品可选消费的恢复依然不错。根据中汽协数据,1月 汽车 销量同比增长达29.5%,是近些年少有的高增长,2月份的乘用车销量也依然较好。根据奥维数据显示,2021年年初至今家电全品类销售额线上、线下分别增长60.45%、28.46%。

此外,受疫情影响最大的“接触性经济”也开始有了明显恢复。猫眼电影表示,截至2月24日,2021年2月票房达111.64亿元,创造中国电影市场单月票房新纪录,也刷新了全球单一市场单月票房纪录。

中泰策略以越南为鉴疫情政策调整后消费的基本面与股价将如何演绎

股市都涨到3200点了,是因为什么原因才上涨?

是要到涨的时候了,自2019年末至今,国内外经济形势一片衰败,国内火热的资金无处安放,楼市进去不容易出来,在国家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也玩不起多少花样了。股、楼、债,总要有个来承接资金,股市就这么涨起来了。

其实说到底, 推动股市能上涨的就只有一个原因,大量、天量的资金 ,没有资金股市就是在有政策和利好,只会是昙花一现而已。上市公司的业绩、政策利好都是辅助股市上涨的号手,一旦业绩、利好演变成投资者购买的意愿,我们喜闻乐见的上涨行情就来了。

那目前这一波资金来与哪里呢?有几个方向,一是居民手中的储蓄,疫情期间,居民担忧疫情不能控制,导致不敢投资,现在疫情控制住了,也敢放心大胆投资了。二是国家针对中小微企业的持续放贷,疫情过后,国家为快速提振经济,复工复产,投入大量资金在中小微企业,个别企业并没有把钱投入到实体中,反而把钱投入到了股市当中,被动造成股市的资金膨胀。

炒股炒股,大家的想法都是炒一波就走,所以短期内跟风效应明显,股市就水涨船高,至于谁接最后一棒,尚不得而知。国人是最容易健忘的,几年前股市崩塌产生的后果转眼就忘,如果股是用来炒的,我相信,总有炒糊的几个人。

指数很快就到了3200,什么原因?只能说是货币宽松背景下,市场的信心修复,增量资金入市积极,叠加特市场的赚钱效应,带动了牛市预期。

从指数角度去看,券商,银行,保险地产,都是指数权重巨大的行业板块,而这些金融权重连续暴涨,比如光大证券两周翻倍,中信证券连续三个涨停,平安出现暴涨,必然会带来指数加速上涨——因为金融在指数里的权重,合计超过30%(金融地产周期)。而之所以金融板块会出现暴涨,主要是:

第一, 科技 牛市,已经强化了市场的赚钱效应;

第二,白酒医药行业超级牛市和超额收益,让基金的浮盈丰厚无比,必然带来基金的新发和净申购规模增长;

第三,银行获得券商牌照,以及上证综指改进指数计算基准,带来市场对“存量改革”的高度期待;

第四,中信和建投屡屡传出合并报道,导致了市场预期做大券商的预期;

第五,疫情条件下,信贷融资加快转向股权融资必然需要一个稳定活跃的市场,这个政策预期趋于一致。

因此,从主观客观上讲,市场逐步在赚钱效应下形成了一个“牛市预期”。而 历史 上的牛市,从来都不会缺席金融行业,而金融行业指数权重很大,一旦金融行业——券商,银行,保险暴涨指数涨幅就非常大。

从支取突破3000点开始,仅仅过去两个交易日,指数就突破了3250点。而多数前期的 科技 股,医药白酒股近期都开始落后指数和市场,说明了资金既从上述板块分流,也说明了增量资金获得了市场主导权。

而事实上, 历史 上的牛市总有一个阶段是由“增量资金主导”的,因此,指数恰好处在这个“阶段”当中。

因此说,指数因为赚钱效应,吸收了很多的增量资金——两市成交已经累积三条上万亿。而增量资金不会去选择高高在上的 科技 白酒和医药,只会选择“价值洼地”——恰巧的是券商有合并重组预期。因此券商被率先点燃后资金开始扩散到大金融的其他行业。

未来市场会如何演变,这个只能看:

第一,赚钱效应是否能够保持,比如,每天100家以上涨停个股,没有闪崩个股出现;

第二,业绩浪是否能够顺利接过市场情绪上涨,从而让市场走的更加坚实和稳健;

第三,两市成交能否维持在万亿规模附近不会大幅回落——现实增量资金耗尽。

因此,目前看,有牛市的信号和预期并且在逐步扩大,而金融的连续暴涨,带来了指数过快上涨的风险是否能够适当修复。

这两天的股市涨的有点出人意料,特别是今天,180点,涨幅5.71,证券几乎涨停,太猛了,让我们这些被割了几年的韭菜感到不敢相信,前期那么多利好,外围普涨,也没见这么牛过呀!这次涨的这么凶到底是什么原因?叫我也分析不出啥子丑寅卯来,我只知道,涨了的,尽量减点仓位,落袋为安!亏了的,涨幅小的先拿着。至于什么原因涨,那都不重要,跟着趋势走就得了。

如果没有疫情的话本该在去年年底开始涨的,熊市持续了五六年了,这波上涨属于正常现象。牛熊轮换有一个周期和规律、牛市持续时间每次在半年左右,一轮五到七年。

1.资本市场新政。

资本市场要全面开放,但券商太弱小,一时又长不大,就给银行发放牌照,培养几个高盛,摩根史丹利之类超大型金融公司,可以与狼共舞,不至于被鲸吞。所以以后就是银行并券商,券商大吃小的金融市场,对银行券商都是利好。

2.拉动内需。

全球疫情之下,外需萎靡不振,经济只能靠拉动内需,内需就要人人手里有钱,并且关键要能花出去。现在是疫情之下,手里钱不敢花不敢投资,都沉淀在银行里。牛市起来,财富效应之下,刺激消费。

3.产业升级。

我们的经济要产业升级,企业要转型,需要大把的资金,除了借债,发行股票直接融资,成本较低。另外,一些企业被疫情折磨得苦不堪言,需要资金,也可以从股市融资救急。

4.外资涌入。

美国疫情和内乱让资金寻找新的投资方向,印度经济已经面临崩溃,又四处挑事来转移内部矛盾,中国疫情防控在大国中一枝独秀,又是新兴市场,必是国际投资的挚爱。

那是不是真牛呢?

有待验证,要看中期业绩报告,要看二季度的经济增长率,要看疫情防控,,,总之且行且珍惜,即使牛市,目前来看也是水牛,疯牛。上次没逃顶的,这次也很难,因为性格所致,人性使然。

那就眼看牛跑了吗?毕竟已经等了五年了。

麻雀战法,不贪心,进的少,飞的快,永远不被套住,也赚不了大钱,但可以积少成多。

气势如虹!今日股市可以用这四个字来形容。

抛开各种深层原因不谈, 最直接的原因是:降息了。

这一波行情来得如此迅速,在今日股市一举拿下3330点后,有机构喊出“年内看3800点,甚至4000点”的预言。不少散户们在今天也纷纷上车,多个券商APP一时发生宕机现象,但还在犹豫的投资者面对年内高点不禁要问:牛市真的来了吗?现在上车还晚了吗?

回答上面的问题,我们要梳理一下这轮股市上涨的脉络,透过现象发现上涨的逻辑。

今日股市上涨的驱动力是什么?

先来看看近期股市的表现,从7月6日说起。

今天股市一开盘,券商股一马当先、迅速拉升,轻易攻下3200点,市场情绪高涨,A股迎来大涨。午后一开盘,银行股接力,房地产、煤炭、有色金属等纷纷大涨,此前一度破新高的贵州茅台也再创新高。截至收盘,沪指收报3332.88点,涨幅5.71%;深成指报12941.72点,涨幅4.09%;中小板指报8632.06点,涨幅4.15%;创业板指报2529.49点,涨幅2.72%。

数据显示,截至7月6日收盘,上交所股票总市值报41.37万亿元,深交所总市值为29.58万亿元,二者合计70.95万亿,约10.06万亿美元,为2015年6月以来首次。

“今日股市上涨的逻辑有几个方面,一般来讲有基本面方面,还有一些触发因素。”一位头部券商资深分析师在接受CF40研究部访谈时说。

从基本面分析,“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当前价值股估值较低。” 该分析师说,像美国股市,其实在经济修复的大背景下,估值已经逐步修复了,但是中国价值股的估值还是很低,一直没有得到明显修复,这是此次股市大幅上涨的一个基础。他认为,总体来看,我国经济基本面和股市之间还是存在着一些落差,毕竟中国经济正在快速修复,而且修复程度目前已是全球最好。从券商本身来看,近期改革方面的一些传闻,已经使市场对于定价形成了一些预期。以上两点形成了基本面方面的支撑。

从触发因素来看,上述分析师认为,今日大涨其一与上涨动量有关,此前券商股连涨五天,形成了一定的“赚钱效应”,今日券商股再次掀起涨停潮可能是上涨动量下的冲高。其二是舆论作用,近期媒体也不断有对“牛市”的报道,这对整个市场特别是散户群体会有很强的宣传效果。

今日,大量散户纷纷开户交易,不少投资者反映招商证券、新时代证券、东吴证券、同花顺等券商交易系统出现宕机现象。

如果往回看,这波快速上涨行情始于今年下半年的头一天。

7月1日,上证指数重返3000点大关,报收3025点,相当于回到了年初点位;2日继续接力,在前一日大涨1.38%的基础上,沪指再次大涨2.13%;深证成指、中小板指则创出近4年半新高。3日,券商、银行板块再度发力,引领股市再度走强,当日收盘时,沪指涨2.01%,报收3152点;深成指涨1.33%,报收12433点;创业板指涨1.57%,报收2462点。

如果从板块层面来看,大致可以看出近期股市上涨的脉络:先是6月中旬创业板在注册制改革的利好下创了4年来新高,接着6月最后一天券商率先发起上攻态势,随后,券商持续发力的同时,银行、保险、地产股等蓝筹板块也纷纷扛起领涨大旗,各个板块纷纷跟进,煤炭、有色以及低位低估值股纷纷也发力上涨。

7月2日、3日、6日,连续三个交易日,两市成交都突破了万亿规模,6日更是创下五年来新高,达到1.57万亿,与上一交易日相比放量33%;三个交易日,北向资金持续净流入规模达到了450亿。

一般而言,一波大行情来临前,券商股会率先而动。这波行情在券商领涨下,A股成交额连续突破万亿,北向资金多日净流入……有市场机构喊出“年内3500、年内3800”的预言,一股“全面牛市”的味道扑面而来。

近期股市上涨的逻辑是什么?

行情火爆,更需要冷静分析到底是什么因素推动了近期股市大涨。

在接受CF40研究部访谈时,CF40青年论坛会员、中银国际证券总裁助理兼首席经济学家徐高分析,此轮股市上涨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第一是全球经济的复苏态势比较良好, 全球制造业PMI都已经回到50以上或者接近50的水平。展望未来,全球经济增速,将会持续上升,一直到明年上半年创出高点。在这样的经济预期下,市场对于上市公司盈利改善的预期是比较强的。

第二是在疫情爆发之后,全球各国的货币政策都相当宽松,向市场注入了较多的流动性, 这些流动性对股市估值有明显地推升作用。

“推动近期资本市场上涨的原因既得益于经济基本面的改善,大盘估值处于 历史 低位,又有来自国际资本涌入等资金面推动的因素。” 李迅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他认为,近期股市的上涨属于2017年以来的结构性牛市。

由此可以看出,本轮股市上涨有两大因素,一是经济基本面的支撑;二是资金面的宽裕,不仅包括国内机构主力资金,还有北向资金,以及散户资金。

“牛市”真的来了吗?

那么,在经济复苏的基本面支撑下,机构主力资金、北向资金再加上不断进场的散户资金,股市上涨的行情会持续吗?“牛市”真的会来吗?我们访谈的多位专家对此都给出了相对谨慎的态度。

CF40成员、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认为,从横向、纵向对比来看,最近四年多,A股处于长周期之后估值的修复一个过程中。耐心的投资者将发现, 今明两年中国股市将以温和回升为主要特征。 ( 更多内容可点击: 专访钟伟:“3000点牛市论”无依据 今明两年股市以温和上升为主)

“现在谈全面牛市还为 时尚 早。” 徐高说,经济虽然已经明显从疫情冲击带来的低位回升,但复苏的过程仍然面临相当程度的不确定性。他认为,疫情目前仍在全球蔓延,美国在复工之后疫情数据也有一定程度的反复;经济复苏过程中,货币政策的宽松态势也会有所调整,这些都会对市场带来影响。

他继续分析,2014年到2015年的A股大牛市更多是在经济疲弱背景下,流动性推动所形成的泡沫牛和杠杆牛。因此在泡沫破灭之后才会形成股灾,对金融体系形成比较明显的冲击。有了之前的经验,相信监管者会对股市的泡沫有更高警惕,尤其会注意避免银行资金大举进入股市而推高股指的情况发生。

徐高认为, 今年下半年的股市应该不会重现2015年“疯牛”的状况,股市上涨应该会更为 健康 。

对于“下半年牛市”之说,上述资深分析师说, “目前来看,我的态度相对比较谨慎。” 之所以这样说,还是要回归到基本面和资金面的分析上。

他认为,基本面,虽然很多行业已经大致恢复常态,但是整体来看肯定还比疫情前更弱一些,民航、餐饮、工业企业等多个方面都是如此,其实很难完全回到以前水平。资金面,目前短端利率、长端利率差不多已经回到了疫情前的水平,所以资金面宽松这个因素对股市的支撑其实也差不多了。另外,社融的量该放的也放的差不多了。综合以上分析,整个基本面的支撑其实差不多了。

该分析师认为,一般牛市可能会短暂性地脱离基本面,这都是有可能的,现在看起来可能也有这么一个趋势,但对于这轮上涨的持续性,还需要进一步再观望。中央高层领导在陆家嘴论坛上的发言也表示出,他们对美国股市反弹速度之快其实还是有不同意见。那么之后会不会出现一些会对“急牛”情况产生影响的相关政策,需要观望。

后续股市如何演绎?

对于后续股市将会如何演绎,上述分析师认为,短期来看,在当前的气氛下,大涨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除非政策层面出现一些较为明朗的变化,会使得股市整体产生方向性转变,否则赚钱效应可能使得上涨趋势自我加强。

但是,该分析师也同时认为,“ 目前股市估值修复已经差不多到位了, 因为很多股票已经超过了疫情前的价值水平。相比国外情况来看也是如此。其次,从政策角度来看,相关改革措施何时落地还需观望。”

如何看待下半年股市走势?徐高认为, 可以乐观,但也不宜过度乐观。 一方面,疫情的发展正在逐步得到控制,经济也在持续复苏,在这样的环境中,对于股市可以抱以乐观的态度。

但另一方面,近期股市上涨比较多地受到了银行资金进股市预期的推动,金融监管者应该会着力避免2015年股市暴跌类似情况的发生,银行资金进股市预期的落空势必会对市场情绪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投资者也不宜对股市过于乐观。

事实上,今年五月中下旬以来,货币政策已经边际收紧。不少专家也预测,下半年货币政策宽松度可能会有所收紧。在股市暴涨的情况下,央行更要防备虚拟资金入市的风险。这一轮股市暴涨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收紧货币政策的宽松力度。

徐高也认为,下半年,随着经济复苏的持续推进,货币政策的宽松度会降低,而且金融监管者也会避免过量流动性推动股价泡沫的情况发生。“因此今年下半年应该不会重演2015年‘疯牛’的情况。”他再次强调说

最近两年新闻联播提及A股的内容和沪指第二天收盘涨跌情况

下午市场继续大涨,已经突破3300了,正在向3400前进,有点疯牛的味道,踏空的应该是最难受的,这种行情也别说啥了,持股即可!

开局趋势延续,上证加速上涨,创板斜率偏低,延续上周大强小弱风格,5分钟量能在周五的高基数上继续放大,增量资金跑步进场,振幅会很大,换来换去容易心态爆炸,有量有信心。

今天上证综指跳空高开高走,分时成交量阳量多于阴量,涨放量,跌缩量。上证每分钟成交90亿(上周五75亿),总成交量巨幅放大,主动买盘力量大大强于主动卖盘力量。创业板指数每分钟成交30亿(上周五25亿),总成交量放大,主动买盘力量强于主动卖盘力量,预计创业板继续走高,

行情来了就先别想着什么调整,顺势而为,持股待涨,等出现信号了再说调整的事情。

板块方面 :增量资金市场,短线没跟上核心板块的节奏就持股等轮动,泛滥的流动性能把大部分的水位都给买起来。

市场成交量持续放大,两市成交破万亿,不管目前是不是牛市,有量能行情就能走的更远,积极参与即可。

当前的行情来说,有支持的 科技 板块和证券板块都是主力一直在支持的地方,相关的 科技 板块概念股已经开始谋划策略了,有望成为市场最强的风口 我观察了一周 科技 板块,每天78%个股处于低调爬升状态,当板块内多只股票都越走越好时,意味着妖股隐藏在内!龙头已经选出来了, 科技 的74只个股,仅有一只非常特别,很可能成为今年大妖!

这只票前期被错杀太多,技术上有强烈的反弹需求,目前还在低位试探,在近两个交易日中,大资金悄然介入,短期还有消息刺激,明显的启动状态,择机干进去,接下来就坐等起飞

今天冲到了3400了。

股市上涨,原因很简单,我认为至少有以下几个原因:

1.金融改革。 我们现在放开了外资,这是一件大事。大家回想19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索罗斯一个财团掀起的腥风血雨,如果我们自己的金融不足够强大,那么开放金融后,我们就比较危险,所以我们必须有与之相抗衡的企业,所以坊间有很多传言,比如券商要合并,要打造航母证券;比如银行要拿证券牌照等等;所以,大家看到,金融股是这波的主力,这个大家没有疑问吧?

2.港股走强。 为什么时间节点掐死在7月1,因为6月底,港版的国安法出台,那么香港恢复了繁荣与稳定,这一天开始,港股上涨,那么这是一个信号,港股基本上都是大金融居多,价值股居多,他们涨,带动了A股的价值股往上,这个可以解释时间问题;

3.注册制。 注册制来了,也就是指数的牛市来了,这两者是一致 的,所以,大家看到创业板先涨,主板后涨,且创业板都是权重涨,垃圾股不涨,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是创业板先涨,主板后涨;可以预判,主板的注册制,快了;这就解释了,赚钱效应带来了资金。

很多人说,是因为我们国家疫情控制的好,我呸,难道我们5月控制的不好?6月底北京还爆发了呢?你怎么不说?

还有人说,钱多,水多;我呸,我们今年有降息吗?降准的次数有去年多吗?看看国外,那才叫放水呢,我们放了多少?这些观点都是人云亦云,无法解释时间和空间的问题;

最后说句:金融还有戏,行业龙头还有戏,垃圾股就不要买了!

为了应对疫情,全球都在量化宽松。货币供应的集中增加与实体经济巨大的不确定性叠加,资本的天然避险特性促进资金向股市和优质房市流动。至于“专家们”所说的业绩和预期,你什么时候看到过股市是真正因为这个原因涨起来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股市行情网 » 中泰策略以越南为鉴疫情政策调整后消费的基本面与股价将如何演绎

相关文章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