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指跌回15年前救A股要下猛药

  作者:财姥爷,编辑:小市妹

  上周末的降准,并没有让A股立刻上涨,资本市场仍然继续下跌,上证甚至一度跌近3000点关口,行情仍然非常低迷。如我们之前所说,降准后短期不涨反跌,其实是历史常态。

  细究这次的原因,一是降准属于预期落地,而且幅度只有25个基点,不及预期中的50个基点;

  二是本周一公布的一季度经济数据,GDP增速只有4.8%,低于全年政府目标,当下的经济形势仍然比较困难;

  三是本周三公布的LPR利率仍然维持不变,降息预期落空。由于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本周继续大幅攀升至2.9%,创下了2018年以来的新高,和中国利差继续拉大,考虑到短期汇率的稳定问题,中国显然要对降息节奏保持一定的克制。

▲中美10年期国债收益率走势对比,来源:Wind

  弱势行情中表现最差的板块,无疑是科技行业。中证科技指数已经连跌了8周,今年暴跌超过30%。科技中的两大主要板块新能源和半导体,经历了过去三年持续上涨的风光之后,今年仿佛成了“渣男”的代名词,每次反弹几乎都是套人的行情。

  科技走弱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美国加息周期带来的利率环境的变化。一方面,高利率对科技股的高估值形成较大压力;另一方面科技公司的发展也比较依赖融资,高利率环境对其业务扩张也有较大影响。

  说到今年A股里特别弱势的“渣男”板块,很多人还会想到券商,证券指数今年下跌超过18%,每次反弹的持续性也很差。

  券商表现这么弱,一方面当然跟低迷的行情有关。券商的几个主要业务,包括经纪、自营、投行、资产管理,都跟行情冷暖有直接关系,是比较典型的看天吃饭的行业。

  当下更直接的原因,则是新股的频繁破发和弃购造成的连带效应。

  数据显示,截至本周五,今年A股上市的新股有115只,目前破发的公司62只,破发率接近60%,其中相比发行价下跌超过30%的有21只。

  频繁破发自然会导致大面积弃购。上周末,科创板新股纳芯微被投资者弃购了338.15万股,弃购金额近7.8亿元。有接近40%的网上中签的散户,最终都选择了拒绝认购。

  新股卖不出去,就会砸在包销的券商手里,一旦上市之后大幅破发,券商就得自己承担相应的损失,甚至承销收入带来的利润,可能都不足以弥补股价破发的亏损。

  所以我们判断券商的业绩和市场走向其实很简单,行情好了,券商业绩和股价也会比较亮眼,但是行业一旦转弱,券商业绩和股价反应也会比较低迷,而且其走强和走弱的弹性,都会远远超越大势。作为牛市旗手或者行情风向标,券商指数很大程度上就相当于增强版的大盘指数。

▲中证科技指数周线图,来源:Wind

  与科技和券商这类强周期公司相比,去年表现极其弱势的消费板块最近看到了复苏的迹象,中证消费指数本月逆势上涨,其中的强势板块,从之前的餐饮、旅游、影视,酒店,轮动到本周的小家电、纺织服装和食品加工制造。

  这些板块强势的逻辑,首先也是比较便宜的估值,小家电的PE(ttm下同)31倍,服装纺织PE21倍,食品加工制造的PE27.47倍,各个主要的消费细分板块都到了历史上估值的较低位置。

  另外,经济低迷时消费行业业绩的相对稳定性,也是支撑其表现更好的重要原因。正如股谚所说,弱市要看业绩的稳定性,强市要看业绩的爆发性。

  复盘历史规律可以发现,消费是典型的长牛板块,突出特点就是市场强的时候并不显山露水,但是市场弱的时候往往表现出较强的抗跌性,防守能力出众,最终在长周期中跑赢市场。消费股的这种特点,无疑跟价值投资者的风格高度契合。

▲食品加工PE走势,来源:Wind

  回头来看,A股上证指数早在2007年就首次冲上了3000点,甚至在当年还涨到了6124点。15年过去了,中国经济早已实现了翻倍增长,但是A股却跌回了10多年前,比历史高点甚至打了对折,特别是跟经济增速不如我们的美股相比,其弱势更是让人感觉难堪。

  A股10多年不涨反跌的背后,其实是市场生态的巨大变化。

  2007年时A股只有1000多只股票,中国经济增速超过10%,当时的上证3000点,对应的PE高达40倍以上。但是现在沪深两市股票超过了4500只,而中国经济增速回落到6%左右,估值显然不能和当年相提并论。

  同样是3000点,目前上证的PE估值不到12倍,只有2007年时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A股之所以10多年没涨,经济增长之所以在资本市场中没有反映出来,主要就是市场生态变化后估值大幅下降造成的。或者说,是因为当年涨得太疯狂,让市场需要很长时间来消化掉估值泡沫。

▲上证最近20年估值走势,来源:Wind

  低迷的行情之下,所谓的3000点保卫战,除了对短期情绪的影响之外,长期来讲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只要我们对中国经济仍然保有坚定信心,跌得越多,指数越低,反而是更好的长期投资机会。

  当下更重要的,还是要加强制度和市场生态的改革和建设。要让A股真正走出长期慢牛,我觉得还是有很多可以改进的空间:

  一、完善退市机制

  注册制背景下,如果不能从严执行退市制度,上市公司数量会急剧增多,市场估值中枢也会相应下降,从而会很大程度上抵消经济增长对资本市场的助力。

  二、优化上市公司结构

  美股市值最大的5家公司,包括苹果、微软、谷歌、亚马逊和特斯拉,全部是科技公司,占了美股总市值的近20%,这些优质公司的业绩和股价稳定上升,是美股长期走牛的基石。

  与之相比,A股上市公司结构显然还不够合理,也非常缺少这种定海神针式的重磅企业。如何给中国有潜质的科技公司更多机会,如何培育出中国真正具备竞争力的核心资产,是A股市场的重要使命,也是A股走强的重要前提。

  三、改革回购制度

  当下A股的回购力度不可谓不大,但是主要都是用于股权激励或者作为公司库存股,很多公司的回购,最后甚至变成了低买高卖的炒作行为,对市场的长期稳定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

  如果我们像美股一样,上市公司回购的股票被注销掉,市场上的股票就会减少,供需格局会得到改善,另外每股的盈利则会变多,相当于进一步降低了股票的估值。

  这种更加有利于回报股东的回购方式,显然对市场的稳定更有意义。

  四、改革大股东减持渠道

  想减持可以,但是尽量别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冲击二级市场,可以通过大宗交易或者场外协议转让的方式,让神仙们自己打架去吧。

  五、在中小学教育中普及财商教育和价值投资理念

  财商教育对国人确实越来越重要,因为大多数家庭都有股票或者房产等金融资产,甚至财产性收入比劳动收入还要重要。

  如果财商教育能从娃娃抓起,将之列为中小学正式科目,从小培养孩子们理性的投资常识和观念,未来包括A股在内的中国投资市场生态应该也会出现较大的改善。

  六、增加国内长期资金的入市

  国内的投资性房产、储蓄、保险等各类金融资产估计有数百万亿元,其中可以投入资本市场的至少在10万亿以上。这些资金可以像半导体基金一样设立国家级行业基金,扶持优质行业和公司的成长,也可以投资宽基指数基金,最终都会成为稳定市场的重要力量。

  七、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增加造假成本,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

  注册制很容易造成鱼龙混杂,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真实性,就显得更为重要。

  对于信息披露上严重违规造假的行为,不仅要依法退市,相关责任人也要受到更严格的法律制裁,如此才能净化市场环境、保证投资者合法权益。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END——

沪指跌回15年前救A股要下猛药

什么原因导致2015年A股发生股灾呢?

经历过2015年股灾的人都知道,那一年的股灾“千股跌停,千股停牌,千股涨停熔断机制”,当年的股灾行情还记忆犹新。

2015年A股引发股灾主要有以下几大原因所致:

第一点:去股市杠杆资金

2015年牛市被称为杠杠牛市,那一轮牛市都是靠杠杆资金推动的,所以一旦去股市杠杆资金的时候,这些杠杠资金不计成本的出逃。

2015年杠杠资金是拉升和支撑股市的最强力量,结果把这些资金都从股市赶市场,股市支撑力都没了,能不大跌吗?

第二点:去散户化

A股去散户化也是2015年提出来的,要知道去散户化对股票市场影响有多大,提出这个观点之后,必然会遭受到市场的反击,出现大跌。

去散户化就是让散户让机构抱大腿,但散户对机构信任度低,很多人必然是不愿意把命运交给机构的,所以当市场提出去散户化后,股市最大反应就是大跌行情。

第三点:涨幅太大,挤泡沫

2015年牛市的起点是从1898为起点,经过一年时间,上证指数从已经涨到了5178点,一口气上涨了近3倍。

不管是指数和个股都已经涨幅平均达到3倍了,大部分个股已经有4~6。倍的涨幅,有些涨幅比较大的是涨了十几倍。正因为短期涨幅太大,很多个股存在泡沫,有泡沫肯定要下跌的。

第四点:股票市场牛熊交替的规律

股票市场有自己的规律,有涨就有跌,这是自然规律;同样的,股票市场有牛市必然就有熊市,这也是自然规律。

没有永远涨不停的牛市,也没有永远跌不完的股市!既然2015年牛市行情来了,涨高之后转为熊市并不出奇,这是自然规律因素。

总结分析

综合以上这四大因素就是引发2015年出现股灾的真正原因,特别是去股市杠杆资金和去散户化引发股灾的主要因素。

当然2015年股灾已经成为过去式,已经属于历史数据,随着A股近几年持续杀跌后,A股新一轮牛市正在酝酿中,期待下一轮牛市行情的到来。

沪指跌回15年前救A股要下猛药

15年股灾是几月份

15年股灾是在15年6月份。2015年6月12日, 上证指数疯涨创下新高5178点,第二天暴跌2%,第三于暴跌3.47%,从此拉开股灾序幕。扩展资料:股灾过程回顾:2015年6月12日周五,沪指保守5166点,证监会对券商发出内部通告,暂停场外配资新端口的接入,并且要求券商开始清理场外配资。6月15日周一开市,大盘下跌103点,跌幅达2%。虽然跌得狠,但很多人认为是技术性调整,股民依旧往里冲。6月16日,大盘再跌175点,跌幅3.47%,但依然有不少人选择“逢低入场”。6月19日周五,大盘大跌307点,跌幅达到了6.42%。这一跌完全出乎市场意料,各大媒体开始讨论巨幅波动的合理性。端午之后的大盘短暂反弹两天,但6月25日再跌162点,跌幅3.46%,同时中小盘股票大面积暴跌,市场赚钱效应消耗殆尽。6月26日“黑色星期五”,大盘深跌334点,创业板成为重灾区,暴跌达9%,2000多只个股以跌停报收。经过这一天,大部分股民已陷入深套,一些金融专业人士也不得不狠心斩仓出局,因为他们知道更狠的还在后面。周末,央行公布降息0.25个百分点,同时定向降准。“双降”的消息无疑是一种典型的利好,但周一开市,A股一反常态,短暂高开后一路低走,权重股纷纷跳水,题材股相继跌停,沪指盘中连破4200点、4100点、4000点、3900点四大关口,收盘勉强报收4053点。至此,大盘在创下年内5178高点之后,10个交易日的跌竟逾千点,跌幅达20%,救市呼声此起彼伏。证监会紧急发布暖意喊话,如“回调过快不利于股市平稳健康发展”,同时公布养老金入市比例,大盘在6月30日飙升5%,暂时站上4200点。不过,利好的作用转瞬即逝。在7月1日这个好日子里,大盘杀了个“回马枪”,沪指再度大跌5.23%;两市约1300只个股跌停,很多股票已经跌破牛市起点价位。此时,几乎没有人再幻想牛市归来了,股民只能干瞪眼,看着指数继续暴跌。7月3日,又是“黑色星期五”,又是千股跌停,又是将近300点的长阴,沪指创下3629.56点的本轮调整新低。场外配资基本全部爆仓,机构与个人损失惨重。随后,汇金出手护盘获得确认,高层回国救市,各大主要券商老总赴京共商策略,但即便如此,A股的稳定局面仍只持续了两天。7月8日,沪指大跌6.97%,报3467.40点。沪深两市仅有7只股票上涨,1300只股跌停,另有1400多家上市公司停牌,停牌数目竟然超过A股总数的一半。可以说,这次的股灾充分表明,资本市场是一个没有硝烟但无比残酷的战场,是不同资金、不同机构、不同理念互相博弈的战场。15年6月股灾的伤害,绝非只是财富的损失。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股市行情网 » 沪指跌回15年前救A股要下猛药

相关文章

评论 (0)