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基金亏了「股票基金亏完亏债基为何买基金的终局会变成求回本」

在投资者心目中一向以“稳稳的幸福”形象出现的债券型基金,近期正展现出其“不刚兑”、“有风险”的另一面。

11月以来,债券型基金的收益普遍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回撤,部分购买金额较大的低风险偏好投资者在网络上晒出自己的基金“负收益”,并吐槽道:“赚钱的时候是每天一点点地赚,亏钱的时候就几天时间,(之前的利润)全亏回去了!”

图片来源:网络

统计数据也支持当下普通基民的直观感受。Choice数据显示,最近一周债券市场出现加速下跌态势,中证普通债券型基金指数(下图蓝色线)与纯债债券型基金指数(下图橙色线)均出现明显跳水,且均已经跌至八月初的水平。用更直观的话来说,如果你买入一只表现接近市场平均水平的债基,最近十几天时间的回撤,就把过去三个月累积的收益全跌没了。

图片来源:Choice终端,制图:财经早餐

截至本月16日,3000多只纯债型基金(不含转债、混合债券型基金)中,有179家近一周净值跌幅超过1%,有些短债基金甚至创下成立以来最大回撤。

同样“受伤”的还有登场尚不满一年,但已成为“新宠”的同业存单基金。东财Chioce数据显示,截至11月16日,36只同业存单基金中有33只近七日收益为负值,还有数只基金回撤超过千分之二,对于同业存单基金来说,这已经属于比较大的回撤了。

债券型基金净值近期出现大幅回撤的直接原因是11月以来债市的这波快速调整。数据显示,当前市场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上月的2.65%左右快速上行到2.9%附近,十年期国开债活跃券从2.77%上行到3%附近,一年期AAA存单利率从2%上行到2.65%左右,二级资本债更是成为重灾区,上行幅度超过60BP。本次债市调整的幅度之大、速度之快,甚至让部分市场人士回忆起了2016年底的债券大熊市。

或许有一些普通读者对债券收益率的这个跌幅并没有直观的认识,引用一位公募债券基金经理的话来说:“(11月14日)债券市场这个跌幅,相当于上证指数单日跌了4%以上。”

债市大跌,原因何在?

债市本身就是金融市场的一部分,债券价格自然也会有波动起伏。国内债券市场从2021年一季度开始走牛,是由多重因素造成的:第一,地产下行周期居民端购房需求短期低迷,影响居民的信贷需求;第二,疫情的反复,影响居民的消费欲望,央行货币政策维持宽松;第三,今年以来股票市场转弱,导致居民更多的资金配置在债券端。

经过近两年的长牛,债市有一定程度的调整,本身属于正常现象。11月上旬,防疫政策“二十条”出台,缓解了市场对宏观经济弱势的预期,金融市场开始交易消费复苏。而之后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公布了专门针对房地产行业出台的“十六条”救助措施,该文件对房地产的支持力度超出市场预期,增强了市场对未来经济企稳的信心。这些宏观因素,成为了引发债市开始调整的诱因。

但是,本轮债市调整的幅度之大,还是超出了多数市场人士的心理预期。多家机构分析认为,债市的这波大跌,除了基本面的原因之外,还可能与银行表内、银行理财子公司、基金交易配置的集中赎回操作因素有一定关系。如下图所示,债券下跌—基金和理财净值大幅回撤—投资者赎回—割肉卖债应付赎回—债券继续下跌,当这一连串的操作形成负反馈效应螺旋之后,短期市场就出现了“踩踏式”集中卖出。

债市“负反馈”效应示意图

根据国盛证券的统计,11月14日债市大跌当日,公募基金减持国债现券58亿元,减持政金债264亿元,合计减持利率债330亿元,减持信用债60亿元,合计减持各类债券575亿元,是最主要的减持机构。而部分对于市场的短期波动忍受度较差的个人投资者,由于金融知识的相对有限和出于追涨杀跌的心理本能,赎回债券基金、银行中低风险理财产品的行为,导致债券基金经理迫于赎回压力不得不跟随“杀跌”,放大了市场恐慌情绪。

投资小白与销售渠道

谁该为“踩踏”负责?

但是如果把这轮债市踩踏的“锅”甩到非专业的普通投资者身上,这就未免有些太“不公平”了。资管机构与生俱来为了扩大规模而产生的“营销冲动”,或许才是引发本轮债市大调整的真正推手。

在2021年年初,包括银行、互联网平台在内的多方销售渠道,努力烘托“优质核心资产”的概念,与公募基金做大管理规模的想法一拍即合,爆款股票型基金频出。但去年春节之后白马股的大幅杀跌,让高位冲入“接盘”的基民受伤不已。

最近一年股市表现相对低迷,亏钱效应使得权益类基金销售困难,各家资管机构,包括销售渠道,在熊市背景下为了迎合普通投资者“回避风险,追求稳定收益”的心态,以“低风险、回撤小”为卖点,纷纷力推债券型、同业存单基金。殊不知此时债市已经步入本轮牛市的晚期,在今年下半年冲入债市(包括同业存单市场),又有成为高位“接盘侠”的嫌疑。

就在一个多月前,某知名基金“大V”还在微博上感叹:现在纯债型基金产品实在“太好卖”了!明星债基单品轻易就能销量上十亿量级。Choice数据显示,到三季度末,年内新成立基金规模榜单前十全部被债基占领,其中同业存单基金成立总规模高达1831.69亿元,占年内新成立基金总规模的16.34%,无疑是最为亮眼的一抹风景。在年内单只新基金发行规模前十榜单中,该类产品就占据了九席。只是离债基销售热潮才过去约一个月时间,这波匆忙转战债基的投资者就遭遇了这波“小寒潮”。

图片来源:某基金大V微博截图

在本轮债市回调发生之后,包括基金公司、银行理财子公司在内的资管机构纷纷发布客户安抚函,用历史数据说明,经过短期的快速调整之后,债券型基金最终还是可以收复回撤,为客户创造正收益的。诚然,拉长时间来看,当下的债券基金指数下跌,无非是长期上升趋势中的一波小回调而已,相信大多数债券基金都能用几个月的时间收复本轮回撤。但既然希望客户“风物长宜放眼量”、“保持长期主义”,那又为何在市场热潮的时候,鼓励客户“赶紧上车”、“错过这个产品就来不及了”呢?在市场处于熊市底部的时候建议客户慢慢定投买入,岂不是更好的选择?

结语

一位高净值投资者近日在社交媒体账号上吐槽:去年买了爆款顶流基金经理股票型基金,结果被深套,至今还没有回本。今年股市不好,心想不买股票基金了,求稳在理财经理推荐之下买了债券基金,结果现在又亏了。难道基民“养基”的终局就是“求回本”?

事实上,不管是股票基金,还是债券基金,统计数据早已揭示,如果长期持有,多数还是能带来不错的回报的。如果你基金买一个就“套”一个,那很有可能是“养基”方式错了。如果一味追热点,追求短期赚“快钱”买基,什么基金出爆款就买什么基,那自然很容易陷入“一买就套求回本”的境地中。

【重要风险提示】文章内容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

债券基金亏了「股票基金亏完亏债基为何买基金的终局会变成求回本」

债券基金惨跌的原因是什么

基金下跌的主要原因有:
1、本身风险高,基金市场上种类很多,其中有一些高风险的投资基金本身就具有高风险,比如偏股票型基金;
2、市场利空影响,每一只基金都会受到市场大环境的影响,当大环境出现下跌迹象时,基金下跌也就顺理成章了;
3、基金分红,基金分红会导致当日净值下跌。在除息日当天,要在基金净值的基础上扣减这次分红的金额,这很有可能会导致原本是涨的基金变成看起来是跌的;
4、巨额赎回,这个更个股里面的机构出仓是一个意思,主力出走了,一下子失去了主心骨,自然会持续下跌;
5、决策失误,基金管理人对基金的运行配置问题也会影响基金的走势,基金经理决策中的一个小失误就可能会造成投资基金的下跌;
6、股市大跌,当股市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调,必然会造成基金的下跌,因为的债券的收益率相对较低,而且较为稳定,债券的收益很难弥补或者冲抵股票的亏损。
温馨提示:
1、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建议;
2、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应答时间:2021-05-07,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债券基金亏了「股票基金亏完亏债基为何买基金的终局会变成求回本」

债券基金为什么可能会亏?

是投资就会有风险,债券也是一样。利率、通货膨胀、企业经营状况、国家货币政策、企业融资方面的因素会影响债券的投资收益。如通货膨胀是影响债券收益的一个主要因素。通货膨胀时,物价不断上涨,固定票面利率的位券往往会因物价上涨而遭到贬值。

买债券所得的利息,赶不上物价的上涨,实际收益率因通货膨胀而减少。在通货膨胀严重时,国家上调银行存贷款利率,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和居民就会放弃债券投资而转向其他的投资项目,金融机构会将债券变现资金投入其他市场.使债券价格下跌。

扩展资料:

收益来源:

1、利息收入

前面提到,债券本质上就是借条,所以都会约定持有到期所能获得的票面利息收入。只要债券基金持有的债券能够持有至到到期,一般都能拿到票面利息收入,除非债券出现兑付困难。这个角度来看,长期债券基金的收益要高于短期债券基金。因为正常情况下长期借条约定的收益是要高于短期借条的收益。

2、价差收入

因为大部分债券基金都不是定期开放的基金,需要应付投资者的申购赎回需求或者提高基金的收益,会对未到期的债券进行交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债券基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股市行情网 » 债券基金亏了「股票基金亏完亏债基为何买基金的终局会变成求回本」

相关文章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