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两语念股经:抱团取暖

十二月七日节令”大雪”,气温进一步下降,小动物们都在抱团取暖了。

而股市中的抱团取暖,是无需看气温的,它在不同的层面、无时无刻而存在。

不要以为”抱团取暖”只有中国股市才有,其实美国有、英国有、日本有、法国有、德国也有。总之,一句话,凡是有股市的地方就有。

在各国监管部门的眼中,恐怕也是睁一支眼、闭一支眼。因为它对稳定股市、塑造龙头、引导方向……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作为能人、强人、大亨你不要认为不公平,你也要组织自己的力量去挑战它,那你就错了,徐翔就是最实在的例子。在这个敏感问题上,你首先得清醒的认识到:什么是国家层面,什么是个人层面。

作为个人投资者,若你一定要进入股市,且自行炒作,那么你首先就得心服、口服地认识到:股市从来就没有公平可言,没有谁能够保护你,要解决你的问题,全靠你自己!不要怪这、怪那,动不动就甩锅!

举个例子:某著名集团,其股票由发行时的原始股,每股一元,多年来被不断地”抱团取暖″炒到了每股一千元。其发展不错、业绩也很好,年终分红每十股送三百元。你看着眼红,杀进去了。分红的时候,持原始股者,每一元投资分得三十元。而你是每股一千元时买的,那么你每一元投资分了多少?看官自己算吧!

看起来这很不公评!但很正常,矛盾是永恒的,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会出来,平恒只是暂时的。因此,在股市里,公评是暂时的,不公评是永恒的,这就是股市中的常态。它可以给你带来机会,但无时无刻地并存风险。

作为散户的个人投资者,你千万别去摸那些被抱团取暖推高了的股票,它们有如《巴黎聖母院》的高塔,若有风吹草动,你必会大难临头!

三言两语念股经:抱团取暖

宁德时代市值超越中国石油:一个时代落幕的开始

2007年11月5日,中国石油(SH:601857)在A股风光上市,首日开盘价被疯狂的投资者推高到48.60元,市值峰值达到80456.02亿元。彼时的中国石油董事长蒋洁敏,在接受央视采访的时候表示:

2015年,这位基本满意的董事长犯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等罪名,被判处有期徒刑16年。

五年之后的2020年尾,中国石油总市值跌落至7597亿元,只剩下2007年那个疯狂早晨的十分之一不到。不知道这位基本满意的董事长在看到这个数字时,会作何感想。

另一端,一个来自福建的民营企业。2020年的最后一天,宁德时代(SZ:300750)的市值定格在了8179亿元,比中国石油高出582亿元。

在此之前十几天,董事长曾毓群在一次行业活动中告诉同行,

作为对比,2020年中国动力电池产能不过100GWh左右。

也就是说,在曾毓群的预测下, 中国未来5年的时间内,锂电池将会面对一场十倍级的产能扩张,宁德时代在其中占据的市场份额超过40%。 而支撑这些扩张产能的,正是快速增长的新能源 汽车 市场。

曾经贵为A股 历史 上市值最高企业的中国石油,仍然是每个人开车出行的必然选择,2.2万座加油站遍布全国。但已经远远地离开了资本市场的舞台中心,不再是那个人人追捧的“亚洲最赚钱公司”;

90%老百姓都不知道做什么的宁德时代,却和新能源 汽车 一起,成为了这个时代资本眼中最美的大红花。

也许大多数人还没有适应“宁德时代=中国石油”这个等式。但两者的命运,真实地在2020出现了令人瞠目的汇合。我们也是时候讨论下,未来这个等式是否会变成: “宁德时代>中国石油”。

讨论宁德时代与中国石油的关系,就绕不开资本市场里成长与价值的区别。

注重成长的投资者认为,企业市值的提升,投资者利润的来源,主要来自于企业在上市后不断成长,企业规模扩大,抢占市场空间,营业收入与利润增加。

在这个过程中,小企业成长为大型企业,投资者获得的是更大市场空间带来的利润,是寻求更大市场的 “增量思维” ;

而价值型的投资者则认为,企业市值是价格,企业的盈利能力是价值。价格围绕价格上下波动,投资者需要在企业价格低于价值的时候买入——这时市场往往处于不景气的状态,然后在市场恢复景气、企业价格高于价值的时候卖出,获得利润。

这种投资类型的投资更看重存量价值, 偏向于“存量思维”。价值型投资者在观察上市公司时,往往更看重市盈率是否足够低——也就是说,股票的售价是否够便宜。

从价值的角度看,宁德时代的价格确实相比价值出现了非常大的偏离:一年的时间,股价从100元左右上涨到350元以上。但从财务数据方面去观察,其2020年前三季度的营业收入、归属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甚至都是负增长。

观察制造业企业最重要的财务指标之一是毛利率,甚至2020年前三季度其毛利率已经下降至27.41%,相比2015-2018年40%左右的数字落差明显。

在这种情况下出现大幅度的股价上涨,怎么看都是“不合理”,更像是概念股的炒作,或是各路公募、私募基金抱团取暖的结果。

中国石油的情况看起来更糟。虽然按照2020年收盘价格计算,市净率已经跌至0.63,但雄厚的资产规模却并没有产生与之相匹配的利润。

几年的时间里,国际原油价格跌跌不休,中国石油的业绩随波逐流。

东方财富Choice提供的财务数据显示,2011年到2016年之间,中国石油的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速为由-3.78%下降至-85.68%,扣非净利数额从1379亿元直线下滑,一度只剩26.34亿元。

到2017、2018两年其利润表现经过了暂时的反弹,但从2019年开始却再次陷入了利润下滑的漩涡里。这两年的时间里,中国石油的股价也只是没跌而已。

成长股的投资者,以成长的思维投资宁德时代,并不在乎它收入、利润的负增长和毛利率的下滑;

而看到中国石油的财务数据,包括价值型投资者在内的绝大多数投资者都提不起兴趣,做不出来“价值低于价格”这样的判断。

机构投资者往往更看重价值,大宗交易是观察机构投资者动作的路径之一。从公开的大宗交易的数据看,中国石油并未获得机构投资者的抄底买入。

2017年至今,可查的资料中,只有两次机构专用席位买入中国石油,分别是2020年12月17日机构席位以3.73元的高折价买入8.23亿元,2017年6月14日,某机构专用席位以7.66元的价格,买入了315.67万元。

对于一个万亿级市值的大企业来说,这样的交易数字异常寒酸。

2018年10月至今,中国石油股价从8.5元左右一路下滑至现在的4元出头,腰斩有余。 而同一时期,大盘的涨幅接近30%。

重仓中国石油,意味着基本和这几年的结构性牛市无缘了。

难看的财务数据,是投资者放弃中国石油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而宁德时代的财务数据也远谈不上完美。在2020年的前三个财报季,很多数据看起来甚至是让人望而却步。

对于成长型企业来说,最重要的参考指标便是营业总收入的同比增长,这会直接展示企业业务的拓展情况。

2015-2019年,宁德时代的营收同比增长分别为557.93%、160.90%、34.40%、48.08%、54.63%,对于依赖投资拉动、边际成本较高的制造业来说,这已经是非常好看的增长数据。

但在2020年前三季度,宁德时代的营收同比增速则变成了-9.53%、-7.08%、-4.06%,下滑明显。有投资者依此判断宁德时代的成长性被高估了。

整个上半年,受疫情的影响,宁德时代出现了部分产能闲置甚至是停产的情况,甚至有些工厂都出现了停工。

实际上不仅是宁德时代,整个上半年我国动力电池行业都面对着同样的困难:

相比之下,宁德时代上半年动力电池系统销售收入同比下降20.21%,情况好很多。

整体来看,2020年1-11月份,中国动力电池的装车量累计50.7GWh,同比累计下降3.5%。但 受益于新能源 汽车 的快速发展,几乎所有的研究机构、投资机构都没有因此看淡后市。

到下半年,新能源 汽车 市场恢复快速增长,宁德时代很快全面恢复生产,进入满产满销的状态。

数据显示,目前宁德时代还有多个在建项目尚未达产,产能基本维持在2019年的53Gwh。 在产能受限的情况下,想要获得收入的更快增长,就必须打开产能天花板。

2月底,宁德时代斥资100亿元部署、规划产能45Gwh的宁德锂电新能源车里湾基地项目开工,计划在2021年底达产;

7月,宁德时代宣布定增197亿元,高瓴、本田、瑞信、国泰君安、摩根大通等知名机构参与认购,这些资本将全部投入到总计52Gwh的产能扩张中。

未来两年,随着车里湾、江苏时代等这些新项目的竣工达产,宁德时代的总产能将提升至大约160Gwh。

也就是说,2020-2022年间,随着宁德时代在建产能的陆续完工与投产,其营业收入将随之出现翻倍增长,而 这种增长在新项目开工之前,完全无法在财务数据中体现出来。

目前宁德时代超过200倍的动态市盈率,是以2019年产能作为基础计算出来的,不能反映160Gwh左右产能达产后的总利润规模。

未来具有确定性的需求,与产能随之扩张的情况下,投资者选择直接用2021年甚至是2022年的产能计算利润,也具有足够的合理性。这最终导致目前宁德时代看起来被“高估”了。

毛利率的持续下降,也是宁德时代为人所诟病的一个“黑点”。

宁德时代毛利率的下滑其实已经持续很久。自2016年开始,从43.70%、36.29%、32.79%、29.06%下滑到2020年三季报的27.41%,只看趋势的话无疑很难看。

有分析人士认为, 毛利率的下滑,是行业竞争变得更加激烈的体现。 国产厂商扩产之外,日韩厂商也获准进入中国市场,这将进一步拉低宁德时代的毛利率水平。

相比之下,我们能够看到,中国石油同样作为一家高市场占有率、行业内基本没有竞争对手——甚至是有政策支持来提升盈利能力的能源企业,毛利率常年维持在20%-25%左右,2020年三季度降至了18.40%。

那么 同样作为能源型的制造业企业,宁德时代的毛利率如果长期维持在35%以上甚至是40%以上,显然并不合理。

如果宁德时代2017年左右的毛利率水平持续下去,随着产能的不断扩张,将会形成暴利局面,吸引大量资本进入,迅速拉低产品价格与毛利率。

让毛利率回归能源企业、制造业企业的常态,对于宁德时代来说,不仅符合产业规律,同样也可以“劝退”一部分潜在的竞争对手, 这是制造业很重要的一种壁垒,我们可以称之为“低价壁垒”。

对于中国石油来说,虽然能够依靠政策与市场寡占地位,获得相对较高的毛利率,但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就此“坐着数钱”了。

作为央企,中国石油必须履行更严格的 社会 责任,在周期波动的情况下不裁员、少降薪,甚至在很多厂区,仍然要履行很重的 社会 责任,投入社区管理等等。

这些都是中国石油身上的“出血点”,让其在毛利率与净利率之间产生巨大的差额,这对于关怀企业职工与履行 社会 责任来说都是有益的,对于投资者来说却并非如此。

作为典型的民营企业,宁德时代显然不会像中国石油一样承担各类 社会 成本,因此对于投资者(也就是股东)来说更加“友好”。

宁德时代股价表现(2019年1月-2021年1月)

更重要的是, 宁德时代的锂电池产品,代表着 汽车 行业的未来。 在碳中和的预期之下,新能源 汽车 对于传统燃油车的取代,已经几乎成为了板上钉钉的确定性事件。可以预期的是,未来几年、几十年,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购新能源车取代传统的燃油车。

能源的替代可能是出于政策推动,但出行场景的智能化,则更多是来源于消费者需求的引发。 传统燃油车由于电路系统、智能设计的局限,无法适配大量智能设备,而新能源车在这方面的优势非常明显。

电池作为所有新能源车最重要的零配件之一,成本占到了整车的40%。 站在机构投资者的视角,像新能源车这样确定性极强的赛道,是没有理由不去参与的, 这必然会引发“超配”,从而进一步推高估值。

被取代的燃油车,由中国石油提供动力;发展中的新能源 汽车 ,由宁德时代提供能源动力的载体。两者之间的对比,在未来仍然将会被不断提及。

但大概率的,我们将会看到市值越来越高的宁德时代,万亿也不会是终点。而留给中国石油的,更多是对那8万亿市值的回忆与感慨。

注:文中K线图均来源于东方财富。

三言两语念股经:抱团取暖

大家对最近两个月的股市有什么看法

今年的A股市场专治各种不服。

从1200元的贵州茅台,到99倍市盈率的恒瑞医药,再到3000亿市值的酱油股。

什么样的白马股都可能会辜负你,只有消费行业的核心资产才是稳稳的幸福。

不过从传统意义上的估值情况来看,大消费板块无论市盈率(PE)还是市净率(PB),都已经不便宜了:

① 食品饮料行业的PE为32.17倍,达到历史百分位68%,PB为6.5倍,达到历史百分位的81%;

② 细分白酒板块市盈率更是高达32.17倍,远高于历史均值水平。

消费股的估值,过高了吗?

国泰君安零售团队最新发布《坚守消费龙头,分享中国成长》,详细地分析了消费股估值逻辑正在发生的转变。

本文共2303字,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拉至本文底部可阅读本文核心观点。

还记得美国“漂亮50”吗?

探讨消费白马股估值是否过高的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回顾下美国20世纪70年代初的“漂亮50”行情。

所谓“漂亮50”,指的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备受追捧的50只大盘股,它们当中有很多我们至今仍然耳熟能详的消费品牌,比如麦当劳、可口可乐等等。

“漂亮50”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高盈利、高PE同时存在,直译为“很贵的好股票”。

自1971年开始,“漂亮50”股价和估值水平迅速抬升,1972年底估值中位数超过40倍,最高的宝丽来公司估值甚至超过了90倍,而同期标普500估值中位数仅为12倍。

但另一方面,“漂亮50”的投资回报率也十分惊人。1970年6月至1972年底,“漂亮50”指数累计上涨89%,相较标普500获得35%超额收益。

反观中国,目前消费板块最大的争议点无疑是“估值是否过高”。

我们认为,当消费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对其龙头不应该简单地按照市盈率(PE)判断估值水平高低。

02 消费股估值模型正在发生变化

从技术层面来说,我们认为消费行业的估值体系正在从PE模型向DDM模型转变。而这背后,是资本市场对消费行业的理解在进化。

我们以耳熟能详的雀巢公司为例,分析其发展周期中的估值模型切换。

作为全球化食品巨头,雀巢公司1989-2000年处于快速发展期,这一阶段PE估值稳定提升;

2000-2008年,PE估值与营收增速同步波动;

2009年至今,雀巢通过并购整合,业务板块与产品品牌不断壮大和完善,实现了高度稳健的内生增长,估值溢价越来越明显。

在2017年,雀巢的PE达到历史最高水平35倍,为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

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一旦消费品企业建立起稳固的竞争优势、持续的盈利能力,估值不会下降,反而会屡创新高。

纵观整个海外市场,消费龙头进入成熟期后,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可能趋缓,但估值水平并不会下降。

消费龙头一旦建立起足够深的“护城河”,稳健增长、市占率提升、盈利改善、持续分红等就足以支撑其估值水平。

03 机构抱团消费龙头达到历史高位

在目前的中国二级市场,尽管大消费行业估值已然不便宜,但众多机构资金依然保持较高的配置热情。

从国内资金配置的角度而言,消费白马的配置热情达到空前水平。

从海外资金配置的角度而言,MSCI第三次提升A股纳入比例,北上资金加速流入,大消费行业占据配置榜首。

纵观市场,我们不难发现,消费股尤其受到大资金的重点青睐。分析其背后原因,我们认为有两点:

1、业务模式清晰,财务内容简单 2、经济下行期更具避险属性

消费股抱团行情何时会结束?

仍旧以美国“漂亮50”为例,“漂亮50”行情走向终结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美国大幅的财政赤字和信贷扩张积聚高通胀泡沫,粮食危机触发CPI上行,美联储不得不加速收紧货币政策;

2)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导致通胀进一步恶化,原材料成本上升侵蚀企业盈利,企业毛利率和盈利增速双双下行,股市由牛转熊;

3)自1973年起,“漂亮 50”的盈利增速和ROE开始回落,盈利稳定性受到市场质疑。

我们认为,A股机构“抱团取暖”的现象只可能在两种情况下被打破:

1)消费龙头业绩持续低于预期,但目前而言,贵州茅台、五粮液、格力电器、美的集团等白马股营收和净利润保持稳定增长;

2)像美国“漂亮50”那样,A股遭遇大的外部变动,例如中美摩擦全面升级或全球经济断崖式衰退,但目前来看概率很小。

两种情况在目前来看可能性都很小。

后续如何配置?

后续配置上,我们建议从两条主线主线挖掘投资机会。

1)供给看效率:经营效率高、业绩增长稳健、竞争优势明显的龙头企业,将会持续通过挤压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来获得成长,值得重点关注。

2)需求看红利:三四线市场仍存在巨大的消费需求红利,看好所处赛道成长性强、行业逻辑和收入端均有支撑的企业,尤其是战略重心向低线级市场扩张、能够通过自身管理及成本优势提升市场份额的龙头公司。

本文观点总结:

1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大消费板块现在已经不便宜了。

2 但消费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其龙头股不应简单按照市盈率(PE)判断估值水平高低。

3消费行业的估值体系正在从PE模型向DDM模型转变。消费龙头一旦建立起足够深的“护城河”,稳健增长、市占率提升、盈利改善、持续分红等就足以支撑其估值水平。

4 国内资金和海外资金在大消费行业保持了较高的配置热情。消费股受到大资金青睐的原因是其业务模式清晰,财务内容简单,且在经济下行期更具避险属性。

5 消费股抱团行情在短期内不容易被打破。后续配置上,从供给看,关注龙头企业;从需求看,关注成长性强、行业逻辑和收入端均有支撑的企业。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股市行情网 » 三言两语念股经:抱团取暖

相关文章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