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知识点总结,学经济学的基础知识

引发大通胀的条件:刚性需求不足或货币严重超发

国家经济增长的三大马车:消费、投资、出口

长期货币超发的蓄水池:房地产、股市、债市

国家投资渠道:基建、房地产、制造业

任何一次金融危机,都伴随着巨大的货币贬值,用账面财富来度过危机。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是:洗脑需求,控制供给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是:经济危机,暴涨暴跌

经济学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进入工业社会才出现并成立),不是永恒的,它具有自身的政治目的和政治属性,自身的利益所在,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中个体的行为选择,几乎能研究任何事情,简单来说,经济学是研究个体(包含了个人和组织)如何配置有限的资源,以及这些不同方案会产生的后果和影响。而金融学研究的范围比较小,只研究钱的选择。

微观经济学(随着1776年《国富论》的出现标志着其诞生,1769年瓦特发明蒸汽机标志着进入工业社会)是研究个体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是如何理性做出取舍的,宏观经济学(诞生于1929年的经济危机,最初是为了研究经济周期)是把所有的个体加总在一起研究总量的问题。

所有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是跟当时的社会生产力相匹配的,整个人类的历史是生产力逐步提升的过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什么样的生产力条件下,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上层建筑,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法律制度,都属于上层建筑。

第一次生产力跃迁的时候,背景是人类驯化了动物和植物,进入了农业社会。农业社会有两个本质:土地是财富的来源;人多地少是农业社会永恒的矛盾。社会制度是解决土地的分配问题,国与国之间的政治交往或战争,也都是对土地资源的争夺。

到了生产力的第二次跃迁,背景是人类开始烧煤烧石油,掌握了石化能源,人类进入到了工业时代。

财富来源

关键

战争目的

农业社会

土地耕种

由于人多地少,相较于人,土地才是关键。

掠夺土地

工业社会

人通过机器设备生产东西,然后卖出去

1.要有人,即劳动力;2.要有设备或技术;3.要有对外销售的市场

抢夺市场,贩卖奴隶

通过劳动分工与自由市场,能够让生产力巨大发展,从而给社会创造财富,人类社会是一个生产力持续进步的社会。随着生产力的提升,各个领域需要的劳动力越来越少,出现劳动力过剩的现象,结果将导致失业和工资增长速度小于经济增长速度(这也是微观经济学现代经济制度下的最大漏洞),时间拉长将导致社会贫富分化,更常见的漏洞是利用供求规律,通过资本聚集垄断某个特定的产品(垄断),从而抬高产品物价,获得超额利润。

出现经济危机,有两种学派即凯恩斯主义(中国目前的选择,美国1940-1970的选择)和货币主义(美国现在的选择)。

凯恩斯主义:政府可以通过多发行国债和政府债券(多借点钱),通过政府亲自花钱去雇人修桥、修路等投资大基建的方式来摆脱经济危机。

货币主义:国家只要钱印得足够多,就能解决问题。

两个学派都没有直接解决问题,都在拖延时间,两者都在考验人们的欲望会不断增加,产生出更多需求,从而创造出新工作岗位。

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是宏观经济学的最大bug,这将导致政府的政策可以被预测的到,由此就产生了可以钻漏洞的方法,各国政府按照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来制定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当你学通宏观经济后,你开始变得能够感知到所谓的周期,能够预测到顺周期和逆周期的政策,你会发现经济周期是不理智的,资产价格会出现暴涨暴跌,踩着经济周期可以一年赚十年的钱。

经济学的前提假设:1.资源是永远稀缺的(这个假设的目的是必须做出取舍)、2.人类是理性的(能够找到最好的取舍方案)。当人的欲望不再是无穷无尽的或资源不再稀缺,那么现在的主流经济制度将会土崩瓦解。

根据学经济学的目的是为了认识世界还是为了改善世界分为了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实证表述是说世界是什么样的,而规范表述则是说这个世界应该变成什么样。经济学是不断探索这个世界经济活动的运转规律,最终探索出来的结论,都是实证表述,结果不一定为真。规范表述里面凝聚了人类社会所特有的各种价值观,它非常主观。

实证表述:“国际贸易的存在,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降低了失业率”、“国际贸易的存在,转移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导致了更多的失业”

规范表述:“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为了减少职场性别歧视,应该给予男性孕产假”

实证经济学只试图找到客观规律,解释经济现象以及做经济预测,它的答案有可能对也有可能错,和立场无关。而规范经济学则是没有对错的,只有立场。

机会成本:你放弃的其他选项中,最高的价值。

沉没成本:已经发生的,无法再回收回来的成本。(俗称:打水漂)

在决策时,用机会成本的方式去思考,是去考虑每个选项将要失去什么,这种“将要”代表着未来。沉没成本则是我们已经失去了哪些,这种“已经”是指过去,过去是无法改变的,我们没必要盯着过去看。

普通人容易忽视机会成本,并容易受到沉没成本的影响。

边际分析:不考虑总数,只考虑增加的那部分带来的成本增加。

价格是由供需决定的,我们要从普通人本能的猜成本、猜价值的思考方式,过渡为思考供需。猜物品(比如:苹果手机、房地产)成本是多少,就会陷入思维误区,会无法理解现代商业社会。只要研究清楚供给和需求,几乎就能理解80%的经济问题。

如果某个行业的价格信号很滞后,这样的领域(例如:猪肉价格)是有可能因为某一天遇到突发情况,受到外力影响,开始产生周期的。

CPI指数(消费者价格指数)

PPI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

PMI指数(采购经理人指数)

PPI衡量的是一堆工业品价格的平均变化水平,看PPI能够看出整个社会的整体供需周期,因为价格由供需决定。例如:如果经济环境不好,整个社会消费不足,商家的库存就会越堆越多,那么商家必然会减少进货数量或者减少原材料数量、生产的数量,这些将会导致PPI价格持续下降,我们能从PPI的下降趋势,感受到经济较为萧条。相反,如果经济环境比较好,每个人的消费变得活跃,商家库存就会不断减少,商家会想着开始扩大经营、增加进货量、囤积原材料、增加库存等等,这些将会抬升物价,PPI指数将往上走。PPI触底或者到顶的时候,往往对应货币政策宽松的顶点或者底部。

针对PPI的变化,千万不要去追热度,这种供需小周期长期低谷和长期火热都是不可持续的,长期低谷会导致很多供给退出,长期火热会导致增加许多新供给。

PMI指数可以说是“春江水暖鸭先知”,大于50,说明比较看好,小于50,不看好。如果出现连续大于50,则意味着行业春天即将来临。PMI指数是唯一一个提前发布的指标,但因为其太过敏感,准确性不太高,没有必要过渡解读PPI。

OMO利率:央行临时(几天)把钱借给金融机构。正回购等于从社会中抽水,降低社会中钱的总量。逆回购等于增加基础货币,社会中钱的总量增多。OMO利率是一种政策性利率。

MLF利率:中期利率(3个月、6个月、1年),银行系统从央行获取中期资金的资金成本。各个金融机构拿着高等级的债券当做质押品抵押给银行,央行再放钱给金融机构。

SLF利率:常备借贷利率(1天到3个月),使用方法同上

饮食花费所占总收入的比值,就被叫作恩格尔系数。

金融市场是一些聪明人在里面提早预判未来,炒的是未来预期。所以如果你不能提早去思考未来预期,也就不适合金融投资。

银行存贷款利率和经济增速和通胀率正相关,除非国家在贴息压低利率。

如果失业人数太多,那么整个社会会发生动荡,政府最关心的是就业,钱的作用就是驱动大众完成劳动,形成社会就业。个人投资看的是投资物的涨幅,而国家印钞看的是通胀率和就业率,而个人投资和国家货币放水息息相关。

经济危机

1.经济过热导致生产过剩;

2.贸易收支巨额逆差;

3.外资的过度流入;

4.缺乏弹性的汇率制度和不当的汇率水平;

5.过早的金融开放。

6.国际金融危机是货币危机、信用危机、银行危机、债务危机和股市危机等的总称,一般指一国金融领域中出现的异常剧烈动荡和混乱,并对经济运行产生破坏性影响的一种经济现象。

经济危机一定会爆发的原因:资本主义天然的缺陷,资本方可以通过资金优势持续占有生产资料,兼并社会资源,形成垄断,这注定了人群会形成两个分化,富人越富,穷人越穷,当穷人收入不能维持正常消费,社会运转就会受挫。

经济危机中,真正的财富是不会贬值的,它只会让财富转移或者更集中。每一次经济危机都伴随着通货膨胀,想保值只有2个方法:投入实体经济再生产、让资金流入优质资产。

经济危机的两大表现:产品过剩、货币过剩

经济危机的3大特点:失业率高、商品大量积压、工厂停工

解决经济危机可以采用:外拓市场、内部消化、自然解决、互相伤害(倒牛奶、战争减少人口)。若是想要摆脱经济危机、恢复经济,则需要适当地去增加有效需求;同时,必须发展和创造新的生产力,从根本上克服经济危机。

关于经济危机的产生的本质有几种说法:

一、分配不均和剥削。

二、旧的产能过剩和供给过剩,有效需求的饱和以及不足而导致的一种危机情况。

三、经济危机的本质是穷富过度分化,富人生产力过剩,穷人购买力不足,经济链条崩溃。当经济危机出现时,要想解决国内矛盾,只有通过:1.改良内政,想办法增加穷人收入,提高其消费能力2.对外侵略,掠夺其他国家资源,补贴家用。(这也是很多国家发动战争的原因)

假如中国给群众大量发钱,未来中国同样可能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反而会给群众带来沉重的生活压力。

资本主义社会解决高杠杆问题一般有四种方案。

一是完全依靠成熟的市场,政府基本不作为,只是市场经济的守夜人。市场出现高杠杆时,先是听之任之,后来高杠杆崩盘了,出现金融海啸、经济危机,那么原来的高杠杆就降下来了。比如在三个月或半年之内,股票市场的市值蒸发30%~40%,房地产市场的总价值减少1/3,许多企业倒闭破产,各行业重新洗牌。债务总量大幅减少的同时,形成的赖账或坏账使一些银行也倒闭了。危机过后可能五年、十年又慢慢复苏,再积累新的杠杆,又出现新的危机。这样周而复始,由市场自己调节。美国、日本和欧洲一些国家是这样的情况,让市场发挥作用,但发挥作用最终是以崩盘的方式来出清和解决问题的。

二是政府通过通货膨胀稀释债务,把现在的问题推向未来,同时相当于把坏账转嫁给了居民。如果通胀过于严重,就会带来剧烈的经济危机、社会震荡。如果每年物价涨10%,5~6年就等于把所有的债务赖掉 70%以上。通胀积累到一定阶段,量变会引起质变。如果连续10%的比率通胀三年,老百姓和市场(特别是国际市场)就形成了严重的贬值预期,贬值速度将无法控制,可能一年之内贬值20%甚至30%。这时就会出现颠覆性危机,就像委内瑞拉货币开始贬值以后,货币面值越来越大,甚至买一个面包需要用三亿货币单位,去商店里买一点东西要用一麻袋钱去换。

三是政府强行挤破泡沫,过度紧缩型去杠杆。在泡沫不大的时候,政府强行挤泡沫,快节奏动手术,或者像外科医生一样“一刀切”,可能造成金融过度紧缩,引起极其严重的经济萧条、企业倒闭、金融坏账、经济崩盘等局面。

四是资本市场加杠杆,商业银行去杠杆,对大到不能倒的企业点对点地注资、放贷,使普遍性的结构性危机有所改善。这样既降低了宏观经济的高杠杆,又遏制了大企业倒闭的连锁反应,避免了经济萧条,保持了经济平稳发展,产业结构、企业结构调整趋好,走向良性。

常见的泡沫演化过程:

郁金香供不应求——价格走高——资本疯狂注入市场——价格暴涨——供过于求——价格暴跌——一地鸡毛

股票供不应求——股价走高——资本疯狂注入市场——股价暴涨——供过于求——股价暴跌——一地鸡毛……

出口暴增——资本疯狂注入生产——生产过剩——物价下跌——资本破产——引发银行和工厂大批破产——一地鸡毛

工业生产力暴涨——分期付款赊销刺激消费——供不应求——生产投资进一步扩大——消费信贷体系崩溃——消费暴跌——供过于求——资本破产——生产端被重创——一地鸡毛

强烈刺激购房需求——次级贷款流行——房价越来越高——次贷者躺平——购房需求开始降低——房价降低——房子抛售潮来临——大量金融机构损失惨重甚至破产——股市遭遇浩劫——一地鸡毛

世界中心货币美元洗劫全世界过程(潮汐效应)

持续的量化宽松政策:一是增加美元供给,也叫“扩表”,通俗点说叫“印美钞”;二是不断地降低利率。一套组合拳下来,使得美元的借入成本很低,国际资本可以以低廉的成本借入美元,然后换成其他国家货币并在该国做投资,这样的国家也被称作新兴市场经济国家。

一直在蓬勃发展但还不成熟的新兴国家收到了国际资本的流入,在经济层面上使得这些国家投资增加,产出增加,对应的投资人也能获得丰厚的回报;在金融层面上流入的资金也会购置金融资产,这使得金融资产价格上升,投资人的回报增加。这些以美元为基础的投资本可以安安静静的就放在这些新兴市场国家坐收丰厚的收益,但是不要忘了他们借入美元做的这些投资,美元是要偿还的,是要还利息的。美联储加息会提高他们还钱的成本,因此投资人若有美元加息预期,会变卖他国资产,换回美元偿还债务。美元回流,资本大量流出,各国货币都会被抛售,市场上的美元变得“稀缺”,美元自然就要升值,其他国家货币贬值。由此,带来的是什么后果,无需多言大家也能知道。如此便完成了一次所谓的“资产收割”。

一个完整的朱格拉周期大约为9-10年——复苏、过热、衰退、萧条的轮回。

美元的运作,一般首先在朱格拉周期的中后期加息,美元回流,境内通胀,境外通缩。等到在朱格拉周期走到最末尾,或者在周期之初的时候再降息,让美元流向世界各地。由此,推动一个周期的运行。

可是,普通人只会在乎美联储加息、美元回流,所带来的经济衰退与资产泡沫破灭的危机,却没看到其中蕴藏的巨大机遇。

记住一句话:任何一次大的危机,都是一次难得的财富机会。

经济危机=全球大洗牌=新一轮的周期即将启动!

以前面所举的朱格拉周期为例,中后期美元回流,意味着其国内的美元进一步增加,自然无可避免地提高美元资产价格,带来资产价格膨胀。

同样,由于美元回流,其他国家资产泡沫破裂,带来资产价格萎缩。

资产价格膨胀代表高信用,资产价格萎缩,是低信用。

以过往经验来看,等到朱格拉周期进入复苏期,美元会从美国的高信用资产流出,去杠国外低信用的资产,形成又一次的资产价格上涨。

这一前一后之间,有一个时间差,在美元回流这段时间,很多国家的资产迅速下跌会砸出个“黄金坑”,也就是价值洼地。

在新周期进入复苏期之前买入,等到价格上涨再卖出,就能赚取一定的利润。

新周期刚启动时低位买入,繁荣期时高位出货。因此,在一个9-10年的周期波动中,普通人能够发财的机会也就那么两三年。人生又有几个十年呢?

在周期开始的时候加杠杆,在周期进入中后期的时候逐步加杠杆,衰退期时保有足够的现金,这才是懂得创造财富之人应有的操作。只是可惜,不少人总把失败归咎为命不好——复苏、过热时期畏畏缩缩,在衰退、萧条到来的时候猛加杠杆,这种人能发财那才是“天理难容”。

一言以蔽之:危机危机,危中有机,把握好人生中为数不多的危机吧!

潮汐收割法:第一步,美国先放水,通过印钱、降息将美元铺到全世界,换来其他国家产品、资产,美国人享受到了全世界最好的生活,其他国家赚到了外汇(也要印出对应量的本国货币提供到市场上),造成股市上升、汇率上涨、通货膨胀等必然结果,为了控制通胀,外汇注入国必须采取加息等政策,如果不加以控制,美国兑换本国货币的量就会减少,出口竞争力将下降,经济自然衰退。第二步,美国选择加息,美元美债是仅次于黄金的避险资产,大量的本币就会选择兑换美元,货币抛售引发本币极速贬值,美元就可以逆转大量接手便宜资产,同时各路资金会撤离这个国家,留下的就是股市暴跌、经济萧条,这种情况下,美国再通过期货等放大做空杠杆,赚取大量利润,被收割的国家被攫取大量财富。

日本和西欧对抗美元收割的方法,就是和美元保持同步,你放水我也放水,时刻保持本币兑换美元的汇率平稳,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美元收割。

美国千方百计的想让人民币升值,不过是预谋收割中国罢了。

为什么美国一加息,资金就会回流美国,造成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金融危机。

因为,如果你和美国保持加息的同步,或者落后一步。那作为一般国家,一定会出现经济跟随美国同步衰退,以及本币的贬值。东南亚经济危机就是最好的例证。

那你有什么理由把美元换成这个国家的货币,同时承受资产股票的下跌,和货币币值的下跌呢?当然是走为上策。比如把马来西亚的货币换成美元尽快转回到美国。去买相对坚挺的美国国债、股票之类的。

资本外流

美国加息,全世界都会面临一个相同的威胁,就是美元会回流。因为美国的利率提高之后,资本为了逐利,肯定会往利率高的地方流动,这个时候,为了避免出现国际资本大幅流出,大部分国家也会跟着美国一起,同步进行加息。

这样可以维持住本国货币跟美元之间的利差不变,国际资本流出的动力就小一点。但是这也会带来新的问题,因为各个国家的发展水平不一样,有的国家正是搞发展需要钱的时候,货币政策本来应该宽松一些才对,但是为了维持利差,不得不跟着加息,这样实体经济就会面临断粮的风险。

还有的国家,国内的资产价格比较高,跟着加息,可能会自己把自己的资产泡沫给挤爆了。所以说跟着美国加息,其实是个两难。

不跟着美国加息,资本肯定大幅流出,你如果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来应对资本外流,那么随着外汇储备不断被消耗,就会动摇货币的信心,货币就会面临大幅贬值的压力。一旦外汇储备消耗完,很可能就会出现,股市,债市,汇市三杀的情况。

如果跟着加息,你根本不知道美国这次会加到多少,美国的目的,有可能就是加到你把自己整崩盘为止。

像现在土耳其遇到的就是这种情况,它的经济比较脆弱,外汇储备又少,美国还没加息,就已经快崩溃了。但是土耳其也知道美国的套路,宁可把央行行长换了,也死活不加息。这么一来,就必须面对货币贬值和物价高涨的局面,现在也是在死扛。

今年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风险,也是资本外流。一般来说这种国际资本的流动,也算是正常的行为,它真正的可怕之处,在于集中快速的流出,这样往往会快速消耗外汇储备,一旦过了一个临界值,就容易动摇信心,引发挤兑。

这个做法是美国很擅长的套路了。

而我们尤其压力大的地方,就在于我们现在还面临一定的保增长压力,维持一定水平的增长,其实这就是外资持续多年,源源不断流入我国的经济基础。而我们跟美国的经济发展阶段不一样,我们需要的是整体上适度宽松的货币环境,总之就是不但不能跟着加息,还需要维持适度宽松。

那这样的话,压力就会集中到防范资本集中外流的冲击了。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有优势的地方,在两个方面。

一个方面是我们有个金融安全的底线没有放开,就是没有实行资本自由流动的政策。这样资本要想集中快速大规模流出,走常规合法渠道,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

另一个方面是我们保有巨额外汇储备,目前大约是3.2万亿美元的规模,这是我们在关键时刻的金融防火墙。即便国际资本流出,我们庞大的外汇储备,依然足以应付。

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大致的推演一下,资本的外流,最终可能会通过其他的渠道,尤其是通过香港,这个人民币离岸中心流出,这是未来要重点防范的一个口子。

输入型通胀

除了资本外流的冲击,第二个比较大的风险是输入性通胀的问题。输入性通胀,说白了最大的两个点,就是能源和粮食的涨价问题。

之前美国一直说要联手大家抛储,来打压油价,对这个问题,我一直强调不要去看美国说什么,要看它做了什么,也就是要看最终的结果,到底是怎样的。

石油美元,石油美元,这不是白叫的。原油的定价权就在美国手里,它要真的想控制油价,办法有很多,但是实际上美国一个都没用,所以油价也是不断在创新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今年的油价,很可能会再次上100美元/桶。

这就出现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况了,一般来说吧,美元加息,那么以美元计价的商品价格,理论上要跌才对,那为什么会出现,美元也涨,商品也涨的情况呢?

这看起来是矛盾的,实际上一点也不矛盾,美元计价的国际大宗商品之所以要大涨,就是要推高全世界的通胀水平,如果其他国家的通胀水平比美国还高,美国不用加息,都可以成为价值洼地。而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加息,起到的作用,也会事半功倍。

所以说不管美国嘴上说的天花乱坠,或者原油价格阶段性调整,但是一段时间过后再去看,总是价格越走越高。因为原油价格高,有利于推动美元的核心战略。

这个冬天欧洲的天然气价格,也是同样的道理。放着建好的北溪二号管道,就是不给开,人为制造这种供应矛盾,这样可以始终把天然气价格维持在高位区间。而天然气是欧洲冬天取暖的主要能源来源,也是推高欧洲通胀的主要因素。

除了原油和天然气之外,再能够大幅推高全球通胀水平的大宗商品,就只剩下粮食了。而美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粮食出口国,国际粮价的定价权,牢牢掌握在美国手里,这个比原油还要得心应手。

只不过这个武器,美国不轻易动用而已。但是一旦用起来,效果肯定也会立竿见影,因为粮食跟石油还不一样,石油涨价,大不了把机器停了,粮食涨价,人总不能不吃吧?食物是所有通胀里,最基础的影响因素,粮食价格一涨,通胀水平立马起飞。

而恰恰在能源和粮食上,我们每年都需要大量进口。这两块的价格如果大涨,可想而知,会带来很大的输入型通胀压力,因为这个价格定价权不在我们这里,是比较难办的一个事。

如果要压低进口的价格,可以让汇率适当升值,但是像前面说的,今年主要的一个风险,还要防资本外流,防汇率贬值的压力,所以这又是一个两难的事情。

我们现在粮食安全,确保的是主粮安全,实际上每年要进口9000万吨左右的大豆,这是最主要的饲料粮,而且最大的两个进口国,就是美国和巴西。这一块几乎没有其他国家,可以替代他们的供应地位。

也就是说我们的能源安全,粮食安全,总体上来说应该是没问题的,但是这两块涨价后,带来的输入型通胀压力,是不太好应付的。而它们的价格上涨,推升通胀水平,又会反过来,增加资本外流的压力。这也是一个美元加息周期中,配套的常规操作。

地缘冲突

第三个常常用来促进美元回流的操作,就是现在在欧洲正在上演的乌克兰危机。可以说这是美元加息前的一道前菜,通过制造俄罗斯和乌克兰的紧张局势,把欧洲拖入巨大的不确定性中,而国际资本最看重的,无非两点,一个是安全,一个是收益。

如果安全没了,收益再好看又有何用?我们可以看下这轮俄乌危机,谁是最大的受益者。

这次一个最大的特点是,搞到现在,既没有打起来,也没有解除危险,也就是风险时刻还在进行中,但是有的东西已经不知不觉被改变了。

我们看美元指数,又创了近期的新高,已经快要回到疫情之前的水平了。

这次美元上涨,谁是最大的推动力呢?没错,就是欧元,可以从下面看到,这次欧元在乌克兰危机期间,贬值非常明显,强力推动美元指数站上了97。

美元指数里面,权重最大的就是欧元。那么这一次搞完欧元之后,马上美国要开始正式加息了,以现在这个回流水平,还不够猛烈。而现在全世界来看,能缓解美国危机的,需要足够大的经济体量,可能只有三个。

一个是我们,一个是欧洲,一个是日本。

基于2015年失败的经历,先排除掉我们。那么在欧洲和日本之间,我们打个比方,如果在野外快饿死了,你是先吃队友,还是先吃人类的好朋友?大家的想法果然都是一致的。

那么我们再看日元对美元汇率的走势,日元是美元指数里权重仅次于欧元的第二大货币,而这一次美元站上97,日元的推动很有限,也就是说,没有立功。那是不是说美国要放过日本了呢?很显然不会,大家都有个习惯,喜欢把好吃的留在最后吃,日本的风险还没真正开始。

理解了这个背景,这个时候就很容易理解,我们今年所面临的地缘冲突风险了。因为这个日本,就在我们边上,用类似制造乌克兰危机的办法,要同时把我们和日本都拖入这个陷阱,很明显,台海很可能会成为美国的最佳选择。

日本掺和这个事就是自杀,但是偏偏它就特别爱掺和这个事,因为站在它的角度,这个事值得冒险,为啥呢?这可能是唯一能把中美拖入战争的机会,这也是日本争取国家正常化唯一的机会。

为了这样的机会,日本冒拿命险,也是有可能的。过去日本制造918事变,偷袭珍珠港,都是以日本国民性的冒险主义拉开序幕的。所以明知道美国是利用它,它却很可能将计就计,顺势把美国拖下水。

可美国要的是钱,不是命。美国承受不了玩命的战略代价,否则也不会在这两大潜在冲突之前,先签了一个《五个核武器国家领导人关于防止核战争与避免军备竞赛的联合声明》。

所以这里面美国的控制力,和日本的冒险主义精神,以及日本在台海隐藏的深层实力,这三者之间,如何判断虚实,对我们来说是个重点。因为美国想在刀口上舔血,而这里又是我们的战略底线。

这里面难就难在,我们还要防止这种地缘冲突上的挑衅,带来地区局势动荡,所造成的资本外流压力。这里面中美日三方,各自的战略目标和所能使用的战术手段,都不一样,形势远比现在的乌克兰危机更复杂。

别看现在乌克兰闹得很热闹,再过几个月,美元加息正式拉开大幕之后,可能比乌克兰局势还要凶险的情况,就会在东亚上演了,这是一个极端考验我们应对智慧的风险。

这三大风险,最主要的体现就是资本外流,输入型通胀,和地缘风险。这些风险本质上来说,都是由美国在金融上的主导权,制造不同的预期来为自己的金融周期服务的。在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下,我们要防风险,一个是处于被动应对的地位,而美国则处在主动进攻的地位。还有一个是美国掌握着具体的节奏,我们只能见招拆招。这些无疑都会给我们守卫自己的财富,增加了难度。

在加息初期是制造战争,驱赶美元回流,在加息后期是制造金融危机,戳破资产泡沫。然后美元资本再杀个回马枪抄底,掌握了欧洲的核心资产,也就掌握了最终的话语权和控制力,到那个时候时候,整个欧洲就会被美国形成事实上的路线绑架。

前面疫情出现时美国货币无限放水,现在通胀太高,当然这是表面上的原因,根本的其实就是美国要在现行金融体系解体之前,完成最后一次美元红利的收割。甚至思考疫情的来源,“下毒者自有解药”一说值得思考。

投资不可能三角(最多只能满足两项):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

影响一个物品是否有投资价值的因素有三种,一种是使用价值,一种是稀缺性,一种是共识。当一个物品同时具备这三种要素时,他就非常具有投资价值,当然具备其中两个要素时也会有投资价值。具备其中一个要素,就未必会有投资价值。空气具有使用价值,但是没有稀缺性和共识,所以没办法成为投资品。过去20年房地产就同时具备了三个要素,所以房价涨到天上去了。比特币就具备了稀缺性和共识,所以也涨到天上了。当然了还有文物,字画,邮票,郁金香,大蒜等等曾经被炒作过的东西,你们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去分析。当然这三种要素还是随时间和地域而变化的,例如邮票在过去有使用价值,在当下就没有了使用价值。比特币在当下没有使用价值,在未来可能就会有使用价值。房子在过去是稀缺的,在未来未必是稀缺的,在一线城市是稀缺的,在三线城市未必就是稀缺的。而共识就更是一种大众情绪,不可捉摸,共识对于使用价值和稀缺性往往是过度夸大或者过度贬低。

如果有一种物品,具有使用价值和稀缺性,你是不是就可以早早买入拥有,等待共识的形成,等共识把其使用价值和稀缺性过度放大的时候,你再卖出获利,你想不发财都难。

需求缺乏弹性(稳定)、农产品、可以大规模生产的商品只会随着时间降价(比如:家电、汽车等),只有具有金融属性的商品会涨价,越印钱越涨价。

具有金融属性的产品具有的特点:广泛的需求性、供给的有限性、无保质期、储存方便、标准化的产品

CPI和PPI1、CPI居民消费指数,能直接反映出一个家庭的购买力变化。CPI上涨,说明了居民购买力增加,追求更好的生活,也会有更多的资金进入到投资市场,经济发展较好。CPI 持续上涨,说明当前经济过热,也可能导致通货膨胀,人民币的购买能力也会随之下降。2、PPI工业生产价格指数,简单说就是工业生产价格。衡量产品出厂价的变动,能够反映出某一时段价格变动情况。PPI上涨,说明企业提高了生产成本,预示后期将会提高产品销售价格。所以,PPI上涨会导致产品价格上涨,人民币购买力下降,不利于消费者。1、当CPI 和PPI 都上涨,表示通货膨胀会上升,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如果上涨的幅度较大,会导致通货膨胀,最终的后果是经济衰退。2、当CPI和PPI 都下跌,说明经济发展非常缓慢,如果下跌的幅度非常大,则会导致通货紧缩,经济会陷入衰退。3、当CPI上涨、PPI下跌,意味着企业利润增加,经济也会进入到下一个扩张期。4、当CPI下跌、PPI 上涨,这意味着企业的生产利润减少,经济有衰退的风险。

影响资产价格波动的根源,其实是人们的预期。而经济周期,又能影响人们的情绪和预期,所以经济周期中资产价格的波动就有了规律。经济周期的本质是债务周期,因为有了贷款有了债务,才让资产价格波动变得更大,也让经济波动变得更加明显。专家出来提示风险,以及市场利息调整,其实最主要还是看当这些言论和信息出现时,市场会如何反应?如果人们的预期是避险,那么兜里就都还会留很多钱,只要大多数人都预留很多钱,资产价格就不会破。当利息调整之后,价格反而在上涨,说明短期利空出尽。

经济衰退有时候会领先资产价格多一点,因为资产价格有惯性,所以当我们看到经济数据出现下滑的时候,可能很多资产还在涨。

资产真的崩盘的时候,通常是大家开始准备ALL IN 的时候,所以去市场中看消息、看评论,不是真的在看评论,而是看大家的情绪,如果小白投资者都情绪高涨想要放手一搏,那资产价格才是真的到顶了。

一业兴而百业衰本身就是一条不归路,最终还是要回到劳动致富。锁住中等收入人群的消费能力之后,消费升级、产业升级就会面临更大的困难,健康的市场必然是多样性的,当中高收入人群不得不降低消费水平后,市场就丧失了多样性的动力,一业兴旺,百业凋零。

金融属性越强的产品,一旦跌价决没有任何人接手,直到跌回它本来的使用价值属性。

大萧条中的流动性危机

流动性:流动性就是指资金随时能保持流动。

在经济和金融领域,保持资金像活水一样不断地流动,是保证经济安全和金融安全的一个重要抓手。总之,随时随地保证交易的活跃性、保证获得现金的便捷性、保证资金流动不是被锁死,是流动性的重要特征。一旦失去了流动性,再值钱的东西都不会受欢迎,这就是流动性风险,当交易不再活跃,那价格就面临必然的下跌压力。反过来,没有流动性的资产时不值得我们投资的。

在庞氏骗局中,只要不断的有资金进来,庞氏骗局就不会倒。只要货币闸门一收紧,各种金融骗局立马原形毕露,就是因为流动性不足,没有源源不断的资金补位以掩盖骗局的真相。

2015年的股灾,当时的熔断机制导致了市场没有流动性,因为熔断直接导致市场交易停止,一旦卖不掉,这种情绪就会陷入恶性循环,股市暴跌立即导致整个金融系统出现流动性风险,尤其是在发达国家,围绕股票衍生出来的其他产品很多,当上游因为暴跌而失去流动性时,下游也一样,上下游相互刺激,加剧流动性危机,崩盘。

假如你开个工厂,一年净赚1000万。可你需要有8000万的资金去进货、发工资、交税,如果资金不足,则可能会出现经营困难,尽管生意很赚钱,却不得不关门大吉,这就是流动性不足的一种。

大萧条时,各类资产(土地、房产、股票、黄金等)都在贬值,拿黄金举例,黄金是比较好兑现的资产之一,各大机构在出现资金流动性不足时,就会抛售黄金以获得资金去补充流动性,因为面对投资者的赎回申请,他要结束之前的投资、拿回现金去应对杠杆资金爆仓的问题,必须往账户上补充现金才能避免强行平仓。

富人最大的财富是穷人

在一个实体经济体量是100万的情况下,当穷人通过辛勤劳动获得30万收入时,剩下的70万被资本方获取。富人可以通过金融手段将自己的财富进行增值,只要还存在任何钱生钱的办法,那些不能用钱生钱的人一定在被剥削。参与理财的人越多,实体经济就会越差。而社会法则一定要让一部分人不参与金融资本的增值活动,只参与实体的经济活动。这些只参与实体经济活动获得报酬的人就是韭菜。

投资的本质是收割

美联储通过改变利率收割全球、潮汐效应、挑动地缘冲突配合加息、输入性通胀、汇率快速变化都是资本掠夺资产的有效方式。美军支撑美债,美债支撑美元,美元反哺美军,美国霸权就是靠美债、美元以及美军支撑起来的,如果三者同时出现问题,那美国可就彻底跌落霸权主义的神坛了!国家不断发行货币的目的是保持温和的通货膨胀,低于3%的通胀是最有利于经济平衡发展运行的,货币超发却感觉不到生活支出的上涨是因为民生端是受保护的,多发的货币不一定会流向日常用品,大多都进入了资本市场。资产端是接纳超发货币的地方,资产端通常分为房地产和股票,房地产和股票是投资的两个对立面,当一端比重较高时,另一端获利,比重高的一端亏损。

总结

中国人的财富,好比一个大水池子。一边在放水注入,那是你的工资积蓄。另一边却是在漏水,那是通货膨胀洗劫。而你的工资存款越多,漏水就越快,最终你的财富很难有新的突破增长。最好的办法是把水取出来换成鸡,去玩鸡生蛋、蛋生鸡的游戏。

人是环境的产物,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文化属性决定层次高低,认知和财富互相牵引。

国家开闸放钱优先放给金融机构,有资本的人或企业可以优先获得,整个财富的分配就像把蜂蜜浇向金字塔。金字塔顶端向下分别是:金融业、房地产业、高端服务业、高端制造业、低端服务业、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水流的前后决定了在这个世界上,劳动回报小于资本回报。这否定了劳动创造财富这句话,真实情况应该是:劳动获得收入,资本创造财富。

可以简单归纳为三样东西:钱、资本、劳动力。政府将钱分发给资本,资本花钱雇佣劳动力获得商品,劳动力通过在资本获得少许金钱去购买商品,最终金钱又回归给资本。

富和穷这两个字揭示了富人和穷人的相同和不同,富和穷上面都一样,说明了房子是个伪资产,只是生活需要,并不属于资产。最重要的是下面一个是劳动力,一个是生产资料。富人和穷人获得钱后有3个去处:储蓄、消费、投资。储蓄和投资是对立面,一个选择把钱放在银行里,承受一些小幅度的贬值。一个选择在股市里承受大开大合、大起大落。当储户比较多时,增发货币提高流动性,收割储户。当股民比较多时,缩减货币减少流动性,收割股民。中下层人民都被消费主义、娱乐主义、奶头乐的认知影响,得到钱后先去改善生活,导致穷人没有了金钱、中产没有了时间。而富人将大部分金钱甚至通过低息借贷用于置办资产,有自己理性的消费方式,中下层人民将多余的钱用来储蓄。长此以往,马太效应就出现了。

底层认知与贫穷互为因果、彼此缠缚,阻碍阶级突破。来自底层社会的人也把他人的善良当作愚蠢,视机谋当本领,并感慨“只有上流资本社会才会这样愚蠢吧”,这也是远离底层的起因。相反,高层认知与富有互相牵绊,人赚不到认知以外的钱,意外得到的钱可能会因为认知不够而白白挥霍一空。

经济学知识点总结,学经济学的基础知识

经济学原理知识点

简介
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People face trade-offs)
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The cost of something is what you give up to get it)
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Rational people think at margin)
4.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People respond to incentives)
5.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Trade can make everyone better off)
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Markets are usually a good way to organize economic activities)
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Governments can sometimes improve market outcomes)
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A countrys standard of living depends on its ability to produce goods and services)
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Prices rise when the government prints too much money)
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Society faces short-run trade-off between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
详解
原理一
人们面临交易关系原句可理解为“人们面临权衡取舍”。当人们组成社会时,他们面临各种不同的权衡取舍。典型的是在“大炮与黄油”之间的选择,当一个社会的支出更多的运用在保卫海岸线上免受外国入侵的时候(大炮),用于提高国内生活水平的消费品(黄油)就少了。在现代社会里,同样重要的是清洁的环境和高收入水平之间的权衡取舍。认识到人们面临权衡取舍本身并没有告诉我们,人们将会或应该做出什么决策。然而,认识到生活中的权衡取舍是重要的,因为人们只有了解了他们面临的选择,才能做出良好的决策。
知识点,经济学十大原理
原理二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opportunitycost)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当做出任何一项决策,例如,是否上大学时,决策者应该认识到伴随着每一种可能的选择而来的机会成本。实际上,决策者通常是知道这一点的。那些到了上大学的年龄的运动员如果退学,转而从事职业运动就能赚几百万美元,他们深深认识到,他们上大学的机会成本极高。他们往往如此决定:不值得花费这种成本来获得上大学的利益,这一点也不奇怪。
知识点,经济学十大原理
原理三
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边际量”是指某个经济变量在一定的影响因素下发生的变动量。经济学家用边际变动(marginal change)这个术语来描述对现有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边际变动是围绕你所做的事的边缘的调整。个人和企业通过考虑边际量,将会做出更好的决策。而且,只有一种行动的边际利益大于边际成本,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项行动。
知识点,经济学十大原理
原理四
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由于人们通过比较成本与利益做出决策,所以,当成本或利益变动时,人们的行为也会改变。这就是说,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然而,政策有时也会有事先并不明显的影响。在分析任何一种政策时,我们不仅应该考虑直接影响,而且还应该考虑通过激励发生的间接影响。如果政策改变了激励,那就会使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
知识点,经济学十大原理
原理五
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也许你在新闻中听到过,在世界经济中日本人是美国人的竞争对手。实际上,两国之间的贸易可以使两个国家的状况都变得更好。从某种意义上说,经济中每个家庭都与所有其他家庭竞争。尽管有这种竞争,但把你的家庭与所有其他家庭隔绝开来并不会使大家过得更好。通过与其他人交易,人们可以按较低的成本获得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
知识点,经济学十大原理
原理六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2014年之前大部分曾经是中央计划经济的国家已经放弃了这种制度,并努力发展市场经济。在一个市场经济(marketeconomy)中,中央计划者的决策被千百万企业和家庭的决策所取代。这些企业和家庭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价格和个人利益引导着他们的决策。
知识点,经济学十大原理
原理七
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为什么我们需要政府呢?一种回答是,看不见的手需要政府来保护它。只有产权得到保障,市场才能运行。但是,还有另一种回答。政府干预经济的原因有两类:促进效率和促进平等。尽管看不见的手通常会使市场有效地配置资源,但情况并不总是这样。经济学家用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这个术语来指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我们说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并不意味着它总能这样。学习经济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帮助你判断什么时候一项政府政策适用于促进效率与公正。
知识点,经济学十大原理
原理八
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世界各国生活水平的差别是惊人的。随着时间推移,生活水平的变化也很大。用什么来解释各国和不同时期中生活水平的巨大差别呢?答案是几乎所有生活水平的变动都可以归因于各国生产率(productivity)的差别。生产率与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对公共政策也有深远的含义。在考虑任何一项政策如何影响生活水平时,关键问题是这项政策如何影响我们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知识点,经济学十大原理
原理九
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什么引起了通货膨胀?在大多数严重或持续的通货膨胀情况下,罪魁祸首总是相同的———货币量的增长。当一个政府创造了大量本国货币时,货币的价值下降了。
知识点,经济学十大原理
原理十
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短期权衡取舍
当政府增加经济中的货币量时,一个结果是通货膨胀,另一个结果是至少在短期内降低失业水平。说明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短期权衡取舍的曲线被称为菲利普斯曲线(Phillipscurve),这个名称是为了纪念第一个研究了这种关系的经济学家而命名的。a) 货币量增加,提升支出水平,从而刺激物品与劳务需求b) 长期的高需求引起高物价,继而引起企业更多的生产,更多的雇佣c) 更多的雇佣则意味着更少的失业经济学家仍对菲利普斯曲线有所争议,但大多数经济学家2014年之前接受了这样一种思想: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存在短期权衡取舍。这就简单地意味着,在一两年的时期中,许多经济政策在相反的方向推动通货膨胀与失业。无论通货膨胀和失业从高水平开始(正如20世纪80年代初的情况),从低水平开始(正如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情况),或者从这两者之间某个地方开始,决策者都面临这种权衡取舍。
知识点,经济学十大原理
运用
做出决策
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2.某种东西的成本只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相互影响
5.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整体经济运行
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物价上升
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经济学知识点总结,学经济学的基础知识

经济学要点

经济学基础知识考试要点梳理
一、需求与供给
  影响该商品需求的因素是:消费者偏好、消费者的收入水平、该商品的价格、相关商品价格、消费者对商品未来未来的预期。另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人口因素、产业政策、消费政策、城市化等。.
  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包括:商品的替代商品数目和可替代程度、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程度及其在家庭预算中的所占比例、商品本身用途的多样性、商品耐用程度、时间长短。
  需求规律的基本内容中包括: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需求量随商品本身的价格上升而减少 。
  价格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任何商品的替代效应总是为负值。以下经济现象中不符合需求规律的是(炫耀效应、吉芬商品)。收入负效应不能反映商品的市场需求规律。 收入正效应才能反映商品的市场需求规律。
  除商品的价格因素外,影响商品供给的主要因素有:其他商品的价格、厂商对未来的预期、生产技术的变动和生产要素的价格、政府的政策
  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包括:厂商供给能力和商品生产周期;产品生产成本 。
  二、消费者行为理论
  效用取决于两种因素:一是由商品的自然属性所决定、具有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能力;二是人们在消费某种商品时对满足需要程度的主观感受
  无差异曲线的特点包括:一条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斜率为负值;同一曲线上各点总效用相同;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无差异曲线均凸向原点。
  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当增加商品x的消费时,x的边际效用逐渐减少,商品y的边际效用因x的减少而增加,所以x替代y的边际替代律(绝对值)呈逐渐递减的趋势,因而五差异曲线时一条凸向原点的曲线。(解释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变化)
  三、供给理论
  边际技术替代律是指在等产量曲线上两种市场要素相互替代的比率。边际技术替代律可以用等产量曲线上各切点的效率来描述。由于效率不同,则等产量曲线上边际替代率也不相同。
  短期内,厂商不能根据所需产量调整其全部生产要素,因此,短期总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可变成本。
  供给理论与市场理论是从(供给)方面研究厂商行为。消费者行为理论和分配理论是从(需求)方面研究厂商行为。
  成本理论:经济成本指厂商生产经营活动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总和。正常利润被作为成本项目计入产品的经济成本之内,又被称为 “隐含成本”。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股市行情网 » 经济学知识点总结,学经济学的基础知识

相关文章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