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和炒股的精髓,炒股最精辟的十个铁律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道德经》第二章

1、逆向思维:人捧我弃,人弃我取

作为经常被割韭菜的散户,想要在中国的股市中赚钱,真的挺苦逼的。如果没点内幕消息,或者没有摸透庄家操盘的心思,或者是上峰的政策倾斜和时代的大趋势,抑或是掌握相应的周期性的规律,实属不易。但任何事都有例外,散户中也照样有人喝酒吃肉,虽是少数,却是不可否认的存在。他们掌握了什么规律了呢?除了摸透股市涨跌周期规律,便是洞察人心,逆向操作。

大家都晓得股市炒的是预期,尤其是在咱们这个制度、监管还不完善的市场,稍有风吹草动,主力资金便望风而逃。因此要想在中国股市赚钱,除了顺势而为,更重要的是要学会逆向操盘:人捧我弃,人弃我取。我们都习惯了追涨杀跌,但其实追跌杀涨,才是股市稳赢的不二法门。当大家都去追一只热门的股票或基金之时,殊不知可能正是人家的主力拉涨出货之时,而如果你这次反而没有独立的思考,盲目的跟风追涨,其实正好在高位当了接盘侠而已。

反之,如果你长期看好某只基本面和盈利面都不错的基金,当大家都因为某些政策或小道消息而恐慌抛售,而如果此时的价位已经跌破了大家的心理预期之时,反而是你进场扫货的良机。再譬如如果你长期看好医药类的基金和股票,而这个国庆期间美国研发的新冠口服药已经开始临床试验了,那么国庆开盘后医药股肯定大跌,当大家都在疯狂抛售,并且跌倒了你的心理价位之时,你就可以逢低买入并长期持有了。

因为,一只股票和基金能否赚钱,并不只是看你以多高的价位卖出,还看你以多低的价位买进。

2、辩证思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任何事都不是绝对的,在股市,辩证思维学会一分为二乃至一分为三的看问题的人才是赢家。

譬如2020年,张坤无疑是基金圈里当之无愧的王者,但如果这两年你还想跟着张坤喝酒吃肉,那不好意思,等待你的大概率可能是吐酒割肉。因为中国的股市是风水轮流转,今年到你家,明年可能就到他家啦。去年全球央行大放水,市场上的钱为了保值增值自然会流向像茅台这样的价值股,但今年政策却有变,国家的指挥棒是金融为实体产业服务,为国家战略服务。尤其是一些高精尖譬如芯片、半导体,以及新能源、新基建、军工等领域,因此白酒消费就哑然灭火了。可谓是此一时彼一时也。但话又说回来了,如果你在白酒、消费类股票最低的时候买入,那过段时间肯定又是大口吃肉、大碗喝酒。

3、空杯心态: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股市最忌讳的就是投机和贪婪心态,三四个涨停板之后,我们还不知足,还期望再来两个涨停板。但等来的不是涨停板,而是被高位截瘫。因此在股市,一定要戒骄戒躁更要戒贪: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要学会给自己设置一个止盈和止跌的线,一旦达到预期,譬如基金盈利13%,就卖出,跌了10%,也立即忍痛割肉离场,只有遵守纪律,保持空杯心态,才能功成名遂身退。当然,这话说着容易,做起来太TMD难了,毕竟英雄最难过美人关,韭菜们也最难过贪婪关。

说到最后,一定要记得,对于金钱和股票和基金,我们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拥有权,至少要有这种意识,这种空杯心态,我们才能不患得患失、潇洒转场;否则,不但钱没赚到,心态也给崩掉了,那才是真的亏大发了。

道德经和炒股的精髓,炒股最精辟的十个铁律

《道德经》讲了什么?

《道德经》是道教中被注释最多的一部经典,由道祖太上老君(即老子)于终南山古楼观应尹喜真人之邀请而撰写的不朽著作,被尊为道教的圣典,为道教教理教义之宗本,全文约五千字,故又称《老子五千文》。
该经分上下两篇,上篇讲道,下篇讲德,共81章,文笔简洁,以诗歌的形式表现其深刻的哲理。
《道德经》不仅是道教知识的宝典,而且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部伟大的经典著作。
以恢弘的气势,深邃的智慧,富有诗意的语言,发天人宇宙精微之学,阐修身治国之理,倡人生真谛之奥,给人以无穷的思想启迪。
其中既有“道法自然”以维护宇宙和谐、促进人类持续发展的行为原则,又有“尊道贵德”的道德规范;既有“常道与可道”的真理学说,又有“反者道之动”的辩证思想;既有“上善若水”的高尚情怀,又有“柔弱不争”的修养准绳;既有“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的生活箴言,又有“拙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的处世教导;既有“归根复命,深根固蒂”的养生之道,又有“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价值取向;既有“爱民治国”的韬略,又有“功成弗居”的胸襟。全文系统地阐述了道教的修道积德、处世哲理、洞察自然以及从宇宙观的角度高度考察了自然、社会和人生的问题。
《道德经》就像是一个智慧宝库,其历史与现实的重大价值是难于尽言的,只有靠读者去细细品味,才能开启自己心灵的窗户,体悟到其中之奥妙,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指引自身的生活航程。
所以说,《道德经》不仅是道教的圣典,而且是人类生活的指南,有着利于社会、指导人生的功效。

道德经和炒股的精髓,炒股最精辟的十个铁律

《道德经》中的智慧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构成和开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聪慧的结晶。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带着过去时期的烙印;传统文化创成于本民族的祖先,带着本人民族的颜色。等到时过境迁,它们或者与时俱进,演化出新的内容;或者抱残守缺,固化为明日黄花。
道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无足轻重的位置,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它和儒、释两家一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主流之一,关于我国社会的影响持久而深远。
道家文化在产生和长期的开展、成熟的过程中,浸透到了认识形态的许多范畴之中,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哲学、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以及民族心理、社会风俗等各个方面都曾产生过深入的影响,发挥过严重的作用。如今,道家文化并没有因时间的流逝而退出历史舞台,它已牢牢地根植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

作为道家的经典著作《道德经》,它充沛表现了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神韵,用不多的字数,论述了道家对事物的产生、开展、变化的规律及社会观、人生观的根本思想。

一、对立统一

“道可道,十分道。名可名,十分名。”翻开《道德经》劈头就是这一句。这句话的字面意义是说:道是可遵照的笼统的运动规律,但又不是一种恒定不变的笼统运动规律。依据事物的特性来冠以称号,是事物相貌的反映,但这种相貌不是原封不动的。而道的转义是道路,也能够引申为人生道路。人的终身都在属于本人的道路上行走,道是人走出来的,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这地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因而所谓“道”,就是一条人人都能够走得通的路。
老子认为,高下,美丑,前后,祸福这些都是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甚至在某种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辩证法思想,让我们看到对立物之间的真实关系。
二、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
当大家都朝着一个固定的思维方向思考问题时,而你却独自朝相反的方向思索,这样的思维方式就叫逆向思维。人们习惯于沿着事物发展的正方向去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其实,对于某些问题,尤其是一些特殊问题,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从求解回到已知条件,反过去想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

春秋时期,儒家提倡仁爱、礼义和忠孝,认为只有仁爱、礼义和忠孝等美的才能改造社会,融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但老子采用逆向思维,他认为,“大道废,有仁义 ;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纷乱,有忠臣。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老子认为,仁义、孝慈、忠义恰恰是社会风气坏的表现。是大道被破坏的表现。

三、不争
老子曰:“唯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唯有不争的处世态度,天下才没有人能与之相争。老子认为,不显示自己,不自以为是,因而更显耀突出;不夸耀自己,因而有功绩;不自以为贤能,因而受到尊重。不争,才能保全自己,立足不败之地。

所谓的不争,并非说不要努力,不争很大程度是”委曲求全“,委曲自己成全别人,确实如果在合适的场合需要如此。但老子并非是说要一味的委曲自己,或者说一味的放任自己,给自己找一个高大上的借口来麻痹自己的思想。
在生活中遇到自己无法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时,可以先采取委屈忍让的方式回避,促全自己的能力,静观其变,找到机会后再采取行动。实际上这是一种辩证的思维方式,以退为进,舍即是得,含蓄则是彰显,不争才是最大的争取!正如我们平时所说的,没要求才是最大的要求!

是你的不必争,不是你的不用争。老子认为,聪明人能在最恰当的时候示弱隐强,做出退让。老子一向的主张是:退、守、弱、柔。不争,才能保全自己,才能立足不败之地。
四、利他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这句话是说:最高的善行好像流水的境地。流水只一味的滋养万物,而不会同万物相抗争。流水总是处于低洼之处,这与众人积极向上、追求开展的肉体相背逆,自然遭人们的厌恶。水的位置与无为的“道”相仿。人要找一个优秀的环境寓居,要擅长去研讨一些渊深的学术,与人交往要擅长讲求仁道,当政要擅长管理,做事要能充沛发挥你的才能,办大事要擅长选择好的机遇。但不要与人相争,才不会有错。
利他思维:指处理利益(物质与精神)关系时,不但想现在,还要想将来;不但想自己,还要想他人。

利他思维具体内容:1、 考虑别人,别人才会考虑自己。2、 只有想到将来,才有可能忧患地面对现在。3、 本质利他才能正真利己。4、 帮助自己克服自私的人性弱点。

老子说,水善利万物。老子之所以推崇水,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水包含了利他精神。这个世界上,什么才是真正的无敌?儒家说,仁者无敌。这与老子有相通之处。只有利他的人,才是无敌的。
只有利他的人,才会有精神上的大格局,有灵魂上的高度。反之,如果只是为自己的私欲所蒙蔽,看问题、做事情始终离不开自己的欲望,那永远只能是井底之蛙。

五、战胜自己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弱点和不足,在思考问题和做事的时候,我们难免会有些缺陷,不能够做到两全其美。因此,我们要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认识到自己的弱小,这样才能让自己有学习的空间,只有取长补短,才能不断战胜自己的弱点,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
所谓战胜自己就是跳出自己既有的思维方式。
老子认为,能了解别人的称为机智,能认识自己的才叫有智慧和通达;同样地,能战胜别人的只能说明这个人有能力,而只有那些战胜自己的人才可以称作强者。
六、守柔贵雌的智慧
老子推崇柔弱的智慧。他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了以后身体就变得僵硬。柔弱的东西,更懂得变化。譬如一棵树,有生命的时候,都是有韧性的,风来了可以随风摇摆。而一棵枯死的树,就变得坚硬了,风来了就吹断了。
老子认识到柔弱的东西里面蕴涵着韧性,生命力旺盛,发展的余地极大,很能持久。故在柔弱与刚强的对立之中,老子断言柔弱的呈现胜于刚强的特性。
“柔弱胜刚强”的例子是很多的,最典型的就是水,老子说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也就是说,天下之物论柔弱莫过于水,而在攻克坚强的东西方面没有什么能胜过它,水凭借流动的力量改变它表面上看来是柔弱卑下的特性,水能穿山透石,淹田毁舍,任何坚强的东西都阻止不了它,战胜不了它。

七、要重视“无”的价值
老子指出,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做人做事一定要看到“无”的价值。盆子内部是“无”的,所以能装东西;房子内部是“无”的,所以能住人。当然这种无不是绝对的没有,在这里是说无形,看不到的东西,比如信用、道德等等,但我们一定要知道他的价值。

《道德经》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生长万物而不居为己有,抚育万物而不自恃有功,导引万物而不主宰,这就是奥妙玄远的德。

道是万物的内在秩序、信息和生长能量,而道体现于人类,就是母爱般的、师长般的恩德。读懂玄德,懂得了舍得。舍得不是只教我们放弃,舍得是一种功成身退。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做出了贡献不据为己有,能够坦然释怀,该放下就放下。也就是说,你必须要努力做出一番事业或成就,然后才能谈舍得。一些人认为舍得就是消极的放弃,这显然是很大谬误。

道德经又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显露锋芒,锐势难以保持长久。金玉满堂,无法守藏;如果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祸根。一件事情做的圆满了,就要含藏收敛,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

老子告诫我们: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一定要看到“无”的价值。盆子、杯子等器具内部是“无”的,所以能装东西;人建造的房子内部是“无”的,所以能住人。人们很容易看到眼见的实物,却忽略了“无”的价值。
八、守正出奇,分坚并韧的思维
老子说: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意思是说,治国要用“正”,带兵打仗要用“奇”,取得天下要通过“无事”。
正代表了原则性的东西,奇则代表了打破规则。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懂得守正出奇的思维,首先要尊重规则,有些事一定要名正言顺、有条不紊,但又要懂得打破规则,懂得变通创新方式。

只有给别人带来好处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检验我们工作的标准就是能否给他人带来幸福和好处,而不是制造痛苦和麻烦。先付出才有回报、会吃亏才会赢。个人获得回报的前提是要付出,回报是在别人接受和认可你的付出后获得的。
守正出奇,“正”正路、正道,“奇”出人意料,“守正出奇”正道而行、守法经营。突破思维、出奇制胜。就是用百分之七十的时间去想“正”的事情,用百分之三十的时间研究变通。既不墨守成规,又有创新,只有如此方可在商战中制胜。

简言之就是一种小胜靠智,大胜靠德。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股市行情网 » 道德经和炒股的精髓,炒股最精辟的十个铁律

相关文章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